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葆真丸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葆真丸论文研究

这两种应该大药房都有,你搜索一下百度,输入城市名和地址即可找到药房够买

葆真丸中医院研究论文

●“卫生”,从构成上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生”为名词,即“生命”或“身体”;“卫”为动词,即“卫护”。“卫”、“生”组合成词,本意即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当把“卫生”看做名词时,其意义则转变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的行为,或“维 护生命或保护身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现代汉语中,“卫生”也作形容词,意思是“干净、清洁”,而这正是维护健康的措施之一。 ●学术界对“卫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把它当做近代新名词来研究,以近代术语“卫生”的生成和传入中国的过程作为考察的重点,而没有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卫生”的涵义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卫生”是近代乃至现代“卫生”概念产生的基础。 ●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卫生”大致有“养生”、“医药(医疗)”、“卫生保命”、“济世救民”等四种涵义。 关于术语“卫生”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成果。民国时期的著作有彭文祖的《盲人瞎马新名词》、陈方之的《卫生学与卫生行政》等;近年来的著作有沈国威的《近代中日语汇交流史:新汉语の生成と受容》、冯天瑜的《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语术语的生成》等;也有一些关于“卫生”的专题论文,如台湾学者刘士永的《“清洁”到“卫生”——殖民政府对台湾社会在清洁观念上的改造》、雷祥麟的《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民国时期另类的卫生、自我与疾病》等;国外也有学者对“卫生”进行过研究,如Lee Jong-Chan:Modernity of Hygiene in the Meiji Era,1868-1905、Ruth Rogaski:Hygi enic Modernity: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藤浪刚一的《日本卫生史》、川原泛的《卫生学纲目》等;最近,刚从日本流学归来的余新忠博士在阅读大量日文著作之后所撰写的论文《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也是有关“卫生”的重要研究成果。综观上述成果,大多以近代术语“卫生”的生成和传入中国的过程为重点,而没有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卫生”的涵义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卫生”是近代乃至现代“卫生”概念产生的基础。因此,对传统文化中的“卫生”概念作较深入的考察,对研究“卫生”概念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级汉语大词典》,“卫”,动词,会意字,繁体作“卫”,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故其本义为“保卫、防护”。“生”,动词,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故其本义为“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当“生”的词性转变为名词时,其意义则为“生”之表象“生命”,或“生”之载体“身体”。显然,作为词组的“卫生”是一个动宾结构,其中的“生”为名词,即“生命”或“身体”。因此,“卫生”的字面义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然而,当把“卫生”看做名词时,其意义则转变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的行为,或“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现代汉语中,“卫生”也作形容词,意思是“干净、清洁”,而这正是维护健康的措施之一。这是“卫生”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语境中,“卫生”的涵义有很大差别。这里只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卫生”的涵义作简略分析。 “卫生”一词典出《庄子·庚桑楚》。《庄子·庚桑楚》有“卫生之经”的记述: 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晋代李颐在《庄子集解》中把“卫生”理解为“防卫其生,令合其道也”。晋代郭象、唐代陆德明等均沿引李颐之义。宋代的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庚桑楚篇》中指出:“卫生者,卫全其生也,能卫全其生则生所以常存,故曰卫生之经也。……与物齐谐而同其流,此所谓全生之道也,故曰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无论把“卫生”理解为“防卫其生,令合其道”,还是理解为“卫全其生”、“生所以常存”,都道出了“卫生”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的“保卫生命,维护身体健康”之本义。