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茶与壶杂志

发布时间:

茶与壶杂志

很不错,值得收藏杨鹏,生于1980年09月,2010年美术员。自幼耳渝目染,1996年开始从事紫砂壶的创作和设计,先后得国大师顾绍培、吴亚平名师的艺术指导,所制作品既继承传统艺术精华,又融古化新内涵丰富,工艺技法精湛,作品多次在国内展览中获奖,深受中外茶人收藏家的喜爱。部分作品,被入选《茶与壶》,《中国当代紫砂茗壶》,《紫玉金砂》等书刊和杂志。

《品茗》杂志是由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一本弘扬中国茶文化,引导大众热爱茶文化,提倡绿色,健康,时尚消费,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高品位双语刊物《普洱》杂志《茶报》《普洱》是很专业、很好看的杂志。第一茶叶网关于茶的比较好,上面有很多文化韵味比较重的图片,对你创建电子杂志一定会有帮助的《茶叶科学》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程启坤国内统一刊号:cn33-1115《中国茶业》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俞水明国内统一刊号:cn33-1117《茶叶文摘》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陈宗懋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1-3652《茶叶》主办单位:浙江省茶叶学会。主编:刘祖生国内统一刊号:cn33-1096《福建茶叶》主办单位:福建省茶叶学会。主编:林桂镗国内统一刊号:cn35-1111《茶叶通迅》主办单位:湖南省茶叶学会。主编:刘继尧国内统一刊号:cn34-1106《茶苑》(季刊)是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华国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刊号ISSN1726-8311《茶天下》《茶博览》

1、吴云根。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

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

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

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

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2、吴震

宜兴紫砂壶名家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协陈设艺术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秘书长。

扩展资料

吴云根桃李芬芳

1954年10月,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范正根、邵六度、施福生、范祖德等7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

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他也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主要创办人之一。其中,吴云根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此间,吴云根创制出《二节竹段》茶具,以其古朴典雅,清秀端丽的特点风格为市场接受,为紫砂业的恢复作出一定的贡献。

1955年11月开始,紫砂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培养紫砂制作技艺人才,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吴云根担任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这时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

他的学生有高海庚、王洪君、王亚杰、史济华、鲍秀云等。我们可以从学员名单上看出,其中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人均出其门下。

这也显示着吴云根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

而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并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于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见之范例。吴云根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而师徒又十分和谐首开师徒间竞技比赛之先河。

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了7位紫砂名艺人为“技术辅导员”, 也就是著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俗称紫砂七老)”。

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既表达政府对紫砂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优秀的紫砂艺术名手在行业里的地位以及艺术造诣的肯定。吴云根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云根

