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电商视频素材采集技巧与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电商视频素材采集技巧与方法论文

做推广,尤其是制作短视频素材,确实特别需要创意。自然不是人人每时每刻都能有好的灵感和想法。想要找素材借鉴无可厚非,人们的想象力总是基于所闻所见的。但只想着去借鉴或者只靠自己去思考都不是好方法。好方法是两者相结合,不断借鉴,分析他人创意的同时,汲取所长分析所短,化为自己所知,哪怕不能直接为己所用,也能沉淀知识。

首先关于题主最关心,有没有什么平台/网站可以提供素材参考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二类电商商家,经常会看的几个网站有:DataEye-EDX,包图网、 花瓣网。

首先DataEye-EDX本身是面向二类电商的大数据平台,提供大盘、单品、渠道等数据之外,还会提供已投放信息流广告的产品的广告素材,对于二类电商商家来说,比较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参考下图。

花瓣网和包图网会提供大量的可用素材,也是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逛的网站。

那么,有了素材来源之后,要如何思考出自己需要的创意并进行制作呢?

假设,有广告主想在6月底的时候,投放一个橄榄油信息流广告(该橄榄油的卖点和市面上其他橄榄油一致),那么投放的第1步,是要先搞清楚谁是这款橄榄油的目标用户。

以橄榄油广告为例,很多用户其实没必要收到广告,或者说他们对橄榄油没有需求。只有那些正需要、即将需要、站在需要或者对需不需要橄榄油这个问题比较模棱两可的用户,才是当下最需要投入广告的目标用户。

在我们找到目标用户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干涉”他们的购买决策。

根据经典的购买决策模型,用户的整个购买决策过程包括了:确认需要→信息搜寻→评估比较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我们需要关注用户整个的购买过程,并认识到,每个决策阶段对应的营销任务是不一样的,目标用户处在哪一个阶段,就得按照该阶段的决策特征匹配对应的创意设计。

手机百度、今日头条、腾讯平台上的用户,往往还处于确认需要和信息搜寻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用户非常讨厌广告的强行干扰。

为了不让用户觉得被干涉,业界从一开始就将信息流广告设定为伪装的、更人性化、更接近用户喜好、类似资讯形式的广告,任务是启发用户兴趣,让用户意识到有需要,从而进入用户的备选菜单。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正在关注健身、减肥、美容、时尚、健康等方面资讯的用户,不用特别的花时间花体力去健身,也不用乏味的天天吃水果沙拉,用一种更健康的油就可以降低摄入热量,保持FIT,等等,引导用户进入广告落地页获得新知,友好的将橄榄油推介给用户。

当确定了目标用户处在某一个决策阶段时,下一步需要确认的就是这个阶段用户的默认选择是什么?

我们要告诉他们,他们的默认选择有什么不合理,并为他们提供对比的参照系,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改变理由。

比如本来打算花时间去健身的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健身需要坚持才有效果,但是你很忙,不一定有时间可以坚持;

比如每天吃水果沙拉的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样的吃法口味单一且营养不均衡,无法长期坚持;

喜欢吃煎炸但是怕热量高而强行忍耐的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吃货,忍耐本身比身材走形更煎熬;等等。

相比以上的情况,用橄榄油本身就是一件很容易坚持的事情:做饭菜是每天都可以实现的事情,哪怕做的是非常简单的凉拌菜,省时省事却又能实现用户想要的健康效果。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没有买卖。一个靠谱的广告创意就是要善于运用产品/服务去打击目标用户的【默认选择】,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做更好的买卖。

98%广告主在到达这一步后会前功尽弃,自以为为用户着想,觉得自己的产品/服务全能,自嗨的认为用户会为你的产品/服务买单。

事实大家也知道,哪怕用户已经知道他需要什么、他之前的选择有多么不合理,他依然可以有10000个不买单的理由。

正确的思路是:展开调研,扩展思考,梳理你自己、你的同业竞品、虽然异业但是用户群体相似的产品/服务,他们吸引用户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用户选他们不选你——问对问题才是解决销售问题最重要的一步。

再比如“动机”。

动机分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重点要考虑的是隐性动机,比如食用橄榄油是一种健康、时髦、低碳的生活方式,“你平时用什么油?我家用橄榄油!”

创意中要显露出满满的逼格,以及橄榄油自身的产品特质,满足用户对于更健康、更fit的追求,以此顺利进入用户的决策清单。总之,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观察并且思考他们为什么没有按照你希望的去做。

其实制作素材的技巧和其他品类也没有太大差别啦。

最主要的几个技巧:

1、素材图片要清晰

2、文案和素材需要能够体现出产品的亮点

3、素材、文案、产品风格要一致

4、差异化

我主要从2、3、4三个点来讲一讲,既然提到了“小众品类”。我就挑几款小众品类的素材来分析一下。

我总共挑选了两件产品,分别是“黑科技电动掏耳器”(上个月爆款产品)以及“免拆洗纱窗清洁刷”(短期爆款)。

小众品类大多生存周期不长,这也是小众品类一大特点。

数据来源于:DataEye-EDX

数据来源于:DataEye-EDX

如上图,两件产品的销量都过了十万,算是小众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了。

1、文案

“黑科技掏耳勺”文案参考下图:

文案提及的产品亮点主要有“69”、“电动”以及“干净”。

69是产品是广告主想要体现出的价格,用“一折”、“促销”、“限时”等文案来辅助体现69元是“优惠”,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电动”体现的是产品的主要功能,也就是“黑科技”所在,相比一般地棉签,这款掏耳勺的亮点就在于“电动”,并且实用性和效果都要强于棉签,在文案中的体现就是通过“一下吸出”、“干净”等文案来反映出产品的使用效果。

数据来源于:DataEye-EDX

“免拆洗纱窗清洁刷”文案参考下图:

文案提及的产品亮点主要有“29.9买一送一”、“一刷两面干净”以及“不费力”。

和掏耳勺同样的。

文案中用29.9元买一送一的价格优惠来放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一刷两面干净以及不费力反映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体验。简洁明了地表明了产品的功效。

数据来源于:DataEye-EDX

2、素材

“黑科技掏耳勺”素材参考下图:

“免拆洗纱窗清洁刷”素材参考下图:

从上面两则素材中可以看出,两者虽然素材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但想要表达出的内容确实一致的。

那就是体现出产品的功能以及亮点。

一件产品能够做什么?以及消费者为什么购买它?

广告若能体现出产品的亮点,而亮点又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广告素材的点击就会增加。如果连产品能做什么都表述不清楚,如何能让消费者知道自己需求该产品呢?

