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 “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李商隐无题诗的形成原因首先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共鸣情感为原材料的,并经过创作过程的加工与再创造决定了共鸣情感的不同存在方式,当作者运用语言组织把它凝结于诗歌时,它就具有了共鸣情感的内容并表现出各自的性质:1.共鸣情感,它具有清晰兼朦胧与多义的性质。2.一类情感>共鸣情感,这时的共鸣情感是一种后缀,它会产生一种余震的效应,因而它会表现出一种多义前指的性质。3.共鸣情感<一类情感,这时的共鸣情感是一种前缀,它会产生一种前震的效应,因而它会表现出一种多义后指的性质。另外,在即兴方式创作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如果作者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这类诗的创作意旨具有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共鸣情感以一种随机性的方式而存在,这就会产生出一类“有名而实无”的诗”,这类诗大多是有环境引发而产生的。为此,就可以根据其表现的性质与界说,把李商隐的无题诗大致划分成四类:1. 朦胧有韵,含而意远,故为无题;2. 相思无极,以题合意,故为无题;3. 以此连类,达起所意,故为无题;4. 随遇而感,感而生发,无需为题。
李商隐擅长做《无题》诗,无题---李商隐全集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二首之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你说的哪首?
李商隐爱情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前人对李商隐的为人和诗作有不少误解,尤其是他的爱情诗直到现代仍受到很严重的歪曲。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是理解李商隐爱情诗最有效可靠的方法。 李商隐在中晚唐时代是一位生活比较严肃的诗人。他的有些《无题》诗看起来是写爱情,实际上是远绍屈原楚辞以香花美人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关於这些方面,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已有较好的论述。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即诗人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确实可靠的爱情婚姻经历来谈其爱情诗的崇高思想和审美价值。 我在《煌煌唐韵·前言》中说过:“唐代文人的真率与唐代社会的较为开放有密切关系。唐代几乎无文字狱,文禁不严,文人思想自由,从而导致文士精神世界的开放,很少忌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风流故事,人们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为之一掬同情之泪,也可以对之揶揄嘲讽,甚至严辞抨击。致使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大发感慨,说唐人敢於对本朝先世宫禁嬖昵之事,直辞咏寄,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相比之下他所处的时代,‘今之诗人,不敢尔也。’”①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一种圆畅流丽的笔调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但李商隐却不是这样看。他的《马嵬》诗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唐明皇。马嵬兵变发生后,唐明皇为了保全自己下令将杨贵妃勒死于佛堂,以求平息众怒。回想天宝十年七月七日,帝妃在长生殿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而嘲笑牛郎与织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见。然而,乐极生悲,“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明皇背叛了盟誓,帝妃之爱成了残酷官廷斗争的牺牲品。李商隐的批判是大胆的,他的爱情观也是很严肃的。 白居易《长恨歌》赞美帝妃爱情,李商隐《马嵬》诗批判唐明皇背叛爱情盟誓,可见唐代的文人是多麽自由,他们完全可以独立自由地抒写他们想写的东西。《唐才子传》卷七李远传载,晚唐诗人李远在任江州刺史时觅得杨贵妃袜一双,常拿出来与朋友玩赏。一次,李群玉来访,话及他自己所作《题二妃庙》诗,“动朝云暮雨之兴”,而李远则称“仆自获淩波片玉,软轻香窄,每一见,未尝不在马嵬坡下也”。说著说著,二人大笑起来,各有诗赋其事。北宋刘斧所著《青琐高议前集》卷六记录了二李的趣事和赋诗,诗均为七律,无非写些香艳罗泽,兹录李群玉《李远获贵妃袜》诗后四句,一见一斑。诗云:“常束凝稣迷圣主,应随玉步浴温汤。如今落在吾兄手,无限幽情付李郎”。这样的诗表现出诗人罕见的放荡,也表现了罕见的坦率大胆。清人编《全唐诗》不收录这样的诗,大概是因为编选者认为这样的诗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太无礼了。曾是上海三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家施蛰存先生在其晚年所著《唐诗百话·李群玉》一节中认为这两首诗已失佚了,显然是没有细检文献,但他认为“两个诗人的色情狂故事,都可以用弗罗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方法来解释”②。他以为李远等是品行端正的人,梦见娥皇,女英二妃,寄情于杨贵妃袜子,便是潜意识的流露。不过,我们还可推进一步探讨。为何这种在其他时代为社会所不容许的思想行为,偏偏在李商隐生活的晚唐可以无顾忌的表现出来呢? 中晚唐文人的风流放诞行为,从杜牧、温庭筠的纵情声色,李远、李群玉的抒写绮思艳想,到当时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托名牛僧孺《周秦行纪》等小说的流行甚或引起特别重视,首先证明了洪迈所说唐代统治者对文人的宽容,说明了文人创作的自由。其次,文人生活在歌舞诗酒盛行的社会裏,诗文反映文士风流放诞情状就很普遍。