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 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 逆向思维 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 教育 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 文化 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 智力开发 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 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60、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1优秀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5篇
★ 2021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 2021交通运输方向的论文题目及选题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2)
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严重忽视了教师扮演的角色,出现过分重视学生独立学习的现象,这是高中数学 教育 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篇一 1、关于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接受不了容量较大、难度较强的高中教材。初中学习数学时,初中教材内容简单通俗,题型较少比较容易,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材对概念描述简单,一些数学定理根本没有论证,教材之间衔接较缓。高中教材内容极为抽象,注重于变量、字母的研究,注重计算、分析理论、注重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呈现。例如高一就出现集合、映射、函数等众多的抽象概念,符号极多,定义、定理教材叙述极为严格,具有高起点、难度很大,容量有多的特点。近几年教材的调整,初中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高中教材也降低了一些,但是由于受高考的制约,教师不能也不敢降低难度,直接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根本没有降低,可以肯定说,调整后的高中教材不但没有降低难度,反而难度更大了。高中一年级时间紧,数学容量大,教学进度极快,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1.2学生不适应初中与高中课标中部分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一些知识要求简单理解,高中教材也没有进行适当补充,一些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学生只知道肤浅的内容,或者只知道一个结论而已,结论是怎样来的,用结论解答什么问题,解答的途径 方法 等一概不知。出现了高一学生上课时常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例如:初中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诸多问题,课程标准要不高,学生接触过简单知识点,高中学习感到特别难以接受。一些教师没有办法,只有进行补充,占据了大量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加快速度。导致了初中数学知识没掌握,高中数学知识被落下了的惨剧。 1.3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初中教材内容少多、难度不大、要求较低,教师教学进度不快,一些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多次练习,逐一击破。一些教师为了学生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不厌其烦的进行演练,有的问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造成了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丧失,出现了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试卷,轻书本”的错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教材的丰富容量、要求较高、进度很快、信息广泛、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难点就更不用说了。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教学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答,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刚刚入学的高中生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跟不上教师的讲课,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1.4学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及 学习方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面对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一定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经历。紧张而残酷的中考,进入了理想的高中学习,一些学生有松口气的心理,入学后不紧张,优哉游哉。一些学生中考前就听到高中数学如何难学的信息,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高中数学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更让学生无所适从,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初中教师讲解得很细,训练的熟练,学生经过训练,概念、公式、题型了如指掌,只要对号入座即可取得好成绩。学生围着老师转,完全听命于老师,不注重自主思考、归纳 总结 。高中学习内容较多,学习时间较少,要求学生必须归纳总结,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触类旁通。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仍然使用 初中学习方法 ,造成学习阻力很多,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都很艰难,预习、复习时间没有了,严重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1.5新课程的辅导资料不尽完善。新课程改革进行几年了,书市上教辅资料繁多,这些教辅资料和老教材教辅资料一脉相承,有的只是对顺序做了调整而已。内容可谓涛声依旧,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师生对学好数学提出异议。 2、关于几项对策 措施 2.1掌握学生学情,进行有效衔接。高一开学伊始,召开新生座谈会,调查学生入学成绩,进行相关测试,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什么学习习惯,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特点。研究初中高中教学大纲、教材,掌握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到初高中知识最佳衔接点,有的放矢对学生讲授,进行有效衔接。 2.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心理衔接。教师必须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一定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自主学习,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实现心理衔接。 2.3关于教材内容的衔接。高一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不能过分强调难题、偏题、高考题,让学生接受数学,喜欢数学,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践行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进行,温习初中旧知识,学习高中新知识,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2.4关于教学方式的衔接。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建立严密的概念, 教学方法 上必须实现较好的衔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主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直接获得数学活动 经验 。 2.5关于学法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互相交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鼓励课堂上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6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教师一定注重加强学生的 思维训练 ,开展有效思维活动,摒弃思维惰性,把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上的衔接好。 作者:张宇欣 工作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篇二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要采用题海战术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各种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并且对解题方法进行死记硬背,然后在碰到类似题型的时候就机械的模仿其解题套路,不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而教师则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学习题与具体的解题思路全部告知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的影响到学生自主解题能力与 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题目类型,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积极的转变观念,注重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对知识与能力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与有效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整个知识基础与技能状况的准确把握;二,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出一座“桥梁”,注重对学生既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并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分类与整理,从而为其自主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源,任何一个思维过程都指向了一个具体的问题,而且问题也是创造的基础,一切的创造也从问题开始[1]。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是相当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儿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全面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之上创设出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自主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对“等比数列”这一知识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有一天,兔子与乌龟赛跑,乌龟在兔子前方1公里处,而已知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兔子向前追1公里时,乌龟同样前景了1/10公里;而当兔子追到1/10公里处的时候,乌龟又向前走了1/100公里;当兔子赶到1/100公里处时候,乌龟又向前走了1/1000公里……问:在相同的时段内,兔子与乌龟各自的路程是多少?兔子能追上乌龟吗?通过这种形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观察到数列的特点,进而引出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培养创新思维,挖掘新型的数学思维方法,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条件。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从而提出问题[2]。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挖掘新型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将其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应用,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使整个数学的解题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的提高,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 想象力 、 逻辑思维 能力与推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导致学生一般都认为数学比较难学,不愿意学习数学,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3]。 作者:冯春瑞 工作单位:甘肃省华亭县教育局 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究论文篇三 1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会学习,为之后他们一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教师扮演的角色、过分重视学生独立学习的现象。由于教师角色的缺失,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和教师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为,当学生的思维是窄的,教师应该开阔自己的思维。总之,教师的指导是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1.2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个性差异和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困难,贫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的自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盲目歌颂。赞美和批评的完整的识别和动机。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思想,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意见,明确指出,要澄清模糊数学问题。 1.3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缺乏平衡性 新数学课程要求提高学生主动观察,实践,猜测,推理,数学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验证和交换。学生的学习风格,阅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但老师指导,合作者和促进者,成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性,科学课程,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实施,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的比较,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自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转移。