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是可以提前积累一些模板的,在考试的时候套用这些句型,可以提高写作速度,也可以确保句式的准确性。下面是英语议论文的万能模板及范文,速看!
英语议论文写作模板一
recently the issue of whether or not______(讨论话题) has been in the limelight and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in the public. there are two major arguments that can be made for_________. for one thing, __________can bring ____ to_____________(优点 一 )。 for another, it is widely hold that people usually ____w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二)。
but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also drawbacks to__________, among which are ____________(列举缺点)。 for instance, it can be __________to 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 in addition, many people find it ________(形容词)to _______________(第二个缺点)
when asked to __________, i tend to ____________. this is because i _______________(原因 一 )。 further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二)。 finally, ______________(原因三)。
英语议论文写作模板二
the effects ___________ has produced on____________ can be boiled down to two major ones.
first , 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一 )。 more importantly, ________________(影响二)。 hence, i believe that we will see a ____________(提出展望)/ nevertheless, i do not think we will see a ______(或反面展望)
there are numerous reasons why ____, and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a f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here. the first is that the more(比较级)_____, the more (比较级)。 in addition, we all agree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原因)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fi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get a job. It sounds strange sinc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usually intelligent, well-educated phenomenon, aspirant and eager to bring their talent into full play. Then what underlies the strange phenomenon?
近几年,大学生发觉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这听起来很奇怪,因为年轻的大学生通常是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上进和渴望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的。那么,是什么引起这一奇怪现象呢?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To begin with,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aim too high. All they want are “good” jobs which could offer good salary, comfortable working conditions, high social status among others. Consequently, most college students are unwilling to accept vacant jobs they consider not “good” enough. Another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majors some students study in school and the demands of vacant jobs. So companies think some students are not fit for the jobs.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首先,现在大学生的要求太高了。他们想要的是能提供较好的薪酬,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好工作。结果,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不够好的空缺职位。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和空缺职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企业认为有些学生不适合那些工作。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requires efforts on both the society and the students. The companies should value the students, talent and knowledge while the latter should not merely aim at material gains. They should be down-to–earth in building up their career. Furthermore, they should face their weak points so as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be more competent.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看重学生,才能以及知识,而学生不应该只着眼于物质利益。他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另外,他们应该面对他们的弱点从而提高自己,使自己更有能力。
英语论文格式模板2017
英语论文格式模板是怎样的呢?撰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除了细心严谨之外,还要了解论文格式。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论文格式模板,欢迎阅读!
英文论文格式均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社发布的标准格式为准。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 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3.5 cm,左、右页边距均为3.25 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14.5cm, 长不得超过22.5cm。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 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 单位: 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 practice for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可以通过电话1-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 metric editorial guide, 5th ed,1992 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 索取(american national metric council, 1735n. lynn street, suite 950, arlington, va 22209-2022)
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 1,figure 2,table 1,table 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色色标扫描图。
