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新零售发展境遇下,零售商全渠道管理势在必行,零售商应当同时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资源,以增强顾客的跨渠道体验。实际上,信息技术是推动全渠道协同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信息系统分析了全渠道能力框架,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内部能力、外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关键词:
新零售;全渠道管理;全渠道融合;智能零售;
一、引言
2016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阿里巴巴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意即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来重新构建零售产业的业态形式,在此之后,零售渠道的顾客触点增多,边界开始模糊,市场出现了诸多细分场景化的零售业态(杜睿云、蒋侃,2017),比如友宝在地铁站创建了智能售货机,乘客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自动售货机的二维码下订单;AmazonGO的无人零售店通过机器视觉来识别顾客,并在顾客离开店铺时自动处理付款,而无需手动互动(Grewal等,2017);拼多多将电商体验与社交活动结合在一起,产品可以由用户亲友帮助砍价,并且所有点击页面的用户都有机会获取邀请他人帮助自己砍价的机会。全渠道零售能为零售商和顾客提供各种好处,包括提高运营效率(Oh等,2012)、增加销售额(Cao和Li,2015)、改善顾客体验(Herhausen等,2015)、提高忠诚度(VanBaal,2014)和增强顾客信任(Cao和Li,2015)。
顾客们越来越期望随时随地使用零售,并为所有零售渠道和接触点提供一致体验(江欣,2017),许多顾客同时交叉使用线上与线下渠道进行购物(马慧敏,2017)。例如,实体店内的顾客做出购买决定之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收集额外信息,促使诸多零售商在店内提供免费wifi,而在网上购买产品的顾客往往期望能够在实体店中也能购买(施蕾,2014)。因此,零售商不仅试图在其渠道组合中添加新的数字渠道和接触点,而且还要将其全部整合到全渠道零售的无缝体验中。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在零售业向全渠道零售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剑,2018)。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强顾客与零售商之间的互动,Piotrowicz和Cuthbertson(2014)以及Gu和Tayi(2017)强调了信息系统在支持全渠道零售中的作用。目前研究尚未系统确定零售商必须开发哪些信息系统能力以在全渠道环境中取得成功,而本文提出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以期望对我国零售业全渠道转型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理论背景
(一)零售渠道的演进
在零售业初期,零售商将实体店作为单一分销渠道(齐永智、张梦霞,2015)。因此,顾客不得不进入实体店购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售商开始扩大渠道组合,并通过电话等其他渠道提供服务,直到近年来通过数字渠道,顾客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购买产品,例如B2C电子商务、O2O电子商务或社交营销解决方案。在大多数传统渠道中,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Mohr和Nevin,1990),而数字渠道促进了双向沟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也使零售商能够融入其顾客日常生活中(Rosemann,20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渠道的出现,零售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Verhoef等,2015)。在过去二十年中,渠道主要被视为分销渠道,研究人员专注于确定每种产品类型分销渠道的适当组合(Black等,2002)。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渠道充当分销渠道或沟通渠道,其可以被描述为零售商的联络点或与顾客互动的媒介(Neslin等,2006)。基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将渠道视为零售商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渠道(Hosseini等,2015)。因此,渠道可以被分类为线下渠道(实体店)、在线渠道(在线商店)和直销渠道(实体或在线)(Verhoef等,2015)。而传统的在线渠道由于移动渠道和社交媒体等附加数字渠道的出现而大幅扩展(Verhoef等,2015),可以分为能力性、社交性、社区性和企业性渠道(Straker等,2015)。
随着零售渠道的不断丰富,形成了丰富的渠道生态链,研究人员提出将重点放在全渠道管理上,这种方法试图以整体和综合的方式考虑所有渠道(Verhoef等,2015)。因此,全渠道管理可以定义为,对众多可用渠道和顾客接触点的协同管理,以使跨渠道的顾客体验和渠道绩效得到优化(Verhoef等,2015)。从顾客角度来看,如果产品可以在任何渠道购买,顾客也可以通过任何渠道使用同一优惠券(Beck和Rygl,2015)。从内部角度来看,如果顾客的定价和库存数据等数据在所有渠道上共享(Beck和Rygl,2015),则说明渠道将被整合。
在过去文献中,对于更好地理解顾客的多渠道和全渠道购物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Venkatesan等(2007)分析了顾客多渠道购物行为的驱动因素。由于全渠道零售与创新数字渠道的'出现有关,Juaneda-Ayensa等(2016)通过检查接受和意图使用新技术来确定影响全渠道购物行为的因素。Gu和Tayi(2017)分析了顾客对零售商不同产品摆放策略的行为,即产品是专门销售还是跨渠道销售。此外,Gu和Tayi(2015)考察了零售商实施的不同退货政策对顾客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框架
能力与企业的资源观(RBV)有关(Wade和Hulland,2004)。因此,组织拥有能够创造竞争优势和卓越长期绩效的资源(Hosseini等,2017)。当组织实施价值创造战略,而不是同时被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竞争对手实施时,组织就会获得竞争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资源配置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并且不可替代的(Barney,1991)。资源分为资产和能力,资产是组织可以使用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东西(Helfat和Peteraf,2003),而能力是使用资产创造、生产或向市场提供产品的可重复行动模式(Wade和Hull,2004)。与有形资产相比,能力提供了对组织内不可转移资源和流程的理解(Dreiling和Recker,2013)。因此,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不可避免的(Helfat和Peteraf,2003)。
能力被分为运营能力和动态能力(Dreiling和Recker,2013;Pavlou和ElSawy,2011)。运营能力专门用于组织经常性流程,即有助于日常生活(Winter,2003);而动态能力有助于适应和重新配置动荡环境中的能力,即应对能力(Hosseini等,2017)。因此,动态能力被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高阶能力(Koch,2010)。
通常情况下,能力是通过能力框架构建的(Forstner等,2014),具有相似特征的能力可以归入能力领域(Hosseini等,2017)。研究人员为业务流程管理(Rosemann和VomBrocke,2015)、创新管理(Hosseini等,2017)以及跨文化管理(Ang和Inkpen,2008)提供了不同领域的能力框架。例如,Rosemann和VomBrocke(2015)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框架沿着六个要素(即战略一致性、治理、方法、IT、人员和文化)构建了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在创新管理中,Dreiling和Recker(2013)提出了一个区分组织、个人、技术和流程能力的框架。
信息系统能力是信息系统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项研究中,对信息系统能力展开了更广泛的观察。通过考虑先前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全渠道零售领域,本文将信息系统能力定义为零售商组装、整合和部署信息系统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供跨所有渠道无缝体验的能力。例如,McLaren等(2011)开发了衡量企业竞争战略与信息系统能力之间契合度的模型。Niehaves等(2011)通过区分感知、获取和转换能力为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流程变更提供了一个能力框架。
此外,信息系统能力可以分为内部能力、外部能力和跨越能力。内部能力是针对市场需求(例如信息系统技术技能或信息系统开发)的内部重点和发展方向。相反,外部能力是外部导向的,侧重于预测市场需求和理解竞争对手,如外部关系管理或市场反应(Wade和Hull,2004)。跨越能力指的是信息系统业务伙伴关系或信息系统规划和变更管理,必须结合内外和内外能力(Wade和Hull,2004)。
三、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
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本文将其分为外部能力、内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外部能力侧重于预测或响应公司外部的要求(Wade和Hulland,2004),对于全渠道零售商至关重要,因为零售商必须获得顾客的需求、偏好和背景。同时,内部能力对于管理全渠道技术和处理全渠道数据至关重要(Wei等,2014)。而跨越能力集成了内外兼容能力,并且需要理解市场需求和内部能力(Hooley等,1999;Wei等,2014)。
(一)外部能力
顾客基本信息。获得基本顾客信息是大多数顾客与零售商互动的先决条件。基本的顾客信息源于识别数据(例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描述性数据(例如人口统计、家庭结构、顾客分类)。基本的顾客数据可能会在注册过程中收集或基于特定的交互,可以通过传统市场调查的数据来丰富,例如关于顾客购买力的信息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
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偏好受个人或社交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同事)的影响。如今,这些关系中的更大一部分反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顾客连通性上,顾客使用社交媒体和撰写产品评论,彼此不认识的顾客可能会相互影响他们的偏好和购买决策,来自社交媒体的印象会影响顾客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顾客评论可以借助于情感分析来解释(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能够确定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影响范围及其行为。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中心度量度(例如度数中心度、亲密度中心度、中间度中心度)来确定,通过分析顾客的社交图和个人资料信息,全渠道零售商可以更好地利用基于心理和行为的定位。
顾客情境背景。为了设计更合适的顾客互动,零售商必须能够感知个体顾客的具体情境背景(例如时间表、地点、心情、特殊事件),相关数据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传感器来收集。另外,就顾客授权而言,零售商可以考虑来自个人交互(例如电子邮件、聊天)和顾客的数字日历信息,以提供顾客的高度情境化的精准推荐。零售商可以结合使用不同渠道内顾客当前行为的交易数据,全渠道数据有助于了解顾客的计划、需求和偏好。在此基础上,零售商可以避免在错误的时间或地点与顾客进行互动,即可能会损害短期顾客体验或顾客关系的情况。
(二)内部能力
全渠道分析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环境中,使用创新信息技术和处理大量异构数据至关重要。因此,员工需要掌握与全渠道零售分析技术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另外,他们需要有关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知识。此外,由于全渠道零售商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例如通过使用会员卡或通过跟踪在线商店的顾客行为,员工必须了解数据隐私性、安全性、所有权以及顾客对使用的期望,以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
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零售商拥有并处理可能以结构化(例如销售点数据)形式提供的各种形式数据(例如顾客、产品、位置、时间和渠道数据)或非结构化形式(例如顾客评论)。在同质数据库中检索、组合、整合和构建来自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的过程是全渠道组织的关键挑战。一旦零售商掌握了全渠道数据集成,零售商需要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通过使用可视化、预测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不同方法,零售商可以对市场形成有意义的见解。因此,零售商必须注意不要陷入典型的大数据分析陷阱,比如对低质量不相关数据或虚假相关性的复杂分析。
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在全渠道环境中,零售商必须能够管理一系列新兴技术,如店内技术、交付技术、LBS技术或通信技术。其中,店内技术(例如交互式展示、虚拟试穿、自助结账解决方案)将成为商店体验的一部分,并有助于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在网上商店无缝购买产品,并减少闲置时间;交付技术(例如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有助于履行过程。基于位置的LBS技术在实体店内外提供本地服务能力;通信技术(如视频聊天、聊天机器人)有助于改善顾客和零售商之间的持续沟通。因此,零售商还必须能够运营合适的全渠道基础设施,以便利用这些技术及其相互作用。全渠道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多个层面问题,例如协同使用新兴技术、网络通信、智能物件与其他业务系统(例如CRM系统)的数据连接与数据存储,因为数据需要存储在实时处理的集成数据库中。零售商还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传统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或新的数据集成架构(如数据湖)来存储数据。
