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行动研究法主要价值: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行性强。对比一下行动研究法与实验法的区别。实验法是指在我们可以控制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教育因素,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我们改变的因素与被观察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探求教育规律的过程。实验法是最重要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要求比较多,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教师只有按照教育实验的规律和要求去做,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弊端:你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自变量如何操纵,因变量如何准确观测,尤其对无关变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效度。例如“关于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这一课题就是对学生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目的。这里的自变量就是新的学习方式,因变量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变量就多了,比如课外补课了,教师调换了,这些无关变量控制不住,最后都会影响实验效果。比如,实验班用新的学习方式,又有课外补课,对比班没有新的学习方式又没有课外补课,二者就没有可比性了,二者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任何无关变量的干扰,要保证这一点难度很大。而行动研究方法不一定需要理论假设,不需要严格控制变量,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的检验,它是一个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过程,便于掌握与应用。这种研究方法受到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特别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欢迎。这种方法所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的运动,改变了教育研究为专业研究者所把持的局面,促使中小学教育研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解决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固有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是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科学认识一下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其特征二、行动研究法的含义及其特征1、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关于行动研究法的定义,许多研究者均有一定的阐述,但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这一研究方法的本质内涵的还是其创始人勒温1944年的定义:“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从教育工作需要中寻求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行为的目的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实践者日常遇到和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不囿于某一种理论知识,而主动容纳和利用有利于解决实践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践者对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教育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教育行动研究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教育行动研究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为基本手段。2、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教育行动研究虽然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法,但在它的操作规范和具体做法背后,隐含着一定的理论假设或基本理念。(1)教师成为研究者教育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工作与研究是可以而且应当融为一体的。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看法: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也就是说,研究与教学之间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好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使研究与行动合二为一。即“以行促思”。也是新课改中常说的“做中学”,在教学中反思和研究,在反思和探究中教学,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杜威说,经验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连续的不断的相互作用。教师的经验来自两个场景,一个是学校教育场景,另一个是日常生活场景。在学校教育场景中,教师的经验来源又有三个:一是教师自身亲历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观摩别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三是习得学校文化中蕴含的规范和行为。教师的经验学习有自发的和自觉的两种形式,其中自觉的学习是教师的经验反思和经验重建。教育行动研究实质上就是一种提升和改组教师经验的活动。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就是“我们知道的要比能够言说的更多”)。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中和直接经验中,隐藏着许多默会的知识。教育行动研究倡导的就是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默会知识的显性化,成为自我的发现者,知识的探索者,潜能的开发者,实践理性的总结者。(3)追求实践合理性实践合理性也称为“实践理性”。教育实践合理性是教育主体的行动和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教育主体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确立教育目的,并受教育目的的引导,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同时在教育目的所指示的范围内,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探讨和驾驭规律,以求教育实践合理地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行动研究呢?下面我们看四位教师的科研论作:第一位教师在中学工作,积十年之功,撰写了一部《素质教育原理》。这位教师认为自己的这部著作有着十大理论突破,如对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关系的认识,素质教育含义的分析,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等,可以说在这部近20万字的著述中探讨了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第二位教师撰写的是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论文。他首先详尽论述了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理论,介绍加涅的学习理论是如何博采众家之长,从各流派中汲取所需要的成分并把它们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中去的,以及加涅的基本学习主张,然后再叙述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洋洋洒洒,不下万言。第三位教师写的是一篇名为“把握时代精神,开展主体教育”的文章。文章谈到自己有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第四位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中、领悟。在实践中,她始终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接近新课程的要求。对上面四位教师的研究,可作以下的分析:第一位教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说明新关系。虽然中小学教师也可介入这种研究之中, 但常常会因为占有查阅资料、研究时间、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事倍功半,并且这种研究是外在于中小学教师的,中小学教师作这种研究需要“另起炉灶”,与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不见得有什么必然性的联系。从这位教师提供的这本著作来看,他自认为是理论突破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在学术界已经耳熟能详了;他自认为新颖的创造,很大程度上在学术界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第二位教师的研究大体上属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其实这预先隐藏着一个假设,即基础研究的成果都是有效的,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这样来,就有意无意地赋予了基础研究以绝对的权威。