初版于上世纪20年代、被誉为“中医辞海”的《中国医学大辞典》把“卫生”解释为“防卫其生命也”,也再一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卫生”的涵义历千年未有明显变化。 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卫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涵义: 1、“养生”。即“葆真抱元”,通过食物、药物、服饰、锻炼、节欲、静心、养性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长寿命。如“此药清而不凉,温而不壅……春常服免瘟疫之疾,夏常服不中暑暍,秋服无疟痢之疾,冬服不感寒毒,眞神仙卫生之妙药也,功効不可尽述。”“人生行乐尔,行乐则心闲,心既无所用,和气滋容颜,卫生有此妙,余事皆可删。”“古之详于殇服,何也?先王之制,丧礼,一以哀死,一以卫生也。”“卫生防后患,伐性释前疑,展转那成梦,呻吟且当诗,因心念民瘼,出位叹身卑,欲巳七年病,当从百世师,保身将保德,未可废箴规。” 当“卫生”作“养生”时,常出现在以下几种语境中:(1)与“伤生”相对,即卫生是保卫生命,而不是伤害生命。如“所以卫生而不至于伤生也”;(2)与“医”相对,即“卫生”常指预防疾病,而“医”则指治疗疾病。如“前辈名士往往能医非惟卫生矣”,即前辈名士往往掌握医药技术,能治疗疾病,而不只是能预防疾病;(3)在部分情况下专指生理上的保养,常与“养性”或“养心”相对。如:“晋宋间,高士晚得官,无仕进意,筑庵西溪,名曰云茅,以卫生养性为事,诗文雄深雅健。”又如:“多服燥热药,亦使人血气偏胜,不得和平,不但非所以卫生,亦非所以养心。” 2、“医药”、“医疗”。即“已人之疾,起人之死”,通过药石等手段“治病活人”。如“禹之垂训,如良医之著书,既示之以卫生之术,又戒之以致疾之由”,“治风先治脾,治疾先治气,皆卫生之要也”。“富贵者,昧养生之理,不问卫生有方,贫穷者,急养身之策,何知保身有道。” 当“卫生”作“医药”、“医疗”时,常出现于以下几种语境中:(1)与“养生”相对。如“菽粟之类同归于养生,药石之类同归于卫生”。(2)常用作药名、书名。如在《卫生易简方》、《卫生宝集》、《卫生家宝方》等书中是书名;在卫生汤、九钥卫生固气丸、龙虎卫生膏等说法中是药名。(3)有时还用作医疗场所的名称,如“大父中厚,精于医,开卫生堂,施药以济病者”。 3、“卫生保命”。当“卫生”作“保卫其生”时,其概念抽象而且涵义宽泛,几乎包括“养生”、“防病”、“免害”、“保命”、“长生”、“延龄”、“治病活人”等各个方面。这种用法在传统中国应用最为广泛。现举几例:“大抵味以养精者也,谷以养形者也,药石以治疾者也,养精为本,养形次之,治疾为下……盖尝讲卫生之经矣。”“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人之所甚重者,生也,卫生之资所甚急者,药也,药之考订使无以乙乱丙误用妄投之失者,神农家书也。”“父母妻子之念,或从中来,欲见而不可得,忧增愤结,殆有不能堪于怀者,安得不致疾易而卫生难也。” 4、“济世救民”、“保卫生灵”。所谓“医道行,则活人,儒道行,则活天下”,故“不为良相则愿为良医”便成为自范仲淹之后历代儒、医的追求。历来医者有“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之使命,王者有“济世救民”、“保卫生灵”之王道,故王者常以“医”济世,医者常以“技”救民。所以,“卫生”也常表现为“济世救民”。现举几例:“告而还,子孙怡愉,蜂房合户,哺雀群乌,混迹市尘,悬我药壶,卫生之仁施于州闾。”“我祖宗内设太医院,外设府州县医学,医而以学为名,盖欲聚其人以斆学,既成功而试之,然后授以一方卫生之任,由是进之以为国医,其嘉惠天下臣民也至矣……则天下之人皆无夭阏之患,而跻仁寿之域矣,是亦王者仁政之一端也。”“若时疫流行,不问老幼良贱,各饮一盏,则时气百病不生,真济世卫生之宝也。”“而卫生恤患,切于时用,以施惠爱于人者,莫医氏若也,故古之魁伟之士,不试用于时,则愿为良医,以行其志。” (本文所引资料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主) 现代公共卫生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公共卫生概念和内涵有了许多发展。 现代公共卫生最简单的定义为“3P”,即Promotion(健康促进),Prevention(疾病预防),Protection(健康保护)。许多国家仍认同Acheson(1988)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即公共卫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通过社会有组织的努力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 新的医学模式和国家卫生方针都明确提出,卫生工作要求社会广泛参与,要搞大卫生,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参与,即将相关部门纳入到公共卫生体系当中,如计划生育、药品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狭义的公共卫生体系定义认为,体系中各机构的人力、设备、预算都是为实现其卫生职能和和卫生目标进行规划和配置的。具体地说,公共卫生系统包括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公共卫生研究机构。 公共卫生的功能是增强人群的健康,预防疾病,控制感染,延长寿命,提供安全的生活方式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说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无不在公共卫生的应对范围之中。

八卦掌全称“游身八卦连环掌”,一般把它归为内家拳的一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释义。欢迎阅读!

