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也更多,因而需要用到的各中资源也比较多。因此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节能工作。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的意义与原则;第二,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完善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探究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国际竞争力以及综合话语权也日渐强大,但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加剧。我国国土资源辽阔资源丰富,然而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因此面临既要进行经济建设,又要保护环境的困境,必须要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在经济建设中注重节能化。房屋建筑工程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节能技术的应用。
2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的意义与原则
我国是世界上总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而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也更多,因而需要用到的各中资源也比较多。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种资源分布较广也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加之我国建国的时间较短,并且在发展的初期进行了一些错误的探索导致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而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注重节能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更有利于节省社会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此外,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有很多原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笔者就其中的几条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应该注重节能材料的选取。房屋建筑直接关系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以及生活体验,因而必须保证所选取的节能材料安全无污染,并且不会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其次,注重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当前存在很多新兴的环保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对轻体或者屋面进行装修时完全可以选取新型的环保材料。最后,房屋设计时要贯穿节能设计的理念,只有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时将节能设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过程中,才能保障今后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也能更好的促进节能技术的发展。
3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3.1水循环利用技术分析
在建设房屋建筑过程中,有需要大量混凝土作为建筑基础,使得在该工序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并且这些废水当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水泥浆以及颗粒物,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排放的废水不能直接进行排放,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其危害到周边环境,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废水处理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排放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在进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即过滤后再进行排放或二次利用,从而有效降低废水排放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建筑工程水资源利用提供保障。
3.2外窗系统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施外窗系统节能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建筑材料不过关、外窗裂缝等因素,所以,要对外窗系统技能施工引起高度重视。第一,要高度重视选材问题,要在技能施工基础上保障选择建材的耐压性和密封性,相关部门要做好审核工作。第二,在实施外窗系统安装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材料变形问题,因此要对整体结构进行有效加固,同时利用密封条做好密封工作。在选择密封条时,不仅要保障密封条的透气性,同时要确保选择的密封条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综合来分析,在实施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时,要对相关施工材料及材料特性进行充分了解,从而为整个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3房屋建筑工程墙体节能施工技术分析
在实施房屋建设施工时,整个建筑外墙面积非常大,因此会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所以,要高度重视外墙施工环节,有效引入节能施工技术,首先要对外墙材料进行选择,保障外墙的传热系数,从而用户房屋温度控制提供有效保障,在实施报文隔热材料选择时,主要涉及三种材料与结构,分别为夹层保温、外保温以及内保温等,在选择过程中要依照工程实际需求来实施,从而为整个建筑主体结构提供有效保护,同时起到节能环保效果。
4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随着依法治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推进,在进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无论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不管是谁只要不按法律的规定办事必将受到惩罚。但是法律自身的滞后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很多时候无法对新兴的事务做出规定。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面对当前紧张的资源利用形势,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使用节能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然而我国却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无法可依,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模式,或者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的规格标准如何才能符合安全规范,均没有统一的规定。从而导致各个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节能设施不一样,无形中埋下隐患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
4.2节能设计不够全面
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别也在逐渐缩小,人们感受的最多的是每个城市之间除了大小不同,在房屋建筑的形式上大同小异,这其中反映出的就是建筑设计上的缺失。设计人员在房屋建筑的外观上都不能体现房屋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在进行节能设计时更不能进行全面整体的思考。虽然现在我国也在提供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但是实际的情形时设计时在进行设计时并不够全面,从而阻碍了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
4.3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
节能施工技术并不是说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而成熟的技术应用需要的是先期各方的重视和资金上的投入力度。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虽然我国在宣传要注重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然而相关的支持政策却比较少。政府缺乏政策支持那么企业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就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科研开发。必将企业是逐利的主体,并且节能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企业能获得的利润较少,因而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5完善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5.1完善节能施工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完善有关节能施工技术的立法规定。并且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层级较大的国家机关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层级较高的法律,保证各个地方拥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但是不禁止地方在进行细化时严于国家的规定。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企业的活动提供了方向,因而在节能施工技术的法律规定得以完善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将相关的法律规定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的质量和节能效果。
5.2完善节能设计,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
节能技术的设计需要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作为基奠,除此之外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相比较而言,国外在该方面取得的成就比我国要好很多,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施工设计理念,更好的促进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通过加强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大度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房屋建筑产业的发展研究出更先进更优秀的节能技术。
5.3加强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重视新节能材料的开发
要想促进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就要加强各方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只有政府通过明文规定或者通过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加强对节能施工产业的资金或者技术补贴才能促使企业更好的去从事相关的研发工作。此外,节能施工技术的研发本来就会耗费巨大的资金,如果政府不加以扶持,企业是不会主动进行研发的,除非企业拥有足够庞大的资金支持。第二,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节能技术的研发。当今世界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从自身做起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越发激烈的国际竞争。
6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因而必须对建筑资源的节能施工加以重视。当前我国在进行房屋建筑时对能源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房屋建筑开发商对节能施工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虽然实践中在节能施工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改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还能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征.节能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210~212.
[2]徐锦研.建筑施工技术中节能理念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6):100~107.
[3]张雪峰.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58~59.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
1.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预防为主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坚持这项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避免出现工程事故之后才进行检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在工程施工阶段便着手展开质量控制措施,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全面的施工管理,通过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从源头开始抓起,对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行控制。
1.2坚持质量为首的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中,应该坚持将质量放在管理的首位,坚持质量为首的原则。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将其放在施工管理的首要位置。城建单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对单位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最终促进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的提高,将质量管理的概念贯彻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
1.3房屋工程质量特点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主要有:安全可靠性,建筑产品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用途需求,同时也要具有安全可靠性,以此来保证人们的安全。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功能性质量属于对建筑工程的一个客观反映。另外艺术文化性也是其工程质量一个显著的特点,建筑工程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性,以此来体现出建筑的本质,吸引人们的目光。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一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整体安全意识不高,并且其中部分开发商为了增大其商业效益,对于可建造区域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常出现建筑大面积违规现象这就使得房屋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下降,导致房屋建筑的安全可靠性降低。其二是对房屋建筑中的施工措施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在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方面没有具体保障,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了施工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对今后使用此建筑的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使得房屋建筑过程中的整体施工质量下降。因此,针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需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策略
3.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若没有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的树立,使其认知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积极措施创设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例如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对重要工程进行跟踪检查等,通过质量意识与企业文化的交融,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进而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2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应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其质量意识,促使其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同时,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技术标准,规范其施工行为,从意识与行为两个层面上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把握,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质量意识为指导,认真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做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总体施工水平,如果施工材料没有达到施工前要求的预期指标,那么施工材料则会影响施工作业,例如,一些不法的开发商使用低质量的施工材料,在施工工程结束后,会对日后使用的居民产生生命安全问题,像在2014年某地房屋倒塌事件就是由于其楼盘开发商采用低质量的水泥与钢筋导致的,使用低质量的水泥和钢筋会对楼房的坚固性和抗重力承载力产生影响。其结果导致在此楼房居住的居民居住一个月后,突然发生楼房整体震动现象,当时在此楼房居住居民以为发生地震,匆匆逃离此建筑,在震动半个小时以后,此楼房瞬间倒塌。此现象的发生就是由于不法开发商使用劣质施工材料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因此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第一点:在材料选取上有关部门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督,防止偷换材料以及拿劣质施工材料滥竽充数的状况发生。第二点:有关部门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突击性施工材料检查,这样就防止不法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施工。第三点:加大对施工材料投资,能减少因想节省成本选取劣质的施工材料的现象发生。
