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
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
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
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
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
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
三、仓储式商场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
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 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多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
中国目前有60%~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
实行。
UVA会诱发光致敏作用、光毒性反应等等。
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皮肤癌。UVA已被认定为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的研究指出,当人们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形成晒伤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能降低和损害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皮肤降低了对外来微生物和疒毒的抵抗而引起疾疒,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形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的 Faith Strickland 博士指出,芦荟凝胶不但是阳光的屏蔽(Sunscreen),而且它能阻止紫外线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并能恢复被损伤的免疫功能,使晒伤获得痊愈,阻止皮肤癌的形成。
它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临床试验,用芦荟凝胶治疗晒伤,都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已由实验证明,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因此在化妆品中,含有足够浓度的芦荟凝胶,能起到防晒的作用是无疑的,并能使晒伤获得治疗。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一、百货商店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
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
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
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二、连锁超级市场 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
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
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从2000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
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199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0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
三、仓储式商场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
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 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多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
中国目前有60%~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指出电商对传统零售业冲击大,但不是唯一的冲击。传统零售业出现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是源于其经营模式和内部结构性的影响。百货行业的毛利率一般能达到25%-30%,但是净利率只能维持在5%以下,加上最近两年来销售增幅出现明显下降,为此,百货商场开始寻找出路。为保证商场毛利率,百货业不得不抬高进场费和扣点,同时为吸引世界一线大牌,商场还要按照国际供应商的要求倒贴装修费,这两部分成本也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间接地推高商品价格。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百货商场价格高、品种少、环境单调等特点,缺乏竞争力,反过来促使其抬高进场费和扣点,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圈子。这是传统零售业的普通问题。
在国外,多数零售业成熟的国家主要品牌都在3-5家之间。但在国内,以超市业态为例,主要外资品牌就有8家,主要内资品牌超过20家。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想开店,但多数新店都难保损益平衡。
另一个让零售业遭遇寒冬的原因是,国内零售业重视利润的同时不重视研发。从传统零售业十余年来的营运模式看,业态组合、业态变革、商品组合、陈列技术等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一旦消费疲软,零售业绩易产生衰退。
此外,今天国内零售业的问题也包括商业模式,零售企业的通路成本异常的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零售企业绝大多数不做商品经营,只做通路经营。
发展历程: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没什么所谓的连锁零售业,改革开放后,在上海,广州等等出现了外资的。
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始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1983年1月3日,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那时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
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南巡讲话后,外资大举入侵,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转变。
同时我国的零售业开始发展,有的由国企支持,或者由国家支持。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大陆也出现了一些超市,如郑州的亚细亚。
现状:从资本来看,外资控制了中国零售业的绝大部分,这是大超市,而且小超市也是这样的。我在上海,上海的alldays,family mart,keide可的等等也是由大超市控股的。
正因此,有人说,我国的消费终端被外国人控制了,定价权也由他们说了算。从现在最新的资料看,国家在布局零售业区域规划,在西部地区,要经过国家规划局同意,对于大的超市来说。
其实是一种限制,在东部大城市的超市,正在发生一些小的转移。未来前景:外资超市的存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改变。
正如外资化妆品牌一样,也如外资合资汽车一样。但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一定会改变现状,至于如何改变,可能会因为国家利益博弈而产生改变。
有一点可以确定,一定会从西部开始收回消费终端,拿回商品定价权。
我国零售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零售业态和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繁荣发展态势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局面。
我国加入世界贸组织之后,国外实力强大的零售集团也加快了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步伐,给我国零售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我国零售业对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因素是什么,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已经成为我国各级 *** 、企业界和理论界研究与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论文通过六个章节对主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创新之处。
第二章,零售业演变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理论界提出的有关零售业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第三章,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历史考察。分别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我国零售业演变概况、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零售业的演变概况、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零售业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对我国零售业规模、结构与经营模式的演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第四章,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因素研究。从理论角度,总结和归纳了学术界对影响零售业演变因素的研究成果;从实践角度,对影响国内外零售业演变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是:“经济体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消费者购买力因素”、“商业竞争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第五章,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国外零售业的生命周期和演变趋势理论,以及第四章提出的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四个发展趋势:一是集中化、连锁化。二是专业化、细分化。
三是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专业店将成为我国零售业三大支柱业态。四是零售业对相关产业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反之零售业发展也将对现代信息、物流等新兴行业带来互动发展。
第六章,以百货商场业态发展趋势为例的对策研究,提出了零售行业中百货商场业态核心竞争能力的组成以及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五点对策建议。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提出了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
二是提出了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零售业的四大发展趋势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以及具体内容。三是提出了针对我国百货商场应具备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六点具体内容以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点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