【武功介绍】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其实,八卦掌与八卦并无什么内在联系。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或“龙形八卦掌”,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传。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传统八卦掌经许多名师的不断研究,以八卦为理论基础,一圈八步八个掌势,以单换掌为基本掌势,套路非常灵活,并不固定,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现在许多演练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这个传统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 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 武术 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有独特的功效。

八卦掌另有对练和散手,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盘刀”,长1.4米,重2公斤,其长度和重量都超过一般的单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

春秋刀 战身枪 连环剑 连环纯阳剑 连环蟠龙棍 五行棒 昆仑铲 八卦刀

◆八卦掌功理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一)八卦掌八要:

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 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 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3.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圆。” 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二)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讲究:

1.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 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 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

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3.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4.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

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骄龙。

◆八卦掌的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棉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 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

八卦掌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国内各地广为流传,而且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而广为传播。

程式八卦掌总诀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八卦掌人物介绍】

◆董海川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董先师墓志”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意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 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具有权威性,为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证,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据。众弟子中尤以尹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凤春等最为驰名。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董海川先师的一生,在武术上是卓有贡献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留名千古的一生,他所创的八卦掌恩泽后人,造福人类。融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八卦掌将永葆青春!董海川先师将永垂不朽

董海川 “ 仙逝 ” 后,在弟子们的努力推动下,八卦掌传人辈出,传播甚广。在其发源地北京,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后,八卦掌开始向河北、山东、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经过几代的努力,现在八卦掌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武术。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其后学深研其理,充实其技。尤其是第二代宗师,尹福、程廷华、樊志涌、宋长荣、宋永祥、刘凤春、梁振普、史继栋、刘宝贞等,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自然贯通,形成不同风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

现已形成的主要流派有:尹福所传的尹氏八卦掌,程廷华所传的程氏八卦掌,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掌,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掌,梁振圃所传的梁氏八卦掌,宋长荣、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掌,刘宝珍所传的刘氏八卦掌,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掌及张占魁所传的形意八卦掌等。

◆尹福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因身长体瘦,人称“瘦尹”。 河北省冀县人,幼年来京,居朝阳门(齐化门)吉市口,以卖烧饼油条为业。尹派八卦掌其掌法特点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转,步子小,趋于急行,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多穿点,动作刚猛, 以冷、弹、脆、快、硬见长。重腿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四指并拢,拇指内扣。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程廷华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 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程派八卦掌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 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 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程氏八卦掌以 “ 龙形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掌式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屈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多双摆双扣,运作舒展大方,其风格为大开大合。走转拧翻,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圈中有圈,层层不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 “ 游身八卦掌 ” 。

◆史计栋

史派八卦掌创始人----史计栋

先生姓史讳计栋,字振邦,行六,人皆以史六称之,河北冀县小寨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卒于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享年七十三岁。性廉而善辞令,与人无争,里人有纠纷,得一言辄解。在京师经营木业,开设义和木厂于东城,同业中劳资有争议,常被邀请为调解人,由先生居间仲裁,双方咸感满意,而争议息。

先生幼拜谭腿名家、当时人称铁腿秦凤仪学武术, 锻炼刻苦勤奋,家离师寓约十里,来去途中踢腿不停,凡数年尽得师传。后尹福亦从秦学,二人切磋钻研,相处颇为投机。秦殁后,尹重拜八卦掌大师董公海川门下,后史先生知其事,亦投入董公门墙。尹因先入董门为大弟子,马维祺次之,先生添列第三,艺名史立卿。 当时董公以拳勇显名于京师。号称“八卦派”,其术变化多端,尤以步法转换莫测奇妙,誉満九城。京师内外,及各地武术专家慕名来访者实繁有徒,然卒未有能出其右者。肃王曾赐匾,题为“大清一人”。