作者联络信息: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 materials)部分。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使用软件:MicrosoftWord2000以上版本。
文献注释
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如:
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学位论文的标准格式二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如何选题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6,善于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作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一篇(或一组)系统完整的论文,可以得到指导和帮助或在他人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但应注明,不能照抄他人成果.论文学术观点应明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上海交大本科:工程设计类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字数,正文的字数不得少于1.5万字;研究类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万.硕士论文一般为30000字以上,博士论文为50000字以上学士论文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要注意在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中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能表明作者的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在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开始,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开题报告,拟定工作计划,科研调查,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文字总结等工作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2年.博士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要选择在属于学科前沿的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最重要的环节,其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两年.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调研,选择研究课题.一般在第二学期通过开题报告并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分阶段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名可适当长一点,好题目能看到2点P2P网络文件高速下载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对等网络拓扑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对等网络多关键字检索技术研究与实现P2P网络中安全即时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研究切入点核心工作+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具有先进性和鲜明性,既不能太宽,(博士)也不能太小P2P计算(wrong!)P2P系统设计(wrong!)学位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原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摘要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上海交大本科学位论文摘要(中,英对照)字数严格控制在(300-500字数).�(一般学校规定硕士论文摘要约1000字,博士论文约3000字)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绪论(综述)一, 概述作者研究此项工作目的,范围国内外进展情况,前人成果本人设想,研究方法概述论文安排二,基本理论介绍现有的基本理论正文正文为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论文观点的理论分析(基本理论可放在综述部分)(仿真分析)系统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本人的论点及讨论等附有各种有关的图表,照片,公式等.要求理论正确,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文中若有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或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注明,并与参考文献一致.结论是对正文的最终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炼.包括三部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意义,地位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博士论文必须有)存在的问题,不足或进一步工作的设想结论部分是全文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评委重点审查之处,内容文字语句均须反复推敲,认真写好.学位论文的创新博士论文必须有创新点,硕士论文也应有新见解和新的进展;创新点切忌太多,一般学士有1点,一般硕士有1-3点,博士论文有4 - 5点就可以了,不超过6点;要实事求是把创新点提炼出来,其核心是新和实,而不是大和空,但可以把工作推广.学位论文的创新例举提出新原理(公式),技术,方案(方法),新的P2P负载平衡算法学位论文的创新例举移植其他领域原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Grid,P2P利用现有原理构成新系统BT思想利用于FTP学位论文的创新例举新原理在原系统中应用将博弈用于负载均衡 将遗传算法用于P2P的拓扑进化学位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差别学位论文包含一般科技论文要求,但又更加系统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和贡献以及写作水平等.国内外进展应详细说明,基础理论也应介绍.创新(自己工作)论述详细,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系统和实验结果.结论中要有比较详细的总结并明确自己的贡献学位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差别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可以包括2-3部分工作学位论文内容可以发表成若干篇科技论文,而且学习期间必须发表文章.导师在学位论文中在导师栏署名,在科技论文中是在作者栏署名.学位论文如何优秀(必要条件)题目有意义-反映宽广知识面充分了解国内外情况(文献),扎实的基础理论,提出问题,确定论文的方向和题目.内容要充实-反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深入的专业知识,找到可行创新途径,理论分析深透,掌握较强的实验技术和独立工作能力.结果有水平-反映明确的贡献分析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可信,论文才有水平有价值有贡献.学位论文如何优秀(充分条件)逻辑上注意论文结构和内容的完整与呼应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仔细安排全文章节,做到结构完整,即综述,正文和结论完整;内容呼应,即理论和实验呼应,问题,创新和解决方法及结果呼应.文字上注意规范流畅文字流畅书写规范,注意论文和摘要的书写格式,正确使用专业术语,量纲和单位以及标点符号,不能太晦涩也不能太口语化;准备清晰明了的幻灯报告课题来源意义,主要(创新)论点,分析和实验系统及结果,结论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要求1.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必须写出一份300—500个词左右的论文摘要(中,英对照),并提交25000以上印刷符号的专业翻译文章 2.毕业论文约30页,A4张.工程设计类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字数,正文的字数不得少于1.5万字;研究类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万.3.基本内容:绪论/概述 正文 结论 4.规范的格式:采用三级目录,第一级"2",第二级"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5.标题为三号黑体字居中,内容为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二个字 注意写作格式1.