然而,在实际的学习项目,因为学生的认知上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评价,正确处理学生的经验,多了解,理解和共识,多元 文化 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新课程把太多的重点放在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和学习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夸张赞美的激励效果,忽略错误校正LED,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若干问题 2.1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与旧教材相比似乎难度降低,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而这些困难的部分新增加的不小。我觉得新课程教材是完全按照市重点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备,不考虑农村学生。如算法初步内容,涉及的知识在计算机语言,具有较高的逻辑相关的知识,抽象和专业。这些内容在农村的学生很难学,因为地区的差异,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没有的。新的数学课程,所需的内容分为五个模块,高中完成所要求的5个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追求教学进度,有时一类的两个或三个小时的内容,没有实践,没有消化,没有巩固,使学生了解不全面,甚至能记住的知识不了解或不了解的深入,当然不会解决问题,这势必增加,学习的难度。 2.2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忽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而忽视了教师的必要的,模糊的积极引导,数学知识的准备接受课程的学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新课改背景下淡化了教学素材的实际作用 在新课程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补充材料,以扩大,延伸,组合,并把它们放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和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教师片面发展未能完全控制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泛化,甚至出现模糊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书的配套光盘制作高质量课件来丰富他们的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适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4过分强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网路技术的日益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几何中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从而、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安全忽略其使用是否过量。计算机技术教学纵使再好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于多媒体网络,如基本的算术,想象力,学生数学活动的逻辑推理,数学证明应该依靠自己来完整的,因此,我认为掌握好教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平衡,注重有效的整合,整合最好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问题的解决,为广大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最大可能的去规避这些不足点的再次出现。 作者:王俊民 工作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
哲学研究 主要特点: 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或理论研究。从论证的方式来看,哲学研究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哲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质研究、价值研究和对策研究。完整的哲学研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是什么”,它显示为“本质研究”;二是“为什么”,它显示为“价值研究”;三是“怎么办”,它显示为“对策研究”。 价值研究:直接讨论某事或某物时价值,其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价值”,“论······的作用和意义”,与之相关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为“······最有价值”,“······有什么作用”等等。 本质研究:本质研究的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本质”,与之类似的主题还有“论······的本质特征”、“······的定义”。本质研究相关的语法结构为“是什么”或“有什么”。 批判研究:也可称为“元研究”,元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研究的研究,而且主要聚焦于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 阅读文献: 蔡洪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8(1) 该文献是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作用,文章开始分析了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定义,回答了翻转课堂是什么的问题,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本质研究;其次,是研究了翻转课堂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翻转课堂的价值;最后,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遇到的挑战进行了思考,通过批判研究对以后翻转课堂的发展进行了方法论反思。该文献符合哲学研究的设计思路,因此归为哲学研究的文献。 实践研究 主要特点: 实践研究往往“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大量采用“纲领性定义”、口号和比喻来叙述事实。实践研究主要显示为日常的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和教育对策。由实践者(比如中小学教师)本人所做的实践研究也称为“实践的行动研究”。 教育改革:类似于教育实验,也可称为“问题解决”或“变革性实验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 经验总结:也称为“教育反思”,如果教师以反思的方式改进自己的日常教学,这种教学也被称为“反思性教学”。教育经验总结类似于教育传记,其中,总结自我的教育经验类似“教育自传”;总结他人的教育经验类似“教育他传”。 对策研究:其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对策”或“论······的问题与对策”等等。教育对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设计只是研究者比较随意的“设想”、“看法”,而不是为这些设想、看法提供系统的论证。 阅读文献: 房雅娟、安颖.网络时代翻转课堂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 该文献通过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分析了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对其应用效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然后针对其不足,对参与课堂教学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教师和学校能够适应翻转课堂带来的一系列创新。最后,又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应用步骤和策略。我认为符合实践研究的基本特点。 实证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主要特点: 量化研究以逻辑的实验经验论或实证论为基础,通过逻辑原理和推理获得科学知识。第一,研究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方法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第二,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的操作程序;第三,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阅读文献: 于文浩.“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 该文献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结合翻转课堂的特征对课程计划进行设计和实施。在描述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背景和过程后,对此次翻转课堂的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进行了调研,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共收集了109个思想单元,并将其归纳为18类满意因素和13类不满意因素,并进行内容分析和深度解释,从而为课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符合实证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 主要特点: 1.保持研究情境的自然状态;2.重视意义的解释性理解;3.重视研究关系的影响;4.注重伦理道德;5.使用归纳法;6.不追求所谓普遍适用的客观规律;7.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8.质的研究透露出人文关怀,显示出对生命的尊重。 阅读文献: 刘岩、陈平、马玲.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商务教学为例[J].赤子.2015(3) 该文献以电子商务教学为例,关于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观察真实的课堂教学,总结出翻转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深化,进而提高教学的品质,符合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的观察法。 实证研究中的历史研究 主要特点: 历史研究的总体特征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观念分类、比较、解释。因此,历史研究也可以称为“历史的分类研究”(或“分类的历史研究”)、“历史的比较研究”(或“比较的历史研究”)、“有解释(有视角)的历史研究”(或“历史的解释学研究”)。 阅读文献: 刘波、李砚.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5(3) 该文献首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分析翻转课堂的是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梳理出翻转课堂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教学步骤,全面展现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理念的实施提出了建议。符合实证研究中的历史研究的特点。
【专家简介】祝智庭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华东师大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国家发改委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多家国际学刊编委。 我想讲四个问题:一是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二是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应用实践,三是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四是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由于时间所限,我只讲一些要点,省略掉许多案例演示。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起源于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PI)。他论述了学**分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传递,然后是吸收内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通过同侪互助完成吸收内化。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发表论文《课堂逆变:一个创建全纳学**环境的门户》,介绍他们在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时,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另一早期的翻转课堂实践来自于科罗拉多州林地中学的案例,2007年,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相关的是“可汗学院”的视频微课。2004年夏天,还住在波士顿的可汗得知远在新奥尔良就读七年级的表妹遇到数学难题。可汗随后用画图及语音软件为表妹远程辅导,并录下一段段10分钟以内以知识点为单元的视频片段,这些视频传到网上后帮助一大帮孩子解决了学**难题。他随后成立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线图书馆,该网站收藏了他自己录制的数千个辅导微视频,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该项目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这一“混合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视频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被认为是近几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技术。我们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传统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传授,然后到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事实上,学生需要克服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即反转这两个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外的自学、观看视频、做练**进行知识传授,然后课中做小测验,解决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知识内化。这种学**模式可以将学**的有效性**提高。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些启发, 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必须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突破教师角色限制。信息化教育创新也不能眼睛光盯着课内,光盯着那40分钟,要课内、课外通盘规划。 国内早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有重庆江津区的聚奎中学,该校从2011年开始就用视频微课支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此外,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翻转课堂实验校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该校学校有八千多个学生(高中生为主),168个班级,到本学期全部实行了翻转课堂教学。