同时,在应用研究中,专业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是相互分离的。第三位教师的研究似乎看上去是经验总结与概括,但又不具备经验总结那种针对性强、经验介绍详尽、问题具体明确等特点,所以只能说是一种“抽象的”经验总结,从总体上讲仍旧是“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的语言。”相比之下,第四位教师的研究更为可取,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应该采用的研究类型。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种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这种研究研究的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凸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针对情境问题即时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第四位教师所作的研究,也就是中小学需要大力推进和开展的行动研究了。3、行动研究法的特征(一)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特征对行动研究法,还可以围绕其以下“行动”特征进一步理解。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传统上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遍规律,是“为理论而研究”。这种研究目的一方面使教育第一线中对教育最有发言权的广大教师望而怯步,另一方面又使美好的教育理论仅仅停留于文字记载。尽管有人试图让教师成为使教育理论变成教育实践的中转站,但这种观点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估计得过于简单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要求行动与研究的密切结合。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但这并不是说它轻视理论,而是它重在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行动和实践的改进。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这既是第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当然,行动研究把解决实践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行动研究仅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对已取得的成功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行动研究既然是一种研究,必然要对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效果进行理性思考。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达到求真。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行动研究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80年代后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老师开展的“成功教育”实验研究,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该校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成功目标,学生素质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在成功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成功教育的内涵、特点、实质和实施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成功教育理论。这是行动研究中的一个成功范例。(举成功教育的例子)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的。其它研究也会对行动进行研究,但它们没有行动研究这么专一。行动研究关注学生行动的改进,但它是通过关注教师或其它学校教育人员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行动的改进。它要分析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但是其它种类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某一方面。有的只调查分析现状;有的可能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但谁去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则不管。而行动研究是一条龙服务,它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问题必须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如北京朝阳区某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张肇基所开展的“代数扑克游戏活动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运算技能的实验研究”,其研究对象便是他所教的初一班学生存在的数学运算技能差和厌学数学问题。为此,开展行动研究的教师必须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2)特殊性。研究的问题或对象通常仅限于本校或本校的某个教学班,属于某个学校的校情问题或班情问题,表现出较多的某地区的某所学校或教学班的特征。如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所研究的问题,只是该校超常少儿实验班的几十名超常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特殊。行动研究的问题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评价其研究成果时,在适用范围上要慎重,应多加分析,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克服主观判断。(3)微观性。研究的对象多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比较具体的微观问题。问题的范围较小,结构较简单,相关因素较少。此外,像前面提到的“代数扑克游戏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运算技能的实验研究”等课题便是学校教学中的微观研究。也许有人对这类微观问题不屑一顾,不认为是教育科研。似乎那些大而空的课题才有价值。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的一种误解。宏观研究固然重要,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必须落到微观的操作层次上。离开了微观研究,宏观的思辩层次的研究成果也只是一种假说,其真理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微观问题虽小,但小中见大。“营养+锻炼复合处方实验”虽然研究和解决的是该校小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锻炼问题,但它关系到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增进小学生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这样的大问题。行动研究注重做,追求一点一滴的实在进步,体现了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更不是在图书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就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如北京丰台实验学校于1994年开展的“营养+锻炼复合处方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该校小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其问题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主题词:小学生、饮食习惯。问题的结构可以表述为:认知(缺乏营养知识)态度(喜欢吃好吃的)行为(挑食、偏食、厌食、吃零食等)。问题的相关因素是:学校支持(教育、管理、食品加工设备、人员培训),社会支持(市区政府、科研单位、食品科技公司技术指导),家长支持(认知、态度、对子女的教育)。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学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又运用于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研究结果的产出者和应用者同集于一身,这比起其它种类的研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研究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由于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行动过程中的问题。专业研究者亦须深入教育和课堂教学实际,与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并依据行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完善行动,在良性的变革之中达到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达到研究和行动的完美结合。行动研究的结合策略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使研究能收到立杆见影之实效。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所涉及的行动领域 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范围之外的对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人、事、物。其研究结果一—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研究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系统性表现为行动研究的开展有一般的操作程序。