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班会的意义;一、班会的概念和特点;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班会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1班会与文化课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以培养和提高;2班会区别于文化课的特点有:第一,和文化课教学;二、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班主任之所以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1班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课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班会则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运用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班会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不外乎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班级例会是班级定期举行的对学生实施常规教育的班会形式,举行班级例行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商讨和解决班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题班会是班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活动形式,主题班会的形式生动活泼,是德育的重要工具,教育效果良好,也最受师生们欢迎。第一节班会的意义一、班会的概念和特点班会是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班会上,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研讨、解决班级中的各种问题。举行班会是最普遍、最有价值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崇高理想的树立、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进而建设好班集体。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培养班集体过程中,要善于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班会活动,以此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班会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和一般的文化课相比,既有共同性,更有它自身的特色。1班会与文化课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育者遵循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2班会区别于文化课的特点有:第一,和文化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相比,班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直接的。文化课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机地结合品德教育,这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文化课教学过程中的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品德教育受到学科内容的严格制约,是零散的、隐蔽的,明显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渗透”就是对其特点的最好概括。与此相反,班会则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为自己的直接和唯一的目标,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思想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虽然应该有效渗透德育,却需力戒政治化、德育化倾向,而班会教学中则应该力戒知识化倾向,班会和政治课的区别主要在此。第二,文化课教学重逻辑,班会教育重情感。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科内容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知识,学生也需准确无误地接受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准确度,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甚至决定升学就业方向的基本依据。而班会则更重情感,教育者应该以情感人,并使自己的情感最终也成为学生的情感。首先,教育者本身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若教育者缺乏对党和祖国的热爱,缺乏对崇高理论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对社会腐败现象熟视无睹,对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习以为常,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其次,教育者应善于选择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把自己有深刻了解深切体验的道理,传达给学生,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如果这种情感的转化不能实现,德育课的教学仍然是一种失败。二、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班主任之所以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就在于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因为:1班会有助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班会的教育意义上讲,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班会明确、统一、强化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这些认识能力是提高来源于班会活动中的以某种主题为中心的积极的教育影响。2班会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班会,从设计到实施都要发动学生去参与,这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能够极大地发挥,体现出主体的能动性。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精神就会不断增强,这样就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3班会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首先,班会可以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得到增强,会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和向上的意识,这又是增强班级团结的动力;其次,班会活动可以起到改变集体面貌的作用;第三,班会对建设班级集体的作用还表现在师生关系上。班会是形成师生间不断建立亲密关系的一种纽带。第二节班级例会一、班级例会概述1.班级例会的概念和特点班级例会是班会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班级定期举行的以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为主的班级学生会议。班级例会具有实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班级例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受常规教育,做到自觉遵守学生守则,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以保证班级正常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班级例会常常是针对班级工作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一般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教育效果,因此班级例会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班级例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具体安排上。班级例会应按学期进行统筹安排,但每次班会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变化着的班级情况作具体安排。学校常规教育以及与之有关的班集体和班级成员中存在的问题,或班级人员在学习、工作、生活、劳动、健康等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都可以作为班级例会的内容。2.班级例会的形式和内容(1)班级例会的形式班级例会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有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和班务会四种。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则可以有举办讲座、学习有关材料、组织经验介绍和思想汇报、讨论中心工作等多种形式。关于班级例会的基本形式,在后文中我们将分别论述。在这里,我们仅就其具体形式作一介绍。对班级例会的多种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在一次班级例会中综合采用,也可以辅以相适应的文艺活动。如在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的教育,如果仅用宣讲的形式恐怕收效不大。若采用下述方式,就可能提高效果。同时把《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发给学生,让学生鉴别《中学生守则》较之《小学生守则》在哪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谈对《中学生守则》条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做合格中学生的愿望。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扼要概括《中学生守则》10条的精神实质,介绍根据《中学生守则》10条确定的学校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规定,并对学生提出适当要求。这样的班级例会,富于启发性,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切实受到教育,积极主动地考虑并实践行为规范,而不是消极对待和被动地适应这些规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为了争取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应选用适合内容的形式。例如召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班会,就应当采用比较严肃的形式;表彰先进以及宣传教育这样一些正面教育的内容,则可采用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兴趣的形式。(2)班级例会的内容班级例会大致可包括三大方面内容:①班集体建设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寝室规则等),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措施;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工作任务,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选举班干部,审议班级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确定与班集体建设有关的具体内容。②学生行为指导宣传“学生守则”,检查“学生守则”的执行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言行;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自己的情况,提高他们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和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帮助他们巩固优良行为和不断克服不良行为。③其他组织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