海峡茶道杂志有定制纪念壶吗

吴长彬,男,福建泉州人,1947年8月生,教授。197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现任漳州科技学院校长。1975 -1978年,在三明师范学校任教。1978-2005年,在三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先后担任数学系主任、成人教育处处长、发展规划组组长、副校长等职务。2000-2005年任《三明高专学报》主编,并担任筹建三明学院校内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2005-2006年,主持并参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组常务副组长,2006-2009年任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75年起,担任《数学分析》、《高等几何》、《空间解析几何》等课程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三明市首届“十佳教育工作者”。曾任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职业技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高校体育协会副主席、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三明市泉州商会荣誉会长。主要学术成果:主持参与多项省级研究课题,其中课题《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参编福建省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教材《解析几何》;发表《具有幂等零空间的算子》、《关于算子组联合逼近的一些结果》等多篇学术论文。 陈宗懋,浙江海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产品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漳州科技学院名誉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成果是:在国内率先开创茶叶农残降解规律研究,主持、创建 “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等新型学科分支。先后论证世界茶树病虫区系的组成及演替规律,提出主要茶树病虫害防治指标,茶园适用农药、农药安全间隔期、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合理施药技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原理和方法等,构建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先后制定出多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在全国推广实施。据测算,茶树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从事农药残留预测研究,建立各类农药在茶树和茶叶中降解的预测模型技术。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具国际先进水平。领导、建立的实验室还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欧洲唯一认可检验实验室。90年代后期起,还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茶树——害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化学通讯联系研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曾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专著6本,其中《中国茶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茶叶大辞典》获第四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提名奖。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又获中华农业科教奖。1997年和2001年两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称号。已培养多位硕士、博士。 李瑞荣,台湾南投人,教授。1941年2月生。美国芝加哥伊理诺理工学院化学博士,芝加哥市立大学担任化学教授11年,阿冈国家研究所担任教授研究员5年。在美国化学杂志,J.A.C.S及化学动力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十篇。现任漳州科技学院食品加工技术系特聘教授。专长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乌龙茶之品种,采收季节、发酵、焙火程度,不同嫩度茶叶制品与主要成分,咖啡因,多元酚含量之关系研究;多元酚当保健品、药品添加物之效果研究。 李华钧,重庆市人,1947年10月生,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曾任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食品学院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专长茶叶生产加工理论与技术:1982年起,在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食品学系茶学专业任教。1987年10月起,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法国蒙彼利埃国立高等农学院学习;1989年3月学成回国至今,在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学系从教,担任茶树栽培育种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中国茶树品种志》(地方品种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树育种学》参编。论文有《析茶树的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渗透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脯氨酸累积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等。作为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成员,以及首届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常委,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茶树新品种审定和品种推广应用成果鉴定等工作。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获西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此后多次受到表彰,2004年因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获校“教学督导组推荐奖”。1997—2007年期间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重庆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 姓名:蔡荣章出生年月:1948.02籍贯:台湾课程:茶思想研讨经历:198102创新设计泡茶专用无线电水壶。198103创新规划“小壶茶法”。198210创新设计泡茶专用茶车。198305创办泡茶师检定考试制度。198912创办无我茶会。199910创车轮式泡茶练习法。200010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200211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理事。200501第二届台湾陶瓷金质奖评审委员。1980-2008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07武夷茶文化研究会顾问。200210安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212国立高雄餐旅大学客座教授。200412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200711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20080425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荣誉副主任。20090701天福茶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00500陆羽泡茶师检试评委著作:1980-2008《茶艺》社论。198404《现代茶艺》。199103四语《无我茶会》。199503《现代茶思想集》。199909《无我茶会180条》。199912《台湾茶业与品茗艺术》。200006《茶学概论》。200102陆羽《茶经》简易读本。200209《茶道教室-中国茶学入门九堂课》。200510《说茶》。200604《茶道基础篇-泡茶原理与应用》。200609《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200703《茶道入门-泡茶篇》。200811《茶道入门-识茶篇》。200910~《海峡茶道》专栏44期~。201002《中英茶学术语》。201012《中日文茶学术语》。201102《茶席·茶会》201104~《茶博览》96期~蔡荣章专栏论文:2007从茶道之本体结构看茶文化系的课程安排2007论文集199810无我茶会200304茶文化在茶产业中的地位200311茶具机能性要求与陆羽茶艺中心之茶具研发记要200404中华茶艺茶道健康持续发展200409茶叶品饮上的一些观念200502现代台湾人的生活茶事情200506茶道上纯品茗的抽象之美200510现代茶道应谈些什麼200710无我茶会是要求精致的一种茶道体系200805茶道诠释201009现代版曲水茶宴 黄继轸,教授,研究生导师,当今仍在执教的中国著名资深茶学教育家之一。曾任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食品厂厂长、校科研督导组成员、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专家大院首席教授、池州市人民政府及霍山县人民政府科技顾问,众多茶叶深加工企业技术顾问。现任天福茶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陶瓷原料研究室主任。天福茶学院专任教师。黄继轸从教四十余年,其中在“太平五大学”(文革时期的职业教育学校)执教4年,天福茶学院校执教4年。 教学、论文、著作(含教材和译著)及科研成果颇丰,曾获教书育人、课程与教材建设、科学进步等多种奖,2003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深加工技术、天然饮料加工、陶瓷原料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与纯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研究。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地方人民政府、企业提供科研与新产品开发服务。桃李累累,其中不乏有成就者,如现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中科院茶叶研究副所长,国家名校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省级重点高校教授、副教授、校长、副校长,茶业行业龙头企业总裁、副总裁,企业经理,省级茶叶学理事长、副理长等等。在研究陶瓷原料加工的同时,加大对茶文化与茶陶学科的融合研究。 王同和,男,1948年12月出生于安徽庐江,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高级评茶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天福茶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系主任。 1974年8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留校任教。1974年—1981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2年至今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其中,1979年8月—1991年4月分别在安徽农学院79级研究生班、全国茶学助教进修班学习、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92年8月—1994年9月任黄山市黟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兼任合肥市日高饮品有限公司经理等职,2010年7月至今,任天福茶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系主任。 王同和副教授主要从事制茶工程与品质、茶叶感官审评与标准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主持安徽省科委、商业部科研项目及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等六项;获安徽省星火、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商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安徽农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1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本;发表论文20余篇。

2000年 成立宜兴市金辰礼品有限公司。2000年 作品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贵宾指定礼品壶。2000年 5月荣获首届武汉国际茶文化节贵宾指定礼品壶。2001年 应邀参加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并现场拉坯艺术表演。2003年 应邀参加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并现场拉坯艺术表演。2004年 3月应韩国茶道专刊杂志社邀请,参加中韩文化交流。2004年 4月应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日本东京闭幕式邀请,到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2004年 为黄新将军书法篆刻作品集《兵经百篇》特制纪念壶。2004年 11月作品《神灯》、《千秋雪》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评选创新艺术金奖。2005年 5月作品《润无声》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新人新作二等奖。2005年 6月应邀参加韩国国际茶文化大展并赴韩国高等陶艺学校传授拉坯制壶技艺。2005年 10月应邀参加韩国济洲国际茶文化祝祭,并进行中韩文化交流。2005年 11月作品《陶魂》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评选金奖。2006年 8月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最受欢迎的紫砂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07年10月应韩国釜山茶文化展邀请,参加中韩文化交流。2008年5月成立宜兴市长龙紫砂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08年7月成立宜兴市长龙茶业有限公司。2008年 11月作品“奥运情”在第九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茶具文化创意奖评比中,获得金奖。2009年 6月作品《天地人和》在中国宜兴紫砂百名陶瓷艺术家评比活动中获金奖。2010年 5月作品《纳福》在“2010河南第二届紫砂艺术节”参展作品评比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创新艺术金奖。2011年 9月作品《潘壶》在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北京汇报展中,获“中艺杯”银奖。2011年 11月作品《石瓢》、《一粒珠》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评选金奖。2012年 4月作品《十八罗汉壶》在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评比中,荣获“金奖”。2013年 8月作品《神鸟》在瑞典首届中国节上,由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收藏。