杜牧《遣怀》诗追悔在扬州的风流生涯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旧唐书·穆宗纪》长庆二年二月载,给事中丁公著说:“国家自天宝已后,秉大权者,优杂肆居公吏之间,曾无愧耻。”这是一种时代风气。最后,植根于中晚唐社会的文人风流放诞行为,显示了当时文人颇为奇特的文化心态。如果一言以蔽之,曰:思有邪。那不免是失之偏颇的道学腐论。其中情形颇为复杂,有的怀才不遇借醇酒美人以遣情,有的远绍屈宋以抒发香花美人之志,有的放旷任情实际上藐视了封建帝王的尊严。李商隐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裏,虽然前人对他的爱请诗产生过许多误解,但若知人论世,我则认为他的爱情诗在当是不仅是丰富多采的,而且也是比较严肃的。 二.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 我把李商隐开成三年(838)二十七岁就婚王氏(即他娶王茂元女儿为妻)前的爱情诗称为他前期的爱情诗。 明末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曾指出古人对李商隐诗常有误解,其曰:“学者不察本末,类以‘才人’‘浪子’目义山,即爱其诗者,亦不过以为帏房昵媟之而已,此不能论世知人之故也。”这样的误解在现代的李商隐研究中依然存在,现代作家苏雪林先生可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1927年苏雪林的专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47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改书名《玉溪诗谜》)出版给学界耳目一新之感。苏雪林承清人程梦星、冯浩的研究成果,指出李商隐早年学仙玉阳与女道士有过恋情,还是有一些根据的。问题是小说家苏雪林的想象太丰富,她的解诗与冯浩等人所持多闻阙疑的审慎态度不一样。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三为不编年诗,其笺《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云:“程氏谓为女冠作,似之,但无可细详。”以冯氏精於义山诗仍不敢一字一句硬作解人,这种多闻阙疑的态度即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冯浩、苏雪林对《银河吹笙》一诗的不同笺注解说。诗云: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作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冯浩笺曰:“上四句言重衾幽梦,徒隔他年,羁绪离情,难禁昨夜,是以未及平明而起,望银河吹笙遣闷也。总因不肯直叙,易令人迷。缑山专言仙境,湘瑟秦笙则兼有夫妻之缘者,与银河应。此必咏女冠,非悼亡矣。”诗人早年与女道士恋爱,有夫妻之缘,所与他不肯直叙,但又情不自禁地要写诗抒发情感。冯浩从诗中湘灵鼓瑟,萧史吹箫的神话典故中可以看出他与女冠曾有夫妻之缘,十分符合李商隐诗用典含蓄,内涵丰富的特点,这正是知人论世。 苏雪林的解说则不免有小说创作的味道了。她说:“女道士既与义山决裂,而义山余情不断,尚不胜其眷恋之意。‘楼寒院冷’犹言共衾无人,觉楼院更为清冷。……女道士之厌弃义山,必饰词将专心修道,不更牵於儿女之情了。其实他却和另一个羽士在闹恋爱。义山也知道她说的是一派假话,所以最后二句用一种如恨如嘲的口吻劝她道:你何必假惺惺拿修道来我呢?恐怕你们湘瑟秦箫早在那裏倡和了!”③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李商隐成为三角恋爱中的失败者,如此优美的诗句成了对所爱者如恨如嘲的酸溜溜的话。古代美好的神话故事被歪曲成李商隐所爱的人和他的情敌的和谐倡和。这样的解诗实在太离奇! 更离奇的是苏雪林第一个从李商隐诗中发现了他和皇帝的两个宫嫔飞鸾、轻凤偷情。苏雪林说:“?a href=mailto:瑟是宫人赠给义山的纪念品”,他们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④苏先生想象太丰富,她的论著是一篇哀感玩艳的小说,但这不是关於李商隐研究的科学论文,读者千万不要上当。飞鸾、轻凤于敬宗宝历时入宫,当时李商隐还只有十四岁,义山家贫,一家所托,他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谋生,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而奋斗。李商隐这个贫穷无依的青年竟然能够闯进宫禁森严的皇家内宫,与皇帝的宫嫔谈恋爱,实是苏雪林先生编造的梦话。因为现在一些年青大学生仍不了解《玉溪诗迷》这本书,所以我在讲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时不得不对这本书作一番简要的评价。>瑟是宫人赠给义山的纪念品”,他们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④苏先生想象太丰富,她的论著是一篇哀感玩艳的小说,但这不是关於李商隐研究的科学论文,读者千万不要上当。飞鸾、轻凤于敬宗宝历时入宫,当时李商隐还只有十四岁,义山家贫,一家所托,他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谋生,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而奋斗。李商隐这个贫穷无依的青年竟然能够闯进宫禁森严的皇家内宫,与皇帝的宫嫔谈恋爱,实是苏雪林先生编造的梦话。因为现在一些年青大学生仍不了解《玉溪诗迷》这本书,所以我在讲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时不得不对这本书作一番简要的评价。 李商隐前期爱情物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名叫柳枝的姑娘。义山有《柳枝五首》,其中序言说:她的父亲是洛阳的一富商,在经商时遭遇风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数人,但她的妈妈最喜欢这个女儿。诗人二十三岁,正当才华横溢,充满著青春热情之时,他在由洛阳赴长安的一次旅行中与十七岁的柳枝姑娘一见钟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弹琴吹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对诗歌又有很高的理解鉴赏能力,他们的爱情媒介物就是诗。诗人的堂兄李让山住在洛阳,是柳枝的邻居。那年的春天,让山高声吟诵诗人的《燕台》诗。