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王恩斌.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 苏文菊.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文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工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山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1]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CaseStud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生.国际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方彬.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工企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R.G.,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225.41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2006.12.6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2006.12.11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正如以色列的佩雷斯说的,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继续学习;二是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转引自李岚清《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载《人民教育》1997年11期)。素质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有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当然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素质?它都包括那些方面?文凭高低与素质高低必然一致吗?素质与成才之间有哪些辩证关系?我们还不妨让学生观察一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家、一般人、痴呆人的差异;一般人中,有些人哪个部门都想要,都抢着要,也有些人哪个部门都不要,都向外推;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什么事都难不倒,也有的人干一行,毁一行烂一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来和学生一块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素质这个概念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增强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使素质教育有目标,有活力。
(一)生存竞争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竞争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人类革命,必然导致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当然,这场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的硬竞争,而是知识和信息的较量的生存方式上的软竞争。
(二)群体和谐意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群体组合而成的大群体。我们的受教育者,或早或迟必将进入这些群体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形成忽视群体观念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周边的小环境,更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处理问题,往往从自我出发。这就与社会人口质量提的要求形成矛盾。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碰壁。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体意识,尤其是群体和谐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规范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它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是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与提高的一个过程。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要说发明创造,就连一个合格的工人也当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习与提高素质挂钩,让学习与就业挂钩,让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目的与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搞好学习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把学生的身心都引导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上来,班里的一些违章乱纪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或基本消失。
(二)从集体主义入手,培养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只有给它安上思想品质的导航标,它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爱护备至,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自身缺乏锻炼,在思想上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是、斤斤计较、我行我素、与同学缺少亲和力、对别人缺少忍让性的性格特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集体主义入手,帮助同学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我们也不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1、谁的生活能离开集体?
2、在集体生活中,谁为谁服务?
3、如果没有集体原则,大家都各行其事,集体将成为什么样子?
4、离开集体,自己能搞出什么样的业绩或发明创造?
5、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但都不去努力,而希望别人去努力,能行吗?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责任心、荣誉感、约束能力、奉献精神,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基础。
(三)抓养成教育,塑造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与高雅的风度是一个人日常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晶。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还具有可塑性,是形成这种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引导。首先,要抓好初始阶段,抓好入学的第一个月,这是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严而细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到学习、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堂到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五日工作期间到周末休息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讲清讲透、讲细讲严。同学们刚入新校,有一个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准备,也有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要求,班主任若能就势引导,从严要求并检查落实,必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内在气质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确定具体目标,增强行为动力
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有通往这个远大理想的近期目标——尽快的找一个好单位就业。作为班主任,在肯定这些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同时,要让每一个同学给自己制定具体目标,例如,当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达到优秀或各科全部及格,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争取一个小小的荣誉等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分解步骤”,它能促使远大目标实现,又便于实施,容易落实,为学生的进步起到鼓劲加油的作用。一点一滴地逐步积累,必将凝结一个素质教育的大硕果。
(五)创造轻松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严肃认真、规范扎实,但这决不意味着整天阴沉着脸不露声色,或者动不动发脾气、婆婆妈妈。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慑服学生,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和学生做朋友,用朋友式语言给学生谈问题、讲道理。班主任内涵式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督促素质教育的落实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加之一部分同学自觉性不强,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与设计的目标往往有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观察同学们的言行,勤于了解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同时还要经常地对发生在学校里、社会上及报纸上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评断、论证是非,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从而走正脚步,不断前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 关键词 】班主任特点模式构建
【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创新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集体组织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应试教育视野里,班主任工作管理具有边缘性的特征,其岗位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使得班主任在强化“管制”职能之外,其它职能的改造处于随意化状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开放性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做到“四个统一”,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进取,自觉更新工作方式,从社会的变动发展中把握学生思想起伏变化的轨迹,审时度势加以引导。
从开放性特点看,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一种探索。班主任要通过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想,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消除思想认识误区。
(二)综台性
就教育目标而言,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且是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意味着班主任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体,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全面发展功能转变,由单层面功能向多层面功能转变,由限制性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形成教育系统网络,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三)民主性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班集体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业性
传统的班主任只凭经验、就事论事,面对新一代中学生,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富有时代意识,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求新要求。所以,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尽可能多的了解新知识、新发展、新趋势十分必要。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新构思
(一)在班级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相待
平等公正的教师德性是保障尊重差异而对学生人格“一视同仁”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与“教师主导”的现实地位,使之有意无意间“居高临下”,侵害孩子的人格尊严与心理安全;由于学生自身水平与家庭地位的现实差异,使之在下意识的“私心”与无意识的“偏见”作用下,常常倾斜其心中公正的“天平”,扭曲了“神圣的平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此,对班主任实行师德教育、德性规范,使有德者居之,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在班集体活动组织上倡导民主自治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还处于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工会、社团等中介社会组织,教师参政、议政与民主自治的水平较低,班主任工作只有走出“自私偏爱、冷漠无爱、冲动滥爱以及自大专制的‘酷爱’”的心理误区,才会给学生真正的人性人文关怀。因此,在对班主任进行心理保健基础上,帮助其进行人文人性的“师爱”升华,就成为亟待应对的问题。
(三)在班主任岗位设置上探索主职专业
现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处于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边缘”位置,班主任是主课教师的“兼职”工作,班主任资格具有非专业的“业余”性质,班主任工作模式所需的科学规范意义上的“效能效益”的岗位平台正在期盼之中。
现阶段班主任缺乏胜任“创新性”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往往长于维护秩序的纪律管制而短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长于说教灌输而短于心灵呵护交流,长于遵循常规经验而短于个性化的科学创新,长于承担传统角色而短于扮演(知心朋友、心理医生、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维权代言人等)现代角色,长于利用权威效应而短于引导民主自治,长于勤劳努力而短于方法策略,长于从众模仿而短于反思批判等等。如此,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获得胜任班主任的资格,就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归结所在。
三、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与之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同时班主任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认真研究班主任队伍及其管理体制,力求改革已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福玲,刘明玉.谈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班主任,2004,(2).
