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论文格式

征文范围及内容1 主要报道黑色和有色金属地质、采、选、冶、加工、粉冶、焦化、环保等方面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发展。特别是金属新材料和冶金新工艺等领域的新成果,是本刊报道中的重点。本刊热忱欢迎广大冶金、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研究生投稿。2 来稿格式及质量要求2.1 基本要求来稿一份,论文一般不超过6 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用MicrosoftWord系统排版,并提供磁盘1张(或发E-mail)。2.2 论文的具体要求(1) 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1~3个(《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面向作者改稿);(2) 中英文标题和摘要,关键词:3~5个;(3) 中国图书分类号;(4) 金相图等需要原件, 插图、照片要精选,曲线图提倡用计算机绘图,表格采用三线表;(5) 使用常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 正文:一般包括前言*原理*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等。(7) 参考文献:要求使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页数(著作)序号 作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页数(期刊)序号 作者·手册[Z]·刊名,年,卷(期):页数(期刊)论文集[C]或者学位论文[D]等等3 敬告作者(1) 切勿一稿两投,如发现此类情况,将取消该作者在本刊刊文资格。(2) 作者寄稿3月后未见答复请来函询问。无论录用与否,本刊概不退稿,请自留底稿。(3) 涉及到数据保密问题,请附加单位介绍信或推荐信,强调文责自负。(4) 如论文系各类基金资助,请于第一页脚注处注明,并寄该基金的有效复制件,该论文可提前安排。(5) 必须将作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附于第一页地脚处。(6) 来稿不符本刊规范,请自动修改。在线投稿杂志网站:中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网

