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李香君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李香君的毕业论文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香奈儿香水毕业论文的摘要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希望有所帮助!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香奈儿香水作为选题的背景是,香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品,关于这方面的论文,选题背景可以从生产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展两方面入手,看你具体的专业是什么,在选择生产技术发展为背景时。研究意义就是能够促进技术水平进步,在选择市场扩展为背景时,就是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于君子兰的毕业论文范文

君子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代表一种绅士风度,俗话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兰"一般有兰草,兰花花等植物,也是表示一种自然的美。好像诗经中提到过"幽兰"等字词(由于长时间不看书了,所以只是大概记得好像说过)。 君子兰虽然是一种植物,也是很多人喜爱的盆栽植物。君子兰,"兰"乃男也。所以说君子一般就是指男人。当然君子不光指正人君子,也有"伪君子"只说的贬义的意思。偶然看到说关于君子兰的作文,当然可以写成说明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一个故事……这里就随便聊上几句……

我家养了一盆君子兰。

我仔细观察,君子兰栽在赤褐色的陶瓷圆花盆里,花盆的高大约有30公分,宽大约有20公分,花盆上雕着四个“花开富贵”刚劲有力的字。

花盆里种着一株亭亭玉立的君子兰,它的叶子是深绿的,宽度有四指,他的片叠在一起,有序的分向两边,叶脉看得十分清楚,叶子的末端是尖的。

叶子里有两三朵花嵌在绿色之中,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探出头来,害羞的看着四处,它那橘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芯,两个花旁有两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

君子兰,茎很短,主要是从茎上长着许多长长的绿色的叶片,向两边分开,花的特点是:开放的花由六片像叶子一样的花瓣组成,是粉红色的成喇叭形;花蕊很奇特,像大米粒似的由黄色的花粉覆盖着,横躺着,由一根根细长的、白色的细丝支撑着,好像在和花瓣争个高低。

君子兰的绿叶子又宽又长,两边对称着向上生长。每片叶子上的叶脉很多,它们整齐地排列着,看上去就像一片小竹林一排排站立着。叶片中间生长出来的茎是青绿青绿的,茎上的君子兰花开的可真漂亮!每朵花有六片花瓣组成,呈伞状。花的上部分是桔红色,下面是纯黄色,每朵花就像小孩子吹的喇叭一样,美丽极了!

妈妈告诉我:“君子兰原产热带。喜半阴,气温以10至25度最适宜,适宜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有机质土壤内生长。君子兰正常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室内养植温度合适的话,春节前后即可开花。被誉为富贵之花的君子兰,长大以后,一般一年一次花,一年开两次花的很少,至于开三次花的则属罕见。其中,所有的中国君子兰都属于君子兰属中的大花君子兰,且花色以红色和桔色为主。”

我爱君子兰,君子兰用它自己的美,装点了我的家。

君子兰被誉为中国的名花之一。它落落大方,朴素妩媚,是周总理所钟爱的花卉。

但你可知道,这种名贵的花卉,在三百年前还只是一种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无名野花呢!到19世纪初,它才被传人欧洲,随后又进人日本。

一位爱花如命的教授,觉得它是“花中俊秀的君子”,给它取名为“君子兰”。从此,君子兰便步步登高,逐渐成为驰名中外的名贵花种。君子兰十分名贵,令人珍爱,这与它的花叶并美是分不开的。如大叶君子兰的剑叶整齐、宽大、翠绿。一般,生长三四年的大叶君子兰有六至八片剑叶,每片叶子的形状与路边剑麻的叶子有些相似。但与刚直粗壮,顶端有针尖的剑麻叶子相比,脉络分明的君子兰的剑叶显得秀美、细嫩、圆实,青翠欲滴。站在花前,静静地观赏这片片生机勃勃的剑叶,一股清润、舒畅的感觉就会涌人心田,使人的精神焕然为之一爽。君子兰的原产地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22℃,这是君子兰生长的最佳气温。

但我国一般地区四季的气温温差较大,再加上多变的气候,给栽养造成了很大困难。例如在上海:春季多风,放在室外的君子兰容易被风吹坏、冻伤;夏季温度高,就必须给它降温,否则它就会“发高烧”;在秋季,要使温度处在不冷不热的情况下,君子兰才能顺利成长;而在冬季,又得给君子兰保暖,不能让它冻着,不然的话,一个寒冬会使风姿绰约的君子兰“香消玉陨”。

另一方面对君子兰的浇水、施肥也要相当讲究。例如,君子兰的“饮用水”有以下几种:活水、磁化水、雨水、井水,最低档次是沉淀了几天的自来水。对,君子兰喜欢氮、磷、钾、铁等综合肥,需肥量很大。上肥时,不能使君子兰的根部与肥直接接触,否则花根就有可能烂死。

高雅、秀美的君子兰的名贵,一半靠优良的品种,一半靠培养。名种培育的君子兰,身价很高,曾有一盆珍贵的君子兰以数万美金卖到国外。

君子兰被作为高尚、尊贵的象征而载人花卉史册。无怪乎曾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君子兰:“叶宽常叶绿,脉络宜分明。金盘托红玉,银蕊发幽情。立似美人扇,散如凤开屏。端庄伴潇雅,报春斗寒冬。”

两年前,爷爷花30元钱买回的一盆君子兰,今年春天终于开花了。

君子兰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又长又宽。叶子向上的一面可以看见一条一条的叶脉,向下的一面,像涂了蜡,很有光泽。14片叶子7层,每层两片,对称着长,真像双胞胎。它们围着茎,一层盖着一层,^新学生的比老叶子略长一些,层层叠叠,又像一把展开的扇子。

君子兰花茎与众不同,它扁扁的,高约30厘米,宽约3厘米,颜色比叶子淡得多,用手摸很滑、很厚实。茎的顶端缀满花苞,我家的是九个,二楼王奶奶家有20多个呢。刚长出的花苞,淡绿色的十分娇嫩,只有2至3厘米长。接下来,花苞越长越长,颜色接近橙色。三天后,它慢慢开出了二朵,每朵花有6个瓣,它们像小宝宝微微张开着的小嘴巴。

又过了几天,君子兰的花儿总算全部开齐了。盛开的花朵儿在茎端簇拥成一团,像个火红的花球。花儿的心真公正,九朵一样大,开口直径是5厘米;颜色也一样,粉红色的,花心颜色也一样,一律黄色;就连花蕊也一样,六根雄蕊,都是4厘米长,一根雄蕊是5厘米长;形状也一样,都是张开的喇叭形。这样一盆花团锦簇的君子兰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我有一个很爱花的奶奶,奶奶在家里种了很多花,其中有一盆君子兰,在我家花的地位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呢?

那盆君子兰,我的奶奶也很喜欢,它的叶子中间呈深绿色,外面呈浅绿色,它开出的花呈深红色,可以说是美上加美。

有一次,我、爸爸和妈妈,以这盆君子兰为话题,我爸爸说:“这盆花像‘雄鹰展翅’。”我妈妈说“不对,应该像‘百花盛开’。”我又说:“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像春晚里婀娜的‘千手观音’。”我们又吵了一时间后,我决定用投票的方式平息这场“战争”。

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它的旁边又长出了一个小君子兰,它们俩就像妈妈和宝宝一样。

亲爱的君子兰“妈妈”我要送给你一句话:“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你是最端庄的;也许你不是最华丽的,但你是最大方的!”