风格

由于清洁刷的素材主要以短视频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从掏耳勺的素材进行分析。

颜色、文字图片结构、文字内容以及字体都是风格的一部分。

如何能判断风格是否一致?主要看图片整体的视觉感官如何。一则广告素材被制作出来,可以给局外人评审一下,他人的第一印象感觉是否有不协调之处?有则优化。

图中的图文搭配无割裂感,统一了“黑色”底色。黑灰两色能够隐晦地衬托产品的“黑科技”一特点。素材主要有黑色以及黄、红、蓝三原色,搭配起来不显突兀。算是不错的广告素材。

对比另一则男装的广告素材,如下图:

有比较明显的割裂感,左右背景色不一致,而文案的颜色与背景色搭配不协调。

文案的设计也比较有问题“有点小贵”与掏耳勺素材文案的“1折”相比,肯定是后者的吸引力更强一些。

差异

虽然小众品类竞争不算太大,但近期也越来越多商家在关注这一块。所以小众品类商品有竞品出现,或者自己打造出爆款后续有商家跟品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前期选品的时候要考虑到同类竞品存在的情况。比如借由DataEye-EDX平台搜索一下有无竞品已经再投。

而如果是上架有一段时间了,有商家跟品的话,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查看竞品的投放情况。

查看竞品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其信息。一旦自身的签收率等数据有所下降,就要警惕了,就要着手开始优化投放了。

这个时候讲究的就是差异化。

很多商家懒得很,跟品跟一样的,素材抄一样,就连文案都一样的。这个时候,同质化的广告之间就存在直接地激烈地竞争关系。

此时可以尝试修改文案、素材甚至是投放渠道,将自身的广告差异化于竞品,这样能给与看到同一款产品的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就好比一堆天鹅里有只鸭子,就算长得丑那也是鸭立鹅群,显眼的很。

流程:1、准备产品素材(图片、视频)2、用视频软件剪辑 第一步:要看创业与策划,第二步看剪辑的水平。流程是简单的,但是真正想做出有吸引力的视频并不是容易的事。如有帮助,望采纳!

素材使用方法与技巧论文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 “优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作文各有各的不同。”在高考满分作文铺天盖地、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之际,聪明的你,该不会只满足于像外行一样看热闹吧?为此,我们特邀请善于看门道的内行,带你透视满分作文素材运用的技法,并结合实例讲解,为你复习应考提供帮助。 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技法诠释: 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 “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这样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作文片段一: 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分享快乐喜悦;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给他指明方向。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201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 引出 “朋友高兴时” “朋友伤心难过时” “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培植友情的方法。这样同类扩展,连点成线,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而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作文片段二: 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一个宋兵,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演技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他就是周星驰。 20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非常彷徨。那时的他很严肃,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主持的电视节目第一次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被导演剪没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家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他就是李咏。 (201 2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其实,你也可以成功》片段) 将两位名人连点成线,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不是有着和他们当年一样的毅力和耐力。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作文片段: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楚,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在工作中,即使是分内工作他们也推来推去,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事,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的。(作文大全 )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201 2年全国课标卷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 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流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作文片段: 许多老一辈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赢得了将军的头衔,而更多的则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过“我将来一定当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做梦都想当元帅,结果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他卖国求荣,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致使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们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的 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人之耻,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远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变成了恐怖集团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201 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脱颖而出,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正面运用革命先辈的素材,接着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诠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有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二、素材运用颠覆化 ●技法诠释: 西谚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说,给人幽默风趣的感觉。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作者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作文片段一: 我要起诉《福布斯》杂志,因为它毫无理由地将我忽视。其实我也是个富人,并且非常富有。不信你们瞧:我活着,拥有健康,有一个温暖的家:妻子贤惠,与我互敬互爱;子女孝顺,给我带来无尽幸福;孙儿活泼可爱,令我开怀。我的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朋友,朋友则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有人真诚地爱着我,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也真诚地爱着他们。我只有4个忠实的读者,尽管写得很差,但他们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我有一间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我拥有世界的一小块,它是个果园,每年都为我献上甜美的苹果;我还有一只狗,在我回家之前它不会睡觉,总是欢快地迎接我回家,仿佛我就是它的天、它的地。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脚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动,脑子还能想事情,想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2012年江西卷满分作文《盘点我拥有,享受我幸福》片段) 一上来就要起诉《福布斯》杂志,惹人注目,让人以为《福布斯》真有什么不是,忍不住读下去,结果发现,原来作者偷换了概念,“盘点我拥有”,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文片段二: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男女老少趋之若骛。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驻颜的人,最脱不了的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持美好形象,让人神采飞扬呢?有,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201 2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客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是“应运而生”,接着话锋一转,仔细分析指出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无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 第二招:变换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如能变换角度透视,哪怕陈旧素材,也能妙笔生花成就佳作。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作文片段: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赔偿金。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全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但写作高 手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等人家急了,才加以解释:一男一女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中,那么现在有几群羊? 作文片段: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可以,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逊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 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有“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 另辟蹊径, 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三、素材运用排比化 ●技法诠释: 在议论文中,排比可以使表达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在抒情文中,排比可以层层蓄势,把事物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把事物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加分。 作文片段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细节,就是一篇美文的字词标点,就是一栋高楼的砖瓦门窗,就是一件时尚服饰的针线扣眼,就是行军布阵前战士的鞋带,就是考试前准备的橡皮,就是动车出发前查看一眼信号灯的电源;就是爸爸妈妈头上悄然冒出的第一根白发,就是贫困同学在食堂享用免费汤时躲闪的目光,就是投给陌生人的善意微笑……细节如大河腾起的浪花,尽管有的稍纵即逝无法找寻,但总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绽放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甚至决定或动摇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 为了将细节的含义阐释得具体入微,作者采用排比手法,推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细节镜头,使表达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作文片段二: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架般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201 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光荣的荆棘路》片段) 本段以“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为车头, 运用排比的手法, 串起“沈从文” “巴金” “茅盾” “郭沫若”四节车厢,最后打开车尾大门,亮出“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的表达意图, 主题鲜明,论证有力。 四、素材运用因果化 ●概念诠释: 素材运用因果化,就是对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进行点评、分析判断等,以打通素材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填饱肚子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看见母亲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向我走来,说: “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开始反思: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却把这种爱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怀着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要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201 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用生动的描写展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遂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不懂感恩”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作文片段: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句话,阐明了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阿甘,遵从母亲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感情,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被别人拒绝,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于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做不到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并不重要。 (2012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跟着优秀的导游游览, 既看到了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的来龙去脉及妙处。首先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解说: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着写阿甘是如何进行人生赛跑的,夹叙夹议,事清理明。 第三招:演绎观点。 作文片段: 特蕾莎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救助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个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谢谢”。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2012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片段) 点金]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解读,最后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五、素材运用新鲜化 ●技法诠释: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大路货,回避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入我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进我心。想让读者有新鲜感,还在于修辞方法的运用。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修辞,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第一招:变换说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的写法,往往可以让素材变得鲜活有趣。比如要形容时间流逝,直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显然不新鲜,用“日子如小鱼一尾一尾轻快地游走了”,则生动形象。比如描写女孩子如何纤细如何婀娜,直言三围是多少显然不妥,用“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之类的来表达,立马生动起来。 作文片段: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了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流下眼泪。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袭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被吹裂出口子吧?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 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 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非常鲜活,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着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一朵花”不如“一朵紫罗兰”具体,“提着一袋子东西”不如“提着一袋子零食”细致。 “他进来了”显然不如“他冲进来了”形象,而“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自然更具体一些, “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圆睁着双眼,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形象便跃然纸上。运用素材如果能够这样添枝加叶,绘声绘色,文采自然随之猛增。 作文片段: 独处斗室,掩卷深思,一阵栀子花的幽香进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前行的路,它便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201 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栀子花的模样,然后写“逗号般”的虫子, 牵扯出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别开生面。 六、素材运用故事化 ●技法诠释: 是指选用形象生动的类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绎、诠释、展示作文主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一招:先引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一: 有人问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粒花生:“用力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却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成功的秘密》片段) 为了论证“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心”这一道理,作者讲述了一个“捏花生”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作文片段二: 在一处古村落,一帮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尾栅真奇怪,怎么做成了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卖了个关子,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问道: “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游客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 “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 “训小孩用的。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 “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 “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 “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用的。”游客们哑然。 (201 2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种习惯》片段) 简短小故事,意蕴大无穷:远在清代的人就知道给流浪汉建个小屋,我们为何渐渐失去了关爱他人、帮扶弱者的情怀? 人活于世,谁没有难处?读者的心弦就这样被拨动了

更好地运用作文素材。首先你要去把这些作文素材要去升读,去把它理解之后。然后去运用到你要写的文章中。

收集语文素材的方法和技巧论文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写作,我自己有一些感悟。我认为写作中重要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写作?写什么类型?如何持续的产生灵感?