[2]周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素质教育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育,2005,(11).
[3]熊川武.教育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5]张秀芳.用情商“管人”[j].中外管理,2000,(5).
班级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中是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效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级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级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中学教师开始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活动的能力,使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 教育 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尊重与激励 决策与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 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爱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情感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又以这个“爱”字扩展为爱事业的情感和爱学生的情感。班主任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就是要加强爱事业和爱学生两方面的培养。 1.爱事业情感的培养,爱事业情感的培养表现在班主任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作风上,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信心十足、精力充沛、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具有为人师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行为作风;所以,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己做起,确立“事业至上”的为师信条,从而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地面对学生,管理班级。 2.爱学生情感的培养,苏赫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最主要的东西”,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心理情感,只有爱学生,才能把这种情感生发的思想、语言、行为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要把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到对全体学生公证一致,不偏不倚,无论亲疏、好差优劣,都一视同仁、阳光普照,让学生在无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班主任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 渠道 。 二、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过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 1.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苏赫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肯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要 有意识的肯定和认可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内心深出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班主任不能在学生有过失时伤害学生,应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善意的批评,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2.班主任要抓主一切机会赞美学生。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引人注意获得赞美的天然欲望,作为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使每个同学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他们找回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特别提到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给了他意外的表扬,就是这一次表扬使他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在回忆中深情的写到:“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感谢那位表扬我的老师,如果当时他因我过去的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我想,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必须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就来自于老师、班主任不经意的表扬和赞美,因此,班主任要把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献给自己的学生。 三、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与管理能力 当代的初中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独立思考能力逐步增强,对班级工作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传统的家长制、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班主任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使学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养成尊人律己,奋发勤学的好习惯。 1.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学生直接生活在班级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审定班级计划,制定礼貌公约、礼貌细节,安排班级重要活动时,应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再从中 总结 、归纳,尽可能采用他们的正确意见,让他们贯彻执行,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2.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其 方法 是建立班级值日制,每学期初,让学生在班会上发表演讲,民主推选出五至十位同学聘为“班主任”,然后采用轮换方式,每天由一位“班主任”选一位同学为助手,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日常事务,如检查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做好记录,小结,期中再在班会上让学生评议,好的留任,有欠缺的找出原因,再行推选。如此做法,不仅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得到锻炼,还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培养遵纪守律,勤学奋进的优良品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需要精心耕耘,努力开拓的工作,只要我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学生中、工作上,真正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我们就能把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 参考书目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钟启泉的《班级管理论》; [2]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陈文心的《班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班级管理论文篇二 《谈高中班级管理》 【摘 要】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方法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成效,好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班级,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因而高中班级管理,在新世纪的教育实践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也慢慢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处于迷茫和被动的阶段,自主管理还存在非理性的不足,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研究如何加强高中班级管理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高中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班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原来本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班级管理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降低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班级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对于从事高中教育的教育者以及高中班主任来说,就必须对存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 反思 和剖析。 1.1 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选用的随意性。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和核心组织,其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一批学生的素质,因为“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因为“名师出高徒”。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班主任的聘用条件以及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班主任的选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班主任的选用缺乏相关的有效地可操作标准,现实是高中班主任肩上的高考压力太大,有一部分有 经验 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学校只能从年轻且无任何经历的教师中选用,从而造成了对班主任的选用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用人偏差。 1.2 高中班级管理过分注重智力。 高中教师面对高考压力,都过分重视 文化 知识的学习,即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学校教育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有全面的教育,但现实是我们的高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这种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的要求而忽视思想品德和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和各项素质的提高。 1.3 高中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的班级大部分都是五十个(或更多)学生组成的大班级,而在对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用相同的由学校或班级制定的理想标准来培养学生,甚至有的班主任到了高考前夕只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与关注,认为“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对学困生视如无有,这既打击一部分学生,更不利于多数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 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2.1 注重实效的德育。 对于高中班级的德育管理来说,学校方面不能把德育管理过于知识化和数字化,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全面,不能仅仅就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班主任要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因为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劝人向善。高中班主任要在班内营造一种全体成员和谐友爱的积极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召开“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让学生多参加慈善救助献爱心活动、多学习“最美人物”的 事迹 等等,让学生学会对弱者的同情,对“最美人物”的尊重,使得学生自觉的培养自身的品质,进而实现具有时效性的德育。 