我家有一盆漂亮的君子兰,君子兰美丽动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把妈妈买回来的这盆君子兰放置在阳台上喂养,把它的茎埋在土里,浇上水,没过几天,从茎里就抽出嫩绿的新叶。君子兰的叶子错落有致,叶片对称的长在花茎的两边,它那肥壮的茎像圆鼓鼓的小皮球,更像大蒜头和洋葱头。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时间长了就变成深绿色的,过了几天,从叶片中间长出一根手指般大绿色的花柱,我摸了摸花茎感觉君子兰的花茎硬硬的,厚厚的,在扁扁的花茎顶端长出了四五个豆粒般大小的绿色花苞,随着花柱一天天长高长大,那些花苞也渐渐饱胀起来,最后花苞终于开放了。小喇叭般的花儿火红火红的,鲜艳夺目,像天边的红霞,像燃烧的火焰,又像小姑娘头上美丽的蝴蝶结。一阵风吹来,花儿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迷醉。

我喜欢君子兰的绿色美,也喜欢花儿的红色美,更喜欢像剑守护着美丽兰花的绿叶。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君子兰。

我爱君子兰,它虽然没有美人蕉、水仙那么珍贵,也没有太阳花、梅花那么坚强,但是在我心中却十分清秀。

君子兰的叶子是绿色的、长长的、像一把剑。叶子中抽出一根粗粗的茎,慢慢长出了一朵花,花是粉红色的,有六片花瓣,花瓣中央有一根雌蕊和六根雄蕊,雄蕊上面有花粉,要靠蜜蜂或蝴蝶来给它传粉,把花粉撒在雌蕊上,这样就会结果子。

走近君子兰,用鼻子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向你扑来,沁人心脾。我爱君子兰,它把我家阳台装扮得更加美丽﹗

我家有一盆绿油油的君子兰,它可是爸爸两年前从花卉市场花了五十元钱买来的呢。他一买回家就开始和妈妈一起播种,把一个小不点放在一张报纸上,然后拿来一把小刀,从楼下挖来了一些菜园土,用一个小塑料袋装着,我找来了一个花盆,妈妈把土装进花盆的一小半,然后把那个小不点儿小心翼翼地放在泥土的中心,然后,爸爸轻轻地把土倒了点在那小不点旁边,也把小不点儿盖住了一点儿,看着那小不点直立着的样子,我开心极了。

不几天,小东西在我家呆得不耐烦了,换汤不换药一位新的站岗员,啊,是位可爱的“小朋友”,它的头上扎着一支支小辫子呢,呀,是嫩绿的,多可爱呀。

由于我十分喜欢这几个可爱的“小朋友”有一次,我看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又看那“小朋友”很精神样子,我又想让它更漂亮,于是,我拿起洒水壶,跑到卫生间,干净利索地灌了一大壶,迫不及待地哗哗地给君子兰洗了一个澡,我想:哈哈,我真是干了一件好事,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天,爸爸妈妈看见了,看见君子兰的叶子黄了,便责问我:“文文,你有没有弄它过?”“有啊。”我如实地说“我还给它浇了好多水呢!”“天哪,这不用多浇水,这种花是懒的人养的,一个月才浇几次,我昨天刚浇过。”我惊呆了,看着原本绿绿的,拥有漂亮身材、小小蜜腰的君子兰,现在却被我折磨成这样,唉,瞧瞧,一片片垂着脑袋的叶宝宝变成黄色了,真难看,稀稀拉拉的。

妈妈后来跟我说:“文文,君子兰好像还没完全死,我觉得能救活它。”从那以后,君子兰在妈妈每天悉心的照料下,几个月后,小美女已经显得十分有生气了,再也不垂着脑袋了,真美,它们昂着头,显得非常自豪,每天早上,它们都开心地向我点头。

我喜欢我家的君子兰。

随着网络社交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那发什么样的说说才不会烂大街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说说君子兰_我最喜欢的花作文55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鹃花大多喜欢生长在山上,红通通的而且芬芳扑鼻,十分引人注目。它的花瓣呈喇叭状,只要喇叭一响,整个大地就会苏醒过来,充满鸟语花香。花瓣的颜色真是丰富多彩:红的、紫红的、粉红的、白色的……令人眼花缭乱,这也许是大自然这位亲爱的美容大师给它打扮的。它的叶子是橄榄球形的,密密麻麻的像一支准备迎敌的军队。叶底下长了一些小刺,虽不会伤人,但是粘性很强,一不小心,就会把你粘得满手都是,粘乎乎的,令人难受。它的根绿绿的,而且还毛茸茸的,摸上去舒服极了。

杜鹃花总爱在深山默默地生长,结果把山染个通红艳丽,所以人们更爱称它“映山红”。

可谁能想到这位花中的“西施”在冬天是多么的不起眼。它是那么矮小,每当呼呼寒风在身边吹过,它就冻得瑟瑟发抖,浑身都冻成了紫红色,软塌塌的叶子显得多么的无力和憔悴。身边的小草早已变了颜色,大树庄严地耸立着,用藐视的眼光看着一切,轻蔑地对杜鹃花说:“哈!哈!哈!你长得好丑!还说你是花中的“西施”,真是名不副实!看我才是大自然的主宰!”杜鹃花没有和大树争辩,它相信自己总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美丽!它在不断积蓄能量。

终于,春天来了,杜鹃花被春雷惊醒,它再也忍不住了“扑哧”一笑,从花苞中蹦出来,其他的杜鹃花一看也一个接一个的欣然怒放。它们花团锦蔟,远远望去,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球,散发出那浓郁的香味把蝴蝶、蜜蜂都招引来了,真是“穿花蛱蝶深深见”!

多么美丽的杜鹃花,我爱你,大地派来的春的使者。是你告诉了我要活出自己的美丽和精彩!

世界上的花不计其数,但它默默无闻,不像牡丹花一样富贵;不像梅花一样芳香四溢……它有着其它花没有的品质,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长寿花。

长寿花的花很小,但很美丽。它们喜欢围成一个圆圆的小绒球,一个红色的小球摇晃着,像是在向我打招呼呢!小花的味道很香,但远远比不上梅花的芳香,但它的香能使欺负它的人感到头脑有些迷迷糊糊的。而它的叶子是一群战士,保护小花,不让小花被欺负,它们一个个穿着绿色的外套,十分强壮,绿战衣上的小刺是它的武器,让动了它的人痛的大叫,叶子有着关爱别人的品质,这种品质值得让我们学习。小花它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宝座——又粗又大的茎。它的茎上穿了一层毛衣,那细小的毛摸起来十分舒服。又粗又大的茎,像是一个长了毛的大柱子,特别有力。它们在阳光下舞蹈,在阴暗处献出芳香,它们的生命很长,但不是特别美丽,可这样的花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花。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长寿花只是生命特别长,可它不是很美丽,也不是特别香,对我一点用都没有,只是开在外面站地方的。后来,我听妈妈说,长寿花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它虽然不是很美,很香,但它为了给其它植物营养,把自己的营养分给了其它植物,虽然营养不足但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长寿花的伟大,我要成为像长寿花一样的人,长寿花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长寿花虽然不是很美,不是很香,但它有良好的品质,我依然最喜欢它——长寿花。

花,是一个美丽的物种。她或有美丽的色泽,或有浓郁的芬芳,或有优美的姿态,以各种各样独具一格的特点吸引着人们赞叹的目光。花有的生在陆地上,有的生在水中。陆地上的花千千万万,各有风姿,让人目不暇接;而水中的花相对来说就屈指可数了,莲花就是其中之一。莲花,花色纯白无暇,丽质天成;花叶宽大有形,亭亭如盖;花径中通外置,不蔓不枝,以其独特魅力赢得了人们一致赞誉,宋代哲人周敦颐更是赋予了其“君子”的形象。

