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英语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大学生英语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文学方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文学;大学生

一、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

第四,布置课下文学的延伸任务,定期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恰当的文学阅读任务和文学赏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的任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对于布置的文学任务,可以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写阅读反思、影评等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五,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高。大学生为了就业,更多的人都选择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对于短期内实用效果较小的文学学习却很忽略。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前的观念,意识到文学学习和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自身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上和课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配合教师的文学学习的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文学相关作业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当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兰春寿课程.教材.教法2015-12-01期刊1

2、 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景婧外语界2015-08-25期刊

摘要: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文学;研究生

一、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是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的概括意义是一样的,但动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与方式却并不一样。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亦即,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并列谓语除外);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式”,如“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汉语是一种离不开动词的语言,除了部分句子(即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六”和形容词谓语句如“他这几天心情很好”)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汉语的动词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如“走走”、“商量商量”、“看一看”、“打打闹闹”,而英语的动词却不能。另外汉语中为数不多的介词,也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还具备动词的一般特点,称为“半动词”,“副动词”,“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如“他在家”中的“在”为动词,而“他在家看书”中的“在”则为介词。

二、“动态”与“静态”的思维根源

汉语“动态”与英语“静态”之差异,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汉民族重形象思维、重悟性,而西方人重抽象思维、重理性。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汉民族习惯于“观物取像”,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了偏重形象,即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语言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因而显得“虚”和“静”;而汉语则习惯于形象语言,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动词的形象性即满足了中文的需求,由于大量地使用动词,汉语言因而显得“实”和“动”。另外,汉民族相比于西方人更倾向于注重悟性,汉语由意念贯通,行文造句不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词的用法也非常灵活,动词的使用即非常灵活。汉语的动词由于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使用起来十分自由、灵活,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也可以连用形成连动式和兼语式,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动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的表达呈现“动态”的倾向。与之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理性,注重形式论证,在语言上表现为形态的外漏和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行文造句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大量本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只能用非谓语动词来表达,或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主要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有时还要借助于介词、副词及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形容词,这样便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的倾向。

三、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

鉴于学生动态英译文的问题,从“动态”与“静态”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不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的处理,应是汉译英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讲。

(一)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词组)来表达汉语用动词所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体中更是如此。这不仅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也避免了将人牵涉进来,从而使语句意义更加含蓄、间接,符合英民族表达习惯,因而句子优美。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即动词向名词和介词的转化(如a和b),有时也转化成副词和形容词(如c和d)等,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a.他很贪嘴。Heisagreedyeater.b.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政策.ThisisnotinkeepingwithourParty’spolicies.c.桌布铺上了吗?Istheclothon?d.他怀疑我的动机。Heissuspiciousofmyintentions.

(二)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汉语注重“动态”描写,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但并不会引起句子的臃肿和混乱.汉语的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同成分;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语,有时一个句子中会集结异常大量的动词,按照各动作实际上的时间顺序或逻辑上的因果次序,将事件一一如实说出,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因此在将汉语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的动词译成英语时,有的可以省译,有的要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在将汉语的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要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与主语形成SV主干,构成全句中心,其他动词有的可以省译,有的作为次要动词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打破汉语的时间或事理顺序,运用英语所富有的各种关系词或关系手段,适当地将它们嫁接到句子的中心主干上,形成空间立体布局,使句子语义层次分明。当然,在将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若有两个或以上动词都该是英译文中的谓语动词,则应将其译成并列谓语。但译文谓语动词如果铺排过多,就会显得很累赘,语义层次很不分明,带有浓厚的汉语色彩,这时,应首先采取断句处理。

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好,译文就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这个过程完成得不好,译文就会汉化,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表达。我们的学生动辄用动词写英语句子,而且多是小短句或简单的复合句,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主要是受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因此在汉译英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英语的“静态”修辞进行思维,克服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为汉译英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朱振武; 綦亮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受到外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于是英语议论文也开始兴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00字英语议论文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300字英语议论文范文篇1

Everyone dreams about the future. I also have a dream about my life in 20 years. I will live inShanghaiwith my families because we like it very much. It will be more beautiful. I will teach in a middle school. I will be a good English teacher.

I will love my students, and my students will love me, too. We will be good friends. I will do sports with my students every day. Swimming and running will be my favorite sports. I will be healthy and strong. There will be more robots everywhere. They will help us do many things. I believe w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study and play.

This is my future dream.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300字英语议论文范文篇2

My ideal work has many, for instance doctor, police, boss, entrepreneur, scientist .

But I most like working as boss. When boss has many advantage for example: May make money, buy the house, to buy the car, to be filial piety the parents, to make the contribution, the gang disaster area person for the Project Hope to do decides the life the expense .......

I thought that I certainly will work as boss in the future. What but I most am now main is studies well, can work as boss.

300字英语议论文范文篇3

My future will be happy. I already graduated at that time from the university. I will have a stable work.I will have my family, my husband,and a lovely child. What will be my future job?

I have many ideals. I want to work as a singer, stands on the stage sings for the people; I want to work as a nurse, cure illness, brings the health for the people; I want to work as a pilot, drives the airplane in the blue sky; I want to work as a gardener, with a little bit sweat irrigation flowers, lets our life forever fill the green. After growing up.I want to ba a teacher.I will have many students.Every day I will give many classes to them. I will become a teacher who is always preparing my lessons.I can certainly be a good teacher in the future.

I will also be a volunteer of my city. I will help a great deal of people.Do many meaningful things. I will Make contribution to my city and the society.

If I can became an teacher, they are my forever hopes. this will be my future, when a grade teacher's dream.

I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Now I will study hard and make preperation for my future.

300字英语议论文范文篇4

It's my dream to be a teacher .

Why do I have this dream ? Becasue I like this job.Although teachers are sometimes strict with us. They are always friendly to us and often help us with our study .They not only teach us too much knowledge, but also tell a lot of principle .So I'd like to becam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 From now on , I should go on working hard and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the class.And I Should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商务英语学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和培养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规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此办学指导思想决定了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谈一下个人看法。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引文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档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进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在我院是开办时间较短的专业,在几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与探讨,努力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档案的精神和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定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纽带,不断探索工学结合办学的途径。几年来,通过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并且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让学生深入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而且大大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1、工学结合的概念。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规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此办学指导思想决定了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构成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追求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工学结合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三、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行“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课及实践课,第三年由学校组织校外实习。一年的时间为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第一线的实用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学校通过建立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推动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操作,在实际工作情景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执行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基础和质量保障,而正确的改革思路与得当的实践措施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明确工学结合,校企“2+l”合作办学的基本思路。

“2+1”指2年校内课程+1年企业行业课程。即学生在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中,前两年在学校重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即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商务管理基本技能;后一年中的第一学期在企业上课,学习企业所需技能课,即岗位核心技能,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两年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则以实践为重点。

第二,要明确高职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第三,要通过改革确立新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教育的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全部或部分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必须首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