(三)跨越能力
实时信息访问。全渠道环境下顾客可以连续在不同渠道之间切换,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可以随时发生,实时信息的提供和访问是全渠道零售商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一,在所有渠道获得实时信息时,顾客决策可以得到促进,线上与实体渠道的产品可用性信息可以支持顾客的跨渠道选择,对订单进行持续的实时跟踪可实现更加以顾客为中心且便捷的送货服务。第二,从零售商内部角度来看,有关产品可用性、顾客行为、顾客状况和销售情况的实时信息有助于组织货物流通、市场营销和服务。第三,需要实时信息来提供个性化和上下文广告,服务和优惠(例如基于位置的广告)。因此,在整个顾客旅程中无处不在的实时信息访问是成功全方位渠道零售的先决条件。
需求智能推算。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自动推断和推理顾客的需求和偏好。通过利用不同的数据流和实时数据分析,零售商可以获得对顾客行为有价值的见解。例如,顾客需求可能通过与虚拟顾问进行对话分析,并借助联合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对顾客需求的理解是长期顾客关系的基础,也是渠道开发、创新管理、广告投放等许多战略运营的决策支持。
个性化营销和服务。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偏好调整广告、优惠和服务的能力。广告和优惠应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提供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户外场景时提供O2O服务。此外,服务履行过程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情境化,顾客可以选择最方便的选项,例如在某个特定时间送货上门。随着顾客管理关系的兴起,零售商必须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尤其对于某些产品类别(例如电子设备)。
互动的智能自动化。未来,顾客与零售商交互的越来越多的部分将由人工智能来自动处理,例如购买咨询和售后服务。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必须提供智能自动化,零售商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顾客可以从持续服务水平中获益。例如,顾客订单可以通过智能物品(例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咖啡机)来放置。智能设备一旦被顾客授权,可以自己充当顾客。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成功与智能物品进行沟通,这些智能物品意识到其所有者规定的偏好。
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全渠道顾客通过数字和传统渠道以更加互联的方式与零售商互动(例如在实体店中使用在线商店)。渠道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个人计划、心情、天气),并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接触点,以实现所有渠道之间的无缝切换,零售商应当消除孤立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孤岛,管理来自所有渠道的顾客数据,以实现全方位的顾客视图并提供一致的顾客体验。
融入顾客日常生活。由于数字渠道以及智能手机和智能产品等数字技术的出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现在许多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都是在家开始的,智能设备的使用使顾客能够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此外,顾客希望避免时间闲置,并倾向于在途中适当情况下(例如在地铁、逛街等场景下)发起互动。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机会,并且非打扰式地提供适当产品。
四、结论
数字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管理中日益重要,本文开发了一个信息系统能力框架,其中包括零售商在进行全渠道管理时应考虑的12种能力。框架包括3种内部能力(全渠道分析技术、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3种外部能力(顾客基本信息、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情境背景)以及6种跨越能力(实时信息访问、需求智能推算、个性化营销和服务、互动的智能自动化、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融入顾客日常生活)。
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带来了一定贡献。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能力框架通过识别和构建相关的信息系统能力,为全渠道零售知识的形成做出贡献,因为国内暂时还没有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全渠道零售能力框架。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的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当零售商参与全渠道管理时,框架的能力可能会因相关性和重要性而异,具体取决于行业或组织的特性以及组织在全渠道管理中的进展情况。本文建议组织始终密切关注所有能力及其相互作用,以便在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现成功的互动。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框架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运营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参考文献
[1].江欣.基于全渠道零售视角的传统零售业转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
[2].马慧敏.移动互联时代我国零售企业全渠道模式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4)
[3].王剑.零售企业的全渠道演变及供应链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4].齐永智,张梦霞.SOLOMO消费驱动下零售企业渠道演化选择:全渠道零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
[5].姜丽媛.全渠道零售时代下产品的网络适应性变化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5(7)
[6].施蕾.全渠道时代顾客购物渠道选择行为研究[J].当代财经,2014(2)
[7].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从马云提出新零售的理念后,2018年上半年新零售出现呈现3种趋势:一种是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一种是社交电商凸起,一种是范零售品类的扩张。让传统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从厮杀仇恨阶段,走向了相互融合阶段,线下线下的零售也都看到了新的希望。商业是整个 社会 正常运转的保证,致力于从事这一行业,是经济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线下线下融合发展的原因 1.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语音图像识别、LBS、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为零售业提供了一种新奇高效的购物体验。技术的更新必然导致商业行为的更新,在整体消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新的消费体验必然成为挤压争夺消费顾客的强劲力量,新生的90后,00后更是新奇有趣的拥趸者。 2.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零售行业进入诸侯混战的年代,多样化的 社会 群体意识导致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构成了去中心化的 社会 网络,无论是购买者群体还是供应商,集中垄断程度变小且又有新进入者,如百草味、江小白等横空出世。 3.从商业成本的角度讲:线上获客成本激增,与线下人工成本相比,线上运营维护解读的成本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低的获客成本结合高的线上运营效率,才能获取较好的盈利。 受疫情影响传统企业的实体店受到冲击而倒闭,线上网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零售领域上,消费者的注意力已从实体店转移到网络购物APP上,相伴而生的是体验感不足和到店体验需求所带来的的影响,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衔接,使得双方能够实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效果。 我们应基于消费体验的融合,通过结合互联网运营模式,实现消费者到店体验的优化,如新型门店样板-业态重构融合,品牌合作线下门店,无人零售业态。主要集中在范生鲜与3C家居生活品类,通过线上线下体验的融合,不仅培养了消费体验中的便捷感,而且线下购物体验感强,满足消费者追求自我品牌表达,彰显生活品质的需求。从产品上抓住痒点就是要给用户以新颖、趣味性和享受性。而这种痒点的触动,是需要心的服务与体验,让用户从使用产品到享受产品,提升粘性。注重突出消费者在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将线下整体布局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在消费者推动中建立全新的发展格局,保障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中,能为消费人员提供更多服务。 其次是基于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渠道下沉的融合。以最小的交付成本获取最大的用户满意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传统零售渠道层级提升供应链效率,延伸到下游便利店,抓住终端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话语权,如阿里零售通、百世店加和京东新通路等。 接下来是基于消费场景延伸的融合,在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即时性消费场景。在碎片化时间里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满足,习惯即刻送达的用户无法忍受更长的等待时间。即时性消费能很好的抓住满足便利性的需求,让用户不自觉中形成习惯,如外卖、闪送到家。在闪送的模式中由即时性消费变为“刷牙式”的消费行为习惯,从而发展高客单价,高毛利的商品与服务,走出低毛利高成本的困境,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9759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占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较去年上升了5.4个百分发点,涨幅是同期的近5倍。在疫情常态化下零售品牌经营绕不开线上线下融合,而在其道路上品牌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线上线下仓储如何调动,畅销货如何线下推动,如何解决线下压货、渠道窜货问题。线下往线上引导帮助品牌实现线上线下数字化融合经营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们应解决的问题。企业在融合线上线下发展中应利用大数据,企业多方协调互补及内部推广。 1.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契合点、优势互补现状针对性分析,做好消费差异性要素综合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需求,建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整体销售成效,为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在开发新零售要注重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一体化资源支撑体系,进行全渠道统一仓库管理、配货,促使线上线下发展能获取良好的发展成效。 2.做好多方协调互补,商城经营和管理进行优化,重新定义一套内部结算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协调管理发展目标;对各项重要资源深入挖掘,促使传统销售、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有效补充,突出资源整合优势;注重强化资源整合价值为新零售工作多方位优化提供更多极具价值的保障。企业做好全局规划,统筹兼顾优化调整整体发展,对企业现代化和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明确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3.从企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对企业展开多方位改革,调节企业发展利益分配关系,这样便于对企业线上、线上展开全面管理。在企业内部推广中,要注重强化电商部门以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融合,为线上线下融合创造更大便利。在科学化的保障机制应用中强化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应进行差异化分工,为销售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保障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服务以及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这样能促使市场客户获取更优质的消费体验,建立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全 社会 范围中建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1、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零售的发展,已逐步走出以商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流量为中心的方向加快发展。新零售需要从内容、形式和体验上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当前零售经营的核心。当前,零售首先是经营顾客,围绕经营顾客打造有特色的商品与服务。2、精准与场景零售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基础是精准定位,精准定位你的目标消费者,精准聚焦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场景。没有精准就没有消费者认知,就难以引起目标消费者对你的关注。在精准定位基础上,是需要用有效的手段链接你的目标消费者,影响你的目标消费者。3、流量零售在线下、线上流量到顶的形势下,零售经营的核心元素已经变成是流量。流量是零售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未来的零售竞争是流量的竞争,是顾客资源的竞争。如何找到顾客、建立链接、产生影响、增强粘性、提升价值、打造终身价值顾客是零售经营的主线。零售的经营将以如何找到顾客为起点,通过用户注册,把顾客变成可连接,可管理。企业要尽快用更多的手段,把你的顾客变成你的注册用户。用一切有效的方式影响你的顾客,逐步打造成终身价值顾客。4、社交与社群零售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往商品力、品牌力为中心的零售营销模式已经在发生变化,社交力、社群力正在成为新的零售营销影响力。零售在变的社交化,具备更多的社交属性,具备更多的社交功能。在互联网环境下,社群影响已经成为消费购买的主要影响要素。围绕目标顾客,打造超强生活场景,构建更多的IP属性,通过社群产生粘性,逐步放大顾客价值,能够产生更大更有效的传播。5、全渠道零售目前的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的线下与线上二维市场。未来的零售市场必将是更加充分的二维市场结构空间。市场不会再回到单一的线下市场结构,只有实现二维市场融和规划,协同发展,才是把握了市场的全部。6、智能化零售、无人零售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将会逐步取代部分的人力,而使零售效率得到提升。从成本、效率、体验出发,无人零售、自助零售已经成为今年零售创新
