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某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本科论文

发布时间:

某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本科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

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

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

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

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

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

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 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风险刍议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调节、组织、控制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它表现为目前、将来的费用成本升高或收益减少。由于财务活动是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

一、财务风险的内容

根据企业资金活动的特点,财务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种风险。

(一)资金筹集风险

当前,企业的筹资万式和筹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除向银行借款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实行租赁、联营以及用广泛的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形成资金成本率不同,不同的筹资结构会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愈大,自有资金的收益就越低。如果对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资收益较少,投资者股利分配也较少,企业就面临着投资人低价转让原有投资或不再追加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三)资金使用的风险

资金使用的不当必然会发生不能及时偿债的风险。由于对资金调度的不合理,对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在时间、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的不妥,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和调转失灵。另外,由于对企业的效益事先估计不足,对市场信息分析的失误,以及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产品滞销积压,企业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搁浅,借款无法到期归还,企业必然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和经营危机。

(四)分配资金的风险

企业取得的最终收益,首先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税后的利润一般应由企业自行安排。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企业的任意公积金和公益金应提取多少?公积金是否转增资本金或股本?本年的利润是全部分配,还是作为本分配利润结转厂年?这些问题的抉择,都可能产生~定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股份公司在股利发放与保留盈余的比例以及支付股利方式的选择上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价格及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风险。

(五)资金回收风险

产品售出后,要经过从产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这两种转化过程中,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抗是资金的回收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销售,搞活经营,采用赊销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增加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

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即要求产品能尽快实现销售,这是影响企业顺利回收的重要环节;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即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为顺利实现这两种转化,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同时,要注意商业伙伴的资信状况,利用一些回避和转移的方法,力求降低风险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几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目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条件下,就应该研究和探讨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观念,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当学会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把财务风险提高到作为财务管理内容的高度上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变被动为主动。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组织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

现行制度给了企业自主筹资权,同时在会计核算上也明确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不同权力与责任。通常负债资金的来源有一定的期限、固定的利息,并要求负债到期还本付息;所有者投资是永久性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不会抽回,但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以适度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负债经营、其负债比重保持在多大限度内,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良好,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率时,就不宜以借款方式组织资金,而应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如增发股票或减少税后利润分配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对财务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当企业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过高时,容易发生危机,财务风险就大。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负债大致相当于流动资产时,财务风险就小。因此,企业要正确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把握适当的负债比例,科学组织资金来源,以规避未来的财务风险。

(二)计提坏帐准备金,防范坏帐损失的潜在风险

坏帐损失的处理方法在现行制度中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两种。针对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会计期间配比原则,均衡负担坏帐损失,正确反映经营成果,采用备抵法更为科学。这样,企业就能避免某一会计期间确认坏帐损失而带来财务危机,充分体现了稳健原则。

(三)预防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1)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信誉高的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小。企业首先应摸清客户的情况,如单位性质、实力如何等;其次,应对客户进行资信排队,尽量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的单位销售产品,对资信度低的单位,则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款到发货或收取定金等。

(2)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处理办法,以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如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还应办理信用证,委托银行进行监督。

(3)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对各种应收帐款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发函、上门,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四)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实行多种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规定有弹性区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允许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依法自行选择折旧方法,自行确定折旧年限。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企业可选择加速折旧法和低区间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有利于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增强支付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般处于较为不利的资金和经营地位,其对投资的吸引力和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基于现代 企业管理 理论发展而来,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部分中小企业的 财务管理 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如何保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面临财务风险时进行及时预警,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保障中小企业的企业活力,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及其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基本理论

企业的预警管理体系是指针对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经营风险及其背后的成因和特征,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和错误纠正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主要对象为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保障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的意义

