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喜剧论文相关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喜剧论文相关文献

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类型,情景喜剧在美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发展成熟。多方面的理论指导与评析使得美国情景喜剧有丰富成功经验。它和情节系列剧、电影(包括电视电影)是美国晚间黄金时段的三大影视剧类型,收视率往往也是名列前茅。然而,自1994年我国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问世以来,这一节目类型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十多年的成长并没有使得它具备一套完善的制播制度,在播出与收视方面也受到冷遇。尽管情景喜剧的拍摄技术日臻完善,情节、笑料、表演也更加成熟、更符合大众的口味,但它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说到底,情景喜剧就是一个30分钟的表演,演员们在人们熟悉的情境中娱乐观众。在整个电视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情景喜剧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这正是情景喜剧的生命力之所在。回首中国的情景喜剧之路,从1992年《我爱我家》火爆荧屏算起,15年里有过里程碑似的“创始期”,有过后劲不足的“思考期”,也经历了“高潮”和“平淡”。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棣所说:“中国的情景喜剧第一部作品就直接达到顶峰,其后却江河日下。”虽然随着《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等优秀作品的热播,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发生了改观,情景喜剧逐渐在竞争激烈的电视传媒格局中找到了位置,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但同时,这个剧种的发展又像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一般采用栏目化播出,时间固定,各集故事相对独立,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大都在摄影棚里录制,基本不用外景;市民化,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靠语言来取胜;流水线创作,多采用即制即播的模式,更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挤在这些已经基本上被格式化的框框里,不少作品情节夸张、笑料庸俗、编造痕迹过重,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和立得住的喜剧人物,尽管编导们做出种种努力,情景喜剧的创新之路却仍然越走越窄。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观察,情景喜剧创作“技”的成分越来越多,而“艺”的成分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情景喜剧创作越来越重视‘制造’,而慢慢放弃了‘创造’”。更有网友尖锐指出,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进入了一个见好不收、照搬照抄的时代,十几岁的中国情景喜剧就已经开始写回忆录了。有专家指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文化价值的流失等因素特别是创新意识的不足,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而如何贴近老百姓,是情景喜剧的生命线,也是目前情景喜剧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从《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等剧的热播,可以看到中国情景喜剧的市场并未消退。一头是观众的旺盛需求,一头是观众的审美要求。情景喜剧有需求缺内容成了电视荧屏一个不小的“痛”。从目前社会整体环境上看,情景喜剧的创作题材、讽刺力度等,都受到有形或无形的条条框框约束,只能在各剧种的边缘走来走去,讨一些彩儿。在尚敬看来,题材更开放,讽刺更有深度,制作更精良,应该是未来情景喜剧努力的方向。被称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的英达同样感叹,情景喜剧的创作环境很苛刻,“我们只能开拓,看看还有什么飞禽走兽可以吃。喜剧的百花齐放迟早会来到的,我们不会一味地歌功颂德,这不是喜剧的功能”。我们的一些观众比较喜欢看别人受讽刺,但是不能看到自己或者与自己相近的这一类人受到讽刺。因为观众容易“火冒三丈”,情景喜剧的创作者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避免观众的这种激烈反应。结果造成情景喜剧创作上跟风、克隆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情景喜剧在题材上的原创性与开拓性。然而失去讽刺,情景喜剧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想在夹缝中冒头越来越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社会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电视观众要开得起玩笑,带着自嘲的心态来观看情景喜剧,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举重若轻”吧。我国当下情景喜剧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对沉重的生活态度的解构。这些针对“80后”而创作的情景喜剧目的绝非“恶搞”,而是在独特的形式下,包含着向善求真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内核,这恰是符合现代人的特别需要的。以上回答纯属参考

中西方丑角在正戏和民娱中的功能差异与嬗变、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593.    、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34.    等等这些文献,你也可以在世界文学研究上找戏剧的论文,看看别人的参考文献

浅谈表演中的喜剧小品论文

摘要: 喜剧小品是时代的产物,喜剧性和丰富性是喜剧小品的主要特征,喜剧给予我们的生活阳光和色彩,喜剧小品作为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为生活平添了许多光彩。而在表演中,喜剧小品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喜剧小品对我而言十分重要,本文从喜剧小品的定义,技法,作用等方面入手,浅谈表演中的喜剧小品。

关键词: 喜剧小品;表演技法;自信;紧张;语言;形体

许多人都爱看喜剧小品,然而却不甚了解。广义上说,喜剧小品是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话剧的衍生品。或称小品,短剧,是最短小的戏剧作品。具体说来,喜剧是指由一两个演员以至多人表演的、短小的(一般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戏剧段子。有简单故事情节,通过对话、动作,完成一两个喜剧效果即结束,通常在舞台或者电视上演出。比起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喜剧小品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剪影,舞台上发生的故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喜剧小品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表演技法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

(1)语言:喜剧小品的语言必须具备行动性,性格化,感情充沛和生活凝练四个特点。嗓门要大,口齿要清晰。做到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甚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要善于表现单句。掌握台词的节奏和语言的性格化技巧。节奏读句。哪里重音,哪里停顿,一定要合乎逻辑;

(2)形体:我们常说演员在在舞台上最基本的三要素便是真听真看真感受,要真实的和对手交流,活在舞台上,那么,形体便是最好的手段之一,然而,舞台上的形体动作,不仅要接近我们的生活常态,还要区别于生活而具有舞台真实感。既要有造型感,富有表现力,又不能有固定的程式;

(3)表情:表情虽然微小却无比重要,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表演更加完美,对于观众来说,脸是他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注视时间最长的一个部位。比方说,优秀的喜剧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即使观众听不见台词,也能知道剧情的发展,如此说来,表情的功劳便不言而喻了;

(4)歌唱:作为表演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喜剧小品在表演时如果能够按照剧情的需要,在某些情境下使用歌唱的方式来代替语言,往往会收取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仅丰富了演员的表现方式,也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听觉艺术享受。

喜剧小品的神奇之处便是如此,轻松诙谐却异常深刻。对观众来说,喜剧有了效果,固然是件好事,但对于演员来说,喜剧带来的教育是其他表演形式所不能给予的,主要体现在:

(1)喜剧小品能使演员突破自我,建立信心,使表演风格多样化,演员能否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而自信就是最基本的因素。显然,喜剧小品就是使演员克服病态的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喜剧所创造的轻松愉快、欢乐引人的氛围,是其他剧种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演员的信心便会自然而然的建立。有了自信,突破了自我的约束,才会有可能全面发展,实现自己风格的多样化;

(2)喜剧小品能使我们克服在表演中的过度紧张情绪。紧张,是人在心理上、机体上情绪上的一种不缓和不松弛的表现。在表演中,演员出现紧张是常有的事,然而,只有在松弛的情况下演员的表演才是自然的,才能随心所欲的调动和运用自身肌体的个部分器官,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一旦演员因过度紧张造成感觉系统失控,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被动局面,其行动就只有依赖剧本或导演对角色行动的规定和处理,去机械的完成,这是万万不可的表演的禁忌。喜剧小品以它明朗的格调,夸张的表现手法,给表演者提供了一个自由而轻快的表演环境,是大多数演员克服紧张的一个有效方法;

(3)喜剧小品还是是锻炼演员的有效手段。戏剧表演区别于正剧和悲剧。它自成一体的特殊风格是诙谐夸张,但夸张绝不意味着演员可以盲目的、随心所欲的胡乱夸张。坚实的根基是由信念产生的真实感,制约的准绳是演员的心理依据和全局的总体风格。因此,怎样能既保持真实感,又有充分的心理依据,还要在吻合全局总体风格的情况下恰到好处的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喜剧人物来,对演员来说绝非易事。喜剧小品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要求演员创作的舞台人物形象具有审美价值,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是创作者和观赏者共同的要求。

没有欢声笑语的日子就好比是默片时代,即使经典却仍然会惨遭社会的淘汰,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时代是充满光明并且进步的,作为大千世界里的一份子,我们不仅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同时还需要用艺术来充实自己,喜剧小品的出现时间虽然不久,但观众和舞台都需要喜剧小品,都需要这或可不缺的一部分,喜剧小品已然成为表演艺术和这个时代的主流之一,即将从事或者要从事表演艺术的我们,更需要通过喜剧小品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我相信,喜剧小品终将会在艺术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36.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中国悲剧研究相关论文

鲁迅先生说,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个人觉得,相比于完美的结局,悲剧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泰坦尼克的沉船是个悲剧,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是个悲剧,因为生死两茫茫的无奈,这千古之谈的爱情故事才蒙上了一层凄美的色调,今天读起仍才让人潸然泪下,感怀至深。《人又少了一个》、《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女人的自轻自贱的堕落是一种悲剧,因为人性的丧失,才让人重新审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战争真正的意义。小情小爱的悲剧是更为充盈的情感,更为凄清的美;大情大爱的悲剧却引人深思,成为推动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力量。我想,这就是悲剧的意义吧。注:以上文段都是本人原创希望对你有帮助,求采纳

以《窦娥冤》和《赵氏孤儿》为例,通过对这两部戏曲的分析,认为《窦娥冤》与《赵氏孤儿》中的悲剧意识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悲剧的情境,其悲剧意识是非常鲜明的,而这样的悲剧意识在元杂剧中也具有普遍性。虽然,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意识虽然普遍带有一个大团圆的“尾巴”,但从整个剧情的大部分来看,“圆满”中仍透漏出悲戚的感伤情调。 本文认为,元杂剧悲剧意识主要从生命意识、苦难意识、和复仇意识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具有宏扬了斗争精神、传承了伦理道德和呼唤浩然正气的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价值~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悲剧艺术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悲剧故事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艺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条件、民族性格、文化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的各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在我国,关于“悲剧”一词,据考证直至晚清时才偶然在一些文论中出现。而古代文学往往把那些悲惨之作称为“怨谱”或“哀曲”;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之为“苦戏”,这可以视为中国悲剧艺术的最初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艺术是有明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目标的;反映的是人们在对苦难命运具有大致认同的基础上,怀着悲壮的豪情践履自己使命的情操。那些悲剧人物往往不畏险恶,甘愿为承担时代的苦难而付出,甘愿将其牺牲纳入道德的谱系中,牺牲者并因此获得精神的永生。同时,由于社会分为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结构层次,这种道德追求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而道德标准的异化也会滋生痛苦哀伤的情愫,因此而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道德生命同样会喷发出情感的岩浆,从而凝铸成悲剧艺术的基石。 中国悲剧艺术的艺术特征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悲剧艺术中,悲剧人物的人格形象,是伴随着悲伤苦难而逐渐在大众审美过程中被不断接受和确立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悲剧艺术才总是有一种英雄的壮丽色彩,而在人们的情感反应中,也总是带着惊奇和赞叹的成份。悲剧艺术强调群体与个人二元价值的弹性选择,悲中有怨,怨中有悲,呈现出价值评判式的矛盾冲突的展示方式,从而构成中国悲剧艺术的独特模式。 一、叙事的冲突性。歌德说:“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如梁祝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为之伤感。人们如今已经习惯将这个故事界定为“悲剧”,称其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悲剧艺术的特征,即人类情感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归结起来悲剧艺术的根本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冲突的不可解决性;二是悲剧冲突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哀怨甚至焦虑、孤独、崇高、毁灭、死亡等情感体验;这些悲剧冲突的体验形式共同渗入作品之中,使作品的悲剧性在不同层面的体验之中显现出来。如《汉宫秋》以表现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冲突为主线,同时,爱情线索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突也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伴随爱情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突便是怜悯和恐惧。因此,随着剧情的发展,到冲突的加速,作品呈现出了完整的悲怨情感的体验形态。对于悲剧冲突来说,由于其主要在于展开苦情的冲突历程,追求剧情的曲折性,即善恶、忠奸、正邪、美丑的多层次冲突,所以,得到的是悲愤激烈、凄惨的苦情审美效果。 二、审美的情感性。悲剧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情感,因而悲剧艺术的怜悯也是一种审美同情。悲剧艺术除了能唤起人们的怜悯外,同时能唤起人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欣赏悲剧艺术时,就好象观看一场大风暴。我们先感到的是,面对某种压倒一切力量的那种恐惧,然后那令人畏惧的力量又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那里我们体会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到的活力,它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感到敬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欣赏者欣赏悲剧艺术时,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会与主人公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共鸣境界,使人们感到振奋,产生快感。 三、题材的国民性。从悲剧意识上看,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爱情悲剧《梁山泊与祝英台》,与在西方同样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刻画出的国民性就不同。两者结局虽大同小异,主人公最终殉情,但反映出的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梁祝”最后终于“化蝶双飞”,是一种凄美的结局,更体现了一种“神往”的祝愿。而西方的“罗朱”最后的结局很平凡,也很实在,是一种值得人信服的结局,因而给人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中国悲剧艺术所表现出的悲剧结局和西方不同。西方悲剧的结局意在普遍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甚至恐惧,使人们的思想在悲剧冲突中得到提升。而中国悲剧艺术并不重视悲剧结局引起的人们的种种情感体验,它不主张人性在悲悯中得到净化,而总是在悲剧事件结束之后,又续接一段体现剧作家或观众的理想愿望的情节,使悲剧冲突得到淡化,理智地去调控由悲剧冲突引起的情感体验,使之渐趋平缓,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安慰,这不仅符合“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也符合中国大众传统的文化习惯和民族心理,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① 中国悲剧艺术的大众审美价值 大众审美价值总是从具体而多样的艺术现象中“提取”出来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艺术现象不同,审美价值就可能体现出明显差异。悲剧艺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从对人性的透视和人类价值的评判中,来达到心灵共鸣、精神启迪的作用。 归纳起来,中国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之美。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释悲剧时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一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艺术,必须是能够使人发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树立对幸福人生的理想。悲剧艺术通过丑恶对美好的暂时的一种压抑,来强烈地展示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实际上,悲剧艺术所显示的审美特性必然展现出一种对幸福理想之憧憬,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悲剧艺术中,人们面对失败的惨象,却有胜利的感觉。那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的失败,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因此,对悲剧艺术来说关键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选择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艺术。引起人们快感的不是痛苦和灾难,而是反抗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执著追求。 因此,悲剧艺术在无意间产生出合乎道德理想的深远影响。因为理想之美受到摧残时,又导致其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反弹,使人们从悲剧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唤醒人们,鼓舞战斗,从而使人们的道德情感得到陶冶。 二、道德之美。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悲剧的道德作用时认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人受到净化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驰,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带有社会的道德的思考。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悲剧作品不与道德有关。悲剧艺术具有道德教化的典型意义,藉此可以获得良好的道德启迪,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关汉卿的《窦娥冤》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作“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艺术名作。对其主要人物窦娥的形象,人们普遍认为在她身上体现了对黑暗社会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但在今天看来,这个人物悲剧性格的完成,除了自身的生命要求遭恶势力压抑迫害所致外,也并不排除传统伦理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从她对妇女改嫁的态度和拒绝张驴儿逼婚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出来:“日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哪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哪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哪里有上山来便化石?可悲可耻!”在这里,封建伦理倡导的“从一而终”的妇道成了女主人公抗暴的唯一武器,而促成窦娥悲剧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作品中却贯穿始终,这也是中国传统悲剧艺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关于话剧论文的相关外国文献