3.4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前控制阶段,中控制阶段和后控制阶段三个阶段,前控制阶段包括对施工的日程安排管理,对施工进度的估量计算,安排好施工日程是保证施工工期按时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施工前控制阶段,应该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中控制阶段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好施工中因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和突发事故因素等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以上三种因素等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在发生以上几种情况时,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安排工作。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从人、原材料、机械设备、工艺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以供参考。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核心提示: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施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地位不断增强,更因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纳作用,已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关键。然而,建筑施工业还存在利润微薄,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要实现建筑施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市场整顿,需要大力推进企业改革,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同时,还需要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然而,如果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苦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所下降,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港、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企业改制任重道远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不断加大国家对促进施工行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财税和信贷支持政策力度。一是可考虑设立鼓励施工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补偿基金,基金来源可采取国家财政资金补助、行业统筹等方式设立,主要用于施工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和装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亏损补贴等。二是对由施工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而带动的建筑建材类产品的出口实行全额出口退税政策;对施工行业所获得的国外收益全部免征和减征企业所得税等,以增强国内施工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三是国内银行尤其是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逐步加大对施工企业承包国际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按国际惯例提供足额、充分的信用担保等,切实解决国内施工行业对外承包建设工程的“融资难”和信用担保难的问题。切实加强国家对施工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和引导。一是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商务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应努力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搜集、整理和发布国外主要国家工程建设市场的相关信息,对施工行业对外工程承包、分包和劳务出口协作活动提供信息指导和引导;二是国内各类驻外机构的工作重点应逐步从过去的“政治外交”向“经济外交”的转变,为国内施工行业在所在国的承包建设工程提供从招投标、建设实施、工程结算、施工企业及人员出入境、外部环境协调等全过程的服务。
近十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与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房地产整体建筑质量水平却不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施工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 》
【摘 要】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 经验 ,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2001年,我国再一次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系列 措施 都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建设工程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根据当下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为切入口进行综合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清单 计价规范 招标控制 价编要点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更好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行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和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
所谓的招标控制价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招标工作开始陆续展开并逐渐得到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相应的无标底招标和有标底招标两种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以此来促进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我国政府在1983年开始对招标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推行招标控制价,并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到2003年7月招标控制价的调整工作有了基本的定论,将招标控制价的标准进行了确定。
1.2 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2.1 编制人员方面的区别
对于编制人员来说,招标控制价与传统的招标标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就曾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招标过程中或者是工程进行中的清单类型需要由专业的具有相关技能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能力的责任人进行编制,同时,还可以委托、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进行相应的造价编制工作。但是现行的招标控制价又对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明确指出,只有具有相应资质和编制能力的工程造价的咨询人才有对其进行编制的资格。
1.2.2 编制依据方面的区别
改革了传统的编制人员的范畴之后,国家对于编制的相关依据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对于编制依据方面所做的规定是由国务院以及在此之下的相关省市政府做出;而对于现行的计价规范来说,其规范依据变成了各省市级以及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实际考察之后进行制定的标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2.3 投标是否公开方面的区别
根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标底是需要进行严格的__的,不能泄露给进行投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严和工作人员疏忽或者恶意泄露标底的现象,这些都十分不利于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失公正性。新时期在对传统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之后,对于招标标底的__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于标底的管理和__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标底不公开改革为招标控制价公开制度,从而更加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1.2.4 评标标准方面的区别
对于现阶段的投标过程的评标标准来说,我们也做了新一轮的改革。招标控制价作为现行的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标准来说,它的造价标准也是最高的。众所周知,以往的招标控制价也是招标人对于所要进行的招标控制中期望值最为大的控制值,同时,它对于招标人来说,也是其报价和投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并不将其纳入到评标计分标准当中去。但是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投标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评标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工作。
2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如何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是当下许多企业和部门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同时这也与招标人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价格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分析,将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总结 为
如下内容:
2.1 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清单编制要求
充分考虑到清单编制的具体要求是当下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的重点内容,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切实的关切到每个招标控制价的准确与否。本文经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将总体原则划分为以下几点:
(1)对施工图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对于施工图纸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进行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招标控制价的计算更加科学、合理,了解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情况。
(2)坚持遵守四个统一标准。所谓的四个一的统一标准就是指项目编码要统一、项目名称要统一、计量单位要统一以及相应的计算规则也要有统一的标准。
(3)计算统一。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小心、细致、准确无误。
2.2 对于科学施工方案的准确选择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的特殊性进行科学施工方案的选择,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便于在最小的投入下取得最良好的施工效果,并能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规格。
3 结语
招标控制价是当下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综合考量和分析而进行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它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恶性竞争和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影响整个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很好的增加招标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大环境都要求招标控制价标准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 方法 和手段,采用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招标标准的制定工作,保证招标工作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首绪,乔鹏,张征争,胡迎迎,胡振山.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方法的适应性选择[J].中外公路,2010(4).
[2]林汉,和希顺,向异之.论招标前期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13).
[3]袁庆华.齐心协力努力推进我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2010年全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的 报告 [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4).
《 基于现场管理的装备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
【摘 要】 企业在落实 安全生产 指标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现场设备布置情况以及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同步校验、分析,争取创建某种目视化、防错法现场规范格局。技术人员需要在尽量调试危险源辨识能力的前提下,主动绘制上述改造途径的设计图样,同时联合固定装备布局标准进行实践探究。经过特定结果验证发现,这部分安全管制事务,将过往各类限制问题有效克制,相关员工参与生产活动的积极态度明显提升,整个车间安全管控格局骤然完善起来。
【关键词】 现场安全 管理流程 防错模式 装备形态 调整措施
经过我国内部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关于既定企业中心安全生产活动已经大面积开发,涉及细化的安全对象与疏通法则要梳理完全,这对于后期规模化架构规范指标来讲意义重大。社会大众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大的重视效果,但是我国部分产业仍旧不予理睬,这将长期制约管制单位的规划力度,同时对于周边人民正常生活标准产生阻碍效应。因此,各个生产单位有必要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过程中,适当调整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为后期多元场景改造灌输适应力量。
1 涉及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现场,其实就是企业在落实既定生产任务中应用的空间架构,根据内部信息数据的收集和观察,能够合理鉴定员工的思想动态状况,属于完善安全生产问题提炼和优化质量的必要场所。现场管制属于安全规模改造的必要疏通节点,结合既定产业安全场地规范费用以及安全等级进行同步验证,技术人员有义务针对细化关系模型进行现实应用方案的整编,避免阶段开发限制的重复性蔓延结果。
而安全管理能力首先是一种企业能力,具有企业能力的属性,是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为了全面引导我国企业进行现场管理格局改进,我国相关质量检定中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开展制造 企业管理 标准评价活动,这对于后期现场创新规范手段规划来讲,存在价值深厚。
2 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应用
为了完善现场安全维护体制,有关装备保障企业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锻炼,争取将实际生产流程梳理完全。因为这类企业的中心管制任务就是整合安全机理要素,同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上,技术人员需要做出细致认证、调查,但是任务堆积如山,人员调动活力萎靡不说,整个安全生产隐患迎面扑来,包括人员擦伤、结构碰撞等。所以,这类系统管制活动显得相当重要,应当引起主管单位的全力重视。
2.1 管理思路设计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以及管理细务进行同步验证,涉及地区的安全规范制度以及装备搭建体系要尽快落实条文规定指标,争取透过危险源辨识节点着手,将整个厂区内部危险要素提炼完全。具体的调整方案表现为:将目视化、防错等指标全面挪用到现场安全管理活动中去,主动尝试危险效应降低活动。运用员工基础素质培训方式,改进管制规模。结合企业既定安全状况分析,涉及细化的整改方案要结合阶段标准进行有机改良,尽量贴合安全生产的最终动机要求。
2.2 危险源的辨识
其主要强调某些尚未产生的潜在质量隐患进行系统鉴定、识别,开发这类方案的途径比较多样,尤其在细致化切入点研究活动中,经常会衍生某种局限性特征。联合各类风险源辨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关于装备保障企业的专业划分与运营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整理完全,确保细致事务的简易性特征,避免危险元素的交织化影响,这是稳定作业科学评价基础的必要出路。例如:在面对差异化风险等级控制任务规划上,因为源点排列规则各异,具体后果延伸方向复杂,因此起始点清单的陈列,便作为加强现场管制质量的必要端点内容。经过风险源识别之后,将不同隐患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事故以及损失的调节来讲实在犹如雪中送炭之举。
2.3 现场安全管制方式的应用
在规划这类体系架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确保从实际角度出发,将工作场合中的人物、机械部件记录清楚,之后采取经济合理的定置策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参与行为。
而目视化管制理论就是将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至某种标准形态,具体细化应用流程表现为:涉及整个企业的安全符号问题要做到统一规范、宣传,制作过程中要确保结构清晰,同步维持疏导工具的应用潜质。
防错手段便主张在产品设计环节中消除错误因素,维持本质架构的安全条件。但由于阶段性科技、经济成果不够完善,因此具体设想的指标始终难以达成。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运用多元设备进行现场结构机理完善,确保人员素质强化训练的跟进力度,杜绝错误操作现象的再次滋生。
经过客观研究、调查,在具体实施现场安全规划之后,涉及车间内部工件、设备的完整、清洁条件得到有力完善,各类工序在相对合理的机制顺序下进行特定位置陈列,这使得员工重新燃起积极工作态度,确保全程自觉遵守安全规范制度,将设备乱摆乱放现象全面杜绝。
3 结语
本文具体结合特定企业施工环境进行有力监督,同时联合目视化、防错途径实施现场格局改造任务,为相关设备安全管理大开方便之门。经过实际改造之后,现场设备的确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细化机械的设计、改造工作仍旧存在部分局限问题,需要管制人员实现逐渐完善,进而全面适应多元行业生产环境,落实后期安全管制标准的制定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1(05):56-74.