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不仅可以保障中小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环境和自身弱势地位的双重压力下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可以避免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负债而陷入经营危机甚至破产的境地。同时可以把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状况作为企业管理、经营和业绩状况的评价指标,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以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当企业出现危机时能逛及时进行风险控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的监管工作,发展和监测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在我国的当前市场状况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出财务管理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善,同时不具备较好的资金来源和筹资能力,因此其在进行投资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预测,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自身竞争力的评估,容易造成投资和经营活动的决策失误,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求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在投资方面加强信用管理,以争取投资者的信任,只有企业在投资工作上保障良好的信用,才有机会获得足够的发展投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在往往不具有很大的资金储备,其在资金周转方面往往会有较大的负债率,造成企业资金的结构问题,因此要求企业尽量降低资产的负债率,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而针对企业目前的资金,则要提高使用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较好的投资项目,通过科学的投资预测方案对投资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进行评估,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对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最大程度上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结构

当前被相关研究领域所认同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基于三大理论所建立,即利用信息的处理和反馈作用所形成的控制论,利用系统性思维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分析的系统论,以及关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等工作的信息论等。一般来说,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跟踪,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指标出现预定中的风险特征,则会对经营者或企业管理层发出预警,促使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风险应对;除了监测财务风险的基本功能外,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对监测的数据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分析,结合当前的企业管理方案和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对风险状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管理层进行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针对相关的风险案例对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提供解决方案,并对现有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和改进,以解决当前问题并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避免问题的产生。该体系应当由明确的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目标,即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以及完善的信息监测和汇集机制,一方面将财务风险的疑似特征进行收集,另一方面将其传递到分析机制和管理人员方面;还包括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机制,主要由管理人员和专门的信息分析人员组成,负责处理由信息监测机制汇集的情况并进行风险处理。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具体 措施

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就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企业资金、经营活动能力确定出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所需要的预警状况的临界值,以保障预警机制的灵敏性;在进行预警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预警 方法 的配合使用,尤其是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将该体系与企业内的其他管理机制进行良好适配,避免各个机制间发生矛盾冲突,影响到企业作为有机整体的正常运营;同时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养成发现财务风险的敏锐性和改善财务状况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程刘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35.

[2]李昕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15:283.

一、引言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是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由于财务状况存在各类不确定性,因此每家企业都有难以达到预期财务成果和经营目标的可能,甚至还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财务预警机制的关键因素是数据,通多对财务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凭借对历史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结合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漏洞,从而对危机进行预警,实现事前管理,让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意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事前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化解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在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措施

1.将预警管理目标明确化。

企业实施预警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已有的实践 经验 表明,唯有明确的财务预警管理目标才能够指引企业管理者去实施防范措施,从而收获更为丰厚的业绩回报,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同高利润率也有着正相关关系。财务预警目标的设定是一个全方位、全流程的系统化工作,可以将总目标拆分为各个子系统的分目标。通常来说,财务预警总目标可以考虑设定为通过科学、全面的财务预警机制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远离危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分目标主要是为子系统服务的,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各个子系统的特点,设计一整套财务指标体系,以便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通过对总目标和分目标的整合,可以在各个子系统之间找到一个标准体系,检验控制结果,以便了解预警系统是否贴近财务预警管理目标,从而真正达到控制目的。

2.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

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考虑行业、内外部环境、战略、愿景等因素,才能形成能够切实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财务预警模型,也只有这样的财务预警模型才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较为有效和精确的评价。目前,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及时更新指标体系,以便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观需求,保持较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定量指标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运营效果、投资风险、债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水平、发展趋势等情况,并且财务预警体系要能够将实施监控、实施分析、实施测算变成现实。由于定量指标的灵活性不强,因此一些非财务性质的定性指标也十分必要,比如企业信用政策、营销方案、战略发展等因素。定性指标灵活性较强,是通过长期实践经验 总结 得出的,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参考性。总体来说,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个领域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出潜在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要想在实际经营运作中体现出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将动态监测功能发挥得更加全面。财务预警系统的动态功能,需要做到实时更新,及时调整指标范围,动静结合才能博预警系统长期有效。

3.提升财务预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除了建立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财务预警体系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队伍,这将对财务预警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财务预警管理人员得必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风险 管理知识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 报告 编写。其次,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从一些看似表面的问题中发现深层次的规律和征兆,从而在大海捞针般的数据体系里找到关键因素,并进行准确判断,以免被不相关的信息所干扰。最后,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能力和冷静的思维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财务预警人员要能够果断处理、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尽可能不受干扰。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升,由此而来的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也日益增加,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经营陷入绝境,乃至于最终破产的企业也有很多,因此,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企业的风险不仅可能会给外部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更为严峻的是,大量的财务风险突发还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已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财务风险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存在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从乐观角度来看,这样的潜伏期也给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创造了条件。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完善预测办法、建立科学预警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将风险进行预测和化解。

