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二、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
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三、指导思想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洪仁玕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
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政权,使“太平江山一统万万年。”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二、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首先说明“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审势”、“立法”的思想 洪仁玕洪仁玕《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美、法,称赞这几个国家“技艺精巧,邦法宏深”。介绍英国说:“英吉利,……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介绍美国说:“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有事各省总目公议,……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者为公也。”介绍法国说:“佛兰西邦,……各邦技艺,多始于此。别邦虽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对德意志、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历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论述。指出俄罗斯原是落后挨打的国家,自经向西方学习,也强盛起来说:“俄罗斯邦……百余年前,……屡为英、佛、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大兴政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也。”对日本发展的形势作出准确的预见说:“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西方国家政教体制的“善法”。《资政新篇》分析这些西方先进国家和正在兴起的国家,不只是看到它们技艺之精,而尤其强调了它们政教体制的“善法”。俄罗斯与日本的兴起,就是向西方“学习邦法”,“以为法则”,并非仅师其“火船技艺”的长技。它还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昧于大势,守旧不变,因而国势衰颓,挨打受欺说:“土耳其邦……不知变能,故邦势不振,而于丙长年为俄罗斯所侵。”它沉痛地说:正是由于不知变通,中国在世界上也沦为被欺凌的弱国,“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慨矣!”它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吸取土耳其的教训,“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立法定制,否则“悔之晚矣!”力劝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这就是说,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不应当再走中国传统的老路。而必须学习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科学技术。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这篇文章的开头说:“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国,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时而行而已。”“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也是这篇文章的理论上的大前提。从总精神出发,这篇文章又泛论了各国的情况和经济方面的进步,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也就是说西方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所以落后的国家应优先与其交往,向其学习。文章中又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实例以为证明,例如:“俄罗斯邦……屡为英、佛(法)、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法)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无人知其为俄之长子也。及归邦之日,大兴政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暹罗邦近与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亦变为富智之邦矣。”又预言:“日本邦近与花旗邦(美国)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认识到这个程度是很难得的。洪仁玕论及各国情况,就是要点出“因时制宜”的那个“时”字,以见太平天国所处的“时”,这个“时”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化。这是这篇文章在理论上的小前提。在这种“时”中,所制的“宜”应该是什么呢?照上面所说的大小前提推论下来,应该是走工业化的路,推行一些工业化的措施。这是这篇文章的理论结论。这篇文章通篇看起来是一个三段论法。在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件中,这是一篇大文。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措施《资政新篇》也讲了不少向西方学习、推行工业化的具体措施。一个是“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一个是“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天国兴此技,……国内可得无虞,外国可通和好”。一个是“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一个是“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再一个是“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其它还有采矿、发展邮政等具体办法。其基本的精神是,具体的工业化应该交给民间的商人和能工巧匠自己去做,国家可以提倡和鼓励,用政治权力保护私人企业的经济权益和技术专利,并用税收的办法予以调节,但不必插手。这是洪仁玕论述工业的特点。提出由下而上的道路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和实行工业化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流。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谁来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并不是一个空谈,它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来带动它。有两种可以走的道路:由下而上的道路和由上而下的道路。这两种道路在开始的时候好像是相差不远,但是越走差别就越大。洪仁玕所主张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可以称为以商带工。曾国藩在清朝政权下所走的道路是从上而下的道路,可以称为以政带工。
