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内脏脂肪运动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内脏脂肪运动研究论文范文

这个指的是保护内脏的脂肪,这种脂肪是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消耗的,它是用来保护内脏的,如果没有这些脂肪内脏会受到伤害的,只要合理的锻炼身体,保证正常的饮食,就可以减少一部分脂肪。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为了使得自己的身体一直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因此便会选择一些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明白内脏脂肪的形成到底有哪些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健康的水平。

首先就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及时去吃早饭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得我们内脏脂肪的含量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讲,如果每天早上不吃早饭的话,就会使得我们人体为内脏脂肪的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储存环境,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长期不吃早饭的话,对于我们的肠胃系统来讲,也是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其次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上厕所排便的时间不及时的话,那么也很有可能就会使得我们内脏脂肪会不断的积累,要知道我们每一次排泄就会排出我们体内一定的内脏脂肪,而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排泄不及时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得我们体内的内脏脂肪逐渐增多。

最后就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午餐吃得过多的话,也很有可能就会形成内脏脂肪,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喜欢早上不吃饭,而午餐吃的非常的多,可是长久这样下来就会使得我们的消化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一旦我们的消化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就会使得内脏脂肪停留在我们的体内无法排泄出来,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大多数肥胖患者减肥失败,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减肥途径,而是因为减肥过程大多枯燥乏味,使得减肥者后劲不足。下面我整理了减肥运动处方范例3篇,供你参考。

减肥的运动处方

性别:男 年龄:20岁 职业:学生 体育 爱好 : 篮球 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75m,体重80kg,体脂中度超重,病史——无 运动负荷测定:台阶实验,安静脉搏70次/min,血压75/115mmHg,肺活量3100ml,体能测定:力量——仰卧起坐35个/min,耐力——800m跑300s,体质评定:健康状况,良;体重过重,心肺功能稍差,以此,制定一个月减肥2斤的运动处方:

运动目的: ( 1) 减肥两斤; ( 2) 保持、增长体力; ( 3) 预防肥胖并发症。 运动项目:(1) 羽毛球 、健身跑、 健美操 、篮球等;( 2) 有氧运动: 慢跑、远足、自行车、 游泳 等(任选一项); ( 3) 肌力锻炼: 仰制肉中的甘油三酯。运动中, 游离脂肪酸被氧化而达到清除的目的。尤其是运动时, 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分泌减少, 从而使脂肪的分解、脂肪酸的摄取及动用加快; 同时, 运动时肌肉消耗血中葡萄糖增多, 脂肪合成减少, 结果使体脂下降, 达到减肥的目的, 同时可改善血脂代谢, 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运动还可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体力, 增进免疫力。运动项目应包括有氧运动和肌力练习。有氧运动采用大肌肉群参与的项目, 如医疗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等。近年来, 国外提倡水中运动, 认为水中运动是减肥和康复医疗中最有前途的一种运动。因水中运动可使关节负担减轻、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水的静压力作用于体表) , 同时, 在水中运动体仰卧起坐、拉力器。

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 6,就是lmin的运动强度。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X(70%—85%)。靶心率是140—170(次/min)。 运动时间: 每次30- 45 分钟。

运动频率: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每周3- 4 次。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的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5次,效果更加明显。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显。 注意事项: ( 1) 运动前应体检, 了解心脏功能及有无心血管合并症。( 2) 运动强度可在几天内逐渐达到,不要求刚开始运动即达到。( 3) 出现意外情况, 如感冒、发热或运动系统损伤等, 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去医院就诊。(4)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油脂的摄人,可吃一定的蔬菜、水果。

合理饮食:根据受试前每天的进食量,要求受试对象每天适当控制进食量,根据每天少摄取的热量和每天运动的最低耗热量,可以估计出每周减掉的体质量数。 标准体重( 千克) =身高( 厘米) 一110。该同学标准体重=175-110=65(千克) 该同学标准体重=175-110=65(千克)

超标准体重百分比=( 实测体重一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23.3%。超标准体重百分比在±10%为正常, 大于20%- 30%为轻度肥胖, 所以该同学属于轻度肥胖其实,治疗肥胖的关键是使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即摄入热量少于消耗热量, 而使机体合成脂肪减少并动用脂肪供能而达到减少体脂的目的。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 在适当限制饮食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 既可达到理想的减体重效果,又容易为人们接受, 且无副反应。因此, 目前减肥国际上通常采用饮食调整+运动+

行为矫正的综合方案。

每日男性摄入热量 : 9250- 10090 千焦耳

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5000千焦耳- 7500 千焦耳 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基本热量简单算法

该男同学 : 基本热量(千卡)= 14。6 x 体重(公斤) + 450= 1618(千卡) 该学生属于轻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为3550千焦耳=14839千卡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10% X(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最低热量+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10%X(1618+14839)=1645.7(千卡)

该同学每日需要的热量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基本热量+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1618+14839+1645.7=18102.7(千卡)

该同学每日消耗的热量必须大于他所摄入的热量,才能达到减肥的功效。 因此根据该同学的每日摄入的热量,安排运动处方如下:

具体安排:

1.热身准备活动 ( 10分钟热身 min):

快走与慢跑结合,使身体慢慢活动开;心率要求稍高于安静时心

率;

2.基本部分 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耐力训练

动作要领:

平卧哑铃飞鸟

开始位置:仰卧在水的卧推板上,双手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向两侧扩展落下,手肘保持稍微弯屈,持哑铃落下至手肘略低于身体水平线;在此过程中手肘始终要保持弯曲,并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吸气。持铃依原路径上举,回到原位时吐气。 训练要点:哑铃向两侧落下时,手肘与上臂需保持弯曲,如果将手肘伸直,则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伸展和收缩的感觉。

(2)有氧运动:

运动形式: 最好选择功率自行车,也可以是慢跑

运动强度:以运动中心率为118-130次/分,之间;

运动时间:30分钟;选择锻炼时间最好在下午 2-6点进行。

运动频率:有氧运动最好每周3-5次;力量训练可以隔日进行。

3.整理活动 ( 10 min):

逐渐放慢跑步速度,使运动强度缓慢下降。

肌肉拉伸放松

大腿前部肌肉拉伸:准备动作:垂直站立,两脚并拢。膝盖稍微弯曲。

从一只腿开始,轻轻地用手在臀后面拉起另一只脚。保持30—60秒,然后放松到起始姿势,完成一个来回后换腿。

大腿后部肌肉拉伸:坐于健身毯上,双腿向前伸展,一只腿弯曲跨过另一个腿,双脚垂直、走不放于膝盖处,肘部用力,帮助身体向反向旋转,开始持续30-50秒。

建议 :动作2-3个来回

脊椎肌肉伸展:动作技术:双手交叉并置于头部,使得两个肘部向上,两个肘部压紧,上身向一侧伸展并保持腰椎挺直,持续10-15秒钟,返回,

建议: 两侧各3-5秒。 其他情况可根据情况适当做伸展运动。

效果检查: 由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行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合适的地方,应在实践中及时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变化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困扰――那就是正让人们头疼的现代疾病。肥胖就是其中的一种。肥胖是指构成身体的组织成分当中,脂肪蓄积过度,超过体重20%的病理状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女性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形态的发展,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开始想办法减肥。同时,肥胖也对健康长寿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使人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肥胖是普遍存在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肥胖的全球化流行和低龄化趋势,使肥胖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将肥胖宣布为一种疾病。因此减肥成了现在人的热门话题。

大多数人由于对肥胖产生的原因较盲目缺乏正确的减肥知识,不懂运动减肥的机理作用,同时对运动减肥认识不够,而去尝试市面上的大量药物减肥 广告 ,尝试了许多但最效果并不好。现在市面上的产品主要有这几大类:有利用利尿剂排掉人体多余的水分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有控制中枢神经的兴奋,从而降低饮食量,达到减少能量摄取的目的;有类似于西药功效的,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达到减少能量摄取的目的。总的来说目前市面上的产品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很多减肥者在减脂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提倡科学、合理、健康的减肥 方法 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减肥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的机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将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肥胖的判断标准