事实上,我国很多早期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接下来,具体分析几个翻转课堂案例。昌乐一中提练出“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先通过自学质疑(分为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再通过训练展示(分为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进行知识提升。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学**。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上海市闵行古美高级中学,该校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课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多媒体电子教材”,该电子教材通过动画形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课堂上通过自测、反馈、提问等进行问题解决与反馈,课后完成作业后可观看微视频,学**解题过程。将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有广州天河区“青云项目”,有位初三政治课方老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及家校的客观情况,采取只利用有限的课内时间做翻转教学,将课时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然后组合成了AB、AAB、ABB型三种翻转模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案例也比较典型,它的翻转课堂学**任务定位很明确:课前做到基本学会,课中做到深度学会。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做成一幅对比图,可以看出,各校翻转课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有特色。比如昌乐一中,让学生用晚自修进行自学,然后第二天的课中就是训练展示。古美中学它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福州二中也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天河政治课只有课中,南山也有课前课中。那么学前活动有自学、看视频、交流、做作业、提交错题等等。从技术上来讲,主要是三项技术:一个是观看微视频;二是在线测练;三是在线交流。 三 、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 如果用智慧教育的视角来分析,翻转课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亮点。第一个智慧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为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微视频有助于自定步调的学**。绍兴电教馆王馆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半学生看视频微课,另一半听老师讲。他发现看视频微课的学生中,十个当中只有一个一遍看懂的,有的甚至看了六遍,也就说平均每位学生要看两三遍。因此每个人快慢程度不一样,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或随时停顿下来思考。仅仅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还没有过把学生真正当人看的教学理论。已有的教学/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隐喻之上的:教学主义就是把学生当个容器;行为主义就是把学生当成个可训练的动物;认知主义是把学生当作个计算机;社会建构主义把众体在线学**看成蚁群一样,能够把非结构化的行为变成结构化的结果(如蚂蚁窝);个人建构主义跟发展心理学有关,行为主体像植物生长一样,给其提供“给养”就行了;连通主义把人看作是学**生态中的一个“物种”。人本主义则需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有思想,会用工具,可以自学,有个性,也需要沟通等等。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一条原理就是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人,所以这条原理又可以替换为“把人当人看”,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教育当中,我们有很多不把学生当人看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地方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从高中竞争下沉到初中,从初中竞争下沉到小学,从小学竞争有下沉到幼教,甚至一直把竞争下沉到胎教。试问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学得这么苦啊?本来应该8岁学的东西,那把它下沉到五岁;把应该五岁学的东西下沉到三岁,孩子们能不苦吗?所以我说,教育的最大问题出在没有把学生当人看。第二个智慧亮点是人机劳动分工。凡是有规则、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也就是说人和机器合理的分工,让人做最擅长做的事,这也是一种智慧。第三个智慧亮点就是基于O2O(线上线下)的混合学**,做到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第四个智慧亮点是发挥集体智慧,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协作互学。第五个智慧亮点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凡是翻转课堂用得好的学校,都是校长很有魄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精心组织,机制保障。 四 、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 第四点我要谈谈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在翻转课堂应用实践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列问题:使用了微课就是翻转课堂了吗?课外学生的深度学**发生了吗?课内学生的主动学**发生了吗?当前翻转课堂中精熟学**体现了吗?翻转课堂支柱之一是学**文化的变革,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以我说目前翻转课堂只是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有许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提出一个发展潜力的立方体模型,包括六个发展面。第一个面是要提升学**资源的质量,设计让学生“心动”的视频微课。怎么心动?那就是要问题化+故事化,科学性+趣味性。国内虽然已经涌现大量视频微课,但真正能够令人怦然心动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为了使得微课资源可以共享,那么就需要提高微课“普适设计”水平,体现小粒度、富媒体、自足性、不粘连等特点。今天报告会的主旨是推进数字教材应用。请问大家心中理想化的数字教材是什么样的?2010年11月华东师大牵头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开展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研制;其中《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于2013年3月进入国家标准程序项目。我们在实验室开发了一些基于标准的电子课本原型,我演示一小段:这是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让学生做描红练**;这段是数学课本,可以反复做练**;这段是中学物理课本,可以在上面做模拟实验;这段是高中化学课本,用3D展示分子模型;这段是初中地理课本,点击左页地图中的区块热点,右页呈现出相关数据;这段是历史课本,我们用时间轴来表示历史事件,颇有历史纵深感;这段是生物课本,既有高清图片,又有记录鱼类生活的视频。互动的数字课本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我觉得数字教材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孔子云“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与**是两类不同的活动,前者主要接收知识信息,后者关乎知识转化与应用实践。因此我们不但要有“学材”,还要有“**材”:前者内容为主,学具为辅;后者工具为主,内容为辅。这样一看一想,觉得“数字教材”的名称已经不太合适了,改叫“数字学**资源”好吗?第二个发展面:循证评估,精准教学,促进综合性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过程型评估,收集数据建立电子学档,另外设计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将过程性评估、学生主体性评估、大数据学**分析相整合,从而做到定向干预、精准教学。前面提到的可汗学院就有使用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还十分缺乏这类基于大数据的学**评估工具。第三个发展面:发展高阶认知。按照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阶段从低至高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但目前的翻转课堂实践主要还是停留在比较底层的识记、领会、应用这个层面,很少涉及分析、评价、创造层面,这就是留给智慧课堂的发展空间。第四个发展面,教师角色从“教学”到“教练”转变。当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做成了数学化资源,包括视频微课以后,那么老师就不要讲那么多了,必然要改变角色,我认为教师要从讲师变成个教练。有这么一个故事,前东德国家游泳队有一年拿了世界冠军,队员们很兴奋,把教练抬起来抛到水池中去,结果差点把他淹死,后来发现这个教练根本不会游泳,他主要靠观看录像带来指导运动员做游泳动作练**。我和团队已经预见到教师变教练的发展方向,正在和德国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一套培养教师教练能力的训练平台,其中也用到了基于视频的情境模拟训练方法。第五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全国综合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标准,我本人是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组织了全国一大批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制定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类环境是学生不能上网,以多媒体为主,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另外一类环境让学生能够上网,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师和无线移动学**空间,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改变学**方式。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来看以下这个案例。有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她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很不深入很不细致。如何启发学生呢?她从网上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姚明在NBA灌篮的视频,让学生看了一下,发现用了24秒;又找了一部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从中取出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发现用了两分钟。这位老师就做了个视频微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不同,揭示出如何把活动写得深入细致的秘诀。再看一个关于如何用技术改变学**方式的案例,是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提供的。这个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已把一所薄弱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国内外闻名的智慧学校,连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都采访过。另外,上海普陀区更进一步变革,鼓励学生做微课,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关注到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数字化学**能力的发展怎么办?谁来管这个事?第六个发展面就是要超越翻转课堂。还是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模型来说明问题,我们目前的翻转课堂是以实现识记、领会、应用三层低阶目标为重心。而且我们不要高估视频微课的作用。按照国际著名的学**金字塔原理,从顶往下看,最好的视频微课只能到达第三层,仅看微视频的话,两周最多只能记住百分之二十,比光听讲的效果好一些(如果光听的话,二周后只能记住百分之五)。再往下看,还有效果更好的几种方法:演示、讨论、实践、练**;还有教别人,这是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生态,现在翻转课堂仅仅是在知识授导型教学方面找到个切入点。要往高层认识目标发展,就需要采用问题化学**和项目学**,这两者像两个轮子一样,可以互相啮合的。而且项目学**越来越重要: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它是偏向于右脑学**的,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的,因此是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2001版把第五层的“综合”改为“评价”,把第六层由“评价”改成“创造”,凸显当今时代创造的重要性。所以我最近提出创造驱动的学**模式。据我所知,创造教育理论近代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提出了观点鲜明的创造教育理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最近找到一个资料,是陶行知先生1933年3月在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的前身)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到,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他还用大白话把这个道理讲得更为透彻: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何在我国教育中践行创造教育?现在我们遇到一个天降良机:创客运动。2015年1月4号,总理到深圳参观“柴火创客空间”,引起全国上下的创客热潮。我们团队目前也在研究创客教育,我们把它看作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前面讲到了学材、我还要再加上“创材”(创客活动器材),这就构成比较完整的智慧教育资源。我们如何超越翻转课堂?我提出智慧学**生态框架图,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分成四层: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个人兴趣拓展学**、众体在线生成性学**。班级层面主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有了信息化手段以后,我们可以让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学**人人百分百,而不能以六十分作为及格的标准。六十分就是0.6啊,在这个单元0.6,下个单元0.6,累积效应可能就变成了0.36,然后0.216,越来越衰减,最后就彻底失败。因此我们要提倡精熟学**(Mastery Learning,过去有中译“掌握学**”),人人都要百分百,这样的话成功就有保障了。小组层面主要是协同学**,实际上是“研**”,动手+动脑;个人层面按照兴趣自主选学丰富的专题课程;众体层面在网上进行互动生成性学**,广泛联通。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创客教育,既可以在小组层面,也可以在个人层面及众体层面。当然了,要让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革新学**文化。看看这个三层金字塔形示意图,大家就很容易明白到底什么是文化?塔底代表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也就是天性;塔顶代表个人具有的属性,简称个性(包括个人秉性与**性),是一半遗传一般**得的。塔中代表文化,是指一个人群在特定环境中**得的共同属性,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行为方式,制品制品。按此层次模型,我们就可以设法塑造一种我们所希望的“微文化”。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理念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21世纪教育学框架,特别关注学生思维技能发展,要鼓励反思,多用项目化学**,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采用信息化使能工具,以及采用多样性评估等等。回顾一下吧,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提高微课和学**资源的质量,包括学材、**材、创材;开发基于数据的学**分析和教学决策工具;发展针对高阶认知的教学;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最后,我们要全面超越翻转课堂,打造翻转课堂的2.0版,那就是我们希望的智慧教育。最后通报一下: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二五”教科规划国际级课题“智慧学环境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准备在全国遴选一批实验区、实验校,欢迎感兴趣者加盟,大家协力推进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本文根据现场视频整理)