柳枝听著这情深意长的爱情诗惊问这是谁写的?让山就说,是我堂弟李义山所作。於是,柳枝手断衣带,请让山转赠义山乞诗。第二天,诗人与让山一起并马来到柳枝家的裏巷,柳枝梳著双髻,两臂交错在门下,乃指著诗人说:“三天后焚香以待,请郎君过访。”诗人愉快地答应了柳枝的邀请,但李商隐的一位朋友却恶作剧地将他行装带到长安去了,诗人不得不追赶那位开玩笑的朋友,而负了柳枝的约会。这年的冬天,让山冒雪到长安,告诉李商隐,“柳枝已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取为姬妾了”。义山感伤不已作柳枝诗五首请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让我们来看看这五首凄哀动人的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悉心体贴,为她命?a href=mailto: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诗人与柳枝的相爱绝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说的那样,仿佛是一次偶然邂逅,实际上可能有更哀感动人的内幕,而序文中有意回避了。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诚深挚,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第三首“上二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⑤他对於柳枝的尊重体贴,绝不是当时风流诗人杜牧、温庭筠之辈对於女性的那种“薄幸”可以比拟的。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东诸侯的摧残,他深深地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担忧。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诗人与柳枝的相爱绝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说的那样,仿佛是一次偶然邂逅,实际上可能有更哀感动人的内幕,而序文中有意回避了。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诚深挚,他的严肃认妫�星橛辛x。第三首“上二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⑤他对於柳枝的尊重体贴,绝不是当时风流诗人杜牧、温庭筠之辈对於女性的那种“薄幸”可以比拟的。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东诸侯的摧残,他深深地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担忧。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前期最优秀的爱情诗,表现了他对?a href=mailto:挚爱情的追求和高尚情操。这是基於事实经历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我们不应轻信苏雪林夸大其辞,甚或胡编乱造的所谓义山与女冠闹三角恋爱,与宫嫔偷情的说法,而应从《柳枝五首》这些真实可靠的作品中去把握诗人的人品与诗品。>挚爱情的追求和高尚情操。这是基於事实经历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我们不应轻信苏雪林夸大其辞,甚或胡编乱造的所谓义山与女冠闹三角恋爱,与宫嫔偷情的说法,而应从《柳枝五首》这些真实可靠的作品中去把握诗人的人品与诗品。 三.李商隐后期的爱情诗 我把李商隐就婚王氏后的爱情诗称为他后期的爱情诗。 知人而论世,李商隐后期爱情诗所发抒的物件,主要而最具伦常价值的是他的爱妻王氏。李商隐研究专家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於《正月崇让宅》诗下评曰:“悼亡诗最佳者,情深一往,读之增伉俪之重,潘黄门后绝唱也。”⑥李商隐就婚王氏与当时达官贵家择进士为婿的社会风气有关。此事在其《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一诗中微露消息。诗云: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 云路招要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 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这首诗作于开成二年他与韩瞻同登进士第的时候。《唐摭言》卷三称:进士宴曲江日,“公卿家倾城纵观於此,有若中东床之选者,十八九。”韩瞻与李商隐先后被王茂元选为东床快婿。当年韩瞻先迎娶王茂元的大女儿,故诗人与韩瞻开玩笑说,你西去泾原节度使府泾州(今甘肃泾川)迎娶彩凤,我却与心爱人如隔天河仿佛牛郎与织女一般。冯浩注引陈正敏《遯斋闲览》:“今人於榜下择婿号‘脔婿’”。故李商隐以“禁脔”自称。结句用张衡《四愁诗》每章以“我所思兮”起句,表示对王茂元小女儿的深挚的思念。此诗虽称“戏作”,而清词丽句显示其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真诚思恋。 李商隐开成三年得遂所愿,与王茂元小女儿成婚。但他的婚姻不意遭一些人的嫉恨,遂致当年应博学宏词科为吏部取中后,却被中书省的一位长官抹去。商隐的妻子为此愤愤不平,当时义山有《无题》记其事: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碁局,中心最不平。 诗前四句写妻子如出水芙蓉,服饰华贵,娇美无比。后四句写她对丈夫的关心,为丈夫的落选而含恨不平。诗人与王氏初婚相爱,情同知己。李商隐一生珍视王氏的爱情,至死不渝,这首《无题》诗实已初露端倪了。 “籍籍征西万户侯”,王茂元家虽然富有权势钱财,但李商隐是有独立自持精神的文士。他与王氏婚后实际上过的是清寒生活。会昌三年(843),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自述他们夫妇俩“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道?a href=mailto:有在。”⑦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显示出出身贵门的王氏对丈夫才学人品的高度信任。李商隐后期的爱情诗与元稹《遣悲怀》三首所写的一样:“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突破了世俗钱财富贵陈习,突出了珍视爱情,珍重才学品格的高贵情操。