正常人以视觉来判断是否肥胖,看上去体形拥肿,面部、腰部、腿部有明显的脂肪堆积,行动缓慢将这样的人认为是肥胖人群。一般以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看体重是否超过标准体重。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85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1%~ 50%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 [1]。

3. 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

3.1 肥胖成因。

人类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引起的综合征,其病因相当复杂,肥胖发病原因从根本上讲是人体热量摄入超过机体消耗,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大量储存造成的。但是造成机体能量失衡的原因非常复杂,受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遗传因素。肥胖有家族倾向,双亲都肥胖的家庭,子女约有80%肥胖;单亲肥胖的家庭,子女约有40%的肥胖。

②生理因素。中枢体重“调定点”理论。

研究表明,肥胖是可以通过生理性变化来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有体重“调定点”,正常情况下,当体重增加高于“调定点”时,食物摄入量减少,整个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当体重低于“调定点”时能量消耗急剧下降,食物摄入量增加。这些协调行为和代谢调节是为了防止体重偏离“调定点”,并促进体重向“调定点”恢复。肥胖的个体也有这样的反应,但其“调定点”被提高了,即肥胖是在提高了“调定点”的情况下对机体能量平衡进行调节。在人的一生中,体重“调定点”与摄食和组织代谢的联系环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使调节结果改变而导致肥胖。

③代谢因素。

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供能,而肥胖者更多的依赖糖氧化供能而不是脂肪,导至脂类氧化能力降低与脂肪储存过多。

④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肥胖通过个体食物的缺乏或体力活动量的增加会变瘦;而无肥胖遗传素质的个体,在高热量摄入或无体力活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变胖,所以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界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3.2 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

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单纯性肥胖,其原因有:

①过量饮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一,高能量精细食品摄入过多,特别是高脂肪和高糖膳食使热能摄入超过机体的需要,即热能不平衡使额外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②缺乏体力活动。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强度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能量的消耗也随之减少,能量的不平衡使额外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4. 运动减肥的机理

4.1 人体运动时主要能源来自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

肌肉收缩活动初期能源为糖,当持续运动达120min时。游离脂肪酸供能达50~70%,因此使肌肉对血中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导致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脂细胞瘦小,同时使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化为脂肪,结果体内脂肪减少,体重下降。[2]

4.2 耐力运动消耗脂肪。

耐力运动时消耗大量的能量,脂肪氧化供能是主要的形式,因此,耐力运动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明显。运动时体内脂肪的利用受脂肪水解、脂肪动员、脂肪酸的运输以及骨骼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等因素的影响。

脂肪水解酶只有在面耐力运动20min后才能激活,促进脂肪水解和脂肪动员作用加强,而且脂肪组织血流量大约增大3倍,使大量的脂肪酸经血液循环参与氧化供能。

耐力训练不仅能加速脂肪酸和磷酸甘油的氧化,同时也抑制脂肪酸的合成,阻碍甘油三酸的合成,从而达到体脂减少。控制肥胖的目的。

4.3 适度运动降低食欲。

运动对食欲的影响比较复杂,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为保持能量平衡,往往中食欲、摄食量会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弥补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然而这种增加是不成比例的,运动量大到一定程度,使机体消耗太多的能量,出现运动运动性疲劳时,与摄食有关的神经内分泌因素会发生变化,食欲会降低,运动对于有代谢紊乱问题的肥胖人,则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例如:Durrant等人(1982年)的研究显示:胖人和瘦人进行固定的自行车运动后,瘦人增加食物摄取量以弥补运动时的能量消耗;而胖人食欲则下降,食物摄取量减少。也就是说,不同体脂百分比及不同体脂分布的人在运动影响食欲方面的反应不尽相同。[3]

4.4 抑制脂肪生成。

运动可以下调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减少或抑制脂肪生成,特别是高脂饮食后,脂肪生成加强,若进行运动,则可减少脂肪的生成。

5. 运动减肥处方

5.1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运动减肥是临床医学的一种科学治疗方法。运动减肥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取的运动处方是否适用。制订运动处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 :所制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练习频率应在参加者体质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安全范围之内。由于肥胖者对运动强度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在运动处方实施之前应进行运动耐力试验。这样不仅能显示心肺功能有无异常,而且也可以表明参加活动者的最初运动能力,能常运动心率为40%~70%最大心率,练习频率每周3~6次,每次运动时间至少30min。

可接受性:运动方式使参加者感兴趣,能坚持下去。如慢跑、骑自行车、有氧健美操、游泳等。

大多数肥胖患者减肥失败,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减肥途径,而是因为减肥过程大多枯燥乏味,使得减肥者后劲不足。本文根据肥胖机理,将几种有效的运动组合起来,使减肥过程变得享受,从而更加有利于减肥者将减肥大计进行到底。

肥胖的几种状态及标准

医学上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得出数值在[18.5,23.9]为正常,在[24,27.9]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身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偏重,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运动减肥的机制

(一)运动调节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

研究表明,肌肉运动时其能源的选择与肌肉收缩的时间、强度、营养状况有关。正常人在安静时肌肉组织的能量来源以游离脂肪酸为主,约占96%,但肌肉收缩初期(5到15分钟内),肌肉利用的主要能源是肌肉中的肝糖原,其次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约占30%到40%;当持续运动达到120分钟以上时,利用的总能源明显上升,而其中游离脂肪酸约占50%到70%。当运动时肌肉对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一方面使脂肪细胞释放大量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缩小变瘦;另一方面使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化为脂肪,结果使体内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二)运动可降低血脂

研究表明, 体育运动 可以改善脂肪代谢,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和极低密度的脂蛋白的分解,因此可以降低血脂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量升高。国内研究表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负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到肝内分解,不但不会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堆积形成脂肪,而且还能使已堆积的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脂并被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从而起到防止、清除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三)运动可以调节机体能量平衡,使身体成分发生变化

(四)耐力运动使胰岛素瘦体功能增强

经常进行耐力运动能使肌细胞的胰岛素瘦体功能增强,改善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胰岛素具有强制脂肪分解的作用,胰岛素减少伴有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升高,结果加快了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胰岛素有抑制食欲、增加产热的作用,因此运动使内脏脂肪下降与脑胰岛素水平增加有关。

(五)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和机体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加强了心肌的收缩力量,增加了血管弹性和增强了血液循环的心外因素,从而增加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改善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技能,提高了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处方中的膳食

减肥减重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比例为6:2:2,重量比为4:1:1,食物总量为1800大卡。减少糖的摄入一方面可以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体脂合成;另一方面会使体内糖原储备降低,从而促进对脂肪的动用,减少体脂存储。1800大卡的热量四分之一要从50克左右的脂肪中产生,50到60千克的成人每天要摄入125到150克的脂肪。这些脂肪能够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促进机体脂肪的利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造成相对多的脂肪在体内代谢不完全而成生一定的酮体。酮体具有抑制饥饿感的作用,酮体被分解排除体外还可以消耗一些热量;同时可以让人产生饱腹感,使减肥减重者容易接受低热量膳食,感觉不到饿。每日三餐早:中:晚=3:4:3。选择高纤维的食物,如杂粮面包、燕麦粥、黑米粥、蔬菜、豆类等。减肥减重者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搭配食物,另一方面应该控制自己的膳食,这是成功进行减肥减重的必要条件之一。

几种状态下的运动处方

(一)超胖状态下的减肥减重运动处方

在减肥减重者确定可以进行运动减肥减重情况下,首先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因为这个状态下进行减肥减重是个万里长征。在坚持上述合理膳食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减肥减重。由于这个阶段的体脂成分、体重大,不适宜大强度的运动,要避免运动对关节的损伤。该阶段可进行水下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这样既可以达到运动减肥减重的目的还可以很好地保护减肥减重者的相关关节。要求,减肥减重者在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以走为主,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心率提高至90至130每分,做一定的伸展运动后进行以游泳为主水下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列的水中走、水中走加游等活动,心率控制在120到150每分之间,中低强度,持续时间在30至100分钟。结束之后减肥减重者可以在水下做伸展性的力量练习,如:转腰、扩胸,踢腿练习等,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岸上进行放松休息。这一阶段的运动要求是每天50到120分钟(时间应根据减肥减重者体能状况而定)。每周三到七次。