漂亮、温柔、有亲和力、负责

与一壶不事二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论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1.1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2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2.1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2.2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2.3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4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2.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2.8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蓬勃发展,时代文化符号的再度兴起和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茶服饰文化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衍生并发展起来,同时,茶艺服饰已经成为急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茶艺服饰的演变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茶服饰设计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现代茶服;设计;系统化;科学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出现了质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在浮华的都市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追求,茶艺师穿戴的服饰已经成为茶艺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茶礼服饰要想真正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中国的茶服文化才能发展壮大,进而向世界传播。

1茶文化通过茶服进行着动态传播

现代社会中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在品茶和茶艺展示的时候,需要通过服饰将茶道、茶境等结合成统一的整体。茶道、茶文化和茶服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都将以回归自我、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当今社会,私人茶事交流、茶俗文化交流以及茶道文化礼仪演示的时候,都需要由茶服饰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将其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真实地进行展现,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动态呈现内容之一也是通过茶服饰来展示的。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包含着丰富茶文化的现代茶服饰。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服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茶服饰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将茶文化所具备的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完全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而同时,一款极具视觉形态美、传承文化内涵的茶服饰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款新兴的日常着装和职业装,我国现代茶服饰目前在文化内涵传承和创新设计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现代茶服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2当代茶文化服饰设计理念

2.1茶道合一

道家是最早了解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门派,同时道家也是最早重视茶的精神功能的门派,他们认为茶可以较好地修身养性,道士们在修炼时,往往要有茶相辅助。道家之所比较喜欢饮茶,与他们的思想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认为通过喝茶、品茶可以脱胎换骨,因此传说中的黄山君和神仙丹丘子都比较喜欢饮茶。道家茶服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素雅、干净的,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清逸,所以道家茶服所营造的内心世界是自然、纯净的。在《中国茶谣》中,道家茶服传承了道家传统道袍的形式,道家思想中比较崇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比较注重自然、流畅的气韵,道家茶服是从道家八卦图形中演变而来的,服饰的主要色彩为浅灰蓝色,外面还要罩上一层白色袍衫,领口处使用的是交领设计的元素,外袍追求的是自由、宽松。道家茶礼的表演者通常会选择青灰色的袍服,整件服饰给人随意、飘逸的感觉,比较符合道家茶文化的意识特点,丝棉混纺是道袍主要使用的面料,这样穿着比较舒适,线条比较柔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比较符合人的身体曲线,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2.2禅茶一味

茶与中国佛教禅宗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禅宗越来越盛行,佛门中饮茶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在中唐时期,百丈怀海创设了《百丈清规》,从此后在寺院中茶礼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定。禅堂中,必须用茶来供奉各位大佛,用茶来接待所有的信徒,茶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对那些僧人而言,饮茶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茶可以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打坐的状态中。在《中国茶谣》中,男性居士的茶服与僧袍的款式比较接近,使用的颜色为偏深砖红色,给人以雄浑、质朴的感觉,茶服的层次比较多,且非常紧密,从而展现了敬慕、虔诚的心态,使用莲花暗纹刺绣图案来装饰衣领,佛教中认为莲花是比较吉祥的花,非常的圣洁。柞蚕丝面料来制作外袍,感觉比较质朴,同时搭配缎面交领来修饰,整款服饰给人清雅、大气的感觉。女性居士的茶服是比较传统的长衫,将领口设计成立领的形式,使用双色双层真丝纱质面料制作,整款茶服具有较强的垂荡感,比较细腻、自然,服饰的特点与禅定的理念相融合,从而使茶服文化与茶礼形式的美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2.3茶儒同礼

儒家茶礼严格遵循儒学经典理念,崇尚“仁”的思想观点,这也是儒家茶礼最核心的内容,儒家文化和茶道礼仪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借助茶的冲泡过程将儒家教义精神进行了不断的升华。在进行茶服设计的时候,服饰的灵感来自于汉服,儒家文化比较推崇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孔子比较维护周朝建立的规章制度,他认为正色应该是黑、白、青、黄和红,其他的所有颜色都属于间色,同时将正色和间色附加上尊卑贵贱的等级象征,服饰的色彩非常明确,不可以存在颠倒和混淆的情况,比如《论语》中就比较明确的记载“恶紫之夺朱”,使用“礼”来保持单色的纯正位置,因此服饰全是纯正的黄色调或者是大红色调。服装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不对称的配色进行搭配,整款服装给人的感觉为看上去比较完整,但是仔细分析又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儒家服饰将儒家的精神理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每一款茶服都有着不对称的元素在其中,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尚性,服装制作的材料为真丝软缎和真丝织锦缎,将儒家茶道的正统经典视觉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3将茶文化融入现代茶服饰设计中