自从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我国新零售以一路狂奔的态势不断发展。此概念提出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网易等多家企业已经开始了新零售探索之路,“新零售+”迅速成为新的风口。
企业纷纷布局新零售
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以盒马鲜生为主,展开其新零售之路。随后,亚马逊革命性地提出了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将“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2017年可谓是新零售的发展元年,超级物种、7 Fresh、苏鲜生等新零售代表门店不断推出,京东、腾讯等公司纷纷布局,并且竞争格局逐渐明朗,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小米之家、7 Fresh等头部效应明显。
传统零售VS新零售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有很大的不同,新零售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的模式,结合物流等,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而传统的零售则是依靠人流量,依靠过往的消费者,依靠个体的经验自营。新零售结合大数据对顾客进行精准定位,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更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
得益于新零售风口的兴起,各地的创新型企业也层出不穷,但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仍聚集着70%的新零售企业,其他地区的新零售企业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北京作为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毫无疑问地以33.5%的新零售企业占比位列榜单第一位,其布局涵盖供应链、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等多种业态,其代表企业为盒马鲜生。上海作为中国零售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新零售浪潮中也不落人后,以22.3%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二。上海不仅拥有传统零售巨头百联集团,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还诞生了以猩便利为代表的一众新零售企业。广东省一直是各类新鲜事物涌入的第一站,其以14.6%的企业数量占比排名第三。
新电商模式最热
如今的新零售遍地开花,“新零售+”已经成为新风口,无论是社交电商、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物流服务、零售系统等,凡是与新零售关联的服务业态,都厚积薄发,拥有巨大潜能。而随着流量红利退却,传统电商也在调整模式,“新零售+电商”的新电商逐渐兴起,并成为新零售的主流模式,占据着新零售行业29%的市场份额,其中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为代表的企业纷纷从线上转到线下,以线下实体店为入口,试探新零售。
新零售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量,我国零售业迈向新零售时代的步伐开始越来越快,腾讯系与阿里系针对线下零售的投资可以说是“双马”不停蹄,纷纷加速布局重量级线下实体,包含战略投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商场等。2017年,我国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389.4亿元,以目前新零售发展的步伐来看,预计2022年规模将达到1.8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新零售未来发展趋势
1、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
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大背景下,零售的发展,已逐步走出以商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流量为中心的方向加快发展。新零售需要从内容、形式和体验上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当前零售经营的核心。
2、全渠道零售
目前的零售市场已经是高度的线下与线上二维市场。未来的零售市场必将是更加充分的二维市场结构空间。市场不会再回到单一的线下市场结构,只有实现二维市场融和规划,协同发展,才是把握了市场的全部。
3、智能化、无人零售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将会逐步取代部分的人力,而使零售效率得到提升。沃尔玛、亚马逊等已经在无人零售上迈出了步伐,从成本、效率、体验出发,无人零售、自助零售已经成为零售创新发展的新热点。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新零售要求线上线下物流深度融合
新零售中,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新零售就是以大数据为驱动,通过新科技发展和用户体验的升级,改造零售业形态。
新零售经营特点包括渠道一体化、经营数字化、门店智能化、商品社会化、商品智能化等。新零售场景下,多渠道销售场景闭合,通过数字化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大数据时代,门店智能化普遍,提升顾客购物体验与效率,线上商店商品种类齐全,物流配送效率高等。
传统零售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从最初的柜台交易到后来的商超都可以看成是传统零售。商超和百货是传统零售最主要的形式,其优势明显,购物过程中可以结合试穿、试吃、试玩等体验项目,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其发展痛点也较多,包括渠道单一,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成本高企,数据驱动应用不足等。适合新零售的行业包括生鲜电商、连锁超市、便利店、跨境电商、母婴店、3C等。主要解决销售渠道、流量引入,并建立社区,进一步融合扩大销售规模。
探索新零售对传统零售的颠覆及投资机会
互联网环境下,以消费升级为主线的消费理念、消费诉求、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一定程度制约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新零售对夫妻店、社区店,商超、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进行颠覆。
对传统夫妻店、社区店来说,客户的来源大多来自于周边的社区,学校等地方。人群比较固定,商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新零售的冲击下,传统夫妻店、社区店尝试改变经营方向,从传统的产品经营改变为对客户的经营,为客户创造价值,真正的为客户提供便利,提供服务。搭建完整的经营体系,从店面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采购、入库、陈列、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不断进行完善。线上快速的扩大小店的经营范围。
中国连锁便利店品牌地域特征明显,新零售使得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全国各地扩张。针对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全渠道战略包括打通线上线下生态圈,在商品、营销、物流、数据等实现资源共享。传统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已经触及天花板,单纯租金模式不可持续。将购物中心变成超级体验中心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现多层次混合收入结构。
在零售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当前消费升级,传统零售业萧条、网购零售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各大电商巨头和传统零售品牌企业纷纷探索新零售,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金进场。2020年10月物流供应链/电商新零售共收录了26个私募融资事件,合计融资超90亿元。虽然较9月私募融资事件少,但融资金额大。
宏观经济放缓、电商冲击等不利环境难以消散,以及区域割据、联营模式等自身困境仍然存在,零售行业基本面较难显著改善,但零售企业在便利店及生鲜超市业态优势逐渐凸显,线下零售积极布局互联网+零售转型,如推动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模式,借助国企改革改善激励机制或注入优质资产,以及探索供应链服务、大健康的新消费成长机会,这些均将成为未来可挖掘的投资机会。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总体而言,“新零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呈现实践引领理论研究的特征,即实践探索较多,理论研究相对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特征解读、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方面,“新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回归零售服务本质、依托数据和技术提升零售效率、将驱动供应链变革等观点已成为共识。目前,“新零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未来实践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无界化、智慧化,学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拓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零售”下的新物流、“新零售”驱动供应链变革与重构等研究方向,从而为更好地引导“新零售”发展提供支持。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摘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关键词]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首先,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其次,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最后,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市场营销 策略是便利店企业特别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1:《浅谈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在我国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为我国中小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笔者认为,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 渠道 策略、价格策略。 关键词:便利店营销策略 便利店通常指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靠近居民区,营业时间为15个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的经营模式。便利店一般全年不休息,并且开店地点灵活,主要填补消费空隙,销售的商品主要以顾客日常的必需品为主。 便利店能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原因是:随着 文化 水平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日常消费品已集中在食品和部分非食品项目;由于门店的面积小、品种少、商品陈列有序、位置明显,顾客的购物时间及交易过程迅速,能解决生活急需;由于门店位置便利,顾客购物方便。 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价格策略。 便利店的产品策略 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经营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 目前,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陈列面积过大的现象,有不少商品在3个排面以上,这样的陈列为门店的商品品种单调创造了借口,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有1200种商品左右的门店,可能只有500多种的商品上架,其结果显然是不足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鸡蛋碰石头,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货架大面积空位是门店的暂时性缺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的结果无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货物不及时,采购部商品采购的品种不足,理货人员补货不及时。