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羊痘病毒疫苗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羊痘病毒疫苗学位论文

羊毒抗含有高效价同源精制血清抗体,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羊痘,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对病羊要加强管理

【病 因】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导。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体后获得成功。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行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症 状】本病潜伏期为6~8天。体温升高至41~42℃,鼻腔和眼结膜有卡他性脓性炎症。在颜面、乳房、外阴、四肢内侧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发生暗红色斑疹,并迅速发展为丘疹,疹块逐渐增大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凸出。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2~75px,最大可达125px。在24~48h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再次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较常见。皮损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手、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及瘙痒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病人在发病后2周时,躯干部可发生一过性斑丘疹,亦可在四肢伸侧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巨大的向外生长的皮损,类似化脓性肉芽肿或恶性肿瘤,可见于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偶可见病毒血症,表现为广泛的丘疹、水疱或大疱性皮损。瘦弱羊特别是羔羊,全身发痘严重,波及内脏反应明显,继发重度肺炎,孕羊流产,病死率很高。【预 防】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2.对2~3周羔羊接种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终生免疫。【治 疗】香港天宇生物科技的羊六多抗 (200斤体重/瓶)+ 头孢噻呋钠(400斤/支),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天,效果显著。为防过敏需每瓶羊六多抗添加5-8mg地米,现配现用。

羊痘疫苗对结核病防御没有用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性痘疹,可见到典型的红斑、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脱落等病理过程,常由于继发感染而使病死率大大提高。临床症状1/1分步阅读山羊痘潜伏期6-8天,病初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粘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1-42℃,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无毛区、有两分至一元钱硬币大小的块状疹,疹块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时间长了结痂。全过程约4 周左右。流行病学1/1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和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羊痘广泛流行于养羊地区,传播快,发病率高。预防措施1/2平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隔离4个星期。疫区内用疫苗预防接种,山羊痘疫苗(冻干苗)进行免疫接种;每只羊,皮内注射1.5 ml。皮下注射,免疫期一年。发病山羊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和消毒,病死山羊尸体立即深埋,防止病源扩散。2/2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灯产品。发生疫情时,隔离发病羊只,做好场地消毒。并注射羊痘灵 200斤/支 +刀豆素+头孢先锋,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两天。

防羊痘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对2~3周羔羊接种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终生免疫。2、平时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经常打扫羊圈,保持干燥清洁。3、羊群中已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羊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紧急接种。

关于痘痘疫苗的论文题目

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一个很好的心态,也可以去缓解青春被我带来的烦恼。

这款疫苗据说会在2023年进入临床应用,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青春痘是很烦人的。

青春痘疫苗要来了,该疫苗预计将于2023年进入临床应用。

据《健康时报》报道,法国制药企业赛诺菲-巴斯德表示,这款青春痘疫苗目前正在开发中,预计将于2023年进入临床应用。

这则报道一出来,网上议论纷纷,有的网友表示:“青春期都过了才出这个疫苗,不准出!”、“为了让下一代孩子还能体会到青春的酸甜苦辣,建议别出",也有的网友则担心这个疫苗是否真的有效预防青春痘?

我认为,青春痘疫苗应该跟大多数疫苗一样,都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对于已有青春痘的人,可能没有治疗效果。同时,不一定打了疫苗,就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会长青春痘,即便是长了,也比不打的容易恢复。

其实,青春痘不一定是青年人才有的”专利”,中年人也一样会有,这跟个人体质、生活习惯和遗传有关。

1、从洗脸开始

日常中应注意正确的卸妆步骤和洗脸的方法。卸妆这个步骤一定要清洁彻底,无论好的坏的化妆品,你的卸妆油/水一定要质量好,而有的卸妆油/水使用后,还需要用洗面奶深层清洁。

2、使用无油的护肤品

无油的护肤品适合亚洲人,大多数亚洲人都是油性皮肤,毛孔粗大,很容易导致皮脂和死皮细胞堵塞毛囊。另外,平时也不要让脸部皮肤太干,会导致皮脂分泌过多。

3、使用无油的保湿霜

可以避免皮肤干燥,同时,少用多油、有致痘性的化妆品。

让不少人烦恼的“痘痘”,也要有疫苗了!如果在2023年成功应用于临床,那每个人的脸上是不是就没有痘痘了呢?你期待吗?

