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ONG Yehao.Stadtbuecherei in Changshu.Bauwelt,2005,96(18/05)30~312,宋晔皓.常熟图书馆.世界建筑,2005,175(01):117~1223,宋晔皓.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整合设计.世界建筑,2004,172(10)4,SONG Yehao. A holistic design method for the environment-conscious design.南京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会议论文,20035,宋晔皓. 从环境和建筑看生态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4~896,宋晔皓.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建筑学报,2001,399(11):36~407,宋晔皓. 关注地域特点,利用适宜技术进行生态农宅设计.2001 China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8, 宋晔皓. 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世界建筑,2001,130(4):23~269, 丹尼尔斯、宋晔皓. 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建筑学报,2000,388(12):12~1410,宋晔皓. 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建筑学报,2000,388(12):12~1411,宋晔皓. 建立生态环境意识:评格雷姆肖的环境策略及实践.世界建筑,2000,118(4):34~3712,宋晔皓、孔鹏. 结合地域特点,面向未来设计:江南水乡绿色家园设计构思.世界建筑,1999,113(11):62~6513,宋晔皓. 鲍罗·索勒里的城市建筑生态学.世界建筑,1999,104(2):62~6714,宋晔皓.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世界建筑,1999,104(2):16~2015,宋晔皓、栗德祥. 整体生态建筑观、生态系统结构框架和生物气候缓冲层.建筑学报,1999,367(3):4~916,宋晔皓. 欧美生态建筑理论发展概论.世界建筑,1998,97(1):67~72获奖2005,常熟图书馆项目,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4,常熟图书馆项目,获2004 “WA中国建筑优胜奖”2002,中国建筑学会主办,“首届中国绿色住宅设计大赛”,“绿色更新:苏南传统水乡地区生态住宅研究”获第一名,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0,博士论文“结合自然 整体设计: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999,匈牙利Graphicsoft和世界建筑杂志社共同主办,“绿色家园设计竞赛”,一等奖1999,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1996,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奖”1996,作为由朱文一教授主持的设计小组主要成员,获“‘96上海国际住宅竞赛”一等奖主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项目2001—2004,常熟图书馆设计(已建成)1995—1999,张家港生态农宅设计研究(已建成)2000,山东招远一中新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已建成)2002,常熟会展中心设计(中标,未实施)2002—2003,杭州三墩新城城市设计竞赛(第一名)2004—,四川德阳表面工程研究所研发楼设计(正在建设中)2005—,安徽淮北图书馆(正在筹备建设中)作为主要设计人参加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项目1994—1999,吴良镛院士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及附中新校园规划设计1996,朱文一教授主持,“‘96上海国际住宅竞赛”1999,吴良镛院士主持,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规划及设计1999—2000,吴良镛院士主持,钓鱼台国宾馆总体规划研究2000—2002,吴良镛院士主持,钓鱼台国宾馆19号楼改扩建设计2004—至今,吴良镛院士主持,泰山博物馆建筑设计
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城乡规划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城乡规划理论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理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make our country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djus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for the level 1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to solve the plight of subject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s a whol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如在德国鲁尔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特色的发掘、保持和创新为这一老工业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等各个层次的规划都需要关注可持续性,以保证发展战略落实到各个空间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构筑城市设计框架的目标将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状建筑、基础设施和道路的接受和再利用以及可循环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其次,可持续发展鼓励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景观的保护。任何新的建材应当从可持续的资源中获取,像木材就应当从管理良好的可持续森林中获得。 第三,在新建成地区,建设的模式要将分散的活动区之间消耗能量的出行减少到最少,同时还要减少建筑内部运行消耗的能量。 未来的发展必须满足国民对食品、矿物、住宅以及其他建筑的需要 不过,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应当遵从环境的目标,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所确立的准则。任何新的建筑应当通过灵活的规划设计以适应其使用年限中不同的使用要求。交通系统服务与新的城市结构,将不得不“在服务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维护未来生活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对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理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设计专业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同样,经济增长也面临相同的前景,它必须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使城市更富可持续性。
三. 城乡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需求是一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的派生需求,不同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联系方式,通过影响居民个体的出行行为选择过程,进而作用于城市交通系统,并最终产生不同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后果。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对于低碳城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导致我国目前有些城市规划实践与低碳城市的目标甚至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本研究由理论整理入手,继而通过实证研究支持,提出一套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空间与交通的规划策略。研究分别从区域层面、总体规划层面及详细规划下的居住区和街区设计三个层面来研究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从区域层面而言,我国城市与区域的交通建立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的评价标准上,加之区域土地使用模式多为粗放式,两者合力产生了高能耗的基于小汽车的区域空间布局。对比现状缺乏交通考虑的无序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是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引导的走廓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规划理论中强调的一个就业居住平衡的城市和功能上的“自我平衡”被验证并不能降低对机动车的依赖,而应是在提高居民就地就业率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公交系统将各城镇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域平衡。从总体规划层面,研究从城市密度、开发强度、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其对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规划原则:①应当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②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③以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来确定开发强度;④坚决地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的策略。从详细规划层面,研究从居住区规范入手,分析其积极性及不足,并与美国《绿色低碳社区发展评估系统》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居住区的设计仍然偏重于物质环境层面,对人的行为少有涉及,也没有明确的低碳指标。研究从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开发强度等角度分析了“大盘”、“巨型居住社区”、低密度住区产生的原因及对低碳节能居住的影响。
最后,研究对轨道交通站点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新区由于客流有限、发车间隔较长,单纯的普通公交接驳不能满足城市边缘地区轨道交通接驳需求。规划必须确保城市新区市民出行的选择多样性,除了提高普通公交覆盖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多模式交通换乘的方式来提高城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的服务半径,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规划阶段需要对步行、自行车的接驳方式,自行车停车设施作出更多的重视。研究最后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城市规划必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终极方案,并且需要针对目标建立评价的准则;②城镇体系的规划应结合区域性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才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蔓延,降低交通能耗;③鼓励适度的用地混合,考虑建立在绿色交通体系上的居住与就业的动态平衡关系,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倡小尺度街区、土地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④未来中国可持续低碳城市的结构一定是建立在骨干公交联络的自行车友好的城市框架下的,放弃自行车就是放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促进“绿色交通”;⑤城市形态结构形态的构建采用网络嵌套的理论来对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局限进行修正,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⑥开发强度取决于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这也是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个基本依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城乡规划的论文范文
专著、论文·专著1、编委 城市规划资料集-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独著 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3、第一译者 塑造城市-历史、理论、城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论文和书中章节1、熊国平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 1996(1)2、熊国平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汇刊1996(7)3、熊国平 山水城市规划构想 城市研究 1996(10)4、沈德熙 熊国平 关于绿色开敞空间 城市规划汇刊 1996(11)5、熊国平 扬州邗江百祥路商业步行空间规划 新建筑1998(4)6、熊国平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研究1998(4)7、熊国平 论绿色文明与绿色空间 江苏林业科技1998(9)8、沈德熙 熊国平 苏州古城41号街坊控规的做法与思考 城市规划汇刊1998(9)9、熊国平 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城市研究1999(4)10、熊国平 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思考 方法 1999(3)11、熊国平 创建新世纪绿色文化,营造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 新建筑2000(1)12、熊国平 外向性经济与城市拓展 城市规划2001(1)13、熊国平 探析21世纪的城市演化 城市管理2002(2)14、熊国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 城市规划2002(3)15、熊国平 游涛 沿江地区发展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2002(1)16、熊国平 苏州工业园发展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2003(2)17、熊国平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 新建筑2006(3)18、熊国平 缪敏 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探索 规划师2007(5)19、杨东峰 熊国平 王静文 沿海开发区一种典型深层结构:天津泰达为例 城市规划2007(7)20、杨东峰 熊国平 王静文1990年以来国际新城建设趋势探讨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6)21、杨东峰 熊国平 王静文我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机制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城市规划学刊,2008(1)22、管驰明 李昌峰 熊国平 江阴市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调整规划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2)23、熊国平 刘畅译 帕齐·希利 一位规划师的一天——沟通实践中的知识与行动 国际城市规划 2008(03)24、熊国平 朱祁连 杨东峰 国际经验与我国廉租房建设 国际城市规划 2009(1)25、熊国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形态的动力变化 华中建筑 2009(2) p140-14326、熊国平 杨东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形态的机制分析 华中建筑 2009(11) p78-8127、熊国平 于建勋 城市合理形态的探讨 华中建筑 2010(2) p176-17928、熊国平 杨东峰 于建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的基本总结 华中建筑 2010(4)p120-12429、熊国平 王爱军 盛楠 周梦蝶 吴文昕 何舒炜 川西新型村庄规划探索 城市规划 