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澳译名] 奥巴马 [台湾译名] 欧巴马 [英文] Barack Hussein Obama 个人资料全名: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 党派:民主党 身高:186cm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公职:第44任美国总统(第56届、第43位)(任期: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 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2005年1月3日–2009年1月3日)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曾经在美国加州西方学院攻读两年,后转至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大女:玛丽亚Malia,生于1999年;小女:娜塔莎Natasha,生于2001年)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新教)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父母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奥巴马跟着母亲和姥姥姥爷长大。 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堪萨斯州。当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奥巴马(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肯尼亚,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因为在家乡他早已娶了一任妻子。 父亲离开了,奥巴马跟着母亲长大。邓纳姆后来嫁给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罗·素托罗,素托罗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去雅加达,于是,邓纳姆带着6岁的奥巴马去了印尼。奥巴马在印尼度过了四年的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时间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当时,邓纳姆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奥巴马老少儿童时期奥巴马一家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奥巴马的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先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一名很失败的保险经纪。外祖母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奥巴马竟然进了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这说明小家伙很会念书,但家里负担不轻。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是夏威夷乃至全美最优秀的私立学校,具有百年历史,学费昂贵,但凡有点钱财地位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把孩子往里塞的。一旦进去了,父母脸上有光,小孩前程似锦。 一谈到这件事,邓纳姆总是半带自豪地认为,奥巴马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沿着他父亲成功的道路在走。 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知识就是力量》人之所以能够与一般的动物区分就恰恰在于人拥有无穷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情感,确实是这样的,人一旦没有知识的陪伴,那么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分别?所以人需要拥有知识,因为知识会带来无穷的力量。知识是一盏照明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由而改变人的命运。诸葛亮一生博览群书,从《出师表》中我读出他那“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霸气,从空城计我看出他机智聪慧。之所以刘备会三次请求诸葛亮出山,正是因为诸葛亮拥有无穷的知识,也正是因为他的知识使蜀国由弱变强,他也由一介平民成为一国丞相。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从小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家境贫困,但依然坚持买书自学,因为他的知识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可见有了知识,人会变得有价值,可见知识改变人的命运。知识是一台动力充沛的发动机,使国家不断前行,不断发展,逐渐走向强大。在全国解放后,中国政府希望在外留学,发展的科学家们能回国建设祖国。钱学森等有名爱国科学家回国进行建设,这表明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离不开知识人员的建设,这正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要进行考试去选举人才的原因,国家的建设不能没有知识人员的支撑,不能没有知识的支撑。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十分落后,主要原因可能因为许多拥有知识文化人员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缺少了拥有知识文化的人员,所以我国停止了几十年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很多国家,可见知识对于一个国家同样是多么重要。知识是一艘探索未知世界的航船,使人类不断改变,不断进步。从冷兵器到飞机、坦克。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从混沌无知到探索宇宙奥秘。人类不断进步着。当人类踏上月球的那一刻,我看到广阔无垠的宇宙,星光闪烁着,人们不禁感叹着知识的伟大。正是国为有了知识,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也许还有许多事物人类还不知道,但人类相信知识改变人类,知识使人类进步,知识是无穷的力量。时间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就像鲁迅买辣椒熬夜看书一样,我们也要抓紧时间求知,也许我们不必像鲁迅那样熬夜,但认真在学校求知我们做得到,珍爱时间求知让生活充实、美好。知识就是力量,是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所有处于地球上的人们受益无穷,所以赶紧去感受这种力量吧!