2.2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 高中学生各类情感的发展已逐渐完善,意志品质也有着较大的提升,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倾向也越来越成熟,高中班主任如果抓住并激发高中阶段这种非智力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调动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有多种,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这就需要高中各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研究和了解学生进而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让他们能够坚强的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时的调整,最终克服因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对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利影响。 2.3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和学习质量,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的现象,抗挫折的能力特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中班主任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心里方面的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良个性和品德,与不良的习惯做斗争,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班主任成就者一批优秀的学子,愿所有的高中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心全意的、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师爱,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班级管理论文篇三 《试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提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的体验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对少年 儿童 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方法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 儿童节 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 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主人,人人自我管理。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 2. 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3.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4. 班级管理工作论文范本 5. 班级管理论文参考
编辑胜任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总之,研究编辑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 值。 一、编辑的能力素质与胜任力理论 (一)编辑的能力与素质 编辑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摘要:策划编辑是出版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其素质决定着出版产品的质量和出版企业的整体绩效。策划编辑不仅要进行选题、组稿等常规工作,还要对选题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指导。因此,对策划编辑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策划编辑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应从意识、知识、能力、特质等四个维度进行剖析和构建
近年来,医疗卫生改革对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胜任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卫生领域的重视并日渐成为研究热点。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强调与工 作 岗 位 相 关 且 能 产 生 优 秀 绩 效 的 个 体 特征。其中核心胜任力是针对某个专业内的每一个从业人员,代表了一个专业最核心的特点和要求,无论是高层从业人员还是基层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这种类型的胜任力。健康管理师作为一个从居民需求中诞生的新兴职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会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健康管理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师培养刚刚起步,学科理论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本研究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的成果和思路,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立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评价指标及各级指标权重,构建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健康管理师的执业能力提供依据和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1. 1. 1访谈对象采取 目 的 抽 样 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临床医生、医务行政管理人员及资 深 健 康 管 理 专 家 各3名作为访谈对象。其中,临床医 生 中 男2名,女1名;年 龄 为31 ~ 39岁,平均为(34. 3 ±4. 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健 康管理师资质,从事健康管理工作5年以上。医务行政管理人员为体检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均为女性;年龄为48 ~52岁,平均为(50. 0 ±2. 0)岁;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熟悉健康管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规范。资深健康管理专家中 男2名,女1名;年 龄 为53 ~60岁,平 均 为(56. 0 ±3. 6)岁;正高级职称;参与健康管理实践和教学,熟悉健康管理研究领域。 1. 1. 2专家函询对象专家遴选标准: (1)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健康教育机构从事健康管理及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 专 家或健康管理学专家委员会成 员。(2)愿意积极支持本项研究,能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本研究至少两轮的 专 家 函 询。选 取 来 自 北 京、上 海、天 津、武汉、重庆、河北、四川及海南全国8个省市涵盖健康管理实践、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研究、医务行政管理及公共卫生管理5个领域的30名专 家 作 为 函 询 对 象,其 中23名专家参与了两轮函询。23名专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为32 ~ 74岁,平 均 为(53. 3 ± 12. 6)岁;学历:本科13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4名;职称:中级5名,副 高 级7名,正 高 级11名;工 作 年限为13 ~50年,平均为(32. 4 ±11. 9)年。 1. 2研究方法 1. 2. 1质性研究 在查阅文献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您认为健康管理师应具备哪些岗位胜任力才能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让客户满意的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健康管理师应具备哪些品质;请您分别列出您在健康管理实践中最成功和最失败的3件事件。于2013年9—11月,对 访 谈 对 象 进 行 半结构式访谈。在 征 得 本 人 同 意 后,全 程 使 用 录 音 笔 录音,同时进行笔录,访谈时间为50 ~60 min。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录音和笔录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 的 内 容,结 合 我 国《健 康 管 理 师 国 家 职 业 标准》,形成体系条目池。 1. 2. 2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将通过 文 献 查 阅 和 访 谈 得到的胜任力特征,经过对条目的分析和归纳合并后形成“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专家函询表”,于2014年1—6月进行了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专人电话或邮件指导问卷填写,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第1轮问卷内容包括: (1)问卷填写说明和要求。(2)健 康 管 理 师 核 心 胜 任 力 评 价 指 标 问 卷,其中一级 指 标6个,二 级 指 标18个,三 级 指 标63个,每个条目的重要性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分别计1~5分。并设专家意见栏,专家可对条目进行补充、删减和修改。(3)专 家 基 本 信 息,包括专家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工作单 位、工 作 年 限、学 历、职 称 等)、专家对一级指标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评分。专家的熟悉程度分为很熟 悉、熟 悉、较 熟 悉、一 般、较 不 熟 悉、很不熟悉6个等级,分别计0. 9、0. 7、0. 5、0. 3、0. 1、0分;专家的判断依据见表1。将 回 收 的 第1轮 问 卷 以重要 性 赋 值 均 数> 3. 5、满 分 比> 0. 20且 变 异 系 数<0. 20为筛选 标 准,结 合 专家 意 见 和 统 计 结 果 筛 选 条目,进行修改、删减和补充后形成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2个的第2轮“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专家函询表”。在本轮函询中,除了请专家对修订后的各项指标再次进行重要性赋值外,内容增加了第1轮专家函询各指标的统计结果、一级指标的层次分 析 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判 断 矩 阵 和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请各位专家参考第1轮的结果反馈重新判断,并再次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评价指标体系确立。1. 2. 3指标权重的确立 1. 2. 3. 1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一级指 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科学家T. L. 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评价对象依评价目的所确定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各层评价目标,并以最下层作为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这些指标计算出一综合评分指数对评价对象的总评价目标进行评价,依其大小来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主 要 步骤:(1)确立指标层次,构造判断矩阵;(2)按照Satty相对重要性等级表确 立 评 分 标 准;(3)计 算 归 一 化 权 重 系 数;(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1. 2. 3. 2二、三级指 标 权 重 的 确 立采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二、三级指标的权重。百分权重法是在专家对各评价指标同级排序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计算,获得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采用等权距法进行评分,确定权距为1,最高评分值与指标数相等,如待确定权重的指标数为4个,则按其重要 性 排 序 时,排 在 第 一 位,其分值为4;排在 第 二 位,其 分 值 为3,以 此 类 推。然后分别计算每项指标得分值和各项指标总得分值,将某一项指标的得分值被各项指标的总得分值除,其商即为该项指标 的 初 始 权 重。同 时,采 用Satty在 层 次 分 析 法中提出的乘积法计算组合权重,即将各层指标的权重值与上层相对应的指标逐项相乘。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2.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算各条目的算术平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及各级指标 的Kendall协 调 系 数(W) ,并对其进行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层次分 析 法、百分权重法及乘积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 1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2. 