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相关的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相关的毕业论文篇一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摘要】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创新性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与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本质
1.信息时代呼吁创新教育
从上一世纪50年代起,世界开始陆续进入信息时代。美国学者麦切卢普(Machlup)首先提出根据知识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来衡量是否进入信息时代。1996年,世界信息技术专家北京会议宣布,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以往的时代相比,信息时代与 其它 时代主要的区别在于社会经济形态与 文化 传播的方式的巨大差别。农耕时代,国家的财富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工业化时代,国家的财富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积累、技术装备乃至武器;信息时代国家的财富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智慧[1]。信息时代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是知识和智慧。而知识和智慧则取决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因此,信息社会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
原中共中央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创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教育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对照信息时代对教育提现出的强烈要求,反观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我们会发觉现状并不乐观。应该说,当前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要手段和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的阶段。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按照科学的 方法 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使命。
2.创新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这正是我们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对什么是创新教育,其实目前并无权威的定义。对此专家学者各有各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生学习的类型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训练;(4)言语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2]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通常常说的问题解决的能力,或者是主动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学习的最高阶段或者是学习获得能力的最高形式。
可以说创新教育并不是与现有的各种教育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等相对立的教育形式,它只是对学习的最高结果的刻意强调。我们也可将它理解为一种全面的有特定针对性的素质教育。
有学者提出,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在当代社会,人才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天的人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是能解决某一领域的新问题、创建一个新领域、开拓一片事业新天地的创新型人才。他们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洞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或办法,从组织社会资源、创建工作系统,直至推动问题解决并创造富有价值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创新教育是从人的爱心志向直到语气神态的全面性教育,把一个普通的人培养成具有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我国在创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对创新人才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颇。如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为学生开设几门“创造学”、“创造方法”课程,而把所谓的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掌握了所谓的创造知识、创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3]。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高度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性学习(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他们认为人类的自身行为由一种叫做撞击式的 思维方式 决定,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直到碰到问题才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和培养这种撞击式的思维方式所采用的正是维持性教育(或称适应性教育)这样的教育“只是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不是教育人们去预测未来,去想到现在我们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怎么样来考虑面向未来解决问题”[4]。要进行创新性教育,必须将撞击式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的思维方式,必须将维持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等到问题出现才去解决,而是要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去面对未来。预期性和适应性的区别在于,适应性是对外界压力被动做出反应性的调整,预期性则是主动地观瞻,为出现的趋势和后果做好应付的准备和战略性抉择。所以预期性是人为改善生存状态而尽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种优良素质。参与性是化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社会化功能的实践[5]。预期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是创新性学习的精髓。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性学习是从个人的学习活动来考察的,它是指学生在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上或老师所讲的结论,能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方法。在实践或完成作业中,有不同于老师或书本上所讲的推导过程和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有新方法和新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独立和思考探索得出与前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虽然这种结论对社会来说并没有独创性,但这个结论是经过自己独立探索获得的,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活动。
撇开哲学性的和纯术语学上的分岐不说,各派对于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一点应该是有共识的。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扬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知识就是力量”,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是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永远是力量。
3.促进创新教育的途径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教学内容的调整步伐。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鼓励创造发明。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观念,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启发探索式的教学观念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作和发明创造实践,锻炼磨合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上。
实施创新教育,除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外。至关重要的就是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这里,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因此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角度出发,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密切关联和诸多优势,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促进、改革教学,从而推动创新教育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满足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6]。
参考文献
[1][2] Paul Saettler.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 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90
[3] 李静.创新教育要结合现实贴近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9日第2版
[4] 叶宝生.求学的方法[A].谈松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教育[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郭金彬.科学创新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6]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教育相关的毕业论文篇二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摘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需要创新,而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借鉴其中合理成分,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丰富 经验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式灵活多样、教育工作空间广泛、教育方法手段隐蔽、实践性强等特点。国外大学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有些作法与我们所提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某些相似之处,用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些教育方式主要有:
(一)通识教育方式