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运作系统。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有对实践问题的敏感能力、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这类似于中医治病,通过病人吃药后的反应和变化,多次调整处方,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与发展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由于这样,所以近年来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其说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研究形式。教育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比较。我们可以从研究主体、研究场域、研究手段和研究目的四个维度来比较。如下表所示:传统教育研究与行动研究的比较 传统教育研究 行动研究谁来作研究 大学教授、专家学者 一线教师和校长在哪里作研究 变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环境 学校和课堂情境如何作研究 运用量化的方法提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运用质的方法来描述和理解教育事件为什么作研究 提出可以推广的理论,出版论著 理解情境,改进实践,带动革新我们现在提倡进行校本研究,而校本研究基本上都是以经验提升的方式展开,如观课、说课与评课,集体叙事与案例开发,专题经验的总结等等,这些研究的方法同教育行动研究相比较,主要是“规范性”的程度有所不同。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具体问题作专业概念和因果关系的定位,从而形成比较清晰合理的研究框架,研究成果的行文也有一定的规范。而教学经验总结在这方面则有所欠缺。教师写的文章有时给人以“理论性”不强的感觉,原因可能主要在这些方面。教育行动与教学经验总结的区别 研究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 教学经验总结问题的提出 重视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感较强,重视对问题的初始调查 问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缺乏理论的支持,问题的焦点比较模糊问题的归因 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以实证的调查为最终的依据 主要依靠主观推断和臆测,有时甚至未经适当归因,就提出措施并行动措施与行动 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早日常资料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如措施要结合到备课和教案中去,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后记、教学日记等。措施与行动的展示与交流还会涉及上示范课、评课与说课等活动评估与反思 重视在实证观察的基础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与反思 比较缺乏,如果有,也是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而且往往正面的评价居多,反思的成分较少(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类型 根据实践归纳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案例研究即教师把重心转向对自身教育工作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上,围绕大量鲜活的教育实例展开研究。教师的“案例研究”类似医生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和军事学上的“战例研究”。教师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一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面从事教育研究,把“行动”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案例研究,教师首先需要把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进而围绕案例展开研讨和分析,并通过对同类案例的研究总结出一定的教育策略,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研究能够充分尊重和吸纳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唤起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兴趣。 2、问题研究教师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教育的研究对象或课题。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种旨在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行动研究被称为“问题研究”。教师发现可研究的问题之后,首先需要对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加以界定,寻找问题研究的各种视角;接下来通过观察、调查或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或症结所在;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并实施研究方案,收集系统的证据以说明研究方案中提出的教育措施的具体效果;最后是行动研究者的自我反思和与同事进行讨论,使研究结果得以升华。问题研究是一种使“教育”与“研究”一体化的行动研究类型。 3、合作研究“合作研究”在行动研究领域一般指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当然也不排除教师相互间的合作研究。合作研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理论工作者立项,教师配合实验或提供数据;教师立项,理论工作者来指导;教师与理论工作者联合立项,理论工作者进行规划,主要由教师操作实施——不同的方式,操作得当,都会有所收效。合作研究中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互补互惠。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理论工作者则有着较多的研究经验和理论资源。所以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可以分享到教师的教育经验、从这些鲜活的教育经验中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教师也能够分享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经验和理论资源,使自己的研究更加规范。因而,合作研究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同时又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我们充分认识教育科研之后,我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走入科研的误区。要严格按照程序去操作,才能走上一条光明大道。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1、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1)问题计划始于对问题的意识和分析。研究者首先要明晰学校现状,意识到所存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产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然后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分析制约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以及学校教师是否具有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推动研究,指导研究。我们怎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首先,要以积极、探究的态度观察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包括教育教学中正在发生的现象(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学习方面的表现以及身心发展方面的表现等)与实施某项行动后的状态变化。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教育科研中的观察是对教育现象的有目的特殊观察。一个研究者能不能敏锐地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但取决于他的态度,而且还取决于他的观念、知识及理论背景。同一种现象,不同观念和理论背景的人,他们的认识可能完全不同。科学史上有关“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便是一个有利的例证。同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同一种教育现象出现种种不同看法也是常有的事情。如在数学运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计算题明明可以利用运算定律简算,但大多数学生都按常规方法计算,方法麻烦。怎样看待这一数学运算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观察到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这一现象,认为它反映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上存在的差异。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见,观念,知识和理论背景对一个人的观察来说,起着某种定向和筛选的作用。正如歌德所指出:“一个人所看到的,只是他所知道的”。因此,为了提高研究者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其次,还需对现象进行思考,作初步的分析,想一想,他是什么问题?如有一位小学自然老师讲了地球是圆的之后,问学生:“懂了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懂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表示地球,然后问学生,你住在哪儿?画一画。结果许多学生都把自己住的地方画在圆的上方,而不画在圆的中间。老师奇怪地问:“为什么这么画?”学生回答:“画别的地方人会掉下来的。”透过这个教学现象,老师认识到,讲过的知识,学生自认为懂了,其实没有真懂。没有经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过的知识不能认为已经真懂。将这一思考的结果进一步深化,就有可能提出一个改进自然课教学,提高学生自然课学习质量的行动研究方案。其次要注意界定问题研究者从所发现的问题中,选定研究的主题,了解待解决问题的本质和范围,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为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果采取团体研究的方式,则问题的界定最好经集体讨论决定,以发挥集体智慧,取得共识,共同决定优先研究的问题。
