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快发展,对中草药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有许多原料性药用植物资源目前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同时鉴于野生驯化和人工栽培过程中药用植物物种退化和面临濒危灭绝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如何保护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退化和灭绝是保障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利用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大量培养合成中药有效成分成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适宜的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能像植物体一样进行次生代谢,并积累次生代谢产物[1]。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也属于植物细胞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萜类、皂甙等。由于这些化合物结构复杂,人工合成困难,因此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方法则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药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其合成的有效成分与自然植株间的差异,而诱导成分的产生受到培养条件的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