莲花是君子之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气质清新淡雅,让人一眼望去,就顿生好感。他不以出身乡野而卑躬屈膝,也不以居于富贵豪门而倨傲无礼。他总是那样不亢不卑,风轻云淡,如同它的香气一般,不浓郁,不流俗,不孤芳自赏,一阵阵、一波波地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他又像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士大夫,陆地上虽有泼天富贵、无上权力,也无法让其摧眉折腰,择地而栖。即使栖息之地已污浊不堪,也要用一己之躯,净化这一亩方塘,还你个碧水蓝天。他不拉帮结伙,不随波逐流,虽无铮铮铁骨,却有坚毅品格,每当严寒袭来,百草皆枯萎倒地,莲花虽不能幸免于难,但他气韵长存,留下了一根根笔直的纤梗,装饰了一个又一个寒塘。

有人说“生活如同是一片巨大的泥淖,精神却是莲日日生起,盼望着浮出水面,开绽出一朵花来”,莲花之德令人崇敬。世人都爱将纯洁之物喻为白莲花,可见莲花之高洁,此种高洁凡人无法匹配,于是莲花变得神格化,被更多的用于神佛之物上,这何尝不是对莲花最好的肯定呢?

我最喜欢的花是百合花,你们会想我为什么喜欢这种花,因为我的英文名是Lily_百合花。

我家里有一束百合花,它那粗细均匀的茎旁边有几根枝,枝上冒出了一朵百合花。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露出了紫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去年夏天,我们家在楼顶上的池子里种了一些五角星花,我经常给它浇水,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直到有一天早晨,妈妈惊喜地喊我到楼顶上看花。哇,好漂亮啊!五角星花开出的花是红色的,小小的,形状就像一颗颗五角星。花瓣表面就像丝绒一样,非常鲜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只只笔,描绘出了夏天美丽的景象。五角星花的叶子非常小,叶脉旁长着一些长条形、柔软的细丝。它顺着地面到处扩散,还淘气地往给牵牛花搭的.架子上爬。真是可爱极了!我赶紧命令老爸把相机拿来,把五角星花美丽的身影永久地留了下来。

关于五角星花,还有那些知识呢?我让爸爸在网上查找了五角星花的资料,原来呀,五角星花学名叫茑萝,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茑萝的花,整个花形远看似五角星,茑萝通常4月初播种,8月中旬开始开花,花期一直持续到11月。茑萝用种子繁殖。每年可在11月初采收种子,翌年春4月播种。 去年我们就收了五角星花的种子,准备来年播种。

春天又到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又做好了今年种五角星花的准备。

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许多花儿。这些花有红、有黄、有绿、有蓝……五彩缤纷,异常鲜艳。在公园里,花儿随处可见。看,多美啊!一朵花,散发着清香,令人赞叹不已。哇!那有一片,一声声赞美时不时出现在人群中。大家观赏着百花,看它们尽情争芳斗艳。在众多美丽的花儿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梅花。

梅花,别称酸梅,黄仔,合汉梅等。据资料记载,梅原产于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呈细锯齿状,花呈淡粉红或红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等颜色,在冬天和早春时开放。

“梅花香自苦寒来。”冬天时,它刚刚开始生长。这么幼小的花儿,为什么能抵挡得住那天寒地冻的世界带来的瑟瑟寒风呢?因为它有信念,为了开花结果,散发香气,把这份美奉献出来,让人们欣赏。如果换作其它花儿,早已凋谢了吧?它们绽放时,正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冬天。在冬天,它们要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挑战,每天都要与寒冷对抗。

早春来了,梅花清新飘逸,十分的美。当大家在观赏它时,可有想过,它为何如此之美?因为它是经过寒冬的磨练,才有此刻的芬芳。

科学家们也是如此,在成功的背后,他们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能使自己惊艳世人的杰作问世;农民们呢?也一样。他们要忍受严寒酷暑,辛勤劳作,为的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了让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也一样在辛苦付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无惧严寒,傲立风雪,辛勤付出,然后将自己的美无偿奉献给大家,这就是梅花的品质。

啊!我爱梅花!我赞美它!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花中有单相思的秋海棠,有胆小内向的紫茉莉,有如淑女般优雅的嘉德丽亚,有君子佳人配的东洋兰和拖鞋兰,还有老是妄想疑惑的美人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充满阳光气息的金色向日葵。

在书中,向日葵是乐观、开朗的代名词,现实中也一样,可我不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中,都一样的沉默寡言,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这时候你一定会疑惑了,既然这样,我到底为什么会喜欢它呢?

接下来,让我为你讲讲原因吧!

在我的内心,我一直都渴望阳光,我一直都渴望温暖,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而向日葵,它不仅有着阳光的颜色的花瓣,还有一颗坚强不屈、努力向上的心,这是我在其他花身上不曾看到过的。

在我家门口,移植了一排向日葵,起初我有些担心,能活么?爷爷告诉我,向日葵生命力特别顽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向日葵始终能活。第二日,我去看时,向日葵果然活了过来,从那时开始,我便有些喜欢向日葵了,但真正让我对它改变印象的,是那件事…

在一个多雨的夏天,下了一整天的大暴雨,雨滴击打着房顶就像敲鼓一样,屋子里的人和对方说话,都要吼出来,我坐在沙发上,为向日葵担心起来,这么大的雨,它们不会被雨淋死了吧!雨渐渐小了,但还没停,我连忙出去看花,连伞都没带,跑到门口后,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花还没死!这时,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那湿淋淋的花瓣上,显得花儿更加美丽,我望着天边的彩虹,笑了,是那样的开心!

我爱那充满阳光气息的金色向日葵,更爱它那坚强不屈、努力向上的精神,它教会了我乐观地面对困难,坚强地面对一切。

几片洁白的花瓣拥抱着一簇簇黄的花蕊,便构成了一朵我最喜爱的茉莉花。

说起我为什么喜爱茉莉话,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年我才7岁。夏天到了,院子里的茉莉花悄悄的开放了。虽然香,却因为个头太小,颜色也不艳丽,并不惹我喜爱。不久,下了一场大暴雨,狂风呼啸着卷来,茉莉花一朵朵的飘落,有的落在盆中,有的落在地上。

我当时却一点儿也不在意,没有感到心疼,也没有感到难过。

可是第二天,风停雨住,我出去一看,茉莉那墨绿的叶子,简直像课文中写的“翠色欲滴”,更令我感到万分惊奇的是,绿叶中竟然夹杂着无数个晶莹如花的花苞。傍晚,那花苞全张开了,满屋子都飘着茉莉的香味。

我端详着它那小小的花瓣,真是玲珑剔透。虽然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本色,纯洁,不加修饰,楚楚动人。我深吸着她散发的香气,第一次发现它比什么花都好闻,虽不浓郁,但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又是一个夏天。美人蕉披上大红袍子,穿上了黄色上衣,骄傲的仰起头;荷花摆起“水中仙子”的姿态,等待着人们的啧啧赞赏。可我,只是贪婪的允吸着茉莉的芳香,品尝着茉莉花茶的清甜。

我也记不清在哪一本书上,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诗句:

小小茉莉花,默默吐芳华。纯洁如白雪,丹心献大家。

我反复吟咏这首小诗,觉得茉莉花也正如这首小诗。那小小的白色花儿呵,不是将一片冰清玉洁的心奉献给大家了吗?

