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活动中的礼仪
涉外活动中的礼仪,涉外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跟外国人的交流与应酬,在国际交往中是很讲究一些礼仪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哪方面的礼仪,下面我分享涉外活动中的礼仪,一起来看下吧。
一、确定迎送规格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主要迎送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等),不可能完全对等。遇此情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飞机(火车、船舶)抵离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如有变化,应及时周知。由于天气变化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又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迎送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离去时如有欢送仪式,则应在仪式开始之前到达)。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的客人,可由接待人员提前前往代办手续)。
三、献花
如安排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四、介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互相介绍。通常先将前来欢迎的人员介绍给来宾,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或其他接待人员介绍,也可以由欢迎人员中身份最高者介绍。客人初到,一般较拘谨,主人宜主动与客人寒暄。
五、对一般客人的迎接
迎接一般客人,无官方正式仪式,主要是做好各项安排。如果客人是熟人,则可不必介绍,仅向前握手,互致问候;如果客人是首次前来,又不认识,接待人员应主动打听,主动自我介绍;如果迎接大批客人,也可以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让客人从远处就能看到,以便客人主动前来接洽。
六、迎送工作中的几项具体事务
(一)迎送身份高的客人,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二)安排汽车,预定住房。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将住房和乘车号码通知客人。如果做不到,可印好住房、乘车表,或打好卡片,在客人刚到达时,及时发到每个人手中,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转达。这既可避免混乱,又可以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三)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重要代表团,人数众多,行李也多,应将主要客人的行李先取出(最好请对方派人配合),及时送往住地,以便更衣。
(四)客人抵达住处后,一般不要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作休息,起码给对方留下更衣的时间。
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商务礼仪提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商务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方便我们与他人交往和应酬。
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商务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商务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商务礼仪本着“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约束着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这样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商务礼仪这门人际交往艺术中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仪态礼仪
商务活动,特别是涉外商务活动,比较正规的社交活动,对服饰、仪容、仪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男士可以穿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或西裤,配黑皮鞋。女士应按季节和活动性质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西装(下身为裤子或裙子)。任何服装均应注意清洁、整齐、挺直,衣服要熨平整,裤子应熨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西装要带领带。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穿短裤或拖鞋出席商务活动。女士在商务期间的衣着尽量不要千篇一律,但是也要过于性感、新潮。妆要以淡妆为宜,选择适当的化妆品,要学会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并选择适当的发型添加自己的魅力,但是妆不要化得太夸张,或者头发乱如麻。化妆的时候,请到化妆室或洗手间,不要人前化妆。虽然现在对于女性在餐馆就餐后稍微补一下妆这一现象已经见惯不怪了,但是女性如果需要梳头,涂口红和化妆时,还是应当尽量回避的。参与商务活动的女性佩戴的首饰,一般而言,有了项链、耳环、一个戒指就已经足够了,不要从头到脚趾到缀满了饰品,尤其是金器,都成了一个流动的“首饰铺”。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客服各种不雅的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挖鼻子、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等,实在忍不住,就用手帕捂住口鼻,面朝一边,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粗鲁浮躁、蛮横无理,这样只会使商务活动“流产”。从而给组织带来利益上的损失和形象上的损害。
(二)谈吐礼仪
商务活动中,谈话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争执,避免语言冲撞,主动调节好谈话气氛。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让自己不舒服了就出言不慎,与对方发生冲突,这种行为只能显示自己的无能、无礼和缺少涵养,给组织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是对方故意发难,做出必要反应是应该的,但要严守一个“度”,不能过头,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真诚与尊重是交谈的根本原则。交谈是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是双向活动。要在商务活动中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坦诚相见,互相尊重。在交谈时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礼。有观点。