青春痘疫苗预计在2023年的时候进入临床期。这将是很多青少年的福音。让青少年能够免于青春痘的困扰。

腺病毒载体疫苗研究现状论文

我觉得它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他的摄入方式更加的便捷,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因为此疫苗导致6名接种者出现了脑血栓问题,还有妇女死亡和病危住院,所以才会被美国叫停。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36.3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0.5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1.5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三楼说的好像是国外的吧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后备猪配种前打,防止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当HI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2周以上,当再次检测HI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一胎采食时被感染,可把其配种期拖延至9月龄时,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母源抗体可持续平均21周),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使其产生免疫力后再配种。疫苗预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是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两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抗体效价高于1: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两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没有细小病毒(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饲养管理工作,对病死尸体及污物、场地,要严格消毒,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一、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出、空圈4.5个月,经彻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仍可被感染。污染的食物及猪的唾液等均能长久地存在传染性。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二、临床症状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三、诊断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以依据临诊症状和流行病学做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繁殖障碍症状,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但是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自从首次报道猪细小病毒病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但是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通认可,在临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病毒分离和鉴定是直接检测病原,其用于诊断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但是检测结果常受胎儿死亡时间的影响。一般用于检测该病的病料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新鲜脏器(如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鉴定猪细小病毒病抗原可靠而又敏感的诊断技术。取胎猪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再与标准化试剂反应,在几小时内可以完成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其有特异、敏感、快速、检出率高的特点,是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常用的辅助方法。在猪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中,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或微量法。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方便,灵敏度也较高,不过在该方法操作中,需要对待检血清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用红细胞泥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而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影响血细胞凝集的因素有:试验温度、红细胞种类、供血动物的年龄等。近些年,建立了检测PPV血清抗体的乳胶凝集诊断方法,致敏的乳胶抗原与PPV阳性血清反应,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其特异性较高,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诊上的现场检测和该病的早期定性诊断,被许多学者誉为“傻瓜技术”。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类症鉴别诊断,是近二十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诊断技术,适宜于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但该方法的技术含量高,只能在专业实验室应用,不适合大面积临诊诊断和现场应用。本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慢性非典型猪瘟、衣原体感染、猪布氏杆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区分。四、治疗1.肌肉注射英国意康的英国多联特配合头孢注射液,每日2次,连用3~5天。2.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引产,防止胎儿腐败,滞留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及不孕。3.对心功能差的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五、体会.据调查,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能与未经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引种不慎有关。为此要加强该病的引种检疫及免疫工作,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2.猪细小病毒病免疫一定要谨慎,使用不当可人为传入病情。猪场无该病感染,最好不免疫,必须免疫时,最好使用灭活苗。3.对延时分娩的猪要及时引产。实践证明,用前列腺烯醇注射液注射安全可靠,并有利于胎衣排出。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是母猪四大繁殖障碍性疾病。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特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表现为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儿和畸形胎儿,或产仔数少。有时还可导致公、母猪不育。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妊娠母猪流产,但由于感染病毒的时期不同而表现有所不同。怀孕初期(30日龄以内)感染时,则因胎儿的死亡而吸收,使母猪不孕和无规律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在分娩时产程延长而造成死产等;在怀孕后期(70日龄以后)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感染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终生获得免疫。感染母猪不见明显的肉眼病变,受感染的胎儿则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或出现木乃伊胎儿、畸形胎儿、骨质溶解腐败的黑化胎儿等。本病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治疗意义,重在预防。预防该病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防止带毒母猪进入猪场;二是待初产母猪获得自动免疫后再繁育配种。为了防止带毒猪进入猪场,应从无病猪场引进种猪。来自木乃伊窝的活仔猪,可能是本病毒的携带者,不要留作种用,也不要在头胎母猪的后代中选留种猪。人工免疫方面我国已制成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对4月~6月龄的母猪和公猪两次注射,每次5毫升,免疫期可达7个月,1年免疫注射两次,可以预防本病。

聚焦三农(文山州畜牧局):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尚无有效方法治疗,防制措施是使用疫苗免疫.在接种前摸清病毒流行情况,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新冠病毒肺炎的疫苗研究进展论文

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

论文共同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丽丽介绍,与确诊患者及有症状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较低,这一现象对未来精准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在检测、溯源和治疗资源远远不及的情况下,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成功控制了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知名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理查德·斯特拉格内尔在同期《柳叶刀》上撰写述评指出,该研究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3月19日,我国科学家在湖北武汉开展的一项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当地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中,40%存在可有效对抗病毒的抗体并至少可持续9个月。研究结果19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

该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对疫苗保护时效评估也具有借鉴价值。研究还显示,经校正后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说明即便疫情暴发,武汉也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论文领衔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并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再发大流行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中国科学家: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我们在研究疫苗中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很好的抑制,经过多次的临床试验,也不会有任何的不良现象。

现在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只要这种疫苗进入大量投产就可以达到普及。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液滴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生活中的自我保护。如果有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如感冒、发烧和流鼻涕,我们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黏膜免疫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吸入式气溶胶疫苗只需要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不需要装在瓶子里,可以解决目前疫苗瓶的瓶颈问题。

此外,气溶胶吸入疫苗正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吸入式气溶胶疫苗只需要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目前,每人注射疫苗需要0.5毫升,吸入疫苗需要0.1毫升。减少疫苗剂量意味着未来一剂可以改变五剂,这相当于疫苗生产能力保持不变时实际供应量的五倍。由conine通过生物吸入接种的新冠肺炎-19疫苗进入临床II期,并已用于紧急情况。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疫苗生产能够满足全国的疫苗需求。新冠肺炎疫苗相关的生产材料和设备有数百种,目前所有材料供应相对稳定,整个供应链相对顺畅。根据现有的生产安排,疫苗的年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的疫苗接种需求。在充分评估健康状况和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一些地区已开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2022年10月13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取得了进一步进展。据悉,康正在拉丁美洲、东南亚乃至全球进行新冠肺炎吸入式疫苗的临床试验,以更快获得相关批准。与同源疫苗相比,抽吸疫苗可以诱导更有效的抗体,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36.3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0.5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1.5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