企业调研内容应该侧重于了解企业每年员工的招聘数量,人才的型别,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等等,为学校的专业设定、课程设定等提供决策依据。它将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设定市场化,专业针对性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增强岗位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回圈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工学结合”的“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前2年主要在校学习社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商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一般技能,而“工学结合”的“工”则是第三年根据合作企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的需要,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就业岗位的素质需求、核心技能、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课程,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在秦皇岛、上海等实习基地进行岗位技能操练或顶岗实训,接受秦皇岛、上海等地实习的管理、技能训练和企业文化薰陶,增强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以便就业时能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第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为专案式培养,它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应该大胆进行课堂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摸索,实施创新教育。采取集中上课、分散指导、开放式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专案研讨等各种教育形式,多不失为课堂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摸索的创新之路。在专业特色专案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基础科学系商务英语专业做了如下工作:1专业调研。包括郑州和上海地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商务英语核心技能调研。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跟踪调研。了解企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市场化趋势。3结合专业课程的实训、暑假企业实践、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制定。4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优化、整合。理论实践课程模式改革。5实训教学

第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1、专业设定、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积极邀请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单位参与,吸收1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结合专家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使基础科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

2、广泛开展基地共建,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开展攻关、专案推广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建设实习基地,构建了有效的校企互聘互兼合作长效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基础科学系商务英语专业十余位教师被校外企事业单位外聘。基础科学系商务英语成立以来,以河南省及郑州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省市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广泛开展实践基地共建,签订双向互利的实践基地协议,利用学校的师资、技术力量为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援,既锻炼双师型教师队伍,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对外合作

我们商务英语专业自组建以来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援下,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在实训室的建设中,我们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络和合作,根据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筹建实训室,或对实训室进行改进。基础科学系自成立以来,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并在学生实习时聘请实习基地的商务人员和高阶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进行指导。在顶岗实践中,每位学生都落实有明确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践做出指导、评价和建议。上海、秦皇岛等地商务酒店为学生提供为期9个月周的顶岗实训场地,分布在文秘、前厅接待、翻译、礼仪、客房服务、电子商务等等各种相关的基础岗位,以保证学生对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和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学校、酒店、学生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书,履行并保障各自责权利,使工与学有机结合,落到实处。顶岗实习取得的成效:商务英语专业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产学机制,基础科学系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新专案推广和市场开拓,进行英语培训等;企业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和学校形成了良好合作,校企业共赢的局面

四、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探索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在合作教育中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进行以下两种探索:

1、以企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类模式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全方位介入的一种订单式合作教

育形式,合作方一般是大型企业。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按其要求培养所需

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一种是在合作教育中,以企业接受学生岗位实习为主要内容

的合作形式,合作方一般是中小型企业。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上海各大酒店、宾馆急需一大批专业外语人才,08级商务英语学生在基础科学系领导组织下在多家宾馆、酒店顶岗实习。

2、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这是我们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

教学必需的场地、装置、师资及其他条件,并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与企业单独管理不同的是,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例如,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赴秦皇岛和北京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时由专业教师带队和企业合作实行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技能;另一方面专职教师通过顶岗实践,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积累现场工作经验,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地促使年轻教师成长为行业的专家,这样授课时才能讲授、训练工作岗位真正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五、总结

以探索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出发点,明确工学结合,校企“2+l”合作办学的基本思路,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拓和建设新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探索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进而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企业的平台,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及时的反馈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这样也就促进了教学改革,是一种良性回圈;同时为企业培养人才降低了成本,不用再去培训书呆子。这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改进,使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都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群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业. 2005.3

2 刘素梅.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 2005.4

3 张振英.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1

论文导读:本文将根据商务信函文体特点,探讨如何在商务信函写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最大化地体现相关的语用原则。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语用原则,其中包括礼貌原则。

关键词:换位思考,礼貌原则,英语商务信函

在当前的国际商务沟通中,人们采用多种交流方式,通常我们将这些交流方式分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论文参考。其中言语交流是指使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既包含电话、商业谈判等口头交流方式,也包含信函、电传、电报、传真、合同等书面交流形式。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采用更为便捷快速的交流方式,传真、电传、电子邮件以及电话等省时高效的交流方式广泛应用,但国际贸易中绝大部分商业活动,比如寄送样品、订货、发货等业务都是通过往来的信函完成的。本文将根据商务信函文体特点,探讨如何在商务信函写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最大化地体现相关的语用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语用原则,其中包括礼貌原则。国际商务信函作为一种语言交际,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只有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商务信函才能写作得体,从而保证有效的商务沟通。

“礼貌原则”是Leech 在1983年提出的语言交际的原则,他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这一原则。“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得体准则”指说话人讲究说话方式方法,以达到自己在语言交际中的目的,具体表现是让别人少吃亏,多受益。“慷慨准则”指对别人要大方些,说话人自己少争取利益,多吃亏。“赞誉准则”指当别人陈述或张某事或某观点时,不说反对对方的话,即少贬损多赞誉。“谦逊准则”指跟别人说话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即少说自己的好话,多说自己的不是。“一致准则”是指尽量减少交流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应减少对对方的反感,同情对方说的话。这六条准则对于以有效交际为目的的商务信函写作来说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现礼貌原则

1.商务信函的文体特点及写作标准

商务信函中使用的语言属于书面应用文体,侧重于语言和表达手段的选择,特别关注语言的表达效果,其语言往往正式含蓄而不过分直白,留有说话的余地,避免因言语简化而失礼;二是亲切而鲜有尖锐,虽不大量使用情感方面的措辞,但字里行间在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和合作的气氛,便于增强彼此合作;三是随和灵活,便于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引导商务沟通的良性发展。

基于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传统上人们以7C 原则作为评判有效信函写作的标准,即将商务英语写作的标准和原则归结为7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完整pleteness、正确correctness、简洁conciseness、清晰clarity、具体concreteness、礼貌courtesy和体谅consideration。

不论是从商务信函的文体特点抑或是其写作标准来看,都突现出进行商务信函写作时礼貌原则贯彻始终,因此如何使信函写作中的礼貌原则得以最大化的实现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2.商务信函写作中的换位思考

2.1 换位思考的概念及其在商务沟通中的作用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络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在商务沟通中,特别是在跨文化的商务沟通中,换位思考更是进行有效沟通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总是从对方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尊重贸易物件,可以使你传递的资讯更加友善,使沟通更具说服力、更专业且富有亲和力和人情味,在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的同时达到积极的沟通效果。

2.2如何以换位思考体现礼貌原则

商务信函写作中的换位思考是一种写作风格,它要求信函撰写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读者想了解的资讯,尊重读者的心理感受,保护读者的自尊。运用这种写作风格,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多谈及读者而非自己

读者希望了解他们自己的相关利益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进行写作时我们需要主动提供此类资讯,满足读者的资讯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资讯更完整、更具有吸引力。试比较:

A: We are shipping yourorder of September 21 this afternoon.

B: The two dozen CorningWare starter sets you ordered will be shipped this afternoon and shouldreach you by September 28.

上面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强调了撰写者要做什么,而忽略了读者所关注的资讯。而第二个句子契合了清晰、具体的写作标准,告知读者具体的发货和预计到达的日期,满足了读者的资讯需求,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以有效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最大化体现礼貌原则中“得体原则”。

2.2.2 注重读者的具体要求

当撰写的商务信函中涉及读者的要求、订单或其他相关单证时,要具体指明而不要泛泛地称为“你的订单或某某单据”。具体指明贸易物件的订单或要求会使商业信函显得友善。如

A: We acknowledge receiptof your letter dated July 8 th , inquiring for the price of our silkproducts.

B: The desk chair youordered May 5 th has been shipped this afternoon.