洪仁玕是在他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资政新篇》的,这是洪仁玕立意统筹全局的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A、经济方面的内容是资政新篇的核心,《资政新篇》的主题就是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他主张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包括兴建铁路、公路、修竣河道,以兴车马和舟输之利;主张发展金融事业,包括兴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等;主张发展邮政事业;主张迅速发展近代工矿业生产,开矿设厂,并且奖励民间开矿,同时提出奖励民间制造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准专其利”若干年,“准其自售”,以大力发展民间企业。 B、在政治方面,他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他没有提出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主义,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肯定和羡慕。例如,说英国之所以成为当时的“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并且,他明确主张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制度之中,例如主张政权既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又要反对封建专制的倾向,要求洪秀全自今而后遇事“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并建议设立报纸,置新闻官和意见箱,使“民心公议”。他还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党联盟”。这既是一个设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用人问题。 C、《资政新篇》还包括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主张设学馆、医院、设育婴堂等社会福利设施,禁庙宇寺观,革阴阳八煞,除九流堕民,禁溺婴及买卖人口,禁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的学风文风。 D、此外,在外交方面,提出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以上是《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下面透视一下其性质。 从这篇文献的内容上看,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这各个方面都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其中,以经济方面最为主要,最为鲜明。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它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文献在太平天国却并未发生多大的实际影响。要说,天王洪秀全是表示基本赞同的,他在这一文件上作了多处批示,大多是“是”,“此策是也”,“钦定此策是也”之类的字样。他只是对个别条款作了“缓行”的批示,例如在设新闻官一条上批示说:“此策现不可行,恐招妖魔乘机反间,俟杀绝残妖后行未迟也。”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的基本精神是肯定的,这一文件是经他赞同批准颁发的。这反映了洪秀全后期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一文件,在太平天国广大官员和群众中,却没有激起什么反响,人们对此并不关心,未产生兴趣。它在施政实践中并无地位。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洪仁玕的这些思想和主张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既没有思想渊源上的联系,也不是农民战争实现的产物,它不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最要害的是,对于土地问题,即《天朝田亩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它却只字未提。在当时的中国,提倡发展资本主义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如果不推翻封建主义政权,不消灭作为这个政权基础的封建的土地关系,顺利发展资本主义就是一句空话。这样,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的资本主义内容,也就是一些皮毛。如果将这一文献和《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可以说,《天朝田亩制度》要求用革命的方法把土地从封建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使农民摆脱封建土地关系而得到解放,这实际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制度》的作者不懂得这一点,却以为他们由此可以直接进入一个平均主义的新社会,头脑中连一点资本主义的幻影也没有,而《资政新篇》所设想的直接就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的新社会,但是却脱离了农民革命的现实斗争任务,没有找到到达资本主义新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似可以说,从适应农民革命的现实斗争需要说,《新篇》远不及《制度》,而从它们的内容所达到的时代思想的高度说,《新篇》又远超过《制度》。