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W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director,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麻醉与止痛法》81篇、ANAESTHESIA《麻醉学》34篇、ANESTHESIOLOGY《麻醉学》33篇、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英国麻醉学杂志》27篇、PAIN《疼痛》22篇、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麻醉与监护》19篇、PEDIATRIC ANESTHESIA《儿科麻醉术》18篇、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加拿大麻醉杂志》18篇。1.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斯堪的纳维亚麻醉学报》Monthly ISSN: 0001-5172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57 出版地:美国2. ANAESTHESIA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2409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创刊年:1946 出版地:美国3.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麻醉与监护》 ISSN: 0310-057X创刊年:1972 出版地:澳大利亚4. ANAESTHESIST 《麻醉师》Monthly ISSN: 0003-2417 创刊年:1952 出版地:美国5. ANASTHESIOLOGIE & INTENSIVMEDIZIN 《麻醉学与监护医学》Monthly ISSN: 0170-5334 德国麻醉学和监护医学会与德国麻醉师职业联合会主编。创刊年:1960 出版地:德国6. ANASTHESIOLOGIE INTENSIVMEDIZIN NOTFALLMEDIZIN SCHMERZTHERAPIE 《麻醉学,监护医学,急救医学,疼痛治疗》Bimonthly ISSN: 0939-2661 创刊年:1966 出版地:德国7.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麻醉与止痛法》Monthly ISSN: 0003-29998.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Monthly ISSN: 0003-3022创刊年:1940 出版地:美国9. ANNALES FRANCAISES D 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 《法国麻醉与复苏纪事》Monthly ISSN: 0750-765810.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英国麻醉学杂志》 Monthly ISSN: 0007-0912创刊年:1923出版地:英国11. 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CANADIEN D ANESTHESIE 《加拿大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0832-610X创刊年:1954 出版地:美国12.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疼痛临床杂志》Bimonthly ISSN: 0749-8047创刊年:1985 出版地:美国13. CURRENT OPINION IN ANESTHESIOLOGY 《麻醉学新见》Bimonthly ISSN: 0952-7907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4. DOULEUR ET ANALGESIE 《疼痛和镇痛》(注: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ISSN: 1011-288X 创刊年:1988 出版地:美国15.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欧洲麻醉学杂志》Monthly ISSN: 0265-021516.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欧洲疼痛杂志》Quarterly ISSN: 1090-3801 创刊年:1997 出版地:英国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国际妇科麻醉学杂志》Quarterly ISSN: 0959-289X 创刊年:1991 出版地:英国18. JOURNAL OF ANESTHESIA 《麻醉杂志》Quarterly ISSN: 0913-8668 创刊年:1987 出版地:日本19.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心胸与血管麻醉杂志》Bimonthly ISSN: 1053-0770 创刊年:1987 出版地:美国20.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临床麻醉术杂志》Bimonthly ISSN: 0952-8180 创刊年:1989 出版地:美国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 & 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 W 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 director, 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在最新的ISI评级(1999年10月出版)中,BJA的影响因子为2.340。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20评级中使其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被引用最多的麻醉杂志和欧洲最广泛阅读的麻醉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北京药监局在麻醉科发表原创文章,提交的稿件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以确保期刊只包含最高标准的论文。
独立麻醉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成立于1923年,在国际麻醉学研究学会出版第一本麻醉学杂志一年后,它仍然是最古老和最大的独立麻醉学杂志。
除此之外同学们要注意的是1990年,它成为新成立的麻醉师学院的杂志。该学院于1992年获得皇家特许。尽管北京大学和学院之间存在教育联系,但该杂志仍保持编辑独立性。
凝血功能和麻醉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依次相继被激活的过程。以下是文学网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凝血功能和麻醉之论文范文。
一、 止血和血栓的生理基础
一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止血功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功能,其过程极为复杂,他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凝聚成白色血栓和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三个基本因素。整个止血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血管期,第二期为血小板期,第三期为血浆期(血液凝固期),第四期为血栓动力学变化期。血管损伤后同时触发这些过程。它们之间相互关连而交织,不能截然分开,各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图1。
二正常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依次相继被激活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的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过程如图2所示:
三抗凝血作用
人体除了凝血系统以外,尚有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凝血与抗凝血两个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
1. 生理性抗凝物质
⑴肝素(heparin):正常血浆含量极少,但具有极强的抗凝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凝血酶作用,抗Xa, IXa, XIIa, 阻止血小板释放ADP,PF3,阻止血小板聚集,有增强肝素辅因子功能和促进纤溶作用,从而阻止和延缓纤维蛋白的形成。
⑵肝素辅因子(heparin cofactor, HC):包括抗凝血酶Ⅲ(HC-Ⅰ)和肝素辅因子Ⅱ(HC-Ⅱ)。
