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写作心得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教育教研论文写作心得

一、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一)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二)经验总结型教学论文的基本模式1.教学心得式 这是初学写作教学论文的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教学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与同行们交流。2.问题探究式 这类论文的写作,往往是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或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写成文章,供同行们参考。3.质疑讨论式 这类论文是作者对教材、教学刊物或参考资料中的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或意见,以论文的形式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4.专题总结式 这类论文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或研究的成果,表现为对某个专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三)材料的积累收集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必要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材料来源包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教学刊物及网上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流览,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作业记录、试卷分析等第一手资料。应该指出,写好课后反思,做好作业记录、试卷分析,养成天天写教学日记,期期写教学总结的习惯,是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对教学论文的写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1.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当确定。太大了,力不胜任,难以完成,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确定了选题以后,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论述角度选得恰当,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首先,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贪大图深,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也不要应付差事,贪图便宜,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其次,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2.定好论文的标题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3.安排好论文的结构在安排文章结构时,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4.写好提纲5.按照提纲撰写初稿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选村,怎样布局,怎样开篇,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在写作时,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不求华丽。五。修改定稿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如果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可以先放几天,让脑子冷一冷再修改。在修改时,除了要改正内容上的错误以外,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纠正错别字;(2)删去那些摸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众所周知的、大而不当的、华而不实的话;(3)修改那些语义晦涩的、重复罗唆的、牵强武断的、字词生僻的地方。(4)力求使行文通顺流畅、明白自然。总之,一篇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应该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简意赅,清新悦目。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自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磨练,而这正是有抱负的青年教师的一种高尚追求。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3.6-3.6×0.5(应等于1.8,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加强口算训练。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四、重视简便运算。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7.8-2.2=15-(7.8+2.2)、9÷12.5=(9×8)÷(12.5×8)……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9.9=21×(10-0.1)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五、易错题对比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38.41+5.7和38.41×5.7;(25×40)÷(50×2)和25×40÷50×2;16.9-(8.5-1.5)和16.9-(8.5+1.5);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范文5篇

在这个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重心放在两点上,一个是教研室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年,本科组开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研课题。在这几年中,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这学期,本科组结合开展“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堂”活动,使我们更加坚定要学生自主探究的决心。目前,我们的教师已经抛开了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育,形成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全体的“教学活动观”和正确的“教材观”。下面就本科组就几年来的教研工作作一下回顾总结。

一、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操作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一些学校教育实验的经验和本科组近年来实践中的体会,本科组把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概括为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总结提升。激发兴趣主要是指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水平上。我们在贯彻这个基本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应有所变通。

二、创设多种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的自主性多是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的。下面这些学习活动,是近些年来主体教育中经常运用的,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在教学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要把学校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实践中来,还要在实践中,创设更多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1)在玩中探究。

这种自主学习活动是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而设计的,各科教学中都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适当运用。

(2)在操作中探究。

是指学生运用实物材料或文字材料的感知中,通过动手等多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经验。数学教学中的摆弄学具,某些语文课中的简易实验,自然常识课中的分组实验等都属于在操作中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

(3)在交流中探究。

这是各科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交流的内容有预习情况,观摩作品,学习心得体会,思想情感体验等。可同桌交流,也可小组中交流或全班集体交流。

(4)在发现中探究。

这种自主学习活动很适用于新课教学时采用,即改变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结论,然后阐述讲解的教学过程,而是先给学生材料(文字材料、实物材料),让学生在操作和观摩感知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

(5)在转换角色中探究。

在教学中,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色或从有关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角色去理解、体会、感受。甚至某些教学活动,如评议、布置作业、编制试题等,也可让学生当小老师。

(6)在求异中探究。

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法,提不同的.问题等等。

(7)在讨论、争论中探究。

各科学习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精心设问,同时要抓住学生中有价值的疑问,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引导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向纵深发展。

三、积极主动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

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意义,也要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一样取得共识,并及时地把每个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到家长手中,让他们也能和老师配合,培养自己的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也要有家长的参与。

四、改进评价方法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形成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也是实施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1.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不仅注意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

3.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本科组在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完善学习方式,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1.开展《创学堂》前瞻性项目的学习培训。

本学期,为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重点围绕学校提出的《“创学堂”:指向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探索》在预学——合学——创学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结合着教材学习和课程目标学习,使每位教师能专业地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积极参加论文投稿及评比活动。本学期老师们在假期里就由陈建先老师进行了论文培训,各位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到投稿及评比活动中。教研组鼓励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尤其可撰写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类文章,以此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二、增加研究自主度,工作重心下移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我组开展教师专业学习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定期+不定期地多方汲取课内外知识养分,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拓宽了教师教育视野,提升了教研质量。教研组成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2.