其中如何持续的产生灵感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去积累素材。我认为积累素材无非从以下几点入手:

01丨随手记

我们在平常阅读或者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自己认可的观点,或者有情感共鸣的文章,养成随手记下来的习惯,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特别特别喜欢的工具: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功能的强大之处有很多,比如可以把微信上的文章分享到印象笔记中,可以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还可以用电脑端把我们收集到的素材分类整理、打上标签。有兴趣的可以去尝试一下,一定不会失望的。

02丨对世界好奇

想要有灵感有素材,一定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

对所有我们见过的和没见过的都要好奇。当我们早起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到自己,而要看一看这个城市还有哪些人已经起床工作了,他们都在做什么?我们在工作中开会的时候,看一下我们的同事是怎么组织会议的,领导是怎么发言的,我们眼中的牛人又是怎么汇报工作的。

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

03丨善于思考

我们不但要用好奇心去发现,而且要勤奋的思考,遇到一个事情要多问几句为什么?多想一下表面深处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看到网上咪蒙5万月薪助理这个事情火了后,我想的不是咪蒙如何如何,而是她的助理为什么能拿到5万月薪,有什么过人之处?当大家都在骂咪蒙的时候,我会想骂咪蒙的人是什么想法,他们为什么要骂?是他们真的不喜欢,还是想着靠着骂咪蒙去成为下一个咪蒙?

当你勤于总结善于思考的时候,你的灵感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写作的素材也会越积越多。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看完后记得点赞啊~~~

是不是总在为写作文而苦恼呢?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那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1、感受丰富有趣的家庭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体味亲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丰富的作文素材。

比如妈妈经常提醒你:“热了就把外套脱了!”“做作业要专心!”“把头抬高!”……其中包含了多少关心和爱护啊!

再比如开个家庭联欢会或者来做个小游戏,家人的表现一定各不相同;最近,家里面谁最开心?谁做的家务事最多?你仔细观察了吗?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那么,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事事可入文。

2、体验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

有的人说,学校生活,上课、作业、考试三部曲,有啥好写的?

其实,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别的不说,就说上课吧,哪节课最有趣?“趣”在哪儿?哪节课最难忘?最难忘哪个细节?再说校园生活还不止这三部曲,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班队活动,还有你和同学、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

3、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

邻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有没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见闻,坐车体会,市容变化,路人遭遇等,有没有一件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希望英语”等节目中,有你特别钟爱的吗?哪一期你记忆犹新?用心记录下来,不也是作文素材吗?

4、欣赏神奇奥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各地探奇揽胜,也可以自己观察蚂蚁的路线,大蒜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走进春天的公园,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庄,体会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亲近山,亲近水,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自然中思考、成长。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心中无话,笔下无文。

生活的积累解决了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但怎么写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才能文思泉涌。谈到积累,不能不说到阅读的积累。

1、重视课内阅读

无论是什么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的,其中有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流传千古的诗歌,有引人入胜的小说;有的描景状物,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介绍科学知识……

这些文章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更是值得熟读成诵,烂熟于胸,成为自己的语言。有了这些积累,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2、拓展课外阅读

除了读教科书以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

经典名著要读,现代科技也要知道;童话故事要读,名人传记也要翻阅;散文小说要读,诗歌词章也要吟诵。“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摘抄、批注、写心得。

我们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句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我们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3、丰富语言宝库

如果说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话,字词就是砖瓦。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运用。

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是非常好的游戏形式,经常练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成语、诗词才能信手拈来。

大众的口语中也有很多鲜活的语言,你能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也是一种聪明的积累。坚持不懈,你的语言就会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如果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加入,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比如去过庐山的人很多,只有苏轼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名句;

看过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海上日出》;

看过黄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能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我们每个人都站立在地球上,可是只有郭沫若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这样气势磅礴的华丽诗章……