上面两个句子都具体指出对方的要求,符合“7Cs”原则的要求,

2.2.3 尽量少谈及自己的感受

在大多数的商业场合,个人的感受往往与业务无关,除非在表示祝贺或同情的场合,否则尽量避免谈及自己的感受。请看下面的句子:

We are happy to extend youa credit line of $5000.

这个句子过多地谈及撰写者自己的感受,而未能利用换位思考对读者的利益表示关注,应改为:

You can now charge up to%5000on your American Express card.

后面的句子中突显了读者可以获得的利益,表述比较得体,因此在写这类信函时,撰写者应保持一种中立而自然的情感,以“通知”为目的,减少情感的外露。而在表示祝贺或同情的信函中,则应该遵循“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将对方相应的感受表达出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促进交流的效果。

2.2.4 涉及正面情形时,多谈及读者

在信函写作中谈及正面情形时,叙述重点应放在读者上。如:

A: I provide healthinsurance to all employees.

B: You receive healthinsurance as a full-time P& G employee.

上面两句中,A句中仅注重反映“I”关心的问题,而没有侧重读者的利益,B句则运用换位思考侧重反映读者所能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对对读者有益的正面情形进行强调。在正面情形下,如果涉及的内容包含读者在内,使用“We”将读者包含在内,效果也会不错,传递的资讯更为亲和。

2.2.5 涉及负面情形时,保护读者自尊

而在谈及负面资讯是,尽量委婉含蓄,避免使用人称代词“you”, 以免让读者感觉受到攻击、侮辱或指责。试看下面一段催证信函中的示例:

You must beaware that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 a contract once signed should bestrictly observed, failure to abide by them will mean violation of contract. Ifyou refer to our Sales Confirmation, you will see the clause reading:

“The Buyershall establish the covering Letter of Credit before 30 th August,2000, failing which the Sell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scind the contractwithout further notice.”

上面这段文字虽然表述清晰准确、简洁完整,但是因为使用人称“you”并且进行合同文字的引用,会使读者产生指责、威胁的负面情感,以至产生牴触。因此在负面情形时,应尽量使用被动语态和无人称表达方法以避免谴责对方。

另外商务信函应确保文字的非歧视性,言语中不以性别、身体特征、种族、年龄或其他任何标准为依据对读者进行歧视。

2.2.6 强调积极资讯

商务信函中难免会提到负面资讯,如还盘、索赔信函中,提及对于读者来说的负面资讯是不可避免的。告知对方负面资讯时,清晰、准确、直截了当显得更为真诚,从而可以让读者严肃对待。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强调资讯比较好。安尼特.N. 谢比尔和小N.拉马尔.赖因施发现生意人对肯定的言语反应更积极,对措辞积极的要求承诺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在信函写作中,尽量避免负面字眼或带有负面含义的文字;强调读者能够做的,而避扩音及读者不能做的行为;必须提到负面资讯时,应该提供负面资讯产生的原因,给读者合理的解释;尽量弱化负面资讯的影响,在信函写作中,尽量避免将负面资讯放在开头、结尾或换页后的首行等突出的位置,利用信函的布局来对负面资讯进行弱化。论文参考。

2.2.7 注意措辞语气和权力

信函的语气往往表达撰写者对于读者的态度,或谦恭、或傲慢、或亲和、或粗鲁。语气的使用非常微妙,它往往和权力相联络。Kitty O. Locker 认为适合商务写作的语气应专业但不僵硬,友善但不虚伪,自信但不傲慢,礼貌但不卑微。她认为下列途径可以有助于我们把握写信的语气:

1使用礼貌头衔称呼贸易物件或其他机构中不太熟悉的人。

2注意措辞中权力的含义。比如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通常是上级对下级说,反之则不适合。

2.2.8 进行文字层面外的换位思考

好的信函写作不仅仅体现在谴词造句方面,而且在文章的内容、篇章构架、行文风格以及书信布局及纸张的使用方面都应该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

当信函正文内容不能囊括所有提供给读者的资讯时,应该以随函附件或另邮寄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最完整的资讯。在篇章构建时,应该将读者关注的资讯突出,采用事由和段落分标题的形式以便于读者把握信函所有资讯要点,行文语言要简洁易动,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资讯,达到准确的沟通效果。另外书信的布局和纸张对于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美观的布局、优质的纸张会让人对撰写者的细心、效率和周到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参考文献:

[1] Kitty O. Locker, Businessand Administrative munication 6th Edition, Beijing: China MachinePress, 2005.

[2] 陈苏东,陈建平. 商务英语写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程润明,程洁. 国际贸易交际技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 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 [J]. 外语教育和研究,1987,2.

[5] 马东. 合作与礼貌原则在外贸函电中的应用[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 3.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往往被许多作者、编辑、读者忽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范晓红.从《金色笔记》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Brewster, Dorothy. Doris Lessing\M\. New York: Wayne, 1965: 161.

[3]Spilka, Mark. Lessing and Lawrence: the Battle of theContemporary Literature,1975(16): 218-240.

[4]Ghosh, Tapan K. B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a Critical Study[C]. New Delhi:Prestige Books, 2006.

[5]Rexroth, Kenneth, trans. 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 [M]. New Work: NewDirections. 1956.

[6]Haffenden,John. Novelists in Interview [M]. London: Methuen,1985.

[7]Rayner,Richard. Giving Angela Carter her Due [J]. LA Thnes,2008 (2): 1-6.

[8]Nida,Eugene A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9]Cryer,James, tran. Plum Blossom: Poems of Li Ch,ing Chao [M]. Chapel Hill, N. C.:Carolina Wren Pr 1984.

[10]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1]初大告.中华隽词一〇一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7

[2]房志军,陈美娟.浅论信达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6).

[3]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闻一多.闻一多文集时代的鼓手[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117

[5]黄立.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6

[6]吕俊.文学翻译的符号学特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8]张中载.安吉拉·卡特其人[J].外国文学,1994(1).

[9]刘凯芳.安吉拉·卡特作品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7(10).

[10]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一一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11]冯海青.论卡特对萨德的戏仿与颠覆[J].当代外国文学,2013(4).

[12]宋海蟾.《新夏娃的激情》的后女性主义阐释[J].文学教育,2014(1).

[13]Carter, Angela. The Passion of New Eve [M]. London: Penguin, 1993.

[1]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

[2]黄梅.女人的危机和小说的危机--女人与小说杂谈之四[J].读书,1988(01):5.

[3]孙宗白.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外国文学研宄,1981(3):70.

[4]施旻.《金色笔记》是女性主义文本吗·一关于多丽丝·莱辛及其《金色笔记》的论争[J].东岳论丛,2000(5): 132-134.

[5]李福祥.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1993(4):40-43

[6]黎会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现代主义技巧分析[J].外语研究,2003(6):73.

[7]陈才宇,刘新民.金色笔记[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黎会华·解构菲勒斯中心: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一《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阅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3):33.

[9]韩小敏,纪卫宁.析伍尔夫与莱辛文学创作的相似性[J].理论专刊,2004(8):125-126.

[10]姜红.有意味的形式[J].外国文学,2003(4):96-98.

[11]徐燕.《金色笔记》的超小说艺术[J].宁波大学学报,2003(3):78-80

[12]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

[13]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4]佘海若.迟来的正义:被缚的自由女性一记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J].今日科苑,2007(23): 19-24.

