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合理的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之一,负债筹资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高于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负债筹资还可以节税和降低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筹资也起到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那就是它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负担等因此,负债结构的恰当与否是企业加速发展或遭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财务杠杆原理及作用进行分析讨论,诣在帮助企业正确的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安排企业资金应用。 � � 一、财务杠杆作用 � �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变动的现象。换句话说,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赢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 � �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资金,例如公司债或优先股等。由于支付公司俊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约定的,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商于此项固定利率时,则支付公司俊利息或优先股股利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享有的利润便增加,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其投资报酬率可以提高,这便是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营业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即使营业利润小于约定利率公司仍需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则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或优先股以后。所余给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将减少。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投资报酬率便将降低,称之为“财务杠杆反作用”。 � � 企业之所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负债筹资,就是因为优先股股利和公司俊利息具有固定的性质。在企业的全部资本收益率高于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或公司债利率时,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 � � 二、财务杠杆的作用的影响因素 � � (一)公司本身资本净值的大小 � � 债权人或优先股股东的保障在于普通股资本净值的大小,资本大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大,资本小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小。从公司本身来看,如果万一经营结果较预期利润差时资本大而负值少者其支付利息不会太多,公司仍可承担。但资本小而负债多者,因支付的利息金额太大,利润减少便不足支付利息,而使公司遭遇困难。例如:甲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按年利率6%借人资金100万元,预期经营利润30万元,除了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外,剩余24万元,作为其资本200万元的投资报酬,则投资报酬率为12%。不过经营活动成败莫测,若该企业某年经营利润仅6万元,还能按约定利率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只是普通股无利可获而已。若该企业资本仅100万元,也按年利率600借人资金100万元,己不足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企业持续经营将遭遇困难。可知资本的大小,影响公司的举债能力。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债务总额占全部资金的70%-80%。 � � (二)借款利率的高低 � � 借款利率越低,对举债的公司越有利,即使营业利润减少仍可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对于资本的投资报酬率的影响较小。如前例某公司原有资本200万元,借人款项100万元,借款利率仍为6%,当其经营的报酬率为2%时,报酬所得为300万X2%=6万元,支付借款利息后普通股毫无所获,如果借款利率5%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20万元。 满足投资报酬支付利息要求,如果借款利率4%,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50万元。可见借款利率越低,可借款筹资的金额越大,财务杠杆作用也随之增加,反之,借款利率越高,财务杠杆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对举债予以限制。 � � (三)经营风险的大小 � � 就普通股而言,无论在营业利润的分配或是结束清算时对于公司财产的分配,其次序均在公司债及优先股之后公司有利润,应当优先支付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剩余者才供普通股分配,所以当公司债或优先股的数额越大,则普通股风险越大。另外,每一个企业的特有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不通过举债筹资,那么它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举债筹资,那么它所承担的风险不仅有经营的风险,还有财务风险。而且,一个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也大小不同,凡是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的,则在财务管理上,可以稍微增加财务风险,运用财务杠杆;如果业务收人不太稳定,风险大的,则在财务管理上不宜运用财务杠杆,以普通股葬集资金为宜。总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相互配合。切不可增加风险程度,使企业陷入难以生存的风险。 � � (四)现金流量的状况 � � 以上分析是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实际现金收支很少与账面盈余相符,而债权人的利息和优先股股利则需要现金支付,所以公司举债和发行优先股,除了考虑到营业利润要超过利息支出外,同时还要有能力依照契约规定以现金偿付本金和利息。即使能够以低利借人款项,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是由于必须在一定时间偿还现金,仍可能遭到困难。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上。都要研究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各因素,以防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 � 三、企业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几点做法 � � (一)适时调整资本结构比例,保持合理负债 � � 大规模的负债是产生过很好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一旦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这一前提不存在了,大量资金不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时,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也就产生了,它会加速企业灭亡的进程。因此,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结合点,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积极作用,又不会使企业背负偿债压力,达到一种“双赢”。首先要以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也就是说,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EBIT水平时,根据可行性研究的预测结果,企业要及时决定是否应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提高企业的EPS水平。多种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一般认为负债规模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为6:4或7:3较为妥当。 � � (二)合理控制风险 � �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 � 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的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使企业发行股票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 � (三)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 �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但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的比例过高,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券的利率与资金成本率,结果在不少情况下,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仅不能降低,反而可能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经验,及时调节负债融资的数量和比例,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能够保持较低的水平。 � � (四)建立相关偿债制度,良性持续负债融资 � �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作为一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负债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偿债要求企业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考虑: � � 1、建立偿债基金。 � � 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的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 � 2、妥善安排还贷的时间 � � 为了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减少债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行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安排。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有:采用分期偿付的负债筹资力一式的偿还时间影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之间的时间搭配;发行新债和偿还旧债之间衔接问题。只有妥善安排好还贷时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 � � 3、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 � 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后,企业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负债融资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 � 综上所述,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力一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任何定量力一法只是一个理论力一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必须综观全局,必须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负债亦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利益,适度举债筹资。 