公式单独一行写,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 2.表格:注意序号,题目在表格上,按章节顺序编号.每个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3. 插图:注意序号,图题在图下正中,图中坐标应标注单位 ,按章节顺序编号.全文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二,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对创造性成果进行的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以及科学总结,并通过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章.科技论文必须完整回答为什么研究(why),怎么样研究(how)和结果是什么(what).研究工作或实验总结与科技论文不同,总结在内容上可能更详细,但也不一定有创造性,也不一定发表,格式也不十分严格统一.论文强调科学性,创造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科技论文四性科学性- 内容可靠,数据准确,实验可重复.创造性-原则上是不能重复别人工作,可以改进,但不能照抄.逻辑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推导合理和编排规范.有效性-公开发表或经同行答辩. 学术性-对事务进行抽象概括和论证,描述事务本质,表现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同于科技报道和科普文章,要用书面语言论述精练.科技论文分类发现发明型分析计算型(仿真分析)科技报告型论证型综述论文的核心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写法,一般一篇论文论述一个核心问题(综述除外)论文的核心是作者根据国内外发展和自己工作梳理出来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元部件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系统特性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现等;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案,新进展,不同看法.文章结构和长度结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致谢(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等文章长度并无明确规定,一般科技期刊文章在4000-8000字(含图表),根据杂志和文章类别而定.综述文章多由编辑部门邀请权威撰写,涉及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内容广泛,可以较长.科技论文的篇名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明确无误篇名简短,不超过20个字少用研究和空洞应用之类字避免用不熟悉的简称,缩写和公式等关键词4-6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第一个为本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或二级学科第二个为本文主要成果名称或若干成果类别名称第三个为本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名称,综述或评论性文章应为"综述"或"评论"第四个为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词组引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介绍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目的一般不要出现图表正文论文核心,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一般正文应有下述几个部分组成本文观点,理论或原理分析实现方法或方案(根据内容而定)数值计算,仿真分析或实验结果(根据内容而定)讨论,主要根据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产生的变化,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符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结论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以正文为依据,简洁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异同在理论与实际上的意义对近一步研究的建议致谢对给予本文研究的选题,构思,实验或撰写等方面给以指导,帮助或建议的人员致以谢意;由于论文作者不能太多,所以部分次要参加者可不列入作者,表示致谢;一般资助单位应在文章首页下脚加注,一般不再致谢.参考文献文章中引用他人成果或文章内容应注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规格应按国标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附录附录不是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可为深入了解本文人员提供参考主要提供论文有关公式推导,演算以及不宜列入正文的数据和图表等注意事项-缩写词,外文字母摘要和正文中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都必须写出全称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正体:计量单位(cm, kg)斜体:物理量,坐标,函数符号 R,L,C注意事项-量和单位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一篇文章不要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或多个物理量,如用C同时表示常数和电容首次出现(公式)的符号应在其后说明物理意义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字母,如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 不能用TV ,应当用 Vt 组合单位的斜线不能多于1个,W/m2/k应为W/( m2· k)或W·m-2·k -1 注意事项-图,表图表内容及含义,坐标名称量纲清楚图和表内容不应重复,一种数据用图或表一个表示应按顺序连续编号 Fig. 1, Fig. 2, Table 1…图框宜细,曲线应粗表格应用三线表基本入手途径(一)1.选题最关键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题目,可拓展性强的领域要尽可能选择研究学科交叉点不要盲目追随研究热点,强调独立选择.2.创新之路提出自然的,很简单的,具有直觉性的解决方法,做深下去考虑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点做下去要广泛粗看,少量精看基本入手途径(二)3.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背诵科技英文段落及常用句式由浅入深,勤于动笔向国外投稿,得到反馈科技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 200字左右,无废话;用第三人称写,说明文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字眼,也不要有"首先" , "最后" , "简单" , "主要"和"次要"等修饰词;文摘可单独发表,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得使用文章中的章节号,图号和表号等;第一句不要重复文章篇名或已表述过的信息;不能写常识性内容,过去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只写最新进展.三,关于英文文摘英文摘要(Abstract)SCI,ISTP和EI等索引主要是根据英文题名和文摘选录文摘长度一般为100-200 words.内容要求与中文大体相同,主要讲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内容要精练,不要将结论译成英文作摘要.文章题目第一词切不可用冠词The,A,An和And(单位名称也不用The Institute …)英文摘要(Abstract)各大索引题名与文摘是连排的,所以文摘第一句话一定不要与文章题名重复.题名少用缩写词,必要时需在括号中注明全称,也尽量少用特殊字母和希腊字母,因摘要排版要快,尽量简单.英文文摘(Abstract)叙述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不得用第一人称作主语.文摘尽量简单,不用长句,尽量用简单句:at a temperature of 250o C to 300o Cat 250o C - 300o C用事实开头,避免用从句开头;用过去时叙述工作,用现在时态说明作者结论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was detected … The pointing accuracy is 0.1 arc-seconds. 