【教学工作】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修课课程,讲授《创造学》选修课课程。研究生:讲授《创造心理学》课程。【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方法论、创造心理与创造教育【主要科研项目】1. 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医学创造性解决问题影响因素研究。2008-2010,负责人;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医学PBL教学模式下团队创造氛围研究。2008-2010,负责人;3、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哲学和文化研究。2006-2009,负责人;4、辽宁省“十五”首届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研究。2001-2003,负责人。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2001-2004,主要参加者;6、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高校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评估研究。2005-2007,主要参加者。【主要科研成果】(一)期刊论文 1、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及现象学方法论审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60-63。第一作者。2、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及现象学方法论释义。医学与哲学,2010,(5):9-11,19。惟一。3、机关公务员创造性调查与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5-69。第一作者。4、文化语境下“人的创造性”解读。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惟一。5、创造动机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理论前沿,2004, (9):47-48。第一作者。6、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小环境。红旗文稿,2004, (8):38-39。惟一7、重视生态伦理道德建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 (6):53-54。惟一。8、医学院校开设创造性课的思考。医学与哲学,1999,(4):47-49。第一作者。9、建国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前沿,1996, (10):26-27。惟一。10、教育领域创造氛围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教育导刊,2010,(2):11-14。第二作者。11、医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62-63。第二作者。12、协和育才模式与创造人才人格。医学与哲学,2007,(5):68-69。第二作者。(二)著作 1、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合著。2、团体创造力——通过合作创新。辽宁人民出版社,主要译者。(三)教材1、大学生创造力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副主编。2、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副主编。【鉴定成果】课题“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研究”,获辽宁省“十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奖情况】(一) 综合获奖1、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中青年理论骨干教师”,2005年。2、中国医科大学2007-2008年度“三八红旗手”,2009年。(二)科研成果获奖 1、“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及现象学方法论审视”获辽宁省哲学学会2009-201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2、“机关公务员创造性调查与分析”获辽宁省哲学学会2007-200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3、“高素质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研究”获第四届辽宁省人事编制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4、“建国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1998年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三等奖。(三)教学成果获奖 1、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片一等奖,2008年。2、作为课程负责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学校评为精品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