1. 1专家的积极程度采 用 问 卷 回 收 率 表 示,应 答率在70%以上为积极程度很好的标准。本研究第1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24份,有效回收率为80. 0%;第2轮 发 放 问 卷24份,回 收23份,有 效 回 收 率为95. 8%。 2. 1. 2专家的权威程度(Cr)Cr由专家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用判断系数(Ca)表 示〕和 专 家 对 问 题的熟悉程度〔用熟 悉 程 度 系 数(Cs)表 示〕两 个 因 素决定。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计算公式 为Cr =(Ca + Cs)/2。本 研 究 中Cr为0. 73 ~0. 82(见表2) ,平均Cr为0. 79。一般认为Cr >0. 70为可接受,由此可见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研究结果可信。 2. 1. 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专家对各级指标的一致性程度采用 变 异 系 数、W表 示,一 般 取 值 为0 ~ 1,变异系数越 小,说 明 专 家 对 指 标 的 协 调 程 度 越 好;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专家的意见越趋于一致,但只有χ2检验有统 计 学 意 义 时,其 结 果 才 可 信。本 研 究中,第2轮专家函询后,指标变异系数为0. 06 ~0. 17,平均为0. 10。两轮专 家 函 询 结 果 统 计,指 标 总 体W值分别 为0. 238和0. 254,各 级 指 标W值 见 表3,P<0. 01,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为可靠。 2. 1. 4两轮专家函询指标修 改 情 况经 过 第1轮 的 函询,有专家提出一 级 指 标“管 理 能 力”和 健 康 管 理 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复;还有专家提出三级指 标“职 业 素 养”范 围 太 大 且 与 同 级 指 标 有 重叠;部分三级指标不够具体,不便于评分等建议。经小组讨论后,将“管 理 能 力”从 一 级 指 标 中 删 去;删 除三级指标“职业素养”,并将部分三级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同时采纳 专 家 建 议,将“职 业 发 展 需 求”更 名为“成就动机”,“探索问题的敏锐力”更名为“问题发现能力”,“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更名为“获取和选择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名为“知识更新的能力”;“灵活性和包容性”与“团队意识”合并为“谦虚、宽容的个人特质”,“倾听能力”与“非语言交流 能 力”合 并 为“有 效 沟 通 技 巧 的运用”。综合专家意见及统计结果,本轮共删除一级指标1项,二 级 指 标4项,三 级 指 标20项;更 名 或 合 并后形成新的三级指标6项,另新增三级指标3项。第2轮函询 后,专家意见较为一致,仅 建 议“教 学 能 力”不属于健康管理师所必备的能力,采纳删除;本轮删除二级指标1项,三级指标6项。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46个三级指标的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2. 2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权重的确立 2. 2. 1一级指标的权重确 立 指 标 层 次 结 构,构 造 判断矩 阵(见 表4)。按 照 公 式Wi=mai1·ai2·......a槡im,Wi=Wi/Σi =1mWi计 算 归一 化 权 重 系 数Wi,得W1= 0. 290,W2= 0. 232,W3= 0. 176,W4= 0. 243,W5= 0. 059。在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后,应检验所得权重系数是否符合逻辑,当判断 矩 阵 阶 数> 2时,通 常 用 一 致 性 比 值CR进行检 验。按 照 公 式:CI=(λMax- m)/(m - 1) ,λMax= Σi =1mλi/m,λi= Σj =1maijwj/wi,CR=CI/RI,得λ1=5. 262,λ2= 5. 207,λ3= 5. 205,λ4= 5. 086,λ5=5. 191;λMax= 5. 190,CI= 0. 048;CR=CI/RI= 0. 048/1. 120 =0. 043,CR<0. 10,该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讨论 3.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函询调查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 的 一 种 定 量 与 定 性 相 结 合 的 预 测、评 价 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健康管理、核心胜任力相关概念及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的深度剖析,运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在遵循指标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论证。两轮 调 查 问 卷 的 回 收 率 分 别 为80. 0%和95. 8%,均>70%,多名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了专家对此项研究的关心和支持。同时,选择的函询专家也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和地区代表性,来自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从事10年以上专业技术工作的23名健康管理专家,涵盖健康管理实践、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研究、医务行政管理及公共卫生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及管理经验,其平均Cr为0. 79。此外,从研究结果看,两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各条目的均数均>4. 0,满分比均>0. 20,变异系数均<0. 20,各级评 价 指 标 的 专 家 协 调 系 数 的 检 验 示P<0. 01,表明专家对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基本认同,意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靠。 3. 2指标权重确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是做出客观和科学评价的重要一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主观定权法和客观定权法两类,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均属于主观定权法。层次分析法是应用数学方法,采 取 多 因 素 分 级 处理,使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给 出 判 断 矩 阵,再运算出权重值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获得数据的基础上,一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定量化的结论,使专家判断更具科学性,同时经过一致性检验CR<0. 10,表明各位专家思想逻辑的一致性较高。基于二、三级指标个数较多,如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则容易混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因此,采取专家对二、三级指标重要性排序的形式,将结果用百分权重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二、三级指标的初始权重;同时,考虑其高层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权重分配,将各层指标的权重值与上层相对应的指标逐项相乘得到二、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从而使得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更为科学和准确。 3. 3指标的重要性分析在一级指标 中,权 重 排 在 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态度(0. 290)、专 业 实 践 能 力(0. 243)和人际 交 往 能 力(0. 232) ,这 与 健 康 管 理 师的职业特点及胜任力的内涵是契合的。胜任力将个体特征分为知识、技能、自我概 念、特 质 和 动 机 五 个 层 次,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看得见的,相对较为表层的、外显的个人特征;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则是个性中较为隐蔽、深层和中心的部分。职业态度维度权重最大,它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动机以及社会角色等内隐特征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是决定健康管理师行为表现的关键因素,是健康管理师从业的前提条件和内驱力。其次是专业实践能力维度,健康管理师属于知识型技能人才,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水平是每名健康管理师必备的素质。此外,健康管理逐渐走向社区卫生服务、企业,与健康保险紧密结合,健康管理师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人群,其工作性质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分析,而是包含了诸多与人交流的环节,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以及社区动员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二级指标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交流能力(0. 140)、职业认知(0. 132)和专业知识(0. 112) ;三级指标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价值观(0. 060)、医学基础知识(0. 059)和健康管理基本知识(0. 053) ,可以看出仍然是认知、沟通、知识和技能占有的比重较大,与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基本一致。3. 4研究的意义及局限性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大“朝 阳 产 业”,随着“健康中国2020”战 略 的 实 施,作 为 新 兴 健 康 产业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师将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健康管理在我国起步很晚,健康管理的技术和理论还相对比较滞后,胜任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更科学地观察和改进健康管理师岗位胜任力评价中的问题,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查阅胜任力的相关文献,从专家角度论证了评价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其结果可为我国健康管理师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人才的培训、考核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但随着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师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也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指标的选择还应根据国情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进行调整。同时,该评价体系的信效度检验以及具体的评分标准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给我你的邮箱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谈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中图分类号:C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46-03
一、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每每激起社会极大反响。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当前,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央文件的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许多高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从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的排查标准以及排查频率,到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后的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乃至到发生恶性危机事件后学校的各种应对举措等,都有比较完善的规定和流程。但是,不容乐观的情况是,当前高校中学生自杀以及相关的心理危机恶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表明高校在预防学生心理危机方面的工作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有成效。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每当高校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后,校方在善后工作的处理方面通常都做得比较及时和到位,但是,这只是对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是被动的应对,并不能挽回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也不能减缓学生家属心中巨大的心理伤痛。因此,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更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上。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探究
