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写作文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写作文论文范文资料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 作文 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议论文 ,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 高考满分作文 议论文 范文 五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1

一粒沙里映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个天堂。生活中的诸多美好与玄机都蕴藏在那点滴之处,小事之间。窥斑见豹,知微见著,更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毫毛不褪色的至理格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一花一叶的小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那篇流传千古的兵家经典《曹刿论战》,并深为曹刿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但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超群战术背后,我却窥见了曹刿知微见著,小处着手的别样智慧。

还记得战事接近尾声时,鲁庄公见敌军溃败,盲目主张追击。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敌军“辙乱旗靡”,才下令歼敌。在这看似细微的小事中,曹刿看出了战势的动态,敌情的变化,小事不小。

无法可想,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战场上,若是鲁庄公一般只观大势而忽略小事,将会给鲁军带来怎样惨重的损失。也许要经历谋士群臣无数繁琐周密的分析策划,才能得出曹刿一视一望间轻而易举的结论吧!在那“辙乱旗靡”的所谓“小事”中,隐藏着决定战事成败的玄机!

由此可见,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万分!

反观我们平凡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同样的乖戾?有多少次,我们都因小事不干,而在更小的事上劳碌着:一个题粗心,而导致整张试卷重新检查;一个音符弹错,而导致整个曲子重新再弹;一次听课不认真,导致课下似懂非懂不得不从头开始再次学习。更无法可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工程中,因忽略小事而造成的某一环节的疏漏,将会带来多少纷繁复杂的检修,甚至是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

朋友,其实小事不小,殊不知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劳碌。让我们重视那细微如一花一叶的小事吧,在一花一叶中铸就那属于我们未来的美丽世界。

朋友,让我们共同铭记:一花、一叶、一世界……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2

丹麦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就算我们失去一切,我们仍有一个安徒生。”虽然安徒生已长眠地下,但他创造的伟大的孩提王国连同他的精神一起永不坍塌。也正是这个王国,让所有孩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甚至那些大人,也不必再戴上严肃的面具,像个孩子一样,获得清凉的慰藉。虽然我们不在丹麦,但却可以分享他们的信仰,唤醒心中的安徒生。

大人与小孩究竟相隔多远?或许只有一粒尘埃,而那尘埃之中却容纳了万水千山。随着孩子的长大,懵懂的褪去,必然要接触许多的教条,也正是这些教条压抑了个性,如一条条无形的枷锁,镣铐了曾经的梦,封闭了心中的安徒生。所有的好奇、幻想都被斥责为幼稚,所有的坚守都被理解为固执,大人已经失去了单纯的童真,难道要把孩子唯一的乐趣也扼杀了吗?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生活也并非总是那么美好,大人为孩子做的事或许并非不能谅解,但沉闷的社会,缺少了童真,孩子般的心态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大人就是迷路的“孩子”,在前方的道路上迷茫、孤单地行走着,但实际上他们与如今本质意义上的“孩子”只隔了一道门,这道门无论历经多少沧桑,也愿意为那些迷路的“孩子”敞开,帮助他们唤醒心中永恒的安徒生。

其实生活需要的就是这些“孩子”,他们乐观顽强,从不颓唐,更不会沮丧,那些社会上漂浮着的虚假、背叛与勾心斗角也从来不舍得伤害他们。我不禁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这个被世界宠爱着的孩子,不喜欢大大家眼中充斥的利益,更害怕有朝一日会变成他们,于是和小王子一起离开,追求生命的意义。他,唤醒了心中的安徒生,像个孩子一样幸福地过着,最科留给大家的,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孩子,就是这个世界现形的天使,肩负着净化大家心灵的伟大使命。他让我思考:人世匆匆,为什么总是在奔跑?朋友在前,为什么脸上挂着的意是虚假?为什么就不可以撕去伪装的面具,洋溢笑容地面对生活?

丰子恺曾说过: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会转弯,孩子是单纯的,从不会虚情假意,故作姿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变成孩子,只要你愿意唤起心中的安徒生。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3

生活在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年代,我们面对无限的选择,而唯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不管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过有意义的生活,不是吗?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二落;写的诗正是他多舛命运中美好人性的流露。苏东坡20岁中进士,此后或在地方,或在朝廷为官。风平浪静时,他载歌载舞唱逍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雨来袭时,他穷且益坚唱豁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苏东坡被贬后来到黄州。黄州本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小镇,但在诗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堂。他在耕耘之暇,望江上风帆上下,水天相连,一片苍茫。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用独特的烹调 方法 烧出“东坡肉”“东坡汤”;在海南饥饿的日子,他甚至发明“吞食日光止饿法。”他自己造酒、制墨、盖房子,还自己编歌,教村民们演唱。

苏东坡一生虽是悲剧的一生,但也是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的耀眼光芒刺痛了一双双惯于献媚的眼睛。他总是那样旷达洒脱,从容淡定,眼里只有秋风幅面般的洛水清波,只把青春的竹杖、学生的芒鞋和那被雨淋湿的脊背留给世人。他以自己的坚守,给后世树起了难以企及的高标。

延绵几千年的 文化 长河,无处不透的诗意!那个机智巧妙地讽谏齐王的忌讳,是诗意的;那个如话家常般用于娓娓的话语打动了赵太后的触龙,是诗意的;自投汨罗为爱国的屈原,是诗意的;忍辱含垢著史书的司马迁,是诗意的……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4

人人都神往于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而走向这目标、这归宿,则需要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支点是落脚点也是起跑线,正犹如高楼大厦不能矗立在虚空中,海市蜃楼的显现也需要有大海和沙漠一样。

人们都说小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真的,简单中透着对未知世界的无尽追求。不错,回首那童言无忌的年代,我似乎听到了一个个充满童稚的声音在嚷着: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

可现在的我面对着人生的一个个选择却感到彷徨,迷惑,无措,渐渐发现原来理想是需要支点的,否则再美好的理想也将成为幻想。

人人都神往于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而走向这目标、这归宿,则需要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支点是落脚点也是起跑线,正犹如高楼大厦不能矗立在虚空中,海市蜃楼的显现也需要有大海和沙漠一样。

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四野静悄悄的,没有行人,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在这北京郊外的孙河,一个胖胖的男孩儿。正用一架自制的小型折射望远镜,观测着天空的月亮和星星。

他,就是在1991年8月全国和北京市青少年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的田磊。才17岁的田磊,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命运似乎太钟情于他了。然而,你知道吗,他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与命运抗争得来的,完全是自学的结果。田磊4岁半时,命运就第一次向他亮出了黄牌。

他患了肾病综合症,每天都要靠激素维持代谢平衡,最多时一天要吃12片药。药物作用使他胖得变了模样。上初一时,命运又一次向他挑战。由于病情加重,他住在医院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为此只好休学。他也曾烦恼、苦闷过。夜深人静,他望着窗外的星星、月亮,用心和它们交谈。他想:我不能认输,不能就此倒下去,我应该像月亮和星星那样,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

他决定自学,他相信一定能够成功。如今17岁的田磊,看起来已经相当成熟了。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找这份苦受时,他说:苦中求乐呗,不付出辛苦,就难以体会其中的乐趣。再说,如果天冷刮风就不想出去了,就算不上真正的天文 爱好 者

是自学,给了田磊重新生活的信心,使他战胜了疾病的折磨,战胜了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通过自学,或许你会重新找到人生的支点,重新踏上启程的跑道。

曾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的搜索着世界,从一个支点到另一个支点,如果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支点,她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有一个可供支撑的支点。

人生也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给你智慧,勇气,方向,力量的支点,让我们找寻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支点,或许你会发现离你的理想不再遥远。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5

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

眼前迷雾索绕,烟雾氖氧,有时还出现怡人的景观,感情告诉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告诉你那T可能是万丈深渊。很清楚地选择,却常有人落人深渊,一边下落,一边呼喊着理智的名字;选择了感情,往往让人后悔,选择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艰难,事后也会无怨无悔。

正因为感情呈现在人眼前的,是美仑美英的画面,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恋人,是形影不离的友人,是关云长的诚信,是项羽的大气,是宝璧之间的默契……这才会造就无数大大小小的悲剧,

我们常说让理智战胜情感,这是何等的艰难。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的嫂娘,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压铡。但谁又不怀疑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为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气用事的。还有孔明挥泪斩马谩,这些都是何等哀伤之事啊。

尽管感情给我们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带给我们的仍是无尽的痛扩苦。但我们仍旧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为无数伟业都是在理智中产生的。爱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顿在理智中研究天体,霍金也在理智中继承前人的事业。可以说人类研究出的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时,头脑都处于理智中,而不理智仅凭自己的感情异想天开的人终不会有所成就。那个狂妄的亚里士多德就是个例证。

我们允许人们在感情冲动时暂时的恍憾、停顿。因为任何人都会被感情误导。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那便会以理智丧失为代价。

我相信,人是富有感情的,同时也是富有理智的。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感占了上风,人们是有能力使自己处在理智的指导下对是非曲折进行分辨的。理智并不是天边难以遇知的云彩,只要用心呼唤一定会伴随人的旅途。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五篇预测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满分作文参考范文5篇

★ 往年高考满分作文参考五篇

★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5篇

★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5篇(2)

★ 202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

★ 2015年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5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10篇

★ 2022高考满分作文800字5篇欣赏

★ 全国必看高考满分作文【推荐5篇】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5篇

最喜欢的是在路上不断的新鲜感,能让人变回一个未知而好奇的小孩,冲淡了孤独或艰苦,类似于在半天内辗转搭遍卡车、轿车、拉菜小货车的神奇经历,比起不敢尝试的等待,或许才是更好的回忆素材。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800字 高二 作文 议论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1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一句最起码的 交通 安全知识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已倒背如流了吧!

人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交通,同时也离不开安全,所以我们处处都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安全公民。如果你不遵守规则的话,交通事故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准备爆炸,炸开的话,你不但不会轻易躲过去,还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司机不注意交通安全,而鲁莽行事,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记得前几天《说天下》栏目里说过,几位富家“公子哥”开上高级跑车在夜晚不顾他人生命安全,竟开始了一场刺激的游戏——疯狂飙车。当开向斑马线时,一名行人正慢慢走过,此时“咚”地一声,行人向根护栏杆似的飞向两三层楼高,并且在二十米以外的距离摔下,地下一片鲜红……一名不知情、无辜的受害者就这样丧失了生的权利。那位“公子哥”却继续“游戏”,当警察抓住他后,他却满脸漠然,无动于衷。看到这个悲惨的场面,我心里先是一阵悲哀,然后又想:“公子哥”难道你们心中的生命只是一张纸?一片羽毛?一块石子吗?你们不知道一时的放纵,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痛苦……

在生活中,有不守规的司机,还有自由放纵的行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情也很多,他们这种行为同样造成了惨重的后果。如:在马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行人不顾车辆的穿梭而随意行走,并且根本不顾红绿带给他们的警示,还不走斑马线,使酿造惨剧,造成自身人身伤害。所以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守交通规则,不要酿成“路上随意走,亲人两行泪”的后果,要做一名安全小公民。

交通事故不止这些,车不会认人,人会认人。司机请你不要让那无情的车轮伤害到别人,行人请你不要让车轮伤害到你。就让我们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让“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我们心里永远扎根,永伴我们前行。

同学们,让我们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尽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事故在我们生活中渐渐消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阳光。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2

苍颜白发,他们佝偻着背,瘦弱的双脚支撑着一副逐渐老去的身躯。他们在风中笑着,尽管自己的牙齿已所剩无几,但笑容洋溢在阳光中,依旧是那样慈祥美丽!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就是乡下的老人们,临田而居,居住的小屋在我家周围零散地分布着,显得渺小。他们的子女在小镇城市里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生活也是在小康富裕的水平,他们的子女也想把他们接到城市里去居住,而他们都不愿意。他们反倒喜欢乡下夜晚的安静,尽管闷热异常;他们喜欢自己的那片田,种着自己大半辈子都在捣腾的果蔬,尽管烈日当头;他们喜欢自己的小屋,那里有他们几十年来生活的点滴,尽管破旧不堪。他们就是那么普通,却又让人心生一丝说不清的敬佩!

而他们又美在哪里呢?

他们美在朴实!他们不喜欢城市的喧闹,不喜欢城市的繁华,不喜欢奢侈的生活,不喜欢不劳动的日子。他们习惯了自食其力,习惯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次,我无意中路过一间小屋,听到了这样一个对话——“爸,和我去小镇上过好日子去,别在这儿累死累活的了,我买了新房了!”“唉,不要,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你那儿夜里又吵,空气也不干净,还是这儿好!”他们就这样坚守着自己的土地,愿意这样一直朴实着,愿意在这闷热异常的乡下享受宁静的夜晚!