[2]王学良.防错技术的实施思路及其案例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20(03):182-187.
[3]徐冠武.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06):77-79.
[4]施月涛.浅谈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作业现场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14):75-77.
[5]杨宏强.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J].管理工程师,2012,12(03):145-149.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分析 》
【摘 要】 建筑工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和材料等各个方面,建筑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建筑效果和质量,甚至会发生一些危险事故,因此建筑中应当加强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 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建筑的质量,它作为建筑整体的支撑力量,在整体建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保证最终的建筑能够有较高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使用者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1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1 混凝土问题
1.1.1 水泥方面的原因
(1)水泥品种和标号选择不当,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或者没有根据工程的性质及工程环境进行选择,这样使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例不符,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过多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品种、标号不同的水泥混用,混合后的水泥整体性能不够稳定,破坏了水泥的内部稳定性,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容易发生质量事故。(3)没用对进场水泥进行及时的检测,尤其小窑水泥的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有些工程在建设中对于超过有效期的水泥不经复检就继续使用。
1.1.2 骨料方面的原因
(1)若石子的表面特征与颗粒形状同要求不符,含有过多针片状的颗粒,由于针片颗粒本身就容易折断,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骨料空隙率增加,影响到混凝土搅合物和易性。(2)骨料的表面附着的淤泥、粘土、硫酸盐、有机质等,对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会产生很大影响,砂、石含泥量控制不到位,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同时使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1.1.3 混凝土施工原因
(1)混凝土浇筑之前,未对模板内的泥土、木屑、砖块、钢筋上的油污等进行清理,木质模板不浇水,混凝土强度受到影响。混凝土在拌制前不计量、不试配,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波动比较大。不经试验就随意使用外加剂,有些计量不准确,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2)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不协同进行,有些混凝土拌制后到浇筑完毕,其延续时间远超过规定时间,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3)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得不到控制,使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受到影响。
1.2 钢筋问题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中比较重要的原材料,对钢筋原料质量的忽视,也会造成钢筋混凝土质量的低下。钢筋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它表面是否有裂痕或者明显损伤,这样的钢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重视钢筋的质量 证明书 和实验报告单,这两种基本材料保障了钢筋的质量,若是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没有这两个证明的钢筋,极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钢筋必须具备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合格的报告单,其加工、绑扎、配置、安装与焊接都必须符合规范。
2 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控制
控制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二者共同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要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工程监控
工程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监管人员和组织上,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工程监管的力度,给建筑人员和施工人员树立起高质量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推行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好质量保证等相关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时把控质量监督,清除质量隐患。
2.2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不均匀,将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波动,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是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材料,要经过检验方可使用。骨料要在开采、堆放、筛选及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验与控制,钢筋要符合规范规定并且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应当经常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定,了解在运输过程当中混凝土的拌和物坍落损失,在一定的水灰比下,对用水量和砂率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强度,外加剂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需要工程师和各部门
的管理负责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和验收,等确认无误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立即弃置不再使用。
3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有很大危险性和后期利用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一定要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建筑的质量。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需要从人员管理、原材料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确保整个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都是最好的,这是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最起码的职业操守,也是保障后期使用性能最直接的手段。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都保持清醒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质量控制,加强监督,就能够减轻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隐患,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曾金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张军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孙冬梅.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闫文涛,徐洪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
有关建筑施工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2.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 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5. 有关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6.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7.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篇1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1 绿色建筑的解释 我国对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屋顶花园,小区内的绿化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表达出一种概念。这就要求从设计之初便注重“绿色”的概念,将建设房屋所需消耗的能耗控制在一定量之内;还需要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感受;并且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 绿色建筑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低碳经济必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其具有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的特点。因而Green Building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3 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国外Green Building的发展 1990年世界首个Green Building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3年美国创建Green Building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Green Building标准 3.2 我国Green Building的发展 建设部于2004年9月启动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截至2011年底,中国取得Green Building标志的项目达353项,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运行标识项目23项。 2014年我国又发布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4 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 4.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格和高成本 Green Building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新疆有一种当地的特色建筑,墙壁由石膏和秸秆组合,保温性好,加上当地样式的屋顶,就是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非常便宜。再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经过改造后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筑。 4.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 好多以前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比如在北方冬天供热时,一部分居民家里暖气不热,另一部分居民家里却热的开窗散热。政府应给每户安装热计量表,使得热量可以像电表和水表一样,按需所用,而不是像以前的大锅饭一样,一些人吃不饱,另一些人却吃的太撑。 4.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大力进行宣传,要让老百姓明白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含义,并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5 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与运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 我国人均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马桶、节能空调等,这样百姓不但能够减少电费、水费等日常费用的支出,还可以在几年内收回增加的成本。 5.2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绿色建筑的标识需要在一系列的标准下进行评价。 ①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 ②通过召开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Green Building评价与标识分论坛和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推进会,将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Green Building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Green Building标识。 5.3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实例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我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我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 海淀: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篇2 浅析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饰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技含量都在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市场竞争目益激烈,各建筑装饰装修企业为适应市场需 要,提高市场竞争都加大了编制拖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力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方法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许多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已经突破了多年因袭的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其施工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应当尽快提高编制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水平,使我们的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能够起到指导施工达到优质高效的作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设计要细致 1.装修工程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 因装修工程具有最新技术应用多、材料样式种类多、工种涉及要求多、中间穿插的程序多以及对成品的保护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装修工程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更加完善。对照设计图纸,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对每项装修工程都要设计出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2.施工管理人员是整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核心 项目的正常运转要通过施工管理人员的相互协作完成,因此一个项目中应有比较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通常在一个项目中应包括项目总监、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预算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等岗位,每个岗位所需人员数量应根据该岗位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 1.针对性: 认真编写“工程概况”: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现场踏勘记录、招标答疑文件准确扼要地叙述工程概况十分重要,它显示了投标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工程概况”中着重点应有施工项目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及工程施工特点分析,这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施工项目拟定和编制施工的准备、部署、施工工艺、各项保证措施、各项计划的前提和依据。编写“施工部署”:“施工部署”是施工的战略部署、战术安排,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体现针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部署”主要应有如下内容:①施工区段划分各区段的施工特点); ②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表; ③主要施工顺序、主要工艺流程(流水、交叉施工); ④工程施工所需工种安排(说明主要工种的工作范围); ⑤重点施工空问说明; 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⑦与业主、设计、监理建筑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措施 等。若招标要求投标方对施工质量和工期等做出承诺,施工组织设汁中必须明确做出承诺回答。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顺序、结构形式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对施工项目需要的项目部人员、组织结构、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施工工艺、进度计划等几大要素做出安排。 对于招标书中提出的与施工有关的问题,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回答,满足招标的要求。对招标书中提出或未提出,但工程项目施工中实际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必须编制出相应的对应措施和解决办法,能显示出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根据招标要求和项目施工需要,具备有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工程履历、资质证明文件,项目经理履历及资质证明文件。 2.可行性: 在拟定工程施工项目部人员的组成时,所需任职人员的安排必须全面,避免缺职,以免造成现场管理失控,与项目施工各部管理,需保证体系的人员职务安排必须前后一致,证明项目部各管理系统清晰、明确、高效、运作畅通。针对招标要求的施工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拟定各项保证措施时,必须切合工程施工的特点需要。对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有相对应的可靠措施,证明该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 ①招标要求的超常规施工或提前竣工(施工工作时问短于实际需要时间),或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如外装修冬季施工、场地限制等)施工。 ②招标要求的或投标承诺的通过施工进一步降低成本。 ③落实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三、现场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现场施工工种的班组多,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各种技术准备。 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同时考虑公司内部的资源(比如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嗣之中。 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 及工人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此外。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能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作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包括: (1)进场材料、设备的验收管理; (2)施工样板的质量控制和确定; (3)各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 (4)出现质量问题后的整改监督管理等。 在质量控制上,相关的负责人一定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猜你喜欢: 1.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2. 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论文5000字 3. 5000字建筑毕业论文 4.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5.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5000字