请问你这个有木有找到,找到的话能不能发给我,我也在找这个~~~~~~~~~~ 急急急,看的亲快点告诉偶啊~~~~~~~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00..[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摘要:按照时间顺序对关汉卿的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元明清三个朝代以及二十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在对关汉卿的人物评价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很丰富的成果,在关汉卿文学创作方面取得如此成就的深层原因还有待研究。关键词:关汉卿;戏剧;关学引言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元明清三代都有人对其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非常零散。如果说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书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戏剧研究的标志的话,那么现当代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此时开始逐渐活跃起来。在王国维、吴梅等第一批学者的努力下,对的关汉卿研究己经初具规模。自兹以降,胡适、王季思、孙楷第、冯沉君、郑振铎等一大批学者力图把考据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尤其重视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关汉卿,为当时的关汉卿研究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文学和文化学上,研究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或是对这个作家及其创作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它的意义都是远远超过作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的。特别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对作家、作品的研究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关汉卿研究也是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前行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作家形象和其作品的文化意蕴也是不同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对关汉卿的研究简单的梳理。本论一、元代对关汉卿的评价元代戏剧创作与表演为中国文学史上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种文学体式,它辉煌的成就让人震惊。但是在于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其发展则远远不如戏剧创作本身。元代对于关汉卿以及他的艺术创作的研究,是十分匮乏和片面的。一些零散的点评并没有达成系统全面地研究和论述。包括关汉卿本人也没有留下任何与文学创作有关的理论性言论,这也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留下了一种空白。元代对与关汉卿及其作品的评价多数是针对其才能方面,与理论相关的很少。元代对于关汉卿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主要是对关氏的肯定:(一)对关汉卿才学的肯定,以及对关汉卿戏剧语言风格的赞誉,确立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地位,肯定他戏剧的社会价值。熊自德在《析津志》中评说关汉卿为:“生而惆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元末贾仲明对他的挽词中云:“珠矶语唾自然溜,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武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贯云石在《阳春白雪.序》中对关汉卿的评说:“关汉卿、庚吉甫造语妖娇,适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殊。”杨维祯在《东维子集》卷十一《周月湖今乐府序》里说关汉卿语言“奇巧”;又在《沈氏今乐府序》中总结了关汉卿与庚吉甫的杂剧总体特征:“其于声文,缀于君臣、夫妇、仙释氏之典故,以警人视听,使痴儿女知有古今美恶成败之观〔劝」惩,则出于关、庚氏传奇之变。”杨维祯在这里对关汉卿等戏剧的社会价值做了评价,这一评价固然反映出论者对关汉卿戏剧思想意识的认识不足,但能给予关剧的社会作用以如此高度的肯定,在中国戏剧理论史上杨维祯还是第一次。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对杂剧创作特点的描绘是以“关、郑、白、马”(即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为例,即:“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又有“字畅、语俊、韵促、音调”。贾仲明说他“珠矶语唾自然溜,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贾仲明高度概括了关剧本色、行当,妙在自然、真切、质朴,绝无藻饰、雕琢、斧削的痕迹的特点,也肯定了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冠的地位。关汉卿在元代戏剧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气,主要是他戏剧创作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意义最大的原故。(二)对关汉卿的人品性格方面的评价。对关汉卿的“风流”人格品性做了明确的概括,如郝经在《青楼集.序》中评说关汉卿云:“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熊自德说“生而惆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评说关汉卿为:“高才风流人也。”这些评价都可以认证关汉卿的风流品性。二、明代对关汉卿的研究明代对关汉卿的研究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关汉卿的评价有所降低。明代严格限制戏剧活动,《大明律·刑律杂犯》中明确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明代大力推行功利主义的戏剧意识,封建君主专制将戏剧活动乃入到掌控范围之内,将戏剧变成教化人民的工具。这里要提到皇室的代表人物——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朱权认为,论剧最高标准应为“治世”,最高艺术境界为“安以乐”与“心之和”为。他认为:“盖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他还要求剧作家“乐雍熙之治,欲返古感今,以饰太平。”在戏曲创作题材上,特别提倡和推崇“神仙道化”剧,并将其列在《杂剧十二科》之首。他极力主张剧作家应当“有不吃烟火食气”,而“无纤翁尘俗之气”,以阻隔剧作家与显示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戏剧观念必然使朱权在评价元代已经被推崇为戏剧大家并占有第一位置的关汉卿时,不得不说他是“可上可下之才”。(二)明代从“诗”的角度对元杂剧进行评价。如朱权“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又如明代刘揖《词林摘艳.序》云:“至元、金、辽之世,则变而为今乐府。