财务风险预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论述

2.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 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4.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5.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6.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7.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

一: 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摘要】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管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三)可预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四)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支付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实行部门预算,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 构,希望借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而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人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形成的财务管理失误进而造成违规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管理风险。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四) 道德风险。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管理的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这部分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诸如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风险、国有(控股)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认识不足。而当内部环境恶化时,造成内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 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 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二)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 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五) 切实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 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督方式,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国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6�1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用一个多元的线性函数公式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阿尔曼认为: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若Z值在1.81~2.99灰色区域,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朗;若Z值大于3,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2. 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1)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2)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3)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它是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同时,资产净利率又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和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4)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5)资产安全率。它是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差,其中,资产变现率是预计资产变现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后剩余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大,资产越安全,财务风险越小;否则反之。 企业可以应用比较、比率分析法来考察其自身历年以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借鉴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甚至杜绝危机。 3.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则即使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得不到正常的运转。由于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1)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3)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四)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公司财务风险研究论文8000字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

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3]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综上所述,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平安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中国平安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022年资金管理有风险,经营环境有风险,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深刻,国内外金融发展的联动性不断加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走复杂多变,系统性风险增大,内部管理有风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除了要面临来自于外部环境风险中的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因素之外,企业内部也存在不少的风险。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不顾市场整体经济环境,追求利益从业人员则由于业务考核的压力,反而影响了中国平安的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

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

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

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

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

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

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 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风险刍议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调节、组织、控制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它表现为目前、将来的费用成本升高或收益减少。由于财务活动是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

一、财务风险的内容

根据企业资金活动的特点,财务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种风险。

(一)资金筹集风险

当前,企业的筹资万式和筹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除向银行借款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实行租赁、联营以及用广泛的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形成资金成本率不同,不同的筹资结构会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愈大,自有资金的收益就越低。如果对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资收益较少,投资者股利分配也较少,企业就面临着投资人低价转让原有投资或不再追加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三)资金使用的风险

资金使用的不当必然会发生不能及时偿债的风险。由于对资金调度的不合理,对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在时间、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的不妥,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和调转失灵。另外,由于对企业的效益事先估计不足,对市场信息分析的失误,以及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产品滞销积压,企业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搁浅,借款无法到期归还,企业必然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和经营危机。

(四)分配资金的风险

企业取得的最终收益,首先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税后的利润一般应由企业自行安排。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企业的任意公积金和公益金应提取多少?公积金是否转增资本金或股本?本年的利润是全部分配,还是作为本分配利润结转厂年?这些问题的抉择,都可能产生~定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股份公司在股利发放与保留盈余的比例以及支付股利方式的选择上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价格及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风险。

(五)资金回收风险

产品售出后,要经过从产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这两种转化过程中,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抗是资金的回收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销售,搞活经营,采用赊销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增加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

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即要求产品能尽快实现销售,这是影响企业顺利回收的重要环节;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即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为顺利实现这两种转化,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同时,要注意商业伙伴的资信状况,利用一些回避和转移的方法,力求降低风险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几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目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条件下,就应该研究和探讨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观念,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当学会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把财务风险提高到作为财务管理内容的高度上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变被动为主动。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组织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

现行制度给了企业自主筹资权,同时在会计核算上也明确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不同权力与责任。通常负债资金的来源有一定的期限、固定的利息,并要求负债到期还本付息;所有者投资是永久性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不会抽回,但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以适度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负债经营、其负债比重保持在多大限度内,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良好,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率时,就不宜以借款方式组织资金,而应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如增发股票或减少税后利润分配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对财务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当企业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过高时,容易发生危机,财务风险就大。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负债大致相当于流动资产时,财务风险就小。因此,企业要正确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把握适当的负债比例,科学组织资金来源,以规避未来的财务风险。

