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杂志

发布时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杂志

《中国建筑防水》、《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城市·环境·设计》、《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双月刊 、《中国建筑企业》、《建筑机械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中国建筑科学》、 《中国房地产业》、《世界建筑》、 《建筑创作》、《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智能建筑》、《中国建筑艺术》、《铁道建筑技术》、《山西建筑》、《装饰》等等,我就知道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i可以查查,一般的杂志社,除了正常的出版之外,都会有电子版的。

看你学校的要求喽。

全国的建筑类杂志分成三级,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级和省级,你在学习阶段建议看核心期刊和部分全国级的,其它就如楼上所说,是为凑职称用的费材。北大中文核心刊物是 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 4.岩土力学 5.土木工程学报 6.城市规划 7.工业建筑 8.建筑结构 9.城市规划学刊 10.中国地质学报 11.中国给水排水 12.空间结构 13.建筑材料学报 14.给水排水 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16.混凝土 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18.世界地震工程 19.建筑学报 20.暖通空调 21.中国园林 22.建筑钢结构进展 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7.规划师 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国际城市规划 31.建筑科学 32.施工技术 33.结构工程师这里面 31.建筑科学 和32.施工技术是我经常会看到的。

建筑工程技术类杂志: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投稿

<建筑结构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建筑结构》等都是。

1、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篇幅在2500~4000字为宜。2、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请一律采用国际标准书写。3、来稿请在电子邮件主题中标注作者姓名及文章名,注明投稿字样。4、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5、论文内容包含各学科各领域(政治、行政、法律、经济、文史、艺术、教育、新闻、信息、管理、科技、 医学、理工等)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要求word文档格式,一般要求电子文档。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官网

建筑加固的重要性:国内外结构工程的发展过程表明,当工程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工程结构的维修改造将成为主要的建设方式。建筑物加固与维修改造的前提是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我国的工程结构,特别是建筑物因为特殊的历史和发展方式,在许多方面更需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与维修改造。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设计、施工和管理使用存在先天不足,同时由于地震、火灾等灾害的影响,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已成为基本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国内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的重心,已从新建工业企业转移到对已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同样,对民用建筑进行改造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随着各地大地震的发生,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全国势必会掀起检查建筑物隐患并修复加固建筑物的热潮,对建筑物加固修复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由于已有建筑的设计,施工及材料质量各不相同很难有统一的加固方法,因此,一定要针对已有的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因地制宜,做到加固后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和结构的变形能力及重点部位的抗震能力。我国建筑市场巨大,当前土建结构加固改造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物的加固、维修、改造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各种新的加固技术必将不时地涌现,结构的加固技术也必将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同时对建筑物加固、修复技术及材料的要求不时提高,对建筑物加固、修复资料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将为建筑物加固修复材料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原名《工程抗震》,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城乡和住房保障部主管,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361期刊网共同主办。是工程抗震和地震工程专业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

抗震与加固杂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该刊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不是,建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以下: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岩土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中国给水排水、混凝土、空间结构、建筑学报、给水排水、建筑材料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世界地震工程、暖通空调、建筑技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程勘察、建筑科学、中国园林、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施工技术、规划师、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新型建筑材料