主要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向大学生进行传播和灌输,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其中,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爱资本主义统一在一起。爱美国,即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国家,进而由爱和信任产生信念和忠诚。日本公民课主要包括现代社会学、伦理、政治和经济,公民课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包括了解社会生产过程和所有制、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与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 故事 之中。英国的政治教育有以下项目:公民、社会研究、不列颠政体、政治与政府、社会教育、欧洲研究等。
(二)大众传媒方式
大众传媒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电影和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从而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一些西方国家开设专门道德教育的电视台或电视频道节目(包括一些宗教电台),主要讨论公众关心的社会 热点 问题。例如,美国有共和党人主持的专门电视节目以及教会资助的专门宗教电视节目,它们都捍卫美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激烈抨击现实生活中与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相悖的社会现象。日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设有政治部或政治经济部,专门负责对政治事件的报道,对重要的政治任务还要派专人长期跟踪报道。日本的大众传媒每天都向受众灌输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这对于民众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公众舆论,影响政治决策。
(三)宗教教育方式
信奉宗教,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而宗教教育已成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西方很多国家在学校开设宗教课,系统传授宗教教义和宗教信仰,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德国的宗教教育以陶冶“精神和人格”为目标,除了教以敬神和宗教信念外,还进行尊重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等道德教育。宗教在西方国家为政府服务,历来都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西方某些国家的教会除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外,更多的是把宗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遍布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比如,宗教曾是美国独立革命的一种助力,美国独立革命的领导者们将争取独立自由的政治任务与宗教旗帜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争取独立说成是“上帝”的安排,进行革命是“替天行道”,以此来证明“民权神授”合乎天意,他们所从事的民族独立事业是“履行天职”。
(四)社区教育方式
社区机构在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本形态已经越来越受到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同时它也成为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做法是利用社区活动和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开展主流文化宣传、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协助社区青少年建立主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信心,培养兴趣和 爱好 。美国、法国的志愿者活动大多数是由社区、学校以及教会共同承担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参加社区志愿者的经历。通过给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衣物、陪伴受过虐待的 儿童 、教非洲移民说本国语言等活动,使参与者真正感觉到自己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澳大利亚社区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引导青少年献身澳大利亚并为澳大利亚国家未来利益分担责任。荷兰社区教育的核心原则是要学生去学习如何塑造他们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学习怎样通过群众性组织和参加群众性活动来激发和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环境。在社区治安教育方面,新加坡、英国和日本等以邻里互动为基础,开展青少年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发动青少年广泛参与其中,降低社区发案率,增强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英国社区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鼓励社区成员参加社区活动并对社区发生的事情随意发表意见,以此来增强政府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不同族群、宗教的互相理解等。
(五)实践教育方式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将课堂讲授转向社会生活实际,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围绕社会需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他们推行真实教育,学校不但经常带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和禁毒展览等。日本一些学校推行一种“上山下乡”课外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接受劳动教育、民风民情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美国常常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市长办公室、市政厅,旁听审判大会、政论咨询会,模拟总统选举等,通过实践活动把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等传授给大学生。英国学校推崇“开放和均衡的讨论”,成立“学校议会”,推进校政民主化,使学生以此了解英国民主选举的程序并掌握相关技能。法国学校则常常把学校、班级模拟成社会,通过组织模拟“市长竞选”、“议会 辩论 ”等活动,普及宣传法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启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一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有价值的方法。同时,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些理念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关注、借鉴,这对创新和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形式、办法、手段和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形式,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方法,注重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喜闻乐见。在做好理论教育的同时,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有机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环境建设、管理和服务之中,并鼓励大学生参与、互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获益,在娱乐中感受,在生活中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显性与隐性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文化环境熏陶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社会化。建立健全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由全社会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 渠道 和反馈机制,发挥家庭在担负教育子女健康成长方面的责任,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主动地宣传和倡导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增加政府投入,调动积极因素,形成一个包括家庭、学校、教学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和大众传媒在内的互相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挥其强大的合力作用,扩大政治教育覆盖面,力争不留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区域,注重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大小氛围中感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服务化。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注重由单纯的“教育”向“教育”和“服务”并重方向转变。美国、日本等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对社会的持续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活动,包括温馨家庭、心理咨询、犯罪预防、提高教育程度等,这在客观上化解或缓解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三是增进了政府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服务现实生活。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正确人生指南的同时,更加注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服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 面相 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职能,并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如志愿者服务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团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研究和探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取其精华,融会贯通,从而推动和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其在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且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大学,2003.
[2]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3]李国定.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08.
[4]吴琼.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J].求实,2000(05).
[5]杨芷英,李桂莲.西方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伦理学研究,2003.2.
[6]张法运.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式灌输教育[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7]贺彦凤.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价值[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8]朱艳敏.宗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民族论坛,2013(08).