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其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学生如果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生理残疾,治疗周期长或者难以治愈,本人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时,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2.心理因素
(1)个性特点。通过对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的分析发现,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的学生,常常封闭自己、压抑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易选择独自承受,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或者主观认为没有谁可以帮助自己,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等,导致本人缺乏社会支持,时常感到极度孤独绝望,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易出现心理危机。
(2)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认为,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人们对事件不正确的、偏激的认识,称之为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念具有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和灾难化(糟糕之极)三大特征。如我必须考上研究生、我一定不能失败、竞选班干部失败让我丢尽了人、被恋人抛弃我的人生全完了等等。头脑中大量充斥着非理性观念的学生,在看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容易钻牛角尖,出现心理危机。
(3)精神疾病。患有比较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如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学生,会比心理正常的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紧张、恐惧、担忧、压抑、痛苦、绝望等不良情绪,这部分学生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却很大。
3.社会因素
(1)学业与考试压力。大学的专业学习内容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都远远超出中学的课程,有些学生上大学后,会因为难以理解所学专业内容而导致对考试挂科的极度担忧,在考试季节即将来临前夕整日紧张焦虑、坐卧不安,感到极度绝望。有些学生因为害怕难以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害怕拿不到学位文凭而惶惶不可终日。结果一旦他们最害怕出现的情况变为了现实,他们就很容易心理崩溃,发生心理危机。
(2)家庭经济贫困。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贫困生通常比非贫困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于生活的艰辛。在当前的大学校园,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学生和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共处在一起,彼此在消费能力与消费行为上的强烈反差使得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受到非常大的心灵冲击,出现深深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导致负性情绪体验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而且,有许多贫困生的亲人还存在光宗耀祖的封建思想,将兴旺整个家族的重责大任托付在他们身上,为此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得活出个样儿来,才能对亲人有所交待。一边是亲人殷殷期待的目光,一边又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种内心的不平衡使得有些贫困生感觉活得特别累,认为命运对他们特别不公平,为此怨天尤人、痛苦万分。由于他们在上大学期间很难迅速摆脱家庭经济贫困的阴影,因此他们心理上的失衡也将长期存在,这些都会为随时出现心理危机埋下隐患。
(3)家庭矛盾和突发变故。有的大学生自认为与家庭的矛盾非常尖锐,不可调和也无法解决,为此非常痛苦和绝望,承受不了的时候,容易产生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的想法。有的学生因为近期内遭受突发事件的刺激过于突然和强烈,超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措施
2011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只有预防,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才可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益。那么,高校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持续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西方有一句谚语:“事先预防总比事后遗憾好。”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平时就掌握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调节能力,当生活中的烦恼或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就比较容易平稳度过,不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健
康知识的普及,覆盖面要大,宣传频率要高,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保证宣传普及的质量。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定期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收到了相当不错的预防效果。
(2)加强对校园各类相关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大学校园中,有一些工作人员每天与学生亲密接触,如果他们能够掌握足够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危机出现时的危险征兆,那么就有利于对出现心理危机学生的及早发现。因此,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定期对这些工作人员展开培训。这些人员主要包括学生辅导员及班主任、学生宿舍管理员、专业课任课教师以及行政人员等。
学生宿舍管理员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在一起,对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有些学生有了烦恼也会找他们聊聊天。学生宿舍管理员一般都是学校雇佣的临时工,通常文化程度比较低,但对于日常行为异常的学生,他们通常根据生活经验能发现学生的反常,但是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有时候会热心帮倒忙。因此,定期培训宿舍管理员,可以有效地做到学生心理危机的及早发现,为随后的应急干预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高校的学生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大多数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虽然他们工作热情高,关心学生,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储备,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地应用谈话的技巧,有时候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谈话该从哪个点切入进去以及怎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因此,高校要积极想办法,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能够有机会定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专业培训,充实他们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并在此支撑下有效地开展工作。
2.定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
在当前的高校,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出事了,但是在心理咨询中心却查询不到该生曾经来访的记录。调出该生刚入大学时的心理普查记录,结果也往往属于正常范围内。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是学生本身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由于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羞耻感而加以掩饰,怕别人知晓,因此他不会前往心理咨询中心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回答心理普查问卷时也不会以诚实的态度作答,导致心理咨询中心难以发现此类学生;二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不一定只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出现。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学生这些心理危机的苗头呢?这就需要高校尽可能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多方位宣传心理咨询中心,鼓励学生学会寻求帮助,把各种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另外,高校应每年对各年级学生开展一次心理普查,每个月开展一次心理危机排查,筛查出重点人群,并随后把他们约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面谈咨询,可以做到及早发现并消除危机隐患。
3.及时归纳总结危机事件
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从中可以发现具有哪些特征的学生易出现心理危机。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通过对几年来出现的恶性危机事件总结分析发现: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成为心理危机易感人群,找不到工作、难以拿到学位文凭等,如果与情感问题、家庭矛盾等诸多问题堆积在一起,就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叠加效应,最终压垮学生,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通过总结分析危机事件,可以使我们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防止负面情绪在学生心理无限堆积和放大。
4.在事故易发场所张贴生命救助海报
通过对高校多起校园心理危机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在高校的校园,有一些特殊的场所通常会成为学生选择轻生比较集中的地点。因此,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在这些地方可以张贴一些有助于挽救生命、激起人求生求助欲望的生命救助海报,内容可以是铭言,或励志、温馨的话语,也可以是漫画或图片,同时附上学生可以选择求助的有关校内外的心理危机求助电话。比如国内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电话热线,本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地址、网址等等,有助于即将采取轻生行动的学生看到后,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重新燃起求生求助的希望,为挽救学生生命留下一线生机。
5.要及时防范模仿效应的发生
当今社会,报纸、网络、电视、电话通讯等媒体高度发达,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迅速,导致由此而产生的模仿效应不断发生。例如:2010年春季,媒体报道了福建省南屏县凶手杀害8名小学生的恶性事件后,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全国其他地方也相继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残害幼儿的恶性犯罪事件。同样地,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一旦被媒体披露,在短期内很可能会对其他高校中那些正徘徊在生死关头的学生形成“榜样”的效应,导致他们也选择下定决心并采取同样的行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每当媒体报道大学生或者社会名人的自杀或他杀等恶性事件时,高校应迅速采取行动,在本校立即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并做好学生情绪的安抚工作,防范连锁反应的发生,做到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在先。