先生在董公门下,学习益勤奋,苦心钻研,行走时步型臀低于膝,不间寒暑,常练至汗出如渗,滴下粘稠如球状,技益精进,尤擅腿法,发腿击人,常出人意外,防不胜防。武林人士缄以“贼腿史六”誉之,师兄弟辈皆折服赞赏,董公深爱之,并其妻为义女。史先生谨请董公迎养到家,躬亲侍奉,殷勤热忱,情逾亲婿,董公感其义,倾艺悉授之。董公逝世,先生为之处理后事,营丧葬,立碑志记。

先生每晨至东城脚下,以身向城壁撞击。数十年不间断,家藏弹弓一张,悬诸梁上,用时身取下,以弹丸击物,发无不中。京师附近某地,强盗据山为寨,掠夺行旅,劫财害命,地方官无法缉获,先生应邀协助缉捕,擒获其魁首十一人,荡平山寨,为民除害,清政府赏授六品顶戴,声名大震,一日有砂手名家来访,先生率众弟子迎候于门,导之入室,门旁有极碑,某故眩其技,以掌抚碑,行于后者趋前亟视之,砖尽碎裂。既之,互通问候,某请较技,先生命学生杨荣本出场,杨应声出,恭手致敬,各立门户,某以拳进,杨稍撤避其锋,某再进,杨摆步旋转俯身以后蹬腿应之。某踉跄跌出丈余,仆倒于地。先生急命人扶起,某羞惭而去。事后见者告先生以极碑事。先生曰,砂掌等功,学以增重打击力,以及自身可以抗痛,有其作用,若不仗技艺经用之以取胜,未必尽能如意。先生与人角赛事甚多,不胜心述。

宣统元年生生突患急症,病危时弟子伴送乘火车回原籍,当时医药不及现代,未能挽救逝世。无子,以兄子为嗣,葬之日,来吊唁者数千人,盛极一时,当其未病时,国人惩于外侮,武术界人士拟于天津等创武术会,以增强人民体质,挽救民族衰弱,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其事,介绍其友人及门徒入会,虽因种种关系未能成立,其爱国热忱,令人敬佩。

先生授艺,首重武德,一再谆谆教诲,要求极严,所传技艺,有:八卦六十四拳掌法、腿法多种与各种器械,北京弟子中,著名者有:韩福顺、张德修(善亭)、于庆进、杨荣本。寿山等。因先生当时住在东城,被称为八卦掌东城派。

史氏八卦掌出掌为 “ 钩镰手 ” ,食指、中指二指并拢,虎口撑开,其余二指内抱微屈。步法有蹚泥步和鸡形步两种。讲究五形五势,八字八法,尤善腿法,因此其八卦掌步法和腿法更加快捷、巧妙。

◆杨荣本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杨荣本 ---法号:福源上人

福源上人俗姓杨,名荣本,山东掖县海兴庄人氏,生于1873年4月,他诞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伯父及父亲均擅长武术,以勇名闻于乡里。福源幼年随伯父学武。后入袭太和殿当侍卫,又经人介绍,拜董海川先生的干女婿史计栋为师,苦练八卦掌,艺益精进。并在京都俄语学校习俄语,辛亥革命后,福源解职,先去东北,在哈尔滨邮电局当俄文邮务员、当过俄文翻译,到过苏联,并定居在哈尔滨开设过电料商店,同于经营有方,颇有盈余。又与人合资创办电影院,自任经理。影院除开放电影外,并演杂技 拳击 ,时或邀请日、俄大力士及拳击家到院里表演献技。福源常逗拳击家与之友谊角技。日人狡猾,再三邀请,决不就范。俄人则一邀即见。福源先与交斗几合,出掌击其隙以为戏,常使对方无法招架而捧腹下蹲认输。哈尔滨当时是俄国租借地,十月革命后,白俄人云集,彼辈喜酒,醉后动轧在马路上侮辱中国妇女,受害者累累。一日,数俄人醉戏一妇女,该女人呼叫救命。群众敢怒不敢言,福源道经该地,见状上前解化。俄人不听,以为多事,反以拳击子,福源被迫还手,一挥手击者跌出数尺,众俄人一拥而上,冀以多为胜。不料福源一伸手一抬腿,那些俄人被拳打脚踢得落花流水,狼狈窜去。翌日哈市报纸纷纷报导其事,因未留名,誉为无名义侠。国人阅者人心大快,一时传为佳话。