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分析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本主义理论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 新技术推动了教育方式的改革,翻转课堂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所以,翻转课堂可以说是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领域的一次全面体现。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及人本主义概念,对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解读。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人本主义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 评价模式 差异化
一、引言
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教育正处于变革之中,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转课堂与人本主义理论所持观点不谋而合。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强调人的情感、审美和对无限与永恒的体验,注重学生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开发其学习和发展的潜力(汪基德,席琴:2002)。所以,翻转课堂可以说是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领域的一次全面体现。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张跃国,张渝江:2012)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说: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被称之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张金磊:2012)由此可见,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传授课程知识而把“课后作业”移至课堂中进行。在课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对课程进行学习,通常是观看学习视频,并能够和教师同学在网上交流分享心得。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完成其他教学活动。现在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很高,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学习,所以,将翻转课堂引入学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令课堂“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内外。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者指出,人的存在就是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的人格,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必须统一。而现代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结构,主要强调外在因素对学生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需要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与满足,这就使得现代教育容易出现死板、僵化、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人本主义者更注重学生作为“人”的意义,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单纯地着眼于智力活动或伴有大脑活动的抽象智力的发展,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的”。(钟启泉:1999)
四、翻转课堂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应当是课堂中的促进者而非主导者,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强制性地灌输知识。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也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活动,学习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课前学习的问题来到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发问,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高度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能够通过与学生更多的交流获取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获得改变,变得更加平等,并且能够更多地进行互相的交流学习。即使是平常比较害羞内向不敢在课堂发表意见解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的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著名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不应进行干涉和过多的控制”。(程荣旺:2011)这也与翻转课堂的理念高度契合。
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二)学习环境的转变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营造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处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而不用担心受到指责。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不受干扰地学习,而不必受到课时的限制。因此,不仅需要营造课下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生生、师生之间平等、互助、信任的交流氛围也至关重要。
(三)差异化学习。
传统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无法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所学知识,往往在学生还未理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快速地跳入下一个知识点,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度,即使察觉出,也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复习。课堂时间太少和教学内容太多也导致教师不得不赶进度进行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个体实际发展,强调差异化学习。教师制作的课件可由学生保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必担心由于一些原因所产生的无法听课的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学习进度,或在已经熟练掌握的时候先于普通进度进行学习。(四)评价方式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所提倡的标准化考试在检验学生长期的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上还有待商榷,部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后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时有发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虽然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对于整体的学习来说是没有用处的,所学知识难以内化成自身能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应单纯地以测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翻转课堂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成果展示能力等方面。成绩的优劣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为,正如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所言:“教育的目的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无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是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萨尔曼·可汗:2014)
五、翻转课堂的实施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应重点创建愉悦的互助交流的学习环境。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制作并呈现课程内容材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令学生形成互助学习小组交流意见,解决困惑,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教师首先建立教学平台,可以建立网站,或使用各类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如moodle,微信等。分析教学目标与内容,制作教学PPT与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及相关资料获取并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亲自录制教学视频或选取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视频时长在10分钟为宜,短的不够阐明教学内容,太长又会让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此外,视频也不宜出现太多干扰学习的不必要的内容,如果出现,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内容上。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把困惑带至课堂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上传相配套的翻译练习,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完毕后练习。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协作学习,开展互助讨论,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在课前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先行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提前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课堂活动设计教学。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边做边学”,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或思考中学会解决问题。在翻转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首先针对学生课前学习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补充有关内容。之后学生分为3至5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部与组员交流学习想法,教师可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的讨论,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成果,互相学习,弥补不足。之后教师对学生就任务结果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结果的反馈,而且注重过程的反馈,并记录下来作为评估的标准之一。这样,在一节45分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出新的想法进行交流,课堂时间会过得很快。
六、结语
人本主义课程作为翻转课堂有力的理论支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需求出发,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交流过程,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而非标准化测验结果。翻转课堂的利用有助于延长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提供所需学习资料。课下的课程学习并未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反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虽然翻转课堂能够带来众多好处,但是在其应用上存在相当的难度,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编辑教学资料,学生需要有设备获取并学习资料。因此,翻转课堂的普遍化实施还有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基德,席琴.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03):62.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程容旺.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浅析及其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9月上旬刊:125.
