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多久更新一次

发布时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多久更新一次

如果你想找一个住宿环境还好的学校,安医大就免谈了;如果你想找一个比较宽敞点儿的学校,安医大会让你很失望;如果你想过个轻松的大学生活,安医大会让你疯狂的;硬件是绝对不行,软件尚可~看你怎么想的你要是想过来,最好进临床,临床最受重视~发展会好不少

我是安医的学生,现在大二了!安徽医科大学为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5个直属教学机构。 学校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附属巢湖医院——巢湖市人民医院)。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306医院、307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建立临床学院,目前临床学院达40余所,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区。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和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学、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0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共2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立了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药药理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9个省级重点学科,4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在校生共16673人,其中博士生179人、硕士生2728人、普通本科生13671人。另有留学生、港澳台研究生95人、成人教育学生7187人。 在职教职医护员工373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8.8%,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913人,3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有教育部骨干教师2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27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9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01人。学校聘请20位海外教授,组建“海外兵团”,广泛吸纳高层次人才。 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9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近年来保持安徽省属高校领先地位。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一项。2009年度,我校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44位,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12位,国内论文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66位。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国内领先水平。我校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学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皮肤病、卫生事业管理等65个省、校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及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5种。学校藏书86万余册,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网络电子版期刊30余万册,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 学校同德国、瑞典、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分类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医学核心期刊最早的是08年版的。每4年评一次,有的已被收录但在知网上还查不到是因为还没有更新,所以你说的情况是存在的,建议你可以参照08版本的。我列一部分,你要全部的话可以像我要,太多了发不全。医药、卫生(十六)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1,1.2;1.1.1,1.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0.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1.5 ml~9.6 ml可写成1.5~9.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编是著名妇产科学和生殖医学专家曹云霞教授。

你具体看看你的文章方向和这个期刊相关性吧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1,1.2;1.1.1,1.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0.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1.5 ml~9.6 ml可写成1.5~9.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网

一、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徽医科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 为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学校前身是1926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1930年更名为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号召,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 安徽医科大学 。 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优良学风,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院区等4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20亩。有直属教学机构16个,直属附属医院6所(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 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1943人,全日制研究生3934人,留学生407人,成人本专科生(业余)17679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11426人,其中校本部在职教职工1253人,专任教师702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2%。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其中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获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获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 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个省部级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安徽省高校智库。 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有24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5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4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14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 安徽医科大学 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4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 校图书馆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学校同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西班牙、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安徽医科大学是985还是211 安徽医科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安徽医科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医科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论文查重系统多久更新一次

论文查重的话,他的间隔时间不需要很久的,甚至可能说就那么几天时间再去查的话,它的重复率都会不一样的,因为论文网上随时都会有更新,然后自然引用的肯定也多,这些情况就会导致查的重复率不一样

每一年都有同学由于“论文查重”不达标无法如期毕业,也耽误了一些比较好的就业机会。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知网查重的数据库多长时间更新一次。 知网的数据库是不准时更新的,你在检测时,和你类似的文章并无被收录,过了一段时间再检测时,知网已经收录了和你相似的文章,所以相同的论文,出现偏差也是正常的,所以尽量提交学校前1个星期完成定稿。 是否能顺利完成毕业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论文查重,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听学长学姐说过了,论文查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论文包含了同学这几年的学术研究成果,要将自己所学的只是全部展现出来,向学校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高校最后定稿几乎都是使用知网查重,由于知网查重是比较权威的,通过知网查重后,距离顺利毕业也更近了一步。 论文查重的目标便是让我们在写论文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坚持原创,不要直接在网上复制他人的内容。知网查重最为行业里最权威的,在查重这一方面还是做的很优秀的。知网的数据库在及时更新,说不定一篇论文在的知网查重系统中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你问的是论文的查重什么时候更新吗?大约3-6个月更新一次。论文查重系统的数据更新时间是否固定?事实上,论文查重系统并没有固定的数据更新时间,而是根据因特网上学术资料库的数目而定,可能每半年或每月更新一次。并且论文是需要经过不断修改的,所以大家不用太过担心。每一次检测的结果差异不会太大,在多次修改和降低重量后,通常没有太大的差别。总而言之,我们知道知网的论文重复检查软件的数据库会不时更新,并且不对公众开放。因此,我们尝试选择类似于学校的时间进行重复检查。即使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更改。

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因为论文查重这项工作而感到苦恼,论文重复率是学校判定毕业论文是否合格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如果论文重复率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那么是无法答辩时间会延迟,之后可能也会影响毕业的进程。学校会对论文内容进行检测,也是为了大家都能顺利通过查重,我们完成毕业论文后自己提前进行查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论文查重要查几次?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个问题。论文写作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想顺利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那么需要我们做很多准备工作,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定稿的时间会比较久,完成论文后或者是在写作过程中仅仅只进行一次查重的话,那么只能初步判断重复率结果是多少。论文查重后我们要按照报告进行降重,修改降重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并且修改后还需要再次进行查重,这样才知道降重结果是否有效。系统数据库都是在不断更新的,无论是什么论文查重系统,所收录的数据库资源都存在区别,并且也会不断的更新收录数据库资源,所以这就可能会造成大家每一次检测的时候,论文重复率出现浮动,所以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检测结果,进行多次论文查重还是很有必要的。多次进行论文查重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修改,从而更有效的进行降重工作,这样顺利通过学校查重的几率会高很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