2010(5)30、熊国平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华中建筑 2010 28(12)31、熊国平 戎卿文 田卉 回族乡规划探索 建筑学报 2011(4)·获奖论文1、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1993-1995优秀论文 独著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 1996(1)2、南京科协1995-1997优秀论文 独著 山水城市规划构想 城市研究1996(10)3、江苏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 独著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汇刊 1996(7)4、南京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第二作者 关于绿色开敞空间 城市规划汇刊 1996(11)5、南京科协第九届优秀论文 独著 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城市研究1999(4)6、首届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甲组佳作奖 独著 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思考 方法 1999(3)7、南京科协第十届优秀论文 第一作者 沿江地区发展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20028、南京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独著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 城市规划2002(3)·报告·学术会议1、Presented paper, Xiong guoping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urban form in china, the sixteen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Guangzhou, 20092、论文宣读 熊国平 朱祁连 我国廉租房建设的思考 2008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厦门 20083、论文宣读 熊国平 和谐城市形态 2007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 北京 20074、论文宣读 熊国平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总结 第二届 U+L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 武汉 20065、论文宣读 熊国平 缪敏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探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 北京 20046、论文交流 熊国平 苏州工业园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 厦门 20027、Presented paper, Xiong guoping , Chen cangji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y plan, Building for 21st Century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London, 20018、论文交流 熊国平 21世纪的城市演化趋势探析 中国建筑学会年会 北京 20019、Presented paper, Xiong guoping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the green land system, symposium of IFPRA A/P 1999 congress ,Hangzhou, 199910、论文交流 熊国平 关于城市公共购物空间 中国建筑学会年会 上海 199711、论文交流 熊国平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 迈向21世纪的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北京 1998·学术讲座1、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江苏东海城市规划培训班讲座 2007/52、镇规划编制的方法、内容、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镇规划编制技术暨新标准培训班(昆 明)讲座 建标协字[2007]50号 2007/ 93、城市现代化与现代城市管理 江苏省委组织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培训班讲座2008/64、转型期城市发展战略 安徽滁州市城市规划培训班讲座 2008/95、转型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江苏省地税局城市规划培训班讲座 2008/126、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与整治 安徽望江县委提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讲座 2009/37、城市结构与形态 江苏省委组织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培训班讲座2009/108、城乡规划法与规划管理 江苏省委组织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培训班讲座2009/109、城乡规划法与转型期城市发展战略 湖北赤壁市委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科学发展新春系列报告 2010/210、转型期的城市发展战略及规划实践 南京市六合区城乡科协城市规划讲座2010/611、小城镇发展战略与规划策略 江苏淮安淮阴区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讲座 2010/712、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战略 南京市六合区市民讲堂 2010/7代表实践项目·工程实践1、参加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参加 江苏省扬州百祥路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 19953、参加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4、参加 江苏省张家港市绿地系统规划19965、参加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行政中心详规19976、负责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小区详规19977、参加 江苏省仪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8、负责 江苏省响水县城市总体规划 19989、负责 江苏省响水县七套乡总体规划199910、参加 江苏省扬州经济开发区分区规划 199911、负责 江苏省南京六合区竹镇镇总体规划 199912、负责 江苏省南京六合区横梁镇总体规划 199913、负责 江苏省南京江宁区江宁镇总体规划 199914、负责 江苏省淮阴县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015、负责 江苏省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 200016、负责 江苏省昆山市铁南片区分区规划 200017、负责人之一 江苏省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018、负责 江苏省启东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19、负责 江苏省靖江市新城区分区规划200120、负责 江苏省靖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200121、负责 江苏省江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0122、负责 江苏省靖江市沿江地区发展规划200223、负责 江苏省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24、负责 江苏省苏州中心分区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25、参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中新合作区规划检讨与调整研究200226、参加 江苏省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二三期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7、负责 江苏省苏州吴中区西南片规划 200328、负责 江苏省张家港-如皋跨江发展研究 200429、负责 江苏省苏州三角嘴控制性规划 200430、负责 江苏省苏州东环路重建改造咨询报告 200431、负责 江苏省启东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532、负责 江苏省启东市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200533、负责 江苏省海门市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研究 200634、负责 江苏省海门市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200635、参加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636、负责 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637、负责 山东济南市南部山区(东片)保护与发展规划 200638、参加 江苏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200739、参加 广东深圳城市化转型期科学规划机制研究 200740、参加 国内外新城规划建设比较研究200741、负责 江苏江阴市域空间管制研究200842、参加 四川绵竹广济镇总体规划(灾后重建) 200843、参加 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征集 200844、负责 海南三亚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200845、负责 江苏苏州娄葑扬庭路地块等控规 200846、负责 四川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 200947、负责 江苏苏州蒌葑沙滨路扩展地块规划 200948、负责 江苏连云港新浦区浦南片总体规划 200949、负责 江苏东海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200950、负责 江苏海门市老城区、南部新城开发地块城市设计 200951、负责 湖北襄樊市尹集城乡统筹规划研究 200952、负责 浙江杭州临平新城概念性规划 200953、负责 河北石家庄建设大街城市设计 200954、负责 江苏江阴加速形成一城四片区功能布局研究 200955、负责 河北石家庄二环路综合整治规划 201056、负责 江苏海门市西片区总体规划 201057、负责 江苏苏州蒌葑跨阳路地块规划 201058、负责 江苏海门謇公湖地区控规 201059、负责 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总体规划 201060、负责 江苏高淳桠溪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061、负责 河北建投石家庄生态农业观光园核心区控规 201062、负责 河北建投石家庄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念规划 201063、负责 江苏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总体规划 201064、负责 河北石家庄中山路环境综合提升规划 201065、负责 江苏苏州工业园唯亭东片控规201066、负责 江苏南京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167、负责 江苏江阴集约型城乡建设研究 2011·工程获奖1、参加 张家港城市总体规划 1996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负责人之一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0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3、负责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江苏省级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三等奖4、参加 苏州工业园中新合作区规划检讨与调整研究 2004江苏省级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二等奖5、参加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二三期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江苏省级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二等奖6、负责 苏州东环路重建改造咨询报告 2005江苏省级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三等奖7、负责 石家庄建设大街城市设计 2010 江苏省级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设计三等奖
1《沙镇总体规划》获得2005年度山东省建设厅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2《聊城市水岸新城详细规划 》获得2009年山东省建设厅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3《聊城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获得山东省建设厅建国60周年规划设计成就奖4《聊城市水系规划 》获得山东省建设厅建国60周年规划设计成就提名奖5《聊城市绿地规划 》获得山东省建设厅建国60周年规划设计成就提名奖6《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务 》获得2010年山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7《村镇与城市构成要素差异分析 》获得2010年山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8《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中的应用 》 获得2010年山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9《大型农贸市场规划设计 》获得2010年山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0《基层医院的规划设计原则 》 获得2010年山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优秀论文佳作奖11《和谐共生的区域景观协调处理原则与手法——聊城铃铛湖风景区项目实践 》获得2010年山东省建设厅第三届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12《“低碳”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工作创新探索 》获得2010年山东省建设厅第三届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等奖13《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改调研 》获得2011年山东省建设厅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14《老年公寓在城市建成区的分布与规划实践 》获得2012年山东省建设厅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及优秀奖15 《中国当代建筑之美的理性回归 》获得2012年山东省建设厅第四届城市规划论文竞赛鼓励奖16 《聊城市重点园区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获得2013年聊城市重点社会科学课题立项并获得专项资金资助17《聊城市域镇村发展规划研究 》获得2014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三等奖多项成果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评为一、二等奖。 1《科技资讯 》发表“非集中区联排别墅室外环境设计要点简析”2《规划师 》发表“唐、宋、元时期都城规划的文学体现”3《硅谷 》发表“Adobe Photoshop在规划、装饰行业应用软件中的地位与使用技巧探讨”4《中国科技信息 》发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形式及要点”5《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表“居住小区指标评价体系中需要添加的信息要素”6《中国建设信息 》发表“乡镇、社区等基层医院的规划原则与重点部位创作诠释”7《中国建设信息 》发表“村镇与城市的构成差异分析及特有规划原则分析”8《机电信息 》发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专业现状及要务特点”等文被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检索系统全文检索。9《长三角 》发表“规划设计中的风水理论实践化探索”10《商情 》发表“设计院所信息化专业特点的自我实现”11《长三角 》发表“城市构成要素与历史文脉评价”12《城市建设 》发表“大型物流农贸市场在城市中的选址原则与规划要务”13《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发表“ 城市中加油气站的规划设计原则”14《现代装饰 》发表“ 城市规划行为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观作用与意义”15《现代装饰 》发表“ 聊城市高密度、容积率老年公寓规划建设的可行性调研报告”16《商情 》发表“ 中国本域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世界的视觉传达与心理暗示的恢复探讨”17《中国外资 》发表“ 各类别教育机构的选址及规划特点差异综论”等文被万方数据检索系统全文检索。18《河南科技 》发表“ 如何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19《河南科技 》发表“ 古城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20《门窗 》发表“ 宗教建筑规划设计浅识”21《门窗 》发表“ 传统建筑形式的再定义”22《现代园艺 》发表“ 园林设计的隐性要点探索”23《现代装饰 》发表“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入”24《现代装饰 》发表“ 绿色建筑的生存现状与空间展望”等文被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检索系统全文检索。其中,多篇入选《当代改革文库丛书》、《中国管理科学理论论文集》、《科学与发展》丛书。 2010年参与编辑出版《聊城市城乡规划论文选》 《聊城规划》2011年出版个人专著《城市规划师实践要务》 1、对大尺度空间规划有良好的驾驭能力。2、侧重总体规划,医疗、教育等公建类规划研究。3、中国风水理论及其他传统规划理论积淀深厚。4、对庭院景观环境、绿化配置研究有较高的认知水平。5、对农村居住区、社区规划有较强的创作能力