(二)中度肥胖状态下的减肥减重运动处方

该阶段的运动处方可以效仿超胖状态下的减肥减重运动处方。该阶段减肥减重者的体能状况相比较超胖状态者要好一些,因此,减肥减重者可以适量地安排一些陆上有氧运动来达到运动减肥减脂的效果,宜采取水上陆上结合方式,增加运动乐趣。如运球、游戏、绕圈跑等(这要根据减肥减重者自身条件而定),速度不应太快,要求运动者呼吸匀称,心率控制在120至150每分之间,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强度中等(65%的最大吸氧量,50%的脂肪供能,25%最大吸氧量强度时100%脂肪供能,但前者比后者脂肪消耗绝对值要大),运动时间为40至120分钟,随着减肥减重者身体状态的变化,可以作相应调控。

(三)轻度肥胖状态下的减肥减重运动处方

该阶段,减肥减重者的身体机能是相对理想的,因此,该阶段的运动处方可以根据减肥减重者的 兴趣爱好 来制定实施。如跑、跳、投、有氧 健身操 、 武术 等运动。游泳是笔者比较推荐的。也可以进行变换的组合来达到减肥减重的目的,并且满足减肥减重者的兴趣爱好、增加了精神 文化 生活。下面提供一运动处方:首先进行两圈跑,做热身活动,使心率达到120到150每分,调动全身细胞活性。然后进行徒手操活动,做伸展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膝关节踝关节绕环。然后分组进行七人制 足球 活动。时间控制在五十分钟左右。

(四)超重状态下的减肥减重运动处方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减重,运动形式理论上还是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建议不做糖代谢或磷酸肌酸代谢的运动,因为这些运动会导致肌肉横截面积增粗,从而不利于修身美体的达成,特别是对身体曲线要求高的的女性更应采纳。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减肥运动处方范文

对于我们来说,平时的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还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可交很多朋友。。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运动与健康成果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营养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生活中与健康营养相关的例子,如何健康减肥,如何有用抗朽迈,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不错熟悉,健康要从细节做起。主要从健康运动,均衡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阐述如何健康减肥,抗朽迈,保持健康等。

关键字:

营养健康 减肥 抗朽迈 运动 均衡饮食 心理健康

正文:

在我们的身旁,营养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平生总要吃喝吧,那如何吃患上健康喝患上合理,都是营养学食品与健康的范畴。俗话说患上好: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工具更没法谈了。而健康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身体上的,别的一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健康固然重要,但人要想愉快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要适当的纵容一下自己。

现在,许多人生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注重了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大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并且要吃好,还会买点催进健康品补补。经常在告白上呈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催进健康品,啥子减肥药,抗朽迈药。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符共同经营养学的吗?现在我们来切磋一下健康营养与减肥.朽迈等关系: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最近身旁的一些同窗正在追求减肥的 方法 ,有的在想试试减肥药,有的去做做针灸,有的节食,试图拥有苗条的身材。但是上完营养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选修课,我想这些方法都不是太有用,治标不治本!其实要想减肥,纯真通过节食,削减营养摄入来举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减肥不能以捐躯健康为代价。营养专家经多年的调研,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观点: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当体内的营养均衡,过剩的营养被消耗,排除出体外,不足的营养素每日患上到数量适宜补充,肥胖天然消掉且保持身体健康。要达到营养均衡,同样平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天天各类食物进餐要多样化、均衡、数量适宜。

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糖量低和数量适宜脂肪。正常环境下,碳水合合物比例为55—6O%,脂肪为2O~25%,蛋白质约莫为15~闲”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而天天在严重的8小时工作之后能让自己享受几分钟的平静韶光绝对有帮助于女人把自己塑造成年青的尤物食品与健康。所以,天天不管有多忙,都不要忘了抽出一段时间独处,由于每一个人都需要完全的时间与自己会话。衰总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只能让它减缓下来。希望全国爱美的女士能达到心里美丽的胡想!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对营养的不不错的理解。像告白商为了能挣钱,夸大了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作用。并且中国的消费者麻木的追求,让一些本来挺好的产物,运用不当,反倒导致一些欠好的反应。催进健康食品是指构成许多人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身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催进健康食品来增强健康水平,改善有机体心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一些告白商却夸大,让消费者麻木认为催进健康品能治病,再加上中国人的那种攀比和多多益善的习气。使患上一些好的方面也被扼杀,甚至变患上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像一些补钙的催进健康品, 儿童 吃患上不当健康食品有哪一些,导致了钙化的环境也是有的。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要掌握适度,才气真正地达到催进健康的作用。也符共同经营养学的要求。其实这些催进健康养生品终极的目的,是要达到健康这个境界。那如何才气健康呢?

健康从细节开始,营养学上非常注更生活上的细节。把健康的希望依靠于医生开药、个人服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外,主要另有后天的生活体式格局、举动和健康观念等。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气及一些长寿者的 经验 ,主要是运动、饮食及均衡而宽大旷达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 勾当要经常、适度:现代人生节律加速、市场竞争力加重、工作效率要求高,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参加熬炼身体的时间;一些年父老认为,要催进健康靠病院、有疾病找医生,只要离病院近些,有医生护驾,运动不运动都同样,因此不主动参加熬炼酸碱食品与健康。我国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在 总结 养生健身之道时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强调了要健康长寿必需举行数量适宜的运动。运动时间是非、运动量巨细,应按照差别的季节、气候及个人体状况而定,既无不过,又无不及。如潜泳、爬山、散步、跳舞、练太级剑、书写艺术、绘画、走亲访友、相互扳谈、干些家庭事务等,都有助于舒筋活血、强体健身,不仅能调治个人的情绪,使表情舒服,还能让人精神抖擞,提高工作效率。有关研究也证了然这一点儿,当人运动时,前脑右半部会逐渐活跃,并取患上支配地位,孕育发生愉快感觉,调治人体内部的免疫机制,提高有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态均衡、乐观向上:医学心理学认为,许多人心田的设法、对事物的观念、理解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情绪感触感染状态,其催进健康作用是药物不能相比的。但有时又很难做到心态均衡,如离健康食品网退休、复员、改行、职务调解、工作变更、奖金待遇、同事的理解撑持与否、支属离去等,都会使情绪孕育发生起伏变化,或是焦虑、忧愁、严重、郁结在心没有发泄的,或是愤恨、悲哀、疾苦等。情绪的急速变化,会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使肝脏中的糖元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液体浓度。胰岛素分泌量也有转变,肌肉不能协调,对脏器起不到掩护作用。因此,不管遇到啥子样的环境,都要面对现实,保持脑筋冷静,具体阐发所遇到的各类困难,并要暗示自己能够解决,多看见胜利的希望,以提高勇气和信心,并用积极的办法打败它。同时,要学会与人交流,听听他人的定见,学会理解、尊敬、关心他人,包孕自己的家人。如果问题还患上不到解决,也不要埋怨或严重,而应再换个思维的角度、方法,从头熟悉、不错看待自己,不错看待他人乃至社会形态,做到知足常乐、自患上其乐、乐善好施;既健康 食品恣意品味人生的美好,又经心呈献社会形态;既有事业进取心,又有生活平常心;既要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有富厚多彩的 文化 生活。

膳食布局要合理多样: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气是以谷物为主,喜食杂粮。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历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配搭。粗细合用,保障营养,杂粮中的大米和面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素。多食用含维他命多的蔬菜、瓜果类,如莱菔、芹菜、菘菜、豆芽、春笋、橘柑、杏仁、核桃等,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由于其中的维他命C、抗氧化维他命及微量元素,能软化人体血管,断根有害的基,起到掩护心肌的作用。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成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猪肉的比例要适当些。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限制盐、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食品营养与健康素,纯一种食物难于全数餍足,只有多样化,才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他命、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 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 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 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 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 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 智力开发 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 爱好 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跳 健身操 (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大学时期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体育生活化、终身化,也关系到终生健身行为方式的养成。本文分析了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的影响,旨在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 心脏可以年轻20 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 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 记忆力 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 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 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 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 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 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 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内脏脂肪运动研究进展论文

许多小伙伴,可能觉得长在四肢、肚子上的那些脂肪十分碍眼、烦人,千方百计想要摆脱它们。但从健康角度而言, 内脏脂肪 却是危险系数更高的隐形杀手,即使看不见,也完全不容忽视!

