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本兵书,作为一本兵书而言,肯定得告诉人们怎样进攻和防守。也就是前面说的相生相克。相生,即为进攻。相克,即为防守。总的来说,都是进攻。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所以防守也是进攻。只是这时候,已展开了对攻。而当进攻一个目标时,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把目标引到一个陷井里。按程序来说,陷井总得先挖,然后再引。所以,金蝉脱壳应该排在第一计。金蝉脱壳,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金蝉把壳脱下留在厚地,让别人误以为它还在这里,其实肉身早跑了。所以说它有一种分身的法术。这其实就是个幌子,是装的。按逻辑来说,幌子的下边就是个陷井,幌子和陷井是连在一起的。陷井里才隐藏着狩猎者的目的。这目的首先当然是把定点进攻的目标诱过来。因为单凭一个陷井是没有杀伤力的,它捕捉不到你所想要捕捉的对象,也就是目标。所以它生出了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类以诱之,即是诱,肯定得用饵,就是用饵诱它,因为前边已经有个陷井了。如目标上当,肯定得蒙,掉到陷井里不蒙才怪。都知道钓鱼需用饵,而能把人诱到一个陷井里的饵是什么呢?人,都有七情六欲。就名利这个圈,就不知有多少人跳不出去。所以,得了解人性。人性,是最复杂的。想了解人性,跟个人的见识是分不开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姜是老的辣。抛砖引玉,字面上的意思,用俗语来说,就是用虾米 钓鲤鱼的意思。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付出了,也不一定有收获。借刀杀人。借他人的手去除掉对手,引诱别人去杀人。利用间接的方法去伤害别人,自己却不露面。利用自己以外的人或事达到目的。借的刀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物。刀本是物,陷井也是物。布个陷阱诱他过来,可说是借这陷井杀他。所以抛砖引玉生出了借刀杀人。而《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不是借物,就是借人。但终究是人在操纵物,不是物在操纵人。刀自己是不会去杀人的。所以,只有了解人性,才会借刀杀人。换句话说,也只有了解人性,才会用《三十六计》。没听说有人在张飞面前摆过空城计。借刀杀人是个无形的陷井。借这陷井,把猎物给困住了,不宜急着下去捕它。要知道兔子急了都咬人。要是困的是一只白额大虫,那就更不能去了。反正已经困住了,看好就行,先饿它几天,挫挫它的锐气再说。所以借刀杀人,生出了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另外也可以这样理解借别人之手把对手给击倒了,自己只出出主意,是不是以逸待劳呢。前人也说过,借刀杀人能达到以逸待劳的效果。以逸待劳,引申到生活中来,就是说:凡事都做好充分准备。也就是未雨绸缪的意思。诸葛亮有未出祁山,先寻败路之说。为的是攻守兼备。也不是因为他的对手是司马懿,祁山又是天险,易守难攻。有道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给自己留条退路,也就是多了一条活路。凡事都有个绝对。昔日韩信有背水一战。项羽有破釜沉舟。他们不但不留退路,反而自断退路。有的事,也是被逼出来的。打仗,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如果不借东风的话,是相等的。地利就是占领险地,易守难攻。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的重要。狭路相逢,是勇者胜。把自己的退路给断了,也等于是告诉将士们,这一仗,不成功,便成仁。求生,是人的本能,它能激起人体最大的潜能。所以将士们个个都神勇异常,以一挡十。同时,这也达到了绝对优势的人和。所以,他们是以少胜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挺厉害。二战期间,轰炸珍珠港,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实属罕见。虽说把大事化小了看,会更加明了。把活人当作死人来看,会增加自己更大的信心。但也不能把地球当作一个地球仪来衡量,一步就可跨过去,要不广岛和长崎上空怎会掉下两男孩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进攻而备。当进攻一个人时,如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方击倒,首先得快。先下手能快。但手快不如刀快,刀快不如枪快。得狠。刚狠不能击中要害也不行,得准。不能要他有喘息的余地。快、狠、准。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也是最实用的。前提当然是己方和彼方势力相当。而两军相接时,最有效击倒对方的是什么呢?唐朝诗人杜甫在《前出赛》中写到“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捉拿他的首领,迫使敌军丧失指挥而自行溃散,那将会很快赢得这场战争。不难看出以逸待劳生出了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如指挥官被擒,势必影响军心。军心一动摇,势必影响人和。人不和,这仗也就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