奥巴马的成长故事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和首位非洲裔总统,他的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奥巴马的母亲突破种族偏见嫁给黑人,在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依然胸怀宽阔,为其父亲树立良好形象,并让奥巴马从小接受精英而多元化的教育,这些非常难得。我记得在翻译《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过程中有些很难忘的细节。比如奥巴马小时候六岁跟随母亲去印尼以后,由于母亲没有钱送他去国际学校,只好就送他去了普通当地的印尼学校,而这些学校使用当地语言教学。尽管如此,奥巴马母亲却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并且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他们母子俩虽然长时间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更是极难见到,当然也就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在看到错误事物要挺身而出矫正,并努力工作让其它人也能获得“你们所拥有的机会”,他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1。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4。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书的也的确很多。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我们能猜想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奥巴马认为塑造他人生、最感动的书是《圣经》。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莱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并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到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并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现了英语的晓畅优美。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氛围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初的“政治缘起”。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当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作家。于是我想到,听奥巴马的竞选成功演讲时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我相信他的演讲稿多数是他亲自写就,因为它们的风格、遣词造句与他这本自传的语言都是一致的晓畅优雅。奥巴马的文学修养是很高的,他还喜欢一些文学性极高一般人很少涉猎的着作。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曾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话。他在电话中谈了对阿根廷的了解:“大学时曾认真看过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的小说,因此非常了解。”奥巴马除了爱读《圣经》外,第二喜欢的书是什么呢?有人说就是多丽丝·古德温写的《对手团队: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天才》。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林肯内阁的内情,有人望文生义,说奥巴马在选择内阁人选方面,效仿林肯,让白宫内布满了在政治上相互竞争的对手。奥巴马爱读有关林肯的书,是很自然的。除了本书外,还有人看到,去年11月中旬时,奥巴马拿着卡普兰的《林肯传》一书。奥巴马今天当选美国总统成功,与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很好的家教传统和他爱好博览群书是密不可分的,且不管奥巴马未来的政治主张如何,单就其家庭教育、他母亲的育儿方式和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来说,是值得我们欣赏或予以借鉴的。延伸阅读:出生: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的夏威夷。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是夏威夷大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白人。他们的婚礼是瞒着老师和同学悄悄举行的。当时夏威夷刚刚成为美国第50个州。这里是全美思想最开放的地方,因此白人与黑人的婚姻司空见惯。生父离家:1962年老奥巴马远赴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他想学成后回到肯尼亚。但他在那里还有一个妻子。最后奥巴马的父母选择了离婚。老奥巴马是在哈佛签字同意离婚的。老奥巴马1983年死于车祸。印尼童年:1967年奥巴马的母亲与夏威夷大学的印尼留学生苏托洛结婚,并带着奥巴马去了雅加达。奥巴马在天主教小学上学,这个块头比别人大的小外国佬总是显得很突出。他学会了和其他小孩一样吃豆腐和天培(一种大豆做的发酵食品),跟他们一起踢球、爬树摘番石榴,也不在乎同学的戏弄和“黑鬼”的绰号;他还学会了印尼语。母亲:在印尼时,母亲竭力在儿子的人生中补上黑人那一课。下班回来的她会带回美国民权运动的书籍,以及美国黑人歌手玛哈丽亚·杰克逊的磁带。她期冀种族融合,她给女儿买的布娃娃有着各种肤色,玛雅(奥巴马的同母异父妹妹)说,就“像一个联合国”。奥巴马曾在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她(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在最近的一次父亲节演讲中,奥巴马再次谈到自己的单身母亲,称“她一直努力维持家庭生计,别的孩子有的她也会满足我们,扮演着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外祖母:1971年,奥巴马10岁时,母亲把他送回夏威夷的外祖母身边,入读精英预备学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他的外祖母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夏威夷银行第一个女性副总裁。她深具美国中西部人谨慎与苦干的本性,奥巴马越长大越觉得外婆对他具有潜移默化之功。奥巴马曾在一次竞选中深情地提到外祖母:“她和母亲一起养育了我,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我作出牺牲,她爱我就像爱整个世界。”放荡不羁的时代:外祖母为了补偿奥巴马遭遇的不幸,把他送进火奴鲁鲁最好的大型私立中学普纳荷。他从5年级开始一直读到12年级,并于1979年毕业。在中学阶段,开始明白世事的奥巴马被混血身份困扰。