它深藏在身体内部,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而我们往往会忽略这种脂肪,尤其是体型偏瘦的人。

诚然,一定量的内脏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内脏脂肪围绕着人的脏器,对人的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但是,过量的内脏脂肪则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还有脂肪肝……

一般来说,男性容易囤积内脏脂肪,女性较容易囤积皮下脂肪。

通常,一个人内脏脂肪的多少,并不能简单通过外在的体重、胖瘦来决定。最为精准的方法是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拍片检查。但另一方面, 如果有小伙伴长期生活、作息习惯不佳,体重、腰围也都超标的话,就非常可能会存在内脏脂肪堆积的问题。

如何给内脏脂肪“减肥”?

1、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1)甘薯

甘薯是红薯,它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富余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甘薯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润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并可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

(2)燕麦

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

(3)玉米

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3、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是米饭、面包等主食。过多的食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

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过低时,大脑就将一片空白,你会无法真正地集中注意力。不如用粗粮替代,或者低GI的食物。

4、戒酒和戒烟

大量的研究发现吸烟与过量的腹部脂肪之间有联系。他们共同诱发了慢性炎症。所以简单说来,就是别吸烟了。

5、确保自己每晚有规律和好的睡眠。

研究发现,那些每天睡5个小时或者更少的人,会在体内储存更多的内脏脂肪。但是每晚睡眠过多也会对你的内脏脂肪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所以 保持每晚7到8个小时的睡眠 吧。

所以,要想减掉内脏脂肪,一个大的原则就是运动和饮食双管齐下(你们都懂~)。简单总结就是, 不喝酒,少熬夜,拒绝高糖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每周搭配适度运动,比如快走运动。(不必每天,建议3-4次~) 游泳、慢跑和快步走这几项有氧运动对减掉内脏脂肪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快走。

美国运动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把散步变为快走时,能提升体内脂联素含量,多消耗47%内脏脂肪。 快走的节奏很重要,用相对和缓的快走方式,每天循序渐进地增加走路步数,享受快走,才能让身体充分地吸收氧气,燃烧内脏脂肪。

归根结底,内脏脂肪其实也属于身体脂肪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因此,如果大家想要减掉内脏脂肪的话——还是应 将重心放在调整、改善饮食作息习惯,加强运动上面;由此,在身体脂肪整体减少的同时,内脏脂肪自然也会一起减少。

吃得过多,不经常运动锻炼,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经常吃油炸食,坐着的时间比较多等原因所造成的,身体的肥胖其实都是因为缺乏运动,吃的又多,大家多运动多锻炼控制饮食,还是能够维持苗条身材的。

内脏脂肪是减肥圈里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有很多人在利用内脏脂肪做文章,贩卖焦虑,其实搞清楚内脏脂肪很简单,了解它的本质,并不可怕,今天我们谈谈什么是内脏脂肪?以及怎么减少内脏脂肪?

一.什么是内脏脂肪?

人的脂肪分为两种,一种是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常能摸得到的身体上的“肥肉”另一种就是内脏脂肪,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

不过一定量的内脏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内脏脂肪包裹着体内的器官,对人的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但过多的内脏脂肪就是危害健康了。

二.怎么判断自己内脏脂肪是否过多?

常听说有人是虚的胖,人是健康的胖,在科学上存在这种区别吗?没错,确实是存在的,比如人肉长在看得到的地方,皮下脂肪多,但是异位脂肪少,虽然胖,但是肚子不大,这种被称为代谢健康肥胖,比如体重不轻,但是腰臀比很漂亮的女生,有了肉长在看不见的地方,穿上衣服只是微胖。

肚子明显的大,内脏、骨骼肌、胰腺等等异位脂肪多,这种被称为代谢不健康肥胖,这种肥胖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四肢不粗,但是肚子很大的苹果型身材就是典型的这种肥胖,甚至有的人是瘦,但是内脏脂肪是超标的,他们也不健康,皮下脂肪只会影响你美不美,但是内脏脂肪却决定了你的健康状态!

三.内脏脂肪该怎么减呢?

其实减内脏脂肪和减普通的脂肪都是一样的,脂肪是全身一起减的,那么控制饮食,加上一定量的运动,就是减去内脏脂肪的方法。

不过有的人啊,真的没办法,自由控制饮食,应酬多酒局多,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健康,丢哪个都不合适,不过不必担心,就算你控制不了饮食,但一项运动能做好也是可以的,2013年有文献指出,超重的人不控制饮食,也可以通过运动降低内脏脂肪,尤其是中等和高强度有氧运动。

2019年一项研究发现,就算体重没有变化,增加运动也会显著减少内脏脂肪;2020年文献研究指出,燃烧最多内脏脂肪的运动是有氧运动。

所以减少内脏脂肪这件事情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你的任何职业你去不去健身房都不影响,只要你坚持运动都一定有效,所以不管任何职业,你去不去健身房都无所谓,只要你坚持动起来就算每天只能跑跑步你都能减少内脏脂肪,坚持运动,就算体重一斤不掉,你也一定更健康了,千万不要因为不掉秤就放弃运动。

一定量的运动就可以让身体内部的变化翻天覆地,如果能够同时搭配上健康饮食,制造热量缺口那效果就更好了。

总结

针对内脏脂肪的几个健康原则:

对于内脏脂肪超标的瘦子,那建议就很简单了,做好有氧就行了,内脏脂肪超标,都是太懒导致的,健身爱好者,没有理由不做有氧。

小方爱举铁!每天分享健身知识,助你练就好身材!如果可以请大家长点赞,关注,转发,支持作者写更多的内容,谢谢大家

腰腹自带“游泳圈”,影响身材美观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利于 健康 。当内脏周围堆积的脂肪越来越多,已有的很多科学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病率也跟着升高。

然而,肚子上的肥肉要减下去,还真是困难呢!最近有一项新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发现, 想要靠不吃、少吃来减肥时,有些方法还真是偏偏拿腹部脂肪没辙 。

来自悉尼大学的 Mark Larance 博士与同事们对间歇性禁食法十分感兴趣。这类饮食模式在过去20年里一直被热议,有不少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减肥,还对代谢 健康 有好处。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案是隔日禁食,简单来说就是饱一天饿一天 。

为了了解隔日禁食对脂肪造成的改变,科研人员在小鼠身上开展了为期2周的隔日禁食实验,并详细检查了小鼠全身多处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研究人员指出:“小鼠在生理上与人类相似,但新陈代谢更快,因此我们通过小鼠实验能比人类试验更快地观察到变化,并检查在人体中难以取样的组织。”

“很多人或许以为,脂肪细胞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 不同位置的脂肪细胞有着很大的不同 。” Larance博士表示。

对来自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样本,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其中8500多种蛋白质的丰度变化。这些数据显示, 腹部脂肪和皮下脂肪在经过反复隔日禁食后都有剧烈的变化,大约1800种蛋白质的丰度显著改变 ;相比之下,偶尔一次的急性禁食只造成了约130种蛋白质的显著变化。与过去的研究一致,这些变化显示,隔日禁食改善了小鼠的代谢 健康 ,炎症减轻。

然而,2周时间的隔日禁食并没有让小鼠的体重出现明显减轻。研究人员分析发现,通常在能量摄入量低的禁食期,脂肪会分解,释放脂肪酸分子为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能量。然而,经过反复禁食后,腹部脂肪中脂质分解所需的蛋白反而大幅下降,表明它们“不愿意”释放脂肪酸分子。

不仅如此, 内脏周围的脂肪细胞还增强了合成脂肪酸的能力,意味着它们在下一个禁食期来临前很可能会迅速重建脂质储存 。

研究人员分析, 在反复地饱一天饿一天后,内脏脂肪可以适应这种变化 ,并启动保护能量储存的信号通路,“这种适应大概是内脏脂肪在长时间节食后还是减不下来的原因。”Larance 博士说。

“我们在小鼠身上证明了这种饮食方案对腹部减脂难起作用,接下来的重要问题将是回答为什么,以及该怎么办。”研究人员最后说道。

不过 Larance 博士也提醒说,这项关于隔日禁食的研究结果未必适用于其他饮食方案,比如5:2禁食(即每周有2天限食)、每日限时饮食、每日热量限制等。但目前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后续继续寻找哪些分子导致了内脏脂肪抵抗能量释放,并 确定其他的饮食方案或干预方式中,哪种更适合解决腹部脂肪 。

我们期待科学家的新进展!