这个题目太大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主要涉及人口与土地两方面。人口就可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等的转型,土地的研究范围更广,包括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土地用途的变迁,土地监督等等,在城市边界的土地纠纷争议特别突出。在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城市化”经常挂在嘴边,但由于字数才8000,建议你还是将题目范围缩小一点,针对某一个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探讨,简洁而有针对性。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城市问题。其研究重点为探讨城市重要经济活动的状况,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关系等。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衰退、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城市规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②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③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④城市人力资源经济。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⑤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⑥城市发展政策。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分类城市经济学分为理论城市经济学与应用城市经济学。前者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了解问题的现象与实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城市化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规模等。它有助于了解城市经济现象和问题,是城市规划前必须的基本研究。后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增进居民福利的对策及具体办法,研究内容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政策,如住宅拥挤且质量低劣,交通堵塞、失业、种族歧视、贫民窟等。上述两者皆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 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 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 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编辑本段]城市经济学的性质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欧美各国、日本、前苏联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与社会各界对城市经济学这一学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认识城市经济学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揭开城市经济学的庐山真面目。 一、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因为这些问题既不能用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也不能用研究企业和市场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加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全新理论的产生,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诸如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运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城市经济学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学的“羽翼”不断丰满。但是,从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城市经济学的教科书和论著来看,构建的体系自成一家,研究的范围各有侧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尚未给出解决的良方。城市经济学依然是一门稚嫩的学科,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还将持续地进行下去,城市经济学也将在发展中逐步成长,直到走向成熟。 二、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城市经济学的诞生,给传统的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城市经济学将许多部门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城市经济学又与各部门经济学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部门的边缘学科。 三、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量的惟一尺度,将劳动价值论作为构建传统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只有劳动时间的节约才是经济的节约,而经济平衡只是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是时间经济学。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位置、运动和存在方式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价值的创造既离不开劳动时间的延续,也离不开劳动空间的联系;经济的节约归根到底不仅在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在于劳动空间的节约和组合的优化;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如果不与‘空间平衡’相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是劳动时间,还有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的产生适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对空间因素的忽视,并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格外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这些城市空间结构效益具有比部门经济效益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在发展一般经济学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 “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相比之下,政治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其各个部门经济学,由于出发点和侧重面不同,对公共经济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见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价值规律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尚未涉及属于公共经济范畴的公共产品、公共投资、公共福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西方微观经济学只对具体的生产单位进行研究,与公共经济领域几乎没有交叉;西方宏观经济学虽然涉及了对国民收入、货币、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 尚未深入到城市这个层面;各个部门经济学也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内容,但是,那都不是完整的公共经济学,只是与那个部门经济学有关联的几个公共经济范畴;而城市经济学克服了以上各种经济学不重视城市公共经济发展的缺陷,对公共经济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学也是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五、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 城市较之乡村具有更多的优势,使生产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的经济问题不能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解决。因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并透过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找到有限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它是单个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学。城市则是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集合体,但这个集合体绝不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简单加和,它的经济关系比单个经济主体纷繁复杂得多,比单个经济主体研究的变量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学以劳动、资金、技术为因子,研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规模和比例关系,而城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变量却要比市场经济学多得多, 即使是相同的变量,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下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这种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而在城市这一经济集合体中,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站在比微观经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系统的运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寻求城市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途径,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经济学是比微观经济学更为复杂的高级市场经济学。 六、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实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保证企业微观管理合理实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条件”。虽然从总体上说三者都是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但城市经济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定位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经济社会综合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等。此外,城市经济管理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更是对传统管理职能的创新,城市导引是“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方向性引导”;城市规范是通过法规和主动的引导对城市个体进行的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城市治理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治、矫正、调理”;城市服务是“通过制度、政策的调整和物质、文化条件的创造和改善,进行供给和帮扶的公益性管理”;城市经营是“通过城市资产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保证城市整体和部门公共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济管理职能”。城市管理职能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七、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 城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活的文化载体。从风格鲜明的建筑物、五光十色的街景、东西南北的饮食到流行的服饰、奔驰的汽车,无不流动着城市文化的语言。城市更是文化的高地,科学技术的摇篮,人才的培育地和聚集地,城市负载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从其层次上说,有器物层面的文化;有制度层面的文化;还有观念层面的文化。文化从其形态上来说,有艺术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而汇聚在城市范围内的文化则构成一个城市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不论是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城市文化这片土壤。从总体上说,先进的城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落后的城市文化也会制约、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模式、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将城市文化纳入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又一次丰富了城市经济学,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经济学。 