这是因为他们不仅看到了,而且感动了。

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面对写作,初中生往往缺乏写作素材,从而苦恼不堪。确实,有很多学生是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空间狭窄,与社会生活的接触面也促狭,这就造成了学生感受力退化,想象力贫乏,情感共鸣缺失。为了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的教师就布置学生每天仔细观察生活,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有的布置摘抄优词佳句、美文好段;有的在课堂上大谈特谈搜集作文素材的方法。但是有明显的效果吗?写日记成了记流水账,完成老师的任务;美文佳句只是记在了本子上,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谈技艺方法更是空洞乏力。相对来说,作文在搜集写作素材上出现了“短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素材的积累、思考,给学生充分丰富作文材料的机会。条件具备了,学生动起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去搜集写作素材呢?本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尝试每学期有计划地作文,每次作文提前几天布置题目,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写作材料,从而丰富写作素材。搜集素材的方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1、实践考察。2、查阅资料。3、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通过N次的实践下来,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热情高涨,积极性、主动性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写作的兴趣浓厚了,作文质量自然就提升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一、有计划的布置作文题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重要的观念: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意义学习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的关键所在。依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会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量的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充斥着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无章无序的情况经常有。《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学习,其意在于改变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学习的问题。于是就现在的学生写作时感到最棘手的——素材贫乏这种状况,每学期期初制定写作计划,并根据不同年级布置相应的作文题,包括大小作文。每次作文提前一周将题目布置下去,要求学生能够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并做好记录。例如,本学期任教初三年级,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和中考任务,给学生列出了一些作文题:雪;动人的微笑;奖励自己;承担;一篇读后感;不该丢失的 ;有句话儿在心头;每天都是一首诗;让心开花等等。有写景的,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比喻的;有命题,有半命题;有短题,有长题。对于学生来说,根据这些题目搜集到了素材,让他们写作的难度减小了很多,有材料写、有材料选,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更容易获得写作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有计划的布置作文题,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从多方面积累材料,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丰富写作素材,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采用不同方法搜集素材有学者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生的生活面狭窄,接触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就脱离了社会生活。从校园到家园,其间仍有广阔的生活地带供给学生们寻找作文素材。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生活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情感升华的必经路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因此作出好文章的真谛: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在生活实践当中去捕捉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实、趣”的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搜集素材呢?我以为其中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那就是实践考察、查阅资料、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布置下作文题之后,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留时间给学生,给他们想、做、查的机会,让他们围绕作文的话题,广泛地搜集写作的素材。1、实践考察。托尔斯泰曾说过:“仗着内心的视力去观察他所描写的对象,这样来创造作品——这是作家的规律。”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的、难忘的、有意义的事,有些事学生自己就身处其间。这种亲身实践、考察的机会,能更多的掌握第一手材料,更易触发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在实践考察之前布置相关的作文题,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精力更加集中,能搜集到更多的信息,加以储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许一次亲身经历发掘的材料是几年阅读也搜集不到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这种实践考察的机会。例如,我们学校平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中国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老师的“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的感恩教育活动;曹文轩报告会;“环保小卫士”我们携手共创绿色地球活动;诸荣会老师的《原来如此———叶名琛传》首发式;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美学教授徐放鸣报告会:弘扬亮剑精神,实现人生理想等等。每次活动,我都事先通知学生,给学生布置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与名人交流互动、做好记录,并及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交流,由此学生掘出了大量的素材。听完徐放鸣教授的报告会后,有同学写下作文“永不过时的‘真’”,从李云龙身上体会到一切经的住时间考验的东西都是真的,他为人民所支持所理解;有同学写下“真正的英雄”一文,深切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从心底散发,英雄的气魄从灵魂渗透。还有同学写下“亮剑断想”一文,联系到我们生活的精彩在奋斗中体验,人生的乐趣便是挑战困难、超越自我。我读到学生的每篇作文,都觉得心旷神怡,那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学生思想得到启迪的结果。作为教师,批阅这些作文,敢说真是一种享受。其实这就是由作文题入手,引导学生实践考察,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一做法的良好的表现。 除了校园生活,还有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等可以实践考察,引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观察,让自己的头脑随着视觉和听觉而积极开展活动。还可尽量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外出旅游、回乡探亲或进行社会调查,以扩大写作素材的来源。然后由点到面,由校内到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艰辛,领悟生活哲理。引导学生用全面、辨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认识社会,自然就能搜集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就不怕作文无话可说,不怕作文写不成功。2、查阅资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上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供学生选择。这些媒体堪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搜集积累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语文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话题搜集相关的素材,并鼓励学生尽量多的查找,及时摘抄或用自己的话概述,然后分门别类,抄录下来。例如我布置了作文题“承担”,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一听说可以查阅资料,个个劲头十足,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几天之后学生搜集到的材料真是无限丰富:有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平凡女孩孟佩杰勇于承担,恪守孝道的事迹;最美妈妈吴菊萍敢于担当,接住生命,托住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有浙江人陈金水认为“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有居里夫妇提炼镭,献身科学事业等等。这样的查阅,学生不但看得多,素材积累多,容易写出好作文,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当然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可能有一些原因不能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我就有计划的布置学生写读后感。一段时间内要求学生读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读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且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教会学生从佳作名篇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广泛阅读,能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拓展自己的视野。3、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学生的生活,表面看是很平淡的,但是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可以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意境,来搜集写作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拨动我们心弦的事情发生。喜怒哀乐永远是生活的交响曲。社会生活赋予了每个人生存和展示的舞台,中学生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和局外人,也主动地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在我们家里,在我们校园里,在社会上,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回忆,我们总会发现这个社会生活美好的情愫。当然,现实中学生不仅会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也会有失败、失望、孤独的体验。只有从大脑中搜索这些记忆,提炼出丰富的素材,把这些真情实感融进作文之中,加入对生活冷静的思索,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才能更增强生活的阅历。“有句话儿在心头”这个作文题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回忆过去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话语,并将所回忆的素材记录下来。选取最熟悉、最精彩的材料写作,结果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文。例如,甲同学: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句再寻常不过的话作为自己心头最重的话,用自己旅游时亲眼目睹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呼吁每个人心中都要装进这句话,并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警示全人类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拯救地球。乙同学:母亲的一句“孩子,坚强些!”让人终生难忘的话语,给自己在遭遇不幸、竞技场面、学习迷茫时,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培养了自己一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丙同学:写出学生对老师的一句真诚的请求:“笑一笑吧,老师。”这成了每个学生心中的话。因为有一段时间,同学发现老师家中出了事,加上教务的繁琐,老师心情不好,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希望老师能坚强的度过难关,浓浓的师生情溢于言表。可见生活是丰富的,情感是多元的。 因此通过布置作文题,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生活情境,勾起他们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学生的习作也因此充满了情趣。并且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过,搜集写作素材的三种方法,每一次并非单一使用。提前布置作文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方法,以最能快速的或更多的搜集到材料的途径,不同范围、不同角度地去搜集。还可以根据作文题的特点,全班分成三组,每一组分别采用一种方法搜集写作素材,做好记录。另外,在学生个体搜集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甚至优秀的写作素材在全班交流,这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一种便捷方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根据作文题搜集来的素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讨论、相互弥补。典型的、优秀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是一个更丰富写作素材的过程。每一次,提前布置作文题后,学生搜集的素材,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对自己搜集的写作素材能更好的完善,然后选取最鲜活、最有意义的素材进行写作。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不再出现“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而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式的“乐写”了。 总之,好的作文要有好的题材,内容丰富的作文,离不开材料的积累。从作文题入手,通过实践考察、查阅资料、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等方法,开放作文课堂,引导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眼、脑、手,观察、实践、回忆、思考生活,多阅读课外书籍,积极、主动、兴奋地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才能写出好文章。而且从作文题入手,更有针对性,摒弃了学生选材时的空泛、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学生写作文选材料时要么头脑一片空白,要么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问题。因此这种做法既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深对周围生活的感知与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情趣,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步培养学生多视角、有创造的情感体验。

可以多看书,经常看书的话就可以积累素材,平时看到比较好的内容可以用笔写下来,这样就能够提升写作能力,还可以多看新闻报道,经常看新闻报道也能积累素材,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也特别有帮助,把好的写作方式记下来,自己写作的时候就能运用。

素材使用方法与技巧论文题目

你的问题有点笼统,不同类型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对于阁下的问题,我只能这么回答: ①内容纲要: 1. 导论 1.1. 为什么要写作与发表 1.2. 规范性写作 2. 大学学术写作 2.1. 写作类型 2.2. 论文之策划 2.3. 写作的基本原则 3. 撰写前的准备 3.1. 对写作类型的认识 3.2. 步骤 3.3. 认识教师-授课教师的期望 指导教师的角色 3.4. 时间计画-甘纳表 4. 研究方法、类型 5. 报告与论文写作技巧 5.1. 一般格式-题名、摘要、导论等 5.2. 引文之使用 5.3. 注释 5.4. 图表 5.5. 参考书目 5.6. 附录 5.7. 校阅 6. 会议与口头报告 7. 文字、组织、文体 ②资料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论文写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并逐渐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通常称之为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这种基本型的文章结构,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故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毕业论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一、写好序论 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毕业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

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 。 (二)提问式。

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 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

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

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三)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

例如,《略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序论: 中国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的领导,是历史作出的结论。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党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 (四)提示范围式。

序论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例如,《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一文的序论: 在我国十一亿多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

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而要让九亿农民都能在本世纪末奔上小康路,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