再送一篇: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会形成反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法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通过以上企业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债务)。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笔者试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一、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假设:1、 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2、 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企业成熟期,销售市场良好,收益较高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可能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采用负债比重较高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建设初期、成长期及衰退期,让利销售、培育市场或产品受挤压市场委缩,企业经营效益较差时尽可能减少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的损失。二、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成长经济的有力杠杆。假设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预计会产生20%的报酬率,试比较不一样资金结构对利润影响。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20%.方案二、自有资金投资50万元,另外借款50万元,负债比率5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50万元,因此这5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5元(5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30%(15/50×100%)。方案三、自有资金投资60万元,另外借款40万元,负债比率4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还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0万元,因此这6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4元(4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下降为26.67%(16/60×100%)。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所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为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收益应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负债融资。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1、 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企业、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部份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法。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开展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规定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成长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企业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定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定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企业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2、 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财务风险只发生在承担责任企业,就其产生的缘故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规定企业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规定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开展合理的权衡。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开展权衡、比较,充分、全面考虑财务杠杆作用与反财务杠杆作用,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一样作用选择不一样的财务杠杆作用。摘要:负债经营是财务杠杆存在的基础,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若负债过少,会损失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深刻了解财务杠杆机制,把握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合理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问题,从而达到财务杠杆效益最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另一面,许多企业走向了极端,有的陷入了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的怪圈,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的强烈反差;有的热中于超低风险,全凭自有资金苦苦强撑,最终导致企业衰退或破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财务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负债及财务杠杆的诠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
上市公司如何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一、财务杠杆的理论1、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内容财务杠杆是“杠杆”原理在财务活动中的引申,财务杠杆的核心是杠杆。目前,对财务杠杆概念的描述大体有以下几种:1.1、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也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1.2、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以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上升,则为正财务杠杆,反之则为负财务杠杆”。1.3、描述为“由于负债经营而存在的固定利息费用造成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现象。”1.4仅从以上概念描述中很难直观地看出杠杆的意义,无法确定财务杠杆与负债之间的准确关系,给财务杠杆的理解和应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核心概念—杠杆出发,进一步明确财务杠杆的“效果”和“关键”两个本质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杠杆字面意义与本质内容的结合。“杠杆”的第一个核心内容即“效果”,指杠杆的放大作用。财务杠杆的效果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果,即通过负债,以较小的自有资金获得更多的可用资本,直接使资本可用范围放大;二是间接效果,即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杠杆”的第二个核心内容即“关键”,指杠杆的支点,在财务杠杆中表现为固定的利息费用。在全部资金的组成中,不管资金数量如何变化,只要借款额及利率不变,利息费用就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一固定值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放大效应的产生,同时随着借款额及借款利率的变化,放大效应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按照以上思路就不难从字面上理解财务杠杆的含义,也抓住了本质意义,在效果和关键统一的基础上,财务杠杆可以进一步被全面理解和广泛应用。2、财务杠杆的作用在管理好的企业资本结构中,总要保持一定数额且比例合理的负债资金。企业使用负债资金是要还本付息的,在资本总额不变的前提下,不论当期利润实现的多少,从利润中支付的负债成本(利率)是固定的。所以,当利润增大或减少时,每一元钱的利润新负担的负债成本就会相对地减少或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这种利用负债资金来调节权益资金收益的手段,称为财务杠杆。每当企业为提高权益资金收益而开支的负债成本使息税前利润的某个变化能引起权益资金收益率更大幅度的变化时,就是在使用财务杠杆。由于这种变化并不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增加投资规模等因素所致,而是由于资本结构改变引起的,因而称之为财务杠杆作用,即合理使用财务杠杆给投资者带来的额外收益。由于财务杠杆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作用也带有不确定性。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财务杠杆的正面作用是为企业权益资金带来额外收益,其条件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必须高于同期负债成本。此时,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就越大;相反,负债比率越低,财务杠杆利益就越小。财务杠杆的反面作用是给企业权益资金造成额外的损失。其条件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必须低于同期负债成本,此时,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损失就越大;相反,负债比率越低,财务杠杆损失就越小。财务杠杆的反面作用也可以通过计算企业权益资金净利润加以说明。当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负债资金利息率之时,负债比例越小,权益资金利润率越高,反之则反。3、财务杠杆的原理及意义我们知道不论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多少,债务的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是不变的。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报酬是在缴纳所得税之后支付的,而负债利息却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可以产生节税作用,使所有者财富有所增加,因此,每股收益增长速度要大于息税前利润增长速度。当息税前盈余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东带来更多的每股盈余;反之,当息税前盈余减少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用就会相对增加,这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每股盈余。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盈余的变动幅度的现象,这就是财务杠杆原理和意义的存在。.............