>有在。”⑦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显示出出身贵门的王氏对丈夫才学人品的高度信任。李商隐后期的爱情诗与元稹《遣悲怀》三首所写的一样:“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突破耸浪族X财富贵陈习,突出了珍视爱情,珍重才学品格的高贵情操。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诗人为著功名与生计在他婚后一次又一次地离别爱妻,历佐方镇。大中元年,他随郑亚远赴桂管任幕职一年。大中三年底,他又赴卢宏止武甯节度使府为判官,待大中五年春夏间罢幕归京,王氏已病死,其妻卒前夫妻未及见面。《房中曲》是诗人的第一首悼亡诗。诗沈痛地写道:“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a href=mailto:瑟长於人”。这些面对亡妻的内心独白包含著诗人如下的仕宦经历,大中元年,他随郑亚远赴桂管,后因郑亚被贬,诗人历经艰辛于第二年的秋冬之交回到长安。“忆得前年春”,指大中三年的春天,李商隐被选为正九品下阶的盩厔尉。这年他三十八岁,入仕已整整十年,从秘书省校书郎到县尉,十年的为国辛劳,竟没有丝毫提升。“未语含悲辛”,夫妻的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为著理想,亦为生活,他于大中三年的冬天,又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到武甯节度使卢弘止的幕下去当判官。当大中五年春夏间王氏病重,他罢官归京时竟未能与爱妻见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因此,他最著名的《锦瑟》诗即含有悼念亡妻之意。作为丈夫他感到无限的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亡魂诉说衷情,但他的妻子地下有知吗?《李夫人三首》、《西亭》、《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正月崇让宅》都是诗人悼念妻子的诗篇。我们来吟诵一下被张采田称为“读之增伉俪之重”的七律名篇《正月崇让宅》吧!>瑟长於人”。这些面对亡妻的内心独白包含著诗人如下的仕宦经历,大中元年,他随郑亚远赴桂管,后因郑亚被贬,诗人历经艰辛于第二年的秋冬之交回到长安。“忆得前年春”,指大中三年的春天,李商隐被选为正九品下阶的盩厔尉。这年他三十八岁,入仕已整整十年,从秘书省校书郎到县尉,十年的为国辛劳,竟没有丝毫提升。“未语含悲辛”,夫妻的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为著理想,亦为生活,他于大中三年的冬天,又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到武甯节度使卢弘止的幕下去当判官。当大中五年春夏间王氏病重,他罢官归京时竟未能与爱妻见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因此,他最著名的《锦瑟》诗即含有悼念亡妻之意。作为丈夫他感到无限的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亡魂诉说衷情,但他的妻子地下有知吗?《李夫人三首》、《西亭》、《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正月崇让宅》都是诗人悼念妻子的诗篇。我们来吟诵一下被张采田称为“读之增伉俪之重”的七律名篇《正月崇让宅》吧!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是李商隐东川归后在洛阳崇让宅的追怀亡妻之作。诗人已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但他对於亡妻的怀念却是与日俱增。崇让宅乃是其岳父王茂元的第宅,诗人与王氏曾居此处。如今赌物思人,触景生情。旧时王家第宅密锁重关,廊深阁迥,荒凉冷清,倍增凄意,此乃情哀而景哀。风起月晕,则朦胧迷茫;露寒花闭,老鼠翻窗。恍惚间妻子余香犹在,似真似梦,神灵可通,独共心语,不禁吟出《起夜来》的乐府旧题。此曲,《乐府解题》曰:“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商隐丧妻已六、七年了,他自己亦已走到人生的尽头,仍然是一往情深,他对於爱情的执著专一,正如其《无题》名句所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知人论世,在李商隐的情感世界中除了这位与诗人患难与共,心心相依的贤妻谁能承当之?《无题》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义山夫妻恩爱,心心相依,但为理想与生计,诗人一次又一次别妻远游,依人作幕,相见不易分别更是难忍。次句风弱花残,春景难驻,比喻前途多艰。颔联千古名句,既是诗人对亡妻深挚之爱的象徵,也是王氏生前忍受生活的艰难,始终不渝地对诗人温柔而执著的爱的象徵。颈联想象妻子仙逝后,人世与幽冥相隔,然后他们的爱可以打破两个世界的界限,妻子还是会云鬓如昔,为我容饰;我则沈吟相思,为伊人而憔悴。结处翻作宽慰语自解,妻子在蓬莱仙山,我与她神灵相通,并不遥远,有青鸟代我探望,两情仍可时时相通。如此一往情深,感人至深的爱情诗,在义山生平中除王氏无人足以当之。张采田云:“读之增伉俪之重”,岂虚言哉! 李商隐优秀的爱情诗源於他高尚的精神情操,他的前期是这样,他的后期更是这样。读之增伉俪之重,才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文 / 蜀道迷途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他的家庭出身及生活经历历史上很少记载。仅《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中分别有几百字大同小异的叙述,而且语焉不详。 李商隐因不幸卷入牛李党斗争中,长期遭受排挤打击,一生多沉沦幕府,困顿失意,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身处盘镇割据,宦官专权,明党纷争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一生都在苦难崎岖的险道上徘徊,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渺”或“沉博绝丽”,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笔下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他以意境的柔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一、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及人生遭遇 1、时代背景 李商隐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贫病交迫,怀才不遇。