八、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是通过对城市化基本规律的揭示,探寻城市发展的一般条件、动力及过程,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是通过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环境,是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城市经济整体效益、城市土地效益、城市规模效益或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来探索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区域,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剖析,寻求城市与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管理,旨在探索城市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方法、途径,这对于提高城市的水平和效率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文化,旨在通过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之间关系的梳理,实施有效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是有意义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为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服务经济·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杨皖苏,侯祝松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 [关键词]会展业;合肥市;发展[摘 要]作为全国会展新锐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市各种会议和展 览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加,由此产生了众多商机和经济效益,会展业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本文对合肥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09)04-0079-03 性综合交通枢纽,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都在快速发展和完善。汇聚于合肥的 会展经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具有巨大的经济衍生效应和经济联带效益,有“经济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触摸世界的窗口”、“旅游皇冠上的明珠”等一系列美称。 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合安等多条 公路干线以及合铜黄、合六叶、合阜高速公路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的交通中心。铁路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黄金期”,合肥一跃成为全国铁路中心枢纽城市。建成通车的合宁高铁,使合肥到南京仅需40分钟,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缩短了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距离,加速了合肥融入长三角的进程。合武高铁的通车使合肥到武汉仅2个小时。再过两年,京沪高铁、合淮蚌高铁改造成功,到时合肥到北京不到4个小时。而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江淮大运河的开工建设和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将使合肥在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较好的区位优势加上不断完善的交通优势,为合肥市发展会展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4年合肥市被评为“最具魅力”和“最具竞争力的 会展城市”,成为全国会展城市新锐,跃居全国二类会展城市之列。会展业在合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行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合肥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1、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 给合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合肥市经济发展迅速,持续呈现“速度快、活力强、效益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横向比较态势良好。2007年合肥市生产总值(GDP )达到1334.2亿元,比上年净增260.44亿元,占全省GDP 增量的 21.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为28125元,比 上年增加4922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 达到3853美元[1]。与全国省会城市比,主要经济指标增 幅也是位居前列。而且,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功能大大增强,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得到了全新的改善。这些都为合肥市全力打造会展之城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越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合肥市是第一批由国家旅 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种类丰富,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目前,主要的旅游产品有中国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明教寺、逍遥津、徽园、安徽名人馆、三河古镇、巢湖、紫蓬山、岱山湖等。旅游产品种类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的景点类型,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内涵,而且合肥又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颇具新意的城市园林公园架构为发展合肥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2、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 心,东临我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是连接东部地区和西中部地区的重要连接点,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目前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区域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市旅游局招标项目“合肥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项目编号:051801D2) [作者简介]杨皖苏(1964-),女,安徽枞阳人,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侯祝松(1982-),男,河南焦作人,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等。 9.4 79 ·服务经济· 4、雄厚的科教资源。合肥作为全国科教名城、全 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众多领域的科研成就。同时合肥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2005年合肥的科技资源程度在全国60个城市中位居第24位,在中部城市中位居第三。科教资源优势为在合肥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合肥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业,这是导致会展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 4、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脱节现象。会展与旅游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次大型会展活动都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而如果没有旅游业在餐饮、住宿、娱乐及旅游服务方面的支撑,会展不仅难以顺利举行,而且会缺少吸引力[3]。目前合肥市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着脱节现象,还停留在初级的、被动的结合阶段。在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合肥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1、会展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合肥会展业的市 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健全,不少会展仍是由政府主办,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旨在宣传本地形象、扩大本地影响、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各种综合性会展活动。这种政府主办型会展虽然给会展业带来了短期的繁荣,但却存在一些弊端:(1)由于偏离市场规律,形不成良性发展,会展业缺乏发展后劲。(2)易滋生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3)会展企业等着政府指派干活,而不是自己找活干,这种状况淡化了市场竞争氛围,使会展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 5、会展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首先,合肥市 星级酒店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住宿需要。合肥现有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约为4万人,星级饭店仅有40家,其中只有5家为五星级酒店[4],在会展期间,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缺口较大。其次,合肥市的餐饮业不发达,无法满足所有前来参加会展人员的餐饮需求。表现在:城区餐位总数不能满足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在大型会展期间较为紧张。餐饮总体缺乏自己的地方特色,未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菜系。同时餐饮种类有待丰富。此外,具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也较为缺乏。第三,会展中心配套基础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由A 、 2、会展专业性、品牌性不强。一方面,缺乏实力 雄厚的专业会展企业。目前合肥市会展承办机构多为政府部门、商业协会、展览公司、工贸公司等,有实力的专业展览公司不多。全市40多家会展企业,半数以上是外地驻合肥展览公司,专门运作展览会的展览项目策划公司只有1/3,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会展企业。近几年合肥会展次数虽然不少,但大多规模小、档次低、质量不高,真正由国家牵头主办的会展少,大多会展只是挂名。另一方面,品牌会展不多。特别是在地方性——资本对接品牌会展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 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展”等体现合肥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大连的“国际服装节”、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会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B 两个展区组成,但是会展厅A 区和B 区之间却被 合肥市一条主干道繁华大道给隔开,很不利于大型会展的承办。 三、促进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1、转变政府的职能。必须改革现有会展业管理 体制和运行体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转变政府官员的思想,努力剔除会展刻意追求“政绩表现功能”、“官员展示功能”和“其他汇报功能”,从现实的政府型会展向正常的经济型会展转变。其次,除了那些必须由政府主办的公益型会展活动,政府部门要逐步退出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改为宏观管理和监督管理,在创造硬件设施、提供便利的城市配套服务等方面做更多工作。第三,由于会展业自身的特点即产业带动比率高(目前在合肥大约为 3、会展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合肥市会展经济的 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目前合肥市会展业人才无法满足会展实际需要,且从事会展的人才中,真正懂参展、招展、经营、运输、外语和布展的跨行业、多学科的专业人才更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所院校开设会展专业,10所院校开设会展方向的专业[2]。虽然合肥市知名的高校不少,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会展专 9.4 1:7),会展企业自身的盈利很少,而给当地带来了 可观的收益。合肥市政府应该看到这一点,每年根据办展的情况给与会展企业相应的资金奖励,促进合肥会展业的不断发展。 80 ·服务经济· 2、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要加大对会展企业的 扶持力度,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展览公司在合肥设分公司。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重点支持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首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对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地方品牌会展进行特别培养。通过深化内涵,改善包装,加强营销,提升其品牌价值。其次,挖掘、培育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新的品牌会展。目前,沿海发达城市的加工类产业正逐步向合肥等中西部城市转移,这为合肥市培育加工类会展品牌提供了很大的机遇。政府要认清合肥市的产业链,抓住机遇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并以此为重点,尽快推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品牌会展,从而使合肥到2010年有数十个品牌会展,共同支撑合肥的会展业。 建设应与会展客源的增长同步。新建一批能为会展服务的高质量的宾馆酒店,鼓励引导星级酒店提升档次,尤其是争取一批三星级酒店尽快提升为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重点发展宾馆酒店的会议、展览、商务、度假等设施,增加为会展服务的功能。第二,大力发展合肥市的特色餐饮。发扬合肥市多种传统菜系的特色,开发新菜系,发掘创新传统名点,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对合肥市的饮食老字号的恢复和保护,建设一批以传统地方民间小吃店、餐馆、茶馆为依托的风味美食、茶食街区。积极引导餐饮业努力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参会者的需求,建设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主餐快餐小吃并举,高中低档门类齐全,兼顾不同民族特殊风俗习惯的餐饮网络。第三,丰富文化娱乐业。发展现代多种娱乐文化,发扬具有安徽特色、合肥特色的传统娱乐文化,促进现代娱乐文化与地方传统娱乐文化的交融,形成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如常年的黄梅戏歌舞表演、歌舞餐厅、茶馆等。第四,加快会展设施和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会展接待能力。主要包括完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应在A 区展览馆和B 区展览馆之间架设一座封闭式天桥,将其连为一体,以解决举办大型会展时参展商从A 区到B 区还要过马路的尴尬局面;完善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建设新的大型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 四、结束语 近年来,合肥会展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但与国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相比,合肥目前会展的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大,真正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还不多,竞争力还不强。因此,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会展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使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合肥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从而使会展业成为合肥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合肥打造成区域性会展新城。