教师行动研究的含义和意义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其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和科学的程序,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话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关键词] 教师,行动研究,教师研究一、行动研究的诞生和发展传统上”行动”与”研究”两词常被视为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性活动,后者指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学术性探索活动。最早将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约翰·柯利尔(J.Collier),他在1933~1945年任职期间,在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由印第安人事务局实际工作者与其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并将这种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为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战争而导致物质匮乏,提出了对膳食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以缓解物质供应的紧张状况,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对家庭主妇进行了研究。研究分为两组,一组让家庭主妇听如何改善膳食的报告,另一组则进行民主讨论和集体研究。结果表明,在膳食改革中,后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此,勒温便提出了“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行动研究从此正式诞生。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概念的使用大约出现于50年代。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柯端(S M. Corey)大力倡导将社会科学领域诞生的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并于1953年出版了颇有影响的《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专著。这一时期,教育行动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一个相对高潮。50年代末,由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而触发的美国的教育改革,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信奉、推行的”研究—开发—推广”模式,强化了理论构建工作由专家、学者承担,将理论付诸实践由教育工作者(教师)完成,对实践效果的评估由专业人士作出的理念,这一理念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前提假设与行动研究格格不入,直接遏制了行动研究运动的发展,因此,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发展缓慢。行动研究在美国发展缓慢的时候,英国则兴起了行动研究的高潮,其表现是:从60年代中期始,英国中小学掀起了由教师所发动的旨在解决课堂和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改革运动,即“教师即研究者”运动,斯腾豪斯(L. Stenhouse)是这一教育改革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组织实施的长达五年(1967~1972)的人文课程计划为行动研究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斯腾豪斯人文课程计划中的另一位核心人物—约翰·埃利奥特(J.Elliott)也于1972~1975年设计并指导实施了福特教学计划,这两个计划被公认为对国际行动研究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起英国出版了国际性的《教育行动研究》刊物,目前,除了英、美、澳等国家进行行动研究外,还有德国、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瑞典、挪威等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受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员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热型欢迎,被他们大量运用。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教育工作者也注意到并开始运用这种方法。二、行动研究的定义什么是行动研究呢?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有的说:“行动研究是社会(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所从事的一种反思研究,它旨在改进参与者自己的社会(或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实践的确当理解。”这一定义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反思性质和行动研究的目的。有的说:“行动研究是对具体社会情境的研究,它旨在提高该具体社会情境的行动质量。”这一定义指明了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还有的说:行动研究是“为了弄清现场面临问题的实质,引出改善事态的行动,由现场人员和研究者协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改善实践”。这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描述性定义,规定了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或程序。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三、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这种理念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了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生命存在的质量,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同时,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教师是从事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他们最了解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或疑惑有最深切的感受,进行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最为强烈,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最适合他们在从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行动(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探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实践工作接近合理、科学、有效的目标。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教育研究不是以客观的自然界为对象,而是以具有丰富潜能和无限生命力的人为对象。教育活动不是存在于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真空的实验环境中,而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们感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有大量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如何有效处理和解决学生纪律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怎样在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实际工作的合理、科学和有效,广大教师都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希望从教育理论中和书本上找到答案,然而理论的抽象性以及理论应用价值待强化和挖掘的现实,又使教师感到理论学习,从书本上寻求答案并不能导向解决问题、改进实际工作的终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位置和机会,对这些问题最有发言权。