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孙东生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副省长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如何发挥特长,给执政党和政府提供更多科学参考值得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就党建话题发言,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在发言中提到,各民主党派始终不忘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心,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今后也将继续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协助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建议,要加强对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的研究,既靠事实说话,也用道理说话。将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研究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项目规划,从而构建系统完善的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具公信力、感召力和说服力。阐释党的领导优势与抗疫精神的实践逻辑抗疫精神与党的领导优势有何联系?全国政协常委孙东生在作《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主题发言提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是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的重要法宝。他建议,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疫情斗争中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的强大优势。要持续挖掘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阐释党的领导优势与抗疫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研究抗疫精神的深刻内容与精神要素,增强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全面推进抗疫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抗疫精神更好地作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以体验式教育让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孙东生提到,建议设计抗疫纪念主题公园、展览馆等教育基地,实景讲述“中国速度”下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建设,白衣天使和解放军战士们“最美逆行”,将对抗疫精神的感性认知转变为情感认知,进一步夯实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建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常态化机制同时,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使党员成为常态化防控的中坚力量。实践表明,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动员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常态化防控下,要继续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的“内生动力”,强化“动力补给”,集聚更多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构建起防范疫情的钢铁长城。孙东生还建议,要建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常态化机制,按照“平战结合”模式,强化党员干部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党员干部常态化参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网格管理,夯实平时准备基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抗疫力量。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组织和发动群众的能力,建立常态化监测网络,建好“哨点”、搭好“网格”、引入“大数据”,全面提升农村常态化能力。要完善相应保障机制。增加党员参与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的经费投入,形成财政为主、筹措为辅的保障体系。完善考核机制,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行,激励党员干部快速成长。规划布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全国一盘棋”另外,还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中国之治”整体效能。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要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优势,巩固和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的应对能力,统筹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规划布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全国一盘棋”;“统筹谋划各级、各地、各阶段防控策略,将党的部署‘一竿子插到底’,传导到基层‘最后一米’。”孙东生说。在继续发挥好经济支撑优势方面,孙东生表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强定点医院和检测实验室,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场所、方舱医院等,常规性储备防控物资,特别是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补齐防控短板,实现区域间防控能力基本平衡。在巩固社会动员优势方面,孙东生还提到,要不断完善常态化形势下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补齐建强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和街镇、社区、村屯防护网络,强化常态化应急演练,确保能够快速集结、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