有内容、有思想的交谈,有逻辑、有科学的谈话次序,再加上谦逊的态度、友好的语气,就会营造出一种信任、亲切、友善的氛围,并让这次的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谦敬语的运用也十分普遍。它可以说是社交中的润滑剂,能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噪音”,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并产生亲和力,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很快亲热起来;请求别人时,可使人乐于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发生不愉快时,可以避免冲突,得到谅解;洽谈业务时,可以使对方乐于合作;在服务工作中,可以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受;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掌握使用客套话的艺术,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场合。常用的谦敬语如下: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久仰),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等候别人应说:恭候,请人勿送应用:留步;
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劳驾),求给方便应说:借光;
托人办事应说:拜托,请人指教应说:请教;
他人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
求人原谅应说:包涵,欢迎顾客应叫:光顾;
送客出门应用:慢走,与客道别应用:再来;
老人年龄应叫:高寿,看望别人应说:拜访;
对方老父称:令尊,对方老母称:令堂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
与人分别应说:告辞,赠送己作应用:雅正(斧正);
(三)用餐礼仪
宴请也是人们商务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交际方式。不同的宴会有着不同的作用,概括地说,宴会可以表示祝贺、感谢、欢迎、欢送等友好情感,通过宴会,可以协调关系、联络感情、增进友情、有利合作。
在用餐时,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了解要宴请的对象、目的、形式。并按照这些选择正确的场所,安排席位。在拟定菜单和用酒时,我们应该考虑客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而不是自己单方面的瞎热情,点了一堆所谓的好吃的菜肴去逼客人用餐。这样给人感觉就好像在敷衍人家,没有诚意。所以的点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问过客人。用餐时,我们要吃有吃像,吃得文雅。嚼食物时要把嘴闭紧;喝汤时不可以发出声音;汤或菜太烫时不可以用嘴吹;在嚼食物时切不可与人说话或敬酒;用牙签时要用另一手或者用餐巾遮掩。尽量避免在餐桌上咳嗽、吐痰、打喷嚏、打饱嗑,如果熬不住,应起身到洗手间,万一来不及而失礼了,应该马上说“对不起”或者“很抱歉”。宴会上不要随便脱衣或解开衣服纽扣,如需宽衣,应征得主人同意后去洗手间。另外特别指出的是,筷子是中餐中最具特色、使用最多的餐具。筷子的使用也有着一套礼仪规范。不要以为“时中国人都会用筷子”而忽略了这些礼仪。有人把筷子的使用礼仪归纳为八点:筷子不要握得太高或太低,上端露出手背三四厘米比较合适;不要用筷子在菜盘里胡乱翻动选菜;每次夹菜不要太多;不要早夹菜途中滴汤滴水;不要用嘴吸吮筷子上的汤汁,更不能吮出声音;不要用筷子敲打盘碗;不要在说话时用筷子指指点点;不要在拿筷子的同时又持匙。
用西餐时,我们要了解西餐的“4M原则”:第一:Menu,精美的菜单;第二:Mood,迷人的气氛;第三:Music,动人的音乐;第四:Manner,优雅的礼节。现在,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其中的第四个原则,即“优雅的礼节”。简单介绍如下:一、刀叉的使用。习惯用法是左手持叉,右手握刀。必须是切一块吃一块,不能将盘中的食物全部切碎,再持叉一块接一块的吃。二、汤。喝汤时的礼节基本上和中餐时差不多,但是用汤匙的时候应该从里到外舀出,不可盛太满,不要让汤水滴下来。三、肉类。切牛排的时候应由外侧向内侧切,如一次未切下可再切一次,但不能像拉锯子似的来回切。而且什么肉类配什么酒都时有讲究的。
(四)会面礼仪
商务交往中,见面时的礼仪是要讲究的,也就是首轮效应。掌握会面的有关会面的相关礼仪,将会提高会见效果,增进了解和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见面礼仪中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一、介绍礼仪。包括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第一尽量先递名片再介绍,自我介绍时要简单明了,一般在1分钟之内,内容规范,按场合的需要把该说的说出来。
介绍别人:介绍的先后顺序,“尊者居后”,男先女后、轻先老后,客随主后、下先上后、如果双方都有很多人,要先从主人方的职位高者开始介绍。
行礼要符合国情,适合社会上的常规,我们还是比较习惯于握手。握手时第一要讲申手的前后顺序。“尊者居前”尊者先出手,主人和客人握手,客人到来之前,主人先出手,客人走的时候,客人先出手。伸手的忌讳:一般不能用左手、不能戴墨镜、不应该戴帽子、一般不戴手套、与异性握手是不能双手去握。与外国人见面时他怎么待我我就待他就行了。
二、使用名片的礼仪
我们在递名片时,态度要恭敬,表示对方能接受自己的名片感到很荣幸。对方如果身份较高,应当用双手捧着递去。对于一般人,可以用右手递送,但态度要庄重大方,动作要轻缓,还可以说一声:“请关照”、“欢迎联系”等等。接受名片,应该在对方掏名片时就表示很感兴趣。接名片可用单手,若对方是尊长的,要用双手。接过名片后要认真看一遍,然后郑重地装入口袋或名片盒内,也不要顺手往桌上一扔,更不要往名片上压东西。这样对方会感到受了轻视。:
三、待客礼仪
1、接客人。对外地来的客人,应派车到车站、机场、码头去迎接。接站应弄清楚客人所乘车次、班次、及到达时间。接客一定要提前到达,接到客人要先致以问候,作自我介绍,并帮助客人拿行包。
2、引路及安顿。由于客人不熟悉环境,主人要为客人引路。引路时,应当遵循以右为上的原则,客人走在自己的右侧;在转弯时,自己应当先行一步,并伸手指引;乘电梯时,如有服务员就让客人先走,如果没有就应该主人先进电梯,待客人进入后,启动电梯。出来时让客人先出。到达客人住所时,应该向客人简单介绍作息时间,并交待下一步的安排。
3、送别客人。客人告辞是,应以礼相送,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主人应待客人起身后再站起身相送,并在客人伸手后方可伸手与之握别。送客一般送至室外,且目送客人身影消失后,方可转身折回。
在一些商务活动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活体广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对于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形象等等。比如在商务交往中的着装,是不是穿戴自己喜欢的就行了呢?是不是可以随性搭配?这些都关乎你企业的形象和外在声誉,所以在我们出席商业活动时就应该注意礼仪上的忌讳。