6.持续不断地提升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人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对这些个案的处理通常也是非常棘手的,只有非常富有经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超的资深心理咨询教师才能做到比较迅速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好较快地得以解决。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心理辅导专职人员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素养。为此,高校每年均应制订出明确具体可行的心理辅导专职人员进修计划,保证每个专业人员定期学习进修的经费,并给予每个专业人员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在固定培训经费的保证下,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专长以及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专题或方向进行深入学习,不断提升专业修养,不断提高辅导质量。
总之,要有效地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浮躁、不敷衍,将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落在实处,做细做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心理素质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大学教育中日渐重要,作用突显。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出发,突显辅导员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重要性,并对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指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见诸报端的屡见不鲜,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引导。校园中已暴露的由心理原因引发的行为问题不时发生,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不良影响,阻碍了学生成才,顺利走向社会;不利于家庭幸福,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出了难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由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包括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心理活动的开展、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老师少,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有限,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不够,使得学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采取自己消化或者找要好的同学帮助解决,通过这些渠道不能解决的,也很少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转而采取逃避或压抑的办法,甚至极端的解决方式,酿成悲剧。 辅导员接触学生最为频繁,与班干部的联系密切,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的掌握学生情况。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结合自身对学校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对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预期,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干预。面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难点问题,则可以主动联系学校心理机构提供专业帮助,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将极大的增强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上下通达、反应迅速的有效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辅导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的队伍,是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到高校稳定大局。在最初的人才甄选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对应聘辅导员的心理测评,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识,帮助其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强化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在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辅导员的积极心态、良好的个性特征及正向的情绪情感将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辅导员所展示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形象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种积极的影响将在实际的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利于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有利于构建和谐、顺畅的沟通平台。 三、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仅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帮助辅导员提升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拓宽心理干预领域。 高校还应重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知识储备直接影响其与学生的沟通的顺畅性,是有利于情感交流的。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访谈技术,如:专注与倾听技术、情感反映技术、同理心技术、具体化技术、探问技术等。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不仅是辅导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同时,还为辅导员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保障。 四、辅导员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 从岗位职责上讲,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第一步。 辅导员是学生的指导者与领路人。他们指导学生明辨善恶,正确对待社会的热点问题,最终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仅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帮助辅导员提升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辅导员需要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开展贴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主题班会活动或团体活动。辅导员要改变思想,积极配合,以班级为单位,以舆论为导向,积极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五、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目前,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还不现实,各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设选修课或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等。然而,总体上讲,心理健康的普适性教育还很不够,影响面和时空上的持续性都有待加强。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陪伴着学生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一个群体,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与广泛的教育者之一。他们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他们比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早的接触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或第一现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肩负着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重要任务,他们在学生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整、应对挫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指导着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替代。 六、几点思考 当前各高校都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相关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也日趋完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好的制度要突显好的效果,还有赖于各级职能部门和主要责任人,工作落实是关键,督导、抽样调查和考核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跟踪和考核制度还需要跟进。 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倡导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关系氛围。联系实际,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行为训练和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 辅导员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健康、顺利的成长成才。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同样可以收获实践经验,提升助人的能力,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在这种助人的行为过程中,自我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高校要鼓励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空间,可以采用鼓励辅导员自主学习,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成为兼职的心理咨询师等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开辟多元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方丽英.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课题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3). [3]薛艳.高校辅导员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