“9.18”事变后,日本人侵占东北,关东四省沦亡,福源毅然参加游击队,后在部队当过营长,抗战失败,他只身逃避进关,因看破社会,半路出家,削发为僧,在宜兴海会寺受戒,于江苏省宜兴县(今改为市)张渚龙地山等处任庙内书记职。常州徐哲东先生闻其名特来拜会,叙谈数日,欢其技,深为拜服,在所著“国技论略”中曾记其事。

“8.13”事变后,上海沦陷,接着日军又攻陷南京。寺院被日本人烧掉。福源后到了江西南昌南海行宫寺院,1948年国事紧张。福源就云游他去,不知所终。

福源所传东城派八卦掌,八卦母掌、八八六十四掌、八卦散推、空手对练、三角步、又有剑、刀、枪、戟、钩、锐等器械。

◆狄兆龙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狄兆龙

狄公兆龙先生,中国武术名师,第四代八卦掌传人,中国史式八卦掌研究会创建人,生于一九0九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农历正月十五日,享年94岁。

狄兆龙先生,江苏溧阳人,出身名门望族,幼时体弱多病,初拜沧州来溧少林名师张风祥习武,竟至疾除,体格日益强壮。

一九三三年和友人游江苏宜兴张公洞时,幸遇清末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宗师八大弟子之一史计栋先生的高徒杨荣本先生(山东莱州人,清皇宫侍卫,清亡削发为僧,受戒于南京宝华山,

法号:福源)前后随师于宜兴海会寺、张渚太华寺等寺庙学习八卦掌及多种器械达八年之久,此后无论寒暑春秋,直至耄耋之年从不间断研习。[当时从学者有彭袭明(侨居香港今96岁著名画家)、王永昌、曹润亭]。

狄公一生酷爱武术,为继承弘扬中华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人忠厚、谦逊,倡导武术与健身完美的结合,德高望重。自一九五八年至二00一年期间,多次参加省和全国及国外武术观摩交流大

会并获大奖,且被许多武术馆校和团体组织及新加坡武协聘为顾问、理事、教练、名誉会长等职。(狄

公演习的九子寻母剑长1.43米,重5斤,被中华武术界赞为“天下第一长剑”)。

狄公为传播八卦掌不遗余力,一九七六年退休后赴全国各地传播八卦掌,他授徒严谨,诲人不倦,一生教授的弟子和学员不下万人,许多外国武术 爱好 者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一生曾传授过:八卦六十四掌、指路拳、指路剑、片散流刀、粘身枪、七星杆、八母枪、九子寻母剑、游身连环子午鸳鸯钺和

鸡爪锐、龙形双匕首、杨式 太极拳 、形意拳等)。

狄公在医术和气功上有较高的造诣,工作于溧阳市中医院伤科,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狄公在全国多家武术刊物及报纸上发表八卦掌械方面 文章 和论文,一九九六年完成编写<<武当秘传八卦掌>>著作已多次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并在海内外发行,他示范演习的八卦掌代表掌法和剑术已收入中

华武术展现工程之中。

狄公高尚的人格,精湛的武艺,崇高的武德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陨星在长空坠落,天宇间久久留存着它的光芒。

◆洪其骏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洪其骏

洪本烈(其骏)生于福建泉州,自幼喜欢武术性情豪放,虚心敏学,曾跟当地武师学习南少林拳术,又到重庆学习散打。后拜狄老先生为师学习史派八卦掌,蒙赐授八卦六十四掌、指路拳、指路刀、九子寻母剑、鸳鸯钺、鸡爪锐、粘身枪、七星杆及气功等。

1992年3月参加重庆市武术散打擂台赛,获 56公斤级第三名;

1992年9月获重庆武术协会的武术拳证及裁判员证书;