1978年5月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在徐州成立,193人参加,收到论文93篇。1981年12月在无锡召开了学术会议,76人参加,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震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农村建筑抗震、抗震加固技术和工程结构抗震试验研究。1984年6月由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所及分会在北京举办了:“城市抗震防灾研究班”,会上就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小区划、生命线工程抗震、震害预测、工程决策等专题作了报告,并结合我国在这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1984年11月第2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城市抗震防灾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召开,97人参加,收到论文四十余篇。1984年与中国地震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会议印发了两本《地震工程论文集》,收入论文85篇,另外还有七十多篇论文和报告以单行本形式进行了交流。1984年8月由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和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工程抗震》杂志第1次编委会在北京举行。1985年年会在漳州召开,109人参加。1986年为总结唐山地震以来的抗震工作经验,先后召开了两次国内和国际唐山地震10周年学术交流会,国内会议名为“唐山地震10周年抗震防灾经验总结暨第8次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中国抗震防灾论文集”,约有90篇论文,主要内容有:抗震防灾工作综述、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小区划、场地地基与基础抗震、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及抗震可靠度、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抗震鉴定与加固、桥梁与水工结构抗震、管道井架高炉与储仓结构抗震、试验设施与试验技术;国际会议名为:“城市抗震防灾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会议主要讨论了3个方面的内容:唐山抗震防灾的经验及教训、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和建筑结构及公共设施的抗震设计、地震工程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国际合作。1987年在武汉举办了第2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235人参加,收到二百三十多篇论文和8篇特约报告稿。1989年举办了全国首届构筑物抗震学术交流会,72人参加,这次交流会的征文范围主要是围绕《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收到论文63篇,其中有关场地、地基及尾矿坝方面的14篇、结构抗震理论研究的5篇、框排架结构7篇、贮仓通廊与支架15篇、井塔井架8篇、储液槽罐5篇、电视塔及烟囱6篇、抗震加固实例及其它3篇。1991年11月召开了第3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一百六十多人参加,收到论文97篇,分为结构抗震理论及试验分析、工程抗震设计与研究、结构振动控制等。1991年11月第3届地震工程委员会第1次会议在哈尔滨举行,与会同志听取了“关于第3届地震工程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报告”。1991年11月在宁波召开了“地基抗震学术交流会”。1998年8月在昆明举办了第3届生命线地震工程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学者、专家共七十多人参加,会议由日本负责出版了论文集,2003年10月在青岛召开了第4届研讨会。199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5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这次会议上,在综合抗震防灾和强震地面运动、震害调查,场地效应及地基抗震,城市及企业的抗震防灾技术,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鉴定、加固与改造,重大工程、生命线及设备抗震,工程结构隔震、控震技术以及结构和构件的试验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会交流,并出版了两本论文集,收入152篇论文。1999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学术报告会,请若干抗震界专家对最新抗震理论与实践作了详细报告,有近一百人参加。2000年8月在昆明市召开了全国学术研讨会,研讨内容主要围绕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章有关问题进行研讨,60人参加,提交了7个专题的报告,本次会议出版了“工程抗震”增刊,登载了17篇论文。2000年9月在兰州举办了现代地震工程研讨会,一百余人参加,这次会议对近些年国内国外大地震对城镇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交流,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由《工程抗震》杂志分3期发表。2001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小型专题专家研讨会,二十余人参加,主要围绕新规范增加的“断裂工程影响评价”相关条文进行专项研讨,为这些条文的最后确定奠定了基础。2002年11月在南京举行第6届了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这次会议上就强震观测、地面运动与震害,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隔震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应用,工程结构性态检测与健康诊断,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工程抗震,抗震试验技术和结构试验研究,城市防震减灾及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交流。正式出版了两本论文集。1998年和2000年先后在汕头和杭州,研究委员会的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1999年和2001年先后在大连和南宁举办了较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两次研讨会均有一百多人参加,每次交流五十多篇论文,也均有论文集出版。

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6.城市规划7.工业建筑8.建筑结构9.城市规划学刊10.工程地质学报11.中国给水排水12.空间结构13.建筑材料学报14.给水排水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混凝土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世界地震工程19.建筑学报20.暖通空调21.中国园林22.建筑钢结构进展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规划师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国际城市规划31.建筑科学32.施工技术33.结构工程师核心没有哪个好发,都有难度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审稿周期