倍感失落的奥巴马经常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甚至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以“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放荡不羁和英俊的奥巴马在17岁时与一名美丽的女生坠入爱河,但他仍经常背着女友拈花惹草。“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大学时光:高中毕业后,奥巴马先是在加州“西方学院”就读两年,之后转学至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在那里主修政治学,重点研究国际关系。在1983年取得文学士之后,奥巴马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芝加哥社区工:1985年,奥巴马搬到芝加哥,成为一名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组织者,负责与芝加哥教会合作搞慈善活动。其间他主导了一个非营利计划,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举办职业培训,帮助失业的工人安顿生计。奥巴马到现在都认为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训练”,他后来还把这段时间定性为一种“寻根式”的精神觉醒。哈佛法学院:在芝加哥当义工3年后,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并在毕业前一年当选全美最具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首位非洲裔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法学博士的学位。成家立业:回到芝加哥后,奥巴马选择了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律所工作,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并于1992年与此前在另一家律所实习时认识的小他4岁的律师米歇尔结婚,生下两女。米歇尔出身芝加哥的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又进入哈佛法学院,曾任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而从1993年至2004年,奥巴马也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宪法学。步入政坛:1996年,35岁的奥巴马从芝加哥第13区——海德公园区以大幅的优势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两年后取得连任。进入国会山:2002年秋,在州议会待了不到6年的奥巴马,找到该州新上任的参院民主党领袖E·琼斯,说服后者让他代表伊州民主党竞选2004年的联邦参议员。他在2004年7月27日以一个候选联邦参议员的身份,应邀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奥巴马不负众望,一讲成名,3个月后,他以70%比27%的高票当选为联邦参议员,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五位,同时又是第三位普选产生的非洲裔联邦参议员,也是目前国会中唯一一位非洲裔参议员。问鼎白宫:2005年1月4日,奥巴马宣誓就任联邦参议员,但他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2007年2月10日,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奥巴马终于宣布参选2008。他借用林肯1858年在此地着名演讲《分裂的房子》的寓意称:“我们能打造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希望和梦想仍在延续。”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
nature may appear irreverent to an unpardonable degree. Usua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 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 #高考# 导语】写好作文的核心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以“坚持”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素材》供您查阅。 1靠坚持成功的名人事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5、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7、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8、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9、英国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10、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不是200字,比200字多
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取得成功,就不能放弃自己,就要坚持到底要自己来走完这条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因为坚持而获得成功的精彩 作文 素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篇1:马云赢坚持靠近本科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无论这老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刺激的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篇2:放弃等于失去机会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他拿着它到市场上去展出。仿效着春秋时期秦相吕不?修撰《吕氏春秋》时“一字千金”的做法,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请在相应之处做上记号。 结果令这位著名画家很惊讶,因为他发现整个画面竟然被涂满了记号—事实上,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很不解,以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受到这么多批评吧,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苦思冥想之后,画家决定换另一种尝试的 方法 。于是,他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然后依旧拿着它到市场上展出。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每位观赏者指出的,不再是画的欠佳或不妥之处,而是请每一位观赏者,在自认?精彩的地方做上记号。结果令画家再一次感到震惊。