[15]刘颖.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话语一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邵阳学院学报,2004(4).

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用初探

论文摘要: 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一直扮演主要角色,而这种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方式也阻碍了教师探索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真实英语口语水平。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价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试图实施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旨在观察形成性评价是否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最终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等。

论文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能力

教育评价对于教育教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教育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传统测试方式,即终结性评价指在学期末,以考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目前较规范并广泛应用的评价方式。而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评价在指导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有着突出的作用。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在1967年在其所著的《评论方法论》里提出来的。所谓的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的,指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之后得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一个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不只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更加灵活方便,也更加科学有效。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估,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课堂。形成性评价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就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运用来完成。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首先,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大致分为: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己学习进程中的某个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尤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尽力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主观积极地参与课堂,就自己不同阶段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进一步的目标,并在课程初期、中期及末期分别给予自己相对客观中肯的评价,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

同伴互评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就某一活动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评价。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同伴之间相互比较、竞争,相互取长补短,既增强了合作精神又促进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同伴互评作为形成性评价重要的方法之一,其评价形式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习评价的主体却是教师。形成性评价侧重过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该评价尤其重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共同参与度,而非教师“一言堂”。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好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量化标准,列好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核查表;其次,学生根据核查表才可有的放矢,对照核查表所列的内容一一检查,每节课后,客观公正地给予自己和他人中肯的评价;最后,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反馈结果,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纵向对比某一特定学生评价前后的差异,或者横向比较某一特定组别在同一活动中每位学生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以多种形式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整改意见。因而,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可适时调整评价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只有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评价方式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达到以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其次,形成性评价的行为评估工具有课堂观察、学生档案、座谈、问卷调查、访谈和对话周记等。如何运用以及怎样运用这些评价工具要根据所授课程、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等诸多因素做适当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学行为和技巧的基本方式。根据Genesee and Upshur(2001:79)的观点,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评估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评估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评估一些特定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确定学生们欣赏哪些课堂活动和形式。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设计和学生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观察,教师可掌握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学安排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或调整教学安排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如上所述,问卷调查和访谈都可被看作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访谈和问卷调查是相似的,但决定使用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对正式的会谈,这非常有利于老师对他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诊断学生在英语学习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得到更多的进步。访谈和问卷调查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符合教学目标。

对话周记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因课程设置和班级规模的不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都相对比较片面,而对话周记则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师生间定期通信,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彼此的信任,又能解决学生的个案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了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可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档案是一个综合各项评估功能于一体的评估工具。它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课堂变化且兼顾多种需要。如今,众多评价工具只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而评估的责任和任务的则落到了教师身上。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一种评价工具能很好地管理学生活动并对其课堂行为负责。相比之下, 建立学生档案,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本着自我负责的原则,他们要更好地自我监督和控制,同时,在建档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见证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教育评估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英语教学的重点已从传播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

多年来,在中国,人们只注重英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的提升,而一直忽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多年来,教学评价已经被狭义理解为量化教学,而后进一步局限于教学测试。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依据。而对于口语课堂,单一的这种评估方式和依据增加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少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考试成绩给学生很大压力,危害学生的发展,评估过程中,学生一直被动地参与,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当课程结束时,教师将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学生反馈,无法改善评估方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形成性评价源于诊断性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过程性、目标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魏薇,2005) 鉴于终结性评价在口语测试评分中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大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受到了这种终结性评价的制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任务的是帮助教师监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如能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测试中,建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则会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改革进程。

鉴于口语课堂的特点,为了克服传统终结性评价对于口语课堂的制约性,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由于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包含最基本的发音、词汇、语法能力还有语用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力等多项复杂的技能,而所有的这些技能无法在某一次测试中完全体现出来。因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相关学科、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而形成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教学,这种评价将教学过程分成了诸多阶段,学生可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发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横向的同学互评和纵向的自我比较。一方面,横向比较可以找到彼此间的差距,互相帮助已达到各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可在整理学习档案的过程中,纵向比较自己前后阶段的学习情况,时刻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同学的辅助下,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逐项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另外,教师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真实地参与并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真实水平。

其次,口语课堂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监控课堂活动、诊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记录学生的表现等。学生则在各种学习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最显著特征是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缺一不可。根据多数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参与确定研究目标、评分标准和英语口语的性能评估。因而,他们了解每一项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他们可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和工具,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同伴和教师。这不仅是一种评价过程,更是学生回归自我认同感的方式。学生增加了学习自信,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亦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此良性循环,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形成性评价,作为正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可以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与其学习目标相关的重要信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提高。形成性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口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稳步提高。通过采用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各项要求亦逐年提高。就英语水平而言,社会需求已从原有的、单一的对学生词汇、阅读及书面表达等要求拓展到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我们教师来说,应紧跟时代步伐,分析原因,确定策略,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Genesee F,Upsjur J A. Classroom-based.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布卢姆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28.

[3]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陈x红,形成性评估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口语测试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7).

[6] 雷芳,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9(12).

[7] 李清华等. 外语形成性评价的效度理论[J]. 外语界,2008(3).

[8] 李跃,蒋雯燕,任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验性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9).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广告翻译中的意象美与情趣美的硕士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68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作者:高东晓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2/68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董国英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3/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作者:倪斐 陈洁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4/68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邓毅光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5/68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沙红芳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6/68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洪朝晖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7/68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作者:王怡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8/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作者:王晶波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9/68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作者:任玉伟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10/68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作者:何红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11/68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例作者:张沉香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12/68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作者:孙凌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13/68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耿阳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14/68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胡少如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15/68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作者:邱坚娜刊名:发展.2007(5): 133-13416/68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陈学凯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17/68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娟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18/68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刘丽军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19/68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淑君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20/68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卫东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21/68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顾春红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22/68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刘增美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23/68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作者:计道宏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24/68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作者:刘姁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25/68题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杨海庆[1]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26/68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作者:熊金菊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27/68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作者:熊金菊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28/68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毕跃忠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29/68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作者:王春金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30/68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玉华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31/68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正虎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32/68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佟洁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33/68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作者:谢媛媛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34/68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俎媛媛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35/68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王彩琴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36/68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潘丽萍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37/68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曾庆敏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38/68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作者:司雅琳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39/68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石兴波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40/68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魏微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41/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作者:何贵芬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42/68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乔春颖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43/68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作者:申洪军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44/68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作者:王素莉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45/68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琦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46/68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慧玲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47/68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晓梅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48/68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49/68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罗彬彬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50/68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美华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51/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作者:张小曼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52/68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作者:林冰虹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53/68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侯卷娥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54/68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55/68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张作功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56/68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作者:宫娇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57/68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江丽琴 涂翔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58/68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治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59/68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作者:张庆芳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60/68题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作者:刘丽军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61/68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作者:王梅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62/68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禄颖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63/68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作者:董振周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64/68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廖成英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65/68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作者:夏盛昭 邹锦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66/68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作者:阿春林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67/68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宏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68/68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艳玲刊名:活力.2004(6): 53-53〖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1/100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蓉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2/100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陶小洁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3/100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姚景丽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4/100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胡龙娇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5/100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作者:郑超萍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6/100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作者:李旭东 李灏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7/100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8/100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作者:蒋宇红[1] 孟冬[2]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9/100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作者:李丽红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10/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郭海泉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11/100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覃建宁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12/100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居设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13/100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迎晖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14/100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潋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15/100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16/100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竹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17/100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18/100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山成才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19/100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作者:王岩 何英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20/100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承贤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21/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国荣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22/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群芳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23/100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作者:连益芝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24/100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作者:赵洋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25/100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徐晓红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26/100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晓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27/100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黄芳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28/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孔凌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29/100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勇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30/100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晓坤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31/100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作者:王丽峰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32/100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柳静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33/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福珍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34/100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雷术海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35/100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尹洪佳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36/100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胡杨朋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37/100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志国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38/100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39/100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作者:郭整风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40/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俊媛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41/100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卜绛雯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42/100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作者:赵若英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43/100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沈艺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44/100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作者:王冬青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45/100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46/100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德斌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47/100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作者:邵静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48/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作者:武守群刊名:高考.2002(5): 39-4149/100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张雁生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50/100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卫红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51/100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传香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52/100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作者:王志玉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53/100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胡昱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54/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作者:刘斌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55/100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唐小云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56/100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文芳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57/100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作者:耿民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58/100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玉玲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59/100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古莉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60/100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作者:关剑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61/100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杨跃 李红梅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62/100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沈进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63/100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孔艳波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64/100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白红梅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65/100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66/100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作者:关剑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67/100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王朝英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68/100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作者:徐玉娟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69/100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孙志红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70/100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余琴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71/100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72/100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李红英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73/100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巴岩 李寒冰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74/100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杨晓红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75/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魏俊轩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76/100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潘向阳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77/100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惠克宁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78/100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作者:周幼明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79/100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晗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80/100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周梅艳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81/100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作者:萧民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82/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作者:颜新祥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83/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作者:孙晓秋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84/100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作者:萧民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85/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作者:萧民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86/100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作者:何玉敏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87/100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牟金环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88/100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作者:陈文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89/100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徐秋菊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90/100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培 黄玉兰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91/100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方碧姬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92/100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作者:王国凤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93/100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李文强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94/100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孙海燕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95/100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作者:陈金荣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96/100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作者:秦莉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97/100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作者:蔡晓斌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98/100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陈海燕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99/100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者:王建平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100/100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作者:许爱侬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

