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麻疹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麻疹研究论文

国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研究摘 要 目 探索我国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发生和流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成功经验制定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综述结 目前我国麻疹疫情普遍呈现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发病年龄出现0岁小年龄组和15岁上大年龄组发病明显增多双向移位现象;无免疫史和免疫史详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高发人群;医院内感染成主要传染因素之结论 全面实施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应急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终消除麻疹关键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消除;策略

1954年,世界上分离麻疹病毒获得成功。用组织培养技术研制麻疹疫苗就成为世界病毒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1961年,黄祯祥以极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麻疹疫苗的研究工作中。他和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合作对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合作推动了当时中国麻疹病毒的研究工作。此后,黄祯祥和他领导的麻疹病毒研究室对麻疹病毒血凝素、麻疹疫苗的佐剂、疫苗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福尔马林处理的麻疹疫苗》是他这一时期发表的重要论文。这篇论文曾在第四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宣读,得到与会者的好评。“文化大革命”以后,黄祯祥致力于病毒免疫的研究,先后发表了《被动免疫对活病毒自动免疫的影响》等论文。在病毒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方面,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了探索性的工作,先后发表了《不同病毒两次治疗腹水瘤小鼠的初步研究》、《病毒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小鼠瘤的研究》、《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作用的研究》等多篇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寻找抗肿瘤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思考价值的线索和依据。黄祯祥提出的病毒免疫治疗肿瘤的新设想,将是肿瘤治疗研究中有待开发的一块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由于黄祯祥在医学病毒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198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被任命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还担任了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主任委员。黄祯祥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在医学病毒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他在海内外的同事、亲友共同发起成立了黄祯祥医学病毒基金会,以黄祯祥的名义颁发奖学金,以奖励在医学病毒学研究中作出贡献的新人。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共同主编、出版了《黄祯祥论文选集》,以纪念他在病毒学研究中的突出贡献。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荨麻疹研究进展论文总结

荨麻疹发病原因 是因为吃了导致自身过敏性的食物所影起,如鱼、虾、蟹、蛋、牛肉等。荨麻疹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水肿性红斑等,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形态、大小不一的红斑,越抓越痒,这种突发性的疾病就是荨麻疹,也称为风疹块(风团) 大家都知道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小儿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一、过敏性:多数荨麻疹是由过敏性机理引起的。食物中的过敏原(多属于异种蛋白质)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这种IgE抗体附着在体内的肥大细胞上或嗜碱性白细胞上,当再吃这种食物时,IgE抗体就和食物中的过敏原相结合,从而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又作用于血管,使之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质和液体外渗到皮肤组织中,于是产生荨麻疹。这属于I型过敏性反应。属于这种机理的荨麻疹较多,最常见的有羊肉、鱼、虾、贝壳、蟹、牛奶、蛋类等动物蛋白质,还有草莓、西红柿、大蒜等植物引起的荨麻疹。内服或注射的药物,空气中存在的霉菌孢子、花粉和化学物质被吸入,各种感染或感染性病灶的产物等。非过敏性:有些荨麻疹引起的原因与过敏无关,如:1、非过敏性组织胺释放:如某些药物(阿司匹林、磺胺、青霉素、阿托品等等),其它一些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它释放组织胺导致荨麻疹,不需要通过过敏性机理。2、胆碱能性荨麻疹:鱼冷遇热、运动、情绪激动等可使自主神经系统的胆碱能性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也可促使组织胺释放,引发荨麻疹。3、直接刺激血管可引发荨麻疹。有些因素可直接刺激血管使之扩张和产生荨麻疹,如饮酒、精神紧张、失眠以及可使血管扩张的药物等。4、遗传因素:家族有过敏体质的容易引发过敏性荨麻疹。二、荨麻疹的治疗小儿荨麻疹的治疗最快的方法就是内用药抗组织胺药可以控制大多数患儿症状,但是抗组胺并不能抑制组胺的生成,服用后容易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对肝肾造成更大损伤。外用一般家长们会选用激素类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等激素软膏,虽然能很快控制皮肤过敏症状,但是一停用,过敏症状就会复发,长期使用激素类软膏会使皮肤失去正常防御和自我保护能力,最终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故不宜长期使用,最好是在抗过敏治疗和免疫治疗(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的基础上使用,可达到停药与反复发生的问题。某些儿童单纯使用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扑尔敏)等,不配合免疫治疗或治本措施,这也是导致许多荨麻疹儿童长期使用外用激素软膏而反复发生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就此,国际上对儿童过敏性荨麻疹的免疫治疗或治本措施中提倡:过敏性疾病发生时,例如过敏性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儿童过敏性咳嗽和哮喘,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如IgE的产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小儿荨麻疹多补充可参与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的调节活性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这种极少数的抗过敏活性益生菌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儿童抗过敏的能力。这种安全的欣敏康益生菌抗过敏免疫参与调节疗法的介入可大大减少或缩短抗过敏西药的疗程,调节免疫减少过敏发生。

荨麻疹疾病在患者们的生活中,极其比较多见,这类疾病的发生会给病人的皮肤健康带来非常大的损害。因此许多病人在患病后,都会及早就医诊治。不过,在医治诊疗丘疹性荨麻疹疾病的时候,太多病人都会遇到疾病加重或复发的情况,为什么明明积极配合医治诊疗了却还是没能治疗好疾病呢?