他同样感到十分不解—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责过的地方,现在也都被做上了标记,不过这次是赞美的记号。 最后,画家充满感慨地说:“我如今终于明白了一个奥妙,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他就会失去自我,成为别人意愿的奴隶。请坚持你的主见,切莫让别人的建议反客为主,取代了你的主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被别人左右,不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注定毫无成就,而坚定自己立场的人才会成功。 对每个人来说,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面对双向甚至多向选择时,决定权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但这就是人生。让自己成为掌舵人,即使这艘船在我们的生命中行驶得有点颠簸,我们也会在航行的快乐中到达自己的生命彼岸。如果总是因为他人的看法改变自己,你会活得越来越没有自我。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就不能放弃自己,要自己来走完这条路。放弃了自己不仅会使你失去成就?己的机会,你的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坚持而成功的作文素材篇3:坚持成就梦想 1986年9月2日,她出生在江西九江白杨镇。在小学读书时,父亲就开玩笑地对她说:“乖女儿,如果你将来考上北京大学,我就跟你到北京去玩。”从小品学兼优的她,把上北大当成她的一个美好梦想。2003年,她以总分641分成为江西省文科高考状元,考进了北京大学。 大学 毕业 后,一个好朋友说,你去听听新东方的课吧。她从工作的陕西报名,来到北京。在首都体育馆万人大礼堂,第一次听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老师在台上讲课,让她热血沸腾,她这才意识到原来课可以这样上、人可以这样活,从此她爱上了新东方。 此时,一个女孩说,你可以做新东方老师,你比台上的老师能讲,你不妨试试。刚好新东方在招聘,她就投了一个简历,可是杳无音信。第二次又投一个,刚巧被俞敏洪看到了,因为当时别人的简历都是打印的,她那儿打印不方便,她是手写的,结果她手写的简历变得与众不同,一下子让俞敏洪看中了。 在新东方,她真的很顺利,教书打分得了最高分,又做了集团的培训师、演讲师、总裁助理。可是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因为教了几年书,感到自己空了,应该充充电,于是她就离开了新东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金融专业。 在美国读书时,她看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还看很多的电视节目,这些令她拍案叫绝,不能自已。她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自言自语,原来新闻还有那么多的层次,原来人内心还有这么多的声音。她想在一个地方倾听更多人的声音,她期望做一些能够对这个社会产生一点正能量的事,这是她的又一个梦想。 于是,她在纽约摩根大通银行、瑞士信贷投资银行香港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本来完全可以有机会谋得一个很体面、待遇又很优厚的职业,但是她回来了,回来做媒体。她不是科班出身,普通话发音很不标准。为此,她到传媒大学进修,学播音主持,考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考播音主持资格证、编辑证。 她要做传媒,她要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梦想。她想,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羞于告诉别人,谁会相信你能实现?你如果敢站在舞台上大胆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梦想,你才有义无反顾地走过去的精神和付诸实践的行动。她是这么想的,所以她变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说我想当主持人!当然,她遭到无数次的拒绝,也受过无数次的打击。有人说,你这样的我见得多了,根本不行,你别试了。还有人说,你这么高龄还想换行业,尤其还想做一个青春行业的主持人,你还是算了吧。可是她不管这些,该干吗干吗,她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由于她的坚持,后来很多人主动地向她伸出了援手。 于是她到了新浪,担任新浪网 财经 频道主持人兼记者,又从新浪到北京台,担任青少年频道主持人。但是她更大的梦想是央视,于是从回国起她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央视财经频道找她,说你愿不愿意做一个记者,她说她愿意。她不想做一个花瓶站在镜头前说一些自己都听不懂的话,或者说一些别人给你写好的话,她期望可以听到别人的声音,期望自己也有一些有价值的声音可以去和别人分享。于是,她答应做记者,愿意从头学起。 后来,她参加了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并获得了第3名,后来她又成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针对某一作品。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7年10月5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奖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扩展资料:
在白烨看来,石黑一雄获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很令人意外,“该作家是日裔英藉,在日本和英国之外,关注度并不高。他的主要作品在2011年前后就陆续译成中文在国内相继出版,但在文学圈和读者中都影响不大。他的小说写作素材基本来自英国,故事叙述带有一定科幻色彩。我们对他较为陌生,还需要好好阅读他的作品再发表看法”。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小说家,想要创造一个融合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国际文学主题,爷想要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国际主义作家。
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小作家,他的一些作品都是很有内涵的,很多的东西是特别现实的。
一、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出自『看见』)
适用主题:关于独立思考,何为智者,批判性思维,对谣言的态度等作文立意。如2015年江苏卷《智慧》,2014年山东卷《开窗看问题》。语出自柴静的《看见》。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真正的智者,应该对一切事物抱有疑惑,不停下追问的脚步,通过自己的探索,不停地求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出自石黑一雄)