3.1在廓形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在设计茶服方面,立体透视与平面透视对比而言,更注重后者,根据茶艺的有效性、实用性要求,也就是饮茶者、泡茶者不会由于服饰的原因而影响茶艺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廓形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两方面得以充分彰显:一方面,我国服装市场中服装类型、服饰样式都是很稳定的,大多数服装都是上衣下裳的类型,这种审美特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国内传统服装廓形都在追求工整、对称,在宽大舒松的包裹中,人们大部分肢体都被包裹起来。根据这一情况,在茶服设计中,可以根据竹子外形高挑、严谨、稳重和对称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以泡饮龙井茶为例,在泡饮时,幽香满溢、色泽翠绿,让人看了就有一种忍不住想品尝的冲动。所以,在设计茶服廓形上,结合龙井茶泡饮中灵动飘逸、香飘四溢的特征,通过至少两层的搭配,注重服装和人的立体空间形象,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对称形式,以体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人们在服装穿着中所产生的光泽、曲线、动静节奏的掌握,在设计茶服饰轮廓中发展自然、宽松的款式,与形式美要求相符,也能在不自然间体现出古典高雅的气质。

3.2在设计面料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亚麻布是国内特产之一,具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触感、手感都是极好的。制作亚麻布需要通过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一道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亚麻布的整体质量。品茗也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品茶者身着亚麻制作而成的面料,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平衡、舒适感,也能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味,体现出别样的雅致美、简约美、整体美。欧根纱是一种半透明的轻纱,与真丝产品相类似,但价格要比真丝产品便宜很多。欧根纱通过染色之后,呈现出一种鲜艳的颜色,面料材质轻、柔、软,但它必须要悬垂挂置,避免出现褶皱。在设计茶文化服饰中可利用欧根纱面料的特征,尤其是其褶皱,这种不着痕迹的、自然形成的褶皱,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光,给品茶者营造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气氛。在方案设计时,应利用两件套设计形式,在外罩绿色的欧根纱面料中,面料丝滑、垂坠、唯美凉爽,给品茶者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内里上利用亚麻朴实的天然面料、视觉上的粗糙,为品茶者创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将两种材质完全不同的面料搭配在一起,起到相互映衬、互补缺点的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肩部和下摆之处,将纺织颜料绘画茶文化元素置于其中,其整体布局与水墨画中“留白”效果有相同之处。纺织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类型多样等特征,卷草纹、荷花等部分代表着茶文化的元素,都被描绘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是制作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每一块图案都需要多次推敲,其位置和大小都要和茶服统一、协调,穿在身上有一种整体的对称美感。但要注意整体格调的协调和统一,防止过度堆砌茶文化元素,避免给品茶者造成视觉累赘。既可以直接选取面料使用,也可以在面料上展现传统手绘。

3.3在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

对于一整套服饰来讲,其色彩是很关键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整体设计中最为重要,具有先发制人的作用。在设计茶文化服饰色彩中,应考虑到当代饮茶环境的特征,禁止胡乱搭配,追求典雅、素朴之美。一是,从宗教上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推崇“礼”的思想,孔子构建起色彩典章制度,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包括红、白、黄、黑和青五种,其余颜色为间色,正色与间色代表着主仆、贵贱之分,在定义服装色彩中不能将正色与间色混为一谈。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推崇“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平淡素净之美,将青色、黄色、白色、皂色、红色这五种颜色视为正色。结合道家和儒家所划分的正色,在设计茶文化服装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茶叶本色而言,可以将绿色作为整体设计的基本色调,茶叶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环境中,给人一种绿色、清新的感觉,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环境,是全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的自然色彩,与偏冷色彩、不同明度的颜色对比而言,绿色不但不会打破空灵感,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清爽感,丰富了饮茶的整体意境。在设计色彩中,将绿色和白色两种自然色彩相融合,白色的雅致、简朴特征弥补了空灵意境的不足,在整体意境中凸显出一种朦胧美。另外,也可以在设计主色调时,选用白色这种素净、平淡之色,清新淡雅的鹅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融合,色系简洁、柔和,给人一种简约美。而普洱茶、红茶这类型的茶叶,在冲泡后,颜色呈现出棕色、红色,醇厚深沉、稳重,整体上具有磅礴的气势。在茶服廓形、面料和色彩设计中,渗透茶文化元素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日常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物品,在渗透茶文化元素中,突破具体形象的限制,对其进行创新和提炼,体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为品茶者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他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品茶,进而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4结语

茶服在进行设计时,将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为底蕴,同时接受现代文明的改造和影响。茶礼服饰要想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就需要从文化艺术传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点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茶服文化传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斐.生态茶服秀———茶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动态呈现[J].农业考古,2013(5):67-69.

[2]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54-57.

[3]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89-92.

[4]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92-95.

当代中国茶文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6]蒋琳.传统神韵的变换———浅析传统图形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借鉴、融合、创新[J].新课程(下),2012(7):158.

众所周知, 茶的起源最早是在中国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许多的文明。也发生过很多奇迹般的故事。饮食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怀,而这个领域的一大新突破,就是茶的出现。茶发展到后期,也逐渐走向了世界,甚至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尝试着从茶文化之中寻找更深层次的内涵。当然 茶文化的内涵与茶具设计 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茶具,顾名思义,就是饮茶时所用到的器皿。和其他种类的餐具一样,茶具从出现到发展,再到不断精化的过程,也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喝茶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对于茶本身的享用,更多的是对茶所蕴含精神的一种享受。

用器和品饮,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断吸收茶文化的一种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于 茶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 茶具的发展就会随之增强 。茶具的制作工艺越发精良时,人们也会格外地注重茶的品饮。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品格,也被挖掘出来,这其实是一个 不断循环递进的过程。 所以可见,我国的茶文化和茶具设计之间,是存在着诸多关联的。 二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 ,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