他们美在无私!他们的.一亩亩田地里,种着许许多多的食物,那些都是在夏日里,烈日之下,他们弯腰无数次,才辛苦埋好的种子,辛苦插好的秧苗。待到成熟时分,他们又总是最高兴的,一边摘着果实,一边道着心中数不尽的欢喜,这是他们用汗水和双手换来的!接着,他们便这家送一点,那家有送一些,有好东西,总是大家一起分享。有一个老公公就时常给我家送玉米,他送来的玉米却总是最嫩的,那淡淡的玉米香中似乎还夹杂着老公公的汗水味儿。每当我收下时,看到他的皱纹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溢在眼角、嘴角。他们总是以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他们美在善良!他们会把那些多出来的果实摆在我家旁边卖。久而久之,我家旁边竟成了一个小菜场。他们互帮互助,一人先到,就帮其他人管着他们的摊位。炎炎烈日之下,若有人没带伞,在阴凉处的人就会把他们带的伞借给他。若是有人没有零钱找别人,零钱多的那户人间就会用100元的零钱换一张100元。他们都没有私心,都是那么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生活在底层,经常被人们忽视,但他们的心灵都是最美的,他们都心灵都是经过洗刷,洗去了过去的记忆,只留下纯洁,他们只求怎样安安静静地过完余下的日子,就满足了。他们就是那样的不起眼,可又那样的引人注目。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朴实才是最美的华丽!

美,就在这些老人们的身上!美,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华丽的并不代表美,而那些朴实的往往都透着美的气息!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3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鼓起勇气,让我分享你的生命!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4

究竟是什么,在脑海中从来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总觉得没有那种真实的感受,心里默默想着一个个名词:感动、紧张、烦恼、悲哀、快乐,真的能分享吗?那究竟是怎样一种感受。

每天奔波于学校——家这两点一线间,已磨去了多少人的快乐和笑脸,每天都在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度过。当然,也有一些乐天派的同学,每天都笑嘻嘻的,总是那么阳光,在看到同学们不开心的脸时,就想方设法逗他们笑,也许说些小笑话,也许说出自己深藏多年的糗事,甚至直接做一些搞怪动作,唱一些跑了调的歌曲。尽管有时并不奏效,这大概就是分享快乐吧。

在悲伤地难以自拔时,突然发现,有朋友真的是一件相当值得庆幸的事,不为别的,起码能减轻痛苦。有些事情,即使难过,也不能和老师说,尤其不能和父母说,比如成绩。这种有苦不能说的滋味才叫痛苦,真的庆幸有朋友。这得追溯到刚升初一的时候,记不真切是哪一次月考了,成绩差到让我有想哭的冲动,不能在家哭,更不能在学校哭,全身的狂躁因子冲击着每一根神经,能跟爸妈哭吗,不收拾我才怪;能跟老师哭吗,肯定得批评我,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啊。熬到放学,一路上,和我的诤友啰嗦了一大堆,道出了我所有的抱怨,她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听着,发生在我们之间的唯一变化就是我的脸色越来越晴朗,而她的脸由平静转为低沉,知她是因为担心我,不由得有点愧疚,这才是好朋友啊。现在想起来,悲伤也的确是可以分享的。

分享有很多种,有快乐有悲伤,有些经历过,有些没经历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一项项都体验到,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突然发现,成长过程中,分享是很重要的,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比如知识,比如友情,但也有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分享,处在自己 编织 的.狭隘的空间里,何其悲哀!生活的真谛和分享有着莫大的关系,学会分享,受益无穷。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5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 文化 ,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而在当今这个社会,讲文明讲礼仪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

学生的出口成“脏”,问路者的“冰冰”有礼,道路的垃圾遍地,公交车上的争夺拥挤等等的一切都在述说着我们所丢失的宝贵。古人说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古代的一个小 故事 :孔融让梨,就告诉我们礼仪的重要性。

孔融,鲁国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而另一个故事:程门立雪,则告诉我们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 成语 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个小小的文明举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少笑容和快乐啊!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

8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高二作文创新800字议论文五篇

★ 高中议论文800字

★ 议论文范文800字

★ 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

★ 高中高二作文大全800字范文五篇

★ 坚持高二作文800字五篇范文

★ 高二关于坚持800字作文精选五篇

★ 高中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中生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中议论文800字

关于作用论文范文资料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的社会作用可概括为认识作用、 教育 作用和审美作用。艺术通过娱乐作用发挥她的教育作用。审美作用是艺术的独特的社会作用,也是艺术的社会作用的核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论美术的社会作用,供大家参考。

论美术的社会作用 范文 一: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大体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 国画 、油画、 水彩画 、水粉画、版画、 素描 等画种。雕塑也有圆雕和 浮雕 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 雕刻 、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 广告 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总是以具有某种空间形体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 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如室内设计:各种风格、服饰艺术:松糕鞋、雕塑:玉海广场的玉字造型等。从这些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美术要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觉形象,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他的种类主要有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

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周代的《盂鼎》记录着周王赏赐给奴隶主土地、奴隶的铭文,它包含着象征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观念盂铸此鼎以纪念,实际是宣扬自己的奴隶制特权,并表示忠于周王和纪念祖先。罗丹的《思》塑造了一个非常年轻、秀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禁闭的双唇,表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仿佛陷入无法摆脱社会束缚的沉思,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吐放出来,就像罗丹自己说的:“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由此可见,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通过服务于某些中介环节而从属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事物和色彩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人”自己的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人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对象的“形象”联想,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因而艺术作品已经不再是对象的简单模仿和复制,总是带着作者强烈的审美情趣。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无疑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公益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以鲜明、醒目的形象突出揭示了“珍惜粮食”的含义,教育和提醒着人们 注意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和作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意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这就是美术在社会中起着教育功能的作用。而张择端的《 清明 上河图》:美术的“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本是分散的,艺术家把这些分散的“素材”集中起来,用自己的“构思”去“丰富”它,用自己的“构图”来提炼它,使现实生活的某个断面更加典型,呈现出来的画面、形象都以典型化了的特点而打动欣赏者。反过来说,欣赏者在这些典型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被“打动”,就是因为可以从中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这是美术在社会中起着让人们有认识功能的作用。

论美术的社会作用范文二:美术的功能论文

流行的理论中关于美术功能多重性的解释,可以化为一个等式:美术作品功能=实用+认识+教育十审美 一一术能美功长期以来,这种“多重论”笼罩着理论界并迫使实践就范,导致出美术的畸形肥胖病和贫血症。因此,准确地估价美术功能以恢复美术素质,是理论上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打算就这一课题,阐述个人的一孔之见。(一) 严格地说,美术,是指美术家塑造可视美这一活动的过程,不是指这一活动的结果。过程和结果之间固然有着因果关系但却没有一个等号。“多重论”的破绽,就在于它把结果等同于过程,把美术作品的功能等同于美术功能,使后一概念变成一堆芜杂的混合物。’j此相反,我认为: 第一,美术不是实用的。实用的是供饮食的器皿,供穿戴的服饰,供乘坐的舟车,供居住的建筑,而不是附丽于这种种物质实体之1.的美术特质。 第二,美术不是认钻铂勺。起认识作用的是美术作品中形象的显现、说明、暗示或象征,而不是这些形象中所蕴含的美术特质。 第三,美术不是教育的。教育作用是通过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去产生的,这种主题思想在本质_L与美术特质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使美术区别于生产、科学、道德、宗教...

美术的功能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绘画的三大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 文化 、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再内的整个宇宙。

2教育功能:指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

3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画品》在序中首先阐明“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即本书系品评画家艺术高下之著作,又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特别是提出了“画有六法”,不但全面地概括出绘画批评的艺术标准,也完整地确立了绘画创作的艺术规范,成为绘画美学思想优秀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们普遍的认识中,美术教育仅仅只是技能的传授、美感的培养、欣赏能力的培养。但人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些功能: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各中小学美术教师对此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还认识不到,在教学中也就没有能够采取相应的 措施 和教学手段去培养中小学

对美术功能的认识

【摘要】:美术在知识经济时期的主要育人功能不仅只是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中观念陈旧, 方法 单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属于模仿型、技能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改变教学观念,完善 教学方法 ,用崭新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绘画,社会功能

【正文快照】:

美术这个专有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 魔术 、医学等。中国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类说法,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有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艺品萌生的。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

美术的功能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术的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再内的整个宇宙。

美术教育功能:指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 美术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画品》在序中首先阐明“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即本书系品评画家艺术高下之著作,又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特别是提出了“画有六法”,不但全面地概括出绘画批评的艺术标准,也完整地确立了绘画创作的艺术规范,成为绘画美学思想优秀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的主要功能,从用途角度看,美术可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系统。所谓纯美术(fine art),主要指满足精神娱乐和欣赏的需求,以审美为目的的绘画、书法、雕塑、篆刻,有时也包括音乐和诗歌。因为这些美术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所以有时有人亦称之为文艺美术;所谓工艺美术,我们一般将它分实用美术、特种工艺品两大类,它们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这些美术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能满足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物质需要。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如 编织 工艺品、玩具、绢花等,它们介乎实用与纯欣赏之间。可见,纯美术并不排斥功利目的,工艺美术也不能完全丢弃追求美的目的流行的理论中关于美术功能多重性的解释,可以化为一个等式:美术功能=实用+认识+教育十审美 一一术能美功长期以来,这种“多重论”笼罩着理论界并迫使实践就范,导致出美术的畸形肥胖病和贫血症。因此,准确地估价美术功能以恢复美术素质,是理论上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打算就这一课题,阐述个人的一孔之见。(一) 严格地说,美术,是指美术家塑造可视美这一活动的过程,不是指这一活动的结果。过程和结果之间固然有着因果关系但却没有一个等号。“多重论”的破绽,就在于它把结果等同于过程,把美术作品的功能等同于美术功能,使后一概念变成一堆芜杂的混合物。’j此相反,我认为: 第一,美术不是实用的。实用的是供饮食的器皿,供穿戴的服饰,供乘坐的舟车,供居住的建筑,而不是附丽于这种种物质实体之1.的美术特质。 第二,美术不是认钻铂勺。起认识作用的是美术作品中形象的显现、说明、暗示或象征,而不是这些形象中所蕴含的美术特质。 第三,美术不是教育的。教育作用是通过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去产生的,这种主题思想在本质_与美术特质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美术的社会功能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事物和色彩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人自己的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

人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对象的形象联想,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 的情感,因而艺术作品已经不再是对象的简单模仿和复制,总是带着作者强烈的审美情趣,也唯因此,才能在欣赏者中引起共鸣。9L8E-m所以,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没有审美的过程,谈不上美术的功能。因此美术的审美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当然,由于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美术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审美功能,而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概括地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好,接下去我们就欣赏作品来理解一下美术的社会功能。

(1)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无疑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公益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以鲜明、醒目的形象突出揭示了珍惜粮食的含义,教育和提醒着人们注意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和作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意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教育功能。 B8D"W!X4^gu)J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42页》:美术的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本是分散的,艺术家把这些分散的素材集中起来,用自己的构思去丰富它,用自己的构图来提炼它,使现实生活的某个断面更加典型,呈现出来的画面、形象都以典型化了的特点而打动欣赏者。反过来说,欣赏者在这些典型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被打动,就是因为可以从中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认识功能。(3)《蒙娜丽莎》《虎座鸟形鼓架》当我们惊叹于达芬奇是如何捕捉住蒙娜丽莎容貌与内心的迷人魅力的时候,当我们佩服于我国先民是以何等巧妙的智慧创造出那优美而又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凤鸟形象的时候,或者是置身于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环境中的时候,就会从这些美的创造中获取到全身心的审美满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审美功能。当然,审美功能还决定于欣赏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同样的自然山川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是山河无限好,在另一些人看来,又可以是满目萧条的残山剩水。大自然作为审美客体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之所以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完全与审美主体的心境、情绪和他们不同的生活阅历有关。但是,不论他们的感受有多么大的不同,作为美术的审美功能,其作用都能使审美主体在或优美、或恬适、或悲壮、或苍凉、或雄浑、或冷寂的一种意蕴中得到审美体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某种解脱和慰籍。

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因为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是依靠情感的引导和美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实现的,而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也起着认识和教育作用。事实上,具体作品更加明显地体现哪种功能,是各有侧重的。总起来说,美术的社会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美术欣赏、体会 G P1h#oO

美术的功能的研究,一直为我们艺术探寻者苦苦寻觅着。

美术功能的衍变,一直是一个我很想研究的话题,对绘画功能的全面认 识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认识。伴随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一步步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走在繁华的艺术区,还是穿梭在市井小街,绘画已然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研究绘画的功能衍变,并通过应用加以实践,对我们绘画者来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1.绘画功能的分类

1.1绘画的交互性功能

在我看来,绘画功能总体来说分为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等几大类。再细分开来而讲,社会功能包括:政治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包括自娱功能)、环境美化装饰功能、。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交流功能、科学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包括:经济建设功能、商品功能等。虽然绘画的功能能够用条条框框细分开来,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几个绘画功能角色交织在一起,比如谈到绘画的经济功能中的经济建设功能,往往离不开绘画的社会功能中的环境美化装饰功能。这些绘画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往往都是相辅相成的。

