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60kg/m-18号可动心提速道岔存在的主要病害较多,主要有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连续暗坑吊板和心轨螺栓松动,提速道岔维修成本高,维修难度大,病害高发,对此,研究一套行之有效且操作简单的维修管理办法就尤为重要,本文从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可动心提速道岔的具体整治方法。 关键词:提速 道岔 病害 整治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053-01 黔桂线扩能改造后,洛满站于2006年铺设了5组60kg/m-18号可动心提速道岔,有效地改善了设备结构。由于提速道岔的铺设采用的是现场线外预铺,整组拨入。道岔岔枕下部的基础位置发生了变化,受初期道床下沉速度快的影响,道岔易产生不平顺。如早期不予整治,易产生记忆性不平顺,形成恶性循环,并加剧钢轨和零部件磨损,遗留一些设备问题。随后,我段成立了专业道岔维修工区,对道岔现存病害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病害成因分析 对60kg/m-18号可动心提速道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检查,归纳分类统计如表1。 从以上统计表可知,提速道岔存在的主要病害分别是: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连续暗坑吊板和心轨螺栓松动。 1.1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1)基本轨方向不顺或尖轨侧弯。由于道岔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残余变形;在施工时采用道外预铺,推拉就位的方法,尤其是在横向拉不到位时,采用人力拨到位,致使钢轨产生扭曲变形,形成硬弯或方向不良,造成不密贴。(2)道岔框架尺寸偏大,轨距超限或顶铁长度不标准,顶抗尖轨。(3)曲基本轨玩折点或弯折量不正确。(4)道岔牵引点动程不标准或电务部门为减少外锁闭力而盲目将锁闭杆拉紧,造成人为的2mm~4mm不密贴。 1.2 连续暗坑吊板 混凝土岔枕提速道岔,由于在铺设时,旧道床清挖不彻底或新道床压实度不足,初期道床松软不稳定,出现不均匀下沉,造成连续暗坑吊板,高低不良。特别是长岔枕处,由于长枕弹性较大,石碴不易保持,容易形成暗吊,从而加大列车对尖轨和心轨的冲击破坏,严重的会引起尖轨跳动轧伤尖轨。 1.3 心轨尖端螺栓松动 可动心轨辙叉采用AT钢轨组合型,心轨结构为藏尖式,直接与外锁闭装置接头铁拉板连接实现可动心轨的转换。而心轨接头铁拉板的固定,采用M20×100薄型六角螺栓连接且处于两翼轨底部,一般扳手难以紧固,而每次紧固都需要工、电部门密切配合,在天窗点封锁道岔,可动心轨处于半开状态才能进行。一旦松动,轻者轨心不密贴,重者心轨转换困难,影响行车。 2 病害整治 由于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结构比较复杂,特别是转辙部分和可动心部分,工电结合要求高,大部分病害需要工电两家密切配合,需在天窗点内进行综合整治。因此对于一些病害不能单独作业,而应综合考虑,全方位顾及,进行集中彻底整治。 2.1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藏尖式60AT弹性可弯尖轨(心轨),应在轨头刨切范围内与基本轨(翼轨)完全密贴,当发现两者之间密贴不良时应及时调整,具体有以下几点。 (1)整治基本轨硬弯和方向不良。采用“大弯拨、小弯改、硬弯直”的办法,首先拨正道岔直股的方向,如果拨动量较大,可先用经纬仪定线,计算各点拨道量后拨道。 (2)测量调改道岔框架尺寸(横距:两基本轨控制点间的距离)特别是尖轨尖端,尖轨竖切点(从尖轨尖端量起6156mm处),尖轨尖与竖切点中间(从尖轨尖端量起3078mm处),及尖轨跟部四点的横距,依次是1435mm、1506mm、1470mm和1746mm,以此作标准,整正控制曲轨方向,从而避免了因电务将锁闭杆拉紧而造成的不密贴,或出现假轨距。 (3)检查整正道岔顶铁,提速道岔由于受尖轨弹性可弯式结构的影响,如果顶铁不标准,各顶铁与尖轨轨腰间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或顶抗,造成假轨距或尖轨不密贴。因此对顶铁进行检查,如顶铁长度不标准应采取加垫和磨削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换修(加垫厚度不超过2mm),顶铁标准长度依次是(59mm、89mm、122mm和161mm)。 (4)调改转辙动程,提速道岔第一牵引点动程160mm,第二牵引点动程为75mm,同时调改各部轨距,并进行正反位转辙性能试验,直至工电双方都达到标准为止。 2.2 连续暗坑吊板 (1)改善作业条件,机具配套。 混凝土岔枕荷重大,稳定性好,但由于自重大,因此在起道、拨道时应选用起重能力较大吨位起、拨道机。捣固作业前必须先消灭明吊板,否则在吊板情况下捣固,枕底不可能捣固密实。捣固时切忌砸伤枕底棱角,并且枕下要均匀捣固。在打塞时,要在一根岔枕的两端同一侧打塞,不得两端各打一侧,以防当列车碾压时扭断岔枕。 (2)稳定道床,整平线路。 道岔铺设初期的道床养护十分重要,应根据其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需要程度适时有效地预防和整治。为确保作业质量,一般采取“分段起道,四股钢轨一起抬平”的方法,按先转辙部分,再连接部分,后辙叉部分的顺序分三段起道,起道时应将混凝土岔枕两端同时抬,均匀捣固。为确保捣固质量,一般要撑握“两重两轻”的原则,“两重”即重捣接头(包括辙叉四角),重捣长岔枕中部,轻捣钢轨小腰,长岔枕两端,使道床的密实程度适应荷载情况,以使各部道床的下沉积累大致相同。根据混凝土岔枕状况,石碴最好采用20mm~40mm优质小石碴为益,以确保密实平整。 根据以上对提速道岔现存病害的分析,为进一步作好提速道岔的养护工作,按期全面检查观测道岔的纵横向位移,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密贴情况,几何尺寸变化及扣件松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道岔质量均衡提高。 3 结语 通过对提速道岔的联合整治:(1)提高了道岔的整体稳定性和状态平顺,延长了道岔使用寿命,消灭了动态三级和二级扣分,达到安全优质标准。另外减缓了钢轨磨耗,降低材料消耗和维修费用。(2)延长了道岔养修周期,减少了整治用工,提高劳动效率。(3)避免了各种工区频繁零星要点施工,给运输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