据记载,我国国内所保存的有关茶文化的史书典籍相当多。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人们对于茶都持有一种推崇的态度,这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深藏在人们记忆里的一种文化。茶的历史发源地在中国,光是 中国的茶书典籍就有上百种 。当然,其中有很多典籍都描述了 茶具的诞生和发展 。就比如陆羽所编写的号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记录了如饮茶的原理,制作茶的工艺,甚至茶具的“四之器”。这些都代表了 茶文化与茶具是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01.唐茶与越窑青瓷茶具

唐朝的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安定繁荣,到处是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对于茶文化来说, 唐朝的大环境决定了茶文化最终由萌芽走向了成熟。 而陆羽的《茶经》也是在唐朝时期撰写的,它详细地总结了当时社会人们的饮茶习惯。唐涛所推崇的煮茶方式被称为“煎茶法”,就是将茶叶放入一种被称作“釜”的器皿之中,用火煮沸,再倒入碗中饮用,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为通俗且流行的。

当然, 唐朝时期的煮茶器还有风炉,喝茶用的器具还有茶瓯 ,甚至出现了可以用来储存茶叶的茶盒。可以说,唐朝已经具备了茶具的雏形,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越窑青瓷了,这是一种青色的瓷器。茶叶在煮出来时,会呈现出红色,将茶倒入青涩的瓷器里,茶的颜色则会变为绿色。而唐代的茶文化中也对于绿色的茶极为推崇,所以当时,人们一般使用的就是越窑青瓷的茶具。

02.宋茶与建窑黑盏

到了宋代,用火煮茶的方式不再流行了,开始出现了一种名叫“点茶法”的泡茶方式,这样一来,唐代的茶具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宋代人在饮茶时所使用的茶具叫做茶瓶,这种器具的使用与宋代所流行的“斗茶”文化是脱不开关系的。 斗茶最早起源于晚唐时期,到了宋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那时的很多著作之中,都有对于斗茶文化的描述,宋代诗人范仲淹就曾写过一首《斗茶歌》:“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可见,斗茶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都喜闻乐见的活动了。

在斗茶时,对于茶汤的颜色、均匀程度都有很大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一种名叫建窑黑盏的瓷器, 成功吸引了各路斗茶人士的目光 。黑窑茶盏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除了方便观看茶的成色之外,它的造型也十分奇特,口大底小,易于茶叶的倾倒;量度也中规中矩,而且胎体比较厚重,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建窑黑盏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釉色十分美观,虽然颜色单一,只有黑白两色 。但是在烧制过程中,釉面上出现的纹路形态不一,各有其独特之处,审美价值也极高。

03.明茶与紫砂壶

明代时期饮用的茶开始偏向于芽茶,芽茶煮泡过程中所出的茶汤是黄白色的,已经不再是宋代的白色了,所以在茶具的使用上,也不再偏向于建窑黑盏这一类的器具,而是兴起了用紫砂壶冲泡茶叶的方法。

紫砂壶的出现和明朝社会的发展是脱不开关系的 ,明朝人大多推崇较为简洁的饮茶方式,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茶汤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韵味,品茶时主要侧重于茶的味和香两个方面。紫砂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符合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茶具的要求,所以逐渐开始风靡起来。明代冯可宾的《茶笺》中也有对紫砂壶流行的原因的描述:“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当然,紫砂壶在泡茶方面也具有诸多优点:首先, 紫砂壶主要是用砂锤炼出来的,含铁量较高 ,且大部分属于开口型的设计,具有极好的透气性,可以更好地储存茶的香气;其次,它也具有很强的适应冷热变换的能力,耐热性较好;最后,紫砂壶的外在形象比较古朴典雅,能更好的与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柔静思想相融合,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

04.清茶与富含特色的地域茶具

到了清代,茶文化的主要内涵基本上承袭了明代,但是各地开始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饮茶方式,人们对于茶具的要求也逐渐苛刻起来。

浙江和江苏等地,依旧流行着用紫砂壶泡茶的方式,在品饮茶的过程之中,既要观察茶汤的成色,又要对茶的香味、茶叶冲泡之后的形状进行一定的考量,从多个方面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这些地区饮茶时所用的茶杯也相对较小。

长江以北一带, 则更喜欢用盖碗茶具冲泡茶汤 ,使用的茶叶一般都以红茶和花茶为主,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持茶的香气,有时也会选择用大瓷壶泡茶。盖碗茶具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有效地保持茶的温度,像是在北方这样冬天比较寒冷的地区,最适合用盖碗泡茶。

广东和福建一带,有饮用功夫茶的嗜好,操作技艺十分的繁琐,讲究颇多,制作功夫茶时所选用的茶叶一般是乌龙茶叶,色味浓郁。

01.功能和美感相互协调

在中国古代,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 格外注重器具的样式形态 。作为茶具,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之外,在外形上也要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要能够带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也要体现 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融合 。

茶具在造型设计方面,要有一种展现形态的美韵,以器物的形态去表达出 茶文化的深刻底蕴 ,要有 情、美、形、味的相互结合 。除此之外,茶具还可以通过线条的张弛有度,面的曲折柔和,还有色彩的明暗浓淡,来彰显出不同种类的文化,可以是张扬个性的,也可以是清新婉转的。

再加上一些花草、字画、虫鸟百兽的装饰,不同材料的配套设计,茶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彰显出茶文化所蕴含的审美情趣。