这三种问题造成的这一后果必然影响门店销售和形象。一个货架空空的门店对于顾客的影响是什么?不仅仅是顾客此次购物无功而返,还可能使企业损失一批固定客户。 便利店的分销渠道策略 一间普通的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000-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渠道和保存方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货物品种,顾客的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世界著名的便利店“7-11”配送系统,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多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吸取“7-11”的 经验 ,再根据我国便利店的实际情况,在渠道方面应进行改革的营销策略是: 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 鉴于目前国内便利店多数已有配送中心这一事实,现在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尽量采取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要充分发挥自设配送中心的优势,建立电脑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特别要发挥配送中心分别与供应商及各家店铺相连的电脑网络作用。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3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 报告 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 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 由于门店面积小,又因地理位置多处于繁华地段,高额的房租不允许门店有大量的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进、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为了完成门店商品的快速周转,对于配送商品的时效,包装应当仔细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而对于像冰激凌、速冻食品类商品,供应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货到各个门店。 便利店的价格策略 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作为都市人生活中一种难得的购物场所,不仅稀缺,而且还要负担24小时不间断的人力费用、营业费用以至于照明费、空调费等。如果要求企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既便利,价格又便宜,对商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的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便利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否定低价、便利制胜”。 便利店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一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消费群体急需的品种大量采购,争取较低价格销售;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定价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更不可与大型超市竞价,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大型超市高一些是正常现象,因为其吸引顾客的不是价格而是可以应急的服务。 除此之外,国内便利店营销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促销。与其他大型超市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相比,很少见到便利店的促销活动。促销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质是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促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促销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人员推销、 广告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四个方面,作为零售业态比较适合的就是后三种。本文建议便利店在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后,在平时将商品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多与消费者沟通,利用促销的手段树立自己的形象。 目前,我国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200余座,按平均每3000人开一家便利店计算,每100万人口城市开设便利店至少300家,而200余座城市容纳便利店的数量可达6万余家,这一数额相当庞大。因此,只要掌握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其发展空间才会巨大。 参考文献: 1.刘华.24小时便利,中小超市能做吗.销售与市场,2002.9 2.肖瑞海.“7-11”,以小见大的典范.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4 3.刘登义.传统便利店的生存之道.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3 4.胡音.沃尔玛选址分析.中国商贸,2002.6 5.张庚淼.市场营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2:《平安银行东逸社区金融便利店 营销策划 》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社区金融是指依托于银行有形或无形网点,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向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具有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随着居民与所住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而社区金融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制高点,将会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研究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将平安银行的品牌植入到业主心中,对平安银行及其综合金融有所了解,并留下良好印象;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吸收优质存款、提高利润的新发展极。社会意义:有利于银行自身利润的增长和发展,还贴近了社区,密切了客户关系,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二、国内外文献简述 美国的金融营销模式强调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金融机构采取混业经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服务方式,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多样化、全面地配套;我国的社区金融是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发展方向,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繁荣,它将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依托社区,深入居民发展金融服务。 三、策划项目简介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银行,是一家由中国平安 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大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1月,正式合并深圳发展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是综合金融和科技智能元素的,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社区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同时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透过衣食住行的便利,拉动人流及入店率。综合金融有保险销售、住房网、二手车网业务和提供“速递易“服务引入快递智能收发柜,结合我行借记卡,将小区网购及快递包括取件服务与社区金融便利店捆绑、提供奢侈品代购等第三方服务。 四、市场机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1)广州常住人口:广州人口环境特殊,人口增长超过65%是外来务工人员迁入。目前广州常住人口1059万,其中户籍人口798.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636.8万,实际人口超过1400万.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 (3)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51。 (4)人口区域分布:全市常住人口中,中心城区为772.72万人,占60.85%,新城区为334.35万人,占26.34%,县级市为163.01万人,占12.81%。 2.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状况: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提质成效明显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2013年广州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势稳定,奠定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 (2)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构建多点支撑格局。2013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6%。其中金融、交通运输、旅游保持较快增长。民间金融街进驻机构102家,国际金融城启动建设,金融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微观环境分析 1.竞争者分析 零售业务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两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业内名列前茅,曾被欧洲货币评为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理财、信用卡等方面也做得不错。而光大银行则是理财业务位居同业前列,在理财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但与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存在网点少、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及五大国有银行高等劣势。 2.消费者分析 据问卷调查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中,持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账户最多,其次是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而对于各银行开展的一系列客户回馈活动,最多人选择油米食品,其次是购物礼券,第三是旅游礼券和洗车卡;对于若银行组织活动,最多人选择参加亲子活动,其次是短途旅游,第三是中医养生和投资分析。 3.SWOT分析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的优势:(1)平安银行有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投资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可专门为居民定制几套投资、养老的高收益、全面的综合金融方案,特别是高档小区一般是四到五人的三代家庭,三大金融系统可以更吸引老人及家庭。(2)平安银行可利用平安集团保险客户广的优势,透过保险品牌效应吸引客户,并通过社区银行进行保险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3:《浅谈便利店营销策略》 一、保定杰出便利店概况 保定杰出便利店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于社区内的夫妻店,这种夫妻店的模式与便利店相似,俗称杂货铺。这些店铺基本上与杰出便利店都是毗邻而设,并且他们经营的商品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对于社区的消费者,他有一部分固定的人群,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于一些同质性的商品他们都喜欢选择固定的地点去购买,对于杰出存在很大的竞争威胁。 二、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首先是商品的选择上,杰出注重了顾客的临时性消费,采用全面多元化的策略,在产品的种类上涵盖了所有社区消费中可能购买的产品。杰出便利店产品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种类越多,越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较之社区中的夫妻店增加了许多便民服务,这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获得了消费者对杰出便利店的好评;其不足在于,商品的种类过于繁多,所以对于理货方面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这就增加了人员的配置。门店的面积比较小,商品越多,所需的空间越大,所以造成空间的拥挤。 (二)价格策略。在定价方面,由于面向的主要是社区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都比较熟悉,所以对于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比较敏感。店内的日常消费品,流动速度较快的商品一般与市价持平,而一些周期性消费品比如粮油、调料等,都会比市价高出一到两元。因为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在社区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家中来客人或者临时缺少的急需商品,他们不会选择到较远的超市去购买,对于商品的需求程度使得他们能够接受高价商品。