本文试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问题,谈一些看法。 (五)阐释概念式。

序论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国有商业企业潜亏现象初探》的序论: 潜亏是企业亏损在报告期已形成,而未在报表上反映的潜伏亏损额。

它一般以物亏、价亏、呆帐和坏帐等形式潜伏于企业内部,随时都可转化为明亏。潜亏造成企业虚盈,财政虚收,资产不定,信息失真,掩盖了经营状况的真相,助长了经营的短期行为,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亏侵蚀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将不该分配的收益予以分配,形成国民收入超分配,既危害企业,又贻害国家,必须加以解决。

以上列举的是毕业论文几种常见的序论写法,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序论的不同写法使毕业论文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风貌,避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

但无论采用哪种写法,每篇毕业论文的序论,都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序论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议论性文章通常要求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能让读者接触到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下笔干言,离题万里”,带着读者在文章中心以外尽绕圈子,使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

第二,序论要引人入胜,能抓住读者。开头要让读者对文章产生良好的初始印象,发生阅读的兴趣。

这就要求序论要有实质性内容和易于吸引读者的词句。 第三,序论要简洁、有力。

开头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显得头重脚轻,结构不匀称。一个繁杂冗长的开头,会使读者产生恶劣印象而不忍卒读。

古人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要像放鞭炮,骤然而响,使人为之一震。

毕业论文开头的文字尤其要简洁、有力。 文章如何开头,是作者常常要煞费苦心的事情。

写好序论,对毕业论文初稿的完整是关键性的一步,切不可草率从事。 二、写好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几部分。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 ~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附录