02.都体现出了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

茶具本身就是以一种载体的概念出现的,它可以起到一定 承载感情 、 托物言志 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志士都会将自己对于茶文化的独特见解运用各种有型语言刻画在茶具上面,这也是茶具为什么不是单一的商品,而是形态各异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同的形态就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比如宋代,各种铜制茶具和陶瓷茶具开始出现,逐渐代替了之间的金银茶具,这主要是因为铜制茶具更加便于制作,而且价格较低,平常人家也可以使用,陶制的茶具还要能够有效的保存茶的香气。但是唐宋时期人们的煮茶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这种复杂的程序一直到明清时期,紫砂壶开始出现的时候才被彻底打破。在用紫砂壶煮泡茶的过程中则更加注重茶本身的韵味。用简单质朴的方式表达了一种 崇高的道德精神。

03.品饮环境的相互协调

在品茶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具的使用与品饮环境的气氛烘托出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所以说,在冲泡不同种类的茶叶时, 环境和茶具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并不是所有的茶文化都是在同一环境下体现出来的。

这样的环境下,茶具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开始出现了居家茶具、茶馆茶具、旅行茶具等多个种类,品饮环境的相互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

简单来说,茶具的用器过程,就是茶的品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美的感受,也能从中领略到茶文化的精神,二者相互融合,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参考文献:

《茶史探索》

搜索引擎找不到。建议买相关书籍!

茶声杂志

20年代,吴觉农用阶级观点论述了中国的农民问题,发表了《中国的农民问题》(1922年)、《庚子赔款与中国农民》(1924年)、《农民运动的意义与方针》(1927年)等著名论文,其中《中国的农民问题》曾被毛泽东选用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训教材。他以剩余价值理论作指导,大量论述了中国茶叶经济问题,出版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和《中国茶业问题》两部具有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茶学名著,指出:“洋行敲诈茶栈,茶栈压迫茶号,茶号受到双重剥削,又循环转嫁到茶农身上”,“长此以往生产无法发展,技术无法改进,华茶又怎么能不衰落呢?!”为此,他设想在茶叶生产领域,举办茶农生产合作社;在流通领域由国家直接运销国外。在他的推动下,皖、赣两省成立了“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统管运销;实业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由部牵头,皖、赣、浙、闽、湘、鄂等省联合集资,成立了官商合营的全国性茶叶公司。1978年吴觉农在研究世界茶市后,亲自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茶业资源作考察,主张大力发展红碎茶。他认为,世界茶叶总销售80多万吨,90%以上是红茶,而红茶中98%以上是具有浓、强、鲜的品质特点,和香味很浓的红碎茶,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销路广阔的大宗茶类,而且世界的年销量正以2%的速度增长,发展红碎茶,扩大出口创汇意义重大。据此,他提出在南方建立生产基地。1978年发表《关于发展云南、广西、广东及海南岛等地红碎茶生产的前景》文章,并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出建议;同年,提出《关于由国家贷款扶持公社茶园和筹建茶厂发展红碎茶的建议》,由全国政协转国务院主管部门。同时,在农业部召开的中国农学会和各分科学会上,他作了《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碎茶》的发言,随即作为建议,由中国农学会转呈中央。他积极撰写了《略谈茶树原产地和外销红碎茶问题》、《发展广西茶叶生产的初步意见》、《关于加快云南茶叶生产的建议》等文章。这些文章中的某些战略性建议多被采纳。我国南方已建立了一批优质红碎茶基地,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1982年,他在研究茶叶税利时指出,茶叶税一直沿用50年代初期的高税政策,实行按毛茶山价40%的统一货物税,他认为当时为积累建设资金是必要的。而经营部门亏损,他认为茶叶收购价应逐步提高,税收如果不减免,经营部门将亏损更大,势必影响出口的积极性。他主张采取国外产茶国低税、免税甚至补贴的鼓励办法。借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经济咨询服务的机会,提出减免茶税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已部分采纳实施。