朋党之争的祸害,官场对他的排挤,构成了诗人寂寞悲惨生活的基调。“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崔珏《笑李商隐诗》中的诗句,亦是同时代人对李商隐的评价,这些诗句概括出了李商隐一生悲惨的遭遇和不幸的命运。 李商隐生活于中晚唐,历经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 )三朝。这六位帝王大都是平庸之主,不是崇信方士就是嬉戏游乐;不是早死就是被人杀害。正如李商隐《乐原游》一诗中所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央政府腐朽又直接影响了各地方局势,常有各地藩镇佣兵作乱,掠夺兼并等等。朝堂之上又有“牛李党争”,这就是诗人所处的晚唐时代,在这个官场黑暗,社会风气日下的大环境中,他只能矛盾的活着如对令狐淘的感情态度是非常矛盾而复杂的,既有怨望,又有期待;既有赞颂,又有讽刺;既有陈情,又有鄙夷……[2] 这种黑暗社会与现实生活给予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但影响着他的生活道路,更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黑暗现实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使得诗人只能采取隐悔曲折,侧记旁敲的方式创作,或写景抒情,或借古讽今,咏史寓概,或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寓君子。”《樊南文集》卷四《谢河东公和诗启》中这样记载道。 2、悲惨境遇 李商隐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作为长子,他还未成年就不得不与母亲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虽说后来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可也过得穷困潦倒,寂寞惆怅。他在《樊南甲集·序》中写到: 十年京师寒且饿,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章,樊南穷冻,人或知之。 可见他的生活之艰苦。并且在他与亲朋好友的信件中常谈到他的遭受。如“一官一名,祗添戮笑” 《上李舍人状》。虽说李商隐自幼家境不好,可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写得一手好字。此外还很擅长作文。也正因为这点后来被东都留守兼东畿汝都防御使令狐楚看中并加以提拔。自此,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开始学习四六文体,同时也开始了诗人的仕途之旅。大和四年(830年),李商隐在令狐楚的资助下上京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此后几年他屡次有令狐楚资助上京应试,却屡试不中。大和七年(833)春天,令狐楚被调任礼部尚书,要离开太原进京,这时李商隐只得离开令狐楚回到自己家乡。838年,令狐楚身染疾病去世,李商隐从此失去了他的恩师也失去了一个庇护者,更为严重的是令狐楚之死影响了诗人的生活来源。天公作美,正当诗人为生活发愁的时候,领命视察民情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请他做节度使府中的掌书记,于是诗人便欣然前往。后来与王茂元的女儿王氏结为夫妻。然而没想到的是,他投入王茂元的门下之后,却使他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最后成了一个无辜的牺牲品,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3、身陷牛李党争 门户私见、朋党倾轧,是中晚唐政治的弊端,这也是中晚唐官场斗争的常例。《牛李党争》是中唐以后一段时间内关系着广大官员的重要政治斗争。李商隐和这一事件的纠葛,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遭遇和创作。 牛党以李宗闵为首,包括牛僧孺、杨虞卿等;李党以李德裕为首,包括郑覃等人。公元838年,由于令狐楚之死,李商隐失去了庇护者,更影响了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正好此时,经原节度使王茂元给他送来了聘书。请他去节度府中做书记一职。正为生计发愁的李商隐欣然前往,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入幕,却令他从此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李商隐结交的多半是牛党人士,且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行列,而现在聘请他的王茂元却是属于李党。李商隐只是“牛李党争”中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因此蹉跎,才华不很施展,就一直在幕府中沉浮,而这样的人生道路同样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他在一首《无题》诗中写道: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全唐诗》卷539-108 诗中先描写了新婚妻子的美丽新婚的幸福。在末尾处突然笔锋一转,透出心中的隐忧来:自己就像一支无辜的棋子,做了朋党纷争的牺牲品。命运在他人手中。[3] 李商隐的这些悲惨生活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给他的诗歌蒙上了一层迷惘的情调和神秘隐晦的色彩,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致使他在晚唐文坛甚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个发展中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缜密的构思 《韵语阳秋》中记载杨亿评论义山诗语:李商隐的诗歌读来感“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不竭”有一唱三叹之妙。