1993年回祖籍泉州在泉州柳城武术馆任散打教练;

1993年获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大奖赛(南少林传统棍术表演)比赛,表演奖;

在南少林武术节 文化 踩街中,训练大型单刀队参加踩街活动获优秀奖;

1996后6月当选柳城武术馆第三届常务理事;

1994年2月参加武术文化知识国际大奖赛获三等奖;

1994年6月3日正式递帖,磕头,拜狄兆龙先生为师 ,成为八卦掌的第五代传人;

1994年9月参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举办的“八卦掌(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

1994年9月获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 ;

1995年1月获万籁声功夫研究会 特邀研究员;

1995年7月获第二届中华民间武艺精萃邀请赛 男子成年组拳术一等奖;

1995年7月获首次“炎黄武林先贤英名杯”获<<计栋杯>>奖;

1995年9月获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观摩表演赛中成年男子组八卦掌传统掌法优秀奖;

1995年10月创办闽南八卦拳会;

1995年首届国际武术气功交流表演 大会在开幕布式表演;

1998年当选第四届柳城武术馆常务理事兼总教练;

1999年至2005年在大连传授八卦掌;

2005年创办史派八卦掌网站;

2006年2月创办大连武术网网站;

2006年5月荣获大连武术套路比赛成男一类拳一等奖;

2006年5月聘为大连武术协会委员;

2006年6月加入中国武术协会。

◆其他:

樊氏八卦掌以 “ 瓦垅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四指并拢微屈,掌指竖立,中指上顶,掌心涵空。步法以 “ 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官 ” 为主,走转圈为辅。走转时为踩步,行走自然,落地生根,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其拳式紧凑、轻捷灵活。

梁氏八卦掌以 “ 龙虎掌 ” 为标准,该掌形拇指外展,虎口撑圆,食指回指眉梢,中指上竖,中指、无名指分开,无名指小指内旋,其形似龙爪,又似虎爪,故称 “ 龙虎掌 ” 。步法抱膝摩胫,如趟似踢,其特点是以正击斜,借力发劲。

宋长荣一派八卦掌特别注重下盘功夫,要求运动时前脚起,后脚蹬,掌要与肩齐,掌要握力,步法为 “ 驼形步 ” 。

宋永祥一派八卦掌的基本掌法为 “ 荷叶掌 ” ,要求坐手腕,掌心内含,指根外旋,劳宫穴稍内含,手指的第二节后勾,指尖往前探,五指分开,大拇指尖微往里扣,其余四指梢各个距离相隔一厘米。其特点是换掌时要叠步,摆扣均衡,暗掌多于明掌。

刘宝珍(贞)的八卦掌又称八卦阴阳掌,两臂分前后,后臂抱肩,横卧于胸口前,另一臂微曲肘,四十五度侧前上伸,两肘垂地,后前臂里拧,坐腕,掌形成指尖向上挑的阴掌,前掌坐腕,形成微向上平托阳掌。两掌虎口撑圆,四指分离,掌指尖微扣,掌心内吸,前掌指尖与眉平齐,后掌置于前肘里下侧,后肘对胸口。行步转圆速度较快,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法。

刘凤春一派八卦掌。由于刘凤春入门董海川门晚,受董教浅,程廷华强教之,刘凤春长年苦练不辍,功夫深厚,仅单换掌一势就练了三年,所以 “ 翠花刘 ” 的单换掌未逢过敌手。

张占魁的八卦掌集形意、八卦、迷踪拳为一体,刚柔相济,身法灵活。掌形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上分开竖直,拇指斜向上与食指作八字形,掌心向外,手腕上屈。步法为蹚泥步。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八卦掌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在内功、外功的实效上都有独到之处,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无论男女老少都适合练习。八卦掌不仅在我国大江南北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传到了亚洲、欧洲和美洲世界各地。

麝香保心丸研究论文

当然是真的,这个是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的!