论企业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合理的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之一,负债筹资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高于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负债筹资还可以节税和降低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筹资也起到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那就是它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负担等因此,负债结构的恰当与否是企业加速发展或遭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财务杠杆原理及作用进行分析讨论,诣在帮助企业正确的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安排企业资金应用。 � � 一、财务杠杆作用 � �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变动的现象。换句话说,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赢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 � �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资金,例如公司债或优先股等。由于支付公司俊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约定的,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商于此项固定利率时,则支付公司俊利息或优先股股利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享有的利润便增加,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其投资报酬率可以提高,这便是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营业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即使营业利润小于约定利率公司仍需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则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或优先股以后。所余给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将减少。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投资报酬率便将降低,称之为“财务杠杆反作用”。 � � 企业之所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负债筹资,就是因为优先股股利和公司俊利息具有固定的性质。在企业的全部资本收益率高于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或公司债利率时,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 � � 二、财务杠杆的作用的影响因素 � � (一)公司本身资本净值的大小 � � 债权人或优先股股东的保障在于普通股资本净值的大小,资本大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大,资本小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小。从公司本身来看,如果万一经营结果较预期利润差时资本大而负值少者其支付利息不会太多,公司仍可承担。但资本小而负债多者,因支付的利息金额太大,利润减少便不足支付利息,而使公司遭遇困难。例如:甲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按年利率6%借人资金100万元,预期经营利润30万元,除了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外,剩余24万元,作为其资本200万元的投资报酬,则投资报酬率为12%。不过经营活动成败莫测,若该企业某年经营利润仅6万元,还能按约定利率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只是普通股无利可获而已。若该企业资本仅100万元,也按年利率600借人资金100万元,己不足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企业持续经营将遭遇困难。可知资本的大小,影响公司的举债能力。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债务总额占全部资金的70%-80%。 � � (二)借款利率的高低 � � 借款利率越低,对举债的公司越有利,即使营业利润减少仍可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对于资本的投资报酬率的影响较小。如前例某公司原有资本200万元,借人款项100万元,借款利率仍为6%,当其经营的报酬率为2%时,报酬所得为300万X2%=6万元,支付借款利息后普通股毫无所获,如果借款利率5%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20万元。 满足投资报酬支付利息要求,如果借款利率4%,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50万元。可见借款利率越低,可借款筹资的金额越大,财务杠杆作用也随之增加,反之,借款利率越高,财务杠杆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对举债予以限制。 � � (三)经营风险的大小 � � 就普通股而言,无论在营业利润的分配或是结束清算时对于公司财产的分配,其次序均在公司债及优先股之后公司有利润,应当优先支付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剩余者才供普通股分配,所以当公司债或优先股的数额越大,则普通股风险越大。另外,每一个企业的特有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不通过举债筹资,那么它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举债筹资,那么它所承担的风险不仅有经营的风险,还有财务风险。而且,一个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也大小不同,凡是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的,则在财务管理上,可以稍微增加财务风险,运用财务杠杆;如果业务收人不太稳定,风险大的,则在财务管理上不宜运用财务杠杆,以普通股葬集资金为宜。总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相互配合。切不可增加风险程度,使企业陷入难以生存的风险。 � � (四)现金流量的状况 � � 以上分析是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实际现金收支很少与账面盈余相符,而债权人的利息和优先股股利则需要现金支付,所以公司举债和发行优先股,除了考虑到营业利润要超过利息支出外,同时还要有能力依照契约规定以现金偿付本金和利息。即使能够以低利借人款项,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是由于必须在一定时间偿还现金,仍可能遭到困难。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上。都要研究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各因素,以防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 � 三、企业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几点做法 � � (一)适时调整资本结构比例,保持合理负债 � � 大规模的负债是产生过很好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一旦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这一前提不存在了,大量资金不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时,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也就产生了,它会加速企业灭亡的进程。因此,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结合点,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积极作用,又不会使企业背负偿债压力,达到一种“双赢”。首先要以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也就是说,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EBIT水平时,根据可行性研究的预测结果,企业要及时决定是否应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提高企业的EPS水平。多种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一般认为负债规模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为6:4或7:3较为妥当。 � � (二)合理控制风险 � �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 � 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的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使企业发行股票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 � (三)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 �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但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的比例过高,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券的利率与资金成本率,结果在不少情况下,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仅不能降低,反而可能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经验,及时调节负债融资的数量和比例,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能够保持较低的水平。 � � (四)建立相关偿债制度,良性持续负债融资 � �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作为一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负债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偿债要求企业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考虑: � � 1、建立偿债基金。 � � 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的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 � 2、妥善安排还贷的时间 � � 为了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减少债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行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安排。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有:采用分期偿付的负债筹资力一式的偿还时间影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之间的时间搭配;发行新债和偿还旧债之间衔接问题。只有妥善安排好还贷时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 � � 3、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 � 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后,企业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负债融资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 � 综上所述,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力一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任何定量力一法只是一个理论力一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必须综观全局,必须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负债亦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利益,适度举债筹资。 再送一篇: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会形成反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法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通过以上企业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债务)。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笔者试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一、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假设:1、 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2、 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企业成熟期,销售市场良好,收益较高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可能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采用负债比重较高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建设初期、成长期及衰退期,让利销售、培育市场或产品受挤压市场委缩,企业经营效益较差时尽可能减少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的损失。二、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成长经济的有力杠杆。假设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预计会产生20%的报酬率,试比较不一样资金结构对利润影响。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20%.方案二、自有资金投资50万元,另外借款50万元,负债比率5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50万元,因此这5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5元(5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30%(15/50×100%)。