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一名志向远大、雄才大略于一身的皇帝。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刘彻出生;公元前150年。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当上了皇帝,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直至公元前87年病逝。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说汉武帝是“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是因为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都非常长久。但,这的确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武帝在手握重权后,便开始了在思想上的大统一。他采取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其主要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强大中央集权;提倡“君权神授”,把道家的道统变为封建的法统;提倡儒学的仁政。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个利用儒学“大一统”思想指导政治,使得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得以进一步的加强。另一方面,儒学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封建帝王统治的思想工具。 汉武帝不仅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更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此外,武帝还兴太学;颁布“推恩令”; 确立察举制,诏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统一货币,官营盐铁,推行均输和平准制度,以及强化重农抑商政;而派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是汉武帝最大胆的决策。他以军事胜利为条件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且派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的通路,将西汉推向了一个鼎盛的时代。 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 武帝本纪赞〉里头,就明显的写出了武帝的种种功绩。其论汉武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另一方面,汉武帝还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武帝虽然史称“雄才大略”,但在他晚年却是老来老糊涂。武帝晚年繁行重敛,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后来,还发生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造成几万人含冤而死,后来更诬蔑太子诅咒武帝,令到太子不得不反,最后兵败自杀。 不过幸于最后武帝自知悔过,自我悔改,并下了“罪已诏” 表示当今政事,首要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决意把行政重心转移到和平生产方面来。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表明“思富养民”的决心。在后来的“昭宣中兴”,因此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公元前87年,武帝在病床前立了太子,也就是刘昭帝;立霍光为大司马来辅助太子。次日,武帝病逝。对于汉武帝之评论,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中就写到汉武帝有种种过失,“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然而,“秦以之亡,汉以之兴”,是因为汉武帝能够“晚而改过”,及时扭转了局势,“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