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统计局.2007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 ].http ://www.tjj.hefei.gov.cn,2008-03-10.[2]中国大连———政府版.“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论证[EB / 3、推动合肥会展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会 展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合肥会展业之所以人才缺乏,原因在于合肥会展业还不发达,会展市场发育不充分,从而未能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现阶段合肥会展队伍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大力推动展览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对现有的会展人才进行培训,并在合肥市的一些院校设立会展专业,解决会展业人才“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合肥市要不拘一格地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各类与会展业相关的人才,同时要为会展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解决会展业人才“流”的问题。 4、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要从三个层次 来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第一是法律法规层次。在尚未有全国性法律规范会展旅游业的情况下,合肥市可以出台相应地方法规,要在《合肥市旅游管理条例》中规范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第二是行政管理层次。要加强合肥市的会展管理部门和旅游局的沟通和协作,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行动纲领;第三是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的协作和融合。一方面会展主办单位在积极承办会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合肥市周边的旅游景点联系,引导参加会展的人员去游览合肥市的景点。另一方面,合肥市各旅行社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主动与会展主办单位配合,把合肥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推介给他们。要鼓励旅游企业拓展会展业务和鼓励会展企业拓展旅游业务,最终在合肥形成能集会展业务和旅游业务于一身的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会展旅游集团公司。 OL ].http ://www.2005.dl.gov.cn/gov /news /,2007-08-13. [3]王保伦.会展旅游[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胡佩.合肥鼓励宾馆饭店改造[N ].新安晚报,2008-08- 17. 5、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第一,宾馆酒店的 [责任编辑:冷眉] 9.4 81
生态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必须牢牢把握四大生态环保体系: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它主要涉及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生态工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服务业,必须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水系统。要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变对抗性为适应性,建镇建房不能随便把一些湿地、河塘沟渠、洼地填起来搞开发,更不能用水泥板把河沟盖起来,在上面搞建设,水虽可通,但暗沟的防洪生态功能远不如明渠;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意识,建好城镇水网,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既能为居民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周边地价也可随之提升。 能源系统。能源是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动力和重要基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在山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在有地热的地方,要发展地能热;在沿海区域,要发展潮汐能;在有风力能源的地方,要发展风能。 交通系统。交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根据小城镇远期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城镇道路的布局网络,保证交通的安全、畅通、舒适、节能、无污染、节约用地;要注意把道路建成生态大道,并做到“六好”,即路修好、树栽好、房盖好、田种好、清洁生产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搞好。 建筑系统。要积极使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妥善处理好建筑垃圾;要有鲜明个性和地域特色,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与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相适应,做到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要做到乔灌草花科学搭配,针阔叶树种混交;要讲求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相互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发挥森林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还应实施雨污分流,在不可能都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要在“小微”环境上作文章。由于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污水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大力推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二类水质,完全可以作为中水回用。要将小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置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大系统中,通过对垃圾产生源到最终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集成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对资源回馈、对经济不增加过度负担。 小城镇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屡受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建设城镇;在水库下游建设城镇要做好防洪措施;不要占用河床、河道等。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尤其要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注重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及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上的文献是免费查阅的
一、短视行为导致地方产业结构失衡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条件不断变化。无视条件变化便把握不住小城镇建设的未来演变趋势。回头看,凡发生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当初都曾出现过短视、蛮干的行政行为和明显失误的地方政策。整个演化进程分四阶段。早期,城建摊子多半铺得太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超常规扩张。从县域经济层面考察,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已高度依赖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于是陷入两大窘境:一是为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直接介入房地产,前期协从房地产商低价征用民房搞旧城改造,后期则为房地产炒作推波助澜,民怨不小;二是当地一些实权官员直接干预或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获利不小,更让社会上贫富悬殊差距转化成党群、干群间紧张关系。中西部县市过去经济多半薄弱,启动小城镇建设常靠土地拍卖,后来又人为助长房地产炒作,拆迁范围内百姓们花掉几十年积蓄才能适应。民间资金大多沉淀在房子上面,当地个体私营经济遭遇寒流,过去刻意打造的“食府一条街”、“娱乐一条街”等纯消费店面陆续歇业,很能说明问题。随之,当地劳动力市场受影响。以前,经济落后县市的国有企业差不多“放”完了,绝大部分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靠个体私营企业消化。当地居民现在购置新房后却面临个体私营经济寒流,劳动力只能外出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寻业,本地劳动力反而匮乏,严重时新引进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无法招满合格工人,当地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萎缩,完全出乎外来老板原先所料。问题还有,因劳力外出的劳务收入高于本地,不仅给本地更多的劳动力外出起示范效应,且因其带回资金增量短期内还达不到个体投资办企业的数量,只能偏向于投入家人生活消费,从而慢慢提高了本地的生活资料价格。笔者看到,那些县市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就时常高于当地中心城市甚至省城。继而,当地财政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大。由于本地劳动力大量外出,产业格局失衡,本地工薪阶层收入长年不得提高,其生活水平渐渐落后于其他居民,劳动力外出家庭大多剩下老弱妇孺和在读学生,造成本地的生活资料消费萎缩;而本地的廉价劳动力潜在优势丧失,又使得外地资金投资本地的难度陡升;结果是本地农业产品多以低价位的原材料形式进入外地市场,外地工业产品和农业加工产品多以高价位进入本地市场,本地贸易出现逆差,再加上前几年农村税费改革和今年取消农业税,当地财政收入吃紧,迫使政府更投入地“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有的地方完成旧城区改造后又立即搞新一轮城区扩建,于是出现已建房入住率低、新城区半拉子工程的尴尬情景。最后,产业格局严重失衡成定局,财政收入萎缩。由于经济落后县市多处于交通和资源条件均较差的边远山区,本地经济难以催生资本大户,故小城镇建设所需的巨大启动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房地产商;城建新房陆续出售时期,当地民间资金开始向房地产商手中聚集,但因本地产业结构仍然落后、利润回报率低且不稳定,所以他们并不把积聚的资金投入本地其他产业,而是外投其他地区,致使本地资金外流。这个阶段,有些地方的银行储蓄显著增大,来源主要是房地产商,其他产业的增量资金则开始减小。硬着头皮走下去房屋空闲率陡然上升,房地产商随之淡出,倚重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财政收入萎缩。单一依赖于房地产的小城镇建设政策取向,前期导致其他产业增量资金渐渐不足,后期导致当地整个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滞后,前期条件变化成为后期条件变化的前提。由此可见,小城镇建设在此所涉及的已不只是单纯的城建学、经济学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系统问题。二、导致地方政策失误的四大矛盾单一依赖房地产业小城镇建设策略,无疑是多重矛盾的作用结果。新的小城镇建设怎样选择正确发展方向,已陷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怎样摆脱困境,不能不面对这些矛盾深加思考。本文归纳四大矛盾。第一,地方经济实力单薄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单靠政府财政,多数经济落后县市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故很多地方派员外出寻经,引进利用民间闲散资金的办法,其中两个办法即是:低价格征收老城区民房、高标准规划民间新建房。据此,贫穷县市小城镇建设愈超前,一时内财政增收幅度愈大;但由于原来本地经济资源形态低级、内生性储蓄低、社会闲散资金存量小,结果随之民间资金消耗愈大,其他产业发展所受影响亦愈大。此矛盾的内在固有因素是资源。欲化解这个矛盾,当从活化资源着手,化本地天然资源为可市场交换的商品资源、货币资源。第二,行政权力不断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之间的矛盾。为了低价征收老城区民房,这些经济落后县市往往成立含有土地、城建、公安等部门的“拆迁办”,强制居民拆房迁居;为了高价卖出房地产,当地的城建、土地部门往往联手策划炒作,导致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贱征贵卖损害百姓利益,已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且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严加制止。此矛盾的内在固有因素是权力,其发生前提是公共权力的赋予、监督机制不完善。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不少县市之所以经济落后,并非单纯的自然因素使然,而常伴有市场秩序欠佳、社会环境欠理想等综合因素作用,尤其表现为行政权力异常扩张。故当小城镇建设规划超越当地经济实力时,便要倚仗不当行政辅佐。欲化解此矛盾,只能经由建立和完善民本政府予以完成,也就是让普通百姓的意见、要求和评议进入公共权力的赋予和监督环节。第三,地方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之间的矛盾。低价征收旧房地产和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形成巨大的价差,加上房地产业膨胀,政府获得可观的税费收入,迅速扭转了经济落后县市以往财政上捉襟见肘的被动状况;然而,大量民间资金沉淀于房地产,其他产业的“资金——商品——资金”循环周期延长,产业税源范围反而缩小。房产业过度膨胀本身意味着经济泡沫,政府主导型的房产业过度膨胀更将直接导致当地整个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该矛盾中,生产要素是其内在固有因素。虽然各地均有种类数量迥异的天然资源。但只有经过有效的开发利用,先行投入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可将本地天然资源转化成更具经济价值的可市场化的物质形态,换取更多生产要素。强硬推行超常规小城镇建设方案,使本地生产要素高度聚集于房地产业而减少其他产业所获份额,近乎杀鸡取卵。欲化解此矛盾,唯有破除不合科学发展观的“捷径”思想,按经济规律办事,再造衡稳型产业结构。第四,地方党政领导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城镇建设多被当作最能体现领导政绩的“形象”工程;相比之下,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则需更多地做些前提性、过渡性或扫尾性工作,隐而不彰,却要花大力气且讲求实效。现在各界一致认同新的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念,但与此相符的领导政绩考核、评判方法还很不成熟,以前的单纯财税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影响力还很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党政领导仍难免看齐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绩标准,故一厢情愿地搞超常规小城镇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个矛盾中的内在固有因素是执政观念。欲化解此矛盾,必须牢牢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规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行为准则。小城镇建设中,四大矛盾所处阶段及其作用各不同,但彼此关联。规划方案一旦超过地方经济实力的承载力,通常先遇行政权力不当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的矛盾,继而遭遇地方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则常由地方党政领导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矛盾引发,于此凸显决策的重要性,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但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县市地方经济实力薄弱与城镇建设巨大资金缺口的矛盾贯穿全过程。