方案三、自有资金投资60万元,另外借款40万元,负债比率4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还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0万元,因此这6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4元(4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下降为26.67%(16/60×100%)。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所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为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收益应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负债融资。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1、 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企业、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部份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法。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开展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规定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成长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企业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定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定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企业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2、 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财务风险只发生在承担责任企业,就其产生的缘故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规定企业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规定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开展合理的权衡。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开展权衡、比较,充分、全面考虑财务杠杆作用与反财务杠杆作用,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一样作用选择不一样的财务杠杆作用。摘要:负债经营是财务杠杆存在的基础,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若负债过少,会损失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深刻了解财务杠杆机制,把握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合理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问题,从而达到财务杠杆效益最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另一面,许多企业走向了极端,有的陷入了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的怪圈,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的强烈反差;有的热中于超低风险,全凭自有资金苦苦强撑,最终导致企业衰退或破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财务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负债及财务杠杆的诠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风险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公路施工企业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越来越重视,建筑公司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意识,运用现代化施工理念,聘用施工专业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力度。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让很多建筑公司面临发展的困境,如何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突破公司发展瓶颈,是现在很多建筑公司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先进的 财务管理 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不足,导致在建筑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资金不足的情况,其问题主要是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意识落后和成本核算意识薄弱,在工程开始以前,建筑公司都需要运用多方面的数据(地基价格、材料价格等)对工程投资进行估算,确保整个工程的资金链不会出现问题,但在现在的情况却是工程已经在施工了才做预算,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没有综合考虑影响到工程预算的因素,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支出,增加整个工程预算。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加大了建筑公司本身的资金压力,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目前,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等工程竣工后成本才被计算出来。这种传统的成本管理 方法 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 措施 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二、加强公路施工企业实施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
(一)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断进行创新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施工建筑企业也不例外,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各个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对内部机构、制度体系等进行创新改革,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过不断精简财务机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完善业务指标考核机制,真正使企业的管理做到奖惩分明、权责清晰、信息对称,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的重大作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合理优化配置施工企业的各项资源,对于集图式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通过收回下属各项目的财务管理权,集中到企业上层,每一个施工项目部不需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从而做到统一管理、一同规划,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实现上下一体化。
(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资金利用率
施工企业要想不断提升财务费用的利用率,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核算制度,通过良好的企业社会声誉,不断加强银行征信化建设,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投融资,不断拓宽资金的利用 渠道 和来源渠道。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合理调整财务杠杆比率,加速资金周转流通,通过推行“收支两条线路”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的资金利用透明度。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核算监督,弥补传统的财务恶性腐败问题,杜绝做假账等不良行为。所以应该不断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财务人员要恪守职业技能道德准则,通过不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向上层机构提供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以便管理决策的有效实施。
(三)核算施工材料,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优化工程结构,核算施工材料,要求建筑工作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把控好每一环节,照顾到每一个施工细节,定期进行工程图纸检查,保障建筑工程的合理化,在结构优化技术的帮助下,合理安排工程资金,加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方案设计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强化建筑质量意识,积极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方法,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加大科技进步与提高工程质量的结合力度,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提高施工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意识。如在施工过程中用电力搅拌机代替人力搅拌、用升降机代替搬砖工人等等,控制对人力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失误,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降低成本,配置恰当的人力、物力,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始末,科学地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式能够保障建筑公司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积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培养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有利于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06:222-224
[2]徐思恒.浅谈如何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5:45-46
《 现金流管理与财务风险防控 》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稳定发展的保障。现金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管理,不仅会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管理,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经济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随时可能遭遇财务危机。通常情况,危机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的现金流不足导致的。现金流管理指的是在一定会计期内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管理,通过对现金流指标的应用,事先对风险进行分解和细化,规避财务风险。
一、现金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金流反映企业价值
现金流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没有现金流企业也就无法创造价值。企业只有卖出商品才能实现资金的回笼,才能使价值得到体现,而现金流体现了企业的价值。依据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自由现金流量与折现率的比值进行表示,由此可见,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越强,也就表明企业的价值越大,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风险较低。企业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一般来说,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强,也就表面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越强,由此可见,现金流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金流反映企业风险
1.企业的现金流来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收益,现金流的流出与流入表示了企业的支出与收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现金流入呈持续下降趋势,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原因导致的:(1)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不景气,需要提高对企业产品的市场管理。(2)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赊账情况,资金回笼慢,此时企业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催款脚步。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出呈升上趋势,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原因引起的:(1)在一段时期企业的成本管理出现了问题,企业经营不良,管理层要加强重视。(2)产品销售遇到困难,产品挤压,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急剧上升。