浅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所耗费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 项目施工的始终,项目从实施的开始,就须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目标和方 法,从而有计划有措施地控制支出。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0引言 某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耗 费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 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资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 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1经验表明,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很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具 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人工费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 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 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 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 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 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 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 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 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 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另外,控制人工费的支 出还要十分注重避免返工及重复用工的发生。 1.2材料费材料费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例一般在60%左右, 降低材料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材料的管理, 主要的方法有: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 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 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l十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 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恪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 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由于材料市 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 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 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详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 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甲方按实补贴。 1.3机械使用费机械一般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因此,必须合理 配备施工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 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 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 台班单价。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 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 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 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 1.4临时设施费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的使用 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1.5项目管理费用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 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 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1.6分包工程有些作为总包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施工的资质 有限和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会将诸如桩基础、弱电、消 防、栏杆、门窗、幕墙、石材等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 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工程因总包单位仅投入管理费用,因此分包的 赢利是企业赢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包工程一般可在项目投标时 和分包单位签定协议,由分包单位报价,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施工,总 包单位按分包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或企业中标后再 通过招标选定分包单位。 1.7质量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 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譬如,天棚面如平整 度很高,可以不用抹灰,而通过刮腻子的方法一样能达到使用要求, 还能加大使用空间,节省费用。 1.8工期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 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 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1.9施工技术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 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 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 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 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 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1.10索赔的管理项目从合同履约之初,根据合同,就要加强 对业主的索赔,注重索赔证据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勤办理签证,经常 向业主发索赔的函件并及时催促确认。通过索赔来维护企业权益, 提高项目的收入。在高度重视对业主的索赔的同时,要增强自身履 行合同的意识,防止业主反索赔。 2以上是从几方面来进行成本控制,下面用两个实例具体说明 如何进行 2.1以原材料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控制,如基础施工时需要购进砂、 石、水泥、钢筋等材料,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进度及实际工作量提出材 料需求计划,以满足计划施工部位为原则,且需注明所需材料计划完工 部位。材料采购部门,对比施工预算,当需求计划小于或等于预算书有 关数据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始进入采购程序。材料进场,要及时办理入 库手续,实际领用时,需项目负责人签字才可办理出库手续。接下来的 工作就是监督施工过程了,项目负责人要保证材料的使用严格按施工 工艺要求进行,违章操作的代价很可能是材料浪费,材料浪费就意味着 计划超支。若材料入库、使用均未出现问题,但却未完成计划部位时,就 需要考虑标准的问题了,这时候需要汇同预算编制人员、技术人员、施 工管理人员、实际施工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原因找到了才可进行 下一步施工,若问题出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避免主体部分再出现类似 问题,若是标准的问题,则需尽快修改标准,若遇特殊情况,就需要启动 应急程序了。通过上面处理,我们把成本隐患控制到基础部分,且为今 后标准的制定积累了数据,为编制更合理的施工预算提供了条件。 2.2再以抹灰为例说明成本控制过程,如某项目某天计划抹灰 600平米,需要施工人员和材料控制人员就所需材料进行计算,但 最终以施工预算书数量为控制依据,办理限额领料,在实际施工过 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现场情况发现材料是否够用,若无法满足需 要,则需执行上面所提程序,汇同各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在市场经济 形势下,降耗节支必须要求领导、管理人员重视并动员全体职工才 能收到成效,企业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由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投 入,轻产出转变为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投入产出比。领导要改变过 去的只抓产值,忽视效益而给职工造成的错误想法。 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 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 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 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 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 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 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 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对一个企业而言,员工 是其灵魂。如果职工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进取的精神,那么这个企业将会变成一盘散沙。公司成本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归根结 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上忽视了职工的成本意识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后,还要注意成本控 制的影响因素,努力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 产工人的科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劳动熟练程度,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竟争十分激烈,中国已加入WTO,国外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纷纷进入,无疑又加剧这种竟争。建筑工程的剧烈竟争,主要表现为对工程项目的竟争。而工程项目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能否中标取决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接到施工任务时,建筑产品的价格是确定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但要在规定工期内,以合格质量完成工程项目,而且要求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是实现利润的最有效、最根本途径。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以人为本、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当务之急。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认为项目部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建筑产品的直接成本的构成,从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和事先控制机制、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经济目标责任制和对项目部实行动态管理的奖惩机制、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等方面介绍了作者近十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理论界公认的最为复杂的管理难题之一。因为,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使管理工作务必以“项目特点”为中心展开,所以,其管理的组织模式层出不穷,其管理方法、控制措施多种多样,但是,其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四个:质量、成本、工期、安全。本文涉及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要点。
首先,我们要从“管理”概念的准确理解开始。传统的“管理”的概念是指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利”,这是一种“专制”的思维模式,如果,把这种概念不加思索的搬到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中,必然造成公司内部上下级的不信任和不团结,甚至造成对管理措施的抵触情绪,那么,不论多好的管理主张或措施,最终都只能以失败收场。那么,“管理”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什么?管理是“负责的自治”组织机构对企业贡献的责任,明确的标志和组织的原则应该是职能而不是权利。故我们所探讨的项目部成本管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企业对项目部实施“专制”管理,而是研究以项目部为成本管理的主体,企业如何推动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将围绕建筑产品的直接成本枣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项目部的间接费,同时结合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展开讨论。
一、企业内部形成成本管理的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部分施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尽管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管理方法陈旧,很难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一些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了秋后算帐的管理方法,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项目经理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料。这样表面看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没有了成本管理的责任。
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贯穿于从工程前期的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成本预测、到工程实施中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控制、资金的回收、竣工结算的审核、保修期的结束等全过程,涉及到经营部门、财务部门、预结算部门、物质供应部门、质量部门、安全部门等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亦即成本管理是一项全员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完成的系统工程,企业内可形成以财务、预算部门为主,材料、质量、安全等其它各职能部门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完成以项目部为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成本管理过程,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一个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活动来创造效益,其中某个环节的受阻或不畅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价值链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枣即成本管理工作应遵循的程序和规范,至关重要。首先,须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职能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理顺项目部与专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形成规范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及管理规定;其次,须结合项目特点,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政策并予以及时兑现。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