茉莉花,你美丽,你纯洁,你温柔。

我亦愿,亦愿化作一朵小小的,洁白的茉莉花,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分芳香,一分清甜,毫无保留的送给人类,以换取大家的欢笑,欣慰,满足。

相比于牡丹和玫瑰,我更喜欢桂花!

桂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花。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描写它:桂花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每当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圆轮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古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还为它写下了一首诗: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在我国民间也有一段优美的民间故事:吴刚伐桂。这更让桂花增添了一份神奇和浪漫。

说她神秘,但桂花却随处可见。我家离郴州五岭广场很近,广场的花圃里就种有很多桂花树,每当仲秋,桂花竞相开放,浓浓的花香便弥漫开来,晚上人们在广场散步,很远就能闻到这浓烈的花香,甚至我坐在家中看电视也能闻到桂花香。

于是,我常想:桂花虽然没有牡丹华丽,没有玫瑰娇艳,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小巧玲珑,但每一朵花都是浓缩的精华,它默默地绽放,无私地奉献,以沁人心脾的香味带给人们轻松愉悦。我要向桂花学习,学习它默默无私地奉献,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但只要尽自己所能,为社会的进步奉献出自己微小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而且,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来奉献的话,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和谐、我们的家庭也一定会更和睦幸福。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桂花的原因。

傍晚,红红的夕阳照耀在美丽的小山坡上,把满山遍野的菊花打扮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仙女。一阵清凉的微风吹过,它们又兴高采烈地扭动着身躯,翩翩起舞,仿佛在欢迎秋天的到来,显得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走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菊花细长的茎上长了许多小绒毛,为菊花添加了一份神秘感。菊花叶子不大,却十分鲜亮,碧绿碧绿的,好似涂过一层油,令人十分喜爱。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花瓣聚集在一起,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绒球,非常雅观。瞧!那朵花瓣儿垂下的菊花像在熟睡,它还真够时尚,穿着一套粉红色香气连衣裙,宛如五彩缤纷的花瀑布,漂亮极了。还有“悬崖山菊”欣然怒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它笔直地挺立着,如孔雀开屏、凤凰展翅,又像少女拖着长裙,亭亭玉立着。菊花的颜色更是五颜六色:白的像雪那样晶莹剔透,稀稀朗朗;黄的像金子那样耀眼夺目;还有那藕褐色,像小朋友娇嫩的皮肤,非常可爱。

当你悄悄地走到菊花面前时,就会有一股淡淡的幽香直往鼻子里钻。听别人们说:野菊花的花瓣可以做药,替人治病,我更加敬佩它的无私奉献精神!

别看菊花好似娇生惯养,其实它可了不起呢,正如陈毅元帅写的诗,是这样赞美的:"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我要学习菊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刻苦努力,顽强拼搏。我爱菊花!

牡丹号称国色天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虽然这些花都很美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金秋之子——桂花。

桂花的树干很细,似秋姑娘婀娜的细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的树皮比较粗糙摸起来手很疼。我想,大概是大地妈妈为了保护秋天的孩子——桂花树吧,以免它被折断。

桂花树的枝条向四周分散,像一把大大的保护伞一样,保护着芳香四溢的桂花。

桂花的花朵是金黄色的,一簇簇地紧紧靠在一起,好似一串美丽的珠子,当风儿吹过它时,它便舞姿轻盈地在微风中跳着,看起来别有一番风韵呢!

娇嫩的桂花还有一位保镖呢,它就是——桂花的叶子,桂花的叶子是墨绿色的,背面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条条叶脉,叶脉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是用来输送养分的饿,它的锯齿就是保镖的饿“武器”了,每当有人想要摘花时,锯齿可能会恨恨地割几下“采花贼”。

我们看见的桂花都是一簇一簇的,其实,那是由那蚂蚁大小的花儿组成的。

每当我走过桂花旁时,不管有多要紧的事情,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地闻着那诱人的花香,呼吸着清新的伴着花香的气息,不管有什么烦心的事,全都会一扫而光。

桂花不仅能制作桂花糕,能供人们观赏,还有许多作用。它还有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不管秋天有多么寒冷,百花凋零,它仍然怒放花朵,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的芳香。我们做人不也是应该学习桂花这种精神吗?

在我们教室的窗台上有一盆君子兰,我非常喜欢它。

君子兰种在一个白色的花盆里,它非常美丽。它的叶子都是成对生长的,墨绿色的、剑形的叶子约有一尺多长、六厘米多宽,两边大约有七到八片叶子,向两边弯曲着伸展开来,像喷泉一样。

听说君子兰的每一片叶子都连着一条根,长一条根就会长一片叶,而败一片叶就会死一条根,真是神奇啊!它的每一片叶子上布满了细细的叶脉,不像其它花的叶子上只有几条叶脉。君子兰是通过叶子上的叶脉来吸收阳光带来的养分的,因此需要经常用清水擦拭,保持叶面的清洁。

君子兰的花茎底下是淡绿色的,到了上面,花茎的颜色就是深绿色的了。花茎像一根擎天柱立在叶子中间,当它开花的时候,花茎上会张好几个绿色的花苞;当剑叶中间忽然露出一点橘黄色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要开花了。花全部开放后,花茎的顶端共有13朵花,每个花都有六片花瓣,花瓣向外弯曲,上部分是桔红色的,美丽动人;下部分是淡黄色的,花蕊是一个小管子,小管子上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小点,像高尔夫球杆。其中12朵花簇拥在一起,像12个小喇叭演奏着春天的乐章;还有1朵花调皮地伸出头来,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在乐曲的伴奏和绿叶的衬托下歌唱春天,真是太迷人了。

我喜欢君子兰,不仅是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前年放寒假时,我们忘了把教室里的花带回家,等我们开学返校时发现,除君子兰外,其它的花早已无精打采了,只有君子兰还直直地站在那里,而且又要开花了,这让我很惊讶,也为它的顽强而感动。

我喜欢君子兰!

世界上有很多的花,这些花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国色天香的牡丹,妖娆妩媚的玫瑰,清新飘逸的兰花,不知名的野花也甚是可爱。

而我最喜欢的花便是荷花了。荷花,也称为莲花。周敦颐的《爱莲说》当中有句话: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作者一样爱荷花的人还有谁呢?而我便是其中之一了。( )

我喜欢荷花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我们要学习它的这种不被周围环境所影响的精神。第二个是下雨时雨水打在荷花身上,它依然坚持不懈的挺直了身体,我们大家遇到困难时也要这样不被困难击倒。第三是因为荷花是在夏季的七月盛开的,而我的生日也在七月,所以我非常喜欢荷花。

荷花的颜色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最常见的就是粉色的荷花了,花瓣最先是一个花骨朵儿,最底层是白色的,然后开始有一点淡淡的粉色,接着粉色就越来越深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地长大,张开,由小小的花骨朵盛开成美丽的花朵,看起来漂亮极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玩耍,一进公园大门就看见了许多小盆子,上面有很多绿色的小叶子,最下面隐隐约约还能看到藕。看起来并不起眼,没有多做停留我们就去游赏公园的别处景色了。生日那天,我们全家又去了人民公园,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惊叹啊!原先的莲藕长成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在大片绿色的莲叶中间,亭亭玉立,被衬托的那么美丽动人,却又一点都不显得妖艳。而这仿若破茧成蝶般华丽的蜕变,深深的震撼了我。从那以后,我便由衷的喜欢上了荷花。