1.2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

先说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左传》中曾有记载:“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形,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上面的那些龙、凤、夔、饕餮、虎、牛、羊、象等夸张的图案不仅仅起着装饰的作用,还对人们起着教育警戒作用,它让当时的百姓(包括奴隶)知晓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神与奸,在青铜器上面雕刻着众多被人们所敬仰的龙、凤、和一些被人民尊崇的道德模范等图案,这些图案除了起到装饰青铜器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教化的作用。统治者通过这种方式教化他的子民,遵法守纪的模范可以被后世一直所敬仰。这个应该是绘画的教化功能最早被人们所认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殿堂上画壁画已经开始盛行。这个时期的壁画不光光只有装饰图案,人物壁画图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自此, 人物画 逐渐成为了中国早期绘画的主旨。等到了西汉年间,人物画的范围开始扩大,内容不光有君主,也有将相,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3绘画的文化传承功能

再说绘画的文化功能,到了唐朝,绘画的教化功能已经被人所熟知,而且绘画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张彦远的《论画》中记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此时的绘画地位已经并齐与“诗书礼易乐春秋”了。在唐朝初年,从事宫廷绘画的艺术家大多并非专职画画,如阎立德、阎立本皆为工部将作大匠、工部尚书。但吴道子却是因为绘画而仕途大顺,“盖吴道子初为翰林院供奉,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学士,又仿弘文馆,指导生徒者亦称内教博士”可见,绘画水平高亦可“学而优则仕”。绘画的文化功能在唐宋时期尤为显著,更有甚者,北宋看门小吏郑侠因画劝谏则被列入正史之中。时值王安石变法,赶上连年大旱,灾民遍野,加上新法施之不当,民不堪言。郑侠知王安石文法难谏,便“悉绘所见为图”,以密件送入宫中。宋神宗看到郑侠的《流民图》,第二天便责令官府开仓赈济,郑侠本人也被列为正史之中。在唐朝,由于画技超群而在宫廷任职的人居多。唐朝其他一批宫廷画家,如张萱周昉程修等。张萱乃周昉之师,周昉乃程修之师,三人皆唐朝宫廷画家,不知有无内幕,无从查询。

2.绘画功能的衍变

唐太宗时,由于国势强盛,此时的画的主题也大部分是宣扬国威,此时的绘画起着政治宣传功能,到了唐玄宗以后,国势渐衰,宫廷画的主题也转向描写宫廷女子多姿多彩的生活了。此后绘画的自娱功能开始“小荷初露尖尖角”了。在这个时期,宫廷人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个时期除了出现大量描写宫廷女子人物的图画外,还有一部分画室描写唐朝的外交情况的,有描绘唐朝天子接待外来使臣的,还有描绘唐朝使臣出使外域的。到了宋朝,画家往往与诗人同居一人,除宫廷画家外,往往“画不为人,自娱而已”许多士大夫把画画看作是审美和自娱的一种高雅活动。绘画自娱论,不但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

唐朝的许多绘画影响着自唐朝自后的很多画家,唐以后的画家在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汲取营养,然后自成一派,影响自他以后的画家们,为后世津津乐道。 在唐以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古墓壁画充当着部分文字的角色。某中意义上说,绘画和文字一样,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3.新时代绘画的功能

总体说来,绘画的社会,文化等功能都是穿插交错的。而绘画功能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增多的。绘画功能的全面拓展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升级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也得到全面发展,并催生了很多文化的培育。在伴随着绘画的教育教化功能、文化传承交流功能、审美功能、自娱功能继续延续的前提下,绘画的商品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环境美化功能等也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为人们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出现了居多以文化人进军商业的职业,绘画在这其中充当了最为关键的角色,以宣扬城市文化、净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为主题的文化墙遍布沿海城市的各个角落。以美化室内环境,宣传低碳环保为主题的壁画得到了诸多大型酒店和休闲场所的亲睐,以彰显主人文化品位,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审美情趣为主题的小型壁画也走进了众多平常百姓的家中。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绘画的功能必将越来越多,而绘画也必定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精神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8.

[2]邵宏.美术史的观念[M].中国美院出版社,2003.

[3]陶伯华.美学前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吴孟复.中国画论[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对光的需求无论是采用太阳光还是人工光进行植物生产,最终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产物的积累。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叶绿素等光合器官,在光能作用下将CO2和水转化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理过程;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通^植物线粒体等呼吸器官,吸收氧气和分解有机物而释放CO2与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植物把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用来形成根、茎、叶等形态建成的重要生理活动。呼吸作用包括与光合作用毫无关系的暗呼吸以及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的光呼吸2个部分。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其平衡点也不同。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控制作物的光合速度和呼吸速度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平衡,达到提高目标产量或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与CO2的吸收、释放关系密切,光合时吸收CO2,呼吸时排放CO2,这2种生理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光合器官的叶片内外的CO2交换速度也就等于光合速度减去呼吸速度。通常把该CO2交换速度也叫做净光合速度,其中的呼吸速度则是暗呼吸速度与光呼吸速度的总和。一般而言,C3植物光呼吸速度高,C4植物光呼吸速度低。因此,净光合速度为0时,光合速度等于光呼吸速度。光合速度的单位为kg/cm2・s)或mol/cm2・s)(以CO2计),表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排放或交换量。光强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光照的强度及其累积的时间密切相关。光照的强弱一方面影响着光合强度,同时还能改变作物形态,如开花、节间长短、茎的粗细及叶片的大与厚薄等。在某一CO2浓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度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形成抑制作用,使叶绿素分解而导致作物的生理障碍。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的差异较大,光饱和点一般会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植物生产中给予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毫无意义;而另一方面,当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光补偿点之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多于积累,作物生长缓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对植物生长也极为不利。通常情况下,耐荫植物的光补偿点为200~1000 lx,喜阳植物的光补偿点为1000~2000 lx。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喜光型、喜中光型、耐弱光型植物。蔬菜多数属于喜光型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较高,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作物对光照强度的相关要求是选择人工光源的最重要依据,了解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对设计人工光源、提高系统的生产性能都是极为必要的。光质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质或光谱分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地球上的植物都是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来不断适应太阳辐射,并依据种类不同而具有光选择性吸收特征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300~2000 nm,而以500 nm处能量最高。太阳辐射中,波长380nm以下的成为紫外线,380~760 nm的叫可见光,760 nm以上的是红外线也称为长波辐射或热辐射。太阳辐射总能量中,可见光或光合有效辐射占45%~50%,紫外线占1%~2%,其余为红外线。波长400~700 nm的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利用的能量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700~760 nm的部分称为远红光,它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植物光合过程中,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600~680 nm),其次是蓝紫光和紫外线(300~500nm),绿光(500~600 nm)吸收的很少。紫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抑制作物的生长,杀死病菌孢子、波长较长的部分,可促进种子芽、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的含量;红外线还对植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并产生热效应。不同的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表1),强光条件下蓝色光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红色光则阻碍其合成。虽然红色光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的能量源,但如果没有蓝色光配合则会造成植物形态的异常。大量的光谱实验表明,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蓝色光(400~500 nm)比(R/B比)才能保证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红色光过多会引起植物徒长,蓝色光过多会抑制植物生长。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远红色光(700~800 nm)比(R/FR比)能够调节植物的形态形成,大的R/FR比能够缩短茎节间距而起到矮化植物的效果,相反小的R/FR比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这些特征都是植物工厂选择人工光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光源,如LED、LD以及冷阴极管等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光源需要通过不同光谱的单色光组合构成作物最适直的光质配比,以保障高效生产和节能的需求。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与日长(或光期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称其为植物的光周性。光周性与光照时数密切相关,光照时数是指作物被光照射的时间。不同的作物,完成光周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时数才能开花结实。长日照作物,如白菜、芜青、芭英菜等,在其生育的某一阶段需要12~14 h以上的光照时数;短日照作物,如洋葱、大豆等,需要12~14h一下的光照时数;中日照作物,如黄瓜、番茄、辣椒等,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时数下,都能开花结实。

植物光合作用的多样性光合作用既是生物学中最古老的问题,也是当前生物学的前沿之一,因为它不仅在农业,能源,生态等问题中具有重大实际意义,而且在生命起源,进化与光能转换等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也很重要。但自1771年Priestley发现光合作用以来,光合作用的原初过程仍不很清楚,而对光合作用碳素同化的化学过程却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总的来讲,绿色植物(尤其是高等植物)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不仅表现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表现光合作用方式的多样性。1.光合作用的多种途径据目前所知,所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包括光物理和光化学)都是通过捕获光能产生ATP和NADPH(即同化力),但随后发生的CO2固定还原过程则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研究表明,所有绿色植物都具有一种最基本的光合碳代谢方式,即著名的卡尔文循环(因其发现者M.calvin而得名)或光合碳还原循环,亦称C3途径或C3方式。该途径的生化过程十分复杂,在此不予赘述。由于有的植物同时具有多种光合方式,通常称只利用这一方式的植物为C3植物。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其同化CO2的最适日温是15-25℃。光合作用的另两种变异途径是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途径。具有C4途径的植物通常生长在热带地区,其同化CO2的最适温度是25-35℃,光合效率显著提高,称为C4植物;具有CAM途径的植物通常生长在干燥的沙漠地区,且白天进行光反应,晚上固定CO2合成有机酸,使有机酸含量表现明显的日变化,称为CAM植物。这两类植物与C3植物在叶片解剖结构及某些生理特性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此外,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三种变式,即PEP-CK型C4植物,NAD-ME型C4植物和NADP-ME型C4植物,这三类C4植物都具有相似的叶片解剖结构,即花环状维管束和具叶绿体的维管束鞘,其主要差别是产生的中间产物和脱羧酶不同。PEP-CK型C4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转变为天冬氨酸传导至维管束鞘细胞,经丙酮酸磷酸双羧酶脱羧,其碳架以丙酮酸或丙氨酸重新返回到叶肉细胞;NAD-ME型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固定CO2形成天冬氨酸并传导至维管束鞘细胞,然后转化为苹果酸.并在线粒体内脱羧,其碳架再以丙酮酸或丙氨酸转回到叶肉细胞;NADP-ME型C4植物在叶肉细胞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而后转化为苹果酸,并被输送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在叶绿体内经苹果酸脱羧酶氧化脱羧,产生的碳架以丙氨酸重新返回叶肉细胞。以上三类C4植物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脱羧后,产生的CO2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被还原,C4途径实际上只起“CO2泵”的作用,以增加反应位置CO2的浓度,从而显著提高光合效率。2.不同光合途径的判定叶片的解剖学特征通常可用来区分C3,C4和CAM植物,但由于光合作用主要是生化反应过程,因此时有例外发生。鉴于此,目前已发明了数种用以区分植物不同光合类型的其他方法,如δ13C(13C/12C同位素比),光呼吸,光照后CO2的猝发以及相对光合效率等,其中以δ13C的测定最为可靠。δ13C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主要依据是C3途径中的 RuBP羧化酶比C4途径中的PEP羧化酶对13CO2具有更大的排斥性,即在13CO2和12CO2中C4植物比C3植物更易消耗13CO2,因此,C4植物有机质中的13C/12C要比C3植物有机质中的13C/12C更大。13CO2和12CO2含量的测定是以国际标样(即普通石灰岩CaCO3)为对照,通过焚烧干燥的植物材料测定的。最后根据下式计算出δ13C(‰)值,即: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在光合作用的碳固定期间13C/12C没有变化,δ13C(‰)将等于零;如果对13CO2有排斥,δ13C(‰)将是一个负数,排斥能力愈大,δ13C(‰)负值也越大。实验证明,在25℃和pH8.5条件下,PEP羧化酶的δ13C(‰)是-3‰,而在24℃和pH8.2条件下,RuBP羧化酶的δ13C(‰)是-33.1%,这清楚地表明,RuBP羧化酶对13CO2具有比PEP羧化酶更大的排斥性。当温度升高(37℃,pH8.2)时,RuBP羧化酶的δ13C(‰)显著变负的程度要小一些(-18.3‰),这与C3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偏低(15-25℃)相一致。应用此法目前已测得C3植物的δ13C(‰)在-23到-34‰之间,C4植物的δ13C(‰)在-10到一18‰之间,并据此发现了一些δ13C(‰)居于C3植物与C4植物之间的C3/C4中间类型植物。对于CAM植物来说,得到的δ13C(‰)在-14到-33%之间,显然较低的值落在C4植物的δ13C(‰)范围内,而较高的值则落在C3植物的δ13C(‰)范围内。对此种情况的解释是,许多CAM植物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中,能够从光合作用的C3方式转变到CAM,反之亦然。从上新世到二叠纪的代表性化石植物材料中得到的δ13C(0/00),都在现代典型的C3植物范围内,并且目前古老植物中也很少发现有CAM植物存在,这表明植物自来到陆上以来,C3途径就作为一个固定空气中CO2的主要方式进行着。而C4途径和CAM途径似乎比C3途径进化较晚,是C3途径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3 光合作用多样性与植物系统演化的关系在当今纷繁众多的植物世界中,要理出一条清晰合理的植物系统演化线索是很困难的。除了传统的研究手段外,唯一可凭藉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埋在不同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材料。目前普遍认为,太古代和元古代是细菌,蓝藻繁生的单细胞生物时代;右碳纪是羊齿植物隆盛的时代,三叠纪和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更要晚得多。显然,在不向地质时代中植物进化的等级是显而易见的。植物的系统演化无不伴随着一系列生理结构和代谢机能的重大改变和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光合作用的多样性反应。光合细菌和蓝藻可谓最低等的光合生物,其光合结构和光合方式较之高等植物要原始简单得多。就光合碳代谢而言,C3途径最早是在单细胞真核绿藻中发现的,后来被证明是光合生物中碳转化的普遍过程,但同时发现包括现代海藻在内的许多绿色植物还存在其他光合途径,如目前人所供知的C4,CAM等。单子叶禾本科被认为是进化程度很高的被子植物类群,其适应性特强,分布极广是众所周知的。研究表明,该科差不多存在几乎所有的光合作用类型,并且公认较原始的竹亚科只有C3型,而进化较高级的虎耳草亚科和须芒草亚科等均为C4型,有些亚科如芦竹亚科等既有C3型,又有C4型。因此,在这种“高级进化科”中研究光合作用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关系是很有代表意义的。4 结束语据有关地质资料,地球自形成以来,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地质地层结构已发生了多次剧烈的变化。不难想象,定居于各个地质时代的绿色植物也会发生相应的代谢改变与适应。Hallersley和Watson(1992)曾分析不同光合作用途径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关系。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大气中的CO2浓度的持续增加已达一个世纪之久,全球气温升高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临种种变化,尤其是CO2和温度这两个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的改变,绿色植物的光合代谢将作出怎样的响应?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不仅在理论上对生理学工作者将有所启示,并可能对现代农业的增收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于作业论文范文资料