不宜使用口语省略式词 does'nt, should'nt 等英文文摘(Abstract)不用不常见的词汇,主语与动词应尽量靠近可用动词的情况不要用动词的名词形式,如"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 ""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注意冠词用法,a 是泛指,the是专指"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Pressure i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Abstract 例句"A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ultrasonic waves is investigated… " " A multiview connection technique for 360-deg three-dimensional (3-D) measurement is presented… "下句形式不用"This paper introduce… " "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 HBT…" 四,怎样读文章怎样读文章(一)在读文章前,确信它是值得的.先看题目,然后是摘要,如果没有完全失望,继续看介绍和结论(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conclusions)在掌握所有细节之前,浏览整个文章,尽量找到那些关键点(the most implortant points).如果还觉得它是有关和值得的,就回去继续看(当然如果是老板要你看的重要文章,跳过前面的内容,直接读就行了). 高的效率从结论开始,浏览图示和表,看看他的引用. 只在你觉得相关或者你觉得能给你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才读其他部分. 跳过你已经知道的部分(比如背景和动机). 怎样读文章(二)积极主动的思考作者怎么想出这个念头的 这件工作到底完成了什么 它和这个领域的其他工作有什么关系 其中重要的引用文献是哪些 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的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相关领域的什么想法和这个主题相关 有什么不同 这些想法怎样帮助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 怎样读文章(三)总结所读的每个主题关键问题key problems 所描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 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替代的方法 读完以后,看一下表述的问题 什么使得这篇文章易读 文章解决了哪个级别的细节问题 什么例子用来阐述重要的概念 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结果能够一般化(推广)吗 怎样读文章(四)良好的组织习惯一个有用的方法是,用笔记录自己读过和听过的东西.写下自己的想法(speculations),感兴趣的难题,可能的解决方法,要查看的参考数目,笔记,文章的概要,有趣的印证.阶段性的复习可以发现这些思想是不是开始走在一起(fit together).即使那些笔记没有用,也会帮助我们集中精力,找到重点和进行总结.(You may find yourself spending over half of your time reading, especially at the beginning. This is normal.) 怎样读文章(五)发展自己的IDEA确认所描述的思想真的有用(而不是仅仅理论上成立,或者是一些不重要的例子上面成立)真正理解文章,就要懂得问题的动机,解决方法的可能选择,解决方法基于的假设.这些假设是不是现实,它们是不是可以在使方法有效的情况下移除,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实际完成或者实现的工作,理论判定或者实验验证的有效性,扩充和延伸算法的潜力. 保存读过的文章,建立在线的参考书目.增加关键字的的域,文章的位置和感兴趣的文章的总结.这对以后写文章以及给其他的研究生很有用. 怎样读文章(六)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每周留一定的时间看看是不是可以想出研究想法 每周至少到图书馆看一下相关领域前面杂志的摘要.选择一两篇仔细阅读并且批判. 每周进行一次调查,利用电子资源或者图书馆寻找领域相关的技术报告,选择性批判性的阅读. 参加一个研讨会或者讨论组,批判性的听取. 了解研究的进展要注意你清楚这个领域的所有文献,如果你不经常复习一个月以前的文献,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别人的思想不清楚了.另外一方面,也不要让别人的想法限制了你的创造力. 要注意避免的方面主动(活跃)的听和读需要被当作贯穿你整个事业的"不间断教育".不要愚蠢的认为在你开始研究前应当读完所有的文献,而应该选择性的阅读.一开始从经典的文章(询问你的老师或者同学从而得到一些最有用的杂志和会议)和最近几年的杂志和会议开始. 五,开始写作开始写作(一)读一些最新的论文,尤其是那些发表了的.学习它们的内容和表达,注意它们里面的-进一步工作.(future work) 仔细的记笔记.记下每一个新的结果,即使没有重要的和有帮助的东西. 写出一个纲要,它以后会经常改变,经常在头脑中保持一个新的构想对以后平滑的过渡很有好处. 开始写作(二)第一章:导言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重要 别人做了什么工作 自己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其他部分是怎样组织的 第二章:问题问题定义术语介绍基本属性讨论第三章:主要想法1……第k+2章:主要想法k第k+3章:结论重述完成的工作讨论进一步的工作开始写作(三)不要总认为文章必须从第一页写.直接写主要想法big idea,记录怎样和其他部分组织在一起.一个组织各章的方法是展现给你的实验室同学(fellow students),如果你能够将它们组织成连贯的"一小时报告",那就表明你可以写你的文章了.开始写作(四)无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内容也是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 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这是写清楚要的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出笨拙的东西,不断的修补,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确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说清楚为什么,不仅仅是怎么样. 从每一段到整个文章都应该把最引人入胜的东西放在前面.让读者容易看到你写的东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处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确定(be sure)说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么.确定你自己知道这个思想是什么,然后想想怎么用几句话写出来.开始写作(五)不要大肆夸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得到反馈如果你加入讨论组,会收到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请你评论.知道别人对论文的意见很重要.你给别人帮助,别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为文章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你应当读上两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表达. 如何减少写论文的痛苦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慢慢 地你也发觉它清晰起来.记住你写得草稿很可能要全部推翻.着重于内容而不是格式不要追求完美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有序的写出来(in order).次序是不一定的.你可能要从正文写起,最后在你知道你写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写简介.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能写上一页.追求完美也可能导致对已经完美的文章无休止的修改润饰.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把写作当作和人说话就行了. 积极的动力积极的反馈定下每天,每周,每月的目标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尽可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及时的交流要与人分享你的想法或者给别人以建议分而治之 在写论文时,不是写整个的文章,而是一节,一段,一章的写.一次实现一个部分,找出那些一个小时里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确信,不要让它们阻止你完成一些东西——一天一次.记住:你完成的每一步工作都使你接近完成.六,论文写作辅助工具1.Word-论文模板2.Origin绘图工具的使用3.MathType公式编辑器4.Linux实验七,一个例子及常见问题学士论文例子基于对等网络的即时消息系统在写之前把目录做好终点就是起点.以终为始,以始为终.学士论文常见问题1.论文格式不合要求或字数不够 2.第一章改为: "绪论"或"概述"或许要好一些,这一单应分为几个小节.概述最好写到4页以上.,概述写清背景,动机以及本文的工作安排.也可以把本文的贡献放上去, 3.对于论文的实验结果,应给出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而不应是仅仅罗列一些结果.4.有的论文描述算法时给出了算法的代码,最好不要大段地拷贝代码,而尽量用流程图或伪代码.并对代码给出分析. 5.论文尽量少用或不用"我,我们"之类的词,尤其尽量不要用"我"这一字眼