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作,成书已12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书中对茶叶历史、茶树种植、茶叶制造以及煎、煮、饮用、茶效等都有详细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但原文比较古涩,不易看懂,有的内容值得商榷,吴觉农花了多年时间钻研《茶经》,于1987年写成《茶经述评》。《茶经述评》有译注,有评论。译注通俗易懂,评论富有新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在理论上以科学说明,又以发展的眼光对茶叶研究提出新课题,为进一步研究茶叶提出了方向。《茶经述评》比《茶经》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如茶树原产地、茶叶的传播,以及种茶、制茶、饮用等,自唐迄今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均作了全面的系统总结。《茶经》中虽列举了不少唐以前的茶叶史料,但也有遗漏,《茶经述评》对遗漏的重要资料作了补充,并将唐以后历代茶叶专著作了扼要介绍,集茶叶专著之大成。此外,《茶经述评》还补充了“历代茶政沿革”,指出茶政对人民的危害,为研究茶史提供了方便。《茶经述评》最后提出,当前茶叶研究最迫切的问题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这本专著有科技知识,有历史资料,既评述了陆羽的《茶经》,又兼及其他古农(茶)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巨作。陆定一特地为之作序,他说:“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就是‘20世纪的新《茶经》’,吴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说陆羽是‘茶神’,那末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1.吴觉农.中国农民问题.东方杂志,1922,19(16).2.吴觉农.茶树原产地考.中华农学会报,1923(37).3.吴觉农.中国茶叶改革方准.中华农学会报,1923(37).4.吴觉农.茶树栽培法.上海:泰东书局,1923.5.吴觉农译.五十年来世界茶叶贸易概况.中华农学会报,1923(37).6.吴觉农.现代文明与农业政策、中华农学会报,1925(48).7.吴觉农.浙江农业的特性与合作运动、中华农学会报,1929(71).8.吴觉农.华茶贸易的现状与其将来.工商部国货展览会纪念特刊,1930.9.吴觉农.改善华茶之新气运.国际贸易导报,1931,2(3).10.吴觉农.改良中国茶叶刍议.国际贸易导报,1931,2(5).11.吴觉农.华茶俄销问题.国际贸易导报,1931,2(10).12.吴觉农,侯厚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上海:黎明书局,1931.13.吴觉农.华茶销美新展望.国际贸易导报,1932,4(3).14.吴觉农,沈叔之译.日本人民对东北事件的公论,上海:黎明书局,1932.15.吴觉农.中俄复交后茶叶贸易之展望.国际贸易导报,1933,5(1).16.吴觉农.华茶在国际商战中的出路.国际贸易导报,1933,5(5).17.吴觉农.祁红茶复兴计划.上海商品检验局农作物检验组,1933.18.吴觉农.华茶对外贸易之展望.上海商品检验局出版(单行本),1934.19.吴觉农.赵南柔等译.农业经济学(上).上海:黎明书局,1934.20.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1.吴觉农.薛暮桥译.农业经济学(下).上海:黎明书局,1936.22.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3.吴觉农.为什么要统购茶叶.茶声半月刊,创刊号,1939.24.吴觉农.中国茶叶贸易与茶业金融.浙茶通讯,1940(8).25.吴觉农.中国茶业的发展与合作运动.合作经济,1944(5).26.吴觉农等译.茶叶全书.上海:中国茶叶研究社出版,1949.27.吴觉农.湖南茶叶史话.茶叶通讯,1964(1—2).28.吴觉农.四川茶叶史话.西南科技,西南农学院编,1978.29.吴觉农.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1979(1).30.吴觉农.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碎茶.科学工作者建议(中国科协研究室),1978(2).31.吴觉农.茶树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分布.西南农学院茶叶教研组,1979.32.吴觉农.略谈茶树原产地和外销红细茶问题.中国茶叶学会论文资料选编,1980.33.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动漫水晶》 一月两刊(不好买全)分两类:1.普通刊(一个大本和一个小本) 2.特刊普通刊大本小本都是6元特刊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定价是7元普通刊里面是最新的动漫消息和一些作者对莫个动漫的分析还有一些新出炉的动漫的介绍 还有一些动漫制作的背后的秘密 就是内幕特刊里面是对莫一个单独的动漫的分析 这个月的特刊就是对守护甜心的独家报道 有时候特刊里还会有一些粘贴我曾经碰到过 动漫学院 也是一种动漫杂志 是和动漫水晶一起卖的定价也是6元。。。。