(二)计提坏帐准备金,防范坏帐损失的潜在风险

坏帐损失的处理方法在现行制度中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两种。针对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会计期间配比原则,均衡负担坏帐损失,正确反映经营成果,采用备抵法更为科学。这样,企业就能避免某一会计期间确认坏帐损失而带来财务危机,充分体现了稳健原则。

(三)预防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1)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信誉高的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小。企业首先应摸清客户的情况,如单位性质、实力如何等;其次,应对客户进行资信排队,尽量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的单位销售产品,对资信度低的单位,则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款到发货或收取定金等。

(2)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处理办法,以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如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还应办理信用证,委托银行进行监督。

(3)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对各种应收帐款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发函、上门,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四)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实行多种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规定有弹性区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允许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依法自行选择折旧方法,自行确定折旧年限。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企业可选择加速折旧法和低区间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有利于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增强支付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般处于较为不利的资金和经营地位,其对投资的吸引力和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基于现代 企业管理 理论发展而来,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部分中小企业的 财务管理 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如何保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面临财务风险时进行及时预警,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保障中小企业的企业活力,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及其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基本理论

企业的预警管理体系是指针对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管理、经营风险及其背后的成因和特征,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和错误纠正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主要对象为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保障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的意义

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不仅可以保障中小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环境和自身弱势地位的双重压力下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可以避免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负债而陷入经营危机甚至破产的境地。同时可以把企业的风险预警管理状况作为企业管理、经营和业绩状况的评价指标,为企业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以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当企业出现危机时能逛及时进行风险控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的监管工作,发展和监测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在我国的当前市场状况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出财务管理技术落后、体系不完善,同时不具备较好的资金来源和筹资能力,因此其在进行投资时往往缺乏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预测,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自身竞争力的评估,容易造成投资和经营活动的决策失误,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求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在投资方面加强信用管理,以争取投资者的信任,只有企业在投资工作上保障良好的信用,才有机会获得足够的发展投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在往往不具有很大的资金储备,其在资金周转方面往往会有较大的负债率,造成企业资金的结构问题,因此要求企业尽量降低资产的负债率,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而针对企业目前的资金,则要提高使用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较好的投资项目,通过科学的投资预测方案对投资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进行评估,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对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最大程度上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结构

当前被相关研究领域所认同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基于三大理论所建立,即利用信息的处理和反馈作用所形成的控制论,利用系统性思维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分析的系统论,以及关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等工作的信息论等。一般来说,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跟踪,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指标出现预定中的风险特征,则会对经营者或企业管理层发出预警,促使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风险应对;除了监测财务风险的基本功能外,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对监测的数据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分析,结合当前的企业管理方案和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对风险状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管理层进行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针对相关的风险案例对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提供解决方案,并对现有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和改进,以解决当前问题并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避免问题的产生。该体系应当由明确的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目标,即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以及完善的信息监测和汇集机制,一方面将财务风险的疑似特征进行收集,另一方面将其传递到分析机制和管理人员方面;还包括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机制,主要由管理人员和专门的信息分析人员组成,负责处理由信息监测机制汇集的情况并进行风险处理。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具体 措施

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就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企业资金、经营活动能力确定出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所需要的预警状况的临界值,以保障预警机制的灵敏性;在进行预警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预警 方法 的配合使用,尤其是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将该体系与企业内的其他管理机制进行良好适配,避免各个机制间发生矛盾冲突,影响到企业作为有机整体的正常运营;同时需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养成发现财务风险的敏锐性和改善财务状况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程刘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35.

[2]李昕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15:283.