时光飞逝,四年过去,接下来将面临的是本科 毕业 论文提交和毕业答辩,而毕业论文提交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论文格式。那么毕业论文有哪些格式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格式要求
1、打印设置
毕业论文一律采取A4纸张打印,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各2.5cm,左3cm,右2cm,行间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2、字体要求
全文未作特殊要求的字体都采用“宋体”.
3、标点符号
注意论文中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4、页眉页脚设置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奇数页页眉按“第1章 绪论”这种形式打印该页所在的章号和章题目,偶数页页眉上打印“XX大学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书写;从封面下一页开始到正文前一页,页码在页脚按希腊数字(Ⅰ、Ⅱ)连续编排,从正文开始,页码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采用宋体五号居中书写。
本文所讲论文格式要求部分内容可能与学校全日制本科论文格式要求有冲突,以学校为主,但关系不大。
二、本科毕业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主要由封面、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封底组成,其中短篇幅论文的目录部分可以省掉,注释和附录可根据情况取舍。下面我们就一一讲讲各部分的格式要求。
1、封面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面。包括以下内容: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不需写教师职称)(以上项目各占一行,中间位置左对齐,使用宋体三号字,填写内容左对齐并添加下划线,下划线长度一致)。
注:封面可从学校教务处网页下载。
2、中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黑体,居中,下面空一行
3、英文题目
书写格式要求:英语论文题目要言简意赅,完整的概括全文主题,论文题目一般不要超过15个单词,尽量在一行展示,如果一行无法展示完,可以另起一行,也可以做成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形式,英文论文题目的意思应与中文题目一致。
字号字体格式要求: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英文论文题目对大小写的要求可参考 文章 :英语/英文毕业论文题目格式
4、中英文摘要
书写格式要求: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300-5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Abstract”采用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居中书写,内容部分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
5、中英文关键词
书写格式要求: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6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内容部分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中文“;”分号隔开;“Key word”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体,内容部分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关键词之间用英文“;”分号隔开。
6、目录
书写格式要求:目录中的标题不能超过三级,由标题、点及页码组成,一般论文题目是通过Word文档工具自动生成的,详见:毕业论文目录的自动生成 方法 与格式要求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标题字体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二级用4号宋体,三级用小4号宋体。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之间用连续三连点连接。标题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缩进一字处理。
7、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字以上,主要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即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如下。
书写格式要求: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400-500字左右。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理论、问题原因与分析(讨论)及对策部分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及分析,论证观点,并提出见解。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 总结 全文,加深题意,300-400字左右。
字体字号格式要求:
(1)正文标题
一级标题均采用“第1章 绪论”形式,三号黑体(不加粗),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采用“1.1 研究背景”形式,四号黑体(不加粗),顶格书写,前空一行,后不空行;
三级标题采用“1.1.1 课题来源”形式,小四宋体加粗,顶格书写,前后均不空行;
四级标题采用“(1)课题意义”形式,小四宋体,后面紧跟正文,前后均不空行。
(2)字体段落
所有正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靠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均为固定值23磅。所有空行均采用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
(3)图、表、公式
图: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d.引用别人的图表一定要注明来源。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8、致谢
应以简短的文字对题目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辩及评阅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同学等)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和品德。限200字以内。
9、参考文献
另起页,“参考文献”四个字采用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要求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且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以示对文献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的标注国际上有通用的习惯,中国也有国家标准规定,不可杜撰。论文中,标注参考文献所依据的标准应该统一,不能混用。此外,参考文献应列在论文结论后。
在 说明文 献出处时,书写格式为:
①科技书籍和专着:主要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着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等。
如:陈日耀。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3-36
②科技论文:主要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等。
如:庞思勤、刘成伟。激光加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机理研究。兵工学报,1992(4):84-91
③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宜引用。确需引用时应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档案资料”、“己投稿”等字样。对于学位论文也应注明“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单位。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见文章:论文正文和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