麝香保心丸研发应用 30 年来,以其疗效肯定、安全经济而成为目前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通过现代研究已经明确了麝香保心丸能够整体保护血管、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药物搭桥),从而缓解疾病症状、改善病人预后。关于麝香保心丸的专业研究文献已发表 800余篇,超过 1亿患者使用,被列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受国家秘密技术保护,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众多荣誉。

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可改善冠心病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运动试验表明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总有效率达90%。一次口服后,麝香保心丸在3分钟内起效者占55.2%,5分钟内起效者占86.3%。其抗心绞痛作用平均持续64小时。在部分患者中还采用同位素锝99m心肌显象的方法证实,服用麝香保心丸后,多数病人心肌缺血明显减轻或完全恢复至正常,总改善率达70.5%。

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舒脑欣滴丸研究论文

动物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对大鼠脑血流量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对低压缺氧小鼠血液中乳酸含量和全血粘度有一定降低作用;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有一定协同作用,可使小鼠入睡数增加。

我国目前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45%患有颈椎病,颈椎病有部分患者由于椎-基底动脉狭窄,硬化造成了脑供血不足,表现为头疼,头晕,肩膀麻,怕冷等现象。舒脑欣滴丸的川芎,上达巅顶,补充脑供血,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而现代药理研究舒脑欣滴丸对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大脑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提前服用舒脑欣滴丸,可以更好的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疾病的痛苦,延缓疾病的进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金匮肾气丸的作用研究论文

“你好,有没有六味地黄丸?”

“不好意思,这个药明天才会到货,要不你试下它的兄弟产品?” 店员给进店的小王拿了一盒金匮肾气丸,“这个药比六味地黄丸适应症更广,长期服用不但可以补肾,还能壮阳。”

听着店员“天花乱坠” 的吹捧,小王半信半疑地买了几盒回家,准备尝试下这种药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

然而吃了一段时间之后,小王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房事不振有所缓解,反而还出现了一些上火的症状,这让他很是不解,自己吃六味地黄丸都不会,为什么改成吃金匮肾气丸还反倒上火了?

“丸剂”中的老大哥当属六味地黄丸,此方是由宋代医家钱乙将在张仲景肾气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去掉其中的君药桂附,改干地黄为熟地黄,更名为“地黄丸”。到了明代由于其滋补肾阴功效显著被广泛应用,并改名为“六味地黄丸”。

同样在补肾方面被广泛应用的“丸剂”还有金匮肾气丸,此方源自“济生肾气丸”,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牛膝、车前子,将肉桂改为桂枝。肾气丸记载于《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痰饮咳嗽等篇章之中,因此也被称为“金匮肾气丸”。

两种丸剂虽都有益于肾经,但二者之间还是有所侧重点:

·六味地黄丸

经方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此药整体药性偏凉,更适合于肾阴虚或者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并不适用于肾阳虚的病人。一般阴盛阳虚者,日常生活常感疲累,若误服六味地黄丸,只能湿阴邪更盛。

·金匮肾气丸

经方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此方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多用于肾阳虚及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水肿、腰膝酸软、肢冷尿频等。

不论是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按照正常服用时间都是10天到两周为一疗程。但中药起效不比西药见快,且六味地黄丸属于滋阴药物。中医讲,阳易复、阴难滋,因此对于肾阴虚者来说,补肾难度更大,疗程也会相对延长。

如果阴虚的症状比较轻者,可按常规一个疗程起效。但阴虚较重者,或者有虚热症状的,可能需要3到4个疗程,而金匮肾气丸一个疗程后患者大多可见改善。

方剂药丸经过几百年的进化改变,流传至今都是经典良方。经过现代医学的临床药理研究,不少中药被赋予了新的用途。其中就包括常被误用来补肾的金匮肾气丸

阴虚用六味,阳虚用八味的观念,其实早在清代,就已经在大夫的心中扎下了根,但其实金匮肾气丸除了治疗肾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失调这类的适应症,临床上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妙用。

可治疗痛经、宫寒、月经不调 :女性经期絮乱可因肾气亏虚,精血虚少,冲任不调所引起,而金匮肾气丸可其温阳补肾,可有效调理女子的宫寒不孕、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闭经、痛经等一系列症状。

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其根本之于肾虚,尤其是肾阳不足。在非发作期期,无尿闭时,夜尿频繁,伴有腰腿酸软,可用金匮肾气丸治疗。