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赞同1| 评论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一)审清题意: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 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 》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 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 》、《一个 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妈妈的“坏”脾气》,这个“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恰恰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我喜爱的活动》中的“喜爱”等等.当然,题目是变化无穷的,并不是都可以照这两种方法去找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实际上并没有规定中心内容,我们需要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第三,在审清题意后确定写作的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像《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等,应采用记事的体裁;《我尊敬的人》、《好XX》则应采用写人的体裁;《我们的校园》则主要应采用写景的体裁,但也离不开人和事.《可爱的金鱼》那就应采用状物的体裁.日记,读后感等则大多在题目中表明.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审题:首先对提供的半个作文题目加以分析理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规定,需要补充填写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之后比较,选材;最后要把整个作文题连起来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连贯,不妥当的地方还要加以修改.我们在填写半个作文题时,要经过一番思考选择,让生活中的人或事物在头脑中重现,选择印象最深的作为写作内容.如《我爱XX》,题眼已经有了,是“爱”,至于爱谁,爱什么,需要根据自己熟悉的材料(人或事物)来确定,可以是“爱爸爸”、“爱老师”,也可以是“爱母校”、“爱读书”、“爱集邮”等等.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课本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我们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2011年绍兴一位考生的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借高尔基笔下海燕的“微笑”立意,请欣赏:……那是一个怎样坚毅的微笑啊!灰色的头颅上一双机敏的眼睛,燃烧着热情的火焰。黑色的喙透着不屈,突然,它的嘴角好像微微翘起。或许是被海风吹得麻木了,或许是被浪花打得疲惫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正是海燕的微笑……作者机智地对课本素材进行拓展,把高尔基笔下海燕的飞行姿态“加工”得无比英武,并从拟人化的“微笑”中抽象出“坚忍不拔”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恰到好处。(二)经历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个性化的经历是宝贵财富,积累经历丰富库存是选材出新的必备。考场上这类独特素材的运用方法有:1.从群体性生活中提取个性化感悟。例如2012年长春文题“留得往事成回味”,有位考生从生活库存中迅速提取寄宿生活的苦事、趣事、乐事,奏响了一曲来自自身经历、不可“复制”的“交响乐”。2.精心选取“物”为线索,连接生活片断,演绎主旨。例如2012年南通文题“就这样慢慢长大”,一考生精心选取3件物品——“一岁时穿的衣服”“跳芭蕾时穿的舞鞋”“装满玩具的小包”,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颇有新意。3.从生活中提炼让自己动心的“情”为线索,穿越时空,连接场面。例如2012年天津市一考生的作文《以微笑珍藏曾经》,文章以“忧伤惆怅”“留恋伤感”“兴奋幸福”“微笑前行”作为情感脉络,选取紫色小花、老班训话、窗外蝉鸣、微笑往事、临别赠言作为情感依附,构思成文。请看片段:随着6月25日的临近,我的初中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就要结束了。听老班最后的训话,每个人都默默无语,仿佛都希望安静地记住也许下一秒便要失去的东西。窗外的阳光很灿烂,还有那夏天特有的蝉鸣。老师停下来时,偌大的教室显得出奇地静。在这片难耐的安静中,我细细地重温了记忆中的初三。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埋头奋斗,偶尔抬头时与同桌相视一笑,胸口总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每个清晨大家都带着黑眼圈互相打招呼,有时拍拍对方的肩膀说句“别累坏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哦”,脸上便会浮现出幸福的微笑……那些如夏日树叶般翠绿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都会升腾起透过阳光看清楚叶脉的那种兴奋,那种幸福。站在开满紫色小花的树下,看树叶飘然落下,想起同学录上的那段话:“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各奔东西,也要记得彼此。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记忆,独一无二。”……微笑着回首,把记忆珍藏;微笑着前行,没有了忧伤。(三)名著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名著素材的运用主要有“缩写”(用于议论文例证)“改写”“续写”等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与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气息。例如2012年青岛作文题为以“自我反省”为话题写作,一考生取题“反省殿”,讲述的是取经归来后3个徒弟的老毛病复发,唐僧要建“反省殿”约束他们,于是引出趣味横生的故事。文中,“下岗”“粉丝”“签名售书”“国家级贫困县”“肚皮舞”“公开招标”“豆腐渣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新词运用贴切,人物描写符合其性格特征,体现出针砭时弊、幽默风趣的特点,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四)名人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这包括名人的经历、成就、精神、言论、诗句等,对此类素材的运用要把握三点:1.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视角。2012年铜仁市作文题为“这也是一种美”,有位考生以“告别为美”立意,用3个小标题展开:“文成入蕃——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勾践离国——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屈原投江——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小作者所引历史名人虽人所共知,但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2.当代名人的新鲜材料更能引人入胜。2012年安顺市作文题是以“心”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享受心理平衡”为题写议论文,其中的一个分论点是“外在平衡决定于内在平衡,第一‘享受’的,应该是内心平衡”,论据引入平衡木世界冠军刘璇的答记者问,刘璇说:“16年中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我得到的最大财富是学会了失败后怎样平衡心理,只有心理平衡,才能在平衡木上平衡。”切合论题,巧妙机智。3.引入名人言论诗句要恰到好处,对诗词名句的“改装”需服从主题需要,体现个性。2012年连云港市作文题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一考生选取的论据是: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成功当做过眼烟云,将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做玩具,她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永恒的”。这样的名句与论点高度契合,说服力极强。又如2012年六盘水市作文题为“一路上有你陪伴”,一考生将陪伴者“你”定为“精神食粮”——书籍,“我”则是一个“书虫”,开篇为“‘懒虫,起床了,都8点了!’妈妈使劲推醒我。‘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我非懒虫,书虫也!’”作者摹仿李清照的《如梦令》,笔调轻快诙谐,在自我调侃中,一个以读书为乐的初中生形象跃然纸上。(五)热点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时代活水浪花飞溅,社会热点吸引眼球。热点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应做到以下几点:1.热点素材与题目的关联度要高,切入点要新。2012年遵义市作文题为“伸出我的手”,有位考生把目光投向抗灾英雄一双双“传递”的手,3个小标题是“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传递关爱”。精选雪灾、震灾和洪灾中“伸出我的手”的感人事例,对有些虽然精彩但与考题关联度不大的材料敢于“忍痛割爱”,从而使热点素材的运用紧扣文题,又有新意。2.人有我新,同中见异,彰显个性。还以2012连云港市作文题为例,一考生在亮出“成功永远站在失败的背后”这一分论点后,亮出新意迭出的论据:“一次,被寄予厚望的西班牙球队在球场上失利,队员们垂头丧气地回到祖国,一下飞机便看见热情的球迷打出的横幅——‘这一切都会过去’,让他们无比感动。几年后,当他们从国外凯旋,迎接他们的依然是那些热情的球迷,只不过横幅上的字变成了‘这一切也会过去’。睿智的球迷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的偶像。是啊,一切都会过去,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当一切繁华浮尘散尽,等待我们的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崇拜足球明星的初中生很多,能选用“两个横幅,仅改一字”为论据的却不多见,这充分体现出“人有我新”个性化热点素材运用的作用。3.合理想象,变“共性热点”为“个性热点”。在事件真实的基础上,要走进故事,情系人物,急人之所急,爱人之所爱,忧人之所忧,痛人之所痛,总之,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此,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活”起来,情感“火”起来。这样的文章远离“复印”和“克隆”,震撼性和可读性肯定胜人一筹。2012年福州一位考生以农民工子女学校生活为题材的作文《爱,还要会爱》,先引用农民工子女朗诵的3句话,表现他们的求学困境——“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作者据此真诚地自我反省,心情内疚而沉重,筹划帮扶活动……农民工子女继续朗诵:“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学习不差!”“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此时“我”为之一震,心潮澎湃——“物质支持是爱,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才是最好的爱!”这样的素材运用使大家熟悉的素材个性化,“共性热点”成了“事件细节化,人物真情化”的“个性热点”。4.发挥长处,创新形式,“另类”构思也精彩。2011年广东茂名文题为“2011年的春天,我真____”,在众多考生以“高兴、烦恼”等词补题时,有位考生别出心裁地补入“飒”字,以书信体作文,拟题“给企业家马云的一封信”,文章写了读马云的《活着努力,远比死后裸捐重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等文章的体会,诉说了把马云误作女性的尴尬,表达了对马云精神的敬佩。小作者对热点素材进行创新处理,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每年为了迎战高考,我们总是让学生识记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学生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素材,我们谈一点看法,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转换角度应用 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一个偶然因素,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多万字的书,就这样用自己的笔抄录装订而成。 这则材料,自然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能够无需思考就应用的。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的扩展其应用范围。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有丰富的学识来应用这则材料;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正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再如,一则材料作文你自己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是这样吗? 二.对照比较应用 《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有主。” 2007年四川卷是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从反面应用,以不跨出越过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三.联想转化应用 前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有些同学擅长写文学类的作文,那么,由这则材料可以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物,在想象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虚构一篇小小说;或联想某些自然现象,写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也可转化形象,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以动物或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 四.搭桥对接应用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电机坏了,所有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有人推荐了德国来美国谋生的思坦因曼思。他来之后,在电机旁听了三天,又用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好一会,最后在电机一个部位画了一道线,说“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果真按照他这个指点去修,电机就正常运转了。为此公司总裁福特先生,给了他一万美元酬金,又邀他加盟。他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他就职的那家小工厂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写一篇“享乐与追求”的命题作文,表面看起来与这则材料关系不大,但抓住其中一个因素延伸,就可以与之衔接应用。如道德追求,是讲感恩之心的。“道德”是座桥梁,使二者结合在一起。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来作文,如果延伸一下,想到一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尊重知识”,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一道线,一万美元的酬金,就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论证这个问题。再比如以“走进阳光”为话题作文,你如果立意“要走进事业的阳光之中,就必须有科学知识”,那么这则材料以“事业”为桥梁,自然可以应用了。五.触发生成应用 一位老妇人,在她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并自我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时,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她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说:“老实说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跺脚时,我都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10条错误之一。”比如以“责任”为话题,如果你首先想到了“社会责任”,那么由此联想生成民族责任、团体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等。如果说维持家庭和睦温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那么要实现这个责任,就应当宽容。这样这则材料就成了我们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如以“目标与实践”为题目,我们由这则材料想到了人生目标之一,就是家庭幸福,而这在实践中需要像这老妇人一样,有50年如一日的恒心。我们知道,“恒心”只是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这样来看其它方面,如真诚、宽容、爱心、习惯、爱好等心理品质是否也需要呢?由此打开思路,其它素材也就聚于笔下,并可构思成一篇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可见,一个“恒心”由此及彼地联想生成了多个心理品质并列的构思,成为文章的思想结构要件。六.对比映衬应用例如这一段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膝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它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法。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再看一个例子: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七.组合排比应用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例如下面这个例子: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再看一个例子:读书人是要有点意气。或者说,书生意气本来就是指读书人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气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读书人追求知识以至完全摒弃一切杂念的意气;“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读书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读书人高洁孤愤、藐视权贵的意气。(2006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这段文字的中心就是第一句话。作者用了三个例子,组成排比,引用不同的名言、诗词阐述书生意气,分别表现了读书人的专心、忧心和雄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读书人的意气。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且不谈,这里要说的是,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八.一材多解应用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就拿当前的金融危机来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受影响。这个材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运用:①危机与机遇共存;②面对危机人们有不同心态,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亦然;③合作共赢:这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此外,还可以有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不同立意。