10、注释
“注释”两个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下空一行,内容为5号宋体。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
11、附录
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供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以及计算程序和说明等。“附录”两字采用三号,黑体,顶格书写,内容为5号宋体。
12、封底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的封底,按先后顺序排序装订。
13、主要符号表
一.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3.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学位论文包括前置、主体、附录等三个部分。(一)前置1.英文封面: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时间组成。2.目录:由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篇、章、条、款以及参考书目、附录等序号、题名和页码组成,排在英文封面之后另页。3.中、英文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概要、作者的突出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成果以及实验方法、数据或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为便于文献检索,学位论文应注明三至五个具有代表意义中、外文“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论文的中心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分别排在中、外文摘要的左下方。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外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二)主体部分主题部分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1.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2.正文: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论文选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或论证。要求论据充分,论点明确。行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正文部分要有分级标题,章、条、款、项的序号编码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分级系列编号法,论文中的章、条、款、项依次排列,依次从1开始,连续编号,中间用“.”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示例:1.2.…… 2.12.2…… 2.2.12.2.22.2.3.… 2.2.3.13.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它是对正文部分的论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4.参考文献:写作学位论文过程中,阅读或运用过某些文献所列出的书目清单,置于正文之后,另页开始。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原文献语种为原则。(1)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排前,中文文献排后。外文文献书名须用斜体。(2)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或外文字母顺序排列。(3)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两字或五个英语字母。(4)将各文献的类型代号(即文献英文名的首字母)注明在文献之后:专著[M] 学位论文[D]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报告[R]专利 [P] 专著、论文集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文件 〔Z〕电子文献中光盘图书 [M/CD](MONOGRAPH ON CD)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5.文内所引文献:要求附夹注,应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若为转引文献,则加quoted in 字样。例:(王佐良,1982:38)(Newmark,8:26-33)6.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该与正文中标注的文献一一对应。正文中没有出现的,不应出现在参考文献中。(三)附录部分附录包括所有与论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如图表或照片等。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文论文
Times New Roman 字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一、论文的题目要求
1、论文题目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目录。
2、论文题目不能用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3、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
4、论文题目语义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
二、论文摘要的要求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它说明论文的主要思想、结构框架,或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三、论文的关键词
每篇论文必须选中3--5个中、英文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其对应摘要的左下方,中文关键词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到的规范词。
四、论文的字体及字号规格
1、英文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中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所用中文使用“宋体”字体
2、内封大标题使用“粗体三号字”,内封其他信息使用“粗体四号字”
3、正文大标题使用“粗体小三号字”,章节标题使用“粗体四号字”
4、正文使用“小四号字”,正文中成段的引文使用“五号字”
扩展资料:
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每个关键词使用四号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格式模板
英文论文格式均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社发布的标准格式为准。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 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3.5 cm,左、右页边距均为3.25 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14.5cm, 长不得超过22.5cm。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 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 单位: 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 practice for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可以通过电话1-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 metric editorial guide, 5th ed,1992 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 索取(american national metric council, 1735n. lynn street, suite 950, arlington, va 22209-2022)
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 1,figure 2,table 1,table 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色色标扫描图。