商务交往中,礼仪与沟通技巧是很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 商务礼仪 与沟通技巧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论文篇一 摘要:由于商业的全球化, 文化 的多样化程度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要跨越文化界沟进行团队合作。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文化差异不仅会影响到谈判双方对各种 言行举止 的运用和解释,而且会影响谈判者的思考方式和各自的价值观念。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 商务 谈判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 不同的国家存在着文化的不同点,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的跨文化问题主要通过语言、礼仪、禁忌与宗教信仰、谈判风格体现出来。 1.语言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 成语 。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可用释义法确保沟通顺利进行。释义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解释一遍,并询句对方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加深对方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2.礼仪 国际商务谈判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人们之间的交往要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礼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在涉外交往中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3.禁忌与宗教信仰 在对外活动包括涉外商务活动中,禁忌是不得不考虑的事项,特别是东亚、南亚、中亚、北非这些宗教盛行的地区。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习惯禁忌,对于与对方交流,准备把握对方的谈判思路,及时完成谈判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造成的障碍实例分析? 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交际上的差异;但当文化存在差异时,往往会出现误解和冲突。有一个经典案例:某中美合资企业的外方部门经理向中方总经理提出休假并得到同意。可在他休假前两天,中方总经理却安排了许多会议,休假前一天,会议还未结束。此时,这位外方经理感到很为难,但是他还是向总经理提出他不能参加第二天的会议, 因为按计划他从第二天起开始度假。中方总经理劝说他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叫他推迟度假期,但遭拒绝。中方总经理当即十分生气, 而这位外方经理却责怪总经理工作无计划, 最后扬 长而去。此案例中,美方部门经理坚持按期度假, 因为他早已作了休假安排,并且提出的申请得到批准,因而总经理不该在他假期之前安排他参加会议;如果在假期里强行他从事一些工作,这既违反劳动法,又侵犯人权,以后的会议内容与他分管的工作无关。中方总经理却认为,任何人都应以工作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此而否定了美方经理以前的成绩。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冲突,归咎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办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认为工作时间就应该拼命干,休闲时也应尽情潇洒。美国人在休闲时从不谈工作,在工作中,经理与下级保持一定的等级距离,对下级的工作过错极为认真与严肃。这说明美国文化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中方总经理并没有认识美国的这种文化,而是以中国的文化来对待美国的文化,因而冲突得以产生。像这样的关于文化冲突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已屡见不鲜。这种非管理因素常常造成误解和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商务活动和决策的失败,严重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 三、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我们研究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一)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一种标准来衡量文化的好坏。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克服民族中心论,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求同存异,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与敏感性,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文化差异不会成为商务活动的障碍。? (二)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中外双方合作中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出现分歧与争执是双方通向默契、对观点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人员只能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经常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双方应从文化差异与思维差异的角度作一些分析,这样才能消除误解、避免冲突、达成谅解、相互理解,最后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合作原则。 (三)训练沟通语言与非语言,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作为一名国际商务活动的从事者,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事、雇员、客户进行沟通,必须熟练地掌握公司从事商务往来的那个国家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处处依赖翻译。语言技能促成更容易、更精确的沟通,拉进双方距离,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 (四)洞察不同国家代表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在与国外商务人员交往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了解他们的习俗与禁忌,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商务合作的进程与结果。? 五、结论 国际商务活动必须重视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由于文化在时间、空间、价值观和道德观、人际交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商务沟通从事者应该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掌握多种沟通技巧,从而提高商务沟通的效用和竞争性。 参考文献: [1] 舒伯阳 熊莎莎 徐静 《会展商务沟通与礼仪》 南开大学出版社 商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论文篇二 摘要:由于商业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化程度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都要跨越文化界沟进行团队合作。