现今,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机械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机械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机械制造技术在与机械制图、电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结合使用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本文就主要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措施
引言
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连带着对各种产品的标准越加严格,对产品的要求向着以下方面发展:合理的价格、高档的质量、方便性、多样化的种类、高度自动化、观赏性等。所以对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探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能够对提升产品各方面的性质特点有所贡献。
一、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要进行初期的计划设计,其在工作方面和计算机软件的设计需求分析比较类似,在设计之前要对机器设计的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分析要求的过程中,对机器应该具备的功能也要进行掌握。以此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然后在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要对相应的约束条件进行规定。
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
在机械设计中,方案设计是关键的部分,方案也是设计的灵魂,其决定着设计的成败。在设计阶段,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实际和理论之间的矛盾。方案设计不仅仅要符合机器本身的性能,同时,在功能方面也要进行满足。在方案设计方面,对检验人员对机器开发、认识以及创新方面都要进行重视.在设计阶段,主要的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对工作原理进行定义、对机器结构进行确定、对机器运动方式进行设计、对零部件的选取与设计进行判断、对制图进行设计以及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查。
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中,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严格,在这个阶段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校对,同时,要对图纸进行计算,对设计总图和部分草图要进行对比和核对分析。在机械设计方面对每个部分都要进行设计,设计时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核对,不能出现疏漏的情况,同时,在校对方面也要保证质量。对要进行产品生产的机械,在设计时,要根据产品进行定型设计。
4、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
现代机械产品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在技术层面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善.机械产品设计要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虚拟的设计技术,对产品设计进行虚拟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进行模拟演示,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系统化,机械设计中包含着很多的部件,这些部件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的设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经过系统设计以后才能实现机械产品的设计目标。最后是要具有模块化特点,这种理念在设计方面比较简单,但是,要保证机械设计功能实现模块组合,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实现。机械产品设计要具有特性,要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特性来进行机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构建,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最终形成方案设计。
(2)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
机械产品在性能方面要更加的优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为目标,其中机械产品的优良性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方面。机械设计要更加适合市场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发展空间,产品在形成以后要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拓展。同时,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不断开发新技术,这样能够在机械设计方面应用新技术。新技术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本方面的降低,智能化设计等。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
二、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1、主要的机械制造工艺
当代机械制造的技术覆盖范围非常广,包括焊、钳等。而现代机械制造的焊接技术主要有:埋弧焊焊接技术,即在焊剂表层下靠燃烧电弧来完成焊接的焊接技术;电阻焊焊接技术是指将待焊接的物体牢牢压在正负两极之间,再接上电源,依靠电流经过被焊接物表面以及周边能够发热的效应,将其熔化,使它和金属融为一体的压力焊接工艺;螺柱焊焊接技术,就是使螺柱的一端和管件或板件的表面紧紧连接在一起;搅拌摩擦焊焊接技术就是在焊接时,除了焊接用的搅拌头,其余焊接消耗性材料如焊剂、焊丝等都舍弃的焊接工艺;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即用电弧来发热的焊接技术。
2、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1)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前提下,机械的制造企业已经将资源配置扩散至全球范围,这促进了制造业在全球大范围的迅速扩展壮大。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也承受着全球化的挑战,许多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层出不穷。一个机械产品的完成可能是几个国家或地区分工合作的结果,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处于常胜地位,就要使本国的制造技术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再依据国情和具体的制造技术合理分配机械产品的制造工序。
(2)系统性的技术综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更是多种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不仅突出制造技术的本身,而且增大了制造技术的范围。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已经渗透到产品的调研、设计、制造、生产以及销售等整个链条中,应用到的科学技术有自动化、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制造。
(3)不断迎合市场经济
传统工艺制造的机械产品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因此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要在保留原有制造工艺的前提下努力创新,同时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工艺,研究开发新的制造技术。这样才能使机械制造在竞争逐渐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4)符合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工业正在迅猛的发展,而且各种新技术的体系也接连融入其中,如计算机技术、化工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技术都很好的融合成了一体。现代工业前提下,机械制造要不断革新制造技术,努力提升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很好的进行市场的扩展。
3、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现今,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迅猛,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机械制造的设计、制造工艺和管理等方面来分析:首先就是机械制造的设计方面,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多数都应用先进的设计理论及方法,而且会对机械制造的设计数据进行不间断的更新,特别是计算机CAD软件技术的应用,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走进了无图纸的时代,可目前我国紧缺这样类似的先进技术或者是应用得不广泛,需要有关部门和核心机械制造企业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其次是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方面,目前机械制造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精密、高精度加工,在发达的国家,一些高级的加工工艺如纳米、电磁、微型加工以及激光等加工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制造中,而目前我国这类高端技术应用得则很少甚至还没有开发出来。
因此,在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探索;最后就是机械制造的管理方面,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行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机械制造的组织机制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精细生产(LP)、准时生产制(JIT)、敏捷制造(AM)以及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而在我国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则比较稀少,只有极少数的机械制造企业引进了这些管理机制,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要多多引进这类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益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和精密加工工艺的发展及应用水平。而机械设计对机械制造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机械生产。
参考文献
[1]郭健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18).