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1.1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2 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前言 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4.3 结论(结果与分析)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6 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2.书写及打印要求 2.1 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打印。其中上边距25㎜、下边距25㎜、左边距25㎜、右边距25㎜、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页眉内容统一为“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采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用小五号字体。目录、摘要、关键词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论文错漏按正式出版物要求不能大于万分之一。 2.2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正文章、节题目(农、理、工科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法、经、管科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五号宋体。目录打印示例见附录。 2.3 摘要与关键词 中、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成页置于目录后,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摘要、关键词题头均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具体内容,内容文字用五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隔开。 2.4 论文正文 2.4.1 章节及各章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4.2 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少为宜。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和表2-2。 表2-1 农理工科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1□××××× 顶格,四号黑体 节 1.1□××××× 顶格,小四号黑体 条 1.1.1□××××× 顶格,五号黑体 款 1.1.1.1□××××× 顶格,五号黑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 项 (1)×××× 顶格,五号宋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 表2-2 文法经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一、××××× 顶格,四号黑体 节 (一)×××× 顶格,小四号黑体 条 □□1.××××× 空两格,五号黑体 □□××××××××××××××××××××××××××××××× 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款 □□(1)×××× 空两格,五号黑体 □□××××××××××××××××××××××××××××××× 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项 □□①□××××× 空两格,五号宋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2.5 参考文献 2.5.1 文献标识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应忠于原意,表达完整,准确切题。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在引文处标注被引用人的姓名和被引用文献发表的年份。若所引用文献只有1-2名作者时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用文献作者有3名及3名以上时,只列第一作者,后加“等”字以示省略。如“(梅明华,2002)”,“(梅明华和李泽炳,2001)”,“(梅明华等,2002)”,外文文献引用作同样处理,如(Smith,1990),(Smith and Jones,1992),(Smith et al.,1993)等。 2.5.2 书写格式 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与文中引用文献一一对应。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其后空一行排写文献条目。