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导航】这个作文题目是个比喻性的文题。“围城”在这里不是实指,而是一个比喻,它所指代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是阻碍人前行的事物,如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人生的束缚,也可以是舒适的生活、优越的环境,甚至父母的关爱、亲友的帮助等等。“突围”是指突破包围“突围”的反面是保守、封闭、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突”是“突破”,有主动含义,应为意识到被“围”后主动的“突破”显然,这里的“围”不是一个实指,而是一个喻指,喻指的内容非常广泛客观上指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世俗的束缚等;主观上指容易让人们产生懈怠、依赖、不思进取心理,从而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如舒适的生活、过于优越的环境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围”,你的情感可能是你的“围”,你的事业可能是你的“围”,你的环境可能是你的“围”,等等。“突围”的意义有:对陈旧僵化意识的剔除,只有这样创新意识才有生存的土壤;对人生繁冗的束缚的挣脱,只有这样人生才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自信;“突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我”才能变得坚强自信;“突围”是自我精神上的奋起,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有价值。选取恰当的“突围”角度,把它的意义表述出来,就会成为一篇合格的好文章。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有什么“围”需要“突”?你为什么要“突围”呢?你认为怎样才能成功“突围”?如果成功“突围”了会怎么样?如果“突围”未遂又如何呢?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很快立意构思,选材作文了。要想成功“突围”,需要胆识、智慧、行动、持之以恒、合作等成功“突围”后,应达到心灵、自然、社会的和谐、美好如果“突围”未遂也不必沮丧,至少我们追求过,也享受了过程。建议学生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个性化的体验、认识只有具有人文的大视野,有思想高境界的文章才能出类拔萃。【相关素材】1.胸怀博大的人,不太容易为痛苦所缠绕;心胸狭小的人,会常常为痛苦所折磨。——汪国真2.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3.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拓荒者,永远是不朽的。——[日本]武者小路实笃。4.钱理群先生先后对20多届北大学生讲解过,鲁迅不是钱先生的一门课程,而是他的事业,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著作《我的精神自传》本意是要写成80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研究性作品,钱先生希望能说清楚自己,但直到本书最后,仍有不少“新的困惑”和“悖论”一类的字句:“我突然发现,自己立场的复杂、模糊与难以言说”显然,钱先生的精神突围仍未成功,他承认没有走出鲁迅的阴影,也证实了他的精神困境,他真诚地向人们诉说了他的精神困惑,他虽然认识到“我正是由这样的提醒,发现自身思考视野的狭窄:我们这一代人要真正走出自我封闭,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但新的困惑总让他止步不前,最终没有走出自我封闭。突围 一声巨响,探索者在自古坚硬的城墙上砸开一个口子。围城外的阳光洒在他因奋斗而布满尘土的脸上,他实现了突围。 可是,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更大的,有着更坚硬城墙的围城,等待他又一次突围。 我们不可能突出生命的围城,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突围过程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不断升华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利箭。 美妙的高音把满脸轻蔑的评委转变成为震惊的崇拜者。保罗滑稽的外貌下隐藏着最为雄浑的歌喉。一个平凡的手机推销员可以站上“英国有天才”选秀节目的领奖台,除了对自己的突破还能有什么?他无法改变自己龇牙咧嘴的外貌,如同他无法走出生命的围城,但他在突围,他突出了世人对美的认知的围城,他让那些缩在城内的人看到了灰暗城墙外的旷野与阳光。 湛蓝的泳池激起梦想的水花,菲尔普斯以他轻若游鱼的美妙姿态实现了自我的突围。六枚金牌在2004的雅典为他筑起一座看似无法走出的围城。可游鱼又怎会停止自己奔向海洋的步伐?四年后的北京,他以创纪录的八金告诉世人,他要突破的是人类生命的极限,虽然明了这极限是他永远突不出的围城,但他在收获着突围的喜悦,他在成长。 耄耋之年,他仍不许世人为自己盖棺定论。诗人余光中也是一个不断突围的勇士。从格律诗,现代主义到民谣风,历史文化探索,他以一种又一种诗歌形式证明了突围的价值。思想与灵感永无尽头,如同围城外的天地,辽阔无边,即使穷尽一生的力量,也无法将其统统收入胸中,他是明了这点的。一甲子的诗歌创作并未让他停止突围的步伐,他以“明日黄花”来称谓自己所有的美妙诗篇,因为他还在突围。 人力是有极限的,我们无法胜过时间,胜过自然,这注定了我们无法突围出人生,但我们还是要去突围,只为这个充满艰辛却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愚人会为自己一次的突围而面对那已在身后的断瓦颓垣沾沾自喜不可自拔,而真正的智者则会拂去面上的尘土,向着下一座更坚硬的城墙走去。前者以为自己拥有了无限的天地却不知自己终究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而后者虽明了自己终究无法突围出人生却收获了生命中所有的雨露星辰。 生无所息,孔子的话语在4年后仍督促着我们不断地突围,生命的意义即是如此,在不断突围中得到完满。 探索者又上路了,以他无畏的姿态去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