听我介绍完荷花你有没有爱上它呢?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花。有人喜欢梅花,有人喜欢桃花,也有的人喜欢莲花,而我则喜欢牵牛花。

我家的门前就有一大片的牵牛花。远远望去,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走近一些,弯下腰,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似一条细细的泉水流过心田。

牵牛花的茎细细的,弯弯的,软软的,上面还长有一些细小的绒毛。它没有挺拔的腰身,不能直立生长,只能依附在其他支撑物身上,或爬行于石块,或攀援于墙面,或缠绕于树干。但不论怎样,它都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它的叶子有的呈三瓣,顶部尖尖的;有的椭圆,呈普通叶子形状。数也数不清的叶子全都像小卫士一样,紧紧地衬托在花朵的下面,守护着它们心中的公主。而我最最钟爱的也是它的花。

它的花,未开的时候,含苞欲放,犹如观音拜佛,双手合拢,绿色的外衣下露出一点点浅浅的粉色或紫色,像一个个小姑娘害羞地用手遮着脸,又像淘气的孩子在和大人捉迷藏。怒放的时候,白的,粉的,红的,紫的,蓝的,橙的,五颜六色,看花你的眼。它不像玫瑰花和月季花那样一层叠一层的厚重,它只有薄薄的一层花瓣,小巧玲珑,显得那样娇小,让人不由自主的怜爱它,它还像一个朝天小喇叭,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它的花心像泡沫。若是你起得早,就会发现娇滴滴的花瓣上面多了一粒粒宝石一样的露珠,阳光直射在它们上面,晶莹闪光。阵阵清风吹来,花儿们就像一位位舞者,摇曳生姿,迎风起舞。跳累了,它们合上眼睛,像一把把的小扇子,悄悄地将自己隐藏在众多怒放的花朵之中。

小小娃娃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

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这,就是我喜爱的花——牵牛花!

我最喜欢的花花中有单相思的秋海棠,有胆小内向的紫茉莉,有如淑女般优雅的嘉德丽亚,有君子佳人配的东洋兰和拖鞋兰,还有老是妄想疑惑的美人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充满阳光气息的金色向日葵。在书中,向日葵是乐观、开朗的代名词,现实中也一样,可我不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中,都一样的沉默寡言,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这时候你一定会疑惑了,既然这样,我到底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接下来,让我为你讲讲原因吧!在我的内心,我一直都渴望阳光,我一直都渴望温暖,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而向日葵,它不仅有着阳光的颜色的花瓣,还有一颗坚强不屈、努力向上的心,这是我在其他花身上不曾看到过的。在我家门口,移植了一排向日葵,起初我有些担心,能活么?爷爷告诉我,向日葵生命力特别顽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向日葵始终能活。

第二日,我去看时,向日葵果然活了过来,从那时开始,我便有些喜欢向日葵了,但真正让我对它改变印象的,是那件事…在一个多雨的夏天,下了一整天的大暴雨,雨滴击打着房顶就像敲鼓一样,屋子里的人和对方说话,都要吼出来,我坐在沙发上,为向日葵担心起来,这么大的雨,它们不会被雨淋死了吧?!雨渐渐小了,但还没停,我连忙出去看花,连伞都没带,跑到门口后,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花还没死!这时,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那湿淋淋的花瓣上,显得花儿更加美丽,我望着天边的彩虹,笑了,是那样的开心!我爱那充满阳光气息的金色向日葵,更爱它那坚强不屈、努力向上的精神,它教会了我乐观地面对困难,坚强地面对一切。

有的人喜欢纯洁的樱花,有的人喜欢红艳艳的牡丹花,有的人喜欢金灿灿的菊花……但我最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

荷花的千姿百态。那一朵朵的荷花,手掌大的花瓣洁白如雪,五六个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我被一池的荷花迷住了,只见池中挨挨挤挤的一朵朵荷花翘首仰望夜空星斗。荷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小脸蛋,躺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好奇地探出头来,望着这美丽可爱的人间;有的荷花像俊俏的仙姑正对着平静的湖面梳洗打扮。荷花已经开了许多,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全部展开了,露出了嫩小的莲蓬,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上,而荷叶则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的颜色个性鲜明。那玉洁冰清的白荷花像一层厚厚的白雪,那碧盘滚珠的淡荷花如一个美丽的仙女,那娇巧迷人的黄荷花如一个金黄的小太阳,那花香袭人的红荷花如一个红红的小火球,那皎洁无瑕的淡紫荷花如一个水晶球,下雨的时候,那嫩蕊凝珠的荷叶为绚丽多彩的荷花遮风挡雨,所以荷花香远益清,端庄秀丽,荷叶是水佩风裳,高风亮节的,它俩相比,一样风姿绰约,火中生莲,出水芙蓉。

荷花有一种伟大精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荷叶也有一种精神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喜欢荷花的形状、颜色、精神。你也喜欢荷花吗?如果喜欢,就去你家乡的湖水那里去观赏吧!