[2]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6).
[3]陈海平.试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价值工程,2013(18).
浅析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增多,电梯也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的各大商场及居民建筑物中,电梯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带来了方便与快捷的同时,所出现的安全事故等问题也为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电梯;机械装置;机械结构
引言
电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当电梯出现故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了不便甚至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对电梯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电梯的概念及分类
1、电梯的概念
虽然电梯十分普及,多数人也都使用过电梯,但是人们对于电梯的理解却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概念方面,所谓狭义的电梯指的是对规定楼层进行服务的,具有轿厢等垂直或是倾斜的升降设备,不包括自动人行道以及自动扶梯等等。对于广义的电梯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具有动力驱动的,可沿着刚性导轨进行运行的箱体或是沿着固定的线路进行运行的梯级、踏步等等,可对人或货物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的机电设备。其既包括普通意义上的载人或载货电梯,也包括自动扶梯以及自动人行道等等。
2、电梯的分类
2.1 按其运行速度快慢来分,可将电梯分为四大类:低速、快速、高速以及超高速四类电梯。对于低速电梯而言,其主要指的是运行速度小1m/s的电梯,多数货梯的运行速度均在此速度区间内;快速电梯指的是运行速度在1m/s-2m/s之间的电梯,通常而言,15层以内的多层客梯以及住宅电梯的运行速度均在此区间内;高速电梯主要指的是运行速度在2m/s-4m/s之间的电梯,高层写字楼中常为此种类型的电梯;而超高速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4m/s,主要用于分区进行控制的高层大厦中。
2.2 根据电梯使用用途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乘客、载货、医用、杂物、观光、车辆以及船舶等多种类型的电梯,除了常用电梯以外,还有不少种类较为特殊的电梯,例如,建筑施工电梯、斜行电梯以及立体停车场用电梯等等。
二、电梯的机械结构及主要装置分析
1、门系统
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关闭电梯的轿厢空间门与各层的层门以免乘客出现意外。门系统是电梯安全保障的重点之一,门系统必须保障的几点是:在轿厢没有升到层门并停好之前层门自动闭锁(某商场就出现过电梯因意外导致层门闭锁失灵,结果一个乘梯的顾客看也没看就走了进去);在轿厢运动过程中轿厢门必须自动闭锁。
2、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引轿厢上上下下到达乘梯者指定的层数。曳引系统主要由导向轮、限速轮、曳引钢索、曳引机等组成。曳引机即俗称的电梯主机,是为电梯提供动力的装置。电梯主机根据其电机可以分为交流曳引机与直流曳引机;根据其减速方式可以分为无齿轮曳引机与有齿轮曳引机;按其速度可以分为低、中、高、超高速曳引机;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卧式曳引机与立式曳引机。电梯的轿厢与对重是通过同一根曳引绳挂在同一个曳引轮上的。轿厢的重量与对重的重量使曳引轮与曳引绳之间产生摩擦力,曳引机则驱动曳引轮转动从而以摩擦力驱动轿厢的上下。
3、轿厢系统
轿厢就是我们平常进入到电梯里的厢式空间。轿厢一般是由轿底、轿门、轿顶、轿壁等部件组成的。轿厢是四大空间中唯一的乘客空间。轿顶与轿门对面的轿壁通常为镜面,轿顶处安装有监控装置。轿厢是电梯的承重与承载空间也是我们最熟的空间,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轿厢的底部还有称重装置,可以精确地称量出目前电梯上所有乘员的总重量,一旦这个总重量超出了电梯的额定重量,则发出声音报警,现在许多电梯已经将原来单调的警示音改成了语音报警,以提示电梯目前处于超生停止运行状态,必须对重要做出调整。这时候只要下去一个或几个人只要不超过额定的重量电梯就可以继续运行了。
4、导向系统
电梯的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轨架、导靴等组成。导向系统的功能就是对轿厢与对重的自由度进行限制,约束对重与轿厢在各自的轨导上运行,以免发生碰撞,因为对重与轿厢其实挨得很近,如果不加以约束非常容易相撞。在意外停电、曳引绳断裂等意外发生时,导向系统可以将轿厢卡死在导轨上以防止其做自由落体式坠落从而造成人身伤亡。导轨能控制电梯的升降方向,控制了轿厢和对重在水平方面的移动,使得轿厢与对重在井道中处于合理的位置,避免发生倾斜。电梯井道中共有4根导轨,2根为对重架导向,2根为轿厢导向。利用螺栓、螺母与压道板实现导轨的固定。而导轨架之间的距离需控制在3-5m长的导轨上,且数量必须在2个以上。导轨在安全钳动作时,可当成被夹持的支承件,支撑轿厢或对重。
5、重量平衡系统
此系统主要包括了对重、补偿绳、补偿装置以及补偿缆等。对重用的钢丝绳经曳引轮与导向轮同轿厢相连,并负责在运行过程中对轿厢及电梯的负载进行平衡。对于对重重量值而言应严格依据电梯的额定载重量相关要求进行配置,以尽可能确保电梯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若电梯的曳引高度大于30m时,曳引钢丝绳的差重将会对电梯的运行稳定性及其平衡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进行补偿装置的增设,例如,补偿链及补偿缆等等。
6、机械装置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安全必须绝对保证。在此主要介绍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及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6.1 限速器和安全钳
限速器能够反映轿厢或对重的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极限值时(一般为额定速度的115%以上),限速器停止运转,并借助绳轮中的摩擦力或夹绳机构提拉起安装在轿厢梁上的连杆机构,通过机械动作发出信号,切断控制电路,同时迫使安全钳动作,从而使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只有当所有安全开关复位,轿厢向上提起时,安全钳才能释放。当安全钳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时,电梯不能使用。所以限速器是电梯超速并在超速达到临界值时,起检测及操纵的作用。
6.2 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最后一道安全装置。当所有保护措施失效时,带有较大的速度与能量的轿厢便会冲向底层或顶层,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设置缓冲器的目的,就是吸收、消耗轿厢能量。一般在对重侧和轿厢侧都分别设有缓冲器。缓冲器的类型有弹簧型和液压型。由于弹簧缓冲器受到撞击后需要释放弹性变形能,产生反弹,造成缓冲不稳,因此一般只用于额定速度1m/s以上的低速梯。液压缓冲器,是以消耗能量的方式缓冲的,因此没有回弹现象,缓冲过程相对平稳,噪声又小,因此在快速和高速电梯中被普遍使用。