(1)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980年~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约10.1%,粮食、棉花、煤炭、钢铁等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2)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比例协调。 (3)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据我所课题组的测算,1978年~1995年,生产率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由改革前的负值上升到占39.85%, 仅次于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46.84%),产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形成。 市场开始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得到加强与改善,各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很大进展,金融、劳力、技术、信息等市场正在发展与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 (5)对外开放日益广泛深入。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899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7.6倍,从1978年的世界第32位跃升到第11 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就: 科技 曙光2000大型计算机 神舟六号 “嫦娥一号” 外交 97年香港回归 99年澳门回归 加入wto 教育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大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体育 承办1990年亚运会 承办2008奥运会 雅典奥运会中国获32枚金牌居世界第三 经济 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 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人民生活 物质丰富 交通明显改善私家车占有一定的比例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文化艺术 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 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涌现出一批艺术作品

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 文献回顾表明, 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全面性与指标的可比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以及对加强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和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度; 幸福感

随着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不断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生活质量研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 也在带来巨大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同时, 引发和促进了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对生活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形成了一个既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也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水平和幸福状况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近三十年生活质量研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谈谈笔者的思考和认识。

一、近三十年来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的回顾

国内的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 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得非常迅速。据笔者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进行的统计, 从1980年到2007年10月, 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 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论文就有500篇左右。下面是对历年发表的研究论文的统计结果① (见表1) 。

表1的结果向我们展示了国内近三十年来生活质量研究的两个基本特征:

1. 相对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从表1最后两栏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生活质量研究(包括生活满意度研究和幸福感研究)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0年。这一阶段中研究的数量非常少, 11年中共发表了论文17篇, 平均每年115篇。可以说这11年是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991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中, 研究数量有了一定的发展, 10年中共发表了论文118篇, 平均每年发表12篇, 年均发表论文数是第一阶段的8倍。可以说这10年是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的成型阶段。从2001年至2007年是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研究论文的数量急剧上升,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从最低的20多篇直线上升到最高的78篇。在不到7 年的时间内, 共发表了研究论文364篇, 平均每年发表论文52篇, 年平均发表论文数分别是第二阶段的413 倍, 是第一阶段的3417倍。这一阶段不仅发表的论文数量众多, 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 可以说是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2. 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的内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2002年以前的生活质量研究,无论是探讨客观生活质量(社会指标) 的内容, 还是探讨主观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 的内容, 基本上都是采用“生活质量”的概念。只是到了2002年以后, 才出现了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 以及(主观) 幸福感三个方面的研究并存, 并且三者份量相当的局面(实际上, 许多以“生活质量”为标题的研究,探讨的同样是“生活满意度”的内容) 。特别是直接对(主观) 幸福感的研究, 在最近的两三年中更是超过了以“生活质量”为题的研究。这一状况表明, 在第三阶段,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研究者开始将对(客观) 生活质量的关注和研究, 转向了对明显带有主观特征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注和研究上。

除了论文数量上的变化, 近三十年国内生活质量研究在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上, 同样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成熟过程。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社会指标的研究。较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3年国家统计局起草的社会统计指标草案、1986年北京社科院的《首都社会发展指标及其评估方法》, 直到1988至1992年中国社科院在“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中, 明确将“生活质量”纳入我国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系统研究。〔1〕即使到了2000年以后, 在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研究中,这种社会指标意义上的生活质量研究倾向依然十分明显。另一方面,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与国内学者合作进行的两项生活质量研究, 又将西方、特别是美国生活质量研究中那种关注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关注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传统引入国内,〔2〕形成了两种不同视角、不同内涵的生活质量研究方向。到了90年代中期, 北京大学卢淑华教授等人以及笔者在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中, 又将上述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集中探讨了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探讨了参考框架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进一步促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3〕本世纪以来,沿着上述三种方向的研究都在进一步发展。同时, 最早由国外心理学家在上世纪中期所提出和推动的“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 - being, 简称SWB ) 研究也开始被我国学者所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也汇入到对生活质量研究的领域中来,并很快成为近期研究中的一大焦点。

从大的方面看, 国内有关客观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运用上。比较普遍的情形是, 不同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一套在维度、指标,以及合成方式、权重等方面均不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同时, 研究者采用自己的指标体系来对所关注的不同群体、不同地区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和排序。这方面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这些研究所建构的指标体系互不相同, 因而它们的研究结果相互之间难以做出合适的比较; 另一方面则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地是采用相对宏观的、非个体的指标, 因而往往只能用来进行样本状况的描述和比较,很少运用经验数据去探讨和分析影响这种客观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在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方面,则出现了以“生活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和以“幸福感”为研究对象的两大分支领域。由于这两个分支领域的内容都与人们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比较接近,加上一些研究者对二者的内涵、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异同, 以及它们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导致具体研究中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切、不清晰、不一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对生活质量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1. 生活质量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其亚概念的建构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 分清概念是起码的前提。它可以保证不同的研究者使用同一概念所探讨的是同一件事。在生活质量研究中,无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构建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 还是关注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 都只有在清楚界定了大家所说的生活质量指的是同一件事物、是同一种现象时,这种探讨才有意义。

对于“生活质量”这个最基本的概念, 国内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因而在对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估上, 也相应存在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理解是把生活质量定义为社会中人们客观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所谓生活质量,就是指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人口生活条件的综合状况。换言之, 生活质量就是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4〕这种看法主要从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将其作为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生活条件、生活水平, 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的社会指标;研究者在测量和评估这种意义上的生活质量时,主要运用衣、食、住、行等反映人们生活条件的客观指标。第二种理解是把生活质量定义为人们对于生活总体水平和各种客观生活条件的主观评价,看作人们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等人在其论文的第一句话中开门见山指出的:生活质量的定义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5〕。这种看法是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因而研究者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反映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指标来测量和评估生活质量。第三种理解是将上面两种理解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认为生活质量是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生活质量中既包含客观条件, 又包含主观评价, 因而, 在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估时,应该既有反映生活条件的客观指标,又有反映人们满意程度的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是从产生生活质量的'成因'方面来进行操作化的,是生活质量的'投入'; 而主观指标是从生活质量的'结果'方面来进行操作化的, 是生活质量的'产出'。”〔6〕

笔者认为, 这种客观存在的对生活质量概念多种不同理解的现实, 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这一特定领域中的现象在认识上逐步深化、逐步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映。同时,它也是不同研究者关注这一领域现象中的不同方面的一种反映。我们的任务并不是去评判孰是孰非, 而是要在理解这种现实的同时, 尽可能梳理出内涵明确、界定清楚的亚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使之能既关照到对生活质量现象的不同理解, 也有利于不同的研究者明确自己所研究现象的内涵和重点究竟是什么。

2. 主观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在英文文献中, 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概念相对应的词语分别是quality of life, subjective well - being, life satisfaction。与国内情况有所不同的是, 国外文献中相对较少使用“主观生活质量” (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和“客观生活质量” (o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的概念。换句话说, “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的概念更多的是国内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使用的概念。从目前情况看,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 国外的“生活质量”概念在内涵上,主要对应于国内的“主观生活质量”概念, 即指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条件和状况的评价。对它的测量指标也主要是处于“认知”层面的“生活满意度”的测量。而国外对应于国内“客观生活质量”意义的“生活质量”概念,则早已演变成“社会指标” ( social indicator) 的内容, 并且越来越淡出生活质量研究的领域,成为人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种指标了。

至于“幸福感”的研究, 则主要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来探讨幸福、测量幸福所形成的一个相对专门的心理学领域。应该看到,幸福感虽然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 但它与生活质量却并不是同一件事情。美国研究幸福感的著名心理学家E.Diener指出, “作为心理学的专门术语,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SWB由三个不同维度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SWB的关键指标, 作为认知因素, 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7〕按E. Diener 的定义,幸福感( SWB) 中包含了生活满意度。这样, 生活满意度又成了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因此, 国内有的研究者将生活满意度归为“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并且认为, “一般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研究者们选取的主观幸福感维度主要包括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满意感。”〔8〕

综上所述, 源自于社会学的生活质量研究和源自于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 都将“生活满意度”作为自己的内涵和测量指标,正是在“生活满意度”上二者形成了交叉、发生了联系。但尽管如此, 二者鲜明的学科背景所体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二者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则仍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这也是我们在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关系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从研究的角度看, 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相对直接一些、相对容易一些。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中李克特形式的评价问题来测量;而幸福感的测量则相对间接一些、相对困难一些, 研究者多采用心理测验量表来测量。在应用上, 生活满意度的测量更多地用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 而幸福感的测量则可能更偏向于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方面的研究。另外,由于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所探讨的实际上是人们对理想中的状况与现实中的状况之间差距的主观认知和评价, 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参考框架在这种评价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无论是人们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还是他们对生活各个具体方面的满意度, 都是一种既与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本身有关, 同时也与三种主观的参考框架有关的事物。这或许是生活满意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三种参考框架分别是:(1) 以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为比较对象的基本参考框架; (2) 以身边的、周围的人们为比较对象的横向参考框架; (3) 以过去的、以前的状况为比较对象的纵向参考框架。任何一种现实状况一定是在一种或多种参考框架中才能被评价成“满意”或者“不满意”的。

3. 生活质量研究的两种视角

生活质量研究可以说有两个不同的起源: 一个是关注人们客观生活状况的社会指标研究, 另一个是关注人们主观感受的生活满意度研究和幸福感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形成了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两种不同中心、不同目标的生活质量研究观:一种是以社会为中心,以衡量社会发展程度为目标的生活质量研究观;另一种则是以社会中的人为中心, 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状况、生活满意程度为目标的生活质量研究观。

从目前研究来看, 政府部门以及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对更看重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研究。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由于统计学界研究生活质量的目的在于确定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和小康生活标准, 而当时吃、穿、用、住等物质方面的消费是绝对的主导追求, 因此统计学界几乎都采用消费、收入、吃、穿、用、住、行、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服务、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反映客观物质条件的社会指标来测量居民生活质量。”〔9〕与此同时, 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多地将生活质量看作衡量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指标, 也常常将这种意义上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社会政策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而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等学科则相对看重个人层面以及群体层面的生活质量研究。他们更关心社会中的人们具体的生活条件、人们对具体的生活条件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以及与人们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只有在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质量研究中,才会有反映人们主观感受和评价的主观性指标。而这种视角的生活质量研究, 其目标既包括不断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包括努力促进人们的这种主观感受和评价朝着积极的、满意的方向发展。

4. 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

5. 测量指标的全面性、完备性与指标的可比性、资料的可得性之间的矛盾

在生活质量的研究中, 一个基本的任务是要建立合适的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然而, 这一任务也正是研究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点。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概念测量的全面性、完备性与测量指标的可比性、指标所涉及数据的可得性上。比如,为了对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的(客观) 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国内外研究者设计出了许多不同的指标体系。“在国外文献中, 颇负盛名的综合指数应首推莫里斯建立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 PQL I)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由于具有简明、综合的特点, 业已为许多人所接受, 用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或生活质量变化, 甚至被推为全球估价模式。”〔10〕但由于这一指数仅包含三个指标, 即识字率、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 因而只反映了健康和教育两个方面的最基本内容, 同时也没有用权重来区分指标的不同重要性。所以,国内学者一般认为, 用这样的指标来衡量生活质量显得过于简单。通常研究者会结合国内情况和自己的分析, 选择更多方面和更多具体的指标。比如, 有的研究者建立了包括5大方面、共8个指标的生活质量指数, 其中涉及到教育(识字率、入学率) 、健康(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 、营养(热量供给) 、平等(收入分配) 、环境(安全用水人口比例)等; 〔11〕有的研究者建立了包括就业、收入水平、收入分配、贫困、消费、健康、教育、环境和城市化等9个方面的34个指标作为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 〔12〕还有的研究者则建立了包括收入、教育、消费、文娱休闲、健康、居住、生活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9个大的方面、共36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整体状况。〔13〕