① 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与肝素可形成复合物,灭活已经活化的凝血因子,如VIIa, IXa, Xa, XIa, XIIa和凝血酶等。从而阻止血液凝固。AT-Ⅲ的抗凝作用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50%~70%,肝素可使其抗凝活性增强1,000倍。
② 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它能与凝血酶1∶1结合而使其灭活。肝素可增强HC-Ⅱ活性1,000倍。硫酸皮肤素亦有协同作用。
⑶蛋白C(Protien C)系统。
蛋白C系统由蛋白C,蛋白S,活化蛋白C抑制物(APCI)和血栓调节蛋白(TM)组成。
① 蛋白C(PC):必须被转化变成活化蛋白C(APC)才能发挥其抗凝作用。活化蛋白C有降解因子Va,VIIIa的作用。因此它是调节凝血过程的重要因素。
② 蛋白S(PS):只有游离PS才能作为PC的辅酶发挥抗凝作用。
③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存在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的单链糖蛋白,有抑制凝血酶和增强PC活性的作用。当凝血酶与TM结合后,其促凝活性下降,而激活蛋白C的作用增强。
③ 活化蛋白C抑制物(APCI):是由肝脏合成的单链多肽,它具有灭活活化蛋白C(APC)的作用。当APCI与APC结合成复合物后,使APC失去活性。
组织因子释放抑制物(TFPI):
近年来认为其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主要来自于小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糖蛋白,其分子中含有三个串联的`Kunit型抑制功能域(K1、K2、K3)。其抗凝作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K2与Xa因子结合,直接抑制Xa因子的催化活性,并使TFPI变构;第二步是在Ca2+存在条件下,变构的TFPI再与因子VII-αTF结合,形成FXα-TFPI-TF四合体,从而灭活VIIa-TF复合物,发挥负反馈性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作用。
四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作用是体内防止血栓形成的正常机制,纤溶系统也属于抗凝血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是血液得以正常地流动于循环系统的保证。
1. 参加纤溶作用的成分
⑴纤溶酶原,⑵纤溶酶,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⑷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⑸α2-抗纤溶酶,⑹尿激酶(UK),其他如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补体1脂酶抑制物等。
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文学网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之论文范文。
1937年,Soresi等[1]第一次提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 CSE),并由Coates等[2]于1982年用一点法实施于临床。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CSE凭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就CSE在此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
1 小儿椎管内解剖
脊髓在胎儿期与椎管长度相同,出生时其末端通常终止于L3水平,少数会延伸至L4水平,随后逐渐移向头端,2岁时其末端即达成人的部位,近于L1水平,故穿刺点选择在L3/L4或L4/L5间隙。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存在很大差异,一中心对125位小儿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该距离与体重的相关性很小(相关系数0.37),变化范围由5mm至65mm[3]。另一中心为586位小儿行硬膜外置管,发现新生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平均距离为10mm,变化范围4-15mm;年长儿该距离与年龄(相关系数0.7)和体重(相关系数0.8)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亦存在较大变异[4]。因此,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以防穿破硬脊膜[5]。
成人腰段硬膜外间隙的宽度约5-6mm,国外一学者的报导分别为7mm(均值)和8.9mm(均值)[6];蛛网膜下腔的宽度约15mm。小儿这方面的资料暂缺乏。
小儿硬膜外腔含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小,脂肪组织疏松,有利于局麻药的扩散,且小儿硬膜外腔脊神经细,鞘膜薄,故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的危险性高于成人。
婴幼儿脑脊液的含量为4mlkg-1,其中50%在蛛网膜下腔,而成人脑脊液含量仅为2mlkg-1,且只有25%在蛛网膜下腔[7]。另外,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因而,局麻药在脑脊液中的稀释度婴幼儿要大于成人,这可能是小儿腰麻维持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2 CSE穿刺技术
麻醉前先开放通畅的静脉通道。穿刺点选择L3/L4或L4/L5间隙。患儿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过程中由助手帮助屈曲其腰部。由于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很短且变异大,需避免穿破硬脊膜,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多数医生认为空气阻力消失法应用于硬膜外穿刺的感觉优于使用生理盐水[8]。该法穿破硬脊膜的几率较小,并且当硬膜外针或导管有液体流出时不会混淆是否为穿破硬脊膜所致[8]。但是在成人,空气阻力消失法会引起镇痛不全、皮下气肿、空气栓塞、有症状的腰段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大多数专家推荐优先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1mmkg-1可作为6M-10Y小儿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的指导[9]。当进针深度>1mmkg-1而仍未到硬膜外腔时提示进针角度不对或进针点偏离了中线位置[5],需及时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置管完成后应保持仰卧位,避免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
蛛网膜下腔用药北美国家多选用tetracaine(amethocaine),英国则多选用bupivacaine。重比重0.5%bupivacaine的推荐剂量:<5kg小儿0.5mgkg-1,5-15kg小儿0.4mgkg-1,>15kg小儿0.3mgkg-1。小儿的麻醉阻滞平面不易测量,腰麻维持时间较成人短。2个中心的研究表明小儿单次腰麻的维持时间平均为71min[10]和84min[11],故70-80min后需追加硬膜外用药。
目前国内尚未生产适合于小儿的腰硬联合穿刺包,临床上多把小号的硬膜外针(19G或20G)与质优的硬膜外导管(23G或24G)和腰穿针(27G或29G)联合使用,可安全的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
在进行小儿CSE穿刺过程中,操作应轻柔、准确,尽量争取小儿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 CSE的优势
全身麻醉是我国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中等以上手术多采用全麻。全麻有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安全性高,可控性好,术中止痛和肌松完善,主动性强。然而全身用药不同程度加重了肝肾负担或损害,致使麻醉恢复期延长,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脏器生理扰乱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被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稳定,常有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功能恢复差。全麻下新生儿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存在低血容、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系统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亦可出现低体温、低血糖、高血糖、肺不张或持续肺高压。早产儿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易发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采用镇静药和有效且安全的部位麻醉,便可望避免以上全麻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有研究认为对于一些高危的婴儿采用腰麻可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12]。