其词擅场者,如关汉卿,庚吉甫、贯酸斋、马昂夫诸作,体虽异而宫商相宜,此可被于弦竹者也。”明代王世贞《曲藻.序》云:“曲者,词之变。……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宋词、元曲,’殆不虚也。”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马之词老健而乏姿媚,关之词激厉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以上均是从元杂剧“诗性”语言的角度对关汉卿及其作品进行的评价,所以,关汉卿在明代戏剧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三、清代对关汉卿的研究清代对于关汉卿的态度较为平和。有关记载如下:李玉《南音三籁·序言》中云:追至金元,词变为曲。实甫、汉卿、东篱诸君子,以濒瀚天才,寄情伴吕,即事为曲,即曲命名,开五音六律之秘藏,考九宫十三调之正始,或为全本,或为杂剧,各立赤帜,旗鼓相当,尽是骚坛飞将。凌廷堪《校礼堂诗集》卷二《论曲绝句》三十二首有云:时人解道汉卿词,关马新声竞一时。振俄长鸣惊万马,雄才端合让东篱。焦循《易余篱录》卷十五: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等,为一代巨手。乃谈者不取其曲,乃论其诗,失之矣。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中有云:北曲名家,不可胜举,如白仁甫、贯酸斋、马东篱、王和卿、关汉卿、张小山、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其尤著也。诸家虽未开南曲之体,然南曲正当得其神味。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籍,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王弃州云“宋未有曲也。自金、元而后,半皆凉州嚎嘈之习,词不能按,乃为新声以媚之。而一时诸君,如马东篱、贯酸斋、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遂擅一代之长,所谓宋词、元曲,信不诬也”按:贯酸斋、张可久、宫大用工小令,不及马、王、关、乔、郑、白远甚,未可同年语也。综合以上记录,从研究关汉卿的角度讲,不仅肯定了关汉卿的文学地位与创作风格,也给后人进行关汉卿研究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清代另有两则记录对关汉卿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一则是清代中后期的梁廷梢,他在《藤花亭曲话》卷二中有云:关汉卿《玉镜台》温娇上场,自[点绛唇]接下七曲,只将古今得志不得志两种人铺叙繁衍,与本事没半点关照,徒觉满纸浮词,令人生厌耳。律以曲法,则入手处须于泛叙之中,略露求凰之意,下文情散彼美,计赚婚姻,文义方成一串;否则突如其来,阅之者又增一番错愕也。在关汉卿众多的戏剧创作中,梁廷梢选择了不是关汉卿优秀之作的《玉镜台》进行评论,颇为新奇,他所说的“本事”应该是指戏剧创作的“立意”,而对于《玉镜台》的“立意”,他是认为没有新意、过于直白,或者说没有跳出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而对《玉镜台》的“结构”又有赞赏之意,表达了他个人对戏剧创作要讲究“结构布局”的观点。另一则记录为清代乾隆二十年修订的《祁州志》,其中卷八《纪事》中“关汉卿故里”条云:汉卿,元祁州之伍仁村(今属河北省安国县)人也。在现存的历史资料中,有关关汉卿的记载很少很少,其中关氏生平、籍贯的资料更是少而又少,现存的记录有:元钟嗣成《录鬼簿》中记有关汉卿“大都人”;元末熊自得《析津志》又称其为“燕人”的记录;清姚之胭《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三引元末明初人朱右所撰《元史补遗》云:“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六十本。”乾隆《解州志·人物》、光绪《山西通志·文学》及《蒲州志》、《解县志》等均有类似的记载。《祁州志》的记载,使研究关汉卿的籍贯又增添了一条新的信息,为后来的诸多学者研究关汉卿提供了比较有力的证据,开拓了研究的范围。四、20世纪对关汉卿的研究关汉卿研究在20世纪成为研究元代杂剧中的热点,对其在元杂剧创作方面的成就取得了充分的认识,肯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古代文学史乃至世纪文学、戏剧史上的“大家”和杰出地位。王国维是近现代开启中国古代戏剧,特别是元杂剧研究之幕的第一人,也是研究关汉卿的第一人,他对关汉卿的评价奠定了20世纪元杂剧研究中的崇高地位。与王国维大致同一时代的吴梅(1884—1939)在《中国戏曲概论》中,他肯定了关汉卿戏剧创作的地位和豪放的艺术风格,是很有见地的。郑振铎也是最早对关汉卿进行深入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的学者之一。从1930年1月开始,《小说月报》以近两年时间连续载郑振铎写的《元曲叙录》共75则,其中有15则介绍关汉卿的生平,评介关汉卿13个杂剧作品的版本、人物与情节。郑振铎很早就对关汉卿的生卒年进行研究,他在《中国文学史》第四十六章云:汉卿有套曲《一枝花》一首,题作`杭州景’者,曾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之语,借此可知其到过杭州,且可知其作于宋亡(1278)之后。《录鬼簿》称汉卿为已死名公才人,且列之篇首,则其卒年至迟当在1300年之前。其生年至迟当在金亡之前的二十年(即1214年)。后来,郑振铎又在1958年6月28日,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人民的戏剧家关汉卿》的报告。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也关注元杂剧的研究,1936年发表了《关汉卿不是金遗民》一文,对关汉卿生平进行认真而有成效的考证。其结论为:郑振铎先生根据汉卿“杭州景”套曲,考定他到过杭州,在278年宋亡以后,是很对的。但他说汉卿的“卒年至迟当在1300年之前”,还嫌太早。关汉卿有《大德歌》十首,此调以元成宗的“大得”年号为名,必在“大德”晚年。大德凡十一年(1297一1307),而汉卿曲子中云:“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的歌”。这可见他的死年至早在1307年左右。此时上距金亡已七十四年了。故我们必须承认关汉卿是死在十四世纪初期的人,上距金亡已七八十年,他决不是金源遗老,也决不是“大金优谏”。平心而论,胡适对关汉卿生卒年的推断,虽然文字不多,却卓有成效,对当代的研究者很有影响,对他的推论也很难找到资料、证据进行质疑。孙楷第在《关汉卿行年考略》一文中认为,关汉卿生年在宋淳枯元年至十年(1241—1250),卒年在元延枯七年至泰定元年(1犯0—1犯4)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冯玩君在《孤本元明杂剧钞本题记》中提出了“两个关汉卿”的说法,“一个籍贯是解州”、“一个籍贯是大都”,表现了女学者大胆假设的另一面,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1958年的“关热”形成了1949年以后元杂剧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关汉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一是关汉卿生平事迹的考证。研究者对关汉卿的生平事迹提出了各种观点,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史料进行辨析,并发现了新的史料,通过讨论,学界对关汉卿的生平以及创作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文章有:赵万里《关汉卿史料新得》公布了他发现的《析津志·名宦传》中的关一斋小传;蔡美彪《关于关汉卿的生平》和《关汉卿生平续记》;戴不凡《关汉卿生平新探一一从高文秀是东平府学生员说起》等都是研究关汉卿的重要成果。二是对关汉卿作品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评析。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研究作品是这一时期关汉卿研究的特点。