各职能部门围绕成本管理这条主线,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项目部管理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在对项目部实行量化管理的同时,职能部门不能丧失服务的职能,包括对项目部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对外协调、经营工作的支持等,为项目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后方保障体系及工作环境。各职能部门通过过程中对项目部进行的量化考核、评分的累积,至工程完工,则完成了对各项目的量化考核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评定,提交预算、财务部门,作为对项目部是否实现各项经济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和经济兑现的依据。这样,各职能部门在完成各自对项目部垂直管理及服务的同时,又实现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勾通联系。
二、建立事前控制机制,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最好的方法是:企业内部对各项目部实行招投标制。这样可以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自下而上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数、成本管理目标技术上合理性、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具体措施、各管理人员的具体目标及职责。该工作完成后,与成本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就通过内部竞争机制自觉地制定了符合建筑产品“单件性”特点的成本管理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工作方法、检查措施、考核制度,达到了管理“自治”的目的。对于因特殊情况或中、小型施工企业,无法采用内部招标的,也必须建立成本管理目标的合理性讨论制度。
1、企业内部对各项目部实行招投标制的必要性和优点如下:
我可以的原创你要吗
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推动建筑企业技术进步有着非常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建筑施工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施工的目标得以实现。明确施工和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建筑施工保障机制,是维持建筑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建从建筑施工设计到施工过程详细阐述了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安全;管理
建设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协调工作,建设项目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在系统性管理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认真研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不断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教育滞后,部分施工企业的很多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由于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不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这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重视不够。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大,许多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部分工地现场封得不到彻底改善,最终影响了施工进度、成本和效益。
2施工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
目标管理不到位。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只是对成本控制进行管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没有定期检查和考评。工程的进度计划没有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工期模糊,无法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后不按计划进行施工,对实际施工进行监控力度不到位,工程进度监控有偏差。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3设计中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设计只满足于规范对设计强度,计算图形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钢筋直径过细,减少了建材的使用效果,超过建筑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不符合要求或混乱,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等现象。
4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忽视对安全的投入。一些生产企业没有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施工机械设备。给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
二、建筑施工管理技术
1成本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找哈,抓好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
2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2.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
人的控制首先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对基点的高低要求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建筑施工管理的难度就是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利用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调动能动性和绩效评估。但是应用工程中不能忽略调动能动性。绩效评估尽量体现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2.2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施工现场组织设计中应有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施工现场应安装专业化洗车设备。场地必须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施工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严禁凌空抛掷。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应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灰土和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在拆除施工完成后清运完毕,并应遵守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
3机械使用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施工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有李煜节省施工成本,降低人员的安全风险。施工机械是一次性投资,使用期较长,属于较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施工机械管理的关键是在开工前对机械是购买和继续使用原有机械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就是在工程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施工机械管理需要制定保养计划,应根据不同机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
3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对工程资料的整理。现场施工管理技术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各建设主体施工企业要与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4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采用管井、井点等进行施工降水的,应保证降水利用设施的正常运行,综合利用工地抽排的全部地下水,加大对工地钢筋混凝土的养护。加强对易发案件区域的管理,要明确制定防范措施,防止要害部门及要害部位的隐患。做好成品保卫工作。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建立相应的保卫、消防人员。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保证消防安全疏散指示处于正常状态。不得在生产工作期间封闭安全出口,制定并完善火灾扑救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有关动用明火的管理制度。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保证施工和使用范围的消防安全。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对保修范围外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
参考文献:
[1]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2008-
>>>下页带来更多的建筑施工论文5000字
近十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与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房地产整体建筑质量水平却不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施工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 》
【摘 要】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 经验 ,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2001年,我国再一次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系列 措施 都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建设工程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根据当下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为切入口进行综合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清单 计价规范 招标控制 价编要点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更好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行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和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
所谓的招标控制价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招标工作开始陆续展开并逐渐得到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相应的无标底招标和有标底招标两种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以此来促进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我国政府在1983年开始对招标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推行招标控制价,并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到2003年7月招标控制价的调整工作有了基本的定论,将招标控制价的标准进行了确定。
1.2 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2.1 编制人员方面的区别
对于编制人员来说,招标控制价与传统的招标标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就曾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招标过程中或者是工程进行中的清单类型需要由专业的具有相关技能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能力的责任人进行编制,同时,还可以委托、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进行相应的造价编制工作。但是现行的招标控制价又对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明确指出,只有具有相应资质和编制能力的工程造价的咨询人才有对其进行编制的资格。
1.2.2 编制依据方面的区别
改革了传统的编制人员的范畴之后,国家对于编制的相关依据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对于编制依据方面所做的规定是由国务院以及在此之下的相关省市政府做出;而对于现行的计价规范来说,其规范依据变成了各省市级以及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实际考察之后进行制定的标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2.3 投标是否公开方面的区别
根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标底是需要进行严格的__的,不能泄露给进行投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严和工作人员疏忽或者恶意泄露标底的现象,这些都十分不利于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失公正性。新时期在对传统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之后,对于招标标底的__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于标底的管理和__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标底不公开改革为招标控制价公开制度,从而更加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1.2.4 评标标准方面的区别
对于现阶段的投标过程的评标标准来说,我们也做了新一轮的改革。招标控制价作为现行的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标准来说,它的造价标准也是最高的。众所周知,以往的招标控制价也是招标人对于所要进行的招标控制中期望值最为大的控制值,同时,它对于招标人来说,也是其报价和投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并不将其纳入到评标计分标准当中去。但是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投标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评标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工作。
2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如何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是当下许多企业和部门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同时这也与招标人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价格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分析,将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总结 为
如下内容:
2.1 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清单编制要求
充分考虑到清单编制的具体要求是当下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的重点内容,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切实的关切到每个招标控制价的准确与否。本文经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将总体原则划分为以下几点:
(1)对施工图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对于施工图纸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进行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招标控制价的计算更加科学、合理,了解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情况。
(2)坚持遵守四个统一标准。所谓的四个一的统一标准就是指项目编码要统一、项目名称要统一、计量单位要统一以及相应的计算规则也要有统一的标准。
(3)计算统一。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小心、细致、准确无误。
2.2 对于科学施工方案的准确选择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的特殊性进行科学施工方案的选择,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便于在最小的投入下取得最良好的施工效果,并能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规格。
3 结语
招标控制价是当下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综合考量和分析而进行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它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恶性竞争和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影响整个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很好的增加招标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大环境都要求招标控制价标准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 方法 和手段,采用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招标标准的制定工作,保证招标工作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首绪,乔鹏,张征争,胡迎迎,胡振山.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方法的适应性选择[J].中外公路,2010(4).