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抓紧探索适合我国学校特点的心理辅导模式,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层次、不同的学生类别,分别摸索出几种不同但又各有一定普遍性价值的辅导模式。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应该将经验证明合适的模式条文化,由教育行政机关或者权威的学术组织予以颁布,以规范和引导基层学校的工作方向。一、学校辅导模式所涉及的方面或要素西方的学校辅导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毛病,就是轻视学校辅导自身理论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对学校辅导模式的探索。Show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对此做过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Show认为学校辅导模式主要应该回答三个问题:谁应接受辅导;为什么要进行辅导;怎样进行辅导?据此他提出一个学校辅导的“一般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价值、目标和功能。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Show的“一般模式”涉及到学校辅导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但笔者认为,一般辅导模式应该符合以下标准:涵盖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包括规定着辅导的基本属性的组成要素;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或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建议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学校辅导的一般模式。1.理念辅导是实践,但是是有理念为根基的实践。辅导模式若只是局限于就事论事的实务说明,一不能使辅导体系之各要素的合理性得以成立,二不能助辅导虽有创造和革新,甚至连辅导本身在学校教育中的合法性都无法确定。学校辅导模式至少应该在两个层面确立一些明确的理念:哲学层面,如人性观、价值、学校教育的目标;心理学层面,如人的动机系统、人的发展历程、决定行为的因素、人格和行为改变的条件。2.要素一般辅导模式须明确以下四个构筑学校辅导基本骨架的要素:学校辅导的对象如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直接面向学生还是透过对教师和家长的咨询影响学生;学校辅导的目标一般都认为,辅导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克服他们在适应和发展上所遇到的困难。另有一种相关的说法,是把辅导区分为发展性的、预防性的,以及治疗性的,以此来描述不同的辅导目标。其实,这一区分不仅涉及目标,亦涉及辅导内容、对象和辅导方式;学校辅导的内容目前多数研究者同意把学校辅导的内容区分为生活辅导、学习辅导以及生涯辅导。学习及生涯辅导的内涵较为明晰,唯生活辅导包罗甚广,需要进一步说明;学校辅导的途径和方式途径和方式是第一线的实践工最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各地由自主创造或从台港借鉴已经出现了不少辅导形式,吴增强对此做了较好的概括和说明;家庭资源如协调家庭的力量参与辅导,家庭咨询或治疗;社会资源如配合或利用当地社区的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影响社区环境的改变以利学生的成长;学术研究及信息资源支持如校内或联校的专题研究,参加全国或地区性学术交流,专业文献资料库的建设。二、学校辅导理念上的两点考虑1.人性观问题人性观是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哲学问题,在辅导上至少有两个问题与人性观有密切联系:怎样看待人的基本倾向?基本上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人性本善,承认入天生就有一种向上、向好、向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倾向。在心理学中人本主义的辅导秉持这种看法。二是认为性本恶,认为人如果不予教化,必然堕落。心理学中持此观点的不多,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稍倾向于此。三是认为人无天性,人在后天向什么方向发展,完全取决于教养。行为主义的辅导持此看法。在学校辅导领域,主要是第一和第三两种见解比较有势力。这个基本理念上的分歧并非无关紧要,之一曾指出,“一位辅导员所持的人性观,不但决定他对辅导理论所作的抉择,而且,亦切切影响他如何发展一套个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模式”是单纯以培养后备生产力、开发智力资源来看待和评价教育。以为人才的生产力愈高,教育就愈成功。我们似乎不是在面对一群有血有肉、有灵有性的活人,而是在生产一批批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特殊产品。虽然我们有时也讲全面发展,但落脚点仍然是社会。因为在这么讲时人们心里想的是:只有让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才会在将来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为了成为更有生产能效的“劳动者”。西方辅导的传统精神基本上是个人本位的。几乎任何一本辅导教科书在辅导目标一章都明白无误地载明这一点。这样,辅导目标与教育目标有时未必完全一致。即令在未见明显矛盾的地方,两种不同的取舍也会对辅导模式的取舍发生微妙影响。以本文所见,这个问题在我国将比西方更为突出,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总是倾向于将社会置于个人之上。在探索符合中国文化精神的辅导模式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一点。我们倾向于在中国提倡一种尽可能将个人为本与社会为本结合起来的辅导取向。其实任何一个健康合理的辅导目标也应该是这一取向。这一提法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在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地提出“使受教育者……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6.从全校范围讲,各年级各班都有不同的“全班参与”的主题活动,每个年级在特定学年或学期应该有相对固定的主题项,它们是与当年及该班的学生特点相配合的。6个年级的全部主题项串连起来,应该体现出与各年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内容特点,以及发展上的顺序性和连续性。但是这些主题的形成要靠有理论引导的实践探索。以上只是关于“全班参与模式”的一些粗线条设想,非常希望有同行与本文有同感和共识,更希望有在辅导第一线的同仁愿意去尝试,去完善。
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胜任力模型指标内容指标权重
论文摘要:组织研究并构建知识员工胜任力模型,旨在为组织甄选到正确的知识员工,以增进知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工具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是决定胜任力模型能否充分起到其预定作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便于系统地了解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情况,本文主要从指标内容及指标权重配置两方面回顾了知识员工胜任力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甄选优秀知识员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最早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Iland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距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本世纪初期国内学者才逐渐把更多目光关注在知识员工胜任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中,研究起步较晚。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胜任力模型维度层的研究较多,而对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工具的研究较少,导致组织在知识员工胜任力测评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胜任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关系着胜任力量化测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胜任力模型应用的效度。为便于深入了解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介绍了该领域评价指标内容研究的现状,并总结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的特征,最后,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胜任力评价指标内容的研究 1.1指标研究现状 1.1.1对知识员工胜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渐趋深入。有部分学者提出,组织文化是影响知识员工胜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学者对知识员工忠诚度、敬业度等胜任品质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通过最佳的心理契约来增进知识员工与组织间更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有些组织在甄选知识员工时,要求候选人对组织文化、战略愿景等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在管理中构建了与之相应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知识员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创新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吴强等已提出知识员工价值=稀缺性×忠诚度。 1.1.2心理学、统计学、品德测评量化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胜任道德特质测评的量化是所有品德测评形式中重要而有效的一种形式,国内学者及管理者已开始重视通过模糊数学等量化方法构建胜任力(特别是胜任品德)测评指标体系,多元统计分析(如SAS、SPSS)等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极大提高了胜任力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 1.2存在的问题 1.2.1胜任能力导向型评价指标体系仍是指标内容研究当中的主流。已有文献表明,目前国内更趋向于领导和职能型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这部分的与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企业对员工胜任能力特质的关注更多,为企业快速发展赢得人才优势,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出了诸多胜任能力方面的要求。如国内学者将管理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设置为战略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自我意识、分析式思考、自我管理能力、关注细节和秩序等9项指标。从中发现有8项指标属于胜任能力型指标,涉及胜任道德的测评指标为1项,即自我意识。 1.2.2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与胜任品德评价指标内容混合设置,属于能力维度的指标中有胜任品德指标,胜任品德维度的指标中有胜任能力指标。例如某公司将管理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个人内在能力指标(一级指标)设置成3个二级指标:个性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其中将个性品质细分成5项三级指标:诚信正直、自信心、成就动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诚信正直实属胜任品德指标,被列在个人内在能力指标的三级指标中。如此设置指标结构体系,会增加胜任力测评的难度,并影响考评者对考评结果的分析,如考评者往往难以区分判断某知识员工的不胜任,是因胜任能力欠缺还是因其不具备组织所要求的胜任品质。 2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研究的现状 2.1权重研究现状 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科学的权重结构,是确保指标体系科学适用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合理化的设计权重尤为关键。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可的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同时由于在研究与实践中广泛运用了现代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量化方法,为科学设计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2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知识员工胜任品质等问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权重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在上述某集团副总经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个人品质二级指标占总杈重的10%,其三级指标中涉及品质道德的指标(即诚信正直指标)权重占总权重的2%,即有助于规避知识员工败德行为的指标权重仅为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2.2.1胜任品德评价指标权重占总权重的'比重偏小。如上所述,三级指标中与胜任道德品质相关的指标只有1项即诚信正直,权重为2%,胜任能力及其它指标的权重占到98%。也有学者在对项目经理胜任力评价指标地研究中,将职业道德指标权重设置为0.1。占总权重的10%,能力素质指标权重占总权重的80%。许多案例表明,这样设置杈重结构使得知识员工即使达到了组织所要求的胜任道德标准,其所谓的胜任道德也难以有效支撑这些更符合能力要求的知识员工潜能地发挥,这种比例结构,也部分地解释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特别是CEO机会主义行为泛滥的原因。 2.2.2胜任品德评价指标权重与胜任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在结构及加权计算等方面缺乏独立性。胜任品德指标的权重占总权重的很少比例且失去必要独立性,在此情况下,若进行综合加权或模糊主客观综合计算后,品德特质指标杈重对测评结果的影响会更小,并模糊了胜任力的测评结果,干扰对实质性问题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为高能低德的知识员工敞开了入围之门。 3改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知识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内容及权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四点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解决指标体系设置中的不足带来启示。 3.1针对知识员工高度自主性、稀缺性等特征,应基于企业文化、战略愿景等视角评价知识员工胜任力,重视胜任品德指标(如知识员工价值观、企业文化认同度、忠诚度、职业道德等)的研究与测评,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知识员工胜任力模型来提高企业在人才管理(特别是人才甄选)中的前馈控制能力,最终为企业甄选正确的知识员工提供必要保障。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