[5]张庆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4):41-45.
[6]胡敏中.论人本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62-67.
[7]钟启泉.现代课程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59.
[8]萨尔曼·可汗,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第IX页.
【专家简介】祝智庭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华东师大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国家发改委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多家国际学刊编委。 我想讲四个问题:一是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二是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应用实践,三是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四是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由于时间所限,我只讲一些要点,省略掉许多案例演示。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起源于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PI)。他论述了学**分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传递,然后是吸收内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通过同侪互助完成吸收内化。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发表论文《课堂逆变:一个创建全纳学**环境的门户》,介绍他们在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时,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另一早期的翻转课堂实践来自于科罗拉多州林地中学的案例,2007年,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相关的是“可汗学院”的视频微课。2004年夏天,还住在波士顿的可汗得知远在新奥尔良就读七年级的表妹遇到数学难题。可汗随后用画图及语音软件为表妹远程辅导,并录下一段段10分钟以内以知识点为单元的视频片段,这些视频传到网上后帮助一大帮孩子解决了学**难题。他随后成立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线图书馆,该网站收藏了他自己录制的数千个辅导微视频,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该项目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这一“混合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视频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被认为是近几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技术。我们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传统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传授,然后到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事实上,学生需要克服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即反转这两个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外的自学、观看视频、做练**进行知识传授,然后课中做小测验,解决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知识内化。这种学**模式可以将学**的有效性**提高。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些启发, 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必须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突破教师角色限制。信息化教育创新也不能眼睛光盯着课内,光盯着那40分钟,要课内、课外通盘规划。 国内早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有重庆江津区的聚奎中学,该校从2011年开始就用视频微课支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此外,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翻转课堂实验校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该校学校有八千多个学生(高中生为主),168个班级,到本学期全部实行了翻转课堂教学。事实上,我国很多早期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接下来,具体分析几个翻转课堂案例。昌乐一中提练出“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先通过自学质疑(分为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再通过训练展示(分为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进行知识提升。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学**。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上海市闵行古美高级中学,该校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课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多媒体电子教材”,该电子教材通过动画形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课堂上通过自测、反馈、提问等进行问题解决与反馈,课后完成作业后可观看微视频,学**解题过程。将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有广州天河区“青云项目”,有位初三政治课方老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及家校的客观情况,采取只利用有限的课内时间做翻转教学,将课时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然后组合成了AB、AAB、ABB型三种翻转模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案例也比较典型,它的翻转课堂学**任务定位很明确:课前做到基本学会,课中做到深度学会。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做成一幅对比图,可以看出,各校翻转课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有特色。比如昌乐一中,让学生用晚自修进行自学,然后第二天的课中就是训练展示。古美中学它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福州二中也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天河政治课只有课中,南山也有课前课中。那么学前活动有自学、看视频、交流、做作业、提交错题等等。从技术上来讲,主要是三项技术:一个是观看微视频;二是在线测练;三是在线交流。 三 、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 如果用智慧教育的视角来分析,翻转课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亮点。第一个智慧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为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微视频有助于自定步调的学**。绍兴电教馆王馆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半学生看视频微课,另一半听老师讲。他发现看视频微课的学生中,十个当中只有一个一遍看懂的,有的甚至看了六遍,也就说平均每位学生要看两三遍。因此每个人快慢程度不一样,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或随时停顿下来思考。仅仅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还没有过把学生真正当人看的教学理论。已有的教学/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隐喻之上的:教学主义就是把学生当个容器;行为主义就是把学生当成个可训练的动物;认知主义是把学生当作个计算机;社会建构主义把众体在线学**看成蚁群一样,能够把非结构化的行为变成结构化的结果(如蚂蚁窝);个人建构主义跟发展心理学有关,行为主体像植物生长一样,给其提供“给养”就行了;连通主义把人看作是学**生态中的一个“物种”。人本主义则需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有思想,会用工具,可以自学,有个性,也需要沟通等等。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一条原理就是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人,所以这条原理又可以替换为“把人当人看”,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教育当中,我们有很多不把学生当人看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地方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从高中竞争下沉到初中,从初中竞争下沉到小学,从小学竞争有下沉到幼教,甚至一直把竞争下沉到胎教。试问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学得这么苦啊?本来应该8岁学的东西,那把它下沉到五岁;把应该五岁学的东西下沉到三岁,孩子们能不苦吗?所以我说,教育的最大问题出在没有把学生当人看。第二个智慧亮点是人机劳动分工。凡是有规则、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也就是说人和机器合理的分工,让人做最擅长做的事,这也是一种智慧。第三个智慧亮点就是基于O2O(线上线下)的混合学**,做到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第四个智慧亮点是发挥集体智慧,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协作互学。第五个智慧亮点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凡是翻转课堂用得好的学校,都是校长很有魄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精心组织,机制保障。 四 、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 第四点我要谈谈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在翻转课堂应用实践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列问题:使用了微课就是翻转课堂了吗?课外学生的深度学**发生了吗?课内学生的主动学**发生了吗?当前翻转课堂中精熟学**体现了吗?翻转课堂支柱之一是学**文化的变革,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以我说目前翻转课堂只是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有许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提出一个发展潜力的立方体模型,包括六个发展面。第一个面是要提升学**资源的质量,设计让学生“心动”的视频微课。怎么心动?那就是要问题化+故事化,科学性+趣味性。国内虽然已经涌现大量视频微课,但真正能够令人怦然心动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为了使得微课资源可以共享,那么就需要提高微课“普适设计”水平,体现小粒度、富媒体、自足性、不粘连等特点。今天报告会的主旨是推进数字教材应用。请问大家心中理想化的数字教材是什么样的?2010年11月华东师大牵头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开展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研制;其中《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于2013年3月进入国家标准程序项目。我们在实验室开发了一些基于标准的电子课本原型,我演示一小段:这是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让学生做描红练**;这段是数学课本,可以反复做练**;这段是中学物理课本,可以在上面做模拟实验;这段是高中化学课本,用3D展示分子模型;这段是初中地理课本,点击左页地图中的区块热点,右页呈现出相关数据;这段是历史课本,我们用时间轴来表示历史事件,颇有历史纵深感;这段是生物课本,既有高清图片,又有记录鱼类生活的视频。