在便利店自制的商品方面,在遵循市价的基础上都会适当的加价在几毛钱,这是对于人员使用方面的一种分摊。由于杰出便利店在2012年后增加了24小时服务,所以在人员的投入上增加了许多,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所提高。但在价格方面,杰出也有自己的定价原则,区别于其他地区知名的或者本土的便利店,价格高出的部分特别小,基本贴近市价。 (三)渠道策略。杰出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由保定新杰出集团统一选址设立门店,并且统一进行人员的配备,在商品的供应和配送方面主要是两种渠道,大多数的商品是由集团统一配送,集团有一个统一的配送中心和商品的仓库,每个门店的店长定期向集团汇报货品的供应情况,列出所需商品的明细上报集团,集团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商品的供给;同时,也有一些是厂家直接配送的商品,厂家会对店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商品短缺时会及时供货。在提供的其他便民服务上,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的商家进行合作,成为其代理,比如水电费的缴纳,与联通集团的合作使其成为一个缴费的代理点,与青旅的合作中共同推出天津欢乐谷一日游等等一系列的服务。 (四)促销策略。一般的促销活动都是根据厂家的促销活动开展的,供货商的厂家有什么样的活动,店内就会有什么样的活动。一般厂家都会在节假日推出促销活动,大多数的活动商品以奶类商品居多,活动的方式一般为商品的降价,还有捆绑销售等。杰出并没有自己的促销活动。所以,杰出便利店的促销活动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促销的产品类型也比较少。也没有自己的商品进行促销,这样在节假日时与超市的大型促销相比就显得有些无力,这样就会损失掉一部分消费者。 (五)选址策略。保定杰出便利店采用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所以在选址上是杰出集团统一进行地址的选取,针对于保定经济现状的分析,地址的选取基本上是在社区的大门入口处建立,而不是建立在社区里,这样既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便利需求,又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让更多的大众认识,同时也为街道上临时需要的顾客提供服务。在选址上,杰出遵循了保定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选址策略也是比较好的。抢占了先机,对于日后其他便利店的进驻也设置了壁垒。 三、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建议 (一)优化产品组合。杰出便利店的面积一般都不到200平方米,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慎重选择店内销售的商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销售的商品也要为盈利的目的服务。像烟酒茶糖、粮油蛋奶、零食、餐点都是社区生活中消费频率较大的,这些商品的供应也是必需的,但诸如拖鞋、扫把等这些商品的流动性是比较小的,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也不会是在便利店中消费,这种商品一般都会在大型超市中购买,可选性比较大。所以,对于这一类商品我们就可以不供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店内的空间,还能多增加几个品牌,让消费者有更大的可选空间,满足消费者个性消费的需求。 (二)调整店内陈列。本土的便利店不仅要凸显本地的特色,对于店内的设计也要凸显杰出自己的品位,要着力打造属于杰出便利店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记住并且认可,对于店内的商品陈列,不仅是一种门面,而且也是营造消费环境的一种手段,商品的陈列对于销售商品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所以,店内的陈列要打破对超市的效仿,要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收银台旁边可以摆放一些口香糖等临时消费品。社区居民一般对便利店比较熟悉,所以粮油蛋奶等商品要摆放在最里面,过道一定要清理障碍,不能有任何商品的存放。针对于杰出便利店由于门店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四周货架的高度加高,将一些流动性较低的产品摆放在高处。 (三)增加便民服务,拓宽合作渠道。目前,保定杰出便利店的便民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要增加一些服务社区的便民服务,比如复印传真、收发邮件、火车票机票的待售等。在居民的社区生活中,对于瓜果蔬菜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一些上班族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较远的超市或者菜市场购买,可以再适量的增加水果蔬菜的供应(前提是要保证这些水果和蔬菜是当下应季的且销量稳定的)。这些便民服务不需要每个社区的门店均有设立,在便民服务开始之前可以在社区中进行调研,针对性地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服务项目。 (四)多种促销手段。接触便利店的促销手段比较单一,要提高销售额就必须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店外LED屏的广告要及时更新并且使促销活动比较醒目,人员的促销也是必要的,定期在门店门口开展促销活动,招募临时促销员在店外以叫卖的方式吸引顾客,不仅是对于当下商品的促销,对于本店来说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为了争取顾客每天都能够到店内消费,可以推出每天的特价商品,比如特价的食品和特价的牛奶等。会员制也是对于消费者的一种吸引,可以将店内的商品设置会员价,这样不仅能够使社区的居民享受优惠,而且能够对店内的顾客培养一种忠诚度。 四、结论 便利店的发展呈现的是一个上升趋势,在保定市场上便利店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要在这个市场上使便利店的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零售业态,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营销策略上引进吸收再创新。目前,杰出便利店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物流配送各方面都需进一步改进,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特色,保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对于本土的产品也存在着一种依附性,所以主打保定特色可以增加他的竞争力。基于本土便利店的营销策略,最主要的就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土便利店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不能追求一下子就能有所超越,首先要在自己的领域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案,这样才能在日后与成熟的便利店的知名品牌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1. 便利店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2. 便利店营销方案 3.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 4. 晨光文具营销策划方案
随着网络时代和网购的大力发展,我发现现在国内线下零售店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我以前是一个特别喜欢逛街的人,但是随着自己工作的原因,根本没有时间出外头逛街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衣服,裤子,鞋这些东西都会通过网购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觉得现在线下零售店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太景气,而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不是很好。
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市场营销 策略是便利店企业特别重要的一种营销方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1:《浅谈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便利店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在我国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为我国中小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笔者认为,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 渠道 策略、价格策略。 关键词:便利店营销策略 便利店通常指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靠近居民区,营业时间为15个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的经营模式。便利店一般全年不休息,并且开店地点灵活,主要填补消费空隙,销售的商品主要以顾客日常的必需品为主。 便利店能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原因是:随着 文化 水平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日常消费品已集中在食品和部分非食品项目;由于门店的面积小、品种少、商品陈列有序、位置明显,顾客的购物时间及交易过程迅速,能解决生活急需;由于门店位置便利,顾客购物方便。 要经营好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非常关键,必须针对便利店的特点及目标顾客群,制定适当的产品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价格策略。 便利店的产品策略 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经营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 目前,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陈列面积过大的现象,有不少商品在3个排面以上,这样的陈列为门店的商品品种单调创造了借口,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有1200种商品左右的门店,可能只有500多种的商品上架,其结果显然是不足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量贩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鸡蛋碰石头,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货架大面积空位是门店的暂时性缺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的结果无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货物不及时,采购部商品采购的品种不足,理货人员补货不及时。这三种问题造成的这一后果必然影响门店销售和形象。一个货架空空的门店对于顾客的影响是什么?不仅仅是顾客此次购物无功而返,还可能使企业损失一批固定客户。 便利店的分销渠道策略 一间普通的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000-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渠道和保存方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货物品种,顾客的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世界著名的便利店“7-11”配送系统,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多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吸取“7-11”的 经验 ,再根据我国便利店的实际情况,在渠道方面应进行改革的营销策略是: 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 鉴于目前国内便利店多数已有配送中心这一事实,现在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尽量采取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要充分发挥自设配送中心的优势,建立电脑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特别要发挥配送中心分别与供应商及各家店铺相连的电脑网络作用。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3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电脑系统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库存 报告 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 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 由于门店面积小,又因地理位置多处于繁华地段,高额的房租不允许门店有大量的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进、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为了完成门店商品的快速周转,对于配送商品的时效,包装应当仔细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而对于像冰激凌、速冻食品类商品,供应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货到各个门店。 便利店的价格策略 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作为都市人生活中一种难得的购物场所,不仅稀缺,而且还要负担24小时不间断的人力费用、营业费用以至于照明费、空调费等。如果要求企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既便利,价格又便宜,对商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企业的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便利店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否定低价、便利制胜”。 便利店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一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消费群体急需的品种大量采购,争取较低价格销售;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定价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更不可与大型超市竞价,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比大型超市高一些是正常现象,因为其吸引顾客的不是价格而是可以应急的服务。 