在这种看起来是追求测量指标全面性、完善性的过程中, 研究者必然会遇到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可比性, 以及不断扩大的指标体系与资料可得性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研究者对全面性、完善性的追求, 往往会限制和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以及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可得性。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生活质量还应当包括住房、交通、生活服务、社会秩序和精神风尚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笔者试图从全球出发来构筑生活质量指数, 而从全球出发构筑指数时又限于指标的可比性和资料的可得性, 因而难以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表示这些方面, 只能暂付厥如。”〔14〕如果只用莫里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中的三个指标, 那么, 无论是中外社会中的生活质量比较, 还是不同时期中的生活质量比较,都会十分容易;这样的三个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在各个国家的统计中都是可以得到的。然而, 随着研究者指标体系的不断扩大, 具体测量指标不断增多, 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也随之减小, 许多情况下一些指标所需要的数据也无法获得。

6. 研究回顾与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

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 许多研究者在进行自己的研究前, 不太注意回顾以往研究的已有结果,特别是已有的理论观点。因而, 研究的起点不高, 很少有与以往研究的理论对话。例如, 关于幸福感( SWB ) 的研究,西方学者Wilson在近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个体差异的两点理论假设, 并且西方后续研究也已经表明“外在、客观的变量对SWB 的影响相当小, 人口统计项目(性别、收入、智力水平等) 只能解释SWB 不足20%的变化,外在环境只能解释SWB 变化的15%。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较小, 研究者们转向研究内部因素即Wilson的第二点假设来解释SWB的变异性: 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从而影响幸福体验”〔15〕。但国内一些学者在探讨SWB 的问题时,较常见的做法是直接按照自己的思路,对特定对象的幸福感现状进行描述, 同时, 依旧用自己的数据去分析外在环境变量、人口背景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 而完全不管前人已有的研究结论, 不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而去努力回答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关的理论问题。

不注意进行研究回顾的另一个表现是, 众多相同主题的研究在具体测量指标的选择上互不相同, 由此导致研究结果相互之间无法比较。比如,同样是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研究,有的研究者用“生活满意度”来测量,〔16〕而有的研究者则用“幸福感”来测量。〔17〕至于为什么选用某一种指标, 研究者则很少讨论。同样的, 对于不同研究所得出的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结果, 研究者也不去展开探讨,使得不同研究的研究结果在帮助人们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方面作用不大。比如, “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许多关于幸福感的讨论。由于在幸福感测度、样本选取和分析方法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曾慧超、袁岳(2005) , 罗楚亮( 2006 ) 采用显变量测度幸福感,调查的问题是'总的看来, 您现在幸福吗?'得出了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邢占军(2006) 采用潜变量测度幸福感, 调查了10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知足充裕、自我接受、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心态平衡、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等体验, 得出了城镇居民幸福感强于农村居民。”〔18〕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如果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本身是一个客观的事物、一种客观的现实, 那么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结论来说,自然就有一个谁的研究方法相对科学、谁的结论更接近这种客观现实的问题。但是, 这样的问题既没有引起进行了研究、但持有不同结论的研究者之间的认真探讨, 也没有引起该领域中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导致了一种“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互不相干、互不讨论”的局面。

7. 加强对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及其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

总体上看, 近三十年来国内客观生活质量的研究与主观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满意度、幸福感) 的研究在所涉及的范围上都有了明显的拓展, 特别是对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更是朝着专门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前面表1的结果显示, 在2000年以来的短短几年中, 专门探讨“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论文超过了200篇, 占到了近三十年国内全部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总数的40%左右。这是一种非常快的发展势头。但是,相比之下,生活质量研究中的第三个方向, 即将客观生活质量与主观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 则尚无大的进展。

我们知道, 专业领域的不断分化和整合, 是推动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相对比较繁荣和比较深入的主、客观生活质量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将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研究, 将是国内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下一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综合性研究的开展和所取得的成果,将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帮助,同时也将会大大提升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詹天庠, 等. 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 (6) ; 潘祖光. “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和趋势〔J〕. 浙江社会科学, 1994, (6).

〔2〕林南, 等. 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J〕. 社会学研究, 1987, (6) ; 林南, 等. 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构模型探讨〔J〕. 中国社会科学, 1989, (4).

〔3〕卢淑华, 等. 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1992, (1) ; 风笑天, 等.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 指标及其结构〔J〕. 社会学研究, 2000, (4).

〔4〕〔10〕〔11〕〔14〕冯立天主编.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2. 4, 64 - 65, 64- 66, 66.

〔5〕林南, 等. 1987.

〔6〕卢淑华, 等. 1992.

〔7〕〔15〕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 心理学动态, 2000, (4).

〔8〕邢占军. 测量幸福〔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13.

〔9〕蒋青.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 财经科学, 2004, (1).

〔12〕赵彦云, 等. 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J〕. 管理世界, 2006, (3).

〔13〕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课题组.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上海统计, 2002, (12).

〔16〕李莹. 天津青年的主观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 青年研究, 2003, (3) ; 张蕾. 认知自我与体验社会---城市青年主观生活质量研究〔J〕. 青年研究, 2006, (4) ; 殷燕敏. 西部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2006, (2).

〔17〕邢占军. 城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初探〔J〕. 社会, 2006, (1).

〔18〕孙凤. 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J〕. 经济科学, 2007, (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业成本法探讨这方面的,我有经验。

学位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研究生 教育 的关键环节。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000字的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一:

科技腾飞下的音乐

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Seamus在今年一年就拍摄了6部电影以及其他的电影短片,是目前好莱坞非常具有潜力的新锐摄影师,力宏希望透过Seamus自然光的风格摄影,帮每支MV创造不同以往的摄影风格,赋予MV更具生命力的视觉表现。

如果没有现代科技迅速的发展,并且与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怎么众多粉丝如痴如醉。如果没有MV与歌曲的相结合,仅仅是享受这歌声虽然也是种妹的享受,但是却不及MV的展示方式来的直接。那样更能触动我们的心,也许在我看来这是种更直接聆听音乐的方式吧。科技不断腾飞,更多的高科技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身边,就像我们身边的音乐,音乐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媒介,现在这个媒介也将是逐渐的科技化。

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科技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将科技和音乐的创作完美的结合。即使是普通的原创歌曲,如果巧妙的加入科技元素,就是另一番享受。所以科技的长翅腾飞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铺垫。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 方法 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 学习方法 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 文化 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

2.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3.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

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

5.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

6.思考优秀的民族 传统文化 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

7.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8.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 社会实践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具体内容的表述要精当。图像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寻找文与图的最佳结合点,多用而不滥用图像。学生作业应围绕课文来设计,但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要有启发性。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三: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1000字)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 人际交往 、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近年来,因为上述问题处理失当而引发的个人悲剧日益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让人不禁直呼——“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本学期,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地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入手,针对学习、人际、恋爱、网络、休闲、就业方方面面来分析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一门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总的来说,大学生较之社会人士、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有一定自制力但仍易意气用事、有一定主见但仍易盲从和被煽动、自信自负却又常常怀疑自己偶尔自卑,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引导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正确形成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形成的。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难改变的因素,也是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需要吃药的理由。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深远的——大凡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潜意识中,在日后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所以家庭作为主要的早期个体活动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里,不少都经历了悲惨的童年。外号“发狂的月光杀手”的美国杀手阿尔伯特费什:叔叔是宗教狂热分子,生母患有幻视幻听的顽疾,费什被送到孤儿院,时常因犯错而被脱衣服受到老师鞭打。他甚至有一个朋友跟他讲吃屎喝尿等虐待方法,这些无疑成为一个诱拐 儿童 并杀而食之的疯子杀手最刻骨铭心的启蒙教育??次之家庭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而当面对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发展个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治疗某些心理缺陷,如孤僻的人可以多多参与像 足球 、 排球 、 篮球 这样的团队项目;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则宜选择 太极拳 、 射击 、远足等要求耐心和坚强毅力的项目。

其次,立足于大学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自己的专业,要自主地根据个人兴趣、需要、特长组织学习,逐渐把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转化为自主学习。并且,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如果遇到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倾诉。当我们把压力、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发展的缓冲器,或者,也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无需害羞,将心中之魔放出以求良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校方、家长和社会,都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足够的重视。毕竟,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肩负起较高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近年来,因为上述问题处理失当而引发的个人悲剧日益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让人不禁直呼——“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本学期,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地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入手,针对学习、人际、恋爱、网络、休闲、就业方方面面来分析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一门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总的来说,大学生较之社会人士、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有一定自制力但仍易意气用事、有一定主见但仍易盲从和被煽动、自信自负却又常常怀疑自己偶尔自卑,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引导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正确形成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形成的。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难改变的因素,也是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需要吃药的理由。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深远的——大凡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潜意识中,在日后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所以家庭作为主要的早期个体活动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里,不少都经历了悲惨的童年。外号“发狂的月光杀手”的美国杀手阿尔伯特费什:叔叔是宗教狂热分子,生母患有幻视幻听的顽疾,费什被送到孤儿院,时常因犯错而被脱衣服受到老师鞭打。他甚至有一个朋友跟他讲吃屎喝尿等虐待方法,这些无疑成为一个诱拐儿童并杀而食之的疯子杀手最刻骨铭心的启蒙教育??次之家庭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而当面对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发展个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治疗某些心理缺陷,如孤僻的人可以多多参与像足球、排球、篮球这样的团队项目;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则宜选择太极拳、射击、远足等要求耐心和坚强毅力的项目。

其次,立足于大学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自己的专业,要自主地根据个人兴趣、需要、特长组织学习,逐渐把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转化为自主学习。并且,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如果遇到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倾诉。当我们把压力、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发展的缓冲器,或者,也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无需害羞,将心中之魔放出以求良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校方、家长和社会,都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足够的重视。毕竟,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肩负起较高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五:

有趣的共振现象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

—频率正好相同。每当小和尚敲响大钟时,大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起来,当声波传到老和尚房内的磬上时,由于磬的频率跟声波频率相同,磬也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胡琴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

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动。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共振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察队员,登山队员不能大声说话。

我们要将共振充分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还要防止共振现象给生活、工作、环境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六: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相关 文章 :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1000字议论文范文3篇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1000字范文5篇

★ 1000字科技论文范文

★ 初中议论文范文1000字3篇

★ 初中议论文作文范文1000字3篇

★ 1000字短篇论文范文

关于工作室论文范文资料

工作室三年个人总结范文(精选5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工作总结吧。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工作室三年个人总结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xx年12月,雨山区三名工作室成立,12月18日,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举行第一次活动,雨山区教研室主任程刚及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揭牌仪式和会议。会议通过了“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章程、工作规划和20xx年工作安排。本工作室本着学习交流、实践提升的宗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工作室成员之间、工作室成员学校之间、本地学校与外地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成员个人学习理论及各类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升自己。实践——学习——思考——磨砺——实践——提升,现将两年了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室自身建设:

工作室成立以来,制定了工作室章程及工作规划,每年有具体工作安排,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工作室经费使用到活动开展之中,为工作室成员服务。安排专门资金,为成员购买学习资料,组织外出活动。编印工作室简报或专刊,发表成员学习体会和理论文章。工作室还组织成员参加市初中研究会开展的相关年会活动,撰写论文,参与交流。工作室成员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做出了有益的成绩。

二、工作室组织的主要活动:

1、20xx年5月30日,由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发起的“雨山区名校长工作室中小学教育衔接研讨会”在十二中召开。雨山区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黎林春名校长工作室和严之春名校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20余人参与研讨。十二中王友明校长主持研讨会。来自雨山区各中小学的校长们,结合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围绕教育体制、课程教材、学校与社会、学生与教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十二中王武权副校长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做了主旨发言。雨山实验学校的张志玲校长结合本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在中小学教育衔接方面的做法和构想。

2、20xx年4月24日上午,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赴当涂江心初中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先后听了语文、外语、数学、物理等四节常态课,听课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和该校听课人员一起,与授课教师一对一进行反馈交流。

3、20xx年12月14日,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组织成员赴安徽贵池中学学习参观,工作室还邀请了十二中部分领导老师参与活动。

4、20xx年3月24日,王友明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赴南京溧水,考察学习东庐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参与此次活动的成员,撰写了体会文章,认真领会东庐经验,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消化吸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5、组织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市初中教育管理研究会活动,多人次获奖。

三、工作室成员取得的主要成绩:

工作室主持人王友明校长,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学校工作成绩突出,13年中考均分列雨山区第一名,14两年中考全面完成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20xx年在区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xx年学校还成功承办了“全国语文报名师大讲堂”、全市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教学展示周活动,受到好评。本人有多篇论文在市区两级教育报刊发表或获奖。20xx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鲍先学同志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发表论文1篇。获市级一等奖论文1篇。主持20xx年省级立项课题《区域科研教研一体化研究》,已经获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20xx年市级立项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管理的实践研究》。