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论文

国外固定化脂肪酶现状应用领域广泛。作为绿色环保的催化剂,脂肪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天然脂肪酶具有易失活、稳定性差、不可重复使用、产物纯化困难等缺点,常通过固定化方式来改善天然脂肪酶性能,随着生物催化技术的发展,固定化脂肪酶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2.1 材料与仪器TG16高速离心机(19310 g,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厂); vertex 70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AM?3250B型磁力搅拌恒温器(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介孔分子筛SBA?15的合成利用表面活性剂Pouronic P123(EO20PO70EO20, 美国Aldrich公司)为模板剂,以浓HCl( 35%~37%)为催化剂,通过对正硅酸乙酯(Si(OC2H5)4, TEOS, 95.0%,日本Junsei Chemical公司)的分解和硅缩聚反应后而得到。编号Lu001和LLSD1的介孔分子筛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原料量略有不同,二者的BET比表面积762 m2/g,孔容0.87 cm3/g,孔径7.18 nm,壁厚3.55 nm。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ogusa lipase, CRL)购自日本Amano酶技术公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美国Pierce公司。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2.2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测试样品和KBr在115 ℃下抽真空烘干10 h。将300 mg KBr和2.2 mg样品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成细粉后压片,干燥后立刻置于红外光谱仪的石英原位池中测试。仪器分辨率为2 cm-1,扫描波数范围4000~400 cm-1,扫描128次。2.3 CRL在SBA?15上的固定化将CR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以3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得原酶溶液。将适量SBA?15放入原酶溶液中,在15 ℃水浴和150~200 r/min下搅拌吸附21 h,再以10000 r/min下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为吸余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清洗分子筛4次以洗脱疏松附着的酶,洗脱液再以10000 r/min离心15 min,取出上清液为清洗液。测定原酶溶液、吸余液和清洗液的酶蛋白含量,根据物料衡计算得出酶蛋白固定量(immobilized amount of enzyme protein, mg),取单位质量分子筛的酶蛋白固定量为载酶量(enzyme loading, mg/g)。2.4 固定化CRL的泄漏将上述载酶SBA?15移入7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15 ℃水浴、以150~200 r/min搅拌并定时取样,样品再以10000 r/min离心15 min,分析上清液中的酶蛋白泄漏量。2.5 蛋白质定量方法分别用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和BCA法测定样品蛋白质含量。单波长紫外法公式为:C(protein)(g/L) =F×A280×D/d,式中A280为280 nm波长处吸光度,D为溶液稀释倍数,d为石英比色皿厚度(cm),F为校正因子。双波长紫外法Warburg?Christian公式为:C(protein)(g/L)=1.55A280-0.76A260; Lowry?Kalckar公式为:C(protein)(g/L)=1.45A280-0.74A260,式中A260和A280分别为260 和280 nm紫外波长下的吸光度。BCA法参照美国Pierce公司蛋白定量方法测定。 分 析 化 学第37卷第8期尚 雁等:介孔分子筛SBA?15的脂肪酶固定量分析测定 3.1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图1表明不同浓度CRL溶液在260~280 nm均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该吸收峰为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峰,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将粗酶浓度为6 g/L的CRL溶液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得到一系列相对浓度已知的酶溶液,分别用单波长和双波长紫外法以及BCA法测定酶浓度,验证所测浓度比例关系是否符合其相对浓度,由此得出各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图2结果说明BCA法测定结果与样品稀释后的相对浓度最接近,双波长紫外法测定值与BCA法接近,单波长法测定结果远高于BCA法和双波长紫外法。由表1中的相对浓度计算结果可知,BCA法的相对误差最小,单波长和双波长紫外法的相对误差较大。这是因为BCA法的原理是以工作试剂CuSO4中的Cu2+螯合蛋白质分子,发生显色反应测试吸光度,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准确度较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步骤少,简单快捷,不用显色试剂,不消耗样品。但是,直接检测光密度值受溶液中杂质干扰影响较大,误差较大。为考察介孔分子筛对吸光度的影响,分别在3 mL蒸馏水中加入0.1, 0.6和0.9 mg SBA?15(编号Lu001),以蒸馏水为参比样,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出可能对蛋白质测定产生的浓度值偏差。表2说明SBA?15有明显紫外吸收。为此,本实验的样品溶液以10000 r/min离心,以消除介孔分子筛对吸光度的干扰。表1 不同方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结果表2 SBA?15对吸光度的影响 表3为不同定量方法测定的 SBA?15(编号为Lu001)对CRL的固定量,3次平行实验的初始粗酶浓度均为6 g/L,SBA?15载体用量均为0.36 g,双波长紫外法测定结果略高于BCA法; 单波长紫外法测定结果远高于双波长法和BCA法。表3还说明BCA法的精密度高于单波长与双波长紫外法,这是因为BCA法靠显色反应测试吸光度,灵敏度较高,且介孔分子筛不参与显色反应,抗干扰能力较强,重现性好,更适合介孔分子筛载体的酶固定量和酶泄露量的测试;紫外分光光度法受溶液中杂质和残留介孔分表3 SBA?15上的CRL固定量及载酶量◆: 固定量(amount of immobilized protein); ◇: 载酶量(enzyme loading).子筛干扰较大。由于双波长紫外法测定的酶固定量结果与BCA法较接近,若实验条件有限或者为了不消耗样品且干扰因素较少,可使用双波长紫外法来代替BCA法测定酶固定量,每个样品中的介孔分子筛干扰可通过物料衡算而抵消。3.2 不同初始酶浓度时BSA?15载体上的酶固定量利用BCA法测定不同初始酶浓度条件下LLSD1对CRL的固定量,图3表明当酶浓度较低时,SBA?15载体对CRL的固定量和载酶量随酶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是当酶蛋白浓度达到约0.29 g/L(粗酶浓度约1 g/L)时固定量和载酶量达到平稳,最大载酶量为114.2 mg/g。3.3 两种SBA?15载体的酶固定量在初始酶浓度均为2 g/L、分子筛用量均为0.12 g相同条件下,LLSD1和Lu001对CRL的固定图4 LLSD1(a)和Lu001(b)的SEM电镜照片Fig.4 SEM images of LLSD1(a) and Lu001(b)量分别为13.70和2.00 mg;载酶量分别为114.2和16.6 mg/g。可见,LLSD1的固定量及载酶量远大于Lu001。图4为LLSD1和Lu001的SEM电镜照片,可见二者外观形状基本相同,均属于SBA?15的传统形状[9],二者大小也无明显区别。图5是LLSD1和Lu001的FT?IR谱图,从图中可看出LLSD1表面上的羟基基团数量大于Lu001。由于酶的吸附是酶和介孔材料表面上的羟基通过氢键作用完成的,介孔分子筛表面上的羟基通过氢键作用可以促进对酶的吸附[10]。因此, 图5 Lu001(1)和LLSD1(2)的FT?IR谱图Fig.5 FT?IR spectra of Lu001(1) and LLSD1(2)两种介孔分子筛对酶固定量差异很可能与介孔分子筛的羟基含量有关,具有较高羟基含量有利于固定更多的CRL。3.4 SBA?15固定化酶的泄漏量固定化酶容易“脱落”到水相中成为游离酶,即“泄漏”[11]。图6表明Lu001固定化CRL在缓冲溶液中100 h后的泄漏率为0.56%,LLSD1的泄漏率为0.53%,泄露量均较低,说明SBA?15是良好的酶固定化载体。泄露率较低可能与SBA?15孔径大小有关。研究[3,12]表明, 当介孔材料的孔径与酶分子大小相适应时,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好。Lu001和LLSD1的孔径均为7.18 nm,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动力学直径约为5 nm,二者大小较匹配,使酶分子恰好固定于孔内而不易发生泄露。◆,■,▲,● 为泄露量(leakage); ◇,口,△,○为泄露率(leakage rate),其中◆, ◇ : 0.12 g LLSD1, 载酶量(enzyme loading) 114.2 mg/g; ■,口: 0.24 g LLSD1, 载酶量(enzyme loading) 111.3 mg/g;▲, △: 0.36 g Lu001, 载酶量(enzyme loading) 14.2 mg/g;●,○: 0.36 g Lu001, 载酶量(enzyme loading) 16.6 mg/g。 1 Lei C, Shin Y, Liu J, Ackerman 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11242~112432 Lei J, Fan J, Yu C Z, Zhang L Y, Jiang S Y, Tu B, Zhao D 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4, 73: 121~1283 Essa H, Magner E, Cooney J, Hodnett B K.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7, 49: 61~684 Rosales?Herńandez M C, Mendieta?Wejebe J E, Correa?Basurto J, Vázquez?Alcantara J I, Terres?Rojas E, Trujillo?Ferrar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07, 40: 444~4485 Gao Bo(高 波), Zhu Guang?Shan(朱广山), Fu Xue?Qi(付学奇), Xin Ming?Hong(辛明红), Chen Jing(陈 静), Wang Chun?Lei(王春雷), Qiu Shi?Lun(裘式纶).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10): 1852~18546 Humphrey H P Y, Wright P A, Botting N P.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1, 44?45: 763~7687 He J, Xu Y, Ma H.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6, 298: 780~7868 Xu Jian(徐 坚), Yang Li?Ming(杨立明), Wang Yu?Jun(王玉军), Luo Guang?Sheng(骆广生), Dai You?Yuan(戴猷元).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化工学报), 2006, 10(57): 2407~24109 Zhao D Y, Feng J L, Huo Q S, Nicholas M, Fredrickson G H, Chmelka B F, Stueky G D. Science, 1998, 279: 548~55210 Zheng L Y, Zhang S Q, Zhao L F, Zhu G S, Yang X Y, Gao G, Cao S G.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2006, 38: 119~12511 Zhu Y F, Shen W H, Dong X P, Shi J L.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05, 20: 2682~269012 Diaz J F, Balkus K 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1996, 2: 115~126