作者联络信息: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 materials)部分。
基本论文格式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使用软件:MicrosoftWord2000以上版本。
文献注释
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如:
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
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著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Day,C.,Veen,D.van,& Walraven,G. Children and youth at risk and urban education.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euven/Apeldoorn:Garant. 1997.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Driessen,G.,& Van der Grinten,M. Hom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Netherland:The evaluation of Turkish andMoroccan bilingual programmes- A critical review,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4, 20(3):365- 38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Driessen,G.,Mulder,L.,& Jungbluth,P.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Netherlands. In S.Weil(Ed.),Root and migr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Jerusalem:Magnes Press.1999. pp.83- 104.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
1. 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 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 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著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
一个参考文献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标注时除按上述要求将每位作者的姓提前书写外,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位作者前加&符号,如示例[1],也可仅保留前三位作者,之后加etc.表示。
英语论文格式、标准论文格式模板用CNKI中国知网免费入口整本下载英语论文范文的方法最新最全免费下载英语论文、毕业论文范文的方法【很实用】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不限量免费下载的方法通用论文范文的免费不限量下载方法【超实用】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文论文
Times New Roman 字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英文论文的详细格式: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的始端打上Thesis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英语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英语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0
1.1 Motiv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7-8
1.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8
1.3 Composition of this thesis 8-10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0-19
2.1 Language production 10-14
2.1.1 L1 Production 10-11
2.1.2 L2 Production 11-12
2.1.3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12-14
2.2 Theories on oral output 14-15
2.2.1 Skehan’s dual-model system 14
2.2.2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14-15
2.3 Task Repetition 15-17
2.3.1 Task 15-16
2.3.2 Task repetition 16-17
2.4 Relevant studies on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L2 oral output 17-19
CHARPTER THREE THE CURRENT STUDY 19-25
3.1 Research justification and questions 19
3.2 Hypothesis 19-20
3.3 Methods 20-25
3.3.1 Participants 20-21
3.3.2 Material 21
3.3.3 Research design 21-23
3.3.4 Measures 23-25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25-41
4.1 Results and Analysis 25-34
4.1.1 Quantitative analysis 25-27
4.1.2 Qualitative analysis 27-34
4.2 Discussion 34-41
4.2.1 Fluency 34-36
4.2.2 Complexity 36-38
4.2.3 Accuracy 38-39
4.2.4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path of learner L 39-41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41-44
5.1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41-43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43-44
Acknowledgements 44-45
References 45-49
Appendixes 49-54
A. Instructions of the experiment 49-50
B. The same-content task 50-51
C. The different-content task 51-52
D. Sample of oral pre-task 52-53
E. Sample of oral post-task 53-54
F. Sample of writing repetition task 54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Research Goals and Questions
1.4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
1.5 Analysis Procedures
1.6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to Appraisal Theory
2.2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2.2.1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Abroad
2.2.2 Studies on Appraisal Theory at Home
2.3 Studies on Personal Statements
2.3.1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Statement
2.4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Attitude System
3.2 Affect Resources
3.3 Judgment Resources
3.3.1 Social Esteem
3.3.2 Social Sanction
3.4 Appreciation Resources
3.5 Interactions of Affect, Judgment and Appreciation
3.6 Borders of Affect, Judgment and Appreciation
3.7 Summary
Appendix 1: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Graduate Studies
Appendix 2: Some Samples of the Study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