[2]林汉,和希顺,向异之.论招标前期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13).
[3]袁庆华.齐心协力努力推进我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2010年全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的 报告 [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4).
《 基于现场管理的装备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
【摘 要】 企业在落实 安全生产 指标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现场设备布置情况以及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同步校验、分析,争取创建某种目视化、防错法现场规范格局。技术人员需要在尽量调试危险源辨识能力的前提下,主动绘制上述改造途径的设计图样,同时联合固定装备布局标准进行实践探究。经过特定结果验证发现,这部分安全管制事务,将过往各类限制问题有效克制,相关员工参与生产活动的积极态度明显提升,整个车间安全管控格局骤然完善起来。
【关键词】 现场安全 管理流程 防错模式 装备形态 调整措施
经过我国内部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关于既定企业中心安全生产活动已经大面积开发,涉及细化的安全对象与疏通法则要梳理完全,这对于后期规模化架构规范指标来讲意义重大。社会大众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大的重视效果,但是我国部分产业仍旧不予理睬,这将长期制约管制单位的规划力度,同时对于周边人民正常生活标准产生阻碍效应。因此,各个生产单位有必要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过程中,适当调整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为后期多元场景改造灌输适应力量。
1 涉及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现场,其实就是企业在落实既定生产任务中应用的空间架构,根据内部信息数据的收集和观察,能够合理鉴定员工的思想动态状况,属于完善安全生产问题提炼和优化质量的必要场所。现场管制属于安全规模改造的必要疏通节点,结合既定产业安全场地规范费用以及安全等级进行同步验证,技术人员有义务针对细化关系模型进行现实应用方案的整编,避免阶段开发限制的重复性蔓延结果。
而安全管理能力首先是一种企业能力,具有企业能力的属性,是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为了全面引导我国企业进行现场管理格局改进,我国相关质量检定中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开展制造 企业管理 标准评价活动,这对于后期现场创新规范手段规划来讲,存在价值深厚。
2 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应用
为了完善现场安全维护体制,有关装备保障企业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锻炼,争取将实际生产流程梳理完全。因为这类企业的中心管制任务就是整合安全机理要素,同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上,技术人员需要做出细致认证、调查,但是任务堆积如山,人员调动活力萎靡不说,整个安全生产隐患迎面扑来,包括人员擦伤、结构碰撞等。所以,这类系统管制活动显得相当重要,应当引起主管单位的全力重视。
2.1 管理思路设计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以及管理细务进行同步验证,涉及地区的安全规范制度以及装备搭建体系要尽快落实条文规定指标,争取透过危险源辨识节点着手,将整个厂区内部危险要素提炼完全。具体的调整方案表现为:将目视化、防错等指标全面挪用到现场安全管理活动中去,主动尝试危险效应降低活动。运用员工基础素质培训方式,改进管制规模。结合企业既定安全状况分析,涉及细化的整改方案要结合阶段标准进行有机改良,尽量贴合安全生产的最终动机要求。
2.2 危险源的辨识
其主要强调某些尚未产生的潜在质量隐患进行系统鉴定、识别,开发这类方案的途径比较多样,尤其在细致化切入点研究活动中,经常会衍生某种局限性特征。联合各类风险源辨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关于装备保障企业的专业划分与运营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整理完全,确保细致事务的简易性特征,避免危险元素的交织化影响,这是稳定作业科学评价基础的必要出路。例如:在面对差异化风险等级控制任务规划上,因为源点排列规则各异,具体后果延伸方向复杂,因此起始点清单的陈列,便作为加强现场管制质量的必要端点内容。经过风险源识别之后,将不同隐患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事故以及损失的调节来讲实在犹如雪中送炭之举。
2.3 现场安全管制方式的应用
在规划这类体系架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确保从实际角度出发,将工作场合中的人物、机械部件记录清楚,之后采取经济合理的定置策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参与行为。
而目视化管制理论就是将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至某种标准形态,具体细化应用流程表现为:涉及整个企业的安全符号问题要做到统一规范、宣传,制作过程中要确保结构清晰,同步维持疏导工具的应用潜质。
防错手段便主张在产品设计环节中消除错误因素,维持本质架构的安全条件。但由于阶段性科技、经济成果不够完善,因此具体设想的指标始终难以达成。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运用多元设备进行现场结构机理完善,确保人员素质强化训练的跟进力度,杜绝错误操作现象的再次滋生。
经过客观研究、调查,在具体实施现场安全规划之后,涉及车间内部工件、设备的完整、清洁条件得到有力完善,各类工序在相对合理的机制顺序下进行特定位置陈列,这使得员工重新燃起积极工作态度,确保全程自觉遵守安全规范制度,将设备乱摆乱放现象全面杜绝。
3 结语
本文具体结合特定企业施工环境进行有力监督,同时联合目视化、防错途径实施现场格局改造任务,为相关设备安全管理大开方便之门。经过实际改造之后,现场设备的确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细化机械的设计、改造工作仍旧存在部分局限问题,需要管制人员实现逐渐完善,进而全面适应多元行业生产环境,落实后期安全管制标准的制定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1(05):56-74.
[2]王学良.防错技术的实施思路及其案例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20(03):182-187.
[3]徐冠武.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06):77-79.
[4]施月涛.浅谈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作业现场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14):75-77.