运动与脂代谢的研究论文

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生物化学分析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生物化学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本文分析了肥胖产生的原因,通过生化指标剖析了有氧运动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有氧运动减肥的科学性,为肥胖者达到理想的体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生物学分析;有氧运动;减肥;

引言:

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造成心理负担,而且常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肥胖被认为是由遗传、营养、活动不足等因素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肥胖病人已超过2000万,体重超重者多达1.5亿人。因此通过有氧运动,降低体脂含量、改变体成分,将体重维持在健康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1.有氧运动与减肥健身的关系

有氧运动,亦称有氧代谢运动,指以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方式供能的运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摄氧量与需氧量基本持平。运动时HR在120-150次/m,大强度的有氧运动HR也会超过150次/m,而且会有无氧代谢参与部分供能。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大肌肉群参与、有一定节奏,方便易行,易于坚持。中国运动医学年会(1991)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5次,持续时间30~60min,这对减肥健身效果才较明显。研究表明,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锻炼时间延长,脂肪供能比例增大,如在40min、90min、180min持续运动时,脂肪酸供能比分别为27%、37%、50%,在有氧锻炼时,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如运动的时间、强度、项群等,应因人而异地制订训练计划。

1.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有氧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能量供给、能量摄入、耗氧量、运动损伤等因素皆有相关,运动强度的大小常以HR、耗氧量及METS(安静时能量或耗氧量的倍数)来表示。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体能和健康等状况不同,每个人的有氧锻炼量亦不相同。

1.2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呈负相关。增加强度则运动时间会减短,反之,负荷减轻时运动时间则可以持续更久;持续时间可用距离或能量消耗来代表。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每天以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60min,每次活动耗能保持300千卡左右。有许多运动科学资料都会将运动的METS表示出来,有METS即可算出能量消耗值。一般而言,跑步或走路1600m约可消耗100千卡,但能量消耗会受体重和速度的影响。如从事速度稳定的运动(快走或慢跑)且知道体重,即可利用“每小时所跑或走的公里数为METS”的简便原则来计算能量消耗。如一位体重60kg的人在15min内快走2000m,那么1h可走8km,所以运动强度为8METS(即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约为安静时的8倍),依公式1METS=1千卡/kg体重×h,则60kg以此强度运动1h会消耗480千卡(8千卡/kg.h×60kg=480千卡/h),每分钟消耗8千卡。

体能较差者开始运动时,每次消耗100~200千卡为宜;待体能逐渐改善后,每次能量消耗可增加至200~300千卡;中等体能者每次消耗200~400千卡为宜;体能较佳者大约400千卡以上。反之,若以有氧锻炼为标准,只要知道运动时平均速度(如快走)和体重,便可计算出要运动多少时间才可消耗上述建议的能量。如一位60kg普通体能者,慢跑时平均速度180m/min,若每次消耗300千卡,需运动多长时间?180m/min相当于10.8km/h,即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约10.8METS即为10.8千卡/kg.h,由于他体重60kg,所以他1h消耗10.8×60=648千卡,每分钟消耗10.8千卡,若消耗300千卡,则需运动300÷;10.8=28min,这对减肥提高体能是大有好处的。开始运动时若无法一口气持续运动15min或更长时间,可以分段实施,在一天内完成。

2.运动减肥的生理生化分析

体重指数(BMI)与身体活动之间呈逆向的关系,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而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

2.1运动减肥的作用

运动可以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加快脂肪代谢,限制脂肪积累。运动还可抑制过度进食引起的脂肪细胞数量升高,并减少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加;运动可以提高安静时代谢率(RMR),RMR所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消耗量的60%~70%;运动可以改变肥胖者与能量代谢调节相关的激素水平,如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等。

2.2身体成分及减肥的机理分析

体重分瘦体重与脂肪体重两部分。瘦体重包括肌肉、皮肤、骨骼、器官、体液及其它非脂肪组织。减肥应尽可能地减去多余的脂肪而保留瘦体重。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消耗量。当成人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基本保持不变,即热能平衡。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增加,即热能正平衡。而热能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重减轻,即热能负平衡。因此,减肥的最就是要减去体内多余的脂肪,通过变动热能平衡来实现,即调节代谢功能,增加脂肪消耗。

2.3有氧运动对脂肪体积的影响

当人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时,体内糖提供的热量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增加氧气的供给,体内的脂肪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热能供人体使用。耐力运动中以有氧运动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为明显,可以直接影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体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抑制脂肪细胞的积累,减少脂肪细胞的体积,并且降低了摄食效率,减少脂肪的沉积。

2.4有氧运动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

降脂和增加能耗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代谢来实现。有氧运动可改善肥胖者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氧运动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脂肪水解过程的限速酶活性增加,加速脂肪的水解,促进脂肪的分解。因此,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控制脂肪的合成和增加脂肪的供能,从而减少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消耗。大量研究表明,在进行长距离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化学能源,尤其在运动强度低于50%~60%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时候。实验证明,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氧化脂肪酸40%来自骨骼肌细胞内脂肪水解,60%来自脂肪组织和血浆甘油三酯水解后释放的游离脂肪酸。另外,有氧运动在减体脂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就能量消耗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通过有氧运动造成体内能量的负平衡,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副作用最小、最有利于健康的减肥方法。

2.5有氧运动与抑制脂肪积累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

运动能增加热能消耗这一点毋庸置疑,正常情况下,轻微的体力活动也能增肌10%~20%的能量消耗,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变的异常兴奋来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血浆中的抗胰岛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等浓度也会相应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血浆胰岛素浓度呈下降趋势,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素的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脂肪水解过程中的限速酶、甘油三酯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增加,而这些酶均与脂肪的摄取、动用、活化有关。活性酶的升高会加速酶的水解,运动能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瘦素水平,且与脂肪含量的减少呈正相关。

3.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理学分析

在人们进行健身运动时,人体系统内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是由于身体运动刺激了体内基础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体内各功能系统进行重新运作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其中循环系统的变化尤为突出,因为它为其它功能系统的运作提供物质保障。从这一点上讲,健身首先应健其心。有氧运动就是强健人的心肺功能的一种健身运动。

4.结论与建议

4.1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在最大吸氧量的70%以下,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40min。

运动频率可每周3次。若重度肥胖或有肥胖并发症者,可隔日运动,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及无机盐。运动中汗液的大量排泄,会引起部分水分及无机盐的流失,运动后应及时对水分及无机盐给予适当的补充。运动减肥一定要持之以恒,在进行有氧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还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另外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初期,最好能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在坚持有氧运动减肥的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控制(尤其控制高脂饮食),尤为重要的是要与动物脂肪保持足够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达到理想体重。

4.2有氧运动最佳心率范围是(220年龄)x60%—(220–年龄)x85%.