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文化差异不仅会影响到谈判双方对各种言行举止的运用和解释,而且会影响谈判者的思考方式和各自的价值观念。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 商务 谈判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 不同的国家存在着文化的不同点,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的跨文化问题主要通过语言、礼仪、禁忌与宗教信仰、谈判风格体现出来。 1.语言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可用释义法确保沟通顺利进行。释义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解释一遍,并询句对方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加深对方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2.礼仪 国际商务谈判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人们之间的交往要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礼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在涉外交往中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3.禁忌与宗教信仰 在对外活动包括涉外商务活动中,禁忌是不得不考虑的事项,特别是东亚、南亚、中亚、北非这些宗教盛行的地区。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习惯禁忌,对于与对方交流,准备把握对方的谈判思路,及时完成谈判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造成的障碍实例分析? 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交际上的差异;但当文化存在差异时,往往会出现误解和冲突。有一个经典案例:某中美合资企业的外方部门经理向中方总经理提出休假并得到同意。可在他休假前两天,中方总经理却安排了许多会议,休假前一天,会议还未结束。此时,这位外方经理感到很为难,但是他还是向总经理提出他不能参加第二天的会议, 因为按计划他从第二天起开始度假。中方总经理劝说他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叫他推迟度假期,但遭拒绝。中方总经理当即十分生气, 而这位外方经理却责怪总经理工作无计划, 最后扬 长而去。此案例中,美方部门经理坚持按期度假, 因为他早已作了休假安排,并且提出的申请得到批准,因而总经理不该在他假期之前安排他参加会议;如果在假期里强行他从事一些工作,这既违反劳动法,又侵犯人权,以后的会议内容与他分管的工作无关。中方总经理却认为,任何人都应以工作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此而否定了美方经理以前的成绩。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冲突,归咎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办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认为工作时间就应该拼命干,休闲时也应尽情潇洒。美国人在休闲时从不谈工作,在工作中,经理与下级保持一定的等级距离,对下级的工作过错极为认真与严肃。这说明美国文化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中方总经理并没有认识美国的这种文化,而是以中国的文化来对待美国的文化,因而冲突得以产生。像这样的关于文化冲突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已屡见不鲜。这种非管理因素常常造成误解和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商务活动和决策的失败,严重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 三、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我们研究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一)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一种标准来衡量文化的好坏。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克服民族中心论,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求同存异,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与敏感性,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文化差异不会成为商务活动的障碍。? (二)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中外双方合作中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出现分歧与争执是双方通向默契、对观点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人员只能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经常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双方应从文化差异与思维差异的角度作一些分析,这样才能消除误解、避免冲突、达成谅解、相互理解,最后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合作原则。 (三)训练沟通语言与非语言,掌握不同的沟通风格。作为一名国际商务活动的从事者,为了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事、雇员、客户进行沟通,必须熟练地掌握公司从事商务往来的那个国家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处处依赖翻译。语言技能促成更容易、更精确的沟通,拉进双方距离,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 (四)洞察不同国家代表文化准则、社会习俗和禁忌。在与国外商务人员交往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了解他们的习俗与禁忌,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商务合作的进程与结果。? 五、结论? 国际商务活动必须重视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由于文化在时间、空间、价值观和道德观、人际交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商务沟通从事者应该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掌握多种沟通技巧,从而提高商务沟通的效用和竞争性。 参考文献:
122 浏览 4 回答
188 浏览 2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4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304 浏览 2 回答
232 浏览 2 回答
344 浏览 4 回答
234 浏览 5 回答
152 浏览 7 回答
358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275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