[5]杨宏强.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J].管理工程师,2012,12(03):145-149.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分析 》
【摘 要】 建筑工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和材料等各个方面,建筑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建筑效果和质量,甚至会发生一些危险事故,因此建筑中应当加强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 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建筑的质量,它作为建筑整体的支撑力量,在整体建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保证最终的建筑能够有较高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使用者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1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1 混凝土问题
1.1.1 水泥方面的原因
(1)水泥品种和标号选择不当,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或者没有根据工程的性质及工程环境进行选择,这样使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例不符,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过多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品种、标号不同的水泥混用,混合后的水泥整体性能不够稳定,破坏了水泥的内部稳定性,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容易发生质量事故。(3)没用对进场水泥进行及时的检测,尤其小窑水泥的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有些工程在建设中对于超过有效期的水泥不经复检就继续使用。
1.1.2 骨料方面的原因
(1)若石子的表面特征与颗粒形状同要求不符,含有过多针片状的颗粒,由于针片颗粒本身就容易折断,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骨料空隙率增加,影响到混凝土搅合物和易性。(2)骨料的表面附着的淤泥、粘土、硫酸盐、有机质等,对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会产生很大影响,砂、石含泥量控制不到位,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同时使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1.1.3 混凝土施工原因
(1)混凝土浇筑之前,未对模板内的泥土、木屑、砖块、钢筋上的油污等进行清理,木质模板不浇水,混凝土强度受到影响。混凝土在拌制前不计量、不试配,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波动比较大。不经试验就随意使用外加剂,有些计量不准确,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2)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不协同进行,有些混凝土拌制后到浇筑完毕,其延续时间远超过规定时间,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3)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得不到控制,使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受到影响。
1.2 钢筋问题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中比较重要的原材料,对钢筋原料质量的忽视,也会造成钢筋混凝土质量的低下。钢筋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它表面是否有裂痕或者明显损伤,这样的钢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重视钢筋的质量 证明书 和实验报告单,这两种基本材料保障了钢筋的质量,若是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没有这两个证明的钢筋,极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钢筋必须具备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合格的报告单,其加工、绑扎、配置、安装与焊接都必须符合规范。
2 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控制
控制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二者共同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要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工程监控
工程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监管人员和组织上,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工程监管的力度,给建筑人员和施工人员树立起高质量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推行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好质量保证等相关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时把控质量监督,清除质量隐患。
2.2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不均匀,将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波动,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是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材料,要经过检验方可使用。骨料要在开采、堆放、筛选及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验与控制,钢筋要符合规范规定并且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应当经常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定,了解在运输过程当中混凝土的拌和物坍落损失,在一定的水灰比下,对用水量和砂率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强度,外加剂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需要工程师和各部门
的管理负责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和验收,等确认无误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立即弃置不再使用。
3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有很大危险性和后期利用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一定要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建筑的质量。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需要从人员管理、原材料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确保整个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都是最好的,这是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最起码的职业操守,也是保障后期使用性能最直接的手段。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都保持清醒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质量控制,加强监督,就能够减轻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隐患,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曾金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张军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孙冬梅.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闫文涛,徐洪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
有关建筑施工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2.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 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5. 有关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6.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7.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文章仅从施工方的项目管理角度,结合一些在实践中的经验谈谈的看法。【论文关键词】建筑质量;投资成本;施工组织;提高效益;团队合作0前言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南于建设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工程需要用系统的观点、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4方面:(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行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l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1.1成本控制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譬如有偷工减料或者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2进度控制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1.3质量控制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1.3.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说穿了就是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风格,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将这些充满不同点的人组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同一个工作,其管理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譬如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支持,让员工有归属感等,这样员工就能尽心尽力为企业谋取利益。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调动能动性和绩效评估就像罗卜和大棒一样,是做一项工作的两个手段。大棒的威力相比萝卜是很大的,绩效评估所产生的效果比调动能动性是显著的,且绩效评估是索取,调动能动性是付出,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企业、每个项目都重视进行绩效评估而忽略调动能动性的原因。但绩效评估不是万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评估的也是人,这样就难以保证他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1.3.2材料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1.3.3机械使用的控制施工机械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施工机械的程序化操作。对施工质量有保证。建筑工程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的行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施工的机械化是趋势,在工程上的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成本,降低人员的安全风险。施工机械是一次性投资,使用期较长,属于较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施工机械管理的关键是在开工前对机械是购买、租赁或者继续使用原有机械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是经济指标,在评估时应充分核算各个方案在工程存续期所消耗的经济资源,从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施工机械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保养。良好的保养是保证机械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时还可以有效延长机械的使用期。制定保养计划时,应根据每部机械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并规定专人负责。2施工项目的验收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3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4结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谓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复杂管理过程,其有严格的工作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近十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与良好的发展势头相比,房地产整体建筑质量水平却不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施工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 》
【摘 要】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 经验 ,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2001年,我国再一次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系列 措施 都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建设工程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根据当下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制要点为切入口进行综合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清单 计价规范 招标控制 价编要点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更好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行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和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1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
所谓的招标控制价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招标工作开始陆续展开并逐渐得到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相应的无标底招标和有标底招标两种情况的出现,这些问题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以此来促进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我国政府在1983年开始对招标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推行招标控制价,并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到2003年7月招标控制价的调整工作有了基本的定论,将招标控制价的标准进行了确定。
1.2 招标控制价与传统招标标底的区别
1.2.1 编制人员方面的区别
对于编制人员来说,招标控制价与传统的招标标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就曾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招标过程中或者是工程进行中的清单类型需要由专业的具有相关技能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能力的责任人进行编制,同时,还可以委托、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机构进行相应的造价编制工作。但是现行的招标控制价又对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明确指出,只有具有相应资质和编制能力的工程造价的咨询人才有对其进行编制的资格。
1.2.2 编制依据方面的区别
改革了传统的编制人员的范畴之后,国家对于编制的相关依据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对于编制依据方面所做的规定是由国务院以及在此之下的相关省市政府做出;而对于现行的计价规范来说,其规范依据变成了各省市级以及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实际考察之后进行制定的标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2.3 投标是否公开方面的区别
根据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标底是需要进行严格的__的,不能泄露给进行投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由于管理不严和工作人员疏忽或者恶意泄露标底的现象,这些都十分不利于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失公正性。新时期在对传统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之后,对于招标标底的__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于标底的管理和__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标底不公开改革为招标控制价公开制度,从而更加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1.2.4 评标标准方面的区别
对于现阶段的投标过程的评标标准来说,我们也做了新一轮的改革。招标控制价作为现行的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标准来说,它的造价标准也是最高的。众所周知,以往的招标控制价也是招标人对于所要进行的招标控制中期望值最为大的控制值,同时,它对于招标人来说,也是其报价和投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但是并不将其纳入到评标计分标准当中去。但是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投标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评标标准已经不能适应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工作。
2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如何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是当下许多企业和部门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同时这也与招标人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价格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分析,将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 总结 为
如下内容:
2.1 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清单编制要求
充分考虑到清单编制的具体要求是当下准确把握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的重点内容,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切实的关切到每个招标控制价的准确与否。本文经过相关的考察和分析,将总体原则划分为以下几点:
(1)对施工图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对于施工图纸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进行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招标控制价的计算更加科学、合理,了解实际施工中的具体情况。
(2)坚持遵守四个统一标准。所谓的四个一的统一标准就是指项目编码要统一、项目名称要统一、计量单位要统一以及相应的计算规则也要有统一的标准。
(3)计算统一。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小心、细致、准确无误。
2.2 对于科学施工方案的准确选择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的特殊性进行科学施工方案的选择,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便于在最小的投入下取得最良好的施工效果,并能很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规格。
3 结语
招标控制价是当下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综合考量和分析而进行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它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恶性竞争和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影响整个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很好的增加招标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大环境都要求招标控制价标准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 方法 和手段,采用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招标标准的制定工作,保证招标工作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首绪,乔鹏,张征争,胡迎迎,胡振山.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方法的适应性选择[J].中外公路,2010(4).
[2]林汉,和希顺,向异之.论招标前期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13).
[3]袁庆华.齐心协力努力推进我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2010年全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会议上的 报告 [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4).