一、引言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是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由于财务状况存在各类不确定性,因此每家企业都有难以达到预期财务成果和经营目标的可能,甚至还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财务预警机制的关键因素是数据,通多对财务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凭借对历史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结合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漏洞,从而对危机进行预警,实现事前管理,让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意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事前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化解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在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措施

1.将预警管理目标明确化。

企业实施预警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已有的实践 经验 表明,唯有明确的财务预警管理目标才能够指引企业管理者去实施防范措施,从而收获更为丰厚的业绩回报,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同高利润率也有着正相关关系。财务预警目标的设定是一个全方位、全流程的系统化工作,可以将总目标拆分为各个子系统的分目标。通常来说,财务预警总目标可以考虑设定为通过科学、全面的财务预警机制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远离危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分目标主要是为子系统服务的,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各个子系统的特点,设计一整套财务指标体系,以便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通过对总目标和分目标的整合,可以在各个子系统之间找到一个标准体系,检验控制结果,以便了解预警系统是否贴近财务预警管理目标,从而真正达到控制目的。

2.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

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考虑行业、内外部环境、战略、愿景等因素,才能形成能够切实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财务预警模型,也只有这样的财务预警模型才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较为有效和精确的评价。目前,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及时更新指标体系,以便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观需求,保持较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定量指标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运营效果、投资风险、债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水平、发展趋势等情况,并且财务预警体系要能够将实施监控、实施分析、实施测算变成现实。由于定量指标的灵活性不强,因此一些非财务性质的定性指标也十分必要,比如企业信用政策、营销方案、战略发展等因素。定性指标灵活性较强,是通过长期实践经验 总结 得出的,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参考性。总体来说,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个领域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出潜在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要想在实际经营运作中体现出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将动态监测功能发挥得更加全面。财务预警系统的动态功能,需要做到实时更新,及时调整指标范围,动静结合才能博预警系统长期有效。

3.提升财务预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除了建立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财务预警体系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队伍,这将对财务预警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财务预警管理人员得必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风险 管理知识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 报告 编写。其次,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从一些看似表面的问题中发现深层次的规律和征兆,从而在大海捞针般的数据体系里找到关键因素,并进行准确判断,以免被不相关的信息所干扰。最后,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能力和冷静的思维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财务预警人员要能够果断处理、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尽可能不受干扰。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升,由此而来的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也日益增加,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经营陷入绝境,乃至于最终破产的企业也有很多,因此,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企业的风险不仅可能会给外部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更为严峻的是,大量的财务风险突发还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已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财务风险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存在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从乐观角度来看,这样的潜伏期也给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创造了条件。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完善预测办法、建立科学预警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将风险进行预测和化解。

财务风险预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论述

2.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 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4.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5.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6.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7. 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

下载的行吗,我没那么多的时间帮你写。

一: 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摘要】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管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三)可预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四)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支付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实行部门预算,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 构,希望借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而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人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形成的财务管理失误进而造成违规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管理风险。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四) 道德风险。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管理的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这部分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诸如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风险、国有(控股)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认识不足。而当内部环境恶化时,造成内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 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 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二)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 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五) 切实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 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督方式,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国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6�1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用一个多元的线性函数公式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阿尔曼认为: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若Z值在1.81~2.99灰色区域,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朗;若Z值大于3,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2. 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1)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2)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3)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它是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同时,资产净利率又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和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4)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5)资产安全率。它是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差,其中,资产变现率是预计资产变现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后剩余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大,资产越安全,财务风险越小;否则反之。 企业可以应用比较、比率分析法来考察其自身历年以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借鉴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甚至杜绝危机。 3.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则即使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得不到正常的运转。由于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1)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3)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四)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房地产是我国80年代中期后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然而其企业资产负债率也远远高于其它行业,财务风险也高于其他行业。为此,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风险,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助于帮助我国房地产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论文关键词: 房地产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与其它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有着质的区别,是集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经营销售、配套管理及服务为一体的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度大、市场风险大、政策调控风险大的独特特点,资本密集性程度较高。虽然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由单一的专案公司向集团化运作模式转变,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仍是值得关注与重视的一个关键点。为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我国房地产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1 财务风险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2 房地产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2.1 充分市场调研,在投资风险决策过程中保持稳健性原则,以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

提高管理者的投资风险管理意识,在投资决策中要在收益和风险中,保持谨慎原则,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许多破产后企业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充分调研市场,或在专案投资决策中稳健性原则保持不够,过于乐观,以至于当专案与预期出现一定偏差时,企业资金就处于紧缺状态,财务风险也紧随发生。为此,本文认为,由于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较大,回收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后调整难度较大的特点,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城市规划资讯、周边土地供应及使用情况、周边房地产开发供应情况及市场需求资讯,同时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克服盲目乐观主义,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要在收益、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寻求最佳组合。