他的诗立意高迈、新颖构思缜密。悲惨的生活道路培养了他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他与温庭筠的词虽有过于缛丽,但李商隐感伤时事,颇得风人之旨,隐合美刺之义.他那自概生平政治讽刺的诗令人回味感叹,就是一般叙事抒情诗也写得别开生面,发人之所未发。于是给人一种立意清新,构思精密之感。 从整体上看,他的诗选材广泛,常用的诗构成一幅画而看成统一的整体,或是用组诗的形式来表达到抒情写实的目的.例如他的政治讽刺诗,诗人就巧妙的把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通过咏史、咏人、咏物、写景等方法的运用来达到讽刺的目的。同时,诗人还采用组诗形式,集中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讽刺。如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事迹的《马崽二首》《龙池》等诗。唐代诗人咏明皇、杨妃事迹的诗篇颇多,大多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而李商隐却能采取批判态度,特别是对明皇“贵为天子不能保其妻子”这点给予揶揄,这种见解是对“不彰君过”的传统观念的否定,并且扩大了咏史诗的构思领域,对后世起了良好的启迪作用。例如王安石咏西施诗云:“谋臣古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斩宰喜否,不愁宫里有西施。” [4]从具体诗篇上来看,最能体现李商隐立意精辟的是那些政治讽刺诗和自作生平的诗篇。如他的七绝《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将咏史、议论和抒情三者结合。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遭受权贵排挤,以大中大夫出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征还。汉文帝于未央殿前宣室召见贾谊“上因感鬼神事,因问鬼神之本…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此为过之,今不及也。’”这一段平凡的史实,经过李商隐的熔炼,错选了一首非常精辟的政治讽刺诗。讽刺了文帝的荒唐,赞叹了贾谊的才华。另外,诗人善于通过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他能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勾勒出鲜明形象,捕捉昙花一现地呈现在眼前或浮光掠影地闪过脑际的事物和意念,加以艺术的着色,用以传达出内心深沉的感触。他的内心是寂寞痛楚的,他的感情隐蔽深沉,他的诗少平直浅露之间多为曲折委婉之句。正所谓“义主之外”,“复意为工”是义山诗的特征之一。[5] (二)凝练的语言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惊艳绝伦的才华,鲜明独特的风格、新颖的意境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诗篇,这些诗篇中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那么他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辞采华丽,色彩鲜明。 义山的词给人以绮丽典雅的感觉,诗人在诗中运用成语典故,丽词逸句、淡言浅语,以至在语言民谚口语,莫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6] 他的诗的内容含蓄形式优美,给人以回味想象的余地,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如:诗人这样描绘美女“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代魏宫私赠」;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如描写月的诗句:“昨夜月轮明”,“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月带楚域积”。又如诗句“欲为东下更西游”“我欲西征君又乐”“碧云东去丽云西”等在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起落跌宕,徘徊低回,有着无限情趣,让平凡的**显得五彩缤纷,灿烂夺目。请看如下诗句: 月榭故乡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中元作》 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即日》 风女癫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 上述诗句,形象生动、辞藻华丽、音韵铿锵,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 2、 句式多变 李商隐的诗在语言运用方面充分体现出看了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锤字炼字的功夫。他除了摹仿前人的形式,还专攻五言、七言、古体、今体诗。 例如叠字的用法: 暗暗淡淡紫,融融冾冾黄。《菊》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碟》 百里阳云复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西南行却奇相送者》 楚天长短共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又如顶真句式: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官畔暮江流。《楚吟》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 如倒装句式: 如线如丝互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柳》 如错综句式: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子初郊墅》 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语言具有了流转回旋、意味深长,朗诵时有往返回唱之妙。使得意境委婉,语言多姿,耐人寻味。 