除此之外,国内便利店营销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促销。与其他大型超市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相比,很少见到便利店的促销活动。促销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质是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促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促销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人员推销、 广告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四个方面,作为零售业态比较适合的就是后三种。本文建议便利店在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后,在平时将商品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多与消费者沟通,利用促销的手段树立自己的形象。 目前,我国拥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200余座,按平均每3000人开一家便利店计算,每100万人口城市开设便利店至少300家,而200余座城市容纳便利店的数量可达6万余家,这一数额相当庞大。因此,只要掌握便利店的营销策略,其发展空间才会巨大。 参考文献: 1.刘华.24小时便利,中小超市能做吗.销售与市场,2002.9 2.肖瑞海.“7-11”,以小见大的典范.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4 3.刘登义.传统便利店的生存之道.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3 4.胡音.沃尔玛选址分析.中国商贸,2002.6 5.张庚淼.市场营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2:《平安银行东逸社区金融便利店 营销策划 》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社区金融是指依托于银行有形或无形网点,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向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活动,具有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随着居民与所住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而社区金融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制高点,将会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研究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将平安银行的品牌植入到业主心中,对平安银行及其综合金融有所了解,并留下良好印象;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吸收优质存款、提高利润的新发展极。社会意义:有利于银行自身利润的增长和发展,还贴近了社区,密切了客户关系,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方便,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二、国内外文献简述 美国的金融营销模式强调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金融机构采取混业经营、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服务方式,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多样化、全面地配套;我国的社区金融是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发展方向,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繁荣,它将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依托社区,深入居民发展金融服务。 三、策划项目简介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银行,是一家由中国平安 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大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1月,正式合并深圳发展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是综合金融和科技智能元素的,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社区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同时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透过衣食住行的便利,拉动人流及入店率。综合金融有保险销售、住房网、二手车网业务和提供“速递易“服务引入快递智能收发柜,结合我行借记卡,将小区网购及快递包括取件服务与社区金融便利店捆绑、提供奢侈品代购等第三方服务。 四、市场机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1)广州常住人口:广州人口环境特殊,人口增长超过65%是外来务工人员迁入。目前广州常住人口1059万,其中户籍人口798.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636.8万,实际人口超过1400万.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 (3)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51。 (4)人口区域分布:全市常住人口中,中心城区为772.72万人,占60.85%,新城区为334.35万人,占26.34%,县级市为163.01万人,占12.81%。 2.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状况: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提质成效明显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2013年广州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势稳定,奠定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 (2)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构建多点支撑格局。2013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6%。其中金融、交通运输、旅游保持较快增长。民间金融街进驻机构102家,国际金融城启动建设,金融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微观环境分析 1.竞争者分析 零售业务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两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业内名列前茅,曾被欧洲货币评为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理财、信用卡等方面也做得不错。而光大银行则是理财业务位居同业前列,在理财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但与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存在网点少、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及五大国有银行高等劣势。 2.消费者分析 据问卷调查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中,持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账户最多,其次是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而对于各银行开展的一系列客户回馈活动,最多人选择油米食品,其次是购物礼券,第三是旅游礼券和洗车卡;对于若银行组织活动,最多人选择参加亲子活动,其次是短途旅游,第三是中医养生和投资分析。 3.SWOT分析 平安银行社区金融便利店的优势:(1)平安银行有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投资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可专门为居民定制几套投资、养老的高收益、全面的综合金融方案,特别是高档小区一般是四到五人的三代家庭,三大金融系统可以更吸引老人及家庭。(2)平安银行可利用平安集团保险客户广的优势,透过保险品牌效应吸引客户,并通过社区银行进行保险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 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3:《浅谈便利店营销策略》 一、保定杰出便利店概况 保定杰出便利店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于社区内的夫妻店,这种夫妻店的模式与便利店相似,俗称杂货铺。这些店铺基本上与杰出便利店都是毗邻而设,并且他们经营的商品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对于社区的消费者,他有一部分固定的人群,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于一些同质性的商品他们都喜欢选择固定的地点去购买,对于杰出存在很大的竞争威胁。 二、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首先是商品的选择上,杰出注重了顾客的临时性消费,采用全面多元化的策略,在产品的种类上涵盖了所有社区消费中可能购买的产品。杰出便利店产品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种类越多,越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较之社区中的夫妻店增加了许多便民服务,这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获得了消费者对杰出便利店的好评;其不足在于,商品的种类过于繁多,所以对于理货方面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这就增加了人员的配置。门店的面积比较小,商品越多,所需的空间越大,所以造成空间的拥挤。 (二)价格策略。在定价方面,由于面向的主要是社区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都比较熟悉,所以对于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比较敏感。店内的日常消费品,流动速度较快的商品一般与市价持平,而一些周期性消费品比如粮油、调料等,都会比市价高出一到两元。因为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在社区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家中来客人或者临时缺少的急需商品,他们不会选择到较远的超市去购买,对于商品的需求程度使得他们能够接受高价商品。在便利店自制的商品方面,在遵循市价的基础上都会适当的加价在几毛钱,这是对于人员使用方面的一种分摊。由于杰出便利店在2012年后增加了24小时服务,所以在人员的投入上增加了许多,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所提高。但在价格方面,杰出也有自己的定价原则,区别于其他地区知名的或者本土的便利店,价格高出的部分特别小,基本贴近市价。 (三)渠道策略。杰出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由保定新杰出集团统一选址设立门店,并且统一进行人员的配备,在商品的供应和配送方面主要是两种渠道,大多数的商品是由集团统一配送,集团有一个统一的配送中心和商品的仓库,每个门店的店长定期向集团汇报货品的供应情况,列出所需商品的明细上报集团,集团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商品的供给;同时,也有一些是厂家直接配送的商品,厂家会对店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商品短缺时会及时供货。在提供的其他便民服务上,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的商家进行合作,成为其代理,比如水电费的缴纳,与联通集团的合作使其成为一个缴费的代理点,与青旅的合作中共同推出天津欢乐谷一日游等等一系列的服务。 (四)促销策略。一般的促销活动都是根据厂家的促销活动开展的,供货商的厂家有什么样的活动,店内就会有什么样的活动。一般厂家都会在节假日推出促销活动,大多数的活动商品以奶类商品居多,活动的方式一般为商品的降价,还有捆绑销售等。杰出并没有自己的促销活动。所以,杰出便利店的促销活动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促销的产品类型也比较少。也没有自己的商品进行促销,这样在节假日时与超市的大型促销相比就显得有些无力,这样就会损失掉一部分消费者。 (五)选址策略。保定杰出便利店采用的经营模式为加盟连锁,所以在选址上是杰出集团统一进行地址的选取,针对于保定经济现状的分析,地址的选取基本上是在社区的大门入口处建立,而不是建立在社区里,这样既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便利需求,又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让更多的大众认识,同时也为街道上临时需要的顾客提供服务。在选址上,杰出遵循了保定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样的选址策略也是比较好的。抢占了先机,对于日后其他便利店的进驻也设置了壁垒。 三、保定杰出便利店营销策略建议 (一)优化产品组合。杰出便利店的面积一般都不到200平方米,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慎重选择店内销售的商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销售的商品也要为盈利的目的服务。像烟酒茶糖、粮油蛋奶、零食、餐点都是社区生活中消费频率较大的,这些商品的供应也是必需的,但诸如拖鞋、扫把等这些商品的流动性是比较小的,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也不会是在便利店中消费,这种商品一般都会在大型超市中购买,可选性比较大。所以,对于这一类商品我们就可以不供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店内的空间,还能多增加几个品牌,让消费者有更大的可选空间,满足消费者个性消费的需求。 (二)调整店内陈列。