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2001a”、“2001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6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2.7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黑体小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文法经管类论文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补充材料中中文文字用楷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 2.8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2.8.1 图题及图中说明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题用黑体小五号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采用揩体小五号字。 2.8.2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8.3 照片图 论文中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2.9 附录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或“附录一”、“附录二”等,用四号黑体字左起顶格排写,其后不加标点符号,空一行书写附录内容。附录内容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求。 附录1 目录示例 (空一行) 目□录(4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摘要(5号宋体)……………………………………………………………………………1 □□关键词(5号宋体)……………………………………………………………………………1 □□Abstract(5号宋体)……………………………………………………………………………1 □□Key words(5号宋体)……………………………………………………………………………1 □□前言(5号宋体)……………………………………………………………………………1 1. 材料与方法……………………………………………………………………………………………3 1.1□材料………………………………………………………………………………………………3 1.2□方法………………………………………………………………………………………………3 1.2.1□育性的观察………………………………………………………………………………3 1.2.2□有丝分裂计数……………………………………………………………………………3 1.2.3□减数分裂观察……………………………………………………………………………3 1.2.4□统计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花色和育性………………………………………………………………………………………3 2.2□有丝分裂计数………………………………………………………………………………… 4 2.2.1□染色体数分布及两代间变化 …………………………………………………………4 2.2.2□植株类型及两代间变化……………………………………………………………5 2.2.3□F5代不育群体与可育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比较…………………………………5 2.3□减数分裂的初步观察……………………………………………………………………………6 3. 讨论……………………………………………………………………………………………………6 3.1□关于萝卜与甘蓝远缘杂种雄性不育的思考……………………………………………………6 3.2□关于萝卜与甘蓝远缘杂种稳定方向的思考……………………………………………………7 3.2.1□向偶数染色体方向稳定…………………………………………………………………7 3.2.2□向异源双二倍体方向稳定………………………………………………………………7 3.3 □关于杂种育性水平逐代提高的可能原因……………………………………………………7 参考文献……………………………………………………………………………………………………8 致谢…………………………………………………………………………………………………………8 附录……………………………………………………………………………………………10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4.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4.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4.3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4.4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参考文献格式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高铝矾土感应炉衬的研究与应用 (XXXXXXX 材料工程系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XX XXX XXX[提要] 阐述了高铝矾土炉衬较高的耐火度、优良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抗渣性、良好的抗蚀性、炉衬的致密化烧结。适用于多种有色金属,普通铸铁、球墨铸铁、及多种合金铸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熔炼。熔炼中金属合金元素烧损低,可超装一倍的金属炉料。炉衬采用低温烘烤、快速升温、高温短时间致密烧结的工艺措施。炉衬的使用寿命多在150炉次左右,最高可达200炉次。关键词:高铝矾土 炉衬 感应炉 致密烧结一、前言本文研究的高铝矾土炉衬从冶金反应上,不仅适用于各种有色金属、普通铸铁、球墨铸铁,及各种合金铸铁,而且还适用于各种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熔炼。用高铝矾土炉衬熔炼金属合金其元素烧损要比石英砂、镁砂炉衬低,不仅提高了合金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增强了抵抗合金、溶渣对炉衬的侵蚀能力。