3 、律法精严 李商隐的诗律法精严,以善于对仗著称。他除了擅长的七律七言外还有五律、五绝、五古、排律等诗。他的诗歌随着思想的内容不同,艺术形式与诗的节奏也不同。由于诗人十分注意诗句的平仄、押韵等,所以他的诗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例如:《初起》 想象咸池目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全诗除了押韵、平仄按照绝句规则外,诗中“想象、苦雾”两组词均为叠词,而“离、梁”二字又为双声。 这些叠词、双声词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强烈的旋律和节奏,而且读起来婉转曼妙,优美动人。 此外,诗中还善于暗中用典,融会史实,不着痕迹。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对简单的传说、史实作以巧妙的补充、创造,使得平凡的事物一下子“活”了过来。例如《后汉书·马廖传》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被诗人创作出《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三 )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诗中的“比”,简单说来就是比方。不管是比甲物还是比乙物,亦或是比具体事物、抽象道理,还是以客观景物比主观感触,都是咏物托志。而他诗中的“兴”,简单来说就是联想,由甲物联想到乙物,看到外界景物出发内心感慨。也就是触景生情。[7]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渊博的知识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而使他的比兴、象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含义。他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诗具有深情绵邈、余味曲包的优点。 他的诗往往在一首诗中同时运用象征、比兴、拟人、拟物等多种手法,来借以抒发主观感受,影射现实生活,或是诗人对生活上的评价,亦或是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例如《独居有怀》意识,表面上指少女失恋后独居还念旧欢,实际上是暗喻诗人在政治失意后希望改善和令狐绹的关系。 又如在《鸳鸯》《石城》等诗中,诗人以鸳鸯来象征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在《七夕》中又通过乌鹊填河的神话,向青年恋人们传达着“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祝愿。 此外,诗人在《赋得鸡》《晓起》《柳》等一些诗歌中巧妙的把拟人、拟物、双关语等修辞完美结合。这也是诗人的诗写得意境深远、委婉曲折的重要原因。 (四)无题诗的创作 无题诗是李商隐所独创。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所寄托。这类诗多用七律,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工于比兴,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形成绮丽精工、深情绵渺的独特风格。[8] 无题诗的创写无疑是李商隐在唐代诗歌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无题诗扩大了抒情诗的领域,发展了抒情诗的技巧。除李商隐之外,历代诗人中都有写无题诗的作者。如晚唐的韩偓就有《无题》四章,唐彦谦的《无题》诗更是多达十三首之多,可都没能赶上李商隐的无题诗。 《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去绝无踪’之类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候’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体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比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和本旨。”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寄托为主,但每个人的读解不一,很难确定诗歌的本意。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把它当成爱情诗来读。诗人用比兴手法和精美的比喻、回环往复的抒情,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的爱情生活。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无题四首》之二“东风细雨来”这首诗用象征和比兴,寄感慨于艳情,用事实典故以影射现实生活,写得蕴藉深婉。 另外,从他的《无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新颖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结合构成了李商隐诗的隐晦深奥、沉博艳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非主编.《中国文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61页. [2]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311页. [3] 王祥主编.《中国文学史话·隋唐五代卷下》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4]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361页. [5] 刘勰.《文心雕龙》卷八《隐秀第四十》人民文学出版社.第632页. [6]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372页. [7]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 .第399页. [8] 张明非.《中国文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60页.