众所周知,腰麻只需小剂量的局麻药就可满足手术需要,具有起效快、肌松作用好、简单易行等优点,但由于是单次给药,因而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不能提供术后镇痛,并且腰穿后有出现术后头痛的可能。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或骶麻也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全麻来说较小的方法,但是与腰麻相比由于硬膜外阻滞及骶麻局麻药首次剂量较大,吸收入血后血浆中的浓度高,且小儿硬脊膜较薄,有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这就增加了局麻药中毒和阻滞范围过广的危险[13]。有研究报导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11,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mlkg-1,而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8如进行疝修补术,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4mkg-1 ,这是一个很高的剂量,且不可能完全避免血管内注射,因而对于高危的婴儿来说腰麻更加安全[14]。
CSE能在腰麻效果消退后继续用硬膜外导管进行麻醉,达到持续的麻醉状态,为长时间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而且可以保留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13]。CSE延续了两者的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降低了麻醉失败率[15]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受到麻醉科医生的欢迎,在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4 适应征和禁忌症
由于CSE具有以上优点,因而在小儿手术中可于镇静或全麻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其优势,且对各系统影响小,减少了挥发性麻醉品物和气管插管的应用。CSE适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尤适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和早产儿。小儿脐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也可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CSE。
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一样,并存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低血容、局麻药过敏及外伤等为CSE的禁忌症。
5 并发症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对不完善和血管阻力低而稳定,使得小儿在CES麻醉中较成人更易于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在麻醉阻滞平面达T5~T3水平时,其血压和心率变化均甚微。冯霞等[16]报道小儿CSE组血压下降不比硬膜外麻醉组(EA组)显著,相反EA组因追加药物,血压更易波动。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仅7.4%的患儿需用药物提升血压,且处理后很快恢复。
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判断常存在困难。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一中心报道达10%以上[17],但通常认为发生率低于该水平[8]。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的发生率较使用生理盐水低[8]。
十岁以下小儿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很低[18],陈信发等[19]通过对54例CES麻醉后的患儿的随访发现,术后头痛的发生率为0。其原因可能与穿刺针的改进和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有关。
恶心和呕吐易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小儿,除了与精神因素有关外,术中血压下降和低氧血症也会引起。有研究报道,术中面罩吸氧较未吸氧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0]。
尿潴留在小儿CES麻醉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极其少见[21],这也与小儿脑脊液循环快,局麻药易于排泄有关。
其他并发症:下肢麻木、无力,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和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硬膜外血肿是一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其发生率为190000:1[22]。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的发生率为0.002%~0.012%,但大多数与硬膜外穿刺无关,而可能由远处血液传播所致。
6 小结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CES麻醉后并发症少,安全经济,较成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小儿CES穿刺器械能得到进一步改良,必会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1.1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1.2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1.3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1.4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1.5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2.1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2.2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2.3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3.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3.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医生学术论文篇二 麻醉医生进修的意义 [关键词]麻醉医生;进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麻醉科的工作范围也逐渐扩大,笔者认为,麻醉工作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病人的安危,因此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由于麻醉的高风险性,麻醉领域的知识、临床技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求最大程度地保证病人围术期的生命安全,并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这就要求麻醉专业医生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更新理念,提高麻醉技术和管理水平。基于以上原因麻醉医师毕业后的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在接受麻醉专业的素质教育、理论与技能操作、临床思维和科研水平训练后,麻醉处理能力及科室管理能力有了不少提高,现总结如下: 1岗前培训 1.1基本素质教育 学员报到后,先由医院组织集中学习一周,着重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项纪律,并进行职业道德的强化教育,培养学员对医学事业、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增强自我约束力。