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简称“武科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六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共建高校。
学校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建。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2700余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200余人。
211和985的区别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设有20个教学学院、77个本科专业(76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重点学科
截至2019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省级“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
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学科群、“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学科群
省级“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和部委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10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9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78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1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多门。
研究机构
截至2020年5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科技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普培育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自“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0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等检索收录4000余篇。2007年以来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知名校友
截至2019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
文化传统
武汉科技大学校徽以字母“Y”为主体构成帆船的形象,“Y”是冶金的“冶”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有武汉三所冶金院校合一的意思,也体现了学校的冶金特色。由Y变形组成的这一动感极强、搏击风浪的帆船形象,象征着学校的事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帆船以淡蓝色为背景,如海天一色,象征博大,外圈的绿色象征生命,圆形校徽上半部分的孤形排列的汉字“武汉科技大学”为鲁迅手写体,和下面的英文“武汉科技大学”组成的圆形,像征着团结一心。整个校徽的含义为团结、奋进。
录取分数线
计算机类 本科一批 541 540/16521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一批 536 534/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