可治疗老年人反复感冒: 老年人感冒一直不见收尾,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若患者表现出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者,以金匮肾气丸治疗效果佳。

可治疗顽固性腹水: 对于肝硬化或血吸虫病引起的腹水,可用金匮肾气丸佳西药利尿剂,促进患者排尿,导出腹水积累。

可治疗失眠: 对于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健忘、耳鸣、食欲不振、腰酸者,多因肾阴虚损,心神失养型失眠,可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

肾阳不足,可演化成多种疾病,金匮肾气丸虽多用,但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也许根据专业中医师区别证型。

金匮肾气丸为肾气虚弱、庞光气化不利而设,适合于房事过度、年高肾亏、久病伤肾、素体阳虚者。但由于肾气丸较为温补,因此对于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就不宜使用。

市面含有“地黄丸”字样的丸剂非常多,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虽然都具有补肾作用,但功能因组方不同,都各自有所侧重。所以虽是补肾,患者也需根据自己的病症、体质,选择合适的丸剂,方可药到病除。

#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琳琅满目的“地黄丸”家族,咋吃才真正补肾?》. 鹤年堂中医门诊部. 2018-01-27

[2]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区别》.崔建军医生.2021-01-16

[3] 《金匮肾气丸新用》.家庭中医药[J].2009年1月

1、壮肾益阳的功效:金匮肾气丸具有壮肾益阳的作用,对男性来说是非常不错的补肾药品。 2、抗衰老的作用:金匮肾气丸可以延缓衰老、能快速恢复精力。 3、降压作用:金匮肾气丸具有降压的作用。 4、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金匮肾气丸可提高s0d,有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 5、降血糖的作用:金匮肾气丸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作用。 6、可治疗前列腺增生: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适宜什么人群吃?

金匮肾气丸具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代谢、糖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降低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作用 ;提高S0D等功能。

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这一处方最早记载于宋朝的《济生方》,该书中有论治的文章70篇,药方400首。金匮肾气丸广采了古人可用之方,兼收了已经验证的有效的方子,集合多年的心得及临床实际,是一部收方广泛、内容完整的书籍。书中在继承的同时,还对原有的古方进行改进,在2000多年前汉代张仲景治疗肾虚的肾气丸的基础上,经过加味牛膝、车前子后,扩大了原有适应范围,使金匮肾气丸成为治疗虚实及杂证的名方--济生肾气丸。这个方子用药平稳实用,备受后事医家推崇,如今的金匮肾气丸便是其发展而成。

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附子和桂枝,金匮肾气丸主要成分有地黄、山药等八味中药,制作方法是取地黄 108g 山药 27g 山茱萸(酒炙)27g 茯苓 78g 牡丹皮 27g 泽泻 27g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金匮肾气丸中的熟地能滋肾填精,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以上三药配合能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涩精止遗,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牡丹皮能清泻肝火,并能制止山茱萸的温燥性,茯苓淡渗脾湿,能助山药健脾之功效,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1、金匮肾气丸可提高S0D,有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可延缓衰老、恢复精力。

2、改善脂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等作用。

2、降低血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作用。

3、具有降压的.作用。

功能主治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口腔溃疡、神经衰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辅助治疗。

1、可治疗慢性腰腿痛: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2周为一个疗程。

2、可治疗前列腺增生: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3、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4、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5、可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6、可治疗不孕症: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两次。

7、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服用此药的方法是:每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18克,每日服3次。

对肾病的治疗

金匮肾气丸主要治疗被中医临床辨证属于肾阳虚型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可起到明显的改善症状的作用,可减轻患者因强的松而引起的精神异常、眩晕、肥胖及多汗等并发症;还可以治疗肾病患者的腰痛等,但经多年的临床实践,金匮肾气丸并不能够对慢性肾病的肾脏纤维化进程起干预和阻断作用,所以,对于慢性肾病患者,仍需系统正规的合理治疗。在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时,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随意使用。在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随证加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方剂同时应用。金匮肾气丸作为一种中成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药效较慢,且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临床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

2、不宜和外感药同时服用。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4、本品中有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或进食同时服。

7、服药二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食欲不振,头痛,胃脘不适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