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关汉卿“当为元人第一”的观点后,研究者主要把关汉卿的曲辞和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从而忽略了作品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研究。自1949年至“文革”开始的17年里确实是元杂剧也是关汉卿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间尽管有由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特别是政治思维定势的介入导致的学术讨论方向的偏颇,但总体上讲,对关汉卿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以后(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学术发展与繁荣起到了铺垫的基石作用,为当代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革”十年期间,大陆的学术空气凝滞,研究停止,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者还是下工夫对关汉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香港梁沛锦与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合著的《关汉卿现存杂剧研究》,该书对关汉卿现存杂剧进行了整理和校订,而卢元骏的《关汉卿考述》是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初步探讨关汉卿生平创作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带来的进步使研究者又获得了“科研”的春天,很多学者的心情与干劲像接受阳光与雨露的小草在科学园地里充满了勃勃生机。学术著层出不穷;尤其是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的大量注入,使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受西方思潮的启发,打开并形成自己新的学术视野。这些同样给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也形成了一个健康、科学、热烈的学术氛围,并推动了各项研究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下,继1958年后,关汉卿研究再度出现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期,田汉、夏衍等人还倡导建立“关学”,此项工作虽然没有像他们期盼那样达到预期的效果。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关汉卿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学术界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成立了全国性的关汉卿研究会,出版、发表了大量的研究专著、文章,研究成果还是可观的。仅关汉卿的传论,就有野马的《关汉卿的生平及其作品》、谭正璧的《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等论著。多种选集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大都收集了关汉卿现存的18部全本杂剧(包括存疑的)3种残剧,并且在编注、注释、剧本存疑探讨等方面,作到了学术性和普及性兼顾。再有值得注意的就是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为宣传关汉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可以说、20世纪,关汉卿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起到了保存和宏扬中国古代戏剧的作用,也使人们包括整个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中国除诗歌、小说以外元代戏剧艺术的辉煌和关汉卿在此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结论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学界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及关氏的戏剧编演活动,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由于受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在关汉卿的研究中,未能立足于文学与戏剧艺术本身和作家本身,而仅仅是围绕“作者生平、籍贯”“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政治思维定势以其极大极强的优势侵占着人们的头脑,导致文学研究被“异化”,于是关汉卿就成为了反封建的勇敢“斗士”。这种研究的结果无疑是历史局限性的。纵观20世纪关汉卿及其作品的研究概况,大都是围绕着关汉卿的籍贯、生平以及杂剧(包括散曲)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争论虽多,但也基本有大致的看法。我们应该承认,研究性的文章、著作虽多,但问题也不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材料很少,除了已经被传抄摘引了无数次的《录鬼簿》、《青楼集》、《太和正音谱》、《南村辍耕录》、《宋元戏曲考》、《曲律》等以外,没有发现新的有价值的材料;二是研究范围狭小,总是在作家生平、籍贯、活动地点、从事职业、是否遗民、入仕与不入仕等问题上打转转;三是受时代的影响,有的学者在研究和评价关汉卿时仅注重其戏剧的社会性和思想性,把关汉卿拔高到一个彻底的反封建斗士形象上来。有识之士在中国近代的政治斗争中把文学当作了斗争的武器和宣传工具,文学在斗争中显示了非常的意义。在以政治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中,文学包括文学研究都沾染上了政治的色彩,甚至是绝对化了的政治的文学与文学研究,使文学作为与政治并行的一种人类存在的社会现象发生了变形,这种变形同样反映在关汉卿的研究上。这样研究的结果,必然导致关汉卿与其作品和他创作的初衷之间产生极大的距离。因此有必要重新对关汉卿及其作品进行新的探讨。关汉卿之所以能成为元代戏曲家创作所取得成就的顶峰,自有其复杂的客观环境,历史背景、创作深度和作家条件等原因。参考文献:1.论关汉卿的人生观与创作观林岳晋阳学刊2003年02期2.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李样林华夏文化2003年02期3.“铜豌豆”与“马神仙”—试论关汉卿、马致远杂剧创作倾向之不同李建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4.关汉卿的民间情怀孙燕华上海戏剧2003年01期5.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南权本质张维娟戏曲艺术2003年02期6.试论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张海燕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7.人文奥运为何要请关汉卿吴志根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8.关汉卿与马致远杂剧之比较何悦玲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02期9.“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窦娥冤屈的深层文化意蕴钱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10.关汉卿的生卒年和里籍问题章宏伟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04期