运动中呼吸宜慢而深,尽量注意吐气,不要大嘴呼吸,应用鼻吸气,用嘴呼气。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或原地不动,应慢走一段,帮助静脉血回流,直到心跳和呼吸稳定再停下来。

参考文献:

[1]丁东升、朱瑛,男排运动员操作思维能力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

[2]周明华、张文普、王勇等,心理调节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函授通讯,1997.

[3]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4]张建.对男排甲级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沈阳体育院学报,1998,(3).

[5]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6]徐晓阳.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研究进展[J].广州:体育学刊,2004(5).

[7]齐家玉.应用运动生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8]于素梅.肥胖与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物学分析(综述)[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9]王步标.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10]黄叔怀.体育保健学.高校体育专业试用教材.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1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2]方进隆.有氧适能的改善方法.国民体育季刊,1993(2).

科学减肥一般采用科学饮食计划:

早上吃的营养点,中午吃的丰富点,晚上少吃或只吃水果和蔬菜。每周坚持运动5、6次,每次最少40分钟,例如:慢跑、健身操、跳绳、快走、瑜珈。一定要注意制定科学减肥计划,包括:药物调理计划、饮食计划、锻炼计划和时间计划等。

运动减肥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最有效、最健康的减肥方法。它是一项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可以促进能量的消耗,避免机体能量过剩而转化为脂肪积聚,同时也可以使机体已积聚的脂肪得以分解。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步行、游泳、骑自行车、原地跑、打球、爬山、健身操、练瑜伽和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最好一次持续做完,保证每天累计40分钟以上,中间可以停止,且每次运动总消耗热量须达300千卡,通常这种运动量会造成心跳加快 ,或流汗的程度,平时建议可以结合决乌汤这类组方茶可起到较好的辅助减肥效果。