2.2 做好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工作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一般由内因及外因导致的。内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不当筹资方式,或是企业盲目投资,使企业负债规模过大,也有可能是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等;外因则更多,或因市场行情的不确定因素;或是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等 发生变动等,都将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而这些因素对于资金需求庞大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其财务风险所受到的影响则更是不言而喻。为此,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产生:

一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改变融资模式。房地产企业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负债,做到债务适度,并合理安排长短期资金。在国家现有巨集观经济政策调控情况下,需将单纯依赖银行开发贷款的筹资模式,向以银行开发贷款为主,信托融资、股权债权定向私募、销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多元化组合的方式转变,以确保专案资金充裕,不至于出现资金链断裂。

二是建立滚动预算机制,尤其加强现金流量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对企业财务进行预警分析。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各种现金用于支出。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讯号,揭示企业现金余缺,使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编制更为重要。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房地产企业应根据专案开发及销售计划,采用稳健性原则,将各部门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将未来预期收益、销售收现、专案付现支出、投资计划及融资计划量化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机制,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并以月、季、半年及1年为周期,进行滚动预算编制,及时反映专案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现金流量预算把关,出现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进行收支平衡。

2.3 加大经营管理力度,避免财务风险潜藏在于企业内部

一是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其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办公人员的职权与职责、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各项业务的分析与评估、内部管理体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要有两个或以上的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控制环节,在资产处置、资金排程、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许可权和工作程式。因此,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规范与科学,将有利于对企业财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二是加强与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建立目标成本体系。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收益,一旦企业失去盈利与收益时,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着亏损和破产,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它的影响远在于其它几个方面。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的发展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竞争也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加强成本管理,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成本管理贯穿于专案投资决策、专案建设整个过程之中,企业应根据目前市场成本状态,合理预计未来成本走势,合理预测编制专案目标成本,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材料、人工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修正目标成本,用以指导专案决策。

三是建立专案动态投资测算模型,及时反映专案预期收益变化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依据。本文认为,充分利用资讯化技术,根据专案开发进度及动态成本更新资料,结合专案销售预测,按季滚动编制专案收益及现金流量预测,及时反映企业成本、销售价格对企业收益影响,并及时反映专案资金余缺,为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和资料,也有利于对专案实施进行很好的监控与分析,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再加上一道保险。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它行业相比,其所潜在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更需要企业管理者严谨甚微,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专案,对专案进行全过程进行动态投资测算分析,加强企业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及筹资风险的管理,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发展,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 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现代经济.2008,09.

[2]袁斌.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钱剑.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0,02.

[4]唐红真.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06.