喜剧世界投稿

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28—122 210009 南京湖南路45号 少年作文辅导 42—54 410005 长沙东风路附1号 4422059 世界汉语教学 82—317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5 62017531—2680 说写月刊 82—484 100053 北京白广路18号 63014150 写作 38—63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 修辞学习 4—458 200433 上海复旦大学语言研究所 65492222—2307 学语文 26—27 241000 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3869402 应用写作 12—59 130022 长春市卫星路7号 5385932—2276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38—161 430060 武汉武昌开珞路9 8916244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38—162 430060 武汉武昌开珞路10 8916244 语文报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51238 语文报(初中版) 21—15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4432 语文报(高中版) 21—3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内 2014432 语文建设 2—200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 65253380 语文教学通讯 22—45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104432 语文教学之友 18—97 102849 廊坊市廊坊师院 2013963 语文教学之友 065000 河北廊坊师范大学 2119930 语文世界 82—719 100010 北京朝阳门南小街51号 65251017 语文天地 14—24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6305120 语文学刊(汉) 16—52 010022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4964444—765 语文月刊 46—88 510631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中文系 85516911—3603 语文知识 36—97 450052 郑州大学培训楼 7443056 语文周刊(初中版) 17—89 050091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3828671 语文周刊(高中版) 17—90 050091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6号 3828671 语言文字报 81—5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 6513035 阅读与写作 48—41 530004 南宁市文西大学中文系 3833442 中国语文 2—46 100710 北京王府井大街36 65255575 中学生优秀作文 12—157 130021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 5642730 中学生作文指导 12—64 130024 长春市人民大街110号 5664370 中学语文 38—48 450062 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 6814267 中学语文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86701211 中学语文(初中) 36—9 475001 开封明伦街85号 5955240 中学语文(高中) 36—124 475001 开封市河南大学办公楼内 5955240 中学语文(学生版) 38—51 430062 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 6814267 中学语文教学 2—32 10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18号 63014150 作文成功之路 14—200 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 作文通讯 6—69 300020 天津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27312720—628 作文周刊(高中版) 21—124 041000 山西临汾市东关街141号 2014670 作文周刊(综合版) 21—125 041000 山西临汾市东关街141号 2014670 作文周刊·初中版(汉) 21—104 041000 山西临汾市东关街141号 2014670 《少女》200020上海绍兴路54号 64335250 �《海上文坛》200040上海巨鹿路675号 62891807 �《文化与生活》200020上海绍兴路74号 64331565 �《青年一代》200020上海绍兴路54号 64749199 �《交际与口才》200031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64313373《流行色》200002上海中山东一路24号6楼 63218000转5013 �《自我保健》200002上海市宁波路120弄2号6F 姜鹏飞 �《探索与争鸣》200020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秦维宪 �《新民晚报》200041上海威海路755号 朱全弟 贺小钢52921234-631059 52921813(传真) �《科学与生活》300020天津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徐江 �《八小时以外》300020天津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821室 郑子君 �《人与法》300050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19号 陈津华刘宪明 �《歌迷与明星》300042天津和平区曲阜道77号 �《家庭*育儿》300041天津和平路287号 �《法制与心理》300193天津南开鞍开道 �《天津文学》300211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873号《天津日报》大厦《假日一百天》编辑组 � 和平区新华237号 刘雪屏 �张重宪 ��《喜剧世界》西安市莲湖巷2号 侯向前 、 �《爱人》710003西安市崇新里9号 孙麓 �《当代青年》710068西安小南门外红缨路90号 �《城市博览》西安市建设西路1号 �《女友》710054西安市育才路1号 袁倩 ��《现代交际》130022长春市景阳小区20号楼101 管玉贤 �《今天》130022长春人民大街158号 吕铁人、王岚、 �《时代姐妹》130051长春人民大街61号 芳子 、8902692 2727020(传真) �《青年月刊》130021长春清华路甲4-1号 李兴学 �《电影世界》130021长春市红旗街20号 �《法制天地》130061长春市崇智胡同33号2栋 �《演讲与口才》132013吉林市吉林大街黄山路3号 �《做人与处世》132011吉林市吉林大街黄山路3号 张英奇 �《都市月刊》132011吉林市松江路47号 窦毓敏 �《天池》133001吉林延吉市河南路22号 �辽 宁 �《辽宁青年》110003沈阳和平区北五经街21号 佟可竟 、22832506 �《妇女》110013沈阳沈河区二纬路34号 赵丽杰 ,2836964 �《法制与文明》110032沈阳皇姑区燕山路25号 �《大众生活》110001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229号肖瑛22690681 xy672.email.syd.com.cn �《人生十六七》110001沈阳和平区同泽北街9号 �《沈阳日报》110001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229号王书春、22690719 �《现代女报》116001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4号 梁水 �《鸭绿江》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柳沅 8851314 8851297 �《新青年》150001哈尔滨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胡蕊、陈大霞 �《青年之友》150010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79号 3653378-54008 鲍迅 � �《青春》150001哈尔滨南岗区河渠街37号 、3644320(传真) 杨春娟 �

以下需要原创的:《喜剧世界》:需要长一点的!《幽默与笑话》:各类笑话!《新故事》:短笑话!《故事会》:短笑话!都有稿费,而且比较及时! 《意林》《倒过来念的是猪》:也在征求原创笑话的,你可以在意下书上会都有投稿方式的*******************************呵呵*********************************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克厄派说:“克厄派,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该怎么说?”克厄派想了想回答说:“含笑九泉!” 老师质问克厄派:“克厄派,你怎么又偷同学的橡皮擦?你做这种事,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克厄派理直气壮的说:“我就就是想过才做的。这样就不用花父母的钱了。 ”老师在课堂上讲生理知识:“男女生到青春期会有第二性征出现,女生平坦的胸部会隆起,就像……”这时候克厄派抢过话头说:“像双安全气囊。 ”老师在讲课:“现在上急救课,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这样重复做,会怎样?”克厄派不假思索的说:“有人会告你性骚扰。”老师又在上课:“现在上急救课,有人受伤,第一步要怎么做?”克厄派说:“我知道,问他要不要器官捐赠?”