2.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为借入资金导致企业散失了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是指偿债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指的是偿还债务本金以及因为债务所产生的利息的能力。现今,企业在对自身偿还债务能力的考核主要依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水平而定,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能够盈利,并不代表企业可以获取大量的现金,利润并不等于偿债能力。
二、提高企业现金流管理、加强风险防范
(一)现金预算的编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编制现金预算,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经营中资金的留出与流入。现金预算是在一套合理的预算编制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对现金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汇总,并针对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制定相应的平衡计划。实际上,企业的销售、生产、原材料、制造费、原材料预算都由企业中相关单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然后将数据上交给企业的相关部门,尤其对数据进行汇总。现金预算一方面可以依据其他预算编制而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据企业中各个基层单位的现金预算情况,通过管理机构的编制获得。现金预算编制工作能够使企业的各个部门正确审视企业中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了解单位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现金预算编制,可以使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各项支出进行预估,便于企业对应支资金来源进行确认。若现金预算表中的内部资金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应当尽早寻找筹资渠道,避免企业未来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企业在制定生产策略后,需要注重现金预算理念,同时要对策略的执行所需资金进行预算,确保评估策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对现金管理的重视,同时也要重视对现金的控制,这主要因为现金会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要想实现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就需要从延缓现金支付、加快现金收入入手。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资本支出决策时,为了确保企业资金的充裕,可以利用租赁的方式代替购买。控制现金的关键点在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相互牵制系统。例如,企业发生的任意一项交易,不能由始至终交给同一个人承办,账务处理和现金出纳工作应当交给不同的人进行处理。此外,企业每日收取到的现金应当全部都存入到银行,不得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将其作为支付资金,企业在进行资金支付时,除了小量资金外,大量资金都应当通过支票的方式完成支付,规划支付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三)合理筹资
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需要充足的现金流,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合理筹资。企业在筹资前,需要对企业自身现有的资金与债务资金两者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科学分析,在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通过资金杠杆效应,尽量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筹资后,要对企业的债务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全面掌握企业的账务状况,特别是对于企业存在的短期债务,需要依据债务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现金流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现金流收入的平衡,有效的避免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发生断流情况,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合理规划限制资金
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量的剩余资金,然而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并不能获取收益,反而可能由于对资金的管理不当,导致企业的资金发生丢失,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危险性和难度。由此可见,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在做好以上三项内容之外,更加要注重对闲置资金的管理,并且应当对企业中闲置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一种对闲置资金管理恰当的方式为,投资风险小、能够获取一定效益的短期投资项目,这样企业的闲置资金一方面可以获取报酬,应一方面也确保了企业中的资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谓一举两得。企业在选取短期投资项目时,需要注意要对投资的变现性、收益性、安全性进行分析,避免风险过大导致企业应用资金时,流动资不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结束语
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质量,对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科学管理可以真实反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与发展潜力,同时企业对在经营过程中的获取利润和负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防范经营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才.探究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07:179-203.
[2]杨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外资,2013,09:177-178.
[3]陈洁.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管理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87-89.
有关财务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2.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会计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财务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5. 财务论文开题报告
6. 会计监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有关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阐述财务杠杆意义及应用
摘 要: 财务杠杆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也会给企业财务增加风险。本文通过探讨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的效应和影响,以加深对财务杠杆的认识,进而合理地作出相关决策。
关键词: 财务杠杆 企业经营 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来源除所有者投入外,还可从资本市场借贷。负债已经成为企业资本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发展息息相关,而其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财务杠杆的作用。
一、财务杠杆效应及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亦称筹资杠杆,是指在企业债务资本中,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恰当运用,就能既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务收益;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造成额外损失。
由于企业的负债资金需要还本付息,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合理的情况下,不论当期利润实现多少,企业从息税前利润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会相对减少,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利。这种利用负债资金来调节权益资金收益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为企业创造正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其实质是把负债经营所担负的那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时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负担。企业借入资金越多,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其财务负担也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速度下降。
财务杠杆以财务杠杆系数(DFL)为主要衡量指标之一,财务杠杆系数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即DFL=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企业财务杠杆效应和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获得的杠杆收益就越大,面对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较小,财务风险也较小,但其带来的杠杆收益不明显。
二、财务杠杆的应用
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过程,就是合理运用负债的过程,积极的财务杠杆不但能制约企业财务风险,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因此,企业都要重视财务杠杆的应用,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
所谓企业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包括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企业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两大类,债务性融资定期的利息费用具有节税作用,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也提高了企业价值,但随着债务融资的增长,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就会逐渐增大,有时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权益性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财务风险较小,但无法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应选择合理、合适的融资方式,保持一定的负债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调节作用,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制约负债规模比例,降低财务筹资风险
现代经济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均为负债经营,然而,不同的负债规模和比例,会导致不同的财务杠杆,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当企业负债比例较小时,财务杠杆就较小,面对的财务风险也较小。但是财务杠杆效应不明显,企业获得的杠杆收益就较低;而当企业负债较大时,财务杠杆就较大,面对的财务风险也高些,一旦面对危机,高昂的财务负担会使企业立刻陷入困境。
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规模和经营情况,合理举债,借债有度,在制约一定的财务风险基础上,尽可能发挥财务杠杆的最大效应。
3.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杠杆收益
由于财务杠杆系数是每股收益变化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化率之比,因此只有当息税前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财务杠杆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尽量将资金投入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中,保证资金及时回流,防止因资金周转不畅而造成财务困难。同时在资金筹借方面,企业也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造成资金闲置,增加额外利息负担;而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使企业错过良好的发展契机。企业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杠杆收益。
财务杠杆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应在财务杠杆利益与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随意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之大忌,不但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还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境地。所以,合理应用财务杠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1] 王汝志. 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理性深思[J]. 特区经济, 2006(2):321-322.