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4、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素质包括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教师掌握教育科学是一回事,应用这些知识将教育、教学实践导向合理、科学和有效是另一回事;教师的教学经历或经验并不是教学质量的唯一衡量指标,事实上教学优秀的教师并不都是教龄长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专业工作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可见,教师专业能力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教师的这种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也就是说,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内在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辨识,分清理论的优缺点;更完善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情境,更敏锐地洞察、更深入地分析、更恰当地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或措施,促进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5、中小学科研兴校的重要途径作为被很多学校倡导和开展的科研兴校,一是指学校通过专业学科或教育科学的学术性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形象的提升;更主要的是指学校教育中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改进实践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形象,促进学校发展。中小学教师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工作经历、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从事专业学科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习惯进行的经验总结,个案分析,只能就事论事,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处于较肤浅的水平,对教育、教学改进的参考价值不大,也不能作为科研兴校的最佳选择。根据中小学的实际,科研兴校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育者和研究者统一的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工作,从问题的发现、假设的提出、问题研究方案的拟定和具体实施、研究过程的调整乃至结论的作出和解释方面都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统一规范和程序进行,从而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受益。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校本教研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对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真正对行动研究的了解却不多,也没有很好的定位。那么,“为什么要开展行动研究?”“什么叫行动研究?”“怎样开展行动研究?”第一点:为什么要开展行动研究?主要说了两大点:1、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我们开展行动研究。如今课程改革搞得是沸沸扬扬,可是真正去好好操作实施的又有多少。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转化为老师的行动。”因此,研究存在三个问题:(1)理念怎样付诸行动;(2)内容和形式的问题;(3)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讲得非常实际。2、教育科研的现状需要我们开展行动研究。关于现状即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如下阐述:(1)理论和实际脱节;(2)课题立项满天飞;(3)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行动研究。第二点是:什么叫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为一体。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第三点:怎样开展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程序。1、做好划,定好方向;2、加强实施,进行反思;3、总结提高,改善行动。其中重点是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环节,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追求,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怎样反思呢?(1)反思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成功率;(2)反思自己的真个教育事业以及生活环境。二、行动研究的类别。有三点:移植、教历和案例。三、行动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科研兴课。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十大形式,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里不在一一罗列。四、新动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一共有6个方面的关系:1、行动和研究的关系;2、理论导向和行动实践的关系;3、课题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4、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关系;5、体会性成果和概括性成果的关系;6、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以能为本,以勤为先,以研为导,以创为先。”十六字是行动研究纲领。
谈教师与教育行动研究
论文关键词:教师行动研究
论文摘要: 行动研究是当今国际上一种炽热的研究范式,反思实践是其本质。新课程改革使专业化成长成为当前每位教师都在关注的问题,而行动研究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如何理解和开展行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界的各种文献中。教师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凭借个人的狭隘经验就能搞好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处于日益复杂的中,参与着同样日益复杂的教育实践,要求他们为自己的实践活动寻求一种理性基础。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这个与一切专业理论研究者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知识和思想,有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的新形象。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今天,教师作为研究者又有了它全新的现实背景。 首先,日益频繁而且日渐深刻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师们的面前,这些不熟悉的实践既要求教师知识结构上的更新,也要求教师情感与技能上的适应,而且,改革往往需要教师对这些新生事物做出评价与讨论,这种压力也越来越成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动力。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前每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当代教师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意指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仅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增长,而且也在于从根本上形成原创能力和研究意识。 二、解读行动研究 一般认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是二战时期美国的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和著名社会学家勒温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最早提出来的.。即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 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 这种理念可以看作是“行动研究”定义的雏形[1]。 到今天,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但是对于行动研究的概念却众说纷纭,笔者比较倾向于袁振国老师对行动研究下的定义: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2]。由此可见,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地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 关于行动研究,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和认识。第一,行动研究是一种现场研究;第二,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第三,行动研究是一种合作研究;第四,行动研究是一种循环研究;第五,行动研究是使教师学会批判性反思的过程;第六,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生产者的过程。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没有必要过分留意别人对行动研究的定义,重要的是把握其本质,绝不能把行动研究简单理解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样容易把行动研究与琐碎工作混为一谈,导致人们对行动研究产生误解乃至不屑一顾。 三、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方法与策略 1.