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评为最难,如果打个比喻,写介绍好比跳街舞,写书评好比跳芭蕾,书的介绍可以参照书中的序言与目录,只要明明白白告知读者书包括哪几部分内容,书中的主要观点、主要特点是什么即可,当然,把把握书中的特点也不是容易的事,而这一点也是书评的基本要求。写读后感要难于写介绍,因为,书的简单介绍既使没有细看全书也能介绍,而读后感则不行,只要认真细读,读后有启发,有收获,方能写出好的感想。一般写读后感不必面面俱到,不必对书进行整体的评介,只要写出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就行了。而书评首先要写出书的主要特点,还要认真分析书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分析书的写作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因此,没有认真研读写不出好出评,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既是写出来的书评往往只停留在读后感的层次。 关于如何写书评自我简介:书评完全是自己在阅读后的感想,因此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以很好的衬托出作者的经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观点绝对客观,一个介绍多少可以算作补充。 对自己的帮助:每一本书,只要认证看完,我们一定从中间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此把这些东西列出来,最大的好处就是1年后当你希望在书中查找信息的时候,可以在自己的书评立刻找出来。"出版是最好的记忆"。 书籍大概结构:大概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一句话概括一下内容。关键的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在回想一章的时候,哪些内容是最能想的起来的,哪些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阅读建议:从自己的角度,推荐不同的读者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是一个书评中对别人最有帮助的部分。 问题和建议: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在文章最后提出书籍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不仅对读者有帮助,而且还能对出版社有一个反馈。出版社的编辑们真的会用心去看的。这里的任何建议和批评一定要有足够的操作性。与其说"翻译水平差",不如说"297页第三段开始的那句话反映了翻译断句的水平有待提高"。这样译者才能知道你的困惑,他才能有所改进。研读一篇:(推荐作者:刘心武、李敬泽、贺绍俊、叶兆言)等待野蛮人 叶兆言 小说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些特定的人物关系。我们忍不住会说某篇小说精彩,或者反过来说它的故事不怎么样。小说总是和故事密不可分,但是聪明的读者也明白,有时候,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如何处理奇特的人物关系。库切的《等待野蛮人》,究其实质,还是一个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野蛮人少女很 容易让人联想到《洛丽塔》,联想到《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阿梅里加·比库尼亚。 老男少女的性爱故事,除了会带来阅读上恐怖和紧张,还可能引起道德的讨论。以名气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大名鼎鼎,像已经注册的名牌商标。相比之下,阿梅里加·比库尼亚逊色得多,不过是马尔克斯爱情小说中的一个小角色。我感兴趣的是,同样的人物关系,同样把未成年少女像条鱼一样,放在好色的老男人的砧板之上,库切与两位前辈作家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纳博科夫从正面进攻,全力以赴,洛丽塔就是故事的全部,她是故事的女主角,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束。马尔克斯却是侧面迂回,只用了很少的篇幅,14岁的阿梅里加·比库尼亚栩栩如生,毕竟是个配角,是作者想说的另一个爱情故事的补充和陪衬。 《等待野蛮人》不是爱情故事,自始至终都缺少这样那样的调料,故事刚开始已结束,戏剧还没开场就谢幕。喜欢传奇故事的人肯定要大失所望,好在这种失望,丝毫不会妨碍小说的好看,因为等待这个字眼像谜一样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年老的行政长官出于同情,收留了野蛮人少女,然后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然后又把她放归了。与洛丽塔和阿梅里加·比库尼亚最大的不同在于,作者几乎没有在野蛮人少女的可爱上下功夫,她不是男人眼里的性感尤物,甚至是否活生生也不重要。这本来是最应该写的,也是最容易写的,野蛮人少女作为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不仅是模糊的,而且有些概念。 故事不重要,连人物也可以无关紧要。好小说永远是隐藏着多种可能,库切独辟蹊径,另起炉灶,他的绝妙之处,只有读了这篇小说之后,才能有那种冷暖自知的体会。库切给了我们文学上的赏心悦目,他给了我们一个爱的理由,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看点,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沉迷的借口。西方文学界对这本小说的推崇,显然不是莫名其妙。诺贝尔奖授奖词中,提到《等待野蛮人》是淡淡的一句话,“一部继承了约瑟夫·康拉德手法的政治恐怖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打开了恐怖之门”,这种评价虽然草率,却不失为经典,可惜它遗漏了“等待”那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