高铝矾土炉衬的另一大优点是耐热度高、寿命长、线膨胀系数小、仅是酸性、碱性炉衬的 1/2~1/3, 大大提高了炉衬在间歇生产生条件下的使用寿命。炉衬的热稳定性好,耐急冷急热性强,高温荷重大,抵抗金属冲蚀作用强及合金元素烧损少,是石英砂、镁砂炉衬所不及的。高铝矾土炉衬的壁厚可做得较薄 , 在生产中几乎能超装一倍的金属炉料。此外,炉衬的结烧工艺采用低温烘烤、快速升温、高温短时间烧结的工艺措施。采用这一新工艺所用的时间仅为旧工艺的 2/3~1/2。省时省电炉衬烧结良好。高铝矾土炉衬的使用寿命多在150炉次左右,最高可达200炉次。二、高铝矾土炉衬的性能1、物理性能(1) 较高的耐火度高铝矾土化学成份AL2O3 80~90% ;Si02 7~15% ;Fe203 0.8~1.7% ;Ca0 0.2~0.5% ;MgO 0.15~0.5%; K20 0.180~.5%;Na20 0.1~0.3% ;Ti02 1.5~4.3% 。耐火度 1750℃~1800 ℃,可在 1650 ℃1~750 ℃下稳定工作。能减轻钢水对炉衬的冲涮损耗,延长炉衬寿命。而较纯的石英砂耐火度为 1710 ℃。(2)优良的热稳定性高铝矾土用作炉衬,烧结后的矿物组成相中多为莫来石,其次为刚玉及少量方石英和玻璃相。莫来石的线胀系数 (4.5-5.3 × 10-6mm/mm•℃ ) 大约只有镁砂和石英砂的 1/3,刚玉的线胀系数 (8.O× 10-6mm/mm •℃ ) 也比镁砂和石英砂低。当 属于硅线石组成时 (含AL2O3 62.9%), 其线胀系数可低为 3.2× 10-6mm/mm•℃。因 此,高铝矾土炉衬较镁砂和石英砂炉衬的抗热冲击性能优良得多,有助于减轻热应力,使它的耐急冷急热性较好。在使用中即使产生裂纹也极小,若配料、打结得当,就是采用问歇式熔炼,也不会产生裂纹。石英砂、镁砂炉衬线膨胀系数大,工作时内外温差大,炉衬易产生裂纹和开裂。石英砂炉衬其寿命一般只有几十次 , 而镁砂炉衬的寿命则更低。镁砂、石英砂炉衬在烘炉升温时,体积发生较大膨胀,不得不采取缓慢升温延长烘炉时间的操作,以尽量减少裂纹和防止塌炉。而高铝矾土炉衬就无上述问题,可大大缩短烘炉时间,又不会产生裂纹,从而既保证了炉衬质量又降低了能耗。(3)耐压强度 30-40N/mm2( 经5小时1000℃煅烧 )是普通粘土砖的3-4倍。炉衬的机械强度好、壁厚可以减薄,可超装一倍的金属炉料。在固定的感应器条件下,壁厚薄则增揭容量就相对大些;同时减少了感应器内部不导磁的空间,漏磁减少,能得到较高的电效率。这样,生产率较高且耗电量又低。(4)导热系数 1.7-2W/mK。(5) 松容重 1600kg/m3。(6)显微孔隙率 18-22%。(7)烧结后的容重 1750-1770kg/m3。2.较好的抗渣性能高铝矾土炉衬抗碱性渣的能力优于石英砂炉衬, 高铝矾土炉衬中 AL203比 MgO更稳定,两者反应较弱可生成铝镁尖晶石,其熔点 2135 ℃ ,AL203 与MnO 作用生成锰尖晶石,其熔点1560℃, AL2O3与 FeO 作用生成铁尖晶石,其熔点 1780 ℃ 。AL203与MnO、Fe2O3复合作用生成熔点为 1520 ℃的共晶体,与 Cr203 形成固溶体 , 此固溶体对炉衬有增强作用。直得注意的是若熔炼完高铬合金后最好不要熔炼无铬或低铬合金,否则会造成 Cr203 脱溶使炉衬表面疏松、强度下降。高铝矾土炉衬与 C、Fe203、SiO2基本不反应,而与 ZnO 生成尖晶石与B203、P205、CaO生成难溶的铝酸盐。CaO、AL203、Fe203 复合作用对炉衬的侵蚀作用要比单独作用强一些。与 Na20、K20 作用生成易溶化的共晶体及化合物。故溶渣中 Na20、K20、CaO 对高铝矾土炉衬侵蚀较大,而石英砂炉衬对溶渣中的 MgO、Zn0、PbO、CaO、Na20、K20反应激烈更易造成炉衬的侵蚀,CaO、Si02、FeO复合作用形成易溶化合物,特别是ZnO、PbO对炉衬侵蚀极大。石英砂炉衬中 Fe203 含量要求严格控制、由机械破碎,研磨的石英砂( 碱性炉衬中的镁砂 )应严格磁选 , 否则会造成炉衬漏电,产生炉衬的烧穿事故。3、良好的抗蚀性能高铝矾土炉衬因其矿物组成主要是莫来石其次是刚玉及少量方石英和玻璃相,其化学稳定性高,在高温下呈弱碱性与AL、Mn、Fe、Si、Sn、Go、Cr、Ni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与Zn、Pb、Mg、Ti等反应微弱与Cu反应较明显( 熔炼铜合金时 )。而石英砂炉衬与Al、Mg、Pb、Zn、Mn等均有明显反应。Zn、Pb ( 黄铜 ) 会使炉衬严重侵蚀,甚至常常在短时间内将炉衬烧穿,Al、Mg、Ca等均会使炉衬严重侵蚀。在熔炼低硅铸铁时,碳对炉衬的侵蚀,炉衬裂纹的扩展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讲高铝矾土炉衬比石英砂炉衬对合金的收得率高 1.4%, 而总烧损不可回收损失低 1. 4%。其原因是高铝矾土炉衬造渣作用小,液体不易氧化而且从渣中还原金属的反应较强。高铝矾土炉衬在 1500 ℃以上长时间保温对Cr、Ni、Al、Cu几乎没有烧损 ,1350 ℃以下C、Si无变化,1400 ℃-1500 ℃C、Si每小时烧损 0.04-0.06% ;Si每小时烧损 0.013-0.017%;1500 ℃保温 3 小时Mn的相对烧损仅为 2.7%。石英砂炉衬熔炼耐蚀铸铁时其元素烧损为:C 2.9%、Si 5.18%、Mn11.5%、Cr 1.16%、Ni0.12%、Fe0.8% 、S 0.38% 。对可锻铸铁其元素平均烧损为:C 2.9%、Si 8%、Mn 7%。对高强度铸铁元素烧损为:C 2%、Si 5.25%、Mn 5.09%、P 2.8%、Fe0.24% 、S9.2% 。由于高温下高铝矾土比镁砂更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与Cr、C、Mn元素的作用较弱,故炉衬浸蚀轻微。由此可知,高铝矾土炉衬不仅适用于多种有色金属、普通铸铁、球墨铸铁,及各种合金铸铁,而且还适用于各种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熔炼。 三、高铝矾土炉衬的致密化烧结感应炉炉衬烧结的目的是把打结好的靠近 融熔金属一面一定厚度的耐火材料转变为致密体。只有致密化烧结的坩埚才能承受高温钢(铁)水的冲刷和熔渣的侵蚀。坩埚烧结的致密化程度与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粒度配比、烧结工艺和烧结温度等因素有关。