互动的数字课本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我觉得数字教材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孔子云“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与**是两类不同的活动,前者主要接收知识信息,后者关乎知识转化与应用实践。因此我们不但要有“学材”,还要有“**材”:前者内容为主,学具为辅;后者工具为主,内容为辅。这样一看一想,觉得“数字教材”的名称已经不太合适了,改叫“数字学**资源”好吗?第二个发展面:循证评估,精准教学,促进综合性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过程型评估,收集数据建立电子学档,另外设计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将过程性评估、学生主体性评估、大数据学**分析相整合,从而做到定向干预、精准教学。前面提到的可汗学院就有使用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还十分缺乏这类基于大数据的学**评估工具。第三个发展面:发展高阶认知。按照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阶段从低至高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但目前的翻转课堂实践主要还是停留在比较底层的识记、领会、应用这个层面,很少涉及分析、评价、创造层面,这就是留给智慧课堂的发展空间。第四个发展面,教师角色从“教学”到“教练”转变。当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做成了数学化资源,包括视频微课以后,那么老师就不要讲那么多了,必然要改变角色,我认为教师要从讲师变成个教练。有这么一个故事,前东德国家游泳队有一年拿了世界冠军,队员们很兴奋,把教练抬起来抛到水池中去,结果差点把他淹死,后来发现这个教练根本不会游泳,他主要靠观看录像带来指导运动员做游泳动作练**。我和团队已经预见到教师变教练的发展方向,正在和德国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一套培养教师教练能力的训练平台,其中也用到了基于视频的情境模拟训练方法。第五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全国综合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标准,我本人是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组织了全国一大批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制定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类环境是学生不能上网,以多媒体为主,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另外一类环境让学生能够上网,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师和无线移动学**空间,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改变学**方式。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来看以下这个案例。有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她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很不深入很不细致。如何启发学生呢?她从网上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姚明在NBA灌篮的视频,让学生看了一下,发现用了24秒;又找了一部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从中取出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发现用了两分钟。这位老师就做了个视频微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不同,揭示出如何把活动写得深入细致的秘诀。再看一个关于如何用技术改变学**方式的案例,是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提供的。这个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已把一所薄弱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国内外闻名的智慧学校,连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都采访过。另外,上海普陀区更进一步变革,鼓励学生做微课,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关注到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数字化学**能力的发展怎么办?谁来管这个事?第六个发展面就是要超越翻转课堂。还是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模型来说明问题,我们目前的翻转课堂是以实现识记、领会、应用三层低阶目标为重心。而且我们不要高估视频微课的作用。按照国际著名的学**金字塔原理,从顶往下看,最好的视频微课只能到达第三层,仅看微视频的话,两周最多只能记住百分之二十,比光听讲的效果好一些(如果光听的话,二周后只能记住百分之五)。再往下看,还有效果更好的几种方法:演示、讨论、实践、练**;还有教别人,这是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生态,现在翻转课堂仅仅是在知识授导型教学方面找到个切入点。要往高层认识目标发展,就需要采用问题化学**和项目学**,这两者像两个轮子一样,可以互相啮合的。而且项目学**越来越重要: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它是偏向于右脑学**的,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的,因此是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2001版把第五层的“综合”改为“评价”,把第六层由“评价”改成“创造”,凸显当今时代创造的重要性。所以我最近提出创造驱动的学**模式。据我所知,创造教育理论近代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提出了观点鲜明的创造教育理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最近找到一个资料,是陶行知先生1933年3月在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的前身)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到,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他还用大白话把这个道理讲得更为透彻: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何在我国教育中践行创造教育?现在我们遇到一个天降良机:创客运动。2015年1月4号,总理到深圳参观“柴火创客空间”,引起全国上下的创客热潮。我们团队目前也在研究创客教育,我们把它看作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前面讲到了学材、我还要再加上“创材”(创客活动器材),这就构成比较完整的智慧教育资源。我们如何超越翻转课堂?我提出智慧学**生态框架图,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分成四层: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个人兴趣拓展学**、众体在线生成性学**。班级层面主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有了信息化手段以后,我们可以让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学**人人百分百,而不能以六十分作为及格的标准。六十分就是0.6啊,在这个单元0.6,下个单元0.6,累积效应可能就变成了0.36,然后0.216,越来越衰减,最后就彻底失败。因此我们要提倡精熟学**(Mastery Learning,过去有中译“掌握学**”),人人都要百分百,这样的话成功就有保障了。小组层面主要是协同学**,实际上是“研**”,动手+动脑;个人层面按照兴趣自主选学丰富的专题课程;众体层面在网上进行互动生成性学**,广泛联通。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创客教育,既可以在小组层面,也可以在个人层面及众体层面。当然了,要让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革新学**文化。看看这个三层金字塔形示意图,大家就很容易明白到底什么是文化?塔底代表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也就是天性;塔顶代表个人具有的属性,简称个性(包括个人秉性与**性),是一半遗传一般**得的。塔中代表文化,是指一个人群在特定环境中**得的共同属性,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行为方式,制品制品。按此层次模型,我们就可以设法塑造一种我们所希望的“微文化”。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理念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21世纪教育学框架,特别关注学生思维技能发展,要鼓励反思,多用项目化学**,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采用信息化使能工具,以及采用多样性评估等等。回顾一下吧,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提高微课和学**资源的质量,包括学材、**材、创材;开发基于数据的学**分析和教学决策工具;发展针对高阶认知的教学;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最后,我们要全面超越翻转课堂,打造翻转课堂的2.0版,那就是我们希望的智慧教育。最后通报一下: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二五”教科规划国际级课题“智慧学环境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准备在全国遴选一批实验区、实验校,欢迎感兴趣者加盟,大家协力推进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本文根据现场视频整理)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关于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
2. 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3. 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
4. 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5. 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
6. 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
7. 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8. 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
9. 数形结合思想
10. 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
11. 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
12. 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3. 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14. 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
15.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16. 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
17. 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18. 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 网络优化
2.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3.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4. 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5. 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6. 论研究性学习
7. 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8. 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9.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10.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12.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13.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