第一:滥用外敷药,丘疹性荨麻疹疾病一旦疾病发作,病人的皮肤就会出现剧烈的发痒难受感,为了避免在抓它挠它的时候,发生溃破出血的情况,许多病人都会使用一些外敷药,来缓解盼望症状。

真实的情况,丘疹性荨麻疹疾病,不可以胡乱使用外敷药的,假如发痒难受症极其严重,应在专业医师的细心指导下正确用药,避免胡乱用药而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继而引起荨麻疹久治不愈或反反反复复复。

第二:吃东西不当,荨麻疹的过敏源有非常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食物,病人在医治诊疗期间,应谨记专科医院大夫的叮嘱,特别注意避免食用一些禁禁止食物,避免影响荨麻疹的医治诊疗效果。

第三:时常用热水洗浴,许多病人在出现发痒难受症后,常常会用很热的水来淋浴,以缓解发痒难受的不适症状,殊不知这类做法,会刺激患者的身体内的病菌不断释放,继而加重发痒难受症状,严重时,可能还会使皮肤发生糜烂,或水肿,极大地影响了荨麻疹的医治诊疗效果。

最后总结:关于丘疹性荨麻疹疾病的介绍,今天就介绍这么多,希望各位可以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积极的提前防护疾病的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疾病这类病,在患者们的生活中,这类疾病的伤害性非常大。

因此积极做好荨麻疹的防治工作,特别注意避免以上几点,避免影响荨麻疹的医治诊疗效果,引起荨麻疹反反复复发作。

麻疹患者全身泛发性风团型皮肤损害,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如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常缠绵多年不愈。 因某些食物、药物、感染、花粉及其他吸入物,以及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都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 荨麻疹症状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或机体内存在致病因子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治疗荨麻疹,主要是以解除过敏源为主,另外要注意不要用热水洗澡,应用温水擦洗患处,有助于缓解瘙痒。可换穿宽松、棉质的衣物,不要吸烟饮酒等。长沙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专家组多年临床致力于荨麻疹的研究,运用国际先进仪器设备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最新生物技术,研制出“生物共振免疫脱敏疗法”,“查过敏源—免疫修复—对症治疗—预防复发”,该疗法融合了中国中医治疗方法和欧洲自然疗法,以及国际先进的德国生物共振疗法、封脐疗法治疗,结合中医特色的洗浴、绿色熏蒸而成的。它内调外治,综合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临床上荨麻疹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压之褪色,发作突然,且发无定处,瘙痒明显,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特点。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抗组胺药为主,虽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常出现嗜睡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荨麻疹,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着显著优势,认为风邪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共同病因,因此许多中医学家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从风邪论治,以“祛风”为要。兹将祛风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辨证施治:“祛风为要”

1、益气固表祛风

《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不足则卫外失固,腠理开泄,风邪乘虚侵入而发病。

临床上以疹小而色淡,伴气短乏力,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每于汗出遇风而发为辨证要点。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乃因正虚不能胜邪,致风邪滞留,应用祛风固表方。

药物组成:生黄芪、白术、防风、荆芥乌梅、五味子、刺蒺藜、合欢皮蝉蜕、乌梢蛇、酸枣仁。

2、补气养血祛风

现代 社会 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脑力劳动多“思则伤脾”,常致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易于感受外邪,风邪可乘虚侵袭肌表;血虚则濡养功能失调而化燥肌肤不能得其充养.生风化燥而痒。

临床上以皮疹经年不愈,午后或入夜加重,伴口干心烦易怒、头晕体倦舌淡而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慢性荨麻疹乃气弱血虚,风从内生,郁于腠理而发疹,或因外感风邪,外风引动内风而发疹。治宜补气养血,疏风散邪。

药用当归、生地黄白芍、荆芥、防风、蒺藜、制何首乌、麻黄。

3、活血化瘀祛风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可通行血气,有内养脏腑、外营肌表之功。外感风邪可使脏腑功能失调.致气血不和搏结于肌表,引起经脉不利,气血运行迟缓,久而成瘀闭阻经脉而发病。

临床上以皮肤风团色黯,夜间发作明显,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涩为辨证要点。治宜活血化瘀祛风。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常获佳效。

