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2] 色诺分:《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3页。[3] 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注①。[4] 转引自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7页。[5] 参见《卡尔·马克思的遗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8页。[6]《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5、16页。[7] 转引自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会1979年版,第78页。[8] 参见同上书,第126-128页。[9] 《谷物论》。《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0、85、89页。[10]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巨著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并可参见该书第26、3、181页)[11] 《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4、58页。西尼尔也持观点。他下定义说:“财富所包括的是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1页)。[12] 《政治经济学及同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32页。[13] 《政治经济学定义》,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0页。[14] 参见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5页。[15] 参见同上书,第3-37页。[16] 参见亚里土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33页。[17] 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1页。[18] 《卡·马克思遗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4页。[19] 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20] 转引自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0页。[21] 《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7页。[22] 参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9页。[23] 《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6页。[24]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19-940页。[25] 《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3页。[26] 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182页。[27] 转引自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2页。[28] “嘲笑货币资本主义错觉的现代经济学家,……他们刚想拙劣地断定是物的东西,突然表现为社会关系,他们刚刚确定为社会关系的东西,却又表现为物来嘲弄他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3页)。其原因在于,他们将本来二重的(资本)财富,非此即彼式地却判断。[29] 参见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5-27页。[30] 马克思说:“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针对加利阿尼“财富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的命题,马克思补充道:“如果交换价值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必须补充说:“它是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 16、22页)[31]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3分册,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04页。[32] 《剩余价值理论》第1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165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33] 参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2、36、52、53、56页。巫继学.社会财富永远只是劳动产品[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2-06齐瑞福\孙东川.财富之源、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J].集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