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1)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2)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3)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4)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核心:发展资本主义 局限:漠视农民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概括如下: 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历史局限性: 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也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洪仁玕,一个很有个性和特色的近代爱国主义者。他和洪秀全一样,从思想到行动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都是中国近代社会初期时的历史产物。 洪仁玕的爱国主义思想,之所以有其区别于包括洪秀全在内的同辈的特色,与他曾在香港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薰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种薰陶,使洪仁玕的思想体现了当时中西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上交流融化的特征。时代造就了洪仁玕,洪仁玕也企图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改造社会和促进时代的进步。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败亡在即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洪仁玕壮志未酬,悲惨地告别人生。但是,他毕竟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资政新篇》为主要体现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近代爱国主义意识。 出生于道光二年的洪仁玕,虽然成长于今日的广州地区,但是由于当时封建制度的大环境,他同其他许多青少年一样,“自幼习举子业,”①接受通行的封建教育,从十四岁起便奋斗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上,即使是后来成为太平王洪秀全的教鞭,也没能使他丝毫改变这一传统士子的努力方向。直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29岁的洪仁玕凡五次进出科场,虽五试五败,但初衷不改,可谓决心大矣! 大概正是科场失意的教训,洪仁玕在农村任塾教师的时候,接受了洪秀全的异端思想并且在1843年同冯云山一起,成为洪秀全“拜上帝会”的最早成员,自称“为梦初觉,为醉初醒” ②的洪仁玕,与洪秀全、冯云山一起,在家乡的“石角潭”河水中举行洗礼,表示要去除人间邪念,皈依洁净无瑕的理想化身--上帝,说:“全能天父是为神,木刻泥团枉认真;幸赖耶酥来救世,吾修及早脱凡尘”。③从此,洪仁玕的思想虽然不能说已经超凡脱谷,但是的确开始了某种变化,既留恋科场,又不满现实,亦步亦趋地跟随洪秀全走上为“地上天国”理想而奋斗的反清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社会里,有谁胆敢对皇权提出疑问?洪仁玕当然没能例外,他拼搏科场的行动恰好说明他正在努力争取为大清皇帝效劳。但他敢于依据拜上帝会的信仰,把私塾中为历朝帝王尊崇的“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牌位移弃,并辩驳道:孔子已经死了许久,他怎能教人?我是老师,为什么要“迫我拜他呢?”④然而洪仁玕不拜偶象、敬上帝的宗教宣传,在村里村外的家庭、家族和亲朋好友中,不但难以响应,而且遭人白眼,漫骂、殴打随之而来,教席也为之丢失,只好被迫离乡背井,到清远去教书和宣传拜上帝会教旨。 就思想而言,这时的洪仁玕并没有也不可能获得脱胎换骨的改造,处于“新”旧交替和“新”旧掺半的状态之中,既加入洪秀全的造反叛行列,又继续参加清朝的科场考试;既要打破偶像崇拜,又“许其学徒拜事孔子”由是而充满对社会现实的妥协让步,反叛清态度远不为洪秀全、冯云山坚决,以至没能参加广西紫荆山的金田起义,跌入长期颠沛流离的苦难之中。 1852年,因金田起义而身处危难的洪、冯两姓族人等200余人,在洪秀全派来的召集人江隆昌等的带领下,在洪仁玕曾经执教授徒的清远岭举行起义。但当洪仁玕所率十多人赶到谷岭的时候,起义早已失败,结果他们全被清军俘获、身陷囹圄。只是偶然的机会使洪仁玕有幸脱绑绳、解救了难友,自己也几经生死磨难,逃到香港,开始了前后7年的流亡生活。 身在天朝外,心系天国魂的洪仁玕,日夜思念建都天京的太平天国反清大业,恨不得早日前往天京效力,以偿创刊立拜上帝会的夙愿。“把袖挥舟尔莫顾,英雄从此任纵横”!⑤ 1854年春月,洪仁玕告别挚友韩山文,离开香港,拟往上海转赴天京,誓做驰骋中华的太平天国英雄。然而,小刀会起义的形势,使他无可奈何地滞留上海,并于同年冬天折返香港。弹指间4年飞逝,洪仁玕为天国效力的初衷不改,1858年6月他丢下家小,再次告别香港,踏上奔赴天京的征途。经广东、江西、湖北、安徽,历尽艰辛磨难,终于在1959年4月22日抵达多梦寐向往的天国圣地--天京,从此开始了与太平天国共存亡的人生旅程。 在洪仁玕到来之际,经历了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分裂出走而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依然困难重重、形势严峻,不但上帝的威望几乎扫地,军心民心根本动摇,而且旧的领导集团瓦解以后,新的领导集团无法重建,洪秀全专用同族、亲信的做法更引起朝臣的强烈不满,从而使太平天国政局不稳、战局危殆,乃至天京出现危机。不知出路何在的洪秀全,终日愁眉锁眼,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情况下,拜上帝会的三元老之一洪仁玕到来,如同救星降临,当然地受到洪秀全的热烈欢迎和器重。天王不惜冲破“永不土王”的约束,不到20天即封授洪仁玕福爵、义爵加主将,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让他主持太平天国朝政。从此,“竭力效忠,以报知遇之恩”⑥的洪仁玕,把全部精力都贡献给捍卫太平天国和天主洪秀全的事业之中。 1863年11月末,天京危急,洪秀全之长子洪天贵为幼天王,并嘱洪仁玕辅佐朝政。半年之后,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败亡,幼天王逃出京城后,在安徽广德与以军务在外的洪仁玕相聚时“君臣大会,喜悲交集”。⑦ 10月,洪仁玕和幼天王在江西石城先后被清军俘获。在敌人的铁窗之下,洪仁玕虽然回忆了3年前“梦想不到”的“被辱待死”之情状,⑧但“英雄吞气吐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⑨的地,依然一身傲骨,视死如归,镇定自若。洪仁玕在供词中抒发了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感情,剖白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崇高气节,说他昔日每读赵宋文天祥“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而今“亦只法文丞相已。至于得失生死,付之于天”。⑩11月23日,决心对太平天国“鞠躬尽瘁,只求速死”,11并坚信太平天国未竟事业必有恢复之日的洪仁玕,写下“天国虽倾灭,他日必复生” 12的绝命诗后,在南昌慷慨就义。 