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参考资料:
研究微表情,让人不知不觉地暴露自己的内在想法,从而让谎言有迹可寻,这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征。
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
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
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嘿嘿看lie to me也许会有所了解的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88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5 回答
279 浏览 5 回答
245 浏览 4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2 回答
136 浏览 4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2 回答
227 浏览 2 回答
285 浏览 4 回答
315 浏览 1 回答
338 浏览 4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