网站最好去起点,如果想要稿费还是投到杂志社比较好一般的杂志社,报社都要啊不过你就要先弄到地址了你自己找找吧《十月》 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小说》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 《北京文学》地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 《人民文学》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啄木鸟》 地址:北京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 《当代》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昆仑》地址:北京白石桥路42号 《中国校园文学》 地址:北京金台路17号(朝阳文化馆内) 《文学故事报》 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青年文学》 地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 《传记文学》 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 《儿童文学》 地址:北京市东四北12条21号 《民间文学》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文联大楼14层 《中国作家》地址: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四海》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外国文学》 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流》地址:北京永安路106号 《北京纪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7号 《中华散文》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神剑》地址:北京紫竹院南路23号 《方圆》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甲4号 《诗刊》 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 《词刊》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诗探索》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文艺理论与批评》地址:北京前海西街17号 《新生界》地址:北京阜内大街64号 《解放军文艺》 地址: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 《佐仁文学报》 地址: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1号北师大 《东方少年》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7号 《文艺报》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作品与争鸣》 地址: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金盾》地址:北京崇文门东顺城街10号 《剧本》 地址:北京东四八条52号 《民族文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翔凤胡同3号 《新剧本》 地址:北京西长安街7号 《文学评论》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世界文学》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曲艺》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国外文学》地址:北京大学化学北楼217室外 上海地区 《小说界》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 《收获》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 《上海文学》 地址:上海巨鹿路675号 《东方剑》地址:上海市五原路228弄10号 《萌芽》 地址:上海吴兴路277号锦都大厦 《少年文艺》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电视·电影文学》地址:上海延安西路238号 《文学大众》 地址:上海湖南路105号 《电影新作》 地址:上海市永福路52号 《上海故事》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597号 《故事大王》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故事会》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 《外国故事》 地址:上海市延安中路955弄14号 《电影故事》 地址:上海市安福路322号 《上海小说》地址:上海汉口路300号 天津地区: 《小说家》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文学自由谈》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 《艺术家》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 《天津文学》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散文》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城市人》 地址:天津和平区成都文星里10号 《通俗小说报》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237号 《蓝盾》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62号 《儿童小说》 地址:天津市新华路237号 吉林地区: 《小说月刊》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短篇小说》 地址:吉林市解放大路信用大厦九楼 《民间故事》 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街七号 《电影文学》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20号 《作家》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春风》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同志街5号 《青春诗歌》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副167号 《戏剧文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广场83号 《参花》 地址:长春市建设广场85号 辽宁地区: 《芒种》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 《中国铁路文学》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60号 《文学大观》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 《诗潮》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 《鸭绿江》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 《海燕》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 《满族文学》地址:辽宁省丹东市七经街18号 黑龙江地区: 《小说林》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北方文学》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耀景街22号 《章回小说》 地址:哈尔滨南岗耀景街22号 《青年文学家》 地址: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二门 《名人》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大方里小区105栋 《岁月》 地址:黑龙江大庆东风新村纬二路2号 《诗林》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 《文艺评论》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 《北极光》 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胜利路2号 《雪花》 地址:黑龙江鸡西红旗路15号 内蒙古自治区 《山丹》 地址:呼和浩特公园西路文艺楼 《小小说作家》地址:包头市昆明钢铁大街50号 《北方作家》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东街科技大厦 《草原》 地址: 呼和浩特锡林北路15号 河北地区: 《散文百家》 地址: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女子文学》 地址:石家庄新开路73号市政府西院1楼 《长城》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小小说月服》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文论报》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新诗大观》 地址:河北邢台隆尧《新诗大观》编辑部 《诗神》 地址: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杂文界》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军路12号 《杂文报》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 《青少年文学》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 山西地区: 《山西文学》 地址: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 《科幻大王》 地址:太原市水面关南街18号 《民间传奇故事》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 《都市》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墙2号 《黄河》 地址:山西省太原南华门东四条 《火花》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 《中外故事》 地址:太原迎泽大街378号 山东地区: 《当代小说》 地址:济南经十路152号 《作家报》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山东文学》 地址:济南洪家楼南路10号 《故事大观》地址:山东济宁市太白楼东路8号 《时代文学》 地址: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新聊斋》 地址: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文学世界》 地址:济南市洪南楼路10号 《影视文学》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79号 《青岛文学》 地址:青岛市信号山路25号 《黄河诗报》 地址:济南经六路117号 安徽地区: 《太阳》 地址:安徽蚌埠市胜利中路152号 《清明》地址:合肥市宿州路55号 《作家天地》 地址:安徽马鞍山市湖北路市文联 《警探》 地址:合肥市安庆路282号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地址:合肥市宿州路九号 《诗歌报》 地址:合肥市宿州路9号 江苏地区: 《钟山》地址:南京颐和路2号 《雨花》地址:南京市颐和路2号 《青春》地址:南京沙塘园7号3楼 《乡土》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6号 《译林》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 《太湖》地址:江苏无锡市长大弄5号 《崛起》地址:江苏淮阴市健康西路140号 《民国春秋》地址:南京中央路165号 《少年文艺》地址:南京高楼门60号综合楼 浙江地区: 《山海经》 地址:杭州市浙江展览馆内 《东海》 地址: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展览馆内 《江南》 地址:杭州市南山路105号 《野草》地址:浙江绍兴市胜利西路210号 《西湖》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 《文学港》地址:宁波市柳汀街98-1号 福建地区: 《厦门文学》 地址: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 《散文天地》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作协 《警坛风云》 地址:福州华林路12号 《故事林》 地址:福州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福建文学》 地址: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 《海峡》地址:福州东水路76号 河南地区: 《散文选刊》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 《百花园-小小说世界》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 《小小说选刊》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 《故事家》 地址: 郑州市经七路34号 《牡丹》 地址:洛阳市中州中路135号 《中州今古》地址:郑州市红旗路东段25号 《名人传记》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73号 《传奇故事》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三号省文化厅院内 《莽原》 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 《故事世界》地址:郑州市经七路21号 《东京文学》 地址:河南开封府前街72号 《热风》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河路17号 湖北地区: 《长江文艺》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 《芳草》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写作》地址:湖北武昌武汉大学内 《三峡文学》地址:湖北宜昌市云集路市委院内 《中华传奇》地址:湖北荆沙市沙市五一路口4栋 《戏剧之家》地址:武汉市武昌东亭2路1号 《中国故事》地址:武汉市武昌付家坡丁字桥路94号 《今古传奇》地址: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 《当代作家》地址:汉口解放大道新育村33号 《江河文学》 地址:湖北宜昌清波路10号 湖南地区: 《芙蓉》 地址:中国长沙银盆南路67号 《湖南文学》地址:长沙上大垅东风二村十七栋 《散文诗》地址:湖南益阳市体育场东侧 《楚风》地址:长沙市八一西路35号 《洞庭湖》地址:湖南省岳阳市金鹗公园北门 江西地区: 《微型小说选刊》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 《百花洲》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 《文学与人生》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104号 《中外故事传奇》地址:南昌市新魏路17号 《星火》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鹃花》地址:南昌市二七北路鹃花楼 《影剧新作》地址:南昌市江大财路10号 广东地区: 《广州文艺》地址:广州市文德路170号文化大楼4楼 《作品》 地址:广州市文德路75号 《珠海》地址:广东珠海市吉大景东路新华大楼四楼 《随笔》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 《南叶》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南路《南叶》杂志社 《华文文学》地址:广东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编辑部 《湛江文学》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南方路50号101室 《花城》地址:广州市水荫路11号 《特区文学》地址:深圳市桂园路13号 广西地区: 《广西文学》 地址:南宁市建政路28号 《南国诗报》地址:广西南宁建政路28号文联大楼内 《红豆》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生路79号 《三月三》地址: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8号 《南方文学》地址:广西桂林市榕城路41号 《金田》地址:广西玉林市北效 《漓江》地址:广西桂林市南环路159号 海南地区: 《椰城》地址:海口市文明西路9号 《天涯》地址:海口市海府路69号《天涯》杂志社 陕西地区: 《美文》地址:西安莲湖巷2号 《延河》地址:西安建国路71号 《喜剧世界》地址:西安市莲湖巷2号 《百花》 地址:西安市西七路169号 《延安文学》地址:陕西延安市凤凰山麓105号 甘肃地区: 《阳光》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西大街 《飞天》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84号 《西北军事文学》地址:兰州市南昌路398号 《驼铃》地址:兰州通渭路123号 新疆地区: 《中国西部文学》 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 《绿洲》 地址: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绿风》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三路 《民族作家》地址:乌鲁木齐友好南路22号 《伊犁河》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86号栋 《新疆回族文学》地址: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 青海地区: 《青海湖》地址:西宁四五西路1号 宁夏地区: 《黄河文学》地址:银川市民生街23号市文联 《朔方》 地址:宁夏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 四川地区: 《四川文学》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青年作家》地址:成都市花牌坊街45号家和楼7楼 《剑南文学》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建设街8号 《科幻世界》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当代文坛》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星星诗刊》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凉山文学》地址:四川西昌市三衙街3号 《龙门陈》地址:成都盐道街3号 重庆地区: 《红岩》 地址: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云南地区: 《滇池》 地址:昆明新迎小区文艺路3号 《大家》 地址:昆明市书林街100号 《边疆文学》 地址:昆明翠湖东路3号 《金沙江文艺》地址:云南楚雄市鹿城南80号 贵州地区: 《花溪》地址:贵阳市狮子路27号 《山花》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 《夜郎文学》地址:贵州省都匀市工人路2号 《南风》 地址:贵阳科学路66号 西藏地区: 《西藏文学》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西路170号