1、粒度配比合理的粒度配比可获得烧结前的最小气孔率。如果粒度配比不合理,打结后炉衬内的气孔率较高。烧结过程是由颗粒重排、气孔充填和晶粒长大等阶段组成。如果气孔率较高,在烧结过程中难以使绝大部分气孔被充填而影响其致密化。另外,合理的粒度配比还可获得最大抗热冲击性。为兼顾低的气孔率和高的抗热冲击性,粒度的配比是:粗(3~5mm):中(0.5~1mm): 细(﹤0.1mm)=60:10:30。2、粘结剂在高温下,少量的添加剂,与主晶相生成少量液相,可加速烧结过程的进行, 并能起到 -定的粘结作用。高铝矾土熟料中含有均匀分布的 Fe203、CaO、MgO、TiO2等微量杂质,在高温下它们与主晶相生成少量液相, 能够满足烧结过程中扩散传质的需要Fe203、CaO 和MgO在烧结过程中还是莫来石化的促进剂。故 -般情况下不需加入任何粘结剂。但对小容量感应炉,因打结完毕后胎具要取出,为防止烘烤过程骨料颗粒散落,故要加入1~1.5%工业硼酸 (H3B03 )。3、烧结温度由烧结机理可知,只有体积扩散才能导致坯体致密化。表面扩散只能改变气孔形状而不 能引起颗粒中心距逼近,因而不发生致密化过程。在高温烧结阶段主要以体积扩散为主,而在低温阶段以表面扩散为主。在坩埚的烧结过程中,如果在低温停留时间较长则不仅不发生致密化反而因表面扩散使气孔封闭,内部气体难以排出遗留在烧结层中。这样将会使坩埚的使用性能降低。通常取 Ts=0.8~O.9Tm (Ts为烧结温度 ,Tm 为熔融温度 )。从烧结理论上讲,在烧结过程中应尽快地从低温升到高温,以便为体积扩散创造条件。因此,采用高温短时间烧结是获得致密坩埚的有效手段。烧结温度一般控制在1450℃~1500℃较为合理,过高的烧结温度将导致晶界迅速移动而使处于晶界上的气孔来不及向外扩散就被包入大 晶粒内,其结果必然产生晶体缺陷。因此,必须控制烧结温度,使晶界缓慢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气孔,从而获得较致密的坩埚烧结体。4、烧结工艺在烧结坩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炉衬打结完毕后,自然风干24小时,以5~30% 的功率烘烤。间断送电让炉衬保持初期红色(≤500 ℃), 直至烘干(4~5小时即可)。随之加入 1/3 的炉料并以大功率全负荷运行使炉料快速熔清,在熔化温度保温一小时。接着进入后期的熔炼工序。这就是所谓的低温烘烤、快速升温、高温短时间烧结的工艺措施。采用这一新工艺所用的时间仅为旧工艺的 2/3~1/2。省时省电操作方便且烧结良好。使用中未发现裂纹和其他不良现象。炉衬使用寿命可超过150炉次。最高可达 200 炉次。四、结论1、 适用于多种有色金属 , 普通铸铁、球墨铸铁,及各种合金铸铁,而且还适用于各种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熔炼。2、 用高铝矾土炉衬熔炼金属合金其元素烧损要比酸性、碱性炉衬低,不仅提高了合金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增强了抵抗合金、溶渣对炉衬的侵蚀能力。3、 耐热度高 , 寿命长,线膨胀系数小,仅是酸性、碱性炉衬的 1/2-1/3, 大大提高了炉衬在间歇生产生条件下的使用寿命。4、 高铝矾土炉衬的壁厚可做得较薄 , 在生产中几乎能超装一倍的金属炉料。5、炉衬采用低温烘烤、高温短时间快速烧结工艺,时间仅为原工艺的 2/3~I/2, 致密化速率为原工艺 的 2 倍以上。不仅节省了烘干烧结的时间, 而且也节省了电力。6、炉衬烧结良好、致密,使用中未发现裂纹和其他不良现象,高铝矾土炉衬的使用寿命多在150炉次左右,最高可达 200 炉次。参考文献1 李景仁。高铝矾土感应炉坩埚的致密化烧结。铸造 1991。32 詹国祥。熔炼络系铸铁的感应炉炉衬。铸造 1995。53 《熔模精密铸造》编写组。熔模精密铸造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44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duction furnace lining of high bauxite(Baotou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Department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30)SunMin WangShuTian ShiJiDongAbstract:Furnace lining of high bauxite have get high refractoriness, fine heat resistance, better resist press residues, and well resist corrosion .By means of Tight agglutination used for smelting of many kinds of non-ferrous metals, ordinary cast iron, cast iron with graphite, cast alloy iron, carbon and alloy steel, stainless steel and heat resisting steel. Alloy element loss by burning is lower in smelting; Furnace material can be loading one multiple. Techniques measures of hypothermia bake, quick lift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 high temperature tight agglutination are applied in Furnace lining. The life period of furnace lining usually are 150 times and200 times in max.Key words :High bauxite; Furnace lining; Induction furnace; Tight agglutination