14.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15. 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
16. 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17. 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18.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主题等)
19. 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
1. 浅谈奥数竟赛的利与弊
2. 浅谈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浅谈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教学
4. 中数教学研究
5. XXX课程网上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6. 数学CAI课件开发研究
7.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8.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 中等职业学校中外数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10.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研究
11. 关于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12. 中外著名数学家学术思想探讨
13. 试论数学美
14. 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15. 数字危机
16. 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17. 高斯分布的启示
新颖的数学论文题目有:
1、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
3、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
4、构造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5、高中新教材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6、组合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7、浅谈中学数学教育。
8、浅谈中学不等式的几何证明方法。
9、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2、情境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3、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和一些解题方法。
14、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6、几个带参数的二阶边界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研究。
17、关于丢番图方程1+x+y=z的一类特殊情况的研究。
18、变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19、有限集上函数的迭代及其应用。
20、小学课堂环境改着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数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专家简介】祝智庭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华东师大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国家发改委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多家国际学刊编委。 我想讲四个问题:一是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二是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应用实践,三是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四是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由于时间所限,我只讲一些要点,省略掉许多案例演示。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起源于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PI)。他论述了学**分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传递,然后是吸收内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通过同侪互助完成吸收内化。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发表论文《课堂逆变:一个创建全纳学**环境的门户》,介绍他们在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时,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另一早期的翻转课堂实践来自于科罗拉多州林地中学的案例,2007年,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相关的是“可汗学院”的视频微课。2004年夏天,还住在波士顿的可汗得知远在新奥尔良就读七年级的表妹遇到数学难题。可汗随后用画图及语音软件为表妹远程辅导,并录下一段段10分钟以内以知识点为单元的视频片段,这些视频传到网上后帮助一大帮孩子解决了学**难题。他随后成立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线图书馆,该网站收藏了他自己录制的数千个辅导微视频,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该项目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这一“混合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视频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被认为是近几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技术。我们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传统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传授,然后到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事实上,学生需要克服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即反转这两个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外的自学、观看视频、做练**进行知识传授,然后课中做小测验,解决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知识内化。这种学**模式可以将学**的有效性**提高。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些启发, 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必须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突破教师角色限制。信息化教育创新也不能眼睛光盯着课内,光盯着那40分钟,要课内、课外通盘规划。 国内早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有重庆江津区的聚奎中学,该校从2011年开始就用视频微课支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此外,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翻转课堂实验校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该校学校有八千多个学生(高中生为主),168个班级,到本学期全部实行了翻转课堂教学。事实上,我国很多早期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接下来,具体分析几个翻转课堂案例。昌乐一中提练出“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先通过自学质疑(分为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再通过训练展示(分为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进行知识提升。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学**。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上海市闵行古美高级中学,该校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课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多媒体电子教材”,该电子教材通过动画形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课堂上通过自测、反馈、提问等进行问题解决与反馈,课后完成作业后可观看微视频,学**解题过程。将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有广州天河区“青云项目”,有位初三政治课方老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及家校的客观情况,采取只利用有限的课内时间做翻转教学,将课时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然后组合成了AB、AAB、ABB型三种翻转模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案例也比较典型,它的翻转课堂学**任务定位很明确:课前做到基本学会,课中做到深度学会。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做成一幅对比图,可以看出,各校翻转课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有特色。比如昌乐一中,让学生用晚自修进行自学,然后第二天的课中就是训练展示。古美中学它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福州二中也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天河政治课只有课中,南山也有课前课中。那么学前活动有自学、看视频、交流、做作业、提交错题等等。从技术上来讲,主要是三项技术:一个是观看微视频;二是在线测练;三是在线交流。 三 、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 如果用智慧教育的视角来分析,翻转课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亮点。第一个智慧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为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微视频有助于自定步调的学**。绍兴电教馆王馆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半学生看视频微课,另一半听老师讲。他发现看视频微课的学生中,十个当中只有一个一遍看懂的,有的甚至看了六遍,也就说平均每位学生要看两三遍。因此每个人快慢程度不一样,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或随时停顿下来思考。仅仅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还没有过把学生真正当人看的教学理论。已有的教学/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隐喻之上的:教学主义就是把学生当个容器;行为主义就是把学生当成个可训练的动物;认知主义是把学生当作个计算机;社会建构主义把众体在线学**看成蚁群一样,能够把非结构化的行为变成结构化的结果(如蚂蚁窝);个人建构主义跟发展心理学有关,行为主体像植物生长一样,给其提供“给养”就行了;连通主义把人看作是学**生态中的一个“物种”。人本主义则需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有思想,会用工具,可以自学,有个性,也需要沟通等等。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一条原理就是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人,所以这条原理又可以替换为“把人当人看”,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教育当中,我们有很多不把学生当人看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地方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从高中竞争下沉到初中,从初中竞争下沉到小学,从小学竞争有下沉到幼教,甚至一直把竞争下沉到胎教。试问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学得这么苦啊?本来应该8岁学的东西,那把它下沉到五岁;把应该五岁学的东西下沉到三岁,孩子们能不苦吗?所以我说,教育的最大问题出在没有把学生当人看。