大学英语汉译英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 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 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

2、sleep late

误译:睡觉很晚

正译:起床很晚

3、black tea

误译:黑茶

正译:红茶

4、gas mask

误译:赌气面具

正译:防毒面具

5、mad-doctor

误译:发疯的医生

正译:精神病医师

6、lightning rod

误译:闪电针

正译:避雷针

7、trouble man

误译:制造麻烦的人

正译:故障检修员

8、be in control

误译:被控制

正译:掌控……,控制……

9、flu mask

误译:流感口罩

正译:卫生器具

10、fire engine

误译:点火机器

正译:救火车、消防车

11、fire wall

误译:着火的墙

正译:防火墙

对这些短语均须准确理解,否则便会落入陷阱之中。

二、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初学者有时总想找一个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使之与英语习语相对应。虽然这种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但却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英语陷阱的特点就是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常常貌合神离,甚至南辕北辙,若抛开语言文化差异而不顾,盲目追求“形似”,就难免会落入英语陷阱。如:

1、Gild(或Paint)the lily

该习语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而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对已经很完美的东西做不恰当甚至过分的修饰,结果是破坏了原来的美。这有点近似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Strange bedfellows

这个习语不等于“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指走到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或有些人性格、兴趣、习惯等都不相同,本来不会碰到一起,而现在却成了伙伴。“同床异梦”指的是虽然共同生活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和心不合。可见“strange bedfellows”和“同床异梦”所指很不一样。

3、Turn the table

这个习语很容易被误译为“把桌子掀翻”,而且好像还带有气愤至极的味道。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turn the table”在含义上并不带有这种激动的成分。譬如,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经过调解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丈夫的一位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当知道是这么一种结果时,便说:“Oh,thank God!You turned the table.”这位男士听后很不理解:朋友是不是以为自己对妻子动粗了?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和掀翻桌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带有什么负面的感情色彩,它的意思是“扭转了局面”。

4、The last straw

如: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误译: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可是救命稻草。

学习者对这句英文容易误译的原因就是在阅读时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因素,望文生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把“the last straw”和“最后一根稻草(救命稻草)”联系起来。可是在英语中,“the last straw”指的是“the last in a series of bad events,etc.that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accept a situation any longer(令人忍无可忍之事;终于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件事或一个因素等)”。该习语源于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可见,它的指称意义与汉语的“救命稻草”大相径庭。所以,“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应该译为: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一次更是叫人受不了。

三、句型翻译中的陷阱

释义与原义南辕北辙,这种现象在某些英语句型和特殊结构的翻译中也很常见。当然,之所以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陷阱的规律。由于英语中一些固定结构的深层含义与表层含义相反,所以,若仅仅按照句子的表层结构进行翻译,那就很容易会落入英语陷阱之中。

1、For all 结构

如:For all I care,you can throw it away.

误译:你把它丢了,我很在乎。

正译:你把它丢了,我也不在乎。

2、It + be + adj.+ n.+ that 结构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教授认为像这一类的句型应从反面理解,以适应英语语言的独特意境。

如: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误译:一个好的技工从来不会犯错。

正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误译:聪明的爸爸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译:聪明的爸爸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3、being + a.

如:They are being friendly.

误译:他们现在很友好。

正译:他们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being friendly”之所以是“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或姿态)”,是因为从深层结构看,“being”表示的意思是“目前”或“现在”,其含义短暂。它说明这是主语有意识的一个动作,因而在这类句子里面就隐含着一个意思:他们平时并不这么友善,现在是故意作秀。在这个句型里,“being”的含义相当于“故意地”。

4、形式否定,实为肯定

(1)….cannot…….too

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driving.

误译:你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小心了。

正译:你开车的时候越小心越好。

此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表示一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2)……never……but……

如:I never go to that city but I want to eat the characteristic food there.

误译:我从来不去那个城市,但是我想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正译:我每次去那个城市都要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在“……never……but……”这个结构中,never和but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实表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每次……都/必……”。

(3)……nothing if not……

如:The book is nothing if not interesting.

误译: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

正译:这本书相当有意思。

在这里,“nothing if not”是一个双重否定,实际上它是一个强调肯定意义的结构。“nothing if not”相当于“extremely”、“very”,意思是“极其……”,“非常……”。

5、形式肯定,实为否定

(1)……the last…… + 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

如: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expect him to do.

误译:这是我希望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正译:这是我最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这个句型中,“last”应理解为“最不可能的”。

(2)……anything but……

如:This math text is anything but easy.

误译:这次数学考试很容易。

正译:这次数学考试一点也不容易。

“……anything but……”应理解为never,意思是“决不”。

6、貌似全部否定,实为部分否定

如:All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turn up.

误译: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席。

正译: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出席了。

Both of us are not teachers.

误译:我们俩都不是教师。

正译:我们俩并不都是教师。

英语中,当all,both,every,each等表示整体意义的代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时,一般只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

7、否定转移

如:He was not ready to believ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Aristotle said so.