许道林同志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取得了点滴成果。20xx马鞍山市初中教育管理年会论文二等奖,20xx马鞍山市初中教育管理年会论文二等奖,20xx雨山区多媒体制作比赛三等奖,20xx雨山区优秀教师。

王武权同志分管教学工作,20xx、20xx年中考均获得优异成绩,创造了学校历史;20xx、20xx蝉联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第二名;20xx年学校还被评为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20xx年学校体育工作获得区“特殊贡献奖”;小班化教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连续三学期成功举办校内小班化展示月活动;20xx年11月底在我校成功举办市小班化教育改革展示周活动和推进会;20xx年10月底成功举办全国性的“语文报名师大讲坛暨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艺术研讨会”;20xx学年度考核本人为“优秀”等次;20xx年教师节表彰,本人获得雨山区“优秀教育管理者”称号。教科研方面:20xx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省级课题《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结题并获得省三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课题《初中阶段特殊群体家庭子女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20xx年市级课题;积极带头参与学校小班化教学展示课并获得一等奖;提交的论文《絮谈家访》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交流并发表在20xx年《教师理论学习》第5期上。

汪峰同志工作勤奋,20xx—20xx年学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20xx年,被评为市理论学习“先进个人”;马鞍山市中学生“图说家乡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作品评选二等奖;《大变革的时代》获市多媒体课件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雨山区“优秀教师”;《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浅议》获市电教论文三等奖。

查辉同志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活动,先后参观了贵池中学、东庐中学,开阔了眼界。工作室利用十二中提供的校报专版进行教育管理的交流,如论文、学习心得、反思等文章,这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园地,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以积淀我们的思想。

寒来暑往,光阴荏苒。加入“魏文琴名师工作室”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主持人魏文琴的引领下,我行走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征途中。我时刻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上进,业务上勤于钻研,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更加注重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较好发挥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专业发展目标。

一、加强专业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读一些好书,多学习别人的思想,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情操高雅。

三年来,我阅读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李镇西的《爱与教育》等十余部教育专著,欣赏了《小学语之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十几种教育刊物。读书让我开拓了视野,升华了思想境界,更从中感悟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让我真切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思考和追求让我动容,更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要像于老师那样去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追求教育的幸福。行走在“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她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启发我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实现教学与生活的链接,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这与我们研究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相契合,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

读书,特别是读教育专著,让我养成了缜密思考、操笔为文的好习惯,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我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回归生活的土壤》在《桐城师训》(20xx.01)发表,《未成曲调先有情》、《因为有爱所以有效》、《牵手生活真情流露》、《你发现了吗》相继在《小学语文教师》(20xx.01)、《名师教语文》(20xx.1.2)、《作文成功之路》(20xx.2)、《教育文汇》(20xx.5)上发表,这更激发了我的阅读热情。

二、积极参与活动

加入“魏文琴名师工作室”以后,我获得了更多的向同行学习的机会,工作室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已于20xx年12月顺利结题,并获得安庆市第十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习负担现状及减负增效措施研究》已于20xx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结题。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的水平。

为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我每学期在学校主上两节示范课,给广大青年教师以指导;主持校本研修(语文、英语)学科集体研修活动;开设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20xx年3月28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评课》讲座获得好评;在20xx年5月31日“班级管理”主题沙龙活动中,我作为主讲人发言:班级要用爱心管理,用智慧构建,用文化经营,班主任要树立“共生共美,幸福同构”的新时代学生观。给与会人员深刻的启迪。

几年来,我辅导、培养的青年教师汪藕花、刘绿林老师已逐渐成为学校骨干教师,汪老师的优课获得省级优秀奖,论文《冰灯不冰》在《小学教学》(20xx.10)上发表,刘老师是学校教研组长,多篇论文在《桐城师训》发表。

我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魏文琴名师工作室”的培养与熏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作为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我开设了教育博客,及时发布、更新教育日志,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各项教育教研活动,阅读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制作、上传微课,网络研讨,讲座、沙龙等。与优秀的人为伍,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并时常带给我见贤思齐、与时俱进的感念。

回首来路,既有沉甸甸的收获,仍有诸多不足。但有了工作室的历练与引领,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我要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还要及时做好总结,不断反思课堂,日益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力争在教科研上有更大的突破,从而无愧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光荣称号。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进入“魏文琴名师工作室”已三年了。三年来,本人在工作室主持人魏文琴校长的关心和指导下,基本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研修计划。

一、树立了终身学习观念,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年来,我一直坚持主动阅读教育专著以及教学刊物,并反思、感悟,每学期都坚持写五、六千字的读书笔记,现在阅读、写心得已成为我的习惯。工作室活动,激发了我们的工作潜能,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精神,激发了成员爱岗敬业精神。我们青年教师之间讨论工作的话题多了,研究教学的时间多了,对学生的关爱多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增强了。工作中能静下心来读书,能静下心来教书,能潜下心来育人,能潜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与同事团结协作,为学校发展努力工作。

二、 在教育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工作室有的放矢地去影响和引领我们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根据每位学员的特长,帮助学员确立教学风格和个人教学特色,并制定计划帮助他们朝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开展活动,提供学习机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帮助学员打磨教学特色研究课,在尊重学员的同时帮助大家把握大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学员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脱颖而出,早出成效,早日成长,全面促进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各成员也能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短短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工作室的成员无论是在理论水平还是在课堂教学水平上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我在活动中能做到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今年我在我市“青蓝工程”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了《永生的眼睛》一课,获得了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

回首三年来走过的道路,我深感充实与快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实地学习,认真地反思、践行,向着“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成为一名语文名师”的目标努力。

三年前,我有幸加入到XX名师工作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三年的名师工作室研修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三年来走过的.历程,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不少。

一、专业引领,用心体验。

三年中,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到宜昌、武汉等地的学习观摩活动,与国家级名师面对面切磋交流,收获满满,并写了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在工作室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名师的引领和同伴的感染下,我的学习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利用所学来指导具体教学。我觉得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教学反思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我在学习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把先进的理念做法搬进课堂,随时反思,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做好读书卡;三年来撰写的三篇论文先后发表。

网络是当今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平台,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我利用工作室的微信群,学习工作室主持人XX老师发在群里的好资源好视频,让我信心倍增。

平常上最多的如“教育在线”、“小学数学教学网”等网站,里面有许多数学教育名家,致力于数学教学研究的大师们的博客,有“新教育”的实践,在那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网络拉近了我们与大师的距离,他们的教育理念时刻激励着我,思想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灵魂深处总有股沸腾的潮流在涌动着。如何用生命去构筑属于孩子们的课堂。启发我去思考,思考数学,思考人生。

二、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记得刚参加工作室时,工作室主持人要我们每个核心成员写一句自己的座佑铭,我当时写的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这三年来,我就是用这句话来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这里,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诠释这八个字。记得2020年上学期刚开学,由于学校扩班,数学老师紧张,学校领导临时决定将我原来的班换另外的老师带,我下去带二年级的双班,刚开始,原来三(2)班的好多家长都打来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带孩子了?孩子们回家后都说很失落,舍不得曾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班上有一个叫陈奕衡的孩子,他奶奶是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了,居然用微信洋洋洒洒给我写了很长的一封信,信的最后一句:曾老师,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能让孩子如此不舍,如此喜欢,您真的已经成功了。

三年来,下课的时间我从未离开过教室,我不离开教室不是占用孩子们的下课休息时间来讲课写作业,那十分钟的宝贵时间我戏称为“为您服务”时间,孩子们下课时如果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身体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会来找我求救,寻求解决的途径,时间久了,润物细无声,那种无言的爱已深深地渗透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其实小孩子是最感性最天真最无邪的,你对他们一点点的好,他们都会记得。

还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那是孩子们在预习二年级下册第89页“量一量,比一比”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对那上面的习题不是很理解,班上有个叫陈泊乔的孩子,平时就特别喜欢动脑筋,他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知识点讲得特别精彩,全班孩子听到他精彩的发言后情不自禁的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这个孩子的表现当时让我惊喜万分,我激动得连连说到:你真是曾老师的乖宝宝,老师给你一百个赞。孩子回家后,把我赞美他的话惟妙惟肖地学给她妈妈听,她妈妈问他:“你喜欢数学课吗?”“超级喜欢”“那你喜欢曾老师吗?”“超级喜欢”,她妈妈后来给我打电话说,经过那件事后,现在孩子比原来更加喜欢动脑筋思考数学上的问题了,更加喜欢学数学了,真的谢谢您!

三、终生阅读,不断积淀。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三年来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走进新课程》、《智慧课堂》、《数学概念的行与思》等等,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积淀,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阅读了一部分文学书籍,撰写了读书心得。

俗话说:心有书香,不畏浮世。三年来我除了大量阅读一些教学上的书籍外,还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假如明天来临》书中的女主角特雷斯,美丽、果敢、坚强、睿智,我喜欢她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我最爱的特雷斯的模样,一定是那个进过监狱,失去过孩子,被爱人抛弃……历经一切哀痛的平凡女子,因为尽管在这种如同炼狱般一天比一天更糟糕的岁月里,她仍然相信踏过尸横遍野的黑夜就是触手可及的黎明。

《呼兰河传》、《生死场》、《萧红散文集》,是我今生看到的最干净的文字,那种孤傲冰洁,天然灵秀,是文坛里的一泓清泉。

还有阅读《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被《荆门日报》选中,刊登在2020年4月8日的报纸上。

四、坚持写作,笔耕不缀

三年来,协助工作室编辑出版了《智慧小语》一书,撰写教育小故事28篇,写读书心得36篇,积极参与了工作室多次组织的读书分享活动。

五、岁月朗朗,结伴同行。

我和我的小伙伴丁芳琴,虽然我们都带双班,但我们一有空闲,就工作上、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要发挥辐射、引领、带头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自己的观点、理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徒弟”交流探讨,并且指导“徒弟”一起备课。为了发挥好引领辐射作用我经常性地听徒弟的课,听课后及时和她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查漏补缺。对她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三年来,我和同伴将自己在名师工作室中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颇丰。修正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力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校正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课堂灵魂。

如今,我和同伴围绕工作室主课题申请的子课题已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六、工作上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这三年一路走来,我过的充实而快乐,每一次工作室的研讨活动都给自己带来诸多的思考与收获,让我在学习中成长,并在自我激励中坚持学习与提升。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活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在这三年成长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不能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室领导交给的任务,如教育小故事不能按时完成,二是对工作室平台的关注度不高,今后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多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力争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无愧于名师的称号。在名师这条充满艰辛和汗水的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进,一路前行。

时光飞逝,转眼,工作室成立到现在,三年已过去了。这三年中,我们工作室,在相城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做了些事,读了些书,探讨了些话题,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探讨,有实效

这三年中,我们工作室紧紧围绕了我们的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做到每人每年至少上一节区级公开课。公开课期间,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共同探讨、研究、商量,认真打磨每一节课,力争把课堂教学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三年中,我们共开设了20多节市、区级公开课。

同时,我们每一位成员的课也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杨征燕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扎实而灵动”;吴秦华的高段语文课堂“沉稳而有效”;徐征贤校长的课堂教学“严谨而丰厚”;胡静老师的课则是“简约而文艺”;陈莉华的课堂教学“亲和而感性”。每个人都在彰显着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有成果

这三年,我们申报了一个区级课题《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三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不断探索,共开设区级公开课20多节,组织了两次关于课题的区级交流活动,分别由周丽芳、周丽萍开设专门的讲座。三年中,我们撰写了20篇相关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在20xx年9月份,本课题顺利结题。

三、读书沙龙,有收获

这三年,我们工作室共同阅读了五本教育教学名著和文学类读物,大家收获颇多。每读完一本,大家都撰写读后感,并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大家读完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互相启发、思想互相碰撞,产生了更清晰的认识。目前为止,我们撰写了读后感30多篇并发布在博客上,举办读书沙龙活动4次。

四、网站建设,显特色

三年前我们工作室在新浪网上申请了以工作室命名的博客。这个博客分为13个子栏目,分别是“工作计划”“教学反思”“读书沙龙”“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论文发表”“教学随笔”“成长规划”“成员简介”“教案交流”“活动记录”“专题活动”“他山之石”。三年中,我们工作室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传2篇随笔,2篇教学设计,2篇教学反思,1篇读书心得。至少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论文。目前为止,我们工作室的博客共有博文196篇,点击量9841。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五、荣誉提升,有进展

在这三年中,我们工作室共6名学员,其中一名被评为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由教学能手上升为相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学员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实现学员50%的称号提升率。

六、反思不足,待提升

三年中,工作室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如何在学员称号的提升上更上一层楼,还有待于一开始就要设定更清晰的目标。