盖棺论定,洪仁玕是一个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都忠贞不二的臣子,广义而言,这是他忠君思想的真实表现,但应其裨,这一思想在洪仁玕人生路上的前后时期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他流亡香港之前,基本上可视为对大清政权的愚忠,而此后,特别是奔赴天京之后,则是对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及其领袖天王洪秀全的效忠,含有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天国理想,把中国引上学习西方道路的时代新气息。因此洪仁玕后期的忠君思想虽然与前期有忠君思想有其相似之处,但毕竟是对前者的一种变异,不可将他们等同视之。 1852年4-5月间,洪仁玕从香港回东莞行医和从教,直至次年11月。在此期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向往太平天国。“际会风云应有日,扶摇直上脱红尘” 13,多么盼望奔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参加轰轰烈烈的“超凡脱俗”的天国事业。虽然,这一机遇在6、7年后才蹒跚到来,但为太平天国献身的洪仁玕始终决心不变、锐气不减。1859年4月21日,他终于在天京与洪秀全和其他天国英雄“风云际会”,并旋即“扶摇直上”,破例以宰相的身份执掌太平天国朝政。虽然,洪仁玕缺乏膺任如此重要职位的能力,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忠于职守,效力于太平天国,以求不孚天王和天国臣民之厚望。为此,他以披肝沥胆的忠诚,为太平天国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为重振太平天国尽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其中最有意义,对中国人民进步事业最具贡献的,就是他在到天京不久即向洪秀全提出的旨在为太平天国寻找新出路的纲领性文献《资政新篇》。14按照洪仁玕的说法,他之所以向洪秀全提出“综政治大略”于其中的《资政新篇》,是为了“报圣主知遇之恩”。但是他报恩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时尚的阿庾奉承,吹牛拍马,一味取悦于上主,而是提出切中时弊的救、治国方案。洪仁不同于一般官僚的高人之处,正在于此!他说:“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推出《资政新篇》的目的正是为了扩大蛰居深宫的洪秀全的见闻,使他能够借鉴他人国的先进经验,“善铺国政,以新民法”,革故鼎新,渡过太平天国的难关。洪仁玕的爱国之情,救国之愿,跃然纸上。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为难时刻提出的《资政新篇》,其立足根本唯在“改革”二字,希望通过改革以求得太平天国的精神振刷和国力振兴,不但继续与清王朝对峙,而且要征服全中国,最终使中华民族同西方强国“并雄”。那么体现“改革”精神的《资政新篇》的救国、治国方案究竟地什么呢? 《资政新篇》就其所述内容而言,可分为“用人察失”、“风风”、“法法”、“刑刑”四大部分,但要在“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认为“用人不当,适足以坏法;设法不当,适足以害人”,为要“二者并行不悖,必于立法之中,得乎权济。试推其要,约有三焉:一以风风之,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显然,风风、法法、刑刑三者,都是为“设法”的需要和服从于“设法”总纲的,而“设法”又与“用人”并行不悖,因此“设法”和“用人”就成为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总纲。围绕这一总纲,洪仁提出了关于太平天国向何处去政治、经济、文教、刑法、外交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或原则规范。 在政治方面,为了“自大至小,由上至下,权归于一”,使太平天国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洪秀全手里,主张坚决反对“结党联盟”的一切分裂主义表现,消灭“为将之军法难行”,“万君之权谋下夺”,上下隔绝、弱本强末的种种不良现象,普遍建立乡官乡兵制度,打击卖官鬻爵和贪污贿赂行为,并用“新闻纸”和“暗柜”(检举箱)揭发太平天国的丑恶污秽,由此而达到上下一心地维护太平天国根本利益的目的。 在经济方面,极力主张学习西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商农业和银行、邮电等公共事业。其中拟修筑联通全国21省的21条大公路,“以为全国的脉络”,再把大路延伸至县、乡、镇、村,形成全国的公路运输网,同时充分利用水上运输资源。又在制造业中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为此大兴舟车之利,不但可保国内“无虞”而且可“通和”外国;“凡金、银、钢、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美石等货”,皆准民勘探开采;以库助民捐办法兴修水利,甚至疏浚黄河泥沙于海,以除“水患河路有害于民者”;兴银行、保险业以利“商贾市民”百姓,办邮政以通“朝廷文书”和“各色家信”;设税务机关(市政公司),以充国库,利公务等等。 在文化教育和移风易俗方面,主张设立新闻官和新闻馆,以收集全国18省及万方新闻,“民心公议”之事和各省郡县物价等形势,以使天王“资治术”,士人“识变通”,农商“通有无”,使法律昭然,善恶有别,廉耻得到激励,忠孝为之表彰;兴学育才,凡火船、火车、钟表、电火表、寒暑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西方“皆有夺造化之巧”的“堂堂正正之技”,均属教学之列;禁止封建迷信、奢侈豪华、烟酒嗜好和懒惰、溺婴、畜奴等社会败俗,兴建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和育婴堂等慈善机构。 在刑法方面,要求改革太平天国的严刑苛法,代之以带有近代色彩的刑法规范。主张以法律辅刑,“先教以天条,而后齐以国法”;对轻犯,应尊重其人格,施行“恩威并济”的教育改造政策,在刑满释放后则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遵循“天父有赏罚于未来,人元竽杀于今世”的宗教精神,奉行戒杀原则,即使对“大罪宜死者”,也应绞刑处之,而废除其他严酷的行刑手段。 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原则。虽准万国通商,但外人不得擅入内地;许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和“为国献策”,献艺,但“不得毁谤国法”,干涉我内政;对外书信往来,切记清朝教训,不图“口角取胜”,务必去除“一切轻污之字”,以免“招祸”,改用含有“交好、通和、亲爱等意”的词令,以求中外平等和友好相处。 在洪仁玕的所有改革措施中,有关经济革新的设想是最具时代特色,从而也是《资政新篇》最为闪光的部分。它不但涉及有关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且认为治国应循“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的原则,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必须“识时务”即后来孙中山说的“浩浩荡荡”的世界资本主义潮流。