误译:他不会相信此事,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

正译:他并不会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如何如何就轻信此事。

否定转移结构往往貌似一般否定结构,not的位置与一般否定结构中的not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部分否定,not由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英汉翻译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者可谓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学习者对英语的词句、语义应努力克服机械理解,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想当然。在翻译时,望文生义是最要不得的。

第二,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有时,英汉翻译之所以会掉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忽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忽视势必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掉入文化的“陷阱”。只有在文化中去探寻词语或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真实内涵,才会有效地避免翻译中的“南辕北辙”;只有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才不会落入陷阱。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在寻找与原文相对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各个方面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出毛病……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人细致、深入。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由此可见,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何其重要。

第三,对英语陷阱的规律要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

英译汉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结构上的对等,但并不是每个英文习语、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对等且形式结构也相当的习语或惯用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增译等其他技巧来表达某些英语特殊结构或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盲区”或“陷阱”。

参考文献:

[1]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2]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A.S.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4]董乐山.英译汉理论与实例[M].北京出版社,2005.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英汉翻译的词序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但又不被重视的词序问题。通过以词序中的副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体现在英汉翻译中词序使用正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英汉翻译技能的成熟与完整。

关键词:词序渊源;副词词序;形容词词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汉的过程中词序的一些变化,这种差异值得学习的人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首先了解这种差异中的一种,即词序的变化对翻译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价值何在?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来认识这一点,并且让这一点服务于翻译。

一、练习

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应付这种局面的人。译者的对应结构式:“Woman demand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对第二句话的词序就犯了愁,怎么写呢?“They finally found a man equal to the occasion.Finally they found an equal man to the occasion.”前一句的翻译正好是在说汉语原句的意思,这句是对的,而后一句会产生歧义。看的人会认为意思是: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去应付这种局面。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译者的基础薄弱。对词序的不甚了解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在翻译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好在初学者大多是在练习中而已。试想,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讲,掌握且精通词序是有意义的。

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怎样才能掌握好副词在句中的词序呢?“diligently”,“characteristically”等置于动词之前时,仅修饰动词本身。而置于句末时,其修饰对象及句意均有变化。对比以下句子可以看出这种特点。The people in the U.S.always show their capacity on settling the diligently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colleague state.Diligently,Lillian showed Parent Zhang all around Beijing City,who comes from 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 kitty nearly touched the back of herself as she would be the greatest painter around Town Sony.翻译成:这可爱的猫咪一伸手就能摸到自己个儿的背,看起来像是索尼镇上最了不起的画家。这显示猫咪并不真的是画家,只是有一种能显示出猫咪妖娆的色彩,让人觉得她是灵活的、聪明可爱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似我们在其他情绪中如“蕴酿”一般,没有体现一个什么过程,只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没多想就写出来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中的副词“nearly”与“too”是相反的。置于不同的词之前,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too”只是强调所紧跟的词,无论该词是人称代词还是地点名词。如:I,too,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 此处强调主语I。而My grandpa and I 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该处仔细读来是在强调“爷爷也刷了他的黄色的鞋子”这件事情。

因为副词在语法上的功能是做状语使用,所修饰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某个形容词,使语言本身更富色彩。在词序的学习研究中,副词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形容词在词序上的位置给句子带来的变化。例句:Young Chairman Mao,proper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which put him involved into the liberation of whole China)had gained the support from the bosom friends as in his student y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They failed to trust the matter to a responsible man.(他们未能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负责任的人.)The man responsible was at last punished.(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proper,bosom,responsible在两组句子里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出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所产生的在汉语上的效果。“合适的领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负责任的人”,这些理解把形容词带给语言的修饰功能已经带出来了。让语言本身拥有多变的外貌,统一的思想,即:实现语言所表达的色彩。

三、除了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例句来研究词序外,还涉及到的内容

这些包括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悬念(Suspense),分别来了解一下。

In the inn the Kuomintang set for the so-called Hot Red liberators,Yuan Juemin kneed on the cold floor.It looked like that he would say no other words from now on.But a slim light put on his white and skinny face as a shower that made him feel so nice.He smiled then,no other words,just smile.The smile that also covered the roommates from the front corner to the back corner.The roommates also said no other words then.They knew clearly what waited before them.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够专业。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来剖析剖析这个句子。主人翁是袁觉民,一个被国民党当成赤色分子关在监狱里的革命人。当我们看到因为长久没见到阳光,而现在哪怕见到从窗户里挤进来的一丝阳光就满足得心甘情愿接受折磨也不透漏出卖同志的一个字。他跪在冰冷的地上时,我们按一般的思维会产生一个悬念:接下来他要哭还是难受还是怎样。待全句读完,这个悬念才待释。原来他不难受不伤心,而是很满足,很知道从这一刻起生命、人生对他来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大转折,让读者读完也产生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情壮志。一瞬间那种所谓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而且全句都是连贯且有强调的,强调袁觉民的表现。译句中体现出悬念再加上深具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语句丰润有泽,所以佳句便呈现出来了。

四、我们来检验检验词序在翻译上的作用与之服务的意义

The young sisters told their teacher all their troubles.The young sisters told all their troubles to their teacher.从前译者认为这两句话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译作同一个句子便可。便直接译为:这对姐妹把他们的烦恼全都告诉了他们的老师。这样看似是对的。但严格的放到词序这个问题上来分析,前一句的信息核心是all their troubles——告诉了老师什么?后一句的信息核心是to their teacher——告诉谁?因此,该译文只适合后一句,而前一句当译成:这对姐妹对老师讲了他们所有的烦恼。

仅以本文的陈述、论述和例证来让译文在对待英汉翻译上从大局出发,从小节着手,如词序问题,从而译出叫人拍手称好、张嘴叫绝的文字,从理论上更上一个研究的新台阶。从实践中印证英汉翻译的细节讲究,为英汉翻译积累更多更好的原始佐证材料,促使译文的发展和完整。

参考文献:

[1]郑立信,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大学生学术英语论文范文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语教学在中国高等 教育 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肩负着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 毕业 英语论文 范文 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1 浅谈老水手的心理历程——《苦舟子咏》 读后感 [摘要]:《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 故事 。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____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____罪思想。诗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关键词]:老水手;道德;内疚;痛苦;赎罪 Abstract: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The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一、作者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一个乡镇牧师的家庭。9岁丧父,被送往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19岁入剑桥大学,与骚塞相识。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 留学 ,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柯尔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细节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愿暂时不去考虑普通情理而信以为真,并在领略到一种怪异的美的同时获得教益或良知的觉醒。柯尔律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不仅影响过他的同时代人,也影响了包括和他政治态度相左的拜伦、雪莱和济慈,而且,对于时至今日的诗歌艺术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二、《苦舟子咏》简介 《苦舟子咏》是柯尔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这部长625行的叙事谣曲是一个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对一个赴结婚宴的客人讲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开,赶快去赴宴,却为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里把这个故事听完了。老水手和同伴们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后遇到了一阵暴风,暴风过后,这位水手却无端地射杀一只了航海者认为好运象征的信天翁。因此,厄运又降临了。船驶进静海中,那里没有风也没有浪;太阳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绿绿地满载着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动,老水手被视为这次厄运的造因者。水手们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驶进救他们却又消失不见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们一个个都死在甲板上,每个死者的眼光都注定在这位杀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没有死。后来,他对于自所做的恶罪觉得悔恨。于是天使们可怜他的悲苦,使死尸们站了起来,仍去做水手们的职务。他们开上了帆。虽然没有风,船却渐渐地移动。于是,这船一直驶到了老水手的故乡。一个领航者离了海岸,出来迎接。但在他到这船之前,它却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与死神挣扎着。他被领航者所救。后来,他一想起那时受的言之不尽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体内烧着,一直到了把这可怕的故事说了出来,方才觉得舒服。 三、分析老水手的心理历程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重要规范。“自由、平等、博爱”的 口号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它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又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在政治上曾经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当人的非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一句话,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们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级主义的枷锁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____的万物泛神论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种主张认为:上帝就等于万事万物;任何个别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无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认为是基督____徒。老水手无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老水手违反上天的指意,违反自然规律,射死了无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惩罚。于是,灾难来了:风停了,船无法前进,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这时候,有人指责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将神鸟射死!是它引来了南风。”此时,老水手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感到内疚。心理学认为,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毕达哥拉斯要求人们对自己言行进行反省以后,就应该在内心里对卑劣的行为感到羞耻、悲哀和恐惧;对善良行为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认为,道德上的善恶主要取决于感情系统中的羞耻感。他说:“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义恶行和过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并且情感的内容有益于社会,而且还是以有益于社会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动,这就必定在任何行动中构成我们所说的公平和正直。”不义、恶行和过失将引起人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现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中,痛苦和畏惧是主要构成“因子”。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是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可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那么,羞耻感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达不到“有羞知格”的认识。同时,羞耻感要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自尊体现了对自我社会话的切近,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老水手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知耻,惭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于良心发现才深感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惶惶终日,不断自责自己。 事态进一步发展,在他忏悔和祈祷下挂在脖子下的鸟掉下来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为缺水而一个个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着。这似乎是上帝对他的又一个惩罚。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导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条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恐惧。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析,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识、认知、判断、态度、感情、体验、意向、意志、动机等一切心理反应活动。老水手不断对自己惊醒良心谴责。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对需要的体验,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它一方面产生良心的认知因素,推动自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则产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动自己做出改过迁善的选择。在行为过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有影响和评价作用。对于履行了道德义务并产生了好后果的影响和行为,它便于进行自我谴责,使人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这种自我谴责,往往能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老水手虔诚地祈求海蛇破开魔法,他才获救得以回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们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觉醒为将要开始的道德行为提供罗盘。道德反省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自己已作的道德选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体已经体验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过失的情况下,从而进行的对自己内心的深刻 反思 。通过反思,要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案,明白来者可追,逝者可补。在今后的行动过程中,要用千倍的补偿替代原有的损失;通过反思,主体对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与社会道德的系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后,老水手回到了家。于是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他极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让他们听他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他想寻找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内心的痛苦——赎罪。尽管老水手已经虔诚忏悔,但还是有种负罪感难以释怀,于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来以排除内心的痛苦。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找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 方法 。 总之,柯尔律治的这首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其中的心理描写可谓是典范!诗歌探讨了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哲学问题,宣传了一切生物皆上帝听造的教义。但诗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艺术的精确性和音乐的流动感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画面:时而风平浪静,沉寂安宁;时而风暴骤起,一片喧嚣。在写作此诗时,柯尔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凭借想象,使真实的情形与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织,把平凡的细节与诗意的象征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瑰丽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诗艺上,长诗将英国民歌的自由与古典文人诗的谨严冶于一炉,炼就出适合表达浪漫主义情绪的活泼自然的诗体,而长诗的音韵与节奏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能让文字进行歌唱的本领。 [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选读》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国文学简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道德心理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2 浅谈东西方数字九的 文化 对比分析与翻译 一、前言 "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 助下产生的。"(苏金智,19 91)"数字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在科 学的数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是 实数;而在人类 心灵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神化”后成为“玄数”、 “虚数”、“ 天数"。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王秉钦,1998) 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 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 ,但也存在着共性,有着共同的规律。在"数的 灵物崇拜"上各民族都有普通性。东方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天 数",而西方人 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神数"。神秘数字的演化规律一般经过"神化—泛化—虚 化"的过程。( 王秉钦,1998) 东西方已有不少有关数字科学的专著和论文, 如毕达哥拉斯(phythagoras) 学派的T·丹齐克的《数 科学语言》(商务印书馆,1998),英国人伦拉德·法 拉的《七的探源》;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就数字写过著作 和论文,并开展过学术探 讨。如,王秉钦教授在其《语言与翻译新论》的中篇第六章就以"数的语义范围 比较 与翻译"为专题;苏金智曾写过《数的灵物崇拜》(载〈语言、社会、文化》 440页, 语文出版社,1991,1) 等。在1998 年南昌大学主办的"中国英汉语 比较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英汉文化对比专 业委员会会 员曾就中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吴玲英老师的《中西文学中"以三为法”的文化模 式》展开了激烈的 讨论。本人认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己心目中的天数 是"九"而不是"三",也并非完全是因为"九" 是"三"的倍数。 二、东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 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 彩的数字, 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symbolicmeaning),在我国可 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九"作为数不同于一 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 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 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证/诞日为正月初 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 如,北京 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 汉语词汇中也常 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1而终于 10,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 理论来划分,则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 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5为阳土,6为 阴土。 以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以9、10为水:9 为阳水,10为阴水。这 就是将"象"、"数"与五行 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 在联系。由此看来,"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 传说 古 代中国人把天分 为九层,九层天是天的最高处,汉语中有关词汇有"九重霄"(指极高的天空, "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坛,这个明清两代 祭天的场所,其建筑无处不体现着“九”的象 征意义。 民间传说中还有"九头 鸟"(nine-headed bird: a fabulous bird whose appearance was f ormerlyregarded as a bad omcn)的故事。 中国人以"九"为大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 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 九。"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或"九九归原"之说。因 从"九"为数之 极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之 岁。例如:“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红楼梦》)。日本人一般 认为"九"是"苦命和痛苦"的象征,因 为"九"与"苦"同音,因此忌讳 "九"。然而,《外语与外语教学》曾报道过国内一位学者曾为考证这一点 ,采 用"全选法"将日本某地电话号码其中的几千个姓和名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 将"九"作为姓的只占极 少数(约占0.35%),而将"九"作为名的却不少(约 占35%)。看来,日本人忌讳"九"也并非绝对。 此外,《词源》中说:"九:虚指多数。""九"作虚数解时,是数的一种 语义模糊现象。《现代汉语词 典》中,"九"的意思有三个:(1)数目,八加一 后所得;(2)从 冬至 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二"九"、三 "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表示多数或多次: 九泉,三 弯九转等。因此, 汉语中有不少和"九"有关的 成语 。如:"九牛一 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宾客"等等。 在我国,数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数字中最广。含有数字"九"的词汇也十 分丰富。如,"九州"是指传 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 称。因此,有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就取名为“九州方圆”;“ 九族"(the nine degrees of kindred: either thenine generations from one's great-great-gr andfather down toone's great-great-grandson;or four generations of one'spatemal relations, three generations of one's matemalrelation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noe's wife's relatio ns),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诛灭九族";古代传说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红楼梦》第九回 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 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 " 九龙杯"等。此外,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如, 许多歌名都以"九"开头:"九妹 "、"九九艳阳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等;乐器中也有"九音锣";在体育活动中,"九柱戏"(nine pins),兵器中 有"九节鞭"[但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cat-o '-nine- tails: an instrurnent of punishment so calledfrom the nine pieces of leather or cord which compose it)意义不大一样]。 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开头的,如"九 寨沟"、"九华山"、"九江"和"九龙"等。此外,中国人常把" 九"看成 为吉祥数字之一。在申请电话号码时,人们宁愿多出 钱去买一个尾数为"8"或 "9"的吉祥号码。比 如,湖南有线电视台的"欢乐热线"号码为"16899919"。 在西方,数字"九"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数"之一。对西方人来说, "九"的象征意义是"神性"、 "神圣之至"。 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Webster's ThirdIntema tional Dictionary 中 对"九"所解释的意义比《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意义还多,分别有: 1)one more than eight, three threes, the square of three;2) nine units of objects (a tota l of nine) ; 3) a: thenumerable quantity symbolized by the arabic numeral 9; b: thefigure 9 ; 4) nine o'clock——compared Bell table, timeillustration; 5) the ninth size in a set series: as a; aplaying team of nine members,esp.a baseball team; b:the firstor last 9 hol es of an 18-hole golf course…。 其中收入与"九"有关词语和成语多达近二十条。常用的有: a nine-day's wonder (an object or event that creates ashort-lived sensation) ____Those political expositions…that make a nine day'snine wonder till something fresh c omes alone——Mary Deasy. nine times out of ten(very often)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elaborately dressed, as for aformal occasion) ____She dressed herself up to the nines and went to theparty. in the nineholes:in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nine-men's morris: morris played with nine counters A cat has nine lives: A cat can move so fast and jump sowell that he seems to escape being killed many times. 从以上的解释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数字"九"及其倍数在西方也被广泛运 用于文娱和体育活动中。如, 保龄球(bowling )中的瓶状木柱数(ninepins) 为"九"; 高尔夫球 球场有一十八个洞:跳子棋的棋板上各 方均为九个孔; 古 时英国还有一种九个男人一起跳的舞蹈(morrisdance)等。由此看来,数字"九" 也倍 受西方人的青睐。 总之,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含有以下主要共性: 1)东西方大多数人把数字"九"看成神秘的数字, 其象征意义均有"神 圣"之意。 2)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均可虚指多数。 3)数字"九"被广泛运用于文体项目中。 数字“九”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个性恐怕主要在于:对中国人来说,其神奇色 彩要比西方人更浓;其象征意 义的历史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悠久;其 涉及面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广泛。 三、数字"九"的翻译问题 罗马西塞罗说过:"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 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数量译词" 。此处所说的数字是指经过神化、泛化、 虚化了的"虚数","实数"的翻译不在此例。根据这一理论,结合 东西方文 化的共性与个性,可采用如下的翻译方法,并遵循以下的翻译原则。 可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有: (一)保留原数字 e.g. We thought our cat would be killed when he fell fromthe roof of the house. He was not, he used up one of his ninelives. 我们以为我们的猫从屋顶掉下来会死了,它并没死,只失掉九条命中的一条。 这样翻译过来,人们很容易接受,因为人们已熟悉"猫有九命"这个成语, 并能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二)转换成各民族喜爱的数字 e.g.nine out of ten——十之八九 nine days' wonder———可翻译为"昙花一现", 这样翻译可以加深对奈 达的"对等"和纽马克的"转 换"翻译理论的理解。 (三)增舍数字 比如,"九死一生"可翻译成"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survival after many hazards";又如 ,"九九归一,还是他说的话对。"可翻译成"All things considered,what he says is right."其译文均 舍弃了数字,转译其 形象意义。 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一)民族性原则 比如,汉语中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汉英词典》(外研社,1996)的译 文有三个:"strain onese lf to the limit; use everyounce of one's strength; make herculean efforts"。笔者认为第二种译文 "use every ounce of one's strength "更符合"民族性原则”,成功地将东方文化中该成语的比喻意义转 化成了西方文化语言中的形象意义。 (二)习语性原则 比如:"匡超人此时恍若亲见瑶宫仙子,月下嫦娥,那魂灵都飘到九霄云外 去了。"(《儒林外史》), 其译文为"Kuang felt that he was gazing at a goddess and his spirit had flown to heaven."这种译 文因遵循了"习语性原则", 充分地体现了人类交际行为的一个最根本原则——语言——符号的经济原则。 (三)形象性原则 数字用于模糊意义时,一般都失去了其数量意义而具有形象意义。翻译时, 必须越出其理性意义而捕捉其 与 其它 的词结合后所产生的形象意义。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此句诗中的"九天" 的形象意义为"极高的天空 ",因此,可翻译成"Down itcascades a sheer three thousand feet—As if the Silver River [i.e. the Milky. Way]were falling from heaven!"猜你喜欢: 1.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 2.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3.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5.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6.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恰当运用评价资源能增强作者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开启话题,可以感染和说服读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议论文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英语议论文范文篇1