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学员认识到麻醉工作的特点及特殊性,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和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做到以先进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医师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1.2制定进修计划 由学员初步拟定进修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交科室带教小组审查讨论,经初步考察其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后,修改、制定出切实可行而且比较详尽的进修内容。 2基本理论技能培训 2.1学员进入科室工作后,首先熟悉本院及科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要求规范化书写各类医疗档案,进行严格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麻醉学涉及知识面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临床麻醉学和重症监测,还需要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等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所以进科前组织理论知识的考试摸底,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非常必要。 2.2重视理论教学,提高医师的基础理论水平,科室每周组织教学专题讲座两次,重点讲述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对策,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科主任每周教学一次,监督诊疗计划的正确实施,对疑难病例、麻醉意外及教训、麻醉并发症处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另外,每周住院医师互动及进修医师讲课,提高了医师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水平。 3麻醉操作技能的训练及提高 3.1充分利用本科教学模型 强化解剖理论及知识教学,熟悉各种药物作用原理、配伍禁忌及应用方法,熟练应用各种麻醉仪器和装置,如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血气分析仪、微量注射泵等。科室安排专人对刚进科的进修医师进行一次仪器操作方法的讲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装置。 3.2麻醉前指导 讨论麻醉预案,适时提问,启发和调动进修医师的积极性,鼓励发表不同见解,并采用合理化建议,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尽量安排不同的医师带教,以便学到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不断从诊疗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3.3适当增力。自主操作内容 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水平是判断一个麻醉医师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要做到围手术期麻醉的平稳过渡不是很容易的,要求麻醉医师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如在用药方面,什么时间该用什么药,该用多少剂量,药物对患者可能会产生什效果等,白始至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麻醉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同于其他临床工作,专业性很强,做一个好的麻醉医师要求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如气管内插管、椎管内麻醉的穿刺置管、神经阻滞及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等。进修医师在这方面普遍都比较欠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过于模式化,对患者个体间的差异缺乏了解。学员应在老师指导下多做些正确的操练,通过足够的自我锻炼,逐步掌握各种操作技术直至熟练运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4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接触病人开始,临床思维活动就已启动,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医师尽可能多地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和术前讨论等,由此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各种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不能只停留在当记录员、观察员的层面上,被动执行医嘱,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跟随老师分析病情的思路,学会如何去思考,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边实践边学习,逐步提高对疑难病例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力。医师自己准备病例报告会,结合具体病例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将本科一周以来疑难病例、少见病例的麻醉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最后由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教训作点评。这种方式对培养和提高医师在进修阶段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5自学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更新与完善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学。当回到原地区工作时,有效的自学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手段。因此,必须引导进修医师充分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督促其进行有效的自学。自学内容有:通过科室公阅图书、开放书架学习:规定必读书目;麻醉交班提问,定期写读书笔记;经常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等。 6科研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 进修时每个人要确定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大量阅读医学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争取在结业前把论文写出来。要求最少要精读两本以上的专业著作,充分利用医院的病历资料及图书馆设施***藏书、光碟检索等***,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状况。鼓励进修医师踊跃参加各类专题讲座或学术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接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导医师开拓视野,锻炼其归纳总结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学术交流技巧,在丰富了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创浩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科研能力.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7收获与体会 进修阶段性学习结束后,笔者的体会是:随着毕业后再教育的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进修医师的进修质量得到了保证。通过进修帮助笔者强化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对专业进展和动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通过进修还学到了一些疑难危重病例的临床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笔者也认识到作为麻醉工作的一线医师,只有主动转变学习观念,深化知识及技术革新,才能顺应医学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我们这里有医学硕士。希望能够帮到你。