本土的便利店不仅要凸显本地的特色,对于店内的设计也要凸显杰出自己的品位,要着力打造属于杰出便利店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记住并且认可,对于店内的商品陈列,不仅是一种门面,而且也是营造消费环境的一种手段,商品的陈列对于销售商品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所以,店内的陈列要打破对超市的效仿,要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收银台旁边可以摆放一些口香糖等临时消费品。社区居民一般对便利店比较熟悉,所以粮油蛋奶等商品要摆放在最里面,过道一定要清理障碍,不能有任何商品的存放。针对于杰出便利店由于门店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四周货架的高度加高,将一些流动性较低的产品摆放在高处。 (三)增加便民服务,拓宽合作渠道。目前,保定杰出便利店的便民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要增加一些服务社区的便民服务,比如复印传真、收发邮件、火车票机票的待售等。在居民的社区生活中,对于瓜果蔬菜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一些上班族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较远的超市或者菜市场购买,可以再适量的增加水果蔬菜的供应(前提是要保证这些水果和蔬菜是当下应季的且销量稳定的)。这些便民服务不需要每个社区的门店均有设立,在便民服务开始之前可以在社区中进行调研,针对性地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服务项目。 (四)多种促销手段。接触便利店的促销手段比较单一,要提高销售额就必须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店外LED屏的广告要及时更新并且使促销活动比较醒目,人员的促销也是必要的,定期在门店门口开展促销活动,招募临时促销员在店外以叫卖的方式吸引顾客,不仅是对于当下商品的促销,对于本店来说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为了争取顾客每天都能够到店内消费,可以推出每天的特价商品,比如特价的食品和特价的牛奶等。会员制也是对于消费者的一种吸引,可以将店内的商品设置会员价,这样不仅能够使社区的居民享受优惠,而且能够对店内的顾客培养一种忠诚度。 四、结论 便利店的发展呈现的是一个上升趋势,在保定市场上便利店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要在这个市场上使便利店的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零售业态,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营销策略上引进吸收再创新。目前,杰出便利店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物流配送各方面都需进一步改进,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要增加自己的特色,保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对于本土的产品也存在着一种依附性,所以主打保定特色可以增加他的竞争力。基于本土便利店的营销策略,最主要的就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土便利店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可观的,不能追求一下子就能有所超越,首先要在自己的领域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案,这样才能在日后与成熟的便利店的知名品牌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1. 便利店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2. 便利店营销方案 3.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 4. 晨光文具营销策划方案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一、现状
零售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已经变成了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超市、便利店、无人售货机都在切换模式,从线上模式变成线上模式,更方便消费者下单,同时也可避免近距离接触。
根据零售行业分析数据,2015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6.9亿元,到2021年约为39.2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7.82%。其中网上零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1年的24.9%。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我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
二、发展趋势
1、零售业将加快适应市场变化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商业正从产品渠道为王向消费者为王的发展思路转变,新零售电商系统平台搭建将更具自我学习和自我适应的特征:商业发展重心将从城市中心区域转向居民社区,消费品市场将出现更多具有城市特色和区域特征的零售品牌,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的现象。
2、科技、时尚、生活方式相融合
一是零售商利用数字标牌、电子试衣间、智能定位、自助终端和VR展示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带给消费者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购物新体验。
二是产品功能将保持快速迭代,接触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消费者获取知识、彰显个性的新途径。
三是零售品牌将更清晰地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文化及品牌定位,商品陈列以生活方式展示为目的,单个门店中的商品品类更加丰富。
3、高品质商品、服务与文化相融合
我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消费品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我国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将抓住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从三个方面树立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本土零售企业的信心:坚持文化自信,深耕国内市场,净化市场环境,构建诚信零售体系,回归工匠精神。
4、线上和线下进一步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国网民增速呈放缓趋势,电商下一步的竞争重点将从吸引流量转向挖掘客户消费潜力: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减少差评率,提高用户忠诚度;积极布局线下;通过并购、交叉持股等方式,让电商与实体店利益捆绑,使线上线下融合进入双赢阶段。
5、多种业态将呈聚合式、生态化发展
未来的新零售电商平台建设商业环境将继续朝着聚合式、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围绕社区消费需求,围绕服务消费需求,围绕零售巨头的业务需求,金融、物流、咨询等一批功能更加细分、专业性更强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将呈生态化发展,提高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居民消费质量。
6、零售业社交化特征将更加明显
信息时代,商家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差距逐步缩小,以广告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效果不断衰减,口碑、信任成为零售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因素。因此,零售商将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属性:利用微信、微博、大众点评等主流社交平台;通过与消费者保持高频次的互动;构建消费圈层。
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新零售发展境遇下,零售商全渠道管理势在必行,零售商应当同时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资源,以增强顾客的跨渠道体验。实际上,信息技术是推动全渠道协同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信息系统分析了全渠道能力框架,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内部能力、外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关键词:
新零售;全渠道管理;全渠道融合;智能零售;
一、引言
2016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阿里巴巴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意即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来重新构建零售产业的业态形式,在此之后,零售渠道的顾客触点增多,边界开始模糊,市场出现了诸多细分场景化的零售业态(杜睿云、蒋侃,2017),比如友宝在地铁站创建了智能售货机,乘客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自动售货机的二维码下订单;AmazonGO的无人零售店通过机器视觉来识别顾客,并在顾客离开店铺时自动处理付款,而无需手动互动(Grewal等,2017);拼多多将电商体验与社交活动结合在一起,产品可以由用户亲友帮助砍价,并且所有点击页面的用户都有机会获取邀请他人帮助自己砍价的机会。全渠道零售能为零售商和顾客提供各种好处,包括提高运营效率(Oh等,2012)、增加销售额(Cao和Li,2015)、改善顾客体验(Herhausen等,2015)、提高忠诚度(VanBaal,2014)和增强顾客信任(Cao和Li,2015)。
顾客们越来越期望随时随地使用零售,并为所有零售渠道和接触点提供一致体验(江欣,2017),许多顾客同时交叉使用线上与线下渠道进行购物(马慧敏,2017)。例如,实体店内的顾客做出购买决定之前,经常使用智能手机收集额外信息,促使诸多零售商在店内提供免费wifi,而在网上购买产品的顾客往往期望能够在实体店中也能购买(施蕾,2014)。因此,零售商不仅试图在其渠道组合中添加新的数字渠道和接触点,而且还要将其全部整合到全渠道零售的无缝体验中。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在零售业向全渠道零售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剑,2018)。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强顾客与零售商之间的互动,Piotrowicz和Cuthbertson(2014)以及Gu和Tayi(2017)强调了信息系统在支持全渠道零售中的作用。目前研究尚未系统确定零售商必须开发哪些信息系统能力以在全渠道环境中取得成功,而本文提出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以期望对我国零售业全渠道转型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理论背景
(一)零售渠道的演进
在零售业初期,零售商将实体店作为单一分销渠道(齐永智、张梦霞,2015)。因此,顾客不得不进入实体店购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售商开始扩大渠道组合,并通过电话等其他渠道提供服务,直到近年来通过数字渠道,顾客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购买产品,例如B2C电子商务、O2O电子商务或社交营销解决方案。在大多数传统渠道中,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是单向的(Mohr和Nevin,1990),而数字渠道促进了双向沟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也使零售商能够融入其顾客日常生活中(Rosemann,20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渠道的出现,零售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Verhoef等,2015)。在过去二十年中,渠道主要被视为分销渠道,研究人员专注于确定每种产品类型分销渠道的适当组合(Black等,2002)。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渠道充当分销渠道或沟通渠道,其可以被描述为零售商的联络点或与顾客互动的媒介(Neslin等,2006)。基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将渠道视为零售商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渠道(Hosseini等,2015)。因此,渠道可以被分类为线下渠道(实体店)、在线渠道(在线商店)和直销渠道(实体或在线)(Verhoef等,2015)。而传统的在线渠道由于移动渠道和社交媒体等附加数字渠道的出现而大幅扩展(Verhoef等,2015),可以分为能力性、社交性、社区性和企业性渠道(Straker等,2015)。
随着零售渠道的不断丰富,形成了丰富的渠道生态链,研究人员提出将重点放在全渠道管理上,这种方法试图以整体和综合的方式考虑所有渠道(Verhoef等,2015)。因此,全渠道管理可以定义为,对众多可用渠道和顾客接触点的协同管理,以使跨渠道的顾客体验和渠道绩效得到优化(Verhoef等,2015)。从顾客角度来看,如果产品可以在任何渠道购买,顾客也可以通过任何渠道使用同一优惠券(Beck和Rygl,2015)。从内部角度来看,如果顾客的定价和库存数据等数据在所有渠道上共享(Beck和Rygl,2015),则说明渠道将被整合。
在过去文献中,对于更好地理解顾客的多渠道和全渠道购物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Venkatesan等(2007)分析了顾客多渠道购物行为的驱动因素。由于全渠道零售与创新数字渠道的'出现有关,Juaneda-Ayensa等(2016)通过检查接受和意图使用新技术来确定影响全渠道购物行为的因素。Gu和Tayi(2017)分析了顾客对零售商不同产品摆放策略的行为,即产品是专门销售还是跨渠道销售。此外,Gu和Tayi(2015)考察了零售商实施的不同退货政策对顾客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框架
能力与企业的资源观(RBV)有关(Wade和Hulland,2004)。因此,组织拥有能够创造竞争优势和卓越长期绩效的资源(Hosseini等,2017)。当组织实施价值创造战略,而不是同时被任何现有的或潜在竞争对手实施时,组织就会获得竞争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资源配置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并且不可替代的(Barney,1991)。资源分为资产和能力,资产是组织可以使用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东西(Helfat和Peteraf,2003),而能力是使用资产创造、生产或向市场提供产品的可重复行动模式(Wade和Hull,2004)。与有形资产相比,能力提供了对组织内不可转移资源和流程的理解(Dreiling和Recker,2013)。因此,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不可避免的(Helfat和Peteraf,2003)。