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否参加护理报告会和研讨、导师的指导时间和力度、婚姻状况、入学成绩和学校性质以及医院与学校培养脱节、专科方向不明确和交叉学科边缘不明确是影响护理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因素。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论文范文。
摘要:总结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关知识,重点阐述国内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功能的拓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核心能力在护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必须从护理专业学生着手[1]。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随着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如何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1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关知识
1.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科学学位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2]。1924年美国设置护理硕士研究生,包括护理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nursing,MSN)和护理硕士(masterofnursing,MN);1992年我国开始了护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2008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率先开始了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3];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我国护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MNS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3个基本属性[4-5]。
1.2核心能力
能力又称为胜任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6]。核心能力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指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来自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7],本身具有综合性、独特性、价值性、可评价性、动态性、长期性等特征[8]。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诠释。核心能力于2000年在我国护理领域首次提出,2003年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指南中正式提出[9]。綦盛楠等[10]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定义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态度、知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等的能力综合。谭静等[11]将MNS的核心能力定义为在护理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综合体,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高级护理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所必须拥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
2国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2.1培养目标
在美国,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般工作约2年~3年后,根据临床发展和爱好选择专业化硕士课程,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不重复[12]。其专业型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APN)[13],毕业后可成为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保证和监督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担任护理教师[12]。APN包括高级全科护士(nursepractitioners,NP)、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高级助产护士(certi-fiednursemidwives,CNM)、高级麻醉护士(certifiednurseanesthetist,CNA)、高级个案管理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casemanager,APNCM)等专门人才[14],其中CNS是发展最快、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15]。
2.2课程设置
美国护理研究生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的范畴和主要内容有所不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上紧密结合,形成概念化模型,课程分为硕士学位核心课程、高级护理实践核心课程、专科课程3大模块,学制一般1.5年~2年[16]。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相似,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研修科目,主要包括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涉及循证医学和健康照护研究等[3,17]。日本的护理硕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养为主,课程属于学年学分制,学制2年,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共同科目以及其他专业研究领域课程[18]。总的来说,国外护理硕士教育方式灵活、实用,课程设置强调护理专业特色。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999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就已经提出APN必须具备6种核心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实践所需要的能力、建立和维护专业关系的能力、承担教育/辅导任务所需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管理与协调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能力、监督及保证专业服务质量的能力[19]。Hamric等[20]于2005年提出APN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专家指导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询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7种核心能力。英国护理硕士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领导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21]。加拿大主要培养学生的高级实践技能、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22]。
3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3.1培养目标
2010年国务院明确MNS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
3.2课程设置
现试行的MNS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提出了MNS的课程设置,包括:①公共课(政治、外语等);②专业基础课(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等);③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④学术活动[23]。而我国部分院校的课程直接套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开设过少或者基本没有,难以体现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24]。与国外课程相比,我国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尚未形成自身特色。阮小丽等[25]针对护理研究生的各个核心能力提出了提高核心能力所需要开设的课程。综上所述,护理研究生教育应该增设相关的临床护理专科课程[13];课程设置应体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核心能力为指引的教育原则[26]。
3.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学者大多是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进行筛选,经过两轮咨询后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谭静等[11]建立了6项一级维度23项二级条目;陈语等[27]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孙宁等[28]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所含的能力维度基本一致。另外,刘冬玲等[29]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3.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综合国内学者研究[1,11,28,30],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所占权重较高,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所占权重仅次于临床实践能力,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并与沟通协作、专业发展能力被视为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而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能力所占权重较低,是应努力去培养的核心能力。
3.5影响因素
综合国内报道,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否参加护理报告会和研讨、导师的指导时间和力度、婚姻状况、入学成绩和学校性质[31]以及医院与学校培养脱节、专科方向不明确和交叉学科边缘不明确[3]是影响护理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因素。
4启示
“培养什么样的护理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借鉴国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开展我国研究生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并规范教材;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确立核心能力标准的量化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体系等,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薛美琴,曹洁,张玲娟,等.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45-48.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学信息网.硕士专业学位全解读[EB/OL].[2012-04-25].
[3]杨巾夏,陈翠萍.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6):71-75.
[4]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6-240.
[5]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5):49-52.
[6]赵戎蓉,吴瑛.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核心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8.
[7]王辉,闫德平.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6):68.
[8]沈若玲,朱海利,任小红,等.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45-547.
[9]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10]綦盛楠,于兰贞.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40-42.
[11]谭静,朱京慈.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1C):3196-3199.
[12]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