看您是哪个地区的,以前的证书有效期几年。现在以考代评了,主治级不需要论文。
只要报名参加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就可以了。报名条件是取得初级职称、从事医师工作满四年(到2010年12月31日)。其他英语、计算机什么的是评职称的时候需要的,中级职称不需要学术论文。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学报》、《营养学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 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法医学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卫生研究》、《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妇幼保健》、《现代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食品与营养》。《解剖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病毒学》、《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医史杂志》、《医学教育》、《医师进修杂志》。《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癌症》、《肿瘤》、《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危重病杂志》、《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国外医学(各专业学科分册)》、《中国医学文摘(含各专业学科)》、《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输血杂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杂志》《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学杂志》、《临床心血管病》、《临床消化病杂志》、《消化内镜杂志》、《中国防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精神病学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神经科学》、《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临床神经科学》、《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中国现代医生》《神经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解剖学杂志》、《普外临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普外基础与临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综合临床医学》、《临床荟粹》、《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实用泌尿外科杂志》、《男性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遗传》、《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 国优生优育》、《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新生儿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性眼病杂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眼底病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中国麻风》、《中国皮肤性病杂志》、《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疼痛学杂志》、《麻醉与重症监测治疗》、《中华病理外科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杂志》、《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同位素应用杂志》、《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自然医学杂志》、《免疫学杂志》、《人民军医》、《色谱》、《微生物学通报》、《病毒学报》、《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杂志》、 《中华放射》、《中级医刊》、《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南方护理杂志》、《中国乡 村医生》、《中国医疗器械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地方病通报》、《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卫生》、《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中国卫生检验》、《中国医院管理》、 《中国学校卫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中国防疫杂志》、《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辐射防护》、《现代医药卫生》、《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厂矿医学》、《劳动保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埋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海洋药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房》、《中国药事》、《药学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抗生素》、《新药与临床》、《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成药》、《中医药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实用中西医结合》、《中药通报》、《针刺研究》、《新中医》、《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材》、《中医研究》、《中医教育》、《中国 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社会医学》、《医学和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医药史》。《生殖与避孕》、《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西安医科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上海医科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中华麻醉学杂志影响因子:1、《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2、《中华麻醉学杂志》共出版文献4676篇、总下载335070次、总被引4725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6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18。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W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director,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输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血液病临床病理、输血血液制品、代血液研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医学学术期刊。1981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4、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5、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消化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血液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