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读后感 一个硕大的牛头在院子里放着,一脸的平静与宽容,眼睛像波澜不兴的湖水那样睁 着,一张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静静地在石舒清的笔下流淌。 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讲述了马子善老人献祭跟自己几十年的牛及与之相关的一系 列故事。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人物心理,在横向上大幅铺张,将看似简单的事奏成令 人意犹未尽的琵琶曲。文章一贯如初的平静的语调及皱襞横生的叙事基调交织缠绕, 不经意间心灵已受到震撼。 生与死的思考 文章开头便以坟院为背景营造了肃穆的氛围,后多次借老人的所见所感启发读者以 生死。“但终有一天人们要把自己留在这里的.谁都不免把自己留在这里的.”指明 死是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有福之人亦难逃一死,不仅如此,死才是人最终 的归宿。文中有云“那么就再转悠上几天,再转悠上几天就回来,这里才是你的家.细想 想,你在外面转的时间也不短,长的很了啊。”正是这个道理。悟到了生死,马子善老人 才感慨“坟院门上,这就是生死之门,人应该在这里多站站的。”是的,若那些为名 利奔走的人们能在此驻足片刻,就不会“走得多么快,只留下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脚印” 了。 马子善老人的眼神流动于生死之间,洞悉了时间.“看这天空多么像一个大大的钟面 啊,日头不过一根针,在这巨大的钟面上无休止的划来划去。”想到 “再善于讲大话 的人,他也不知道他几时死”,无奈必死无疑的自己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或自己 会在豪无准备的情况下死掉,突然觉得一种异常的伤感与恐惧。而老黄牛却明白自己怎 么死,老人感慨“你比我强,你知道你的死,可是我不知道。”“牛知道它的死,他 贵而为人,却不能知道。”,开始渴望“自己若是知道自己归真的一刻,那么提前一 天,他就会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穿一身洁洁爽爽的衣裳,然后去跟一些有必要告 别的人告别,然后自己步入坟院里来,找到自己的长眠之地,含着清泪,诵着<<古兰 经>>,听任自己的生命像和风那样一丝丝吹尽。”牛确是一种不凡的生命,见到清水 里的刀子,得到死亡的启示,于是不再吃喝,为的是让自己有一个洁净的内里,然后 清洁的归去。面对死亡,牛依旧静静地立着,双眼微闭,依旧在轻轻地反刍着。这种 视死如归的心境,却是人难以及的。 人与牛的情谊 马子善老人与牛共处多年,心中不知不觉沉淀下往昔同工是的情谊,这时当他“突 然想到家里那头老牛,他的心猛地一紧,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是那份不被察觉的情 谊在离别时倾泻而出,噬咬心中最脆弱的部分。“他担心什么一般闭着眼睛,似乎老 牛就在他闭着的眼睛里了,悠闲地摇着干燥的尾巴。”老人对于老黄牛的关心,不亚 于人与人中间的关心,不见勾心斗角,争争吵吵,而去默守朴素与简单。“牛微闭着 眼睛,忘我的享受着对它无微不至的洗浴,”“阳光落在它那阔大的脸上,它微眯着 眼,不疾不缓,悠闲而舒适地反刍着,显得自在而受用。”细腻的描写勾画老人与黄 牛之间的情谊。这份情谊,发源于老牛对老人一家的顺从,雄厚于老人一家对牛的尊 重,从而绵绵不绝,源远流长。 这般情谊,如暗流存于心间,唯当别离时,才被察觉,又牵出过往的罪恶来。“他 觉得有些罪过,把这么了不起的一个生命竟忽略了,竟像畜生那样役使了它几十年。 想起犁地时候他大在它背上的鞭子,他觉得愧疚而难过,如果谁用鞭子打他相同的数 量以示惩罚,他一定会很乐意很感激的。”“还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牛一边拉着犁 走一边扬起尾巴拉粪,当时觉得没什么,渐渐就觉得这真是过于残忍了,我们人连一 个拉粪的机会都不会给它,在它拉粪的时候我们还不放过它,还在役使它——哪里知 道它竟是这样一个高贵的生命!” 平静的内里 平静教人取舍,马子善老人最终在珍惜生者与惦念死者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宰就 宰了吧,他听到自己心里凉凉地说。”平静地选择舍弃,“这样一种朴素的结局,细想 起来,真是惊心动魄。” 黄牛面对死亡的举动,可谓表现的沉郁而超然,诠释出平静的本质。“但牛依旧静 静地立着,双眼微闭,依旧在轻轻地反刍着。”即使是死后,“只是将头探了出来, 一脸的平静与宽容,眼睛像波澜不兴的湖水那样睁着,嘴唇若不是耷在地上,一定还 要静静地反刍的。”或许老牛无情,但以有情之眼看无情之物,若已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