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情况,常常要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频率最高的一个便是,我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像父辈对我们那样,对他说你是捡来的,或者说你和孙猴子一样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不免老套。要知道,现在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太多了,随便对付两句可阻止不了他们熊熊燃起的好奇心。且对于6、7岁的孩子而言,能不能认真对待他们的每一个提问,决定了他们是把你当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只当作父母。
从孩子三岁起,我便开始尝试用绘本的方式告诉他男女的不同,告诉他从哪里来。绘本的简单易读、生动形象,会在他的小脑瓜里留下大致的印象,到了7岁,他的问题更加直白。
QUESTION1: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妈妈我是从你肚子里来的吗?”
“当然了!”
“那我是怎么出来的呢?”
“是妈妈生出来的。”
“怎么生的,是像拉屎一样拉出来吗?”
状况有点尴尬,却似乎是个契机,不如放下羞涩、放下顾虑,一股脑儿地告诉他,他是如何从一个细胞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要怎么和他讲呢,像初中生理课那样,拿出一幅人体构造图,告诉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人类繁衍的方式吗?有点难懂,也有点枯燥。
儿子喜欢认字,尤其喜欢从字形上去猜测字的含义。比如,为什么凤凰的“凤”的繁体字中间是一个鸟呢,是不是它就是一种鸟?为什么“炎”字是两个火,是像火一样烫吗?为什么“雨”字中间是四个点,那是雨滴吗?
甲骨文的“凤”
孩子的问题难免稚气,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在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世界。它们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有着自己的构造和原理,不用舍本逐末强行要求了解每个字的来龙去脉,可对于一个对汉字感兴趣的小朋友而言,如果从汉字的演变中获取了新知,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不扑灭他求知的小火苗,我也要提前做些功课。刚好手边有一本《汉字为什么这么美》,信手拿起,里面有一篇《字乎?娩乎?——“字”表示生育与表示生育的字》。
如果从日常使用的文字中,能够让孩子知道人类的繁衍是本能,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引导它自然而然地接受,是不是比尬聊生理知识更有趣一些?我试着写出了“毓”、“泰”、“达”,并指着书上的图片给他看。
单看这三个字,我们不会想到它们和生孩子有什么关系,若是追根溯源,拉出它们的甲骨文看看,那故事就多了。
甲骨文的“毓”
上图两个字都是“毓”,也就是生育的“育”字。字中的“女”或“每(带簪子的女人)”显然是刚刚当上母亲的女人,其臀部下方的“子”头朝下,是刚刚顺产出生的孩子,孩子头下的小点应该是羊水之类的。
泰(小篆)
“大”本来就是劈开双腿的人形,下面的两手也是把腿分开,两腿下部是水。联系刚刚说过的“毓”的形体,“泰”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孩子生得很顺利。通泰、舒泰、康泰中的“泰”,都是通畅舒适的含义。生育顺利,对于产妇来说是何其“通泰”!
甲骨文的“娩”
讲完这些,孩子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故事还没有结束,与生产最相关的“娩”字还没讲。我对他说,你看,上面像产妇的两条腿,中间的小方框是婴儿的头顶(甲骨文中“子”的头部也写成小方框,参看上面的“毓”字,头未出来之前也可象征产妇的产门),下面是助产的两只手,掰开双腿。所以,你可不是像拉大便那样拉出来的,你是从妈妈的产门中生出来的,明白了吗?
相信儿子结合之前的绘本启蒙,加上今天的文字引导,应该知道了自己的来处。毕竟他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慢慢了解这个世界,见过小羊的出生,小马的出生,再过些时日,也会通过视频看到人类的出生。小孩子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与其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还是大大方方更可行。
QUESTION2:
让孩子们意难平的“屎屁尿”
儿子拿过书,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地对我喊:“妈妈,这里面还有屎字和尿字呢!”果然,儿童对于“屎屁尿”的热爱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之前他问过我不下十遍:为什么这几个字都是尸字头,是和死人相关吗?“粪”字上面是个米,是可以吃的,为什么却是臭臭的大便?
是的,为什么呢?我给他看了如下的两幅图,简单明了,不言自明。
甲骨文的“屎”
甲骨文的“尿”
至于孩子们感兴趣的“臭”字,更有意思。“臭”就是狗和鼻子的组合,上面一个大头鼻子,下面一个犬,表达用鼻子识别气味——嗅,和闻到的气味——臭(xiu)。所以“臭”最初的语义并不是臭气熏天,而是表扬狗嗅觉灵敏的!
甲骨文的“臭”
由此可以告诉孩子,不要一提臭,就想到臭袜子、臭鞋子,要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机敏可爱的狗狗吗?读完《羊与美善》,就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对羊爱得如此深沉,说羊味道鲜美,创造了“美”“羞(后做馐)”;说羊寓意吉祥,创造了“祥”和“阳”等等。
这本书仔细读来,趣味盎然。让原本对汉字一知半解的我忽然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鸡娃的同时还能让自己丰富知识。
美食 与爱不可辜负,孩子的信任更不可辜负。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不知所以的东拉西扯,常常令妈妈们哭笑不得。这些看来无厘头的想法能够勇敢地表达出来,也是孩子对妈妈这个大朋友最大的信任。
又到开学季,祝愿妈妈们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中,心平气和,和颜悦色,携手并进,共创佳绩。
—END—
#猜一猜#
上面这个甲骨文是个什么字?
《汉字为什么这么美》
·李守奎 著·
对于想进一步了解汉字,但又不满足肤浅解说的爱好者来说,这本可轻松阅读的大家小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书中36篇小文,或透析汉字的源流本末,或深挖汉字的字义根脉,或揭秘释字的曲折乐趣,或分享真实的生活感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作者阐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汉字现象,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感受汉字之美。
李守奎,男,汉族,1962年生,河北阳原县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历史 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 历史 文献学、简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