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心志的传达,存在心中的叫做“志”,用言语表述出来的称为“诗”。心中涌动情感,就要流露在言语中,言语不足以表达,就要嗟叹,嗟叹不足以表达,所以歌咏,歌咏还不足以表达,就忍不住要手舞足蹈了。感情从声音中流露出来,声音有所文饰就叫做“音”。太平之世的音乐是平静而欢悦的,表明政治平和;离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表明政治乖僻;将要亡国的音乐是哀伤而忧虑的,表民人民在遭受苦难。所以说能够纠正得失,感动天地和鬼神的,没有比诗更合适的了。先王用诗歌来规范夫妇之道,成就孝经之义,使人伦敦厚,使教化醇美,移风易俗。所以诗有六艺:一是风,二是赋,三是比,四是兴,五是雅,六是颂。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民,下民用“风”来讽谏统治者,“风”的本质是有彬彬文采的音乐,不过在用意讽谏的时候往往含有曲折的意思,提出讽谏的人没有罪责,听到讽谏的人足以以此为戒,所以叫做“风”。到了王道衰微,礼仪荒废,政教失序,国家政策风俗不一致不合适的时候,“变风”“变雅”就兴起了。国史阐明得失的迹象,伤感於人伦的荒废,哀叹刑政的严苛,吟咏表达情性,用来讽谏统治者,为的是传达时势的变化、怀念旧日的好习俗。所以变风发自真情,止於礼义。发自真情,这是人民的本性;止於礼义,这是先王的传统。所以整个国家的国事都寄托在个人的情性中,叫作“风”;言说天下之事,表现四方风俗,叫做“雅”。雅,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兴废的原因。政治有大小,所以有小雅和大雅之分。颂,是用来赞美盛德和堂堂的风度,把取得的功绩向神明禀告的。这就是“四始”(风、小雅、大雅、颂),是诗歌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