[2] 肖雅丽, 赵元培, 丰西晓. 企业财务杠杆作用分析[J]. 当代经理人, 2006(21):258.
[3] 刘肖君. 论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商业, 2011(23):230-231.
[4] 赵帅印,厉王波. 财务杠杆应用及其作用[J]. 合作经济与合计, 2012(9):96-97.
关键词:财务杠杆 公司成长性一.引言财务杠杠对公司价值及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公司的成长性是公司经营者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公司的成长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其支撑,公司可以借助财务杠杆实现其持续稳定的增长,研究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二者的关系研究仍然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回顾,找出其研究的优劣点,为以后更好的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关于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国外学者融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34年,Graham指出,投机性资本结构(高资产负债率)由于负债融资享受免税待遇,有利于普通股从公司财产和收益膨胀中获取大量的利益,有利于公司高成长。Myers & Turnbull(1977)认为当公司的负债比率高时,其破产风险亦会相应提高,一旦破产则会完全丧失成长机会,所以当公司有较多的成长机会时,会采取较保守的财务杠杆政策,因此预测成长机会与负债比率间存在负相关。Smith and Warner(1979)曾提出当公司使用负债融资时,会引发负债代理问题,其中之一即是投资不足(underinvestment)的问题,Myers认为公司在有负债的情况下 ,只会接受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超过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计划 ,而会放弃现金流量净现值大于投资面额但小于负债利息与投资面额之和的投资方案 ,因而会产生投资不足问题 ,由此说明公司财务杠杆会减缓公司的成长。Tit man &Wessels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对未来投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存在负债代理问题 ,所以他们推测负债比率应与公司的成长呈反向关系。但其实证结果显示负债比率与成长性的反向关系不显著。Larry Lang等在其对杠杆、 投资与公司成长的研究中表明 ,杠杆不会减缓那些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的成长;但是当公司的成长机会不被资本市场认同或者其成长机会的价值不足以克服高负债所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的影响时 ,财务杠杆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三.国内研究现状(一)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吴世农、 李常青和余玮(1999)选用影响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五个关键因素 —资产周转率、 销售毛利率、 负债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期间费用率 ,建立了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由上述五个变量构成的判定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定或预测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此外 ,判定模型结果表明 ,负债比率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毕皖霞和徐文学(2005)对26家制造业公司的实证分析显示,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市净率为基础的综合价值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肖作平(2005)通过考察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财务杠杆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二)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不显著陆正飞和辛宇(1998)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中 ,他们提出了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的假设。他们认为成长性强的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因而通常不愿过多地发行新股以避免分散老股东的控制权和稀释每股收益 ,从而只能通过增加负债来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资金。但他们的实证结果却显示成长性与负债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运用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的理论框架 ,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 ,公司成长性与公司财务杠杆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三)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 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 公司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 ,处于成长阶段、 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绩优公司善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以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并降低权益代理成本。汪辉(2003)却观察到了公司负债对公司价值的积极效应。其研究显示,公司的债务水平对Q值、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解释力(但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吕长江, 金超, 陈英(2006)研究上市公司在不同经营业绩条件下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 , 不同经营业绩下公司财务杠杆对成长性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对于业绩优良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积极作用 , 举债经营可以促进公司的成长 , 而且 , 随着公司业绩的增强 ,财务杠杆所起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 财务杠杆具有消极作用 , 财务杠杆对成长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国外的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及财务杠杆的作用的文斌相当丰富,但尚未进一步实证研究的问题也相当多,很多问题尚未定论。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虽然已知高负债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将导致债权人价值的损失转移,并将限制企业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但尚无法合理碧水和避险,在现实中找出资本结构最佳点。其二:现有的理论无法正确提供企业在不同环境下所应筹资的数量和期限,而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企业债务风险评估难。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负债状况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化解债务对策研究方面等,真正运用实证来系统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论文不是太多。从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问题研究可以看出,由于选取衡量公司成长性的变量不同,且研究的样本、研究的方法不一样,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并且此研究多以公司财务业绩指标作为公司绩效的评价指标。财务指标无法反映风险结构(尤其是公司负债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因为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而丧失客观性和真实性。还有,一部分研究选取的样本过少,或者在行业上缺乏代表性。另外,有些研究没有控制影响公司业绩的其他特异性因素(诸如,企业规模、资产结构、股权结构和行业属性等)。这些研究方法的缺陷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计量结果的可信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论企业如何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合理的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之一,负债筹资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高于息税前利润率的收益。负债筹资还可以节税和降低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筹资也起到消极甚至破坏性的作用,那就是它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扩大企业所有者的负担等因此,负债结构的恰当与否是企业加速发展或遭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就财务杠杆原理及作用进行分析讨论,诣在帮助企业正确的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安排企业资金应用。 � � 一、财务杠杆作用 � �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变动的现象。换句话说,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赢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 � �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在资本结构中,利用一部分固定利率资金,例如公司债或优先股等。由于支付公司俊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事先约定的,如果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商于此项固定利率时,则支付公司俊利息或优先股股利以后,所余归普通股享有的利润便增加,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其投资报酬率可以提高,这便是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营业利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公司债的利率或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即使营业利润小于约定利率公司仍需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则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或优先股以后。所余给普通股东享有的利润便将减少。这种情形就普通股而言,投资报酬率便将降低,称之为“财务杠杆反作用”。 � � 企业之所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进行负债筹资,就是因为优先股股利和公司俊利息具有固定的性质。在企业的全部资本收益率高于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或公司债利率时,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 � � 二、财务杠杆的作用的影响因素 � � (一)公司本身资本净值的大小 � � 债权人或优先股股东的保障在于普通股资本净值的大小,资本大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大,资本小者对债权人保障就小。