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何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WWw.gerenjianli.com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