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从资金来源划分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笼风险。 (1)筹资风险。我国房地产开发其主要动因是资金驱动型。在现行模式下,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一般较低,主要用于解决土地成本问题,而对于后期开发,则较多的是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和前期销售款回收予以解决。因此,银行资金是地产企业资金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房地产企业不顾高负债水平带来的高额资金成本以及到期不能偿本付息的风险,盲目、大规模地筹集资本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利率过高而导致的筹资成本费用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债务到期过分集中,或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或销售计划未能按时完成而导致财务危机,在极端情况下,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样就产生了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在房地产较长的开发周期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它们对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房地产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即为投资风险。在现实情况中,多数房地产企业过多地注重大量筹集资金、上大项目、追求高收益,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程中忽略了对市场以及项目等的可行性分析评价,从而表现为:投资项目在技术上不可行或尚不成熟;市场调研有误,产品上市后滞销、落后;投资项目规划过大或过小,行业过度扩张或无力控制管理;负债率过高造成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市场等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过大等,时间上的跨度与空间上的广度必然给财务活动与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又一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在房地产开发产品达到可出售状态后, 由于政策因素或自身销售手段的失误,使得销售状况欠佳导致回款缓慢,因企业本身资产负债水平高,若资金回收不能与资金需求同步,就会造成企业的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破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合理实施财务预算。由于财务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致使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周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直接关系了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把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当成前提条件,合理具体的安排好企业资金的投资项目、收支比例、利润获取及资金调整。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可采取月度考核、季度审查、年度小结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职能。 (2)实施资金流动性管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结束,由于开发周期长这一特点常常会给企业的资金使用带来困难,若资金链条在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就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在财务收支中要进行严格的估算与审查,对资金调度合理安排,以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运营和营销资金满足具体需要。还要不断加快支出资金的周转,优化库存结构,尽可能减少存货资金的数额,让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支付能力得到加强,促进企业信誉度不断增加,给下次融资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房地产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资金结构,对于负债经营适当控制,在充分估算企业偿债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合法途径筹集到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 在采用传统方式筹集资金时可以按照融资渠道多样式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外部多的储备资金,在协调资本权益比率方面要保证比例的有效性,将资产负债率降至最小,这样能够避免企业在资金筹备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大大降低财务风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预售房款、银行回款等传统的融资渠道加强管理,还要确保资金的回收能按时到位,避免资金的浪费;企业还可以利用股票、债券、合作经营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资金储备,让企业的运营规模得到扩大,使更多投资者与企业实现合作交流,不断扩展投资者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对于降低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4)提高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作为决策者要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修养。通过经验和自身能力进行科学的判断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同时,还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楼盘销售轻视财务管理的陈旧管理方式。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管意识,督促财会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分析的风险如下: (一)资产负债率大导致风险较大 房地产企业前期往往是负债开发,并且投资大。企业的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预收房屋款、银行借款,其中自有资本金较少,主要是依靠银行借款。 (二)通货膨胀风险 当通货膨胀大幅度上升时,会引起各种建筑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管理费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房地产商品的开发成本。 (三)利率变动风险 利率变动对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影响非常大,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导致企业负债成本增加,预期收益相应减少。同时,投资者的购买欲降低,整个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需求降低,无疑给房地产企业带来损失。 (四)再筹资风险 有些企业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降低,企业从货币市场筹资的难度加大。因此企业主要依靠银行借款,而银行采取一些列的通货紧缩货币政策,使企业筹资难度加大。一些较小的企业或者集团子公司甚至主要从母公司借款,受母公司财务效益影响,一旦母公司资金供应不足,子公司面临筹不到资金的风险。 (五)税率变动风险 房地产企业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个人所得税等,在投资、开发、经营过程中税率的提高,将导致企业成本费用增加,预期收益减少。 (六)投资收回风险 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有些企业的一些房地产商品被闲置,房地产的买卖或者租赁合同被终止,而此时,企业的资金已经投入,短时间内很难变现。有时由于不确定事件发生或者双方合同执行出现问题,导致客户不按时交清剩余的房款,投资不能预期收回。