6.3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终端超越保护装置的作用,在于避免电梯的电气系统失效,而造成轿厢越过上、下端站能够持续运行,引起冲顶、撞底等意外的发生。终端超越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轿厢导轨的上、下终端支架上,其主要是由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并配有打板、碰轮、钢丝绳等构件组成。打板在电梯失控后,会因轿厢的运行而与减速开关相碰,让开关内的接点送出电梯停止运行的指令信号。若这种方式无法停止电梯,则需要利用限位开关的动作,使得电梯往相反的方向运行。若电梯依旧无法停止,极限开关将把电源断开,电梯迅速停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电梯的机械结构较为简单,但其机电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所应用的自动化技术也相对较为先进,电梯控制电路及过程复杂程度高。但是,同其他任何机电系统相同,电梯的装置以及机械结构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现有电梯仍需进一步完善,应将传统的曳引绳牵引电梯转变为磁悬轨道动力牵引电梯,并采用固定轨道对电梯进行固定,以确保电梯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叶安丽.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丁立强.曳引电梯动态特性研究及其仿真平台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1.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 2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3.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 4.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5.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 6.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7.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 8.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9.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 10.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1.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1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Is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13.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14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15.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 16.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17.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 18.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9.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 20.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21.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23.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 2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5.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27.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28.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29.“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30.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31.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 32.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3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34.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35.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 36.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37.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 38.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39.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 40.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43.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44.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45.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46.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47.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48.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49.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0.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51.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 52.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53.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 54.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55.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6.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57.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58.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59.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 60.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61.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172 浏览 2 回答
287 浏览 8 回答
359 浏览 4 回答
99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2 回答
124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2 回答
226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7 回答
279 浏览 2 回答
239 浏览 4 回答
226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19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