动感新势力,东西动漫社

虽然说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全,但是楼主,我作为一个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基本碰不上电脑于是一切动漫资讯只能来自动漫杂志的人可以很负责任的向你推荐动心DVD 我用我7年的阅读经验告诉你,这绝对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动画资讯杂志,没有之一(我都说了是动画杂志就不要拿萌和腐跟我抬杠了),也许你觉得它内容不够多,但是绝对篇篇精华,里面对新番的介绍非常全面而客观,关于动画的专题更是上上之作,写手的文笔很好,而且光碟内容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好的,无论是题材选取还是视频剪辑,目前我都没有见过在动新杂志之上的,楼主你去网上找动画剪辑短篇视频,只要动新做过,就绝对能搜到,为什么?因为视频质量太高大家争相传看啊!而且每期的视频专题更是亮点之一,我就是通过动新,知道了秋叶原,知道了初音,还有其它很多很多,而且是非常全面而系统的知道,要知道我根本不能上网啊!是动新十分钟二十分钟的视频让我没有被时代拉下,而豪华版里面应时赠送的演唱会/剧场版/音乐/更是让人惊喜连连,这是编辑们先买来日本原版再传递给读者们的,所以质量极高.至于其它杂志,不仅性价比比不上动新,内容也非常淡薄,语句混乱,图片凌乱,完全无法与动新相比,关于动画,楼主只需要买动新就完全足够了,其他杂志说的也是一样的动画,文笔又比不上动新关于动新的好,我根本说不完,楼主自己订阅后就能体会了价格:普通版9.8(杂志内容一样,光盘没有DVD丰富,赠品也相对少一些) 豪华版15(动新这么多年都没涨价,质量也越来越好,价格与同期相比又不高) 菠萝志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腐女子,如果不是请直接看下面,如果对BL比较感兴趣就一定要往下看.虽然菠萝志出版时间不长,中国BL杂志也起步晚,但是这本杂志在我看来是目前BL杂志中最好的一本,我说好内容当然没得挑,所选题材都是上上之作,赠品多多而且精美,难能可贵的是它十分全面,二次元三次元都有涉及,中国日本小说漫画声优COS耽美(古代BL)DRAMA画师同人……绝对能找到你喜欢的。还有,我之所以说它要比什么801彼女好,更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很轻松(好像不是这个词,反正就是不晦涩难懂),即使不懂BL的人也能看懂,而801,不仅内容上差很多,(其实801也还不错),但它最让我反感的一点就是内容晦涩,有一种“阿拉这些你一定早就知道的那我就不多说了”的感觉,把读者完全排斥在外,如果不是精通此道阅读时多少会有点吃力,对于不懂的人更是如同在看天书,而且日文比较多,看起来非常容易不知所云,(反正我是很火大这一点啦,明明经它介绍后很喜欢的作品或画师想要进一步了解,连名字都不知道叫什么,还了解毛啊)而菠萝志就很亲切,所有专业信息都会细心解答,阅读流畅,还能增长相关知识,即使不得不出现日语(很少)也会有解说,完全不会看不懂。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它只赠CD(CD也是好物值得收)没有DVD,视频方面差一点,但瑕不掩瑜。如果楼主日后对BL产生兴趣,也请不要忘了菠萝志价格:25萌动漫 和菠萝志一家的……这家公司两极分化还真严重……相对于其它萌系杂志“贴两张萌图加少许文字就糊弄出一本”的不负责任,这本杂志质量可是相当过硬,里面关于萌动画的介绍不是很好,但是后面的萌专题相当好噢~把萌上升到理论层面,有种御宅族的感觉,让读者对萌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后面的对游戏小说漫画的介绍也还不错,光盘质量一般,视频制作没有动新强,只能说一般,但是在萌系杂志中这已经是翘楚了(我说杂志不是光盘)价格:豪华版 18 (杂志内容一样,少一张DVD) 超级豪华版 25(顺便说一下多的那张DVD是好物值得收藏)现视研 这也是一本动画杂志,但它完全不同于其它动画杂志,不是对动画的介绍,而是探讨和研究动漫,理论性极强,有种动画教科书的感觉,阅读时如果不思考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楼主希望在动画领域有更高的理解,可以选择它,如果只是希望轻松阅读和了解当月资讯那么就不必选择了。价格:20同人志 如同杂志名,就是关于同人领域的介绍,质量只能算中等偏上,但在同人界也只有它还比较拿的出手,楼主如果对同人感兴趣,可以试试。价格:15(还是18我忘了,赠品只有一小本同人漫画)我对日本杂志不是很了解,唯一知道的很著名的是New-Type,这本动画杂志是日本动画的资讯最前沿,地位权威,楼主如果精通日语可以选择价格:国内能买到的话是32以上,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动画有动新就行了,BL有菠萝志就行了,萌系有萌动漫就行了,同人资讯有同人志就行了,如果想更深一点,有现视研就行了,这是我7年的经验,绝对不会让楼主失望,但是请看好相关领域,因为动新是动画杂志,对萌系腐系的介绍当然不如萌动漫和菠萝志来的全面,术业有专攻嘛~要仔细选择~

茶具论文紫砂壶怎样定题目

论文题目怎么定?有两种方式:一、老师提供选题像我们学校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专业老师会在系统中给出他们提供的选题,学生可以到系统上直接选题目就可以了。因为论文撰写首先就应该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选择好的正确恰当的题目才能体现学术的价值,还能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所以选老师给的题目肯定不会出错。二、自定选题但除了直接选老师给的题,如果自己有想法的话,也可以提前跟老师沟通,自己定选题,老师做指导老师给意见,但一定要记得提前联系老师!自定选题四点需做好1、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应选择本专业学科中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如果你对某一选题有哪些理论应当总结、修正、发展;哪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心中无数,免强写这样的题目也只能泛泛而论,质量不高。2、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应当在自己特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兴趣较大的题目,否则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满意的论文。3、注意量力而行选择课题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统筹考虑,切不可好高骛远,强行为之。实践证明,凡是勉强为之的题目,是不可能出好的成果的。而选题适中,难易适度,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4、 个人执行能力个人执行能力包括规划能力和论文可行性。规划能力是指,在初步确定选题后,应准备一个书面材料,以便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时将有关问题确定下来,提前规划好毕业论文的开展。书面材料的内容包括:明确所选题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准备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对研究的题目,自己掌握了哪些资料,还缺少哪些资料,准备怎样解决?对撰写所选题目论文的初步设想,列出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写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也就是论文的粗纲。写作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详细的提纲、论文初稿、的时间安排和各阶段工作的大体步骤。论文可行性包括对资料来源、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等的可行性。例如,资料来源主要考虑对拟选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是否初步掌握,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有无可能取得,即没有现成资料又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题目就很难研究下去。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和范围适中的题目。选题的难度过高、范围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太易、范围太小又会影响论文本身价值和考生自身潜力的发挥等。

从选题到内容结构 现在有个初步的选题,可提供帮忙。

论文题目怎么定?

选题要新颖,研究方向要详细。

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读者,都渴望深入了解他。由于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流行的研究方向很难开发新的领域,而新的领域难度更大,重复率也更高。研究方向内容太多,难以清晰分析。要发现新的突破,并逐步加以提炼和分解。

研究方向,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领域,这个专业或你最喜欢的专业。因为论文写作需要很长时间,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做研究都会很麻烦和无聊,所以选择你喜欢或擅长的领域是不同的。

.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 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相一致。了解国内外该题研究概况 通过查阅文献。选择现实性强的科目,还有一个就是积极主动的和指导老师交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