My opinion on copying others' homework

It is konwn to us all that some students copy others' homework,their reasons are as below:first of all,the homework is too much and always difficult;the second,they are not intrested in the lessons;and the third,the aim of finishing their homework is to please the teacher.

In my opinion,copying others' homework is not good,because it's against the rules of the school.We should be honest and work hard to get high scores.If we have difficulties,we can even ask the teacher or our classmates for their help.

英语议论文范文篇2

Now it is common that students copy homework from their classmates. I think it is a terrible thing . Because homework is their own task and the check for what they learn in class.

If they copy others' homework , the teachers won't get the fact so they can't help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Besides ,if the students can't finish their homework, they can't get the chance to go over their lessons so they can't make progress. So don't copy others' homework.

英语议论文范文篇3

In the picture we can see that a man is fishing attentively by the lake.Behind him there is a scholar who is stealing the fish in the man’s bucket.It is obvious that the drawer of the picture tries to reveal a serious problemin the academic circle of our country — plagiarism. In recent years academiccheats have become rampant. Quite a lot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scholars“use” others’ ideas, articles and papers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e sourceof information.

They copy them without the fear that they might be caught.For a long time we paid les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plagiarism, butnow we a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its negative effects. Plagiarists’misconduct simply mean “stealing” others’ intellectual and academicaccomplishments, which not only depreciates their own humanity but contaminatesthe climate of the academic circle. Academic falsification is like an epidemicdisease that spreads fast and will destro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studies. What’s worse, these plagiarists have set a very disreputable example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o what attitude should we hold towards it? From my point of view, weshould resolutely battle against this ill phenomenon. Education of moralityshould be strengthened among the scholars and students. Those who steal others’academic achievements should be given severe punishment whenever they arespotted. If necessary, we can resort to the law to protect the interest of theoriginal writer and inventor. We must recognize that fighting againstplagiarism requires our persistent efforts.

翻译

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男子正在专心地在湖边钓鱼,在他身后有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正从钓鱼人的鱼桶中偷鱼。显然,作这幅画的人是想揭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剽窃。近年来学术欺诈盛行,有不少研究生、学者“利用”别人的想法、文章和论文而不注明信息来源。

他们抄袭他人作品,不怕被抓。对剽窃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关注甚少,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剽窃行为其实就是“偷”他人的知识和学术成就。剽窃不仅贬低人格,而且污染学术风气,它会像传染病那样迅速蔓延,破坏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更糟的是,这些剽窃者给年轻的一代树立了坏榜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