要求以没有民族气节的波斯和崇拜偶像、不求进取而衰弱不振的马来亚、秘鲁、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为戒,效法卧薪尝胆的俄国和积极与西方通商的暹罗、日本,一扫过去“拘拘不与人交接”的“浅量”做法,“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为追赶世界潮流,振兴中国而切实加强中外往来和努力学习西方,力争“与番人并雄”,赶上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向世界,立足太平天国,企图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为求取太平天国和中国富强必经之道的洪仁玕,可谓竭尽忧国忧民之心和为国为民之志。 曾经遍访天京太平天国王府的外国传教士富礼赐说,洪仁玕是他“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性情慷慨,极愿为善”,知识渊博,私室陈列之丰“犹如一博物馆”。认为“如果太平天国都由这等人组成,全中国便是他们所有” 15。这里所说洪仁玕的“开通”和“知识”,指的是洪仁玕经过香港和上海租界近6年的西方文化薰陶而产生的精神状态和获得的资本主义新思想,新知识,从而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和提出相应改革方案的爱国主义者,在意识形态上无疑超出农民领袖洪秀全一个时代。正因为这样,虽然洪仁玕曾经是农民知识分子,但《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意识的代表作,而是体现中国鸦片战争后时代特色和指明中国社会发展新方向的爱国主义新篇。 洪仁玕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意识的爱国主义者!注释:① 洪仁玕:《已末九年会试题》之自注,《太平天国》资料(二)第654页,上海 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②《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资料(二)第690页。③《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资料(六)第847页。④ 同3,第850页。⑤ 洪仁:《钦定军次实录·香港饯别》,《太平天国印书》下册,第782页,江苏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⑥⑦⑧⑩《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资料(二)第846、847、855、837页。⑨、12 见王庆成:《洪仁玕绝命诗》,《历史知识》1981年第1期。11 《洪仁玕自述别录》,见沈谓滨:《洪仁玕》附录,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13 简又文:《太平天国文学之鳞爪》,见《太平天国杂记》第210-211页,商务印 书馆,1953年版。14 以下凡出自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引文,均见《太平天国》资料(二)《资政新 篇》,不做详注。15 富礼赐:《天京游记》,《太平天国》资料(六)第955-956页
1、历史地位:先进性地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我们只有放眼整个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晰、更深刻的印象。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在同一时期,俄国仍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德国和意大利都是四分五裂的局面,资产阶级革命还未开始;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正在加剧,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即将爆发。
2、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扩展资料:
资政新篇的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农民阶级的探索
百度百科-资政新篇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资政新篇》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资政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特点:不限一文一事、上级机关受文后,对报告一般不答复。
例子:×××化工厂关于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两个具体问题的请示
省劳动厅: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几年来,我厂由于认真贯彻了按劳分配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率成倍地增长,乃至几倍的增长。
为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现就两项劳资政策问题请示如下:
一、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为全厂职工晋升工资。其中,1990年4月30日在册职工每人晋升一级,凡班(组)长和车间先进生产(工作)者及其以上领导和先进人物再依次晋升一级;全厂技术突击组成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组长每人浮动两级工资。
二、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一次性为全厂职工每人增发奖金平均100元,具体金额按劳动出勤率和完成定额计算。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
扩展资料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附注五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直属的上级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272 浏览 3 回答
141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8 回答
103 浏览 2 回答
265 浏览 2 回答
244 浏览 3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260 浏览 2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332 浏览 3 回答
190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2 回答
289 浏览 2 回答
266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