能力被分为运营能力和动态能力(Dreiling和Recker,2013;Pavlou和ElSawy,2011)。运营能力专门用于组织经常性流程,即有助于日常生活(Winter,2003);而动态能力有助于适应和重新配置动荡环境中的能力,即应对能力(Hosseini等,2017)。因此,动态能力被看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高阶能力(Koch,2010)。
通常情况下,能力是通过能力框架构建的(Forstner等,2014),具有相似特征的能力可以归入能力领域(Hosseini等,2017)。研究人员为业务流程管理(Rosemann和VomBrocke,2015)、创新管理(Hosseini等,2017)以及跨文化管理(Ang和Inkpen,2008)提供了不同领域的能力框架。例如,Rosemann和VomBrocke(2015)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框架沿着六个要素(即战略一致性、治理、方法、IT、人员和文化)构建了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在创新管理中,Dreiling和Recker(2013)提出了一个区分组织、个人、技术和流程能力的框架。
信息系统能力是信息系统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项研究中,对信息系统能力展开了更广泛的观察。通过考虑先前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全渠道零售领域,本文将信息系统能力定义为零售商组装、整合和部署信息系统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供跨所有渠道无缝体验的能力。例如,McLaren等(2011)开发了衡量企业竞争战略与信息系统能力之间契合度的模型。Niehaves等(2011)通过区分感知、获取和转换能力为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流程变更提供了一个能力框架。
此外,信息系统能力可以分为内部能力、外部能力和跨越能力。内部能力是针对市场需求(例如信息系统技术技能或信息系统开发)的内部重点和发展方向。相反,外部能力是外部导向的,侧重于预测市场需求和理解竞争对手,如外部关系管理或市场反应(Wade和Hull,2004)。跨越能力指的是信息系统业务伙伴关系或信息系统规划和变更管理,必须结合内外和内外能力(Wade和Hull,2004)。
三、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构建
全渠道零售业务信息系统能力框架,本文将其分为外部能力、内部能力与跨越能力。外部能力侧重于预测或响应公司外部的要求(Wade和Hulland,2004),对于全渠道零售商至关重要,因为零售商必须获得顾客的需求、偏好和背景。同时,内部能力对于管理全渠道技术和处理全渠道数据至关重要(Wei等,2014)。而跨越能力集成了内外兼容能力,并且需要理解市场需求和内部能力(Hooley等,1999;Wei等,2014)。
(一)外部能力
顾客基本信息。获得基本顾客信息是大多数顾客与零售商互动的先决条件。基本的顾客信息源于识别数据(例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描述性数据(例如人口统计、家庭结构、顾客分类)。基本的顾客数据可能会在注册过程中收集或基于特定的交互,可以通过传统市场调查的数据来丰富,例如关于顾客购买力的信息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
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偏好受个人或社交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同事)的影响。如今,这些关系中的更大一部分反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顾客连通性上,顾客使用社交媒体和撰写产品评论,彼此不认识的顾客可能会相互影响他们的偏好和购买决策,来自社交媒体的印象会影响顾客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顾客评论可以借助于情感分析来解释(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能够确定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影响范围及其行为。顾客在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中心度量度(例如度数中心度、亲密度中心度、中间度中心度)来确定,通过分析顾客的社交图和个人资料信息,全渠道零售商可以更好地利用基于心理和行为的定位。
顾客情境背景。为了设计更合适的顾客互动,零售商必须能够感知个体顾客的具体情境背景(例如时间表、地点、心情、特殊事件),相关数据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传感器来收集。另外,就顾客授权而言,零售商可以考虑来自个人交互(例如电子邮件、聊天)和顾客的数字日历信息,以提供顾客的高度情境化的精准推荐。零售商可以结合使用不同渠道内顾客当前行为的交易数据,全渠道数据有助于了解顾客的计划、需求和偏好。在此基础上,零售商可以避免在错误的时间或地点与顾客进行互动,即可能会损害短期顾客体验或顾客关系的情况。
(二)内部能力
全渠道分析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环境中,使用创新信息技术和处理大量异构数据至关重要。因此,员工需要掌握与全渠道零售分析技术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另外,他们需要有关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知识。此外,由于全渠道零售商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例如通过使用会员卡或通过跟踪在线商店的顾客行为,员工必须了解数据隐私性、安全性、所有权以及顾客对使用的期望,以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
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零售商拥有并处理可能以结构化(例如销售点数据)形式提供的各种形式数据(例如顾客、产品、位置、时间和渠道数据)或非结构化形式(例如顾客评论)。在同质数据库中检索、组合、整合和构建来自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的过程是全渠道组织的关键挑战。一旦零售商掌握了全渠道数据集成,零售商需要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通过使用可视化、预测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不同方法,零售商可以对市场形成有意义的见解。因此,零售商必须注意不要陷入典型的大数据分析陷阱,比如对低质量不相关数据或虚假相关性的复杂分析。
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在全渠道环境中,零售商必须能够管理一系列新兴技术,如店内技术、交付技术、LBS技术或通信技术。其中,店内技术(例如交互式展示、虚拟试穿、自助结账解决方案)将成为商店体验的一部分,并有助于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在网上商店无缝购买产品,并减少闲置时间;交付技术(例如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有助于履行过程。基于位置的LBS技术在实体店内外提供本地服务能力;通信技术(如视频聊天、聊天机器人)有助于改善顾客和零售商之间的持续沟通。因此,零售商还必须能够运营合适的全渠道基础设施,以便利用这些技术及其相互作用。全渠道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多个层面问题,例如协同使用新兴技术、网络通信、智能物件与其他业务系统(例如CRM系统)的数据连接与数据存储,因为数据需要存储在实时处理的集成数据库中。零售商还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传统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或新的数据集成架构(如数据湖)来存储数据。
(三)跨越能力
实时信息访问。全渠道环境下顾客可以连续在不同渠道之间切换,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可以随时发生,实时信息的提供和访问是全渠道零售商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一,在所有渠道获得实时信息时,顾客决策可以得到促进,线上与实体渠道的产品可用性信息可以支持顾客的跨渠道选择,对订单进行持续的实时跟踪可实现更加以顾客为中心且便捷的送货服务。第二,从零售商内部角度来看,有关产品可用性、顾客行为、顾客状况和销售情况的实时信息有助于组织货物流通、市场营销和服务。第三,需要实时信息来提供个性化和上下文广告,服务和优惠(例如基于位置的广告)。因此,在整个顾客旅程中无处不在的实时信息访问是成功全方位渠道零售的先决条件。
需求智能推算。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自动推断和推理顾客的需求和偏好。通过利用不同的数据流和实时数据分析,零售商可以获得对顾客行为有价值的见解。例如,顾客需求可能通过与虚拟顾问进行对话分析,并借助联合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对顾客需求的理解是长期顾客关系的基础,也是渠道开发、创新管理、广告投放等许多战略运营的决策支持。
个性化营销和服务。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根据顾客需求和偏好调整广告、优惠和服务的能力。广告和优惠应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提供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户外场景时提供O2O服务。此外,服务履行过程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情境化,顾客可以选择最方便的选项,例如在某个特定时间送货上门。随着顾客管理关系的兴起,零售商必须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尤其对于某些产品类别(例如电子设备)。
互动的智能自动化。未来,顾客与零售商交互的越来越多的部分将由人工智能来自动处理,例如购买咨询和售后服务。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必须提供智能自动化,零售商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顾客可以从持续服务水平中获益。例如,顾客订单可以通过智能物品(例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咖啡机)来放置。智能设备一旦被顾客授权,可以自己充当顾客。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能够成功与智能物品进行沟通,这些智能物品意识到其所有者规定的偏好。
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全渠道顾客通过数字和传统渠道以更加互联的方式与零售商互动(例如在实体店中使用在线商店)。渠道选择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个人计划、心情、天气),并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全渠道零售商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接触点,以实现所有渠道之间的无缝切换,零售商应当消除孤立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孤岛,管理来自所有渠道的顾客数据,以实现全方位的顾客视图并提供一致的顾客体验。
融入顾客日常生活。由于数字渠道以及智能手机和智能产品等数字技术的出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现在许多顾客与零售商的互动都是在家开始的,智能设备的使用使顾客能够随时随地与零售商进行互动。此外,顾客希望避免时间闲置,并倾向于在途中适当情况下(例如在地铁、逛街等场景下)发起互动。因此,全渠道零售商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机会,并且非打扰式地提供适当产品。
四、结论
数字技术在全渠道零售管理中日益重要,本文开发了一个信息系统能力框架,其中包括零售商在进行全渠道管理时应考虑的12种能力。框架包括3种内部能力(全渠道分析技术、全渠道数据集成和分析、全渠道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3种外部能力(顾客基本信息、顾客整合社交信息、顾客情境背景)以及6种跨越能力(实时信息访问、需求智能推算、个性化营销和服务、互动的智能自动化、互动渠道的便捷切换、融入顾客日常生活)。
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带来了一定贡献。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能力框架通过识别和构建相关的信息系统能力,为全渠道零售知识的形成做出贡献,因为国内暂时还没有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全渠道零售能力框架。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的信息系统能力框架为零售决策者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时应该考虑的能力领域的概述。当零售商参与全渠道管理时,框架的能力可能会因相关性和重要性而异,具体取决于行业或组织的特性以及组织在全渠道管理中的进展情况。本文建议组织始终密切关注所有能力及其相互作用,以便在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现成功的互动。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框架有助于根据组织的个人情况制定,优先考虑和定制框架内的运营能力,并可以作为推导各自实施路线图和全方位渠道措施的起点,从而构建有效决策。
参考文献
[1].江欣.基于全渠道零售视角的传统零售业转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
[2].马慧敏.移动互联时代我国零售企业全渠道模式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4)
[3].王剑.零售企业的全渠道演变及供应链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4)
[4].齐永智,张梦霞.SOLOMO消费驱动下零售企业渠道演化选择:全渠道零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
[5].姜丽媛.全渠道零售时代下产品的网络适应性变化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5(7)
[6].施蕾.全渠道时代顾客购物渠道选择行为研究[J].当代财经,2014(2)
[7].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以具体行业在新零售写一篇论文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论文最难的就是创新点,而在新零售的前提下,各行各业都可以找到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