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行动研究自产生以来,所有的倡导者都试图出一套可以普遍推广的操作程序,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并没有在这方面达成共识。综合、归纳各家之言,以下六个步骤或许可以作为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时的参考: 第一步:发现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用分析和评判的眼光对待每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变革的最初设想。 第二步:初步研究。成立由专业研究者、教师和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各人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以作为拟定总体行动计划时的参考。进行初步研究时,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做到尽可能地占有资料,包括所有与这一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并且将在小组讨论中得到的相互启发反馈给全体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作好诊断性评价。 第三步: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也是行动研究各个步骤得以落实的蓝图。虽说是总体计划,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具体行动中反馈出的信息与总体计划相偏离,则需要对总体计划进行修订更改,因为行动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第四步: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施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的先后顺序安排将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第五步:实施具体计划。这是落实具体计划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每一步行动结束后都需要对行动结果作出评价。如果评价结果反馈出的信息证明所有的设想、计划都是可行的,则根据具体计划实施下一步行动;如果评价结果反馈出的信息证明前面的设想和计划整体不可行或部分不可行,则对前面的设想和计划作整体或部分修改,整个研究进程将在修改后新的设想和计划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第六步: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所作的总结,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环节。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并非以解释的完美与否为标准,而是以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为依据。 2.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其中有些方法在一般的教育科研类书目中都有介绍,下面重点介绍近年来经常被人提及但我们并不是很熟悉,却是开展行动研究必备的两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称之为研究工具:专业日志和袋。 (1)专业日志。简单地讲,专业日志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一个发展性的小型数据库,保存着与我们所开展的行动研究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源。既然是数据库,也就意味着是共享的;它是一个私人文件夹,记录着我们开展行动研究的点滴,描述着我们追求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既然是私人的,也就意味着是独特的;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反思性的工作文件。这也就意味着,专业日志是和批判性反思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日志绝大多数是书面文字,也包括图表、录像(录音)带、光盘等其他资料。常见的书面文字包括日常记录、日记和自由。 第一,日常记录是一种描述性的、客观的写作类型,因为不同的人都可以进行记录,可以阅读。例如,可以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一次讨论时学生们问的问题,谁在发言,他们在问什么类型的问题,谁没有发言。你会发现做一个研究者的日常记录,从事件发生的时候进行记录,并保持连续性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专业日志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意识流的记录。作者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客观性的。正如很多拥有日志的人所发现,写日记是一种“把所有的东西都列出来”的好方法。这些列出的东西可能会充满情感,因为作者通常不会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进行编辑。因此,写日记往往是非常有效的,也是一个回顾和自我定位的好资源。第三,自由写作指随意地、快速地写下最近你发现的有意义的东西。“自由写作”,也就是自由、随意、不停笔地去写。它和日常记录、日记等其他一起,构成了行动研究过程中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经常性地回顾、反思这些材料,甚至在收集、整理、撰写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就进行批判性反思,这才体现了行动研究的本质特点。
(2)袋。档案袋包含于专业日志中,是一个内涵比专业日志小得多的概念,专业日志中可以包含有多个档案袋。一般来说,档案袋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是一个主题鲜明的文件袋,需要研究者围绕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选择和编辑材料,而不能盲目地、随意地把与主题毫不相干的材料罗列进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档案袋。例如,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围绕课程开发,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课程档案袋”。课程与教学密不可分,从课程档案袋中,我们又可以创建一个“教学档案袋”,从教学档案袋中又可以引申出“教师发展档案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等。 3.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研究始于问题。教师浸润于职业越久,便越可能丧失对问题的敏感,将所有问题均视为理所当然而不加以质疑,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敏感性,敏于所看、所听并思考其意义,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产生研究的动力,进而围绕研究开展行动。 (2)掌握基本方法。行动研究看似不怎么规范,但毕竟也需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除了上文介绍的专业日志、档案袋以外,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访谈、问卷等,也都是行动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方面的有关书刊了解掌握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3)随时搜集资料。行动研究的资料是多元的,所听、所想、所看、所感都是资料,都要搜集不可放过。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包括日记、杂记、自传、随笔、心得、报告、考卷、作业、录音(影)带、照片等。 (4)亲自参与研究。教师必须身临其境,感悟体验。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方式和途径有多种:可以结合工作独立开展研究,也可以和他人合作开展研究;可以参与别人的课题研究,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开展研究等等。 (5)不断进行反思。行动研究发展到今天,普遍认为其核心就是要使教师学会批判性反思——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批判性的行动研究已经不再仅仅是小范围的,而是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新的教师(不久前)被赋予身体力行批判性反思和研究的特征,他们把实践带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47-458.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出版社,2005:206-210. [3]杨明全.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4). [4]江峰.教师专业性问题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熊媛媛.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J].教育探索,2006,8). [6]蒲蕊.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2006,(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272 浏览 4 回答
335 浏览 4 回答
114 浏览 4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276 浏览 2 回答
327 浏览 4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341 浏览 2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353 浏览 4 回答
327 浏览 1 回答
209 浏览 2 回答
16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