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教育对培养一个好医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一门学科。当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并且已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医患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医院作为主导一方要把这一矛盾处理好,关键要从医院自身抓起。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从医德伦理、医德规范和医德实践三个部分对每个医务工作者提出全面的规范要求。 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有利于医生树立崇高的医德风尚“医乃仁术”,崇高的医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崇高的医德能促使医务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使病人及其家属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切实感受“白衣天使”的温暖情怀。儒家人本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儒家生命观强调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为宝贵的,应高度重视。《孝经》中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儒家生命观认为人是最灵杰、最宝贵的,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关切。不良的医德则会使其走向反面,造成医疗差错和事故,直接破坏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医生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加强医生的医学伦理教育对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就能忠于职守,以高度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感去医治每一位病人,这种同情心和责任感会促使青年医生积极地提高自身的医治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有些问题十分的严重,比如:单纯经济主义抬头,利己主义抬头,厌学思想抬头。 医学群体是一个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团体,正如一个人,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钟南山院士在“南山风格”的诠释中,对“合群”的要求是高层次的。 儒家修身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儒家不但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而且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关于修身的理论和方法。儒家设计的通向圣贤的仁学之路是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其中修身是根本。儒家四书之一《大学》中明确提出:“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见得思义也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思想。刻的、多方面的影响,成为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认识这种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优良的医德传统,加强新时期医德医风建设,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伦理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概念的界定,我国自1985年以来对生命伦理学的接纳与传播,对我国医学伦理道德构成强烈冲击,产生了诸多矛盾.市场经济对传统伦理中“义利观”的冲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崇尚的主要是政治荣誉和精神信仰,转向市场经济后,经济价值成为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先进医学技术的应用,对“生命神圣”的冲击传统医学伦理的宗旨是“生命神圣”论。医学模式转换对传统医生义务和贵任的冲击 有什么样的措施可以补救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的情况呢?可以从下面七个方面入手: 1、加大医学理论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医生对医学伦理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医学伦理再教育,提升医生对医学伦理精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加强对医生的人文技能培训,促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4、树立行业典型模范,正面引导医生以模范为榜样提高自身素。 5、加强护理伦理课教学,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6、创新医患沟通模式,为强化医生的沟通能力搭建平台。 7、丰富医院文化内涵,为医生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文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