冶金金属材料论文25000字

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日前共同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确定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十个产业的141个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新型金属材料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如下:1、稀土材料及其应用稀土是信息产业、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等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我国稀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已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超大磁致伸缩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的规模生产;加快发展高纯稀土氧化物和高纯稀土单质分离提取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稀土在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玻璃、特种陶瓷、石油化工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2、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成套设备由于异质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功能化和较低的成本及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发展潜力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设铝-不锈钢、铝-钢、钛-钢、铜-钢带液-固相复合工艺生产线 表面复合精饰技术制备薄覆层(0.008-0.1mm)金属复合板带生产线;开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连续包敷复合高速钢材料及制品,并实现产业化3、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密封件是保证机械装备高效、长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件 其技术水平、质量及性能直接影响配套主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我国密封材料及制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技术引进,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 一般产品能满足各类主机的配套要求,但高压、高速、精密、耐高温低温和耐腐蚀的密封件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轿车及中高档轻型车动力传动、减振、制动系统用密封材料及制品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重大成套设备中高压、液压、气动系统用密封件;电力设备中高温、高压机械密封;石化工业中高速透平压缩机非接触气膜密封;金属磁流体动密封4、纳米材料和特种粉末及其制品纳米材料因其纳米效应而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 是目前科技发展重要热点之一近年来 我国在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开始产业化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以纳米粉体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为重点 实现低成本、环境友好以及质量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加快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于信息、通信、医疗和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及能源、交通、化工、建材、纺织和轻工等基础产业,改进性能,提高效率 促进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高温合金粉末以及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链接: 二十一世纪将是材料-电子一体化的世纪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机械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功率密度大的各类记忆合金驱动器,在轻型机器人及小型化系统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本文详细阐明了形状记忆合金的晶体学、热力学特性,概述了该材料的几种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这一功能材料的应用优势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一、分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 、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金属通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型,其化学成分与相应的铸造金属略有不同。喷射成形金属是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组织性能的零件和毛坯。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种。二、性能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三、生产工艺:金属材料生产,一般是先提取和冶炼金属 。有些金属需进一步精炼并调整到合适的成分,然后加工成各种规格和性能的产品。提炼金属,钢铁通常采用火法冶金工艺,即采用转炉、平炉、电弧炉、感应炉、冲天炉(炼铁)等进行冶炼和熔炼;有色金属兼用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工艺 ;高纯金属以及要求特殊性能的金属还采用区域熔炼、真空熔炼和粉末冶金工艺。金属材料通过冶炼并调整成分后,经过铸造成型,或经铸造、粉末冶金成型工艺制成锭、坯,再经塑性加工制成各种形态和规格的产品。对有些金属制品,要求其有特定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还常采用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淬火、正火、退火、时效处理(将淬火后的金属制件置于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温适当时间,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等。四、发展趋势:金属材料的发展已从纯金属、纯合金中摆脱出来。随着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及使用性能试验的进步,传统的金属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不断开发出来。如快速冷凝非晶和微晶材料、高比强和高比模的铝锂合金、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及机械合金化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高温结构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形状记忆合金、钕铁硼永磁合金、贮氢合金等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已分别在航空航天、能源、机电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学报

介绍一下(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刊。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爆炸与冲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测绘学报 船舶力学 催化学报(电子版,英文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地球科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网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英文版)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光学报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业工程学刊 功能材料 固体火箭技术 固体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光电子激光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际电气工程杂志 国际路面研究和技术杂志(英文版)台湾 国际模糊系统杂志(英文版)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A辑,英文版)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B辑) 航空学报 核动力工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红外与激光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火炸药学报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计算信息系统学报(英文版)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文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英文版) 颗粒学报(英文版)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控制与决策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学报(英文版) (被Journal of Mechanics继承)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重复) (重复) 农业机械学报 排灌机械 (被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承) 品质学报 汽车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已经拒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基础和通讯(英文版) 声学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实验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与水工程(英文版)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台湾海洋建筑与船舶工程学报(英文版)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会志(英文版) 台湾林业科学(2008年拒收) 太阳能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铁道学报 通信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推进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稀土学报(英文版) 稀有金属(英文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系统科学与电子技术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报(英文版) 新型炭材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刊(英文版) 信息与计算科学杂志(英文版) 亚洲控制学报(英文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宇航学报(恢复)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A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浙江大学学报(C 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国焊接(英文版)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B辑 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G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中国物理(英文版)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报(英文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正岭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被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继承) 自动化学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编辑部

根据检索经验,一般文章发表后四个月到半年左右时间

在网上搜到联系方式,直接邮购。

这个期刊见刊时间长达一年到两年,更别说被数据库引用的时间了。版面费很贵,影响因子也不高。不知道是编辑部的态度问题还是什么,邮寄个发票也废了好几个月才给寄回来。太太无语了.......希望改进。

文集录用恐怕是该编辑部出的论文集录用,不是增刊、也不是正刊。

金属材料工程论文模板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论文最好写实验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论文题目可以看下轻风论文网的,我的硕士小论文就是求助轻风论文的老师搞定的,真的是非常效率加专业,很快就给我了,论文的修改过程也很顺利,投稿到录用来回只用了一个多月,比起同学发表的文章来说真的是超级速度了

看下(材料化学前沿)吧~

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pdf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展望_国家材料咨询局金属基复合材料特设委员会报告.pdf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已发 满意记得采纳

去看下(材料科学)等等这类的期刊吧~找下这样的论文的写作灵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