从公司本身来看,如果万一经营结果较预期利润差时资本大而负值少者其支付利息不会太多,公司仍可承担。但资本小而负债多者,因支付的利息金额太大,利润减少便不足支付利息,而使公司遭遇困难。例如:甲企业原有资本200万元,按年利率6%借人资金100万元,预期经营利润30万元,除了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外,剩余24万元,作为其资本200万元的投资报酬,则投资报酬率为12%。不过经营活动成败莫测,若该企业某年经营利润仅6万元,还能按约定利率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只是普通股无利可获而已。若该企业资本仅100万元,也按年利率600借人资金100万元,己不足支付借款利息6万元,企业持续经营将遭遇困难。可知资本的大小,影响公司的举债能力。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债务总额占全部资金的70%-80%。 � � (二)借款利率的高低 � � 借款利率越低,对举债的公司越有利,即使营业利润减少仍可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对于资本的投资报酬率的影响较小。如前例某公司原有资本200万元,借人款项100万元,借款利率仍为6%,当其经营的报酬率为2%时,报酬所得为300万X2%=6万元,支付借款利息后普通股毫无所获,如果借款利率5%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20万元。 满足投资报酬支付利息要求,如果借款利率4%,同等情况下可以借款150万元。可见借款利率越低,可借款筹资的金额越大,财务杠杆作用也随之增加,反之,借款利率越高,财务杠杆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对举债予以限制。 � � (三)经营风险的大小 � � 就普通股而言,无论在营业利润的分配或是结束清算时对于公司财产的分配,其次序均在公司债及优先股之后公司有利润,应当优先支付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剩余者才供普通股分配,所以当公司债或优先股的数额越大,则普通股风险越大。另外,每一个企业的特有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不通过举债筹资,那么它只有经营风险。如果举债筹资,那么它所承担的风险不仅有经营的风险,还有财务风险。而且,一个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也大小不同,凡是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的,则在财务管理上,可以稍微增加财务风险,运用财务杠杆;如果业务收人不太稳定,风险大的,则在财务管理上不宜运用财务杠杆,以普通股葬集资金为宜。总之,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必须相互配合。切不可增加风险程度,使企业陷入难以生存的风险。 � � (四)现金流量的状况 � � 以上分析是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实际现金收支很少与账面盈余相符,而债权人的利息和优先股股利则需要现金支付,所以公司举债和发行优先股,除了考虑到营业利润要超过利息支出外,同时还要有能力依照契约规定以现金偿付本金和利息。即使能够以低利借人款项,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是由于必须在一定时间偿还现金,仍可能遭到困难。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上。都要研究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各因素,以防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 � 三、企业正确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几点做法 � � (一)适时调整资本结构比例,保持合理负债 � � 大规模的负债是产生过很好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一旦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这一前提不存在了,大量资金不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时,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也就产生了,它会加速企业灭亡的进程。因此,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结合点,既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积极作用,又不会使企业背负偿债压力,达到一种“双赢”。首先要以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也就是说,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EBIT水平时,根据可行性研究的预测结果,企业要及时决定是否应调整其资本结构,以便提高企业的EPS水平。多种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一般认为负债规模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为6:4或7:3较为妥当。 � � (二)合理控制风险 � �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 � 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的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使企业发行股票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 � (三)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 �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降低资金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提高长期债券与长期贷款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但长期债券、长期贷款的比例过高,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券的利率与资金成本率,结果在不少情况下,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不仅不能降低,反而可能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经验,及时调节负债融资的数量和比例,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能够保持较低的水平。 � � (四)建立相关偿债制度,良性持续负债融资 � �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作为一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负债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偿债要求企业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考虑: � � 1、建立偿债基金。 � � 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的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 � 2、妥善安排还贷的时间 � � 为了避免集中还本,付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减少债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必须对各类负债的期限、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新债发行的时间选择进行妥善安排。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有:采用分期偿付的负债筹资力一式的偿还时间影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之间的时间搭配;发行新债和偿还旧债之间衔接问题。只有妥善安排好还贷时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平稳有序地进行。 � � 3、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 � 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后,企业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负债融资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 � � 综上所述,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力一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任何定量力一法只是一个理论力一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必须综观全局,必须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负债亦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利益,适度举债筹资。 再送一篇: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会形成反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法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通过以上企业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债务)。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笔者试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一、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假设:1、 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2、 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企业成熟期,销售市场良好,收益较高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可能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采用负债比重较高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建设初期、成长期及衰退期,让利销售、培育市场或产品受挤压市场委缩,企业经营效益较差时尽可能减少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的损失。二、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成长经济的有力杠杆。假设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预计会产生20%的报酬率,试比较不一样资金结构对利润影响。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20%.方案二、自有资金投资50万元,另外借款50万元,负债比率5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50万元,因此这5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5元(5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30%(15/50×100%)。方案三、自有资金投资60万元,另外借款40万元,负债比率4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还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0万元,因此这6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4元(4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下降为26.67%(16/60×100%)。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所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为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收益应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负债融资。