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和有声语言相比谁更重要?在朗诵艺术表达中,有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主体,但副语言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副语言的功能、作用及重要性已有相关论述,但在朗诵表达指导与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副语言在艺术表达中存在某些表征问题,这些问题与有声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论述副语言的定义、作用与功能,分析副语言在眼神、表情、动作三方面的表征问题,给出基于朗诵指导与教学实践经验的调整策略,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者和朗诵表达者提供实践参考与训练指导,更好地实现内容与技巧紧密融合的艺术语言表达。播音主持是一门极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离不开有声语言。因此,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努力对播音作品进行创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作好这一点,必须努力把握和创造出恰当多彩的声音形象,让受众获得美妙的形象感受。我们注意到播音主持语言具有音声性的特点,那么认真分析播音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感,并通过词语的语音要素恰当多样的声音将其表现出来,就可以创造出丰富可感的声音形象,就能够充分调动受众在视听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功能,从而完成对播音主持作品的创作。本文从播音主持作品文体的角度切入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文体不同的播音主持作品对于有声语言的声音色彩有不同的要求。那么,要想表现好不同的文体,就必须依赖多样的语音表现来展现其形象性。例如:叙述型的文体要求语言的绘声绘色,逼真的表现出原貌;议论型的文体要求语言要含蓄的表现感情,明确的展现态度,语气坚定有力,音色高亢激昂;而抒情型的文体则要求语言紧随文章情感,充分展示情感律变,句句情感充沛,字字融情含意,节奏变化多样。更多的是,在同一篇作品里,融会了以上所说的多种文体语言,这就必须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其作认真的分析,之后运用恰当的语音造型去展现语言的风格。只有对不同的文体运用恰当的多样的声音造型,才能够充分表现作品语言的形象美。播音主持作品的类型大致分为:叙述型、议论型、抒情型三种,今天我们先谈谈叙述类型的作品语言形象感的音声创造要求。叙述型叙述型的作品内容主要表现为对具体事例的描述,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主体能够做到绘声绘色,讲得逼真传神,因此,要求语言自然、节奏平实,语音的情感造型与叙述内容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其中要注意的细节是:1、人物的语言要仿真化;2、情景的描绘要逼真化。1、人物语言的仿真化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处理作品时尽量模仿人物声音去表现。不同人人物的语音表现特征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孩子的声音主要表现为活泼可爱,充满稚气;青年的声音则蓬勃欢快充满朝气;中年的声音表现为沉稳、醇厚;老年人的声音怎饱含沧桑、回味绵长。这只是大致的描绘,不同年龄阶段里还有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事件里,人物也会有不同的心情。这些都应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比如:情感激动的人话语往往也是比较紧张高昂的;心情低落悲痛的人话语往往也无精打采,语调低沉;而心情兴奋欢快的人话语往往是轻快、随意、高亢的。”性格温和的人,语调是平而慢的。有的人说话干脆嘹亮,直截了当,这样的语言常常用高而平、中速的语调来表现。有的人说话含蓄或故作反语,语言往往用低而曲折或慢速来表现。”(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308页)当然,还有很多,这里只是说了几个典型的,现实生活中语言表现多种多样。我们进行创作时,就必须尽量完整、真实的表现作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