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欧美女权,总给人一种霸气之感。她们在女性权益的解放之路上已经前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有了一定成效。而若提到日本女权,相比之下存在感没那么高。而且大多数日本女性在外人心中的形象是温柔贤淑的,很难与大面积以及煽动性强的抗议活动联系起来。
然而日本虽然看上去是个“男尊女卑”的国家,但实质上女性的发言权并不比男性低。有一句话形容的很贴切:要“母权”不要“女权”。日本女性很多会选择家庭地位而非社会地位。虽然大都是家庭主妇,但掌管着经济大权啊。有调查显示,日本女性的幸福指数其实较高,反而男性社会压力大。不仅职场上受气,回家还要根据赚钱能力来看老婆脸色。
如今虽然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升高,就业率也普遍上升,但还是不乏一结婚就辞职的现象。能安心养家,自己生活又有一定自由度,日本女性对此安之若怡。所以她们所倡导的“女权”并不激烈,因为这并不是一项会有很多人参与的运动。只要自身权益没有受到损害,就没必要为他人发声。
反观欧美女权就激情多了。其实女权一开始只是为了让女性能拥有与男性一样的对待,尤其是职场上,避免有相同能力的人因为性别原因而受到歧视。但如今莫名奇妙的,女权成了一个贬义词,变成了一种“性别仇视”。欧美如今已经出现反对“正宗女权”的声音。
过于偏激的发言让女权在欧美国家的形象日渐萎缩,而且政治意味严重。不过也有真正在为女性争取权益的人士。但实话,“女权”这个词下面蕴含着更多问题。部分人认为的“女权”就是一种双标,对解决现实问题毫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