4、清热凉血祛风

血热型慢性荨麻疹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遭受风、热邪气侵袭邪热郁于肌表而发病。

临床上以风团色鲜红而灼热,瘙痒明显,遇风、热而加重,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洪大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易景媛1认为慢性荨麻疹多因素体本虚复受风、热之邪侵袭所致,常以凉血消风散药物组成:水牛角粉、生地黄、龙骨、紫荆、牡丹皮、射干、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加减治疗。

5. 健脾除湿祛风

饮食不当,致使脾虚运化失司;脾虚则四肢肌肉不实,腠理疏松,风邪易于侵袭;或湿热内犯,郁久而化热生风。

临床上以风团片大水肿明显色白或红,或伴神疲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或干结,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细为辨证要点。

治宜健脾除湿祛风。张翠月等26认为慢性荨麻疹因长期瘙痒,忧虑过度,寝食难安,致脾气亏虚,湿浊内生,与风合于肌肤而发病。治以参苓白术散加荆芥、蒺藜、白鲜皮、蝉蜕等。

祛风”应贯穿慢性荨麻疹治疗始终,方能祛除病邪,防止复发。

对于病变日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者,治宜 益气固表,养血祛风 ;

脉络瘀阻者,治宜 活血化瘀祛风 ;

血热炽盛者,治宜 清热凉血祛风 ;

脾虚湿盛者,治宜 健脾除湿祛风 。

治疗期间及缓解期还应调整情绪注意饮食营养,加强身体锻炼,生活规律。遇天气变化、洗浴后或出汗后均当避风避免热水烫洗过度劳累及各种外界刺激。

麻疹对男性生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不会影响的,可以生育的‘荨麻疹是体内的血毒,血热,血燥,其中毒素是难以清除干净的,原因在于内脏就像一个造毒机器样不断像血液中输送毒素,中医讲表在血毒,根在脏毒,五脏之毒不排血液之毒就无法清除干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彻底的治愈活血,活脏,清血毒必先清脏毒的治疗方案,这样表皮细胞的分化机制才可以恢复正常.

没有影响。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不影响受孕及生育。但孕期病情发作的话,要注意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程度服用药物。不要擅自用药,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荨麻疹是一种日常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大多都是由过敏导致的,但是有些怀孕的孕妇也是有可能会患上荨麻疹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便要了解一下荨麻疹对生育有影响吗?荨麻疹对胎儿发育有影响吗? 荨麻疹对生育有影响吗 一般是没有影响的。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多伴有瘙痒。首先它属于一种慢性的过敏性的疾病,对于生殖系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对于怀孕后如果还有荨麻疹,可能会影响孕妇的睡眠,会对胎儿形成一定的影响。荨麻疹的起因目前尚不是特别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及过敏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对于打算要怀孕的患者,患荨麻疹的患者,建议尽量找出导致荨麻疹的病因,找出导致荨麻疹的病因诱因。找出病因并且去除和避免,并且之后积极地抗过敏治疗,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等进行治疗,建议病情稳定或者控制之后再怀孕。荨麻疹对胎儿发育有影响吗 孕妇起荨麻疹是否会影响胎儿,我们要分析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如果孕妇起荨麻疹的原因是由于食物或者是接触的物品过敏导致的荨麻疹,那么这种情况下一般对胎儿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由于感染因素,特别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荨麻疹,那么对胎儿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尤其是在孕妇妊娠前3个月之内,如果感染了风疹病毒而引发荨麻疹,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造成胎儿的先天发育畸形,必要的时候需要终止妊娠。所以为了避免妊娠期间,由于感染引起的这种荨麻疹,那么孕妇在计划妊娠之前要接种风疹疫苗这样的话得风疹的几率就比较低了,所以说孕妇起荨麻疹是否会影响胎儿,我们要分析原因,对症治疗。孕妇荨麻疹,注意用药,对胎儿无影响。建议不要使用抗过敏的药物的。您可以涂一些无极膏,这个不会影响到胎儿的,多补充一些维生素c与含钙的食物,注意喝水。平时还是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荨麻疹对精子有影响吗 荨麻疹对精子无影响。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治疗除用抗组胺药外,可使用利血平,氨茶碱,安络血,6-氨基已酸,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组胺球蛋白,转移因子,可以用普鲁卡因等封闭治疗。荨麻疹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荨麻疹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荨麻疹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荨麻疹而无其他症状。荨麻疹会不会自愈 往往在导致荨麻疹发生的过敏源去除之后,荨麻疹就会自愈。明确荨麻疹的发病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大多数患者可自愈。一旦出现荨麻疹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对症治疗。需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要使用热毛巾敷皮损处,而且也不要洗热水澡,有些患者觉得用热水洗过之后皮肤会很舒服,但这只是暂时的,实际上这对于皮肤是一种刺激,热会导致患者的血管紧张,反而释放出了更多的过敏源。