这个真不知道。

喜剧世界杂志在线

《时代青年》郜艳编辑: 《风流一代》郑儒凤编辑: 《深圳青年.国际》慧慧编辑: 《女友》莎梨编辑: 《爱人》贾琼编辑: 《爱人》艾葭编辑: 《爱人》如风编辑: 《楚风.新故事》罗尔编辑: 《辽宁青年》宋凌燕编辑: 《青年心理》李明宇编辑: 《中国大学生》李东辉编辑: 《女报.记实》肖海生编辑: 《女报.时尚》王相明编辑: 《莫愁》陆艾涢编辑: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韦露编辑: 《爱情故事》: 《时代姐妹》蒹葭编辑: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新青年》陈大霞编辑: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知音.打工》周全编辑: 《知音.良友》黄兵编辑: 《知音.好日子》陈俊编辑: 027-87129025 《新女性》子规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喜剧世界》叶风编辑: 《人生与伴侣》宋斐编辑: 《黄河黄土黄种人》田田编辑: 《心理辅导》 《家家乐》吴桐编辑: 《深圳青年.记实版》亚萍: 《深圳青年》一滴水里的海: 《青春阅读》: 《求职与打工》王学亮编辑: 《新女人》 《东方故事》胡国友编辑: 《新聊斋》赵枫编辑: 《故事会》姚自豪编辑:gushihui_ 《人之初》韦艳俐编辑: 《快活林》汤礼春主编: 《打工族》涓涓编辑: 《网友世界》花样年华栏目(纯情、和网络有关小说): 《今天》李婷编辑: 《涉世之初》甘乐平编辑: 《现代女报》吴晓冰编辑: (有关恋爱、婚姻、家庭、亲情类的稿件,5千字左右) 《青春潮》罗西编辑:青少年类刊物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女》李霞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程华松编辑: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阳光部落》家英宏编辑: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

1988年创刊的

生活哲理性的散文和随笔可以投北京的《意林》长春的《东西南北》长春的《杂文选刊》下半月版长春的《润》西安的《喜剧世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