李白的诗毕业论文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 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 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李白生平及《蜀道难》创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终年62岁。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先世隋末时曾因获罪迁居中亚,他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城。五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他幼时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二十岁后,开始在蜀中漫游。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踪所及,几达半个中国。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所荐,被征召入长安。玄宗召见时,“降辇步迎,如见园绮”。实际上,玄宗赏识的是他的文学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上他那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使他遭到权臣的诽谤。在长安,他感到不可久留,上书请还。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他的心情极端郁闷,写了许多揭露黑暗和抨击现实的诗篇。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他避地剡中,后隐居庐山。第二年冬,被招募入李璘幕府。李璘被其兄肃宗所灭,李白获罪长流夜郎(今贵州西部)。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放还。上元二年(761年),李白61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叛军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年),李白病逝于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中。 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这是唐朝社会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歌既有对盛唐社会的歌颂,又反映了社会由盛而衰的各种矛盾和现象。 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由于在地方上找不到出路,他第一次来到长安。他以为朝廷既然“广开才路”,他以凌驾相如之才,到了京师绝不会无路可走,说不定王公大人们还会待他如上宾。他在长安拜访了当朝宰相张说及其子卫尉卿张垍,结果被张垍愚弄了一番。妒才害能的张垍把他安顿在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这是一座久无人居的荒园,离城既远,又值秋雨连绵,李白住在那里,实同幽囚。后来,李白多次奔走于王公大人之门,均无结果。李白干谒不遂,心中苦闷,便与长安市井少年斗鸡走狗,还几乎误入歧途,遭人毒手,幸得友人陆调借宪府之力把他救出来(见此期所写《白马篇》及后来所写《叙旧游赠江夏宰陆调》)。正当他大触霉头的同时,宦官们却“连云开甲宅”,斗鸡小儿们亦“鼻息于虹霓”(《古风》其二十四),权贵家的子孙们借着祖荫青云直上。只有他虽然怀才抱玉,以身许国,却无路可走,终于败兴而归。以上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即是《蜀道难》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的具体表现: 1、比兴言志,大气磅礴。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胡震亨《李诗通》)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甚至梦想“济苍生”(《梁园吟》)“安黎元”(《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这“一夫当关”中的“关”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宋玉《九辩》)古人早已用“关”喻“君之门”,“诗宗风骚”的李白焉能不知?“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亦即此意。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告诉我们,正是在长安有那些“连云开甲宅”“鼻息于虹霓”的宦官和斗鸡小儿们把持了一定的权力,才使得诗人“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看来这崔嵬的剑阁实际上正指朝廷要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虎蛇横行,正是恶势力的猖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锦城”就是长安。通观全篇,我们发现,这艰险万状的蜀道,原来正是诗人仕进之路的翻版;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姚合另有一道诗《送任畹及第归蜀》写道:“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则是李白《蜀道难》仕途失意的反衬。看来李白《蜀道难》的喻意在唐人心目中是很清楚的。当然,以蜀道而喻仕途,并把它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这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得出来。 2、新奇的比喻,奇特的夸张。 李白是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中,李白运喻了许多新奇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是夸张。在《行路难》(其二)中,诗人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夸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天”喻“路”,新奇而独特。在如青天一样宽阔平坦的大道上,“骅骝(骏马)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这一连串的比喻,折射出一个怀着高远理想的人,难酬蹈海的艰难人生。“西当太白有鸟道”,那山路,陡峻狭窄得只有鸟儿才能飞过。“飞湍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那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万壑雷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猛虎”,那“长蛇”,当然是喻轩臣当道。这些比喻,均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 诗中的夸张更是奇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突击了蜀道的险峻难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蜀国与外界隔绝时间之长。“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从感觉方面写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峰峦之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更是对唐朝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作的一个夸张预示。清代评论家陈沆在《诗比兴笺》中,称此诗为“失声横涕之什”,说明诗人在蜀道的描绘中,寄寓了人生旅途的唏嘘感慨。 其他篇什中的夸张俯拾即是:“白发三千太,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以白发之长言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写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则是豪饮者的一曲赞歌。 3、寓神话传说于铺叙之中,三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对蜀道的描绘中,融进了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诗的意境。开篇出语不凡,连用三个感汉,两个惊呼,一个夸张,在十分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面对高险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喟叹之后,即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铺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把笔触伸向远古,叙述了蜀国开国、与世隔绝及与秦地沟通的历史。然而,入蜀之路依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空间为序,铺叙了北段的曲折盘旋,中段的高险及种种愁惨之状。最后集中笔墨于天下雄关——剑阁,描绘了剑阁的峥嵘恐怖。至此,蜀道的艰难万状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传说、铺叙融为一炉,既纵横交错,又经纬分明,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这个特点在其他诗篇中也很突出。如《梁甫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它们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豪放风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强烈的抒情色彩。 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诗人大多具有高远的理想,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总是用理想的尺子来衡量现实生活。因此,他们的悲喜异常强烈鲜明。在《蜀道难》中,你看,“噫吁口 戏 !危手高哉!”开篇发唱,情感犹如火山爆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篇之中,三致其意,强烈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嗟叹。诗人带着追求、向往、愁怨、悲愤的感谢色彩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曲折。不管是叙述远古的神话,还是描绘现实的景观,诗人赋予蜀道以高不可攀的雄姿。诗中,一方面是诗人为了理想而“西游”,一方面却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种矛盾冲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明暗交错,寄寓着诗人对前途理想的无限感慨!在蜀道之上,鸟“悲”,猿“愁”,人“畏途”,呈现出蜀道的峥嵘峭拔。从离开长安后的《梁甫吟》中“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在抒发人生的失意。中唐雍陶《蜀道倦行因有所感》诗末句云:“蹇步不唯伤旅恩,此中兼见宦途情。”可见,“蜀道”是人生宦海失意的见证。 5、和谐的韵律、灵活的句式、一咏三叹的节奏。 这首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韵脚上,从开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双句押“ian”韵。诗的后半段,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韵脚具有变化,读来依然和谐自然。整首诗的音韵是雄壮的,动人的,极具诗歌的音韵美。在句式上,以七言为基本句。少自“噫吁口 戏 ”三字,多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十一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近于骈体;“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则是散文笔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数句又属赋体。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很好地起到了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作用。另外,诗人为了突出蜀道之难,于诗首、诗中、诗末三次赞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言有尽而意无穷,寄寓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无限感慨,读之令人哀婉低回,荡气回肠。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其实我们在分析这些特色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李白诗歌的总体特色,这就是豪放飘逸。当然,主要是以豪放为主。飘逸者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实在豪放中有飘逸,在飘逸中有豪放。这种“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风是李白所独有的。它通过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所表现出来。同时,它又是李白式的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代表着李白所独有的特征。 二、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思想倾向 1、“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远大理想。 作为诗人的李白,是非凡的。他以英姿卓伟而从少年时代起,就强烈地向往政治。如日中天的盛唐孕育了他的远大理想。他在许多篇章中反复吟咏的大鹏,就是他远大理想的化身。大鹏精神就是李白精神。 前面已经说过,《蜀道难》是李白一入长安后的作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实指望在长安一展羽翼,实现夙愿的;没想到遭遇种种磨难。天宝元年,唐玄宗征召他入京时,那种得意就不同了:“游说万乘苦不早,扬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那么,《蜀道难》的什么地方暗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呢?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作家是以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不管实际的蜀道如何,事实上,诗人是以象征的手法,把“蜀道”作为“仕途”的形象再现的。尽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想登上青天的。这个青天当然是政治权力的最高峰。因为他的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是,他看到了“剑阁峥嵘而崔嵬”。如果“所守或非亲”,那么,必将“化为狼与豺”。这即涉及到最高统治者的选贤任能问题。尽管“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但当他不得不离开时,依然“侧身西望”着。他曾问过自己:“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他后悔过吗?没有。即使第二次被征召入长安,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之后,他在《梁园吟》中依然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看来,崇高的理想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心灵,他每时每刻都想着“东山再起”。 2、对黑暗政治的猛烈抨击。 一个伟大的诗人不可能不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当然应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李白生活在唐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是光明繁盛的社会景象诞生和鼓舞了他的理想。少年时代,就曾在《别匡山》中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要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然雄心不改。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追求中,李白写下了许多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第一次来到长安,虽然还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即使天宝元年征召后,他也充其量只是一个帮闲文人),但是,敏锐的诗人看到了社会的阴影。在繁盛的外表下,一股巨大的暗流汹涌着。你看那“剑阁”显露着狰狞的面目;在重要的“关口”,把持着“非亲”。他们一旦生出外心,就会像豺狼虎豹一样,“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再来看《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灰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于虹霓,行人皆怵惕。”宦官和斗鸡小儿的气焰如此器张,这个社会还正常吗?在《古风》(其十五)中,诗人在回顾了燕昭王的礼贤下士之后,指斥当今“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鸣皋歌送岑征君》这首诗进一步抨击了社会的是非颠倒:“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这种种丑恶现象,正是黑暗政治的产物。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诗人对李邕、裴敦复的被杀,感到愤激;对屠城邀功的哥舒翰投以嘲讽;对自己的遭谗被逐表示悲愤。这种对于黑暗政治的抨击是与诗人对于光明美好社会的追求紧紧相连的。事实上,繁盛兴旺的唐王朝,这朵艳丽之花只开过二十几个春秋之后,就为深刻的社会矛盾所摧折。诗人的思想,是有着它的现实基础的。并且,他像一个天才的预言家,预示了社会风暴的来临。我们说,李白的诗歌是浪漫的,同时我们又说,李白的思想是现实的。浪漫和现实的矛盾在李白的身上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后 记 这是我的一篇毕业论文,写于1993年。我在检视自己的旧作时,意外地发现了它。当然,这还不能算毕业论文的原稿。因为原稿早已存入我的学籍档案中去了。我的这篇文章是根据初稿略微加工而成的。起初,我想对其包装。但是,我失败了。一者,我并不比二十年前更了解李白,因为那时我沉浸在李白诗歌的天地之中(虽然后来因为碰壁而开始了新的人生探索)。二者,历史的东西总有它的完整和不可拆散性。它是一个闭合的整体。但是,我还是在个别地方进行了订正。 我在重读这篇论文的时候,想起了我的指导老师——华师大王欣老师(教授)。我的老师是我所见到的为数极少的一位光艳照人的美男子。在老师的家里,我受到了最人文的招待。老教授(王欣老师的父亲)沏给我一杯茶。那茶的味道纯正清香,给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享受。谈到论文时,老师说:“你的文章读着挺舒服的。”我说:“这是老师的褒扬。”“不,”老师说,“我说的是真心话。”老师还问了我今后的一些打算。没作过多的交谈我就告辞出来。 十八年来,因为生活并不太如意,我也没和老师联系——这应当算是我的一个欠缺。 中国的现代诗为何如此沉寂?也曾引起过我的思考。在我们这个伟大而自由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产生与之匹敌的歌手?我想不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的丧失。没有人真正献身于我们这个时代,为崇高的理想而上下求索,甚至“九死犹未悔”也!二是缺少熟悉我们现代政治、经济、文化而又献身诗歌创作的巨子。三是现代诗仅仅在形式上都没有完成它的革命。如果真有李白的诞生,那么必须首先诞生陈子昂这样的人物作为基础。我们的诗人还没有真正走出个人的巢穴,还只在幽暗的角落为个人的休戚自恋不已!什么时候,诗歌真正传唱到民间,那才是繁荣的开始! 身微贱而唏嘘兮,倩白日照吾之精诚!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据记载它“深不可测”。李白游桃花潭时,曾受到当地乡民汪伦的款待,临离开时汪伦又赶到潭边相送,李白便即兴书写此诗赠给汪伦。我们现在用“情深似海”之类的词,已不觉新鲜了,但在唐代,李白即兴指潭水喻深情,则是个创新,因而令后人赞赏。问题是:李白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据说汪伦只不过是一介乡村青年,且只是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偶尔结识,那么,李白对汪伦如此深情热烈的赞颂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内蕴呢?“深不可测”的桃花潭犹不及“汪伦送我情”该不会是诗仙虚与委蛇的应酬夸张吧?其实不然。细揣诗意,李白是把汪伦对自己的毫无私利之心的纯洁的友谊同世态炎凉相对比,是有着丰厚的现实生活感受作为基础的。李白这人,有大志,也有大才,诗名早就响震天下。但因他禀性兀傲,不愿阿附权贵,低眉俯首,因而长期遭受排斥,很不得志,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切的体验。这次,他游桃花潭一带,自然会结识许多当地人士,但在离开时,却只有汪伦组织了一队人唱着歌,用脚踏着节拍前来热烈送行。这自然使潦倒失意的李白深为感动。当然,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他只能如此含蓄地写,因此,只有细加品味,才能体会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写诗人登舟时有所期待,而又惘然若失。句首直呼己名,含有一种深沉的感叹意味,犹如说:李白呀李白呀!“将欲”这两个字读起来是很感滞重的,似乎连招呼船家起程这样简单的事还得狠狠心才行。他为什么心情这样沉重呢?可以想见的起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舟”为小船,当不会有许多人同行。“行”有“往”义,但不象“前往某地”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地;有“去(离开)”义,但也不强调离开某地。这样看来,诗人用“行”字是为了表现一种欲行不行的矛盾心态。为什么呢?试想,诗人将要乘一叶孤舟继续他的漫游,在漫长的旅途中,其孤独可想而知。此时,他回望桃花潭岸边,这些天来所见之美景怎会不使他恋恋不舍?但终究是要离开了。这就会令人深深感叹。其二,诗人性格豪放,喜结交天下豪杰。此时,若有好友相送,金樽清酒,一饮“三百杯”,无论是放歌还是悲吟,总能渲泄胸中郁郁之情。可现在,孤零零地悄然离去,心中自然深感失望和怅惘。总之,第一句写诗人欲行不行时的怅惘,为下一句蓄足了情势。