四大矛盾分别围绕本地资源、公共权力、生产要素和执政观念等深层影响因素展开。紧扣深层因素化解矛盾,是那些县市在小城镇建设中成功规避产业结构失衡的先决条件。三、采取综合措施走出误区基于前述分析,陷入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若要快步走出困境,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在小城镇建设的不同阶段上,均应正视所遇矛盾,从长远考虑。前期规划阶段,应当紧扣地方领导执政观念因素,端正小城镇建设的目的,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念,着重规避不合实际的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矛盾,严把立项关。措施上既要加强领导干部自律、完善素质修养、强化亲民意识,也要加强上级党委政府指导监督力度、探索新的政绩指标系统、增加基层民主评议。中期实施阶段,应紧扣公共权力因素,完善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及时纠正、制止和杜绝侵犯群众利益行为,规避行政权力不当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的矛盾,严格依法行政。属地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宜增加相关工作内容,取消多职能部门联合组建的“拆迁办”,将合法强制拆迁事权交还城建和司法部门,坚持按市场公平原则协商处理非强制性拆迁。后期定型阶段,应当紧扣生产要素因素,着重解决好城镇建设已获成果与非房地产业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衔接,规避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的矛盾。分时分区开展小城镇建设,及时恢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纠正明显的产业结构失衡,给本地产业优化重组提供必要时间。已陷入小城镇建设异常轨道的经济落后县市,要摆脱倚重单一房地产业税源的局面很不容易,但长远发展决定了必须这样做。地方经济实力单薄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缺口的矛盾,是一个需长期面对的矛盾。该矛盾之所以具长期性,是因为城镇建设首先应满足人们聚集居住的条件需求;居住条件档次并不依循城镇大小截然不同,加上城镇其他功能需求,如区域性商贸、信息、文教科卫中心的功能,较长时期内小城镇建设所需单位投资量总要超过当地经济的承载能力。承认该矛盾的长期性,不是否定经济落后县市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为了更精确地把握、遵循小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化解其他三个矛盾的同时也成功地化解此贯穿全程的矛盾,就能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维持合理的产业结构。成功化解该矛盾的前提,在于正确制定中长期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实施适宜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目标是要活化本地资源,也就是挖掘本地天然资源的相对比较优势,使之转化为新颖的可市场化形态。经济落后县市过去在开发本地资源方面也做过大量工作,但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中渐渐单一依赖房地产业,又更容易忽视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化本地资源的工作也就渐渐不能到位了。理论上,中西部落后地区天然资源固然广袤,但从品位、聚集度、交通、技术、开发或加工成本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又缺乏明显的可市场化优势,故长期闲置。但不能不好好思考:如果你那里真没一点资源优势,域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怎么会来呢?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地区的天然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还包括了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历史人化自然和现实人文环境的总和,是漫长历史中人们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范围涵盖“硬”性的古代遗迹、传统景观、各类博物馆以及“软”性的体现于今人身上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社会风气、制度构架、语言和艺术、生存安全度、交往信任度等等。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与优质自然资源同样重要。现实中,经济落后县市往往忽视自身社会资源,尤其是忽视体现于今人身上的“软”性社会资源。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同时破坏本地有序化社会资源,譬如拆除数百年历史的商贸阁楼街,强拆民宅时出动警察甚至雇佣打手,怂恿各方哄抬房地产价格等等。保护有序化社会资源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空间缩减,可衍生的产业发展机遇也就没有了。用创新精神来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活化本地资源的路子就宽广起来了。枚举三条:(1)保护或恢复原有社会资源的有序化部分,如维持、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和良好互信,能够增强人们定居和投资意念,提高已有房产利用率,拓延小城镇建设的边际效应。(2)开发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的有序化部分,如扶持管理规范的旅行社、增加本地旅游项目的宣传,能够促进旅店、交通等配套工程,增强小城镇建设的特定功能。(3)创新有序化社会资源,如将民俗风情、戏曲杂耍与旅游业、商贸业联袂登上一个独具色彩的信息平台,能够拓展本地农渔产品、食谱服装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知名度,触发产业新机。总之,小镇建设必须以促进本地产业发展为前提,发掘、保护和营造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乃是活化本地资源的一种高档次手段。
市场营销学萌生于本世纪初期,形成于本世纪中叶,成熟于80年代,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场营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担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的同时,还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进步发展的重要促进角色。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对策概念及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和目前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总结概括出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效果的实际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1市场营销策略的概念
一个产品营销的成功与否与其对应的营销管理策路有着直接的关系,市场营销策略分很多种方式,比如:促销、打折还有某购物网站刚刚结束的“双11”购物狂欢节都属于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份好的市场营销策略会使经营利益成倍翻。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就是整个企业的中心部分和核心部位,同时其也是使整个公司保证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应该有和自己企业相应的企业市场定位,而决定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是否准确有效的因素就是市场营销策略。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策略都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市场营销策略必须严格遵循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真正发展需求,以使整个企业的定位更加精准。
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概况
2.1企业目标不明确
当今,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全部把自己的效益当成最终宗旨,即使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然而若单纯只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日后的经营难度也会加大。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中小企业在经营层面应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不重视其他因素的情况,这对公司工作人员不公平,其仅重视经济效益,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在中小型企业经营过程中,应把诚信当成宗旨与行为准则,全面响应有关部门的指令,秉着负责于社会与人民的信念运行。
2.2企业经营模式有漏洞
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运行方式并不完善,实际细节体现在管理制度及公司生产目的层面。当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公司若缺乏相应清晰的产品规划,即无法掌握市场需要,导致产品滞留,将增加公司的经济压力,导致投入资金以及收入资金比例失衡,让企业承担过多资金压力,严重者将由于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使得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倒闭。目前很多公司都会有此问题出现,其经营方法不足对其自身发展进步有着深刻影响。
2.3营销管理理念落后
现如今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受到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并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其理念也较为落后,根本原因就是营销管理理念太过于落后,缺乏创新,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营销管理的观念都停留在产品推销方面,且没有认清营销管理环境,对营销管理的理念分析不够透彻和深入,经营方式仍然采用的是产品的营销和生产,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3提升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对策
3.1业务特色策略
中小企业要努力开发新型业务,形成自身特色,特色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眼球效应”在这个网络大环境之下会显得十分抢眼,在“眼球效应”的同时适当推广中小企业的特色业务,抓住购买者购买心理,制定合适套餐。并不是说要一味迎合消费者,而是要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制定适合的特色业务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价值。
3.2促销策略
人们对打折或者促销的产品一般都没有什么抵抗力,抓住消费者的这个心理,根据这个心理制定促销策略,主要与中小企业下属零售店进行合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进行促销。具体的促销活动可以在大型商场、学校、晚会或节目赞助、广告、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促销,中小企业一定会获得最大利益。
3.3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经营时,不能只安于现状,应居安思危,制定较为长远的规划和宗旨,让公司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使目前中国多部分企业有着很大的国际市场野心,然而实际落实规划过程中经常由于不同的原因(内在、外在因素)导致计划无法实施。公司今后的发展道路,如果要更加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就需要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并由此开拓国际市场。
3.4改善营销渠道
现如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和营销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且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也不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渠道,导致我国现如今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必须改善营销渠道,从实体店到网络营销转变,现如今网络十分发达,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将企业内部产品进行网络直销,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化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4结语
在企业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同行的竞争以及现如今消费者逐渐提高的消费需求和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对营销策略进行适当改革,解决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大义.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23).
[2]徐永磊.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2013(17).
[3]郑燚.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3(29).
摘要:“互联网+”和“+互联网”等新型词汇的产生,表明互联网给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途径。同时,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也给商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的传播途径被打破,更广阔的、种类繁多的营销途径不断出现,如何选择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一家商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此,社会中消费者偏好角度入手,结合商业企业的特点,结合引爆点理论,阐明商业企业如何获得当前最优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略;互联网;引爆点理论
市场营销的本质就是商业企业如何博取消费者人群更多的关注力以及关注力带来的购买潜力。关注力越多,消费者就会有更大概率去消费企业的产品。虽然目前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市场营销渠道增多,但是很多商业企业依旧要面对严苛的市场营销问题,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吸引更多的关注力以及制造更多的消费就非常重要。
一、从完善产品策略角度研究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要树立一种国际化市场营销的观念,要注重商业企业产品技术的研发以及市场消费者的偏好波动,这是商业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最重要的部分,商业企业要不断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是一家商业企业市场营销的根本,包括组合营销、定位、直接感官体验、系列产品的开发、品牌效应等,其中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三种策略为定位、感官和价格策略。
1.产品定位策略
社会的发展经过了工业时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工业时代的特征是产品极大化生产,工业时代产生了流水线作业,使得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消费同等的商品。但是,随着这种趋势的加重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消费者关注范围扩大,其关注范围内一种产品的定位是否过于普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想脱离普通的品味,进入特定品味范围,以便区别于大众产品。所以,商业企业要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差异性观念,在保证产品的质量基础上在产品之上附加新的服务和产品个性属性,引导消费者形成产品讨论氛围,比如产品论坛、产品朋友圈等,将流动消费需求通过个性的属性和服务稳定下来,形成永久的消费人群。