素材运用方法和技巧论文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 “优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作文各有各的不同。”在高考满分作文铺天盖地、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之际,聪明的你,该不会只满足于像外行一样看热闹吧?为此,我们特邀请善于看门道的内行,带你透视满分作文素材运用的技法,并结合实例讲解,为你复习应考提供帮助。 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技法诠释: 素材运用比较化,就是把性质相似或者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使结论喷薄欲出。 “我爱散文,也爱小说,但我的最爱,还是诗歌。”进行这样类似的、递进的联想,是素材同类映衬运用的思维关键。“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词;喜欢乐观看未来,讨厌悲观想问题。”进行这样黑白突出、褒贬鲜明的联想,是正反对比素材运用的思维关键。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作文片段一: 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分享快乐喜悦;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给他指明方向。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201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 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 引出 “朋友高兴时” “朋友伤心难过时” “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培植友情的方法。这样同类扩展,连点成线,要阐述的道理就愈加明显而有说服力,文章主题也就愈发鲜明。 作文片段二: 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一个宋兵,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演技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他就是周星驰。 20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非常彷徨。那时的他很严肃,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主持的电视节目第一次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被导演剪没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家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他就是李咏。 (201 2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其实,你也可以成功》片段) 将两位名人连点成线,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不是有着和他们当年一样的毅力和耐力。 第二招:先求异,再求同,对比之后见本质。 作文片段: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得一清二楚,把自己与社会分得清清楚楚。在工作中,即使是分内工作他们也推来推去,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事,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的。(作文大全 )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201 2年全国课标卷满分作文《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片段) 本片段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奉献”, 与“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像是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感恩之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通剖析出来,在类比和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人的自私自利,进而对社会美德流失产生深深的忧虑。 第三招:正也扩展,反也扩展,对比之间巧映衬。 作文片段: 许多老一辈为解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有的日后成了战功卓著的元帅,有的赢得了将军的头衔,而更多的则无职无衔。这些驰骋沙场的士兵谁曾夸下过“我将来一定当元帅”的海口? 与此相反,袁世凯做梦都想当元帅,结果也得偿所愿,还做了大总统,甚至炮制了称帝的闹剧。他卖国求荣,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致使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历史的尘埃无法永久蒙蔽人们的眼睛,最终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不久就在万众的 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像他这种民族败类是军人之耻,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头号罪犯希特勒抱负远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脱颖而出,摇身变成了恐怖集团中十恶不赦的二战魔头。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疯狂迫害、残杀犹太人,且公然藐视和平,在他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下,多少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发指。 (201 2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仑有句名言,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诚然,胸无大志的士兵很难脱颖而出,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压根儿没想当什么元帅,却也一样赢得了殊荣。本段先正面运用革命先辈的素材,接着选用袁世凯、希特勒两个反面素材连点成线,深刻地诠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远大,而在于他有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观点。 二、素材运用颠覆化 ●技法诠释: 西谚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如“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说,给人幽默风趣的感觉。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形容做事没有恒心,但聪明的作者却巧借字词的表面意义,故意曲解为“每两次捕鱼期之间,安排一定的时间为休渔期,严禁捕捞”,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颠覆,让读者一不小心就上当,且上当之后不仅不恼,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作文片段一: 我要起诉《福布斯》杂志,因为它毫无理由地将我忽视。其实我也是个富人,并且非常富有。不信你们瞧:我活着,拥有健康,有一个温暖的家:妻子贤惠,与我互敬互爱;子女孝顺,给我带来无尽幸福;孙儿活泼可爱,令我开怀。我的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朋友,朋友则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有人真诚地爱着我,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也真诚地爱着他们。我只有4个忠实的读者,尽管写得很差,但他们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我有一间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我拥有世界的一小块,它是个果园,每年都为我献上甜美的苹果;我还有一只狗,在我回家之前它不会睡觉,总是欢快地迎接我回家,仿佛我就是它的天、它的地。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脚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动,脑子还能想事情,想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2012年江西卷满分作文《盘点我拥有,享受我幸福》片段) 一上来就要起诉《福布斯》杂志,惹人注目,让人以为《福布斯》真有什么不是,忍不住读下去,结果发现,原来作者偷换了概念,“盘点我拥有”,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文片段二: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于是,美容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惹得众多男女老少趋之若骛。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养颜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倾家荡产,也很难阻止衰老的脚步;纵然泡在化妆品里,也很难抹去岁月的痕迹;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用这些东西驻颜的人,最脱不了的就是“俗气”,这种俗气实在是美丽与青春的最大敌人。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持美好形象,让人神采飞扬呢?有,就是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术;不仅可以美化言行神态,而且可以美化气质风韵,更难得的是,还可以修身养性,美化人的思想和灵魂。 (201 2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片段) 作者很会“忽悠”,开始肯定人们对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客院、化妆品、保健药、健身房的大量涌现是“应运而生”,接着话锋一转,仔细分析指出这些东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正当读者感到对美的消逝无可奈何之际,作者顺势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术。 第二招:变换角度,透视因果。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如能变换角度透视,哪怕陈旧素材,也能妙笔生花成就佳作。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学数学成绩提高了,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种:也许是他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是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他参加了校外数学辅导班,也许是班主任找他谈心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也许是家长设立了某种奖励机制,也许是榜样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许是数学老师讲课水平提高了,甚至还可能是他爱上了某位数学成绩拔尖的姑娘…… 作文片段: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诉一家著名的足球生产厂家,理由是足球夺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沦为“足球寡妇”。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无辜的厂家竟然心甘情愿地支付了价格不菲的赔偿金。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意,好成功》片段) 无功不受禄,无错不受罚。但在全球经济时代,厂商的无辜受罚,却成了绝妙的广告。创意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第三招:反弹琵琶。 一加一等于二,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但写作高 手能创新出一加一等于三或者别的答案。等人家急了,才加以解释:一男一女结了婚,生个孩子,就是一加一等于三;一群羊汇入另一群羊中,那么现在有几群羊? 作文片段: 大家都是平凡人,谁曾练过大力金刚指?谁能拥有金钟罩铁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可以,但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偿命的固执中去。写到这里,我眼前似乎浮现出许多前辈的面容:鲁宾逊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 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有“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顿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颠覆经典, 另辟蹊径, 主张“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将阅卷教师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引经据典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三、素材运用排比化 ●技法诠释: 在议论文中,排比可以使表达条分缕析,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在抒情文中,排比可以层层蓄势,把事物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用于描写,可以把事物特征描绘得生动细致,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内容集中、气贯长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加分。 作文片段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谓细节,就是一篇美文的字词标点,就是一栋高楼的砖瓦门窗,就是一件时尚服饰的针线扣眼,就是行军布阵前战士的鞋带,就是考试前准备的橡皮,就是动车出发前查看一眼信号灯的电源;就是爸爸妈妈头上悄然冒出的第一根白发,就是贫困同学在食堂享用免费汤时躲闪的目光,就是投给陌生人的善意微笑……细节如大河腾起的浪花,尽管有的稍纵即逝无法找寻,但总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绽放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甚至决定或动摇我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 为了将细节的含义阐释得具体入微,作者采用排比手法,推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细节镜头,使表达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作文片段二: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架般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201 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光荣的荆棘路》片段) 本段以“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为车头, 运用排比的手法, 串起“沈从文” “巴金” “茅盾” “郭沫若”四节车厢,最后打开车尾大门,亮出“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的表达意图, 主题鲜明,论证有力。 四、素材运用因果化 ●概念诠释: 素材运用因果化,就是对以描写、记叙、引用等方式呈现的素材,进行点评、分析判断等,以打通素材于主旨之间的因果关联,让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一招:先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 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填饱肚子再出门。在出校门的那一刻,看见母亲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向我走来,说: “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开始反思: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却把这种爱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怀着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要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201 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学会感恩》片段) 用生动的描写展现“我跟妈妈闹别扭、妈妈给我遂吃的”素材,接着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画龙点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习惯于得到,便不懂感恩”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夹叙夹议。 作文片段: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句话,阐明了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阿甘,遵从母亲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感情,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被别人拒绝,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于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空中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做不到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并不重要。 (2012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中的赛跑》片段) 阅读夹叙夹议的文章,就像跟着优秀的导游游览, 既看到了花花草草奇山异水,更明白风景的来龙去脉及妙处。首先引用阿甘母亲的名言,怕读者发现不了其妙处,赶紧解说: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着写阿甘是如何进行人生赛跑的,夹叙夹议,事清理明。 第三招:演绎观点。 作文片段: 特蕾莎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救助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个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谢谢”。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2012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伸出手温暖他人》片段) 点金] 本段开门见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紧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汉”的素材对该名言进行解读,最后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给人心灵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读者印象深刻。 五、素材运用新鲜化 ●技法诠释: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素材运用新鲜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大路货,回避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别人热衷音乐,你不妨做美术发烧友;别人都积累“感动中国”事迹材料,你不妨关注道德模范;别人都在广泛涉猎,你不妨深入挖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入我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进我心。想让读者有新鲜感,还在于修辞方法的运用。熟练运用拟人、比喻、通感、比兴等修辞,巧妙运用歇后语、俗话、谜语等,对素材“改头换面”,从而达到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第一招:变换说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的写法,往往可以让素材变得鲜活有趣。比如要形容时间流逝,直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显然不新鲜,用“日子如小鱼一尾一尾轻快地游走了”,则生动形象。比如描写女孩子如何纤细如何婀娜,直言三围是多少显然不妥,用“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之类的来表达,立马生动起来。 作文片段: 我,虽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他一起吃饭、打水甚至洗澡,但永远觉得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隔开了我的爱。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无休止地生长,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了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流下眼泪。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袭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被吹裂出口子吧?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我觉得我被软禁,忧伤正在无休止地生长, 正如唇上渐渐浓密的胡须, 与心里渐渐失控的小情绪……”这个“忧伤”的比喻非常鲜活,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奇妙的是“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这个比喻,引领着后面一连串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少年的心思表现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叶。 “一朵花”不如“一朵紫罗兰”具体,“提着一袋子东西”不如“提着一袋子零食”细致。 “他进来了”显然不如“他冲进来了”形象,而“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自然更具体一些, “他像一头猛兽似的冲进来了,圆睁着双眼,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形象便跃然纸上。运用素材如果能够这样添枝加叶,绘声绘色,文采自然随之猛增。 作文片段: 独处斗室,掩卷深思,一阵栀子花的幽香进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前行的路,它便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待在书上。 (201 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片段) 借用发散思维,先是从嗅觉展示栀子花的幽香,继而引出视觉中栀子花的模样,然后写“逗号般”的虫子, 牵扯出我捉弄它的情趣,并引出对生命的喟叹。丝丝入扣,别开生面。 六、素材运用故事化 ●技法诠释: 是指选用形象生动的类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绎、诠释、展示作文主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一招:先引素材后点睛。 作文片段一: 有人问智者:“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粒花生:“用力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却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2012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成功的秘密》片段) 为了论证“屡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颗坚强心”这一道理,作者讲述了一个“捏花生”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作文片段二: 在一处古村落,一帮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尾栅真奇怪,怎么做成了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卖了个关子,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问道: “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游客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 “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 “训小孩用的。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 “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 “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 “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用的。”游客们哑然。 (201 2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种习惯》片段) 简短小故事,意蕴大无穷:远在清代的人就知道给流浪汉建个小屋,我们为何渐渐失去了关爱他人、帮扶弱者的情怀? 人活于世,谁没有难处?读者的心弦就这样被拨动了