《 基于现场管理的装备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
【摘 要】 企业在落实 安全生产 指标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现场设备布置情况以及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同步校验、分析,争取创建某种目视化、防错法现场规范格局。技术人员需要在尽量调试危险源辨识能力的前提下,主动绘制上述改造途径的设计图样,同时联合固定装备布局标准进行实践探究。经过特定结果验证发现,这部分安全管制事务,将过往各类限制问题有效克制,相关员工参与生产活动的积极态度明显提升,整个车间安全管控格局骤然完善起来。
【关键词】 现场安全 管理流程 防错模式 装备形态 调整措施
经过我国内部产业格局的优化调整,关于既定企业中心安全生产活动已经大面积开发,涉及细化的安全对象与疏通法则要梳理完全,这对于后期规模化架构规范指标来讲意义重大。社会大众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大的重视效果,但是我国部分产业仍旧不予理睬,这将长期制约管制单位的规划力度,同时对于周边人民正常生活标准产生阻碍效应。因此,各个生产单位有必要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过程中,适当调整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为后期多元场景改造灌输适应力量。
1 涉及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现场,其实就是企业在落实既定生产任务中应用的空间架构,根据内部信息数据的收集和观察,能够合理鉴定员工的思想动态状况,属于完善安全生产问题提炼和优化质量的必要场所。现场管制属于安全规模改造的必要疏通节点,结合既定产业安全场地规范费用以及安全等级进行同步验证,技术人员有义务针对细化关系模型进行现实应用方案的整编,避免阶段开发限制的重复性蔓延结果。
而安全管理能力首先是一种企业能力,具有企业能力的属性,是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为了全面引导我国企业进行现场管理格局改进,我国相关质量检定中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开展制造 企业管理 标准评价活动,这对于后期现场创新规范手段规划来讲,存在价值深厚。
2 现场安全管理方式的应用
为了完善现场安全维护体制,有关装备保障企业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锻炼,争取将实际生产流程梳理完全。因为这类企业的中心管制任务就是整合安全机理要素,同时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上,技术人员需要做出细致认证、调查,但是任务堆积如山,人员调动活力萎靡不说,整个安全生产隐患迎面扑来,包括人员擦伤、结构碰撞等。所以,这类系统管制活动显得相当重要,应当引起主管单位的全力重视。
2.1 管理思路设计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以及管理细务进行同步验证,涉及地区的安全规范制度以及装备搭建体系要尽快落实条文规定指标,争取透过危险源辨识节点着手,将整个厂区内部危险要素提炼完全。具体的调整方案表现为:将目视化、防错等指标全面挪用到现场安全管理活动中去,主动尝试危险效应降低活动。运用员工基础素质培训方式,改进管制规模。结合企业既定安全状况分析,涉及细化的整改方案要结合阶段标准进行有机改良,尽量贴合安全生产的最终动机要求。
2.2 危险源的辨识
其主要强调某些尚未产生的潜在质量隐患进行系统鉴定、识别,开发这类方案的途径比较多样,尤其在细致化切入点研究活动中,经常会衍生某种局限性特征。联合各类风险源辨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关于装备保障企业的专业划分与运营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整理完全,确保细致事务的简易性特征,避免危险元素的交织化影响,这是稳定作业科学评价基础的必要出路。例如:在面对差异化风险等级控制任务规划上,因为源点排列规则各异,具体后果延伸方向复杂,因此起始点清单的陈列,便作为加强现场管制质量的必要端点内容。经过风险源识别之后,将不同隐患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事故以及损失的调节来讲实在犹如雪中送炭之举。
2.3 现场安全管制方式的应用
在规划这类体系架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确保从实际角度出发,将工作场合中的人物、机械部件记录清楚,之后采取经济合理的定置策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参与行为。
而目视化管制理论就是将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至某种标准形态,具体细化应用流程表现为:涉及整个企业的安全符号问题要做到统一规范、宣传,制作过程中要确保结构清晰,同步维持疏导工具的应用潜质。
防错手段便主张在产品设计环节中消除错误因素,维持本质架构的安全条件。但由于阶段性科技、经济成果不够完善,因此具体设想的指标始终难以达成。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运用多元设备进行现场结构机理完善,确保人员素质强化训练的跟进力度,杜绝错误操作现象的再次滋生。
经过客观研究、调查,在具体实施现场安全规划之后,涉及车间内部工件、设备的完整、清洁条件得到有力完善,各类工序在相对合理的机制顺序下进行特定位置陈列,这使得员工重新燃起积极工作态度,确保全程自觉遵守安全规范制度,将设备乱摆乱放现象全面杜绝。
3 结语
本文具体结合特定企业施工环境进行有力监督,同时联合目视化、防错途径实施现场格局改造任务,为相关设备安全管理大开方便之门。经过实际改造之后,现场设备的确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细化机械的设计、改造工作仍旧存在部分局限问题,需要管制人员实现逐渐完善,进而全面适应多元行业生产环境,落实后期安全管制标准的制定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1(05):56-74.
[2]王学良.防错技术的实施思路及其案例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20(03):182-187.
[3]徐冠武.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06):77-79.
[4]施月涛.浅谈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作业现场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14):75-77.
[5]杨宏强.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J].管理工程师,2012,12(03):145-149.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分析 》
【摘 要】 建筑工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和材料等各个方面,建筑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建筑效果和质量,甚至会发生一些危险事故,因此建筑中应当加强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 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建筑的质量,它作为建筑整体的支撑力量,在整体建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保证最终的建筑能够有较高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使用者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1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1 混凝土问题
1.1.1 水泥方面的原因
(1)水泥品种和标号选择不当,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或者没有根据工程的性质及工程环境进行选择,这样使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例不符,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过多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品种、标号不同的水泥混用,混合后的水泥整体性能不够稳定,破坏了水泥的内部稳定性,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容易发生质量事故。(3)没用对进场水泥进行及时的检测,尤其小窑水泥的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有些工程在建设中对于超过有效期的水泥不经复检就继续使用。
1.1.2 骨料方面的原因
(1)若石子的表面特征与颗粒形状同要求不符,含有过多针片状的颗粒,由于针片颗粒本身就容易折断,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骨料空隙率增加,影响到混凝土搅合物和易性。(2)骨料的表面附着的淤泥、粘土、硫酸盐、有机质等,对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会产生很大影响,砂、石含泥量控制不到位,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同时使混凝土用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1.1.3 混凝土施工原因
(1)混凝土浇筑之前,未对模板内的泥土、木屑、砖块、钢筋上的油污等进行清理,木质模板不浇水,混凝土强度受到影响。混凝土在拌制前不计量、不试配,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波动比较大。不经试验就随意使用外加剂,有些计量不准确,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2)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不协同进行,有些混凝土拌制后到浇筑完毕,其延续时间远超过规定时间,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3)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得不到控制,使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受到影响。
1.2 钢筋问题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中比较重要的原材料,对钢筋原料质量的忽视,也会造成钢筋混凝土质量的低下。钢筋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它表面是否有裂痕或者明显损伤,这样的钢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重视钢筋的质量 证明书 和实验报告单,这两种基本材料保障了钢筋的质量,若是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没有这两个证明的钢筋,极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钢筋必须具备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合格的报告单,其加工、绑扎、配置、安装与焊接都必须符合规范。
2 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控制
控制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二者共同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要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加强工程监控
工程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监管人员和组织上,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工程监管的力度,给建筑人员和施工人员树立起高质量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推行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好质量保证等相关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时把控质量监督,清除质量隐患。
2.2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不均匀,将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波动,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是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材料,要经过检验方可使用。骨料要在开采、堆放、筛选及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验与控制,钢筋要符合规范规定并且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应当经常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定,了解在运输过程当中混凝土的拌和物坍落损失,在一定的水灰比下,对用水量和砂率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强度,外加剂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需要工程师和各部门
的管理负责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和验收,等确认无误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当立即弃置不再使用。
3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有很大危险性和后期利用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一定要保证使用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建筑的质量。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需要从人员管理、原材料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确保整个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都是最好的,这是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最起码的职业操守,也是保障后期使用性能最直接的手段。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都保持清醒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质量控制,加强监督,就能够减轻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隐患,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曾金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张军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孙冬梅.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闫文涛,徐洪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
有关建筑施工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2.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 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5. 有关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6.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7.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