2.产品感官策略
传统产品感官营销策略主要集中在视觉刺激上,传统的营销环境信息相对较少,繁复的传统视觉营销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刺激,并且跟环境产生了强烈对比,所以传统视觉营销可以带来良好的广告效果,但是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信息数量已经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人们转而投向营销信息质量上面。信息越多的产品感官刺激,反而会降低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信息质量高、信息表达直接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通过研究,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网页产品展示特点变化独到,消费者开始逐渐关注精简的产品感官刺激,精简的市场营销广告可以使消费者更快把握产品的核心信息,比如小米彩虹电池精简包装。
3.产品价格策略
除了上述两种策略外,价格策略也是一种直接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一大策略因素。关于价格策略,其与前两种策略相辅相成。价格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最大化长期利润,这就使得商业企业的产品价格设定不能盲目比拼价格,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是必须的,但是降低产品的价格却不是必须的。经济学中,有一种商品叫吉芬商品,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而不是减少。最佳的价格策略就是让产品处于吉芬价格,吉芬商品的特点就是相对低档和必需。吉芬价格的产生需要产品定位、感官和质量等多重因素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适量让产品产生微量价格提升波动,可以刺激消费者产生一定的稀缺紧张度。
二、基于引爆点理论角度研究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就给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基于纯广告明星模型的营销手段所带来的冲击力已经逐渐让消费者麻木,同时,由于参与广告拍摄的明星并不保证广告产品的真实性,纯粹以打广告而制作的明星广告反而很容易被消费者打上“假”的标签,同类广告的数量对消费者产生的新鲜感刺激满足边际递减规律。所以互联网环境下诞生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即事件参与型市场营销策略,商业企业的产品只是关注力的附带品,而商业企业本身作为主角参与了一个重大事件的整个演绎过程或者市场营销的氛围会对消费者有代入感,比如《跑男》中的RIO鸡尾酒和安慕希牛奶营销,相比传统明星广告的“硬植入”,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故事类市场营销途径。故事类市场营销就涉及一种理论,即引爆点理论。引爆点方式是通过让消费者主动关注一个内部事件从而扩大事件的影响力,而不是让消费者被动接受营销信息。引爆点理论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所提到的一种观念,其表达的观念是,很多难以理解的潮流都符合固定模式,掌握了这个模式就很容易产生潮流和获取广泛关注力。通过结合引爆点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传播者和传播渠道是打开营销市场非常重要的环节,传播者或者渠道的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传播者和专业圈之间拥有稳固的信任关系,专业圈产生的信息对传播者有足够影响力,传播者信任专业圈中的人、产品,同时产品足够引起传播者重视,传统电视媒体通过明星做广告也具有类似过程,但是明星广告本身具有商业属性,其是以推销产品为目的,而传播者并不参与商业营销,其出发点是因为产品的优异而推荐,而且这里的传播者和途径脱离了传统电视媒体和视频媒体的束缚,转而以微博、微信等纯文字和真实情绪表达,会给消费者更高可信度,而且很多情况下,传播者并不是主动推荐专业圈中的产品,而是消费者主动咨询,非被动接受广告传播,即图2中并不存在如虚线所示的单向通道,而是双向的,甚至只有向上单向通道。传播者本身不再局限于明星,传播者可以是任何具有互联网影响力的人,也就说明传播者可以是专业圈中的人本身,比如小米手机的市场营销。第三部分就是消费者,消费者跟传播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消费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如微信朋友圈中的推荐,这里微信圈推荐不是微信圈广告,是非盈利的产品推荐。上述所讲是关于个别人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要影响,其营销的效果依赖个人的性格特征及性格特征产生的影响力。
三、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策略
消费者角度是指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其重点关注度不同。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就是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如何选择产品,消费者侧重点在哪里。每个消费者心里都有一套决策机制,用于选择最优的符合自己利益的产品,而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否成功。消费者决策机制满足的基本原则是,当消费环境安全时,消费者倾向短期即时效益的消费方式;而当消费环境危机时,消费者倾向选择长期保守的消费方式。这里的消费环境,不仅仅是指空间环境,还包括资金是否充足,一个行业是否令人信任等。消费环境的不同安全程度会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安全感。当消费环境安全时,消费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而产生短期消费;当消费环境较为恶化时,人们就会感觉到危机,而产生长期观察的行为,保留基本的消费习惯,这里消费环境安全与否跟消费者所有的接触渠道中起关键作用的信息有关,是消费者一种主观感受,当对消费者影响很大的渠道整体保持积极态度时,消费者会感觉环境安全,反之感觉危险,所以,这就验证了第二部分传播者的态度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结合图3和图2,消费者会根据其最信任的传播渠道所展示的正面或者负面信息做出反应。当然,图2中消费者、传播者和传播渠道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稳定,如果消费者长期接收到质量低下的信息,那么消费者与传播者之间的渠道就会断裂。以2010年开始流传的广西迪卡玉米转基因事件为例,转基因食品在市场营销推广过程中遭遇了无法预料强烈抵制,原因就在于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产生了严重不信任感和危机感,导致人们消费欲望处于严重的低谷,甚至是强烈抵制。食品消费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只会涉及食品本身色香味问题,但是由于转基因触及到消费者生命安全底线,所以引发强烈反弹。从消费者角度思考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考虑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般人来讲,生理需求如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安全的需求成为当前社会的最基本的而且是长期的需求,任何触及安全底线的产品都会被淘汰;当下层的基本需求满足后,处于更高等级的市场营销策略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综上,商业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点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也逐渐以不同形式改变着,主要变化由传统媒体市场营销策略转变为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只有定位明确,选择了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使得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取长期最大的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谭凌波,谢晋宇,陈扬.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J].管理世界,2013,(2):141-155.
[2]廖卫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3,(3).
[3]杨会菊.新时期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创新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2,(1):52-52.
[4]李子叶,沈灏,董维明.新产品如何打动市场———营销策略、组织关注与新产品采用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99-106.
[5]胡新平,李天丽,邓腾腾.质量和价格影响需求的双渠道供应链饥饿营销策略[J].系统管理学报,2015(3):436-443.
[6]格拉德威尔.引爆点[J].中国经济信息,2014,(11).
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市场营销 策略是便利店企业特别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1:《浅谈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在我国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为我国中小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笔者认为,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 渠道 策略、价格策略。 关键词:便利店营销策略 便利店通常指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靠近居民区,营业时间为15个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的经营模式。便利店一般全年不休息,并且开店地点灵活,主要填补消费空隙,销售的商品主要以顾客日常的必需品为主。 便利店能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原因是:随着 文化 水平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日常消费品已集中在食品和部分非食品项目;由于门店的面积小、品种少、商品陈列有序、位置明显,顾客的购物时间及交易过程迅速,能解决生活急需;由于门店位置便利,顾客购物方便。 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价格策略。 便利店的产品策略 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经营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 目前,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陈列面积过大的现象,有不少商品在3个排面以上,这样的陈列为门店的商品品种单调创造了借口,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有1200种商品左右的门店,可能只有500多种的商品上架,其结果显然是不足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鸡蛋碰石头,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货架大面积空位是门店的暂时性缺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的结果无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货物不及时,采购部商品采购的品种不足,理货人员补货不及时。这三种问题造成的这一后果必然影响门店销售和形象。一个货架空空的门店对于顾客的影响是什么?不仅仅是顾客此次购物无功而返,还可能使企业损失一批固定客户。 便利店的分销渠道策略 一间普通的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000-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渠道和保存方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货物品种,顾客的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世界著名的便利店“7-11”配送系统,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多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吸取“7-11”的 经验 ,再根据我国便利店的实际情况,在渠道方面应进行改革的营销策略是: 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 鉴于目前国内便利店多数已有配送中心这一事实,现在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尽量采取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要充分发挥自设配送中心的优势,建立电脑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特别要发挥配送中心分别与供应商及各家店铺相连的电脑网络作用。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3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 报告 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 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 由于门店面积小,又因地理位置多处于繁华地段,高额的房租不允许门店有大量的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进、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为了完成门店商品的快速周转,对于配送商品的时效,包装应当仔细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而对于像冰激凌、速冻食品类商品,供应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货到各个门店。 便利店的价格策略 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作为都市人生活中一种难得的购物场所,不仅稀缺,而且还要负担24小时不间断的人力费用、营业费用以至于照明费、空调费等。如果要求企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既便利,价格又便宜,对商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的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便利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否定低价、便利制胜”。 便利店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一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消费群体急需的品种大量采购,争取较低价格销售;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定价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更不可与大型超市竞价,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大型超市高一些是正常现象,因为其吸引顾客的不是价格而是可以应急的服务。 除此之外,国内便利店营销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促销。与其他大型超市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相比,很少见到便利店的促销活动。促销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质是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促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促销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人员推销、 广告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四个方面,作为零售业态比较适合的就是后三种。本文建议便利店在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后,在平时将商品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多与消费者沟通,利用促销的手段树立自己的形象。 目前,我国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200余座,按平均每3000人开一家便利店计算,每100万人口城市开设便利店至少300家,而200余座城市容纳便利店的数量可达6万余家,这一数额相当庞大。