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1、 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企业、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部份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法。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开展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规定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成长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称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企业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定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定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企业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2、 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财务风险只发生在承担责任企业,就其产生的缘故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规定企业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规定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开展合理的权衡。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开展权衡、比较,充分、全面考虑财务杠杆作用与反财务杠杆作用,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一样作用选择不一样的财务杠杆作用。摘要:负债经营是财务杠杆存在的基础,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若负债过少,会损失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就必须深刻了解财务杠杆机制,把握财务结构。资本结构,按照企业预期合理搭配各种筹资方式,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合理解决财务杠杆与企业筹资效益问题,从而达到财务杠杆效益最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另一面,许多企业走向了极端,有的陷入了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的怪圈,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的强烈反差;有的热中于超低风险,全凭自有资金苦苦强撑,最终导致企业衰退或破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财务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负债及财务杠杆的诠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讲,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负债的形成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资本;二是企业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应付款项等。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因为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负债过多不好,负债过少也不意味着好。若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若负债过少,则不能有效取得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举债投资是神奇的工具,但务必妥善运用。这时应坚守借贷的两大原则:(1)期望报酬率必须高于贷款利率;(2)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识财务杠杆的存在及其影响。 所谓杠杆,简言之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的工具。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整个地球撬起。”延伸到财务杠杆上,可以这样说:“借我足够的钱,我就可获取巨大的财富。”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原因分析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缺乏财务管理战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管理阶段。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三)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最终成为财务危机的"始作俑者"。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由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六) 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1996年进入全球500强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却因为缺乏足够现金无法偿还几千万美元的债务而被迫破产,10年辉煌毁于一旦。珠海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则是兴建巨人大厦时国内卖楼花所形成的4,000万元人民币债务。 突发性风险事件由在市道畅旺的时候,高成长企业或许可以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给市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一旦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外,企业自身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二)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5、 保持财务资料完整。很多中小企业疏于日常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这势必会给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三) 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太阳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如下:方法一是美版第一步首先是打开设置,方法二是欧版第二步然后进行下载更新重置版型团打卡taptap
摘要: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为企业所推崇。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一、并购的含义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Merger)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用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二、并购对公司财务框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财务风险(一)资本结构偏离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所需大量资金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认股权证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所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股票往往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暂时背离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债务资金的规模庞大和新发行债券、股票的沉重压力使并购方不得不考虑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二)杠杆效应债务的存在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财务杠杆效益的源泉。同时,正因为财务杠杆效益存在,使得债务的存在合理。随着债务增加,杠杆效益亦是水涨船高,高财务风险的背后是投资高回报的预期。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导致杠杆率增加,特别是在杠杆收购案例中。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流量偿还负债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资金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垃圾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40%.所谓的垃圾债券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发行的利息很高,但评级很低,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的债券。高息垃圾债券的发行及大量投资银行的贷款使企业资本财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并购中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抵消财务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三)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影响及偿债风险三、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三)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财务风险。如何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二)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资风险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比如公开收购中两层出价模式,第一层出价时,向股东允诺以现金支付,第二层出价则标明以等价的混合证券为支付方式。采用这种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于交易规模大、买方支付现金能力有限的考虑,维护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另一方面是诱使目标企业股东尽快承诺出售,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达到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目的。(三)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四)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在财务杠杆收益增加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选择好理想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参考文献[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2]田进等。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3]陈共荣等。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4]邬义钧。企业兼并及美国企业五次兼并浪潮的启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5]费雷德。斯通着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美)J.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怎么不求你姐姐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