“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那么,怎样运用素材写作文?

一、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理例结合

所谓理例结合,就是在作文中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事例: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个人只有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有大作为。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都为人们所熟悉,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

二、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写作技能,在写作中,照搬素材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或是表达的需要,将作者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生活现象素材,以及阅读中获得的书面材料,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加工前的素材: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第二天,我回学校后,把这件事差不多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下面是经过加工后的情景: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在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还要对素材从语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请对比以下文段。

(1)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虽然是坎坷的,但他坚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正如他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以上例(2)比例(1)要生动,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2)在处理素材时多用描写和想象,从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组合排比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避熟求生

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部分有“材料新鲜”的要求。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然而事实上,作文材料老化是个严重的问题,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当新事物代替旧陈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传统材料当然也可以有,但新鲜的材料一定会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有一名同学写以“考验”为话题的作文,他就没有选用杜甫、文天祥、苏武等历史人物的材料,而是将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事例写进了文章:

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缉毒战线的最前沿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经历了无数次铁与血的交响。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在考验面前挺得住,站得直,扛得动,所以我们才能享受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事例,贴近现实,时代感强,令人欣喜。

五、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对比映衬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两种论证方法。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正反一对比,人们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事物的本质。

例如这样一段话: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满分文《轻松起跑》)

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

六、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故事新编

话题作文允许编故事,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大行其道。严格意义上讲,“故事新编”属于对一个材料的另类的使用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文体,大致上属于小说。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木石前盟确实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上述例子,就是一则典型的故事新编。考生立足于名着的宏观,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大胆地选择了“为宝钗鸣冤”的角度,列举原着中的种种事实,言之有理,让读者信服。考生从作文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出发,在充分把握名着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名着的相关材料,为自己考场作文的中心服务,是难能可贵的。

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扩展素材

我们在生活中所记忆的素材,大多是粗线条的、简单粗糙而缺乏丰满细节的,在运用时往往要进行扩展。具体的方法不外乎扩充情节和增添细节,使故事有血有肉,并且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赵树理偶然听说在解放区某村的`一个民兵小队长和同村一姑娘自由恋爱,结果双双被村里人活活用石头砸死的爱情悲剧后,放飞想象力,将故事添枝加叶,进行了合理的扩展和改造,于是就有了着名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大量事实证明“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高尔基语)。作文时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

2003年河北省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扩充的是教材《史记.屈原列传》中有关楚怀王的一段文本。在教材中楚怀王是个次要人物,司马迁在写作时对其所用笔墨较少,人物形象比较单薄。在作文中,考生却把楚怀王作为主要人物来塑造,为他添加了许多心理描写:“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心灵的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我真是太糊涂了。我为什么要轻信我的‘爱妻’,轻信这个蛇蝎女人;我为什么要放逐我的‘三闾’,放逐这位忠心爱国的贤士!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拂袖而去的身影,我忘不了他眼角泪珠悬挂处的深情……”在怀王的矛盾思想、心灵忏悔中,点明了“感情亲疏不同导致了认知错误”的主题,使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八、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旧例翻新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也有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入于考生的笔下,成为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人们习用的素材,由于与阅卷教师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近年来的优秀作文这样做的很多,例如2000年的《三个和尚新传》、2001年的《阿Q新传》、2003年的《魏延的控诉》、2006年的《“草船借箭”三解》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但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主要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材料老化,是作文中一个普遍弊病。从根本上说,考生应当选取新鲜材料,包括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材料。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旧材翻新,最重要的是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并作为我们翻新的榜样。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运用旧例翻新法有它特殊的好处。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旧例很多,便于我们从容选择;二是旧例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接受,同时,经过改造后的旧例又融进了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给人以新鲜感,能闪现作者的智慧。

九、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十、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未必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会使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新意盎然。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中,长时间受到环境过多的影响,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从而使人对事物的多元属性和它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楚。这种模式还经常支配着人们按一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尽管人们有时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觉得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显着,但因为他觉得这是轻车熟路,所以不思变革。然而,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浸染的事物中跳出来,产生“横看成离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但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甚至损害文章的思想性。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合时宜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当你写文章按常规思路出现“卡壳”时,此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相信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新颖独到,更富有个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