针对上述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方法为今后房地产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能力 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需要扭转之前以单一业绩衡量企业绩效的考核方法,将全面的财务绩效考核方法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并坚持以之为主导。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控制力与最终效果。此外,财务管理活动也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应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投资、融资以及现金流的控制力,避免单一决策与主观决策。使得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全方位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管理的制度或者说控制方略。更为重要的是使得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真正提高财务管理控制能力的根本。 2、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并将其统一于企业发展战略。当前国家实行紧缩银根、收紧信贷的货币政策,而房地产项目资金需求大、周转期长、融资困难势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因此,在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投资失误,以保障企业资金、财产安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此外,房地产企业应主动建立投资决策部门,契合企业自身与外部环境特点制定正确的投资战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应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要合理考虑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项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并将应对策略纳入决策制定考虑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计划,明确投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与职责权限,严禁越权违规现象的发生。建立授权及批复程序,对重大的投资项目必须实行集体决策。 3、强化预算管理,灵活运用筹资方式 房地产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中必要的一环,建立完善预算编制的方式与方法,并加大考核力度,对部门与个人进行预算考核并设立奖惩办法。通过建立完善动态调整型的财务预算,科学、合理掌握各项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土地招投标、施工与销售等阶段的推进程度,加快经营资金的周转与回笼,增强公司对资金风险的预见性与承受力。 此外,房地产企业经营中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对资金链的管理。房地产企业常用的融资渠道多为施工单位垫资、银行信贷融资、民间信贷融资以及销售款回笼等。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需求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坚持低成本、可得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业内部端正融资思想,设立完善的额融资管理机构,系统分析各种筹资方式对企业未来财务能力的影响,选择适度的财务杠杆,避免盲目信贷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向。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研究论文的前言 不懂可以问我,我会的,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这个其实很简单啊,我给你一篇。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因为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以及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已经成为许多房地产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包括: 1、资金的时间价值 2、 风险管理 3、筹资管理 4、房地产资金来源渠道和筹集方式 5、资金成本和负债经营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财务管理的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存在着管理者财务观念淡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民营企业财务的最大问题在于整体管理水平的落后。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质不高,不具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主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上,普遍存在着不依法建账、 *** 做账、突击做账、以票代账、白条抵现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无章、无序和混乱状态,导致暗箱操作盛行,企业信息失真,给财务工作埋下隐患。同时,更为严重的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由于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由管理者本人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这些隐患的危害在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但一旦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 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客体来看,民营企业的财务活动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筹资活动方面: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据《产经新闻》2004年9月4日报道,1997年~2002年,我国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由33.1%上升为42.7%,贷款资金由38.9%下降为22.6%。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大型私营企业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40%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信贷标准。而且,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资信相对较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二是体制上的原因,民营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银企联系不强,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 (2)投资活动方面:缺乏科学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老板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0%以上,而擅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6%。换句话说,许多民营企业老板扮演的角色是高级采购员、营销员、公关先生,而不是企业家、经理。因此,民营企业在投资中经常表现出轻率和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上,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500强中,没有几个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安身立命的。 (3)日常经营活动方面:不注重流动资金管理,企业资金沉淀严重。 民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对内对外资金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呆滞甚至流失。由于缺乏对客户经济实力的调查和信用的了解,草率发货,产生大额货款的长期挂账,催款无门。在 *** 销方面,民营企业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和计划,形成材料物资超储、成品库存积压严重,而且这些不良资产长期挂账,导致账实不符、财务状况虚假。②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企业可选择的机会多的时候,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匿在盈利光环下。此外,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新增固定资产时,动用日常周转的流动资金,压缩了营运资金,使资金紧张愈加突出,进而造成经营资金周转不灵,使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最后,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内部构建方面来看,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控制机制薄弱。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 *** 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民营企业在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1)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值得怀疑,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在内的会计核算程序并不能得到保证,从而严重影响到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使财务信息失去应有的经济价值。(2)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据有关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财务上的内部控制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根本没有设置。对会计职责的分工不明确,混岗现象普遍,即使是大型民营企业的会计职能分工明确,但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核程序,也无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很容易造成资产的内部盗用和流失。 二、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民营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据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汇总编制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最后综合编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订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4、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 一是合理估计和保证日常的现金流量。现金管理的起点正是估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资金需要,并且保证非常及时地提供资金满足这些需要。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是高估销售收入,低估了费用开支,或者在现金流量中没有加入意外开支的准备金。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赊销,因此应收货款问题是屡见不鲜的。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从一开始就需要严格把关,把某些付款条件规定清楚,防止客户在事后故意拖延。如果应收款已经发生,企业就需要制定严格的回收政策。三是加强存货管理。不良的存货状态是消散企业资金的一个严重威胁。每多花一块钱用于存货,就等于少花一块钱用于生产。所以,对每一种储存在库的产品,应尽量需要寻求理想的存货余额。 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不同于大型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应当遵循针对性、操作性和强制性原则,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对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根据各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6、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随着民企财务活动的日趋复杂,一方面需要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以支持财务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网络可以把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物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使管理当局随时掌握客观信息,从而将财务控制科学地渗透到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以及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经营环节,并将各层次、各过程、各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使企业股东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便于股东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求民营企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5]王珍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6]曾健如。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

1 山东鲁能亘富开发有限公司 2 山东豪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 4 山东中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 济南中海房地产有限公司 6 山东中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7 山东中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8 山东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 山东天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0 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泉景地产)11.山东保利房产12.海尔绿城13.恒大房产14.海信地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