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具有文化特性,对电影的价值意义重大。在电影配音中,方言的配音对于电影中文化的传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疯狂的石头》《灰猴》等电影。《灰猴》,“灰猴”一听就是北方的方言,大致是形容讨厌的人,或者朋友间打趣对骂的话语,骂对方太狡猾,跟“滑头”这个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影片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叙事手法,全程采取倒叙的手法,分成了好几段开展,就像金字塔一样,一层层抽丝剥茧。最后真相大白。
因为这种多段故事的叙事方法,衍生了多个主角的错觉,也可以说里面其实没有谁是真正的主角,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一条故事线的主要角色都不一样。就算再不起眼的小角色,其实在故事中都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整部影片都是山西方言,易懂有趣,让人想学几句的冲动。都是小人物的角色,没有大明星和流量明星,接地气,所以整体看起来让人有另一部《疯狂的石头》的感觉,却同时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管评分高低,值得一看。
音乐音响的运用绝对是《疯狂的石头》一大亮点。方言是本片戏剧色彩的绝妙催化剂,道哥的河北方言,麦克的粤语,黑皮的青岛话,再加上当地的四川话,各种方言在一个锅里乱炖,交叉问候着观众的听觉神经,而且有强化人物性格的作用,比如麦克的“我顶你个肺”和黄渤的“馁娘”,如果都改成普通话“倒霉”的话,人物显然就不够立体。
《疯狂的石头》不是因为有趣故事而精彩,是丰富的视听语言让他变得有血有肉。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正在被弱化的方言,像“濒危动物”一样,因为稀少而弥足珍贵,需要保护,也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