适用主题:坚持自我,不随意改变自己;学会独立思考,每天“三省吾身”;个性与自由等作文主题。如2015年天津卷《范儿》,2010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示例:对事情只有一知半解,却夸夸其谈,这便是对现代社会浮躁心态的描述。石黑一雄曾说过:“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在繁杂的社会中,对人对事对物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才是最正确的生活之道。
三、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塞眼闭的人。(出自尼采)
适用主题:探讨网络时代的舆论的利弊、批判思辨能力的缺失、独立思考、理性等作文立意,比如2015年全国卷I《女儿举报老爸》,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示例:如今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舆论,如果不加以辨别就听信了,那就正如尼采所说:“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塞眼闭的人。”长此以往,自己的思维也容易被外界扰乱,所以我们才提倡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随意跟风。
这些都是与独立相关的素材和用法,以上都来自作文纸条APP~
给你发个中文的 自己用百度 Google翻译一下吧。观《奥巴马开学演讲》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奥巴马开学演讲》的视频,无论是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个人魅力,还是他对于自己演讲内容——“责任”的阐释,都令我深深折服,但令我感触最深的,却是一个名人在作演讲时的技巧。 正是由于这些技巧,为奥巴马的演讲添色不少,也是他所阐述的内容更加具有信服力。幽默 我自己就经常会因为一些毫无乐趣的演讲中“昏睡”,究其根本,我认为“幽默”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一场演讲是否精彩,关键在于他能否调动听众的胃口,能否使本来枯燥乏味、老生常谈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而这又是直接建立在演讲者的“幽默细胞”上的。 从奥巴马的演讲中,你可以毫无费力的找到演讲的幽默点。比如,奥巴马在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亲自教育自己是,用了这样一句“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引得全场一阵哄笑。其实这无意间便用自己的亲历证明的“我”与“你们”一样,“你们”宁愿放假赖床的心情我也能体会,没有大人、政客的味道,轻松,自然,更加亲近,而这也是我意识到的下一个点。亲和力 拥有亲和力的演讲者往往更能拉拢人心,这在奥巴马竞选演说时已经深有体现。那么,奥巴马是如何“拉拢”同学们的心,让他们乖乖听自己的话呢? “嗨,大家好!你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 这是奥巴马演说时的第一句话,他用第一人称、用对话的方式先向大家问候,其义为“我与你们同在”。或许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一些本反感奥巴马的孩子也抛弃偏见,想要听听接下来他会说些什么。能够调动现场的气氛,提升听众对自己演讲的兴趣,这不就已经是成功过半了么,有了好的开头,接下来就容易的多了。摆事实,讲道理 是的,这就是议论文的一般格式。我自以为,作为一个总统,我无从评论他是否是成功的,但他“煽动人心”的演讲手法的确是不甚老道的。 为了引出“你们”在受教育上的责任时,他先讲述了自己儿时贫困,连学都上不起,但母亲坚持然自己接受家庭教育的经历,有力的证明了教育机会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珍惜教育机会,做一个对自己以及未来负责的公民。 随后,奥巴马有摆出贾斯敏、安多尼和香特尔等人经历挫折人坚持接受教育最终成功的事例,证明受教育不一定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却一定是一条捷径。增强了自己论证的说服力,令同学们开始“反思”。 讲道理,更不必说了,自始至终,道理,明显地,融入在字里行间,基本上没几句话都有他的道理在。 有这么多的闪光点在,我们凭什么不说奥巴马的演讲是精彩的,而我们有凭什么不深思自己在教育上应承担的责任呢。这不仅仅是一边简单的演讲,它留给我的是许多在不仅仅是演讲,更是在说话做人是的原则,我会不断学习这些技巧,让自己平时讲话更富逻辑,更能让人信服,毕竟这也是一个当代学生的必备素质啊。
只能说这样的一篇东西,只是一种煸情的东西,一种在那样的时刻用来鼓动美国人民团结协作,作出牺牲,共同应对危机的一件东西。觉得可以相信一个政治家的话吗?他把他的演说,建立在了三个基本点上。所谓引经据典。一是来自于开国元勋。他们所讲的,他们所做的。他们为这个国家所定下的宗旨,他们为这个国家所做出的表率。The capital was abandoned. The enemy was advancing. The snow was stained with blood. At a moment when the outcome of our revolution was most in doubt, the father of our nation ordered these words be read to the people:"Let it be told to the future world... that in the depth of winter, when nothing but hope and virtue could survive... that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alarmed at one common danger, came forth to meet [it]."诗意的刻划,如此的煽情。同样的,面对眼前的危机,美国人民应当选择前进,选择拥抱困难,选择迎接风暴,选择继续传承自由的精神。二是来自于圣经。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 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 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每个人都有追求他的幸福的机会。一如当年马丁.路德在同样的这个Mall上所说,I have a dream。更是煽情的东西,何况他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不是吗?一位黑人成为了美国的总统。所以,开始奋斗,开始拼搏,怀揣着梦想。上帝在庇护着你们。三是来自于美国的发家史。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ughed the hard earth.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hn.今天的美国人们,也需要拿出同样的精神,一如我们的先辈们曾经的那样,一如我们的先辈的努力为美国所缔造出了繁荣与昌盛,and we are ready to lead once more。