2、在课题研究上,如何更提升一个层次,至少要申报市级乃至省级课题,这不仅涉及工作室主持人的能力,更依赖于工作室每人成员的共同努力。

3、活动的开展上,如何更有实效性。这还需要在开始阶段,要加强对每个成员的了解,设定更清晰的提升目标,制定更明确的工作计划。

通过三年的摸索,尽管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好在经过三年的积累,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相信这些经验对今后的工作会有指导意义。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目标更明确,过程更有效,成果更明显。

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择校,本质上来讲择的就是教师资源。地区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一个学校教师水平的高低。下面是我收集的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加入何晓会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已有一年。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先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充实自己,并努力做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我们的博客中,内容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我的学习成果,是我“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二、乐于求索,积极科研

加入了名师工作室后,我积极参加各项实践交流活动,获得了很多与同行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了新的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平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解决问题

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针对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参与了校级课题《小学低段识字多样化和写字规范化的探究》,课题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课堂教学也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课堂教学,追求本真

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这一年里,我认真研读关于课堂教学的专著,特别是黄厚江的“本色语文”以及“高效课堂”方面的文章。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努力打造简单而实在的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路径,力争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五、认真参与每一次工作室活动,收获颇丰

一次次的'活动记载了我的成长的足迹,成员们的共同参与,都感受到了工作室浓郁的研讨氛围。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可喜成绩,我带的学生语文成绩多次名列年级前列。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我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实地学习,反思、践行,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方向前行,实现工作室共同的愿望:展示语文工作室的风采,树立起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一面旗帜,发扬一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执著追求的精神!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牛树银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回顾一年来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现就一学期来工作室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名师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

进入到工作室学习,让我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跟随张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我时时感受到导师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助推。问题式课堂,合作式探究,激情饱满的语言,高屋建瓴的见解,设计精妙的习题,适时精到的提示,无一不显示出张老师精深的专业造诣,渗透着她探索创新的激情。同时,她更重视集体的力量。

每次教研活动,无论是听课,评课,还是论文交流,牛老师作为一个众望所归的主持人,她更希望把每个成员看作是合作者。不仅让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她对教研的全心投入和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她总能不知不觉地用激情点燃我们激情,她用智慧启迪大家的智慧,让我们也心潮涌动,碰创出思维的火花。这种和谐热烈的教研氛围赐予了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开发集体智慧的幸福!

同时,她勤业、敬业的精神和谦虚大度的高尚人格更是成为我们的榜样。在学科研究、做人做事方面,他从来不说大道理,而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张老师亲切、热情,谈话时让人如沐春风,工作中更是激情洋溢,乐于钻研创新,常常让年轻同志自愧不如。他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为人师者要有大爱”的道理。

二、合作争鸣,在学习实践中突破自我

我们的工作室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学习的团队。工作室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又有名师示范课,学员的研讨课。既有微课大赛,课堂改革,又积极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参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回首学习过程,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半年来,牛老师经常提醒成员要多看书,多思考,以积淀我们的思想。并给我们推荐了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供我们学习,研究,进行交流讨论。其中,通过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认识更加深刻,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逐渐走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中不再囿于对既有程式的教条的模仿。课堂改革出现了不少亮点。

名师工作室为我们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们增长了前进的动力,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自己的潜力,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室的半年多,名师指点,同行交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我在常规教学上收获颇多。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将激情带入课堂,用语言营造氛围,在理论上突破,在情感上驾驭,让历史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生智慧的最佳选择。

工作室的学术氛围是半年来我感受颇深的一个特点。工作室学员各有特色,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探讨,总能感受到伙伴们闪耀智慧的思维火花,分享学习成果让我视野开阔,思想升华。再这样的氛围中,我在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尽可能用历史的眼光捕捉家乡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学然后知不足”,一路走来,工作室伴我走进了一个思想的殿堂,在这里,关于历史教学、人的塑造的思考,已随着学员和导师之间的对话、交流,而日益精彩,也让我对未来教育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期待。而我也日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不足,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新一年的活动中,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时光任苒,岁月不居,又到了工作室一年一度收获的季节,回顾与伙伴们共同走过的20xx,我感慨万千,这一年,我是充实的,因为我全身心的投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这一年,我是忙碌的,因为我全情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一年,我又是喜悦的,因为我收获了成长和经验……

一、学,然后知不足。

这一年,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充实自己,并努力做到与教学实战相结合,每月坚持写读书笔记,这些都是我的学习成果,是我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工作室为我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感"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研究型教师还任重而道远。

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0xx年,我积极参加工作室名项实践交流和竞赛活动,获得了很多与同行们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的探讨,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4月,代表我们工作室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展示了一节优质课。5月,参加了荆州市青年教师优秀课竞赛。11月,参加了全国真语文微课大赛。期间,得到了王老师细心的指教,同伴们的相互鼓励,让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工作室为各校都制定了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所以,我把工作室为我校制定的《如何提高学业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我在专业学习的主线,并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培养,希望有所建树和收获。

四、学而不厌,诲人倦。

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精心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多角度的读,深入细致的想,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欣赏语文,感知语文,领略语文的魅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上真语文。

回首这一年走过的道路,充实而快乐,虽辛苦但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扎实实的学习,反思,践行,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前行,不断成长,争取在崭新的20xx年再获佳绩!

关于工作坊论文范文资料

“工作坊(workshop)”一词 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 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

扩展资料:

工作坊分类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

工作坊的操作与进行的方式,随着不同的议题发生,而变更操作上的手法,但是基本上,基本的模式与架构是不变的。

(1)资讯的分享 工作坊第一个实施的步骤,就是必须将原有的基本资共同分享。透过这样分享的过程,可以将参与者所持有的资讯、讨论成果互相分享,让参与者能够在平的立场下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意识。

(2)小组提桉设计 第二个阶段主要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参与者可以继续互相讨论。透过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激汤脑力、共同创造。透过凝聚意识的过程,拉近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利往后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全体表达意见 最后的阶段就是各小组的发表时间。发表之前共同讨论出来的成果,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随着各个小组的价值观与立场的不同,利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事情,希望藉此沟通协调的机会,共同思考出一个最适合的方向,延续伸展至之后的活动上。

按其连贯性可分为

如今市面上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工作坊形式五花八门,但是不外乎以下三种:

(1)单场工作坊,即选定一固定主题,有导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讨论结束后,一般会安排一些交流活动,但不会特别在单独组织一场同主题工作坊。优点是选择的空间比较到,随报随学,缺点是价格比较贵。

(2)系列工作坊,一般指导师精心选择的一系列对心理咨询师或是参与者成长比较有益处的工作坊主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学习,数量一般在2场以上,即我们俗称的“连报”。好处是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坏处是容易遭遇商家的捆绑销售,选课形式不自由。

(3)自主配课型工作坊,以华夏心理智慧卡为例,通过学习储值卡等手段,让学员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工作坊,优点是可以获得和连报相同的价格,也可以有学员自由选择需要的课程、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坊再报名,随报随学。缺点是一次性预存的金额较高,通常几千到上万块钱的一次性投入,虽然性价比很好,但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作坊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漫谈哲学教育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后者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由於哲学素养具有可迁移性,能够用于许多其他的领域,因此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将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关键词:哲学教育;批判性反思;正当性

当代社会,大学里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而且,正像R.M.黑尔多年前所提到的那样:“大多数学生并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它们要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包括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这些学生中间有大量的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1]于是,我们必须严肃回答的问题是:哲学教育能够为那些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的学生带来什么?他们可以期望从哲学教育中得到哪些益处?他们为何有必要花费三到四年时间来学习哲学,而不去主修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其他更为实用的科目?也就是说,哲学教育必须为自身进行辩护,必须阐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目标与使命,说明它如何能有助于那些不准备以哲学为职业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认为,哲学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素养。具备哲学素养就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如果这样来解释,具备哲学素养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显然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一、传授哲学知识

几乎没有人在完全不懂哲学的情况下却能够很好地做哲学思考,表现出足够的哲学素养。为了要有哲学素养,我们的学生必须获得哲学知识。他们得跟从他们的老师去学习、思索以下议题:有哪些型别的哲学问题?大哲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大哲学家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或学说?哲学有多少分支或二级科目?哲学具有自身专门的方法论吗?等等。依我之见,要想打好牢固的哲学基础,哲学专业的学生最好修读以下五类课程。

1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或曰“批判性思维”。我们知道,论证乃哲学之本性,而逻辑学正是有关推理与论证的科学。逻辑学旨在提供区分推理之好坏的诸种可靠的方法,因此它是做好哲学至少是做好当代哲学的一个必要前提。大学本科生至少应该修读两门逻辑课程:“批判性思维”和“一阶逻辑”。批判性思维包含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涵盖了有关命题逻辑、三段论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基础部分。一阶逻辑关注命题逻辑、量化逻辑的形式系统及其元逻辑结果。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一些例项,譬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反事实条件句、因果性和似规律陈述,可能世界语义学与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和偶然性这些模态概念的解释,去教会学生如何把逻辑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於哲学研究之中。当前,在中国一些大学甚至是在哲学系并没有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课程,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加以改变。

2哲学导论类课程,包括“哲学导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哲学的基础性知识,并得到一些基本的哲学训练。

3哲学通史类课程。其中包括“西方哲学”包括“古代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十八—十九世纪哲学”、“分析哲学”、“当代欧洲大陆哲学”、“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例如印度和 *** 哲学。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知哲学如何从古代发展到当代形态,以及哲学是怎样在西方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分别发展而来的。

4基于人物或经典著作的课程。譬如,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胡塞尔、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蒯因、克里普克的著作,教他们如何去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程颢和程颐、朱熹、王阳明、孙中山、 *** 、 *** 的著作。通过阅读哲学大家的一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深化对有关哲学问题、理论及方法的理解,也可以逐渐学会像大师们那样去进行哲学思考。

5还有一些特殊的哲学分支,例如“心灵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女性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医学哲学”、“商业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哲学的广度与深度。

很显然,在上述所列课程中,有些课程是必修的,有些是选修的。

二、培养哲学的气质和能力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有人想要具备哲学素养,尤其是想要专门做哲学,他必须遵循一些学术标准:

1必须在一个学术传统中说话。

2必须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说话。

3必须说一些新的、有所不同的、原创性的话。

4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做相当系统的论证。

5必须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做出必要的回应。

1和2可以简称为“有根据”或“对话”,3可以简称为“独立”或“原创”,4和5可以简称为“论证与辩护”。如果有人能够做这一类的哲学工作,他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即便他可能不是一位职业哲学家。

我同意以下这样的说法:“凡是‘做哲学’的学生,他都能以自主的方式操练一套理智技能,以便能够在大量问题上达到更大的明晰性。”[2]我将集中阐明下列哲学能力和技巧:分析、解释和理解;对于其他哲学理论和论证的批判性考察;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和理论,并对其进行论证;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与同行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讨论和交流。为此,我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如何阅读哲学文字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三种类型的阅读方法:为资讯而读,为启迪而读,为学术而读。如果你是为资讯为读,你会一字一句地阅读一个哲学文字,直至有关世界的某种资讯粘附在你的大脑中。如果你是为启迪而读,你会把哲学文字看作你反思你自身以及你的信念的一种机会。正如爱默生所言,“书籍若是运用得好,是最好的东西;若是滥用,就会成为最坏的东西。什么才是正确的用法?什么是所有手段共同促进的那个唯一目的?它们别无他用,只是为了启迪心智。”“我们听别人讲,是为了自己也能够说。”[3]如果你是为了学术而读,你在阅读哲学文字时就必须非常认真,富有耐心,还要掌握技巧。最后一种读法与前两种读法有根本性不同。

我认为,大多数人阅读哲学文字都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启迪或者为了资讯。如果你是为了启迪而阅读哲学文字,我向你推荐傅伟勋所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其基本框架包括如下5个辩证步骤:

1p [所谈到的作者],譬如老子,实际上说了什么?……

2p在他实际所说的话中,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p实际上所说的话是否在表达上和意义上足够清楚?如果不是,如何弄清p真正想要说什么?

3根据p实际上所说的话以及想要说出的话,他可能会说什么?为了澄清或查明p想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尽可能寻找p原始说法的所有可能涵义,然后筛选出那些在诠释学上最具重要性的涵义。

4考虑到p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他应该说什么呢?……

5假设p仍旧在世,如果在考虑完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p能充分意识到他本应说什么,他现在一定会怎么说?……[4]

傅伟勋把这五个步骤或层次简称为“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创谓”。爱默生说过,“不仅有创造性的写作,还有创造性的阅读。”[5]在我看来,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法,特别是一种为启迪而读的方法。练习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可以使我们的哲学阅读活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接近哲学创造的大门。

2. 如何对其他哲学家的主张和论证做批判性思考

当我们阅读一个哲学文字时,我们并不只是为了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他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或者至少是有道理的”。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必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所讨论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他讨论的或许是一个所谓的“大问题”。譬如,有独立于我们的心灵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吗?我们如何知道有关这个世界的知识?何谓真理?何谓因果关系?我们是否具有自由意志?什么样的不均等是不公正的?语言何以可能?或许是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譬如,如果你不能证明在自己的心灵之外存在某种东西,你还能够继续相信有一个外部世界吗?