因此,只要掌握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其发展空间才会巨大。 参考文献: 1.刘华.24小时便利,中小超市能做吗.销售与市场,2002.9 2.肖瑞海.“7-11”,以小见大的典范.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4 3.刘登义.传统便利店的生存之道.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3 4.胡音.沃尔玛选址分析.中国商贸,2002.6 5.张庚淼.市场营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2:《平安银行东逸社区金融便利店 营销策划 》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社区金融是指依托于银行有形或无形网点,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向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具有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随着居民与所住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而社区金融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制高点,将会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研究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将平安银行的品牌植入到业主心中,对平安银行及其综合金融有所了解,并留下良好印象;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吸收优质存款、提高利润的新发展极。社会意义:有利于银行自身利润的增长和发展,还贴近了社区,密切了客户关系,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二、国内外文献简述 美国的金融营销模式强调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金融机构采取混业经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服务方式,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多样化、全面地配套;我国的社区金融是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发展方向,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繁荣,它将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依托社区,深入居民发展金融服务。 三、策划项目简介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银行,是一家由中国平安 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大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1月,正式合并深圳发展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是综合金融和科技智能元素的,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社区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同时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透过衣食住行的便利,拉动人流及入店率。综合金融有保险销售、住房网、二手车网业务和提供“速递易“服务引入快递智能收发柜,结合我行借记卡,将小区网购及快递包括取件服务与社区金融便利店捆绑、提供奢侈品代购等第三方服务。 四、市场机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1)广州常住人口:广州人口环境特殊,人口增长超过65%是外来务工人员迁入。目前广州常住人口1059万,其中户籍人口798.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636.8万,实际人口超过1400万.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 (3)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51。 (4)人口区域分布:全市常住人口中,中心城区为772.72万人,占60.85%,新城区为334.35万人,占26.34%,县级市为163.01万人,占12.81%。 2.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状况: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提质成效明显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2013年广州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势稳定,奠定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 (2)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构建多点支撑格局。2013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6%。其中金融、交通运输、旅游保持较快增长。民间金融街进驻机构102家,国际金融城启动建设,金融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微观环境分析 1.竞争者分析 零售业务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两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业内名列前茅,曾被欧洲货币评为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理财、信用卡等方面也做得不错。而光大银行则是理财业务位居同业前列,在理财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但与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存在网点少、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及五大国有银行高等劣势。 2.消费者分析 据问卷调查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中,持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账户最多,其次是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而对于各银行开展的一系列客户回馈活动,最多人选择油米食品,其次是购物礼券,第三是旅游礼券和洗车卡;对于若银行组织活动,最多人选择参加亲子活动,其次是短途旅游,第三是中医养生和投资分析。 3.SWOT分析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的优势:(1)平安银行有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投资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可专门为居民定制几套投资、养老的高收益、全面的综合金融方案,特别是高档小区一般是四到五人的三代家庭,三大金融系统可以更吸引老人及家庭。(2)平安银行可利用平安集团保险客户广的优势,透过保险品牌效应吸引客户,并通过社区银行进行保险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3:《浅谈便利店营销策略》 一、保定杰出便利店概况 保定杰出便利店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于社区内的夫妻店,这种夫妻店的模式与便利店相似,俗称杂货铺。这些店铺基本上与杰出便利店都是毗邻而设,并且他们经营的商品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对于社区的消费者,他有一部分固定的人群,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于一些同质性的商品他们都喜欢选择固定的地点去购买,对于杰出存在很大的竞争威胁。 二、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首先是商品的选择上,杰出注重了顾客的临时性消费,采用全面多元化的策略,在产品的种类上涵盖了所有社区消费中可能购买的产品。杰出便利店产品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种类越多,越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较之社区中的夫妻店增加了许多便民服务,这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获得了消费者对杰出便利店的好评;其不足在于,商品的种类过于繁多,所以对于理货方面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这就增加了人员的配置。门店的面积比较小,商品越多,所需的空间越大,所以造成空间的拥挤。 (二)价格策略。在定价方面,由于面向的主要是社区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都比较熟悉,所以对于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比较敏感。店内的日常消费品,流动速度较快的商品一般与市价持平,而一些周期性消费品比如粮油、调料等,都会比市价高出一到两元。因为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在社区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家中来客人或者临时缺少的急需商品,他们不会选择到较远的超市去购买,对于商品的需求程度使得他们能够接受高价商品。在便利店自制的商品方面,在遵循市价的基础上都会适当的加价在几毛钱,这是对于人员使用方面的一种分摊。由于杰出便利店在2012年后增加了24小时服务,所以在人员的投入上增加了许多,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所提高。但在价格方面,杰出也有自己的定价原则,区别于其他地区知名的或者本土的便利店,价格高出的部分特别小,基本贴近市价。 (三)渠道策略。杰出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由保定新杰出集团统一选址设立门店,并且统一进行人员的配备,在商品的供应和配送方面主要是两种渠道,大多数的商品是由集团统一配送,集团有一个统一的配送中心和商品的仓库,每个门店的店长定期向集团汇报货品的供应情况,列出所需商品的明细上报集团,集团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商品的供给;同时,也有一些是厂家直接配送的商品,厂家会对店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商品短缺时会及时供货。在提供的其他便民服务上,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的商家进行合作,成为其代理,比如水电费的缴纳,与联通集团的合作使其成为一个缴费的代理点,与青旅的合作中共同推出天津欢乐谷一日游等等一系列的服务。 (四)促销策略。一般的促销活动都是根据厂家的促销活动开展的,供货商的厂家有什么样的活动,店内就会有什么样的活动。一般厂家都会在节假日推出促销活动,大多数的活动商品以奶类商品居多,活动的方式一般为商品的降价,还有捆绑销售等。杰出并没有自己的促销活动。所以,杰出便利店的促销活动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促销的产品类型也比较少。也没有自己的商品进行促销,这样在节假日时与超市的大型促销相比就显得有些无力,这样就会损失掉一部分消费者。 (五)选址策略。保定杰出便利店采用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所以在选址上是杰出集团统一进行地址的选取,针对于保定经济现状的分析,地址的选取基本上是在社区的大门入口处建立,而不是建立在社区里,这样既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便利需求,又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让更多的大众认识,同时也为街道上临时需要的顾客提供服务。在选址上,杰出遵循了保定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选址策略也是比较好的。抢占了先机,对于日后其他便利店的进驻也设置了壁垒。 三、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建议 (一)优化产品组合。杰出便利店的面积一般都不到200平方米,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慎重选择店内销售的商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销售的商品也要为盈利的目的服务。像烟酒茶糖、粮油蛋奶、零食、餐点都是社区生活中消费频率较大的,这些商品的供应也是必需的,但诸如拖鞋、扫把等这些商品的流动性是比较小的,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也不会是在便利店中消费,这种商品一般都会在大型超市中购买,可选性比较大。所以,对于这一类商品我们就可以不供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店内的空间,还能多增加几个品牌,让消费者有更大的可选空间,满足消费者个性消费的需求。 (二)调整店内陈列。本土的便利店不仅要凸显本地的特色,对于店内的设计也要凸显杰出自己的品位,要着力打造属于杰出便利店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记住并且认可,对于店内的商品陈列,不仅是一种门面,而且也是营造消费环境的一种手段,商品的陈列对于销售商品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所以,店内的陈列要打破对超市的效仿,要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收银台旁边可以摆放一些口香糖等临时消费品。社区居民一般对便利店比较熟悉,所以粮油蛋奶等商品要摆放在最里面,过道一定要清理障碍,不能有任何商品的存放。针对于杰出便利店由于门店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四周货架的高度加高,将一些流动性较低的产品摆放在高处。 (三)增加便民服务,拓宽合作渠道。目前,保定杰出便利店的便民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要增加一些服务社区的便民服务,比如复印传真、收发邮件、火车票机票的待售等。在居民的社区生活中,对于瓜果蔬菜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一些上班族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较远的超市或者菜市场购买,可以再适量的增加水果蔬菜的供应(前提是要保证这些水果和蔬菜是当下应季的且销量稳定的)。这些便民服务不需要每个社区的门店均有设立,在便民服务开始之前可以在社区中进行调研,针对性地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服务项目。 (四)多种促销手段。接触便利店的促销手段比较单一,要提高销售额就必须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店外LED屏的广告要及时更新并且使促销活动比较醒目,人员的促销也是必要的,定期在门店门口开展促销活动,招募临时促销员在店外以叫卖的方式吸引顾客,不仅是对于当下商品的促销,对于本店来说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为了争取顾客每天都能够到店内消费,可以推出每天的特价商品,比如特价的食品和特价的牛奶等。会员制也是对于消费者的一种吸引,可以将店内的商品设置会员价,这样不仅能够使社区的居民享受优惠,而且能够对店内的顾客培养一种忠诚度。 四、结论 便利店的发展呈现的是一个上升趋势,在保定市场上便利店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要在这个市场上使便利店的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零售业态,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营销策略上引进吸收再创新。目前,杰出便利店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物流配送各方面都需进一步改进,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特色,保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对于本土的产品也存在着一种依附性,所以主打保定特色可以增加他的竞争力。基于本土便利店的营销策略,最主要的就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土便利店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不能追求一下子就能有所超越,首先要在自己的领域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案,这样才能在日后与成熟的便利店的知名品牌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1. 便利店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2. 便利店营销方案 3.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 4. 晨光文具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