李白赋诗咏谢安--------------------------------------------------------------------------------作者: 郭庆祥 (中国李白网2008-9-1发布)谢安(公元320—385年)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仰慕谢安,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其仰幕之情。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赋咏谢安的诗歌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咏谢安隐居东山“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这是李白在《秋夜独坐怀故山》一诗中的开头两句。谢安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李白既羡慕小隐的谢安,又要学远游的屈原。何谓“小隐”?“小隐”是与“大隐”相对而言的。“大隐”是“隐”得无影无踪;“小隐”则是虽过隐居生活,却还是与人来往的。《晋书·谢安传》说他“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鱼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谢安喜爱音乐、舞蹈,在他隐居东山期间,家里就热闹非凡。艺妓为他唱歌跳舞,谈笑风生。李白在《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中有“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诗句。如花的艺妓,不仅金屏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谢安不仅在家中听唱观舞,还出门游山玩水。为了便于登山越岭,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种屐,也就是木履。后来,他那喜爱山水的侄孙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在登山越岭时常著这种屐。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严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李白把这种木履叫做“谢安屐”或“谢公辰”。他在《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诗中,有“吴风谢安屐,自足傲履袜”的诗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上受挫之后,更喜欢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喜爱歌舞、山水。携艺妓,听歌观舞,游山玩水的兴趣,与谢安相似。所以,他赋诗咏谢安隐居东山,是可以理解的。二、咏谢安东山再起“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这是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的诗句。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举足轻重,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而谢安确也不负众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说“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李白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公元312—373年)。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他为的是什么呢?李白认为,他为的是“苍生”。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有这样的诗句:“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在《送裴十八图南蒿山》一诗中,也有“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的诗句。“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书情题蔡舍人雄》一诗中,继“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的诗句之后,李白还有这样的诗句:“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正因为谢安出山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显得潇洒自豪。李白在《山妓金陵子呈卢六》的诗中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谢安的这种神态。谢安四十余岁出山从政,桓温死后,谢安执政(孝武帝时,位至宰相)。他与桓温之弟时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同心协力,保护晋室。谢安对内采取“镇之以和静”的治国方略,使东晋朝内部出现所前未有的和睦气氛;对外,则加强军事防御,抵抗外敌入侵。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大军南下,江东大震,谢安临危不惧,谈笑自若,使谢玄等将领奋力抗击,取得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之后,谢安又乘前秦国崩溃之际,使谢玄等将领北伐,于次年(公元384年)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这样,既保护了晋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足见谢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功臣,李白赋诗加以歌颂是完全应该的。三、咏谢安功成身退“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 。”这是李白在《赠常侍御》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谢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赋诗称羡。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中,李白有一个简短的序言:“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以下是诗的全文: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爱慕之情:“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对唐代诗人李白来说,功成身退的东晋谢安毕竟早已作古,对照他所随带的如花艺妓,谢安的艺妓也早已成古坟荒草。今昔对比,不禁使李白怅然悲凉。在《东山吟》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这种悲凉之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乏舟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要说明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东山”,不是会稽上虞的东山,而是“去江宁城二十五里”的东山,但却也是“晋谢安携妓之所”。李白游到谢安曾经携妓歌舞过的这座东山,触景生情,赋诗咏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诗的结尾,歌咏了“浩浩洪流”,使人想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回味无穷。来源: 《上虞日报》