详细内容参看"曲径通幽显真情————试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意识"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李商隐的诗大概算不上正声。但是,他就像《红楼梦》中的晴雯一样,虽然入不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却一直得到后人的偏爱,李商隐以他的无题诗出名。因为无题,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天地。从字面上看,无题诗多是爱情诗,写的哀婉缠绵,若即若离,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梅表姐临终,见到彼此有情却不能成眷属的觉新,以虚弱的手从枕头下抽出一条白绫,上面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每回电影放到这儿,银幕上的人和银幕下的人都泣不成声。由此可见李商隐无题诗对后世的影响。“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应该指直接署名为《无题》的诗,而且应指广义的取篇中几个字为题目的诗篇,如《锦瑟》、《嫦娥》、《为有》等。对于“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都是赋其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本身来看,绝大部分是属于写艳情的而且写得最佳的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至今还令旷男怨女们读了落泪。但是作者难道仅仅是为了写自己的爱情悲剧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是有所指的,只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不便说出或不能说出而已。这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作者自身失意的际遇,在诗歌创作中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融入自己对李唐王朝复杂的感情。作者的人生或许就是一出悲剧,“无题诗”正是这部悲剧的集中体现。无题诗以强烈的悲剧气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是一首首让人忧伤掉泪的爱情悲歌。李商隐的无题诗的悲剧意识首先表现为美好爱情的毁灭,这类诗写得最佳的全是失意的爱情,佳人、好景殒落。“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天阏兴咨嗟。愿得勾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殒年华”。(《赠勾芒神》)年华似水,青春跳丸,痴情的诗人期望韶华永驻,幻想给人间带来亮丽生命的春神勾芒,能迎娶萧杀的秋神青女,从而合时光之流凝固成房屋的刹那,百花永远亮丽,生命永远欢笑;诗人还幻想通过其它种种方法来永绝时光流逝的悲哀。然而诗中男女主人公最终总不能如愿以偿地获取幸福的生活,最多取得一点心灵的安慰,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的心情。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牛李党争”最为剧烈的年代,他最早受到牛党令狐世家的赏识而考取进士,后来又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为妻,与相互倾轧的两党都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关系导致他里外为难,得不到两党的信任,注定了终生仕途的坎坷,同时也加深了他善感多愁、抑郁寡欢的个性。我们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多情又容易动情的人,他时而在夜宴上与某个女子饮酒行令、频送秋波,享受那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暗通款曲,时而遇到某个爱才的女子像宓妃留枕给曹植那样送来令人怦然心动的信物;在感情上,他似乎也经常不能自禁地想念着某个不该爱的人,于是“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的凄绝诗句,就在难以自拔的错爱之下一句句流露出来。谁说作为诗人的李商隐不也正是情志精纯、暗恨连绵之春蚕呢?李商隐的无题诗,极多追忆过去、哀吟现境、期盼未来的爱情作品。这些作品中尤以追忆过去的欢会、悬想两地相思写得最为成功,入木三分地写出了对所爱的酷烈相思。《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表现至死不渝的爱情,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悬想对方的生活场景、感情意趣,成为脍炙人口的绝唱。这类诗篇多是根尘相接的产物,结果春蚕作茧、蜡炬成灰,用万缕情丝捆缚着自己,用千珠红泪销融自己。但有骨子里仍然透露出对生 命、对感情的至死不渝的执著,如: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诗中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而深厚。女主人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无望,然而追求却十分执著。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又如:《无题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枝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贼,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是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枝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著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坚贞。其他有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在李商隐的笔下,即使是京城里的贵妇人也得不到幸福,如:《为有》里写到的“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对夫婿辜负春晨香衾温柔欢娱的怨恨之情之情油然而生。对情感的幻灭,义山体验尤深:“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香销梦断,丝尽泪干,情焰灰,终归灰灭。不至此,不知有情之皆幻也。”①李商隐执著地眷恋天地间的至纯至真的美,然而,无常流转,好景成空。李商隐在诗歌中反复咏叹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展示了一幅幅桂摧兰折、香消玉殒的惨烈图景:“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枝叶香”,(《无题》)诗人对生命无常的迷惘、愤懑、无奈、怅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别离爱恋的境界,或与所爱之人别离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人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有所喜爱,但是无题诗中相爱的人偏偏要劳燕分飞。天伦和乐,情深意笃,却终不免父子东西、兄弟南北、鸳侣离析,甚至祸起不测,生离死别!对爱别离苦的咏叹,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木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渠何事亦离披?”如果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还在绝望中依约看到一线希望的话,那么“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其一)则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令人凄惋欲绝、悲痛不已。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的无题诗无论是写相思,还是写相恋,都是苦涩的,都是一首首悲惨的歌,如肥皂泡,虽然绚丽夺目,但都是只开花不结果,“可望而不可及”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是一首首让人忧伤掉泪的爱情悲歌。
文献综述就是以往的人对此主题(无题诗的朦胧美)的研究的概述总结嘛。你可以在图书馆借研究李商隐的文献,在CNKI上找期刊等等方式,写的话板块我觉得可以分为朦胧的原因,如何朦胧美,产生的影响等等,或者分研究的时间:从古到今地将研究的观点提炼出来,点明你的研究价值,最后说你现在论文的准备情况。 他的诗这方面研究得很多,资料应该很好找。如果要好好做的话建议找找李商隐的年谱
139 浏览 3 回答
215 浏览 3 回答
103 浏览 2 回答
248 浏览 5 回答
239 浏览 4 回答
302 浏览 7 回答
283 浏览 2 回答
258 浏览 2 回答
262 浏览 7 回答
347 浏览 5 回答
354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6 回答
162 浏览 2 回答
288 浏览 7 回答
353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