第二个智慧亮点是人机劳动分工。凡是有规则、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也就是说人和机器合理的分工,让人做最擅长做的事,这也是一种智慧。第三个智慧亮点就是基于O2O(线上线下)的混合学**,做到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第四个智慧亮点是发挥集体智慧,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协作互学。第五个智慧亮点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凡是翻转课堂用得好的学校,都是校长很有魄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精心组织,机制保障。 四 、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 第四点我要谈谈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在翻转课堂应用实践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列问题:使用了微课就是翻转课堂了吗?课外学生的深度学**发生了吗?课内学生的主动学**发生了吗?当前翻转课堂中精熟学**体现了吗?翻转课堂支柱之一是学**文化的变革,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以我说目前翻转课堂只是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有许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提出一个发展潜力的立方体模型,包括六个发展面。第一个面是要提升学**资源的质量,设计让学生“心动”的视频微课。怎么心动?那就是要问题化+故事化,科学性+趣味性。国内虽然已经涌现大量视频微课,但真正能够令人怦然心动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为了使得微课资源可以共享,那么就需要提高微课“普适设计”水平,体现小粒度、富媒体、自足性、不粘连等特点。今天报告会的主旨是推进数字教材应用。请问大家心中理想化的数字教材是什么样的?2010年11月华东师大牵头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开展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研制;其中《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于2013年3月进入国家标准程序项目。我们在实验室开发了一些基于标准的电子课本原型,我演示一小段:这是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让学生做描红练**;这段是数学课本,可以反复做练**;这段是中学物理课本,可以在上面做模拟实验;这段是高中化学课本,用3D展示分子模型;这段是初中地理课本,点击左页地图中的区块热点,右页呈现出相关数据;这段是历史课本,我们用时间轴来表示历史事件,颇有历史纵深感;这段是生物课本,既有高清图片,又有记录鱼类生活的视频。互动的数字课本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我觉得数字教材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孔子云“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与**是两类不同的活动,前者主要接收知识信息,后者关乎知识转化与应用实践。因此我们不但要有“学材”,还要有“**材”:前者内容为主,学具为辅;后者工具为主,内容为辅。这样一看一想,觉得“数字教材”的名称已经不太合适了,改叫“数字学**资源”好吗?第二个发展面:循证评估,精准教学,促进综合性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过程型评估,收集数据建立电子学档,另外设计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将过程性评估、学生主体性评估、大数据学**分析相整合,从而做到定向干预、精准教学。前面提到的可汗学院就有使用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还十分缺乏这类基于大数据的学**评估工具。第三个发展面:发展高阶认知。按照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阶段从低至高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但目前的翻转课堂实践主要还是停留在比较底层的识记、领会、应用这个层面,很少涉及分析、评价、创造层面,这就是留给智慧课堂的发展空间。第四个发展面,教师角色从“教学”到“教练”转变。当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做成了数学化资源,包括视频微课以后,那么老师就不要讲那么多了,必然要改变角色,我认为教师要从讲师变成个教练。有这么一个故事,前东德国家游泳队有一年拿了世界冠军,队员们很兴奋,把教练抬起来抛到水池中去,结果差点把他淹死,后来发现这个教练根本不会游泳,他主要靠观看录像带来指导运动员做游泳动作练**。我和团队已经预见到教师变教练的发展方向,正在和德国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一套培养教师教练能力的训练平台,其中也用到了基于视频的情境模拟训练方法。第五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全国综合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标准,我本人是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组织了全国一大批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制定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类环境是学生不能上网,以多媒体为主,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另外一类环境让学生能够上网,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师和无线移动学**空间,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改变学**方式。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来看以下这个案例。有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她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很不深入很不细致。如何启发学生呢?她从网上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姚明在NBA灌篮的视频,让学生看了一下,发现用了24秒;又找了一部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从中取出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发现用了两分钟。这位老师就做了个视频微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不同,揭示出如何把活动写得深入细致的秘诀。再看一个关于如何用技术改变学**方式的案例,是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提供的。这个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已把一所薄弱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国内外闻名的智慧学校,连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都采访过。另外,上海普陀区更进一步变革,鼓励学生做微课,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关注到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数字化学**能力的发展怎么办?谁来管这个事?第六个发展面就是要超越翻转课堂。还是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模型来说明问题,我们目前的翻转课堂是以实现识记、领会、应用三层低阶目标为重心。而且我们不要高估视频微课的作用。按照国际著名的学**金字塔原理,从顶往下看,最好的视频微课只能到达第三层,仅看微视频的话,两周最多只能记住百分之二十,比光听讲的效果好一些(如果光听的话,二周后只能记住百分之五)。再往下看,还有效果更好的几种方法:演示、讨论、实践、练**;还有教别人,这是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生态,现在翻转课堂仅仅是在知识授导型教学方面找到个切入点。要往高层认识目标发展,就需要采用问题化学**和项目学**,这两者像两个轮子一样,可以互相啮合的。而且项目学**越来越重要: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它是偏向于右脑学**的,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的,因此是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2001版把第五层的“综合”改为“评价”,把第六层由“评价”改成“创造”,凸显当今时代创造的重要性。所以我最近提出创造驱动的学**模式。据我所知,创造教育理论近代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提出了观点鲜明的创造教育理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最近找到一个资料,是陶行知先生1933年3月在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的前身)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到,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他还用大白话把这个道理讲得更为透彻: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何在我国教育中践行创造教育?现在我们遇到一个天降良机:创客运动。2015年1月4号,总理到深圳参观“柴火创客空间”,引起全国上下的创客热潮。我们团队目前也在研究创客教育,我们把它看作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前面讲到了学材、我还要再加上“创材”(创客活动器材),这就构成比较完整的智慧教育资源。我们如何超越翻转课堂?我提出智慧学**生态框架图,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分成四层: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个人兴趣拓展学**、众体在线生成性学**。班级层面主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有了信息化手段以后,我们可以让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学**人人百分百,而不能以六十分作为及格的标准。六十分就是0.6啊,在这个单元0.6,下个单元0.6,累积效应可能就变成了0.36,然后0.216,越来越衰减,最后就彻底失败。因此我们要提倡精熟学**(Mastery Learning,过去有中译“掌握学**”),人人都要百分百,这样的话成功就有保障了。小组层面主要是协同学**,实际上是“研**”,动手+动脑;个人层面按照兴趣自主选学丰富的专题课程;众体层面在网上进行互动生成性学**,广泛联通。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创客教育,既可以在小组层面,也可以在个人层面及众体层面。当然了,要让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革新学**文化。看看这个三层金字塔形示意图,大家就很容易明白到底什么是文化?塔底代表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也就是天性;塔顶代表个人具有的属性,简称个性(包括个人秉性与**性),是一半遗传一般**得的。塔中代表文化,是指一个人群在特定环境中**得的共同属性,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行为方式,制品制品。按此层次模型,我们就可以设法塑造一种我们所希望的“微文化”。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理念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21世纪教育学框架,特别关注学生思维技能发展,要鼓励反思,多用项目化学**,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采用信息化使能工具,以及采用多样性评估等等。回顾一下吧,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提高微课和学**资源的质量,包括学材、**材、创材;开发基于数据的学**分析和教学决策工具;发展针对高阶认知的教学;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最后,我们要全面超越翻转课堂,打造翻转课堂的2.0版,那就是我们希望的智慧教育。最后通报一下: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二五”教科规划国际级课题“智慧学环境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准备在全国遴选一批实验区、实验校,欢迎感兴趣者加盟,大家协力推进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本文根据现场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