一篇SCI论文撰写完后,如果想让它投稿之前变成一篇高质量的SCI文章,就得针对论文进行润色修改,只有这样你的论文才能更好的发表成功。那么,SCI论文到底如何进行润色修改? 一、撰稿人的自我修改 SCI论文修改中,研究的主要承担者通常在实验和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中开始撰稿。在撰稿过程中,自身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是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一般也会参与。大多在资料分析完成之后不久,可以形成初稿。 一篇SCI论文的初稿完成后,撰稿人在投稿之前必须静下心来检查和修改SCI论文的内容、文体和格式,其目的是提高SCI论文质量和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一篇高质量SCI论文往往要经过多次自我修改,即使是很多作者在论文投稿后苦苦等待杂志社却渺无音讯,那么论文投稿多久能收到回复呢?其实还是看文章符不符合杂志社要求,如果与杂志社要求相差不大那么速度就很快,如果有较大出入那杂志社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身高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投稿后一直没有回复,是哪些方面的原因? 1、了解一下审稿周期 大部分期刊的审稿周期是1-3个月,如果是核心期刊,有可能时间会长一些,审稿时间长说明杂志社对文章的严谨性,也说明对文章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长时间没有回复,有可能会文章要返修,也有可能文章会被刷下来。 2、从文章的质量来看 如果一篇文章在创新性可以,就是有其他地方的小问题,反反复复地修改和提交,肯定是会延迟审稿期的,因此投稿之前在细节上更要注意,这种情况会影响到见刊时间,如果用来评职称,很容易错过时间。 3、从期刊的选择来看 很多人都想选择一本高质量的刊物,无论从影响因子、期刊等级或是影响力来讲都是优秀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期刊收到的稿件很多,但是编辑部就那些人,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审稿的时间长。当然不是让大家去投假刊、套刊之类的,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着急用文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综合性一些、正规的期刊进行投稿。经验丰富的作者,也难以一次定稿。 二、合作者的参与修改 职称评审中,论文是如何加分的?评职称发表论文是作为学术成果加分用的,每个地方的加分规则不一样,今天我们就大多数情况给大家说说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首先论文的加分项与论文等级有关系,论文等级分为以下几种 ①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SCI、SSCI、EI、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 ②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等被核心期刊检索收录的刊物; ③国家学术刊物: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 综合以上分析,其论文等级越高,加分项越多。 2、不同行业的职称评审在论文上的分数是不同的,那么到底如何加分 ①评职称总分一般是100分制,分配到论文论著上最高是10分,也有8分、7分、6分的,大多数情况下,研发类职称论文加分要高于非研发类职称论文,比如工程技术研发类高级职称论文量化分数最高为8分,工程技术非研发类高级职称论文量化分数最高为6分。 ②位置排列不同,加分也不同,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评分依次降低,后边的位置一般比前边的位置低一分。国外刊物一般能加10-8分,国家级刊物(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能加6-4分,省级刊物能加5-3分,地(市)级刊物能加4-2分数,内部刊物能加2-1分。 一个科研探究的过程通常比较复杂,我们常常会选择几个合作者一起共同探究这个课题。那么在初稿形成后,应该将SCI论文的初稿送给各位合作者阅读。因为每名合作者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均有所不同,他们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阅读SCI论文,发现撰稿人未能发现的问题,包括对分析的方法、结果的解释、SCI论文的表达方式等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有些合作者甚至可以直接帮助修改SCI论文,提高SCI论文的质量。 三、SCI论文投稿后修改 第一步是关于文章的结构,我们要调整文章的结构,结构的条理要清楚,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结构,否则可能越改越乱。 第二步是关于文章的数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那些表述模糊的数据和案例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数据不充分的话,需要寻找相关的数据进行补充。 第三步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1、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篇幅在2500~4000字为宜。2、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请一律采用国际标准书写。3、来稿请在电子邮件主题中标注作者姓名及文章名,注明投稿字样。4、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针对有疑问的内容随时查询核对。5、论文内容包含各学科各领域(政治、行政、法律、经济、文史、艺术、教育、新闻、信息、管理、科技、 医学、理工等)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要求word文档格式,一般要求电子文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