运动过程影响脂肪代谢的因素如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体内肉碱含量,糖代谢水平,氧供应量,机体内脂肪酶活性,运动训练程度与水平等以及氨基酸和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脂类是由四碳以上的脂肪酸和醇等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脂肪仅指中性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通常说的膳食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 二、脂类的生理功用 (一)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脂肪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 (四)保护重要器官 (五)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 三、运动与脂肪代谢 (一)运动中脂肪代谢 运动中,人体组织内的甘油三酯被动员后,游离脂肪酸(FFA)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循环期;②代谢期;③恢复期。影响运动中脂肪代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对脂代谢的影响 2.肉碱对脂代谢的影响 3.糖代谢水平对脂代谢的影响 4.氧供应量对脂代谢的影响 5.脂肪酶活性对脂代谢的影响 6.运动训练程度对脂代谢的影响 (二)运动对血脂、脂蛋白含量的调节 运动可以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含量,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还可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运动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运动时机体的能量消耗增加,骨骼肌、心肌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多,从而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减少,使体内甘油三酯合成降低。运动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清除甘油三酯的功能加强,因而使血脂含量下降(见表1-3)。 (三)运动员的脂肪需要量 运动员膳食中,脂肪的供给量一般应占总能量的30%左右,脂肪的摄取量按每千克体重15克为宜,应多用植物性脂肪和磷脂(大豆中含量高),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0%。 四、膳食中脂肪供给量与健康 膳食中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不似蛋白质供给量明确。主要原因是脂肪在体内供给的能量,亦可由糖类物质来供给。至于为了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证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所需的脂肪并不太多。 第三节运动和蛋白质 一、蛋白质定义和组成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组成单位、由肽键相连的具有稳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是由碳(C)、氢(H)、氧(O)和氮(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某些复杂的蛋白质还含有硫,有的还含有铜、铁、锌等金属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活细胞中。由于蛋白质的结构各不相同,故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列举如下。 (一)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二)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三)催化功能 (四)防御和保护功能 (五)激素功能 (六)传递信息功能 (七)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与传导 (八)供给能量 三、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建造人体自身组织,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随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成人蛋白质需要量每日为1.2~1.5克/千克体重,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12%~14%,儿童少年的蛋白质供给量每天约为2.5克/千克体重。儿童运动员应增至3克/千克体重。 四、优质蛋白质及其食物来源 (一)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具体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见表1-4。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完全性蛋白质含有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也符合人体的需要。非完全性蛋白质中缺乏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见表1-5。? 将谷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同时混合食用,其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补充,满足人体的需要,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作用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互补的几种食物最好同时食用,这样必需氨基酸可同时被吸收利用。如果几种食物分别食用时间相隔过长,则不能起到互补作用(见表1-6)。 (二)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坚果类、肉类、禽类、鱼类、蛋类、奶类。 五、氨基酸和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长时间运动会耗尽身体内的糖类储备,这个时候会分解体内的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而赛后身体更加需要蛋白质来修复损耗的肌肉组织。蛋白质的补充可选择支链氨基酸(BCAA)、谷氨酰胺和增肌粉等氨基酸和蛋白质补剂。 (一)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是: 1.增强肌肉耐力和重建肌肉内的蛋白质。 2.支链氨基酸在运动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ATP。 3.在运动中,补充足够的支链氨基酸可以促进运动后恢复期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加速肌肉合成,减少肌肉组织的分解,有助于肌肉块的增大。 4.支链氨基酸还是体内骨骼肌供能的主要氨基酸。 5.训练期间摄入支链氨基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和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起到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支链氨基酸还可以抑制色氨酸进入大脑产生5-羟色胺,从而预防中枢疲劳。 (二)增肌粉 增肌粉是一种由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构成的一种营养补剂,不仅能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原料,而且还能刺激激素的分泌,并具有抵抗肌肉分解和增加糖原合成的作用,增加瘦体重、不增加体脂。增肌粉的组成成分有清蛋白、L-谷氨酰胺、牛磺酸、单纯肌酸、磷酸钾、肉碱等。 (三)谷氨酰胺 当机体在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谷氨酰胺水平会下降50%,而且要在运动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若运动时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机体就会分解肌肉蛋白以满足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及时适量地补充谷氨酰胺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蛋白的分解、增加细胞体积、促进肌肉增长;同时谷氨酰胺还可刺激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酮的分泌,使机体处于合成状态。谷氨酰胺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运动中的乳酸堆积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 (四)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易于吸收、含有完整氨基酸群,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单独补充乳清蛋白或与其他产品搭配使用,乳清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和肌肉壮大作用都有良好的效果。 (五)大豆蛋白与人体健康 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首先大豆及其产品蛋白质含量高,其次,大豆蛋白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比较接近人体的需要。除蛋氨酸偏低,赖氨酸偏高,其他接近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值得提出的是,粮谷类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赖氨酸含量偏低,因此豆类蛋白与粮谷蛋白质是非常理想的互补蛋白。 此外,由于大豆蛋白有少量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称植物性雌激素,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类脂二类物质,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等。脂类物质是细胞质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脂类代谢与糖代谢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肪是机体的良好能源,脂肪的潜能比等量的蛋白质或糖高1倍以上、通过氧化可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热能;固醇类物质是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及胆酸的前体。脂类代谢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酮血症、酮尿症、脂肪肝、高血脂症、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脂类代谢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口腔和胃中不被消化,因唾液中没有水解脂肪的酶,胃液中虽含有少量脂肪酶,但胃液中的pH为1~2,不适于脂肪酶作用。脂肪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由于肠蠕动和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脂肪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增加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通过消化作用,脂肪转变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脂肪酸和甘油等,它们与胆固醇、磷脂及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这种混合微团在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接触时,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即被吸收,这是一种依靠浓度梯度的简单扩散作用。吸收后,短链的脂肪酸由血液经门静脉入肝;长链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在肠粘膜细胞的内质网上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再与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载脂蛋白构成了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部位主要是空肠和回肠,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胆固醇酯则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再经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被吸收,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胆固醇再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中的大部分掺入乳糜微粒,少量参与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食物中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胆碱或胆胺,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肠壁重新合成完整的磷脂分子,参与组成乳糜微粒而进入血液循环。 二、脂肪的代谢 1.脂肪酸的合成 体内的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组织中动员。饱和脂肪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它们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前列腺素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栓素作用与此相反,有促凝血作用。白三烯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与过敏反应有关。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胞液中多酶复合体系催化下进行的,原料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生的乙酸辅酶A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合成软脂酸。软脂酸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与丙二酰单酰辅酶A和乙酸辅酶A作用,均可以使碳链的羧基端延长到18~26℃。机体还可利用软脂酸、硬脂酸等原料,在去饱和酶的催化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合成 脂肪在体内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食物中脂肪转化成人体的脂肪,另一种是将糖转变为脂肪,这是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体内储存能源的过程。糖代谢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在脂肪和肌肉中转变为 磷酸甘油,与机体自身合成或食物供给的两分子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另一分子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甘油三酯。 3.脂肪的分解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经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甘油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胞液中的脂肪酸首先活化成脂酰辅酶A,然后由肉毒碱携带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进行 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酶循环彻底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4.酮体的产生和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由乙酰辅酶A在肝脏合成。肝脏自身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经血液运送到其它组织,为肝外组织提供能源。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处于平衡状态。 三、类脂的代谢 1.胆固醇的代谢 体内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但可以转变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均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盐,并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 ,后者在肝及肾羟化转变为1,25- 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代谢。 2.磷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它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骨架,含量恒定为固定脂。卵磷脂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磷脂酸是合成磷脂的前体,在磷酸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二酯,然后与CDP-胆碱或CDP-胆胺反应生成卵磷脂和脑磷脂。鞘氨醇由软脂酸辅酶A和丝氨酸反应形成。鞘氨醇经长链脂酰辅酶A酰化而形成N-酸基鞘氨醇,即神经酰胺,又进一步和CDP-胆碱作用而形成鞘磷脂。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它的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的脂肪酸等。血脂的来源有二:一为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血脂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正常人空腹12~24 h血脂的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 正常成人空腹时血浆中脂类的组成和含量脂类物质 nmol/L mg/dl 脂类总量 4~7(g/L) 400~700甘油三酯 0.11~1.76 10~160胆固醇总量 3.75~6.25 150~250磷 脂 1.80~3.20 150~250游离脂肪酸 0.3~0.9 8~25血浆中脂类的正常值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另外,血脂含量与全身脂类相比,只占极小部分,但所有脂类均通过血液转运至各组织。因此,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全身脂类的代谢概况。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如下: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正常人血浆含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说明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和apoE等五类,还有若干亚型。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为球状颗粒,表面为极性分子和亲水基团,核心为非极性分子和疏水基团。各种血浆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有不同,一般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将它们分为四类,彼此对应,即:HDL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前 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和CM乳糜微粒。CM是在空肠粘膜细胞内合成,转运外源性脂肪;VL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内源性脂肪;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H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胆固醇和磷脂至肝脏。 五、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疾病 1.血浆脂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疾病正常时,血浆脂类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如在空腹时血脂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高血脂症。因血脂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血浆脂蛋白水平也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根据国际暂行的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标准,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各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各型高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类型 血浆脂蛋白变化 血脂含量变化 发生率 Ⅰ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罕见 (乳糜微粒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a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正常 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b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及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Ⅲ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较少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出现“宽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Ⅳ 高前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Ⅴ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不常见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缺陷所造成的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常见的是Ⅱa和Ⅳ型;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肝、肾病变或糖尿病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或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缺陷所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包括脂类产生过多、降解和转运发生障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食入胆固醇过多、肝内合成胆固醇过多、胆碱缺乏、胆汁酸盐合成受阻及体内脂肪动员加强等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大、中动脉内膜上所致。其发病过程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现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防止病变的发生。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能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蓄积。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考虑应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肥胖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故易发生冠心病。 2.酮血症、酮尿症及酸中毒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通常小于1mg/100mL。尿中酮体含量很少,不能用一般方法测出。但在患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大量氧化。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患者随尿排出大量酮体,即“酮尿症”。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体内积存过多,便会影响血液酸碱度,造成“酸中毒”。 3.脂肪肝及肝硬化 由于糖代谢紊乱,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或由于肝功能损害,或者由于脂蛋白合成重要原料卵磷脂或其组成胆碱或参加胆碱含成的甲硫氨酸及甜菜碱供应不足,肝脏脂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占据很大空间,影响了肝细胞的机能,肝脏脂肪的含量超过10%,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的大量堆积,甚至使许多肝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4.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机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近年来发现遗传性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造成外源性胆固醇运输系统不健全,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失常,例如APO AI,APO CIII缺陷产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症,APO-E-2基因突变产生高脂蛋白血症,此情况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病人应采用控制膳食中胆固醇治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基因的遗传性缺损,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将胆固醇送入细胞内降解,因此内源性胆固醇降解受到障碍,致使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5.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乏、心悸、气短和耐力差,且容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除少数由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外,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由于摄入食物的热量大于人体活动需要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称为肥胖症。预防肥胖,要应用合理饮食,尤其是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加上积极而又适量的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处方。 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还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在内的类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它与膜上许多酶蛋白结合而发挥膜的功能,胆固醇还是机体内合成胆汁酸、维生素 和类固醇的重要物质。脂类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刺激素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的作用则相反。适量的含脂类食物的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类代谢保持正常,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引起脂类代谢反常时,便导致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关于脂肪酸类学术论文范文

⑴ 供给热能。脂肪是产热最高的一种能源物质,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⑵ 构成身体组织,如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⑶ 供给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而必需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达和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⑷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有些脂肪如鱼肝油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⑸ 维持体温和保护脏器。 ⑹ 提高膳食的味道,增进食欲。 植物油及海产鱼类是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动物脂肪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少。如猪油含亚油酸仅8.3%,而豆油中却含有52.2%。关于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专家们意见不一。一般认为应占全日总热量的2%。婴幼儿需求量大于成年人,应相当于总热能的3%,亦即一个6个月的婴儿如每日摄入热能600KcaL,则需必需脂肪酸2克。这个需求量在以植物油为主要烹调用油的人群中,一般是能满足的,因此,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病极少。按脂肪的来源,一般可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这两者都可食用,但究竟哪种脂肪营养价值高呢?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一般来说,植物脂肪(素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 (2)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动物脂肪(荤油)中维生素A、D、K、E的含量相对较高。 (3)消化率。植物脂肪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较多,容易消化吸收。 (4)贮存性。植物脂肪中多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耐贮存。 由此可见,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相对高。在常用植物脂肪中,豆油、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都有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对于处在生长发育中小儿来说,应为脂肪的主要摄取对象。但动物脂肪中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比植物脂肪高,所以也要适当吃些动物脂肪,以补充维生素A、D、E、K的摄入。调配幼儿膳食时,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发育、髓鞘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如果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供应不足,可影响神经发育,也会导致幼儿体重下降。因此,调配婴幼儿膳食时须注意多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用植物油。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以亚麻二烯酸和亚麻三烯酸为例,每100克脂肪中各含9.0和3.4克,而牛乳中则分别含1.8克及微量,显然人乳比牛乳好。婴儿在6个月以内,以乳类为主食,以母乳喂养为首选,在无母乳的情况下,才选用牛乳喂养。6个月以后。逐渐增加辅食,2~2.5岁逐渐过渡到吃成人食品,均应以植物油为主,不宜多食动物油。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的健康问题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但孩子爱吃,大人们也是越吃越过瘾,根本不在乎健康,快医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不能光顾美食,吃美食的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要想好。要做到健康减肥,每天保证充足的营养,鸡鱼肉蛋都要吃点,多吃蔬菜水果,多吃清淡的菜肴,要营养,要健康减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健康才能健康地减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