慢性荨麻疹毕业论文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慢性荨麻疹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1、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2、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3、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治疗慢性荨麻疹首先就应该找到诱发的病因,然后再针对性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发病机制也并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治疗还是比较困难的,治疗时间也会比较长,可以选择到医院里面去做一个血液常规检查或者尿液的检查,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皮肤过敏原的检测,这些检查方式主要是能够找到病因,然后再针对性的治疗。

提高免疫力,加强锻炼,日久天长的体育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要坚持,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慢慢恢复

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每个做妈妈的希望,而皮肤的健康首当其冲。因为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还是人体对外联系的窗口,因此皮肤的好坏不但能体现身体的健康,还是展现孩子美丽的一个首要因素。然而,小儿荨麻疹就是破坏皮肤的最大杀手,相信很多家有小儿荨麻疹患者的家长都深有感触。都想尽一切办法来根治小儿荨麻疹。但往往是治了又好,好了又犯,并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可能跟妈妈们平时生活中做错了以下这些有直接关系。1、滥用药物很多的儿童患者都是因为药物的使用不当导致疾病加重的,由于小儿荨麻疹病情比较复杂,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身体和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2、饮食不节小儿荨麻疹最主要的错误做法之一就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的一些人由于食用各种刺激性食品,而诱发荨麻疹,或使其加重。对过敏体质者来说,饮食要清淡,吃些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加强营养。3、过度抓痒小儿荨麻疹的错误做法还有可能是过度的进行抓挠。过度抓挠瘙痒是荨麻疹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但是过度抓挠会加重病情。许多患者为图一时痛快,承受不了而用力搔抓,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小儿荨麻疹呢?形成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由于病情可能反复发作,因此建议不要采用注射药物的治疗方式,因为长期使用的副作用较大,而较宜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以便能维持血中药物的浓度。但大多数小儿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了药品后会有嗜睡、全身无力等情形。据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琳琳介绍,从小儿荨麻疹的免疫学上看,治疗的根本应当以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目前,国际微生物学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能够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分泌调控的Th1免疫产生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菌株。[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小儿荨麻疹的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加强身体锻炼。宝宝要加强锻炼,参加各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如夏季可以从用冷毛巾擦身逐渐过渡到用冷水冲澡,以便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2、注重营养均衡,患儿不宜食用过多高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类的食物;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瘙痒和风团,通常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机制诱发。大约15%~25%的患者一生中患过荨麻疹,80%~90%的荨麻疹不能找到外部原因,这些患者传统上被称为患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平均病程为3~5年,部分患者可能持续20年。慢性荨麻疹的疾病分类疾病的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其发病机制并指导治疗。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可将荨麻疹分为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和非变态型荨麻疹,其中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又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荨麻疹。这种深入分类的目的在于对IgE介导的荨麻疹可尝试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皮肤炎性反应细胞侵润模式类似变应原诱导的迟发相反应,表现为浅层血管周围炎。而其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r干扰素(r-IFN)}提示一种Th0或混合Th1/Th2反应模式,而不是单纯的Th2反应。【抗IgE抗体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前沿科学】:目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越来越受临床荨麻疹研究的重视。虽然组胺被认为是荨麻疹发病中最重要的介质,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后风团会很快消失,荨麻疹得以缓解。结合上述IgE介导型免疫学说,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循环中或趋化到组织的嗜碱性细胞是产生组胺的2种主要源细胞,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有IgE高亲和力受体,变应原结合可导致后者交联并诱导细胞中的组胺为主要炎性介质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也可通过非变态反应机制释放。除了组胺,其他肥大细胞介质(白三稀)也在荨麻疹中发挥作用。有研究认为,约2/3的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或)抗IgE抗体,在急性发作期约58%的患者在体内有IgE分子的自身抗体,25%患者有抗IgE抗体,而血清中IgE抗体的升高是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分泌的幕后主因。有一些个案报道了抗IgE抗体和抗白三烯制剂对部分慢性荨麻疹治疗有效。【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的严重性和临床类型变化很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与其它过敏性疾病一样,如果确定有明确过敏原,治疗方案中应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临床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是抗组胺药,第1代如扑尔敏等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皮损数目,但有嗜睡和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第2代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镇静作用弱,是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但大家会发现,抗组胺药物对荨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药就能控制,不吃药依然会起荨麻疹,从急性荨麻疹到慢性荨麻疹,药物治疗断断续续,依然是无法摆脱荨麻疹困扰,近几年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以及IgE介导型过敏的研究,人们已开始将抗IgE抗体免疫疗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抗IgE抗体免疫自限疗法。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的分泌调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成的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因此康敏元益生菌能够对抗IgE抗体,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做到抗过敏药物与抗过敏益生菌降IgE抗体免疫疗法的有效结合亦可产生理想的康复结果,最终可缩短治疗荨麻疹的病程,减少荨麻疹复发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