巨龙电动三轮车 安全便捷伴您行

李璟词的毕业论文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璟 【作者小传】: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升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李煜词赏析 (1)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家点评: 一般认为,这是李这是李煜的绝命词。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某一天,宋太宗问李煜的旧臣徐铉,"你风过李煜没有?"徐铉很紧张地回答:"臣下怎么敢私自去见他?"太宗说:"你这就去看看他,就说是朕叫你去见他的。于是徐铉来到李煜的住处,在门前下马,见一老卒守在门口。徐铉对老卒说:"我要见李煜。"老卒说:"圣上有旨,李煜不能与外人接触。你怎么能见他?"徐铉说:"我今天是奉圣上旨意来见他的。"于是老卒进去通报,徐铉跟着进去,徐铉在庭院内等候。过了一会儿,李煜戴着纱帽,穿着道服出来。两人客套了一番,李煜抱着徐铉大哭起来。坐下后,两人沉默不语。李煜忽然长叹一声,说道:"真后悔当日杀了忠臣潘佑、李平。"意思是早些听信潘 佑、李平的劝谏,治理好朝政,也不致于今天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李煜说出这话的结果,自然会引起宋太宗的猜疑,而招致杀身之祸。一则李煜原本无心计,二则是当年李煜杀了潘、李二人后就有些后悔,这悔恨一直埋藏压抑在心头,所以这天一见旧臣徐铉,也就脱口而出了。由此可见李煜的诚实。这是词人、艺术家应有的禀性,但在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中,这种性格却是很难生存的。果不其然。徐铉离开后,太宗就宣召徐铉,询问李煜说了什么话。徐铉不敢隐瞒,只好照回复了李煜的话。宋太宗听后,便下决心除李煜。分析走来,这件事不能怪徐铉告密,太宗派徐铉去见李煜,其实就是有意去找他的碴儿,以借机除掉李煜。即使徐铉隐瞒不说,太宗也会找其他的借口。何况徐铉为保自家性命,也不敢隐瞒。负责监视李煜的老卒,在门外听见了,说不定也要向太宗汇报的。七月七日,李煜为庆祝自己的生日,让跟随来宋的南唐乐会演秦音乐,声闻于外。太宗听说后,龙颜大怒。同时,李煜《虞美人》词也传入禁中,太宗听了"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更起杀心。于是派人送上牵机药,毒死了李煜。就这样,一代词人李煜,在他降临"人间"的同一天魂归"天上"。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可此时李煜却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秋月不要再圆满。这反常的心理正表现出李煜异常的生活境遇。因为一见到春花秋月,就想起了幸福的过去和欢乐的"往事"。回忆的往事越多,现实的悲哀就越沉重。见不到春花秋月,也许就少些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春花秋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 移,照样周而复绐地开放、升起,而东风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风月花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故国的江山依旧壮丽吧,宫殿的雕栏玉砌也还是那么辉煌气派吧?可曾经拥有他的主人已是朱前面丧尽,衰老不堪了啊!结句写愁,已是千古名句。这个比喻不仅写出愁像江水一样深沉,像江水一样长流不断,还写出愁苦像春天的江水一样不断上涨。真是把人生的愁苦写到了极致。 另附:故乡版点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2)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名家点评: 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晚清端木埰曾说李后主梦里贪欢,"正陈叔宝之全无心肝,亡国之君千古一辙也"(张惠言《词选》),实在是苛刻的"酷评",完全不体会古人的用心和处境。 此词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不过我们可以把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听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活处境的可怜。而"寒"字,是侧重表现心理的凄凉悲苦。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 下片写天亮后情景。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言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李诗是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掣肘而难以随时相见,有怨愤,但不失望。而李煜这里是指江山的丧失和故国的分离。江山一失,永难回归,其中包含着悔恨、无奈和绝望。 词末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全词以春雨开篇,以春雨中落花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意境浑成。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首"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三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灵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3)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名家点评: 首先对词牌《相见欢》和《乌夜啼》的关系作一点说明。据考其实《相见欢》就是《乌夜啼》《相见欢》为正名,南唐后主作此词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此词一说是后蜀昶作。但艺术风格更接近李后主,所以大多数选 本还是录作李后主词。 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会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宋黄升《唐宋诸贤妙词选》卷一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这音哀以思'",就是将此词理解为亡国之痛。后主被俘入宋后,有着随时被害的死亡威胁,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恨痛,有着眼看着妻子被凌辱的耻辱,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这些感受交织于胸,痛苦得近乎麻木,很难分辨此时此刻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悲哀而烦恼,除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无法形容。 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深院"锁"住的不止是深秋的寒意,更是内心深处无法倾诉的深哀巨痛。词中所透露出的心态与上一首基本相同。李后主的构形能力特别强,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种境界,就像高明的画家,几根线条就勾勒出一幅画面。"无言"而"独上"西楼,从内心到处境双重地写出异常沉重的孤独感。"月如钩"两句,从视线上看,是俯仰天地,有呼天问地之势;从意境上说,天上如钩的残月,地面深院的清秋梧桐,构成一立体的时空境界。"锁"字用法精警,含意深长,既见出环境封闭的严酷,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无边的悲苦长期积郁封闭在心头,故接着说"剪不断,理还乱",就显得特别的真切自然。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词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直抒担陈之中觉得有无限的曲折。这是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的集中迸发,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4)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即位后改名煜。世称李后主。李煜是多才多艺身,又是多福多苦命。 说他是多才多艺身,是因为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他玩什么,都能玩出名堂。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创造出了"聚针钉"、"金错刀"、"撮襟"等体式。他作画,"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他创作的乐曲,也很"奇绝",亡国前创作的《念家山》、《念家山破》等乐曲,流行很广,"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邵思《雁门野说》"。他还会点武艺,像李璟,弧矢箭术都不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的李煜,写起小词来,自然是驾轻就熟。他能创造出《虞美人》之类的绝妙好词,一点也不奇怪。 说他多福,首先是因为他原本无缘也无心做世子、当国主,却一不小心,当上了世子,做上了国主。他是李璟的第六子,当世子、做国主原本没有他的份儿。可憨人有憨福。他的长兄弘冀早就被立为世子,可弘冀莫名其妙地暴死,其他四位兄长又都早夭,这样李煜就成了"老大",于是在建隆二年(961),顺利地被立为世子。同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上国主的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后主登基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建言了宋王朝,统一了北方。只是大宋要一个个地收拾其他小国,一时还顾不上平定南唐。于是李后主有李会苟延残喘,做了十五年的小国之君。宋太祖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李煜居然在宋太祖的卧榻之下,小心翼翼地睡了十五年。这也算是有福气吧。 他的福气,还不止这些。事业、爱情都美满,才是真正圆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李煜的爱情,也挺幸福的。先后两个王后,都是天姿国色,而且多才多艺,跟他又情投意合。大周后,小字娥皇,精通书史,善解间律,特别擅长演奏琵琶。既会谱曲,又能填词,可惜没有词作流传下来。她还是一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人人仿效。有这样一位可人儿作伴侣,叫后主片不心满意足?小周后,是娥皇的妹妹,也是"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风情万种。后主与小周后婚前的爱情,更具有刺激性,更令他心荡神怡。如果说大周后要是引发了后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间接促进了后主词的创作,那么小周后与后主婚前的频频幽会,则是直接为后主的词作提供了素材。后主词中的"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就是写与小周后的恋爱经历。......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李璟(915年—961年 ),字伯玉,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后改名李璟,对后周称臣后又为避后周信 祖讳而改名李景,是李昪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也被称为中主、嗣主。(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 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前任: 父南唐烈祖李昪 南唐君主 943-961 继任: 子南唐后主李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