然后是他的总结:Our challenges may be new. The instruments with which we meet them may be new. But those values upon which our success depends - honesty and hard work, courage and fair play, tolerance and curiosity, loyalty and patriotism - these things are old. These things are true. They have been the quiet force of progress throughout our history. What is demanded then is a return to these truths.要不怎么人家是政治家呢。先说说这事。...,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设想一下,成千上万的现在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人民,巴勒斯坦人民,涌入美国,他们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也有享用一个和平家园的权利”,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美国会怎么做?美国人民会怎么做?除了把他们进行驱逐,除了把他们圈进难民营,还有其它什么吗?美国会对他们说,“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吗?可都是谁造成了他们的苦难?是美国,是美国所不遗余力支持的以色列。基于什么?基于一种莫须有的理由。再说一下这事。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who seeks a future of peace and dignity, and that we are ready to lead once more。我感觉不出有哪个人不希望和平,与尊严的。也许对于“和平”、“尊严”有不同的定义方式?要么,就是这概念是可以玩弄的?美国是爱好peace与dignity的人的朋友吗?我看到的好像是,发行巨额的国债,适当的时候把美元贬贬值。朋友,都是这样account朋友的腰包的吗?朋友都是这样lead朋友的吗?我看到的还有,出现危机的时候,喋喋不休的抱怨他人,或者莫须有地树立起一个敌人,或者干脆来场战争来转嫁危机。朋友是不是都是这样利用人的?啊呀,Mr. Obama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 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 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And to those nations like ours that enjoy relative plenty, we say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indifference to suffering outside our borders; nor can we consume the world's resources without regard to effect.伊拉克人民是不是可以憧憬一下了?不过,有一件事确实是对, know that your people will judge you on what you can build, not what you destroy,当然,就更不是基于我这样的在这儿喋喋不休的行为。
《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就职演讲》之我见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山公开宣誓后发表第二任期就职演讲。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强调了“人人平等自由”。但我认为这只是说法。中性的评价,这只是个口号;美化一点来说,这充其量就是个愿望。不客气的讲,“人人平等自由”在事实面前就是个术。因为美国做的事情比总统说的糟糕多了。1、国际。美国在建国200多年里,对美国以外的很多国家都发动了战争,难道这对别国的人民是“人人平等自由”吗?其中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深有体会;在1945年投放日本的2颗原子弹,美国士兵死的是少了,但日本人民却遭受了亘古未有的人类灭顶之灾。如果说这是过去美国犯下的罪恶,那么最近几十年在越南、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杀死了多少人,这也是“人人平等自由”吗?除了战争,美国在世界经济上做到“人人平等自由”了吗?美国靠实力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不久就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单方面的让美元脱离金本位。大量发行货币,让美元不断贬值,让别国手中美元大大缩水。美国用自由贸易打开别国的市场,接着又用贸易保护主义把别国商品拒之门外……2、国内。“人人平等自由”只是安抚美国老百姓的安慰剂。美国人贫富差距很大,但美国人常常被“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术糊弄过去。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高管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灾难,但他们仍拿着比普通人高得多的工资。难道金融高管不管对错,都该高人一等,这难道是“人人平等自由”吗?美国的选举和国策都是有钱人说了算。试想: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罕见的没有枪支管制的国家?是枪支制造商用钱阻止了管制。这对死于枪支下的妇女儿童平等吗?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杀人武器最大的出口商?是武器制造商收买了政客。难道这对死于杀人武器下的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吗?为什么当以色列发生冲突的国家、地区和人民,美国总是永远支持以色列?是有钱的犹太人收买了美国政客。以色列永远都对,这对其他国家、地区和人民平等吗?这次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就职典礼门票,最高炒到100万美元(约合622万元人民币)。这看似:是有钱人是用这笔钱买到的是奥巴马宣读誓词时,他身边那个风光座位。但研究美国政治献金的专家霍尔曼说:“这是特殊利益,尤其是有钱企业,把钱丢到总统脚边的大好机会。”“企业献金的真正目的,是买到进入白宫、影响白宫的方便之门”。 有钱能买通政要,政要能影响政府、白宫。这对无钱的人是“人人平等自由”吗?3、结论许多中国网友迷信美国到爱屋及乌的程度。难道美国真的就是那样毫无瑕疵?其实,30多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美国像打开窗户后的一阵凉风让人清新。那是因为房间里的空气混浊。但几十年过去了,反复品尝这阵凉风,她已经不是那么完美了,甚至有些气味还刺鼻呛人。爱美国没有什么不妥,美国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但盲目褒美,而一味贬中,这就缺乏理性了。
那你就去白宫找星巴克了
马云为了中国的疫情捐赠了十个亿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 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要写有关于马云的是既可以着重写一下他在创业初始以及将阿里巴巴带上巅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