2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是什么?譬如,作者可能主张:有一个在我们心灵之外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具有自由意志;我们当然知道有关外部世界的某种东西;有关外部世界的怀疑论是错误的;计算机不可能完全跟人一样思考;专名是没有涵义的严格指示词。

3作者用于支援其主张或理论的理由或前提有哪些?除了明确陈述的那些理由或前提外,他是否运用了其他预设、假说或未经明示的前提以支撑他的论点?所有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前提都是真的吗?或者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吗?为什么?

4作者是如何运用他的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假说去论证他的主张或理论的?换言之,他论证其主张或理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借助于某种结构图来演示他的论证?他的论证可靠吗?他的论证中存在无效推理或谬误吗?如果有的话,又是哪一种?错在哪里?

5他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核心概念是不是足够清晰、精确和严格?或者,它们都相当模糊、含混且容易产生歧义?那些概念在他的论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该如何去正确地界定它们?

6作者的主张或理论是否能得到足够强的支援?它本身是否是真的,或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

7如果作者没有为其主张或理论提供足够可靠的论证,我们是否能够替他建构其他的论证去支撑其主张或理论呢?

如此还可以继续下去。通过思考所有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我们可能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我们改进并发展了作者的主张或理论及其论证;另一种是,我们否定了作者的主张和论证,然后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主张和论证。

我用两个简短例子来说明上面提到的步骤3和4。

论证1:一位粒子物理学家开玩笑说:自1950年以来,所有费米子都是在美国发现的,所有玻色子都是在欧洲发现的。不幸的是,希格斯粒子属于玻色子,因此,它们不可能在美国被发现。

在物理学家的玩笑中,他运用了一种糟糕的论证,因为他悄悄地把一种错误预设作为其论证的大前提,即: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由此,他的论证可表示如下:

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

美国科学家在过去的60年都未能成功发现玻色子,

所以,美国科学家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发现包括希格斯粒子在内的任何玻色子。

虽然上述推理是有效的,但其大前提即那个预设是不成立的,故那位物理学家原来的那个论证也不能成立:仅仅从其明示的前提出发不能得出他的结论,而未明示的那个前提却是错误的。

论证2:去年,有6000人死于饮酒,有4000人死于驾车,却仅有500人死于醉酒驾车。因此,醉酒驾车比单纯的饮酒或单纯的驾车更加安全。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论证:它根据不同行为方式事实上造成多少人死亡,去判定一特定行为方式是否比其他行为方式更加安全。这很可笑。在估算两种行为方式各自的安全程度时,我们不仅应考虑它们分别造成死亡的人口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考虑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类似的谬误在哲学文字中有很多。在阅读哲学文字时,我们应该非常小心那些未经明示的预设或假设,错误的前提,不合逻辑的推理步骤,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去研读哲学文字。

3. 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并做出论证

为了具备哲学素养,我们不能只重复其他哲学家的学说和论证,而必须批判性地、独立地思考,以形成我们自己的主张、理论和论证。如何完成这样的哲学任务?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式:

1每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哲学问题:越是具体,越有限制,就越好。

由于存在太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必须从中选取一个,然后集中关注所选择的那个问题,并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回答。

2带着批判态度去读其他哲学家在该问题上所发表的作品:选择精要的文献去读。

没有人能够独自地做哲学。采取对话的方式,对于从事哲学来说是必需的。因此,在选定某个哲学问题后,我们必须了解其他人曾经对之说过什么。我们必须去读相关的出版物,并对它们做批判性思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得从大量的相关读物中选取精华,这是一件需要资讯和眼光的事情。

3逐步形成你自己在所选定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为了实现这一点,你的思考必须具有批判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想获得成功,你只能如此,别无他法。人生苦短,没有人愿意听或读没有任何新内容和新观点的东西。

4为你的主张或理论构造论证。你必须寻找重要的理由、前提甚或合理假说来支援你的立场或理论。你还必须把它们组织成一定的逻辑结构。然后,你就可以对你的观点提出一种可靠的论证。

5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思考wishful thinking,要设想你的主张和论证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异议,并预先对于这些异议做出答辩。

6听取你的同学、老师及其他对话者对于你的文章的评价意见,并在认真思考他们的评论之后,反复修改你的论文。

7在研讨班、工作坊以及讨论会上报告你的论文,然后向专业杂志投稿。如果你有天分且足够幸运的话,你的文章会被接受并最终发表。

如果你能够富有成效地进行阅读,带着批判态度进行独立思考,思路清晰地进行原创性写作,你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也就是说,你已经是一位合格的、称职的哲学家了。

通常来说,一位哲学家能够很好地思考,他善于做如下的事情:

· 按重要程度排列他所关心的问题和议题。

· 从大量出版物中选择相关的精要文献去读。

· 对于复杂的资讯进行总结概括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梳理。

· 对相反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做批判性思考,通晓逻辑及谬误知识,尤其是在自己犯有谬误时能够及时发现它们。

· 确定有哪些情形、行为和政策带有道德性因素。

· 选取受原则指导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 利用书面和口头形式做有说服力的推理。

· 以言辞清楚而又重点突出的方式撰写论文或计划。

· 当发现别人对于自己的思路提出有效批评时,能够改变原有的想法。

· 承认在信念即便是十分强烈的信念与知识之间存在甚大差异。

· 保持开阔的心胸,宽容对待相反的意见和不同的选择。[6]

如此等等。有人说过,哲学关注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教条主义者固守他所钟爱的信念或意识形态,然后去寻求能够证明它们的证据或推演过程。相比之下,一位合格的哲学家会跟着自己的思维走:理性的思考把他引导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应看作不同的信念体系,而应视为不同的方法论。哲学是手段而非目的,除非所谓目的就是训练我们的大脑!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是哲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还应该开设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譬如研讨班seminar。“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语seminarium,意为“温床”seed plot:培育出某些优良的种子,然后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通常,研讨班有一位指导教师和不到20位学生,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 指导教师为研讨班选择一个话题或题目。

· 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文字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字通常是某些新近发表的论文或重要著作的章节。

· 学生在研讨课开始前预先阅读所指定的文字。

· 一位学生在研讨班上针对所选定的文字做报告:概述文字内容,做出自己的评论,再提出一些问题,等等。

· 所有学生参与到有关该文字的讨论之中。

· 指导教师控制着研讨班的整个过程:时而提出问题,时而发表看法,时而给出指导,由此引领讨论的方向。

· 在研讨班结束时,所有学生都需完成符合学术标准的有一定长度的论文。

据我所知,研讨课在中国大学遭遇到一些很严重的问题。谈到这些,有些使人难为情:除了那些指定将要在班上作报告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包括研究生并不去阅读课前所指定的文字,他们没做什么准备就来到了教室;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既不提问,也不参与讨论。这种现象的根源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有深远的关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努力去改变这种情况。

可以说,研讨班是苏格拉底诘问法的现代版本。后者是“苏格拉底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问题的技术,旨在对于那些不爱思考的人进行 *** 、推动、激发,以使他们意识到:在他们的各种主张或观点之间存在矛盾或内在不协调,他们对于各自的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缺少理性的理解,因此他们需要去寻找哲学智慧。在苏格拉底那里,这种方法被用作挫败自我膨胀的一种有力武器。”[7]苏格拉底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询问:苏格拉底先请对话者阐述一个论点,他会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作为反驳的靶子。 2演绎:苏格拉底从对话者的论点推汇出某些进一步的断言,然后他进而论证说:这些前提隐含着与原有论点相矛盾的推论,对此对话者也会同意。

3驳斥:苏格拉底进而说,他已经表明对话者的论点是错误的,其否定才是真的;他会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支援他的说法。

4归纳:苏格拉底从他的各种特殊例项中提炼出一般命题。

5定义:苏格拉底对由上述步骤获得的有关一般或共相的解释做精确阐释。

因此,亚里士多德断言:“事实上,是苏格拉底真正完成了这两项创新:归纳论证和一般性定义,二者都关乎科学之基础。”[8]

很清楚,研讨班及其原型——苏格拉底方法——反映了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一个问答过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场对话。其中一个人正在寻求理性的洞见与理解,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知识。他希望能够帮助那位新手。此种对话从学生所寻求的无论什么信念开始。如果他不假思索地重复他所处社会中的道德说教,这位指导者将想方设法迫使他对那些说教进行质疑。如果他所采取的立场是: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对于任何人都是真的或有效的,指导者会尝试另一条不同的质疑路线。这段旅程的终点总是一样:智慧,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的理性见解,因而也是一种更加幸福、更为完整、更有价值的生活。

可以说,以对话的方式学习哲学,将会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他们自己对於哲学问题的回答,进而培养他们在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即智慧。

四、结 语

大学毕业时,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首先,他们对哲学已经颇为知晓,换言之,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哲学知识。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哲学上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了特定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对於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教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概括,我喜欢以下概括:

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哲学,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途径,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本领。它有助于人们分析概念、定义、论证及问题。它有助于人们组织观念和议题、处理价值难题、从大量资讯中汲取精华。它有助于区分不同观点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能发现对立观点之间的共同立场。它还有助于人们把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视角综合为统一整体。

交流技巧。哲学特别有助于人们发展表达与交流上的能力。它提供了有关自我表达的一些基本工具,譬如,通过精心构造的、有系统的论证以表达思想的技巧;这些工具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或者使用得并不广泛。它有助于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独特性,有助于人们解释棘手的问题,有助于人们在写作和说话中消除含混与模糊。

说服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构造清晰的陈述、健全的论证以及切题的例项。因此,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说服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学会建构和守卫自己的观点,欣赏存在竞争关系的那些立场,并有说服力地表明为何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优于其他人。这些本领不仅可以通过哲学上的阅读和写作来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教室内外的哲学对话来培养,后者是完整的哲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写作技巧。许多的哲学课程都教学生如何去写作,而且平常布置的许多哲学文字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学短篇。哲学通过对困难的文字进行考察而教会人们进行解释型写作,通过强调要公正对待不同的立场而教会人们进行比较型写作,通过发展学生确立自己观点的能力而教会人们进行论证型写作,通过用具体例项——它们是哲学概括必须系于其上的锚——详细描绘而教会人们进行描述型写作。于是,结构与技术会在哲学写作中受到强调。原创性也会受到鼓励,因而学生通常都希望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想。[9]

显然,所有这些能力和技巧正是博雅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培养人们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气质,以期能够通过理性探讨在事实、理论、行动等问题上尽量达成一致。显然,这些能力和技巧具有可迁移性,它们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用前面所引的黑尔的话来说,除了做职业哲学家外,除了哲学专业之外,主修哲学的学生也适合去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囊括了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这就是说,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那些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非常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对於哲学教育的最好辩护。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工作坊是以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容易明白和掌握一些成长的知识,但这种工作坊一般不直接涉及学员的成长。

1、学习知识和个案演示结合的工作坊

这种工作坊的不同之处,是加进个案演示,当场解决问题。

但这种演示站的比例不大。

2、以实际的成长为中心的工作坊

这种现场处理大量的个案,做大量练习。

通过做个案推动大家学习,激发大家成长愿望,帮助大家觉察自己的问题。

就全人心理学工作坊来说,更加强调“满负荷运转”,即充分调动每个学员的智慧和能量,充分发挥团体的动力,关注每一个学员,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工作坊学员在导师的启发下,大家逐渐对自己开放,觉察自己在成长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平时是很难觉察到的。

一些更加直接追求心灵成长的工作坊,常常会在工作坊上在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来,并且得到处理。

与个体咨询相比较,工作坊的成本大大降低。

工作坊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具有团体效应,参加者在别人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启发,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工作坊的人数以15人——30人为宜。

人数太少,气氛不够,不便于互动和分享;人数太多,导师不能够关注到每一个人。

关于心理学帮助人们成长的方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个体咨询。其实,具有更大威力的方式是“工作坊”。

目前在我国,“工作坊”的形式正在普及之中,逐渐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心理消费形式。

扩展资料。

学习方式(learnl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有多种不同类型,主要有:

(1)沉思型与冲动型。

前者在思考之后做出反应;后者则凭直觉立即做出反应,易出错。

(2)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前者较少受外界刺激干扰,独立学习;后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独立学习.具有依赖倾向。

(3)平稳型与敏锐型。

前者习惯于以常规方式学习、思考问题,长于守成,短于创新;后者倾向于做新的尝试,思想灵活,反应敏锐。

(4)冒险型与谨慎型。

前者喜欢新奇,敢于冒险,力求成功倾向占优势;后者则是避免失败倾向占优势。

(5)认知繁化型与认知简化型。

前者倾向于全面、细致考察事物,力求面面俱到,但不易抓住重点;后者倾向于以点概面,易受表面因素影响,不易触及问题深处。

什么是工作坊?工作坊(WORKSHOP)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工作坊具备一些鲜明的特征:1)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甚至,很多伟大的思想与理论都是在工作坊这种形式的讨论之中诞生的。2)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可以在某人的家里,也可以在正规的会议室里面,更可以在旅游景点,工作坊的时间与地点都比较灵活。3)费用较为低廉。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采用“AA制”的工作坊仅仅只需要参与者支付餐费与场地租用费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