发挥市、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本学期,__市市测组织抽中了我校对五年级学生两个班的数学,监测内容以计算为主并加以拓展。我校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监测导向功能的研究,尤其要重视对以往监测中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六年级毕业班的区测,数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提升专题研究效能,开展课题研究。

1.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本学期,申报了区课堂教学研究,在实践教学领域,臧彩霞老师到经开小进行课堂展示,周惠芬老师就本内容进行了讲座,老师们通过专题研究实现课堂的实践策略的优化,并且把已有的教学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2.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成功立项到了2个区级课题,课题研究为抓手,结合课堂研讨活动,不断积累资料与经验,取得很好的成果。

四、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活动引领促发展。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市、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积极参加新基础团队组织的学习活动,提高老师的`认识高度,开拓老师们的眼界。

2.团队打造促成长。

学校成立诚善营,重视了学校青年教师的打造,继续通过专题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出门听课等形式,一方面吸收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

另一方面为本校老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本学期将进一步强化我校小学数学优秀团队的打造。

五、重视学生日常的积累养成,提升师生的课堂教学新常规。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独立思考,学会记录。为了展现学生在独立思考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符号。

②积极参与,学会表现。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第一不要怕说错;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学生自信心提高了,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③认真倾听,学会欣赏和发现。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

④互相合作,学会交往。为了提高合作的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我们对小组活动活动进行了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长人选。其次,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求老师关注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状态,发现合作好的,帮助不善合作的小组。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位数学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同心协力,认真执行上级规定,扎实开展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去的一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教研组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数学组成员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进修、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数学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了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总之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一位教师也都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二、努力加强教研组组风建设 ,力求活动扎实有效。

教研组做到期初有计划和活动内容,期末有总结,每次活动都有详尽记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活动方式新颖多样,注重实效,有“集体备课”、“名师大讲坛观摩”、“有效课堂教学评比”等,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教师之间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呈现出浓厚的教研氛围l,。教研活动内容已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我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时间,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针对新教材、新课标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课标和教材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三、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效备课”的具体方案和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备课。

⑴做到四个精心,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

⑵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

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贯彻质量观和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等方面培养造就合格的孩子,工作中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使我们三年级组的工作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常规工作具体落实

(1)抓教学工作“十环节“.重视备课,在暑假全组教师已经将本期所上内容全部备完,开学后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修改,对有疑问的课坚持课前同组教师有交流争论,课后有体会、有反思。

(2)针对研究课题开展教学

本期组内的研究课题是学困生的转化。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职业要求。我们教研组的.教师都是有着十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没有满足除了在组内交流分享以外,也积极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逐步完善辅差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减少差生的目的,通过教师深入细致的工作渐渐培养起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愉快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看着学生的进步家长也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

2、在班级中培养良好的学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中,如:每周评选数学之星,建立数学园地,每周一道聪明题,一周作业展示等。

3、加强家校的交流。针对一些家长的教育中的问题,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暴露出来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突出问题,给予适当的建议,在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的同时有计划开展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反馈给家长。

4、积极参加青羊区教研活动,以及学校“说课”的活动,教研组的黄天舟老师指导的青年教师王晶录象课取得成功。

5、与专家交流面对面。本期专家组成员高幼年老师专门下到三年级指导教学,通过交流组内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为后面的工作开启一个新的思路。

三、改进工作

1、建立后进生记载

2、培养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学习习惯。

3、继续完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完善小组学习机制。

组长述职报告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学期结束了,回想这学期,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扎实,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四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关,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规程。强化教研组在新课标下的要求,充实课堂教学工作,讲究教学的层次性、探究性,真正确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宗旨。在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中,我们年级组表现非常优秀,冯鹃梅等教研组成员,在互动环节有多次精彩发言,博得来自城区四所学校老师的赞赏。

(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课堂体现在多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把握教材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三导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灵活性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这学期我们教研组提倡一课多作,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质量,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3月2日,我们年级组长冯鹃梅老师率先代表年级教研组在学校里上研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精妙的教学设计值得大家学习。紧接着,3月6日,劳少群老师在年级上公开教研课《笔算除法》,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黄浩滨老师的教研课《平均数》让我们见识了简约、大气的课堂。覃志群老师的《口算乘法》让我们刮目相看,他相比上学期的教研课,课堂教学艺术有了明显提高。张秀娟老师的《笔算乘法》让我们领略到了她高效有趣的课堂。谭鸿老师的教研课《数学广角》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赞赏。总之,我们三年级教研组正常开展教研,不但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还因此被学校领导作为教研典型来表扬。

(三)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我们年级教师树立科研兴校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根据校课题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四)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备课,使教案既有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作业落实了“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

教学论文写作心得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分享了教学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撰写论文的主要意义

1、对实践的再认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实践,是人们直接获得教学经验的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实践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业务提高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们交流认识,少走弯路,承接业务成果,有必要搞好论文撰写。

2、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撰写教学论文,是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能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也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

3、对成就的再拓展,有助于自身价值的提高。

完成一篇论文,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活动,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也与一些评比量化机制相适应。比如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或参评一些荣誉称号)常将发表教学论文或通过专家鉴定论文作为正式申报的条件,年度工作考核,也将论文作为硬件,给予一定的量化分数。应该说,论文写作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二、教学论文的主要类型

教学论文侧重实践中感性知识、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对此,我认为常见教学论文有四种构思:

1、教学案例型。即先写一个教学事件,然后讲些体会。体会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理性分析。曾经我在“果实的形成”一节教学中运用黑板画,效果不错,进而就其特点加以分析写成《生物板图——直观教学的轻骑兵》(刊于《中小学教育与管理》01-12期)。

2、实验探究型。即主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具体说是提出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探索解决后,把作法作为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问题的原因及办法的根据进行说明。不少老师曾经参加“双自主”教改课题研究,肯定有不少教学灵感和奇迹。当时我针对生物学教学撰写的实验报告《优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自主》(《科学教育》2005-6期)就是一个强调互动模式的典型例子。

3、学科知识型。尽管中学教学仍是基础学科常识性内容的传递,但其学科知识角度仍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比如习题的不同解法、实验的探究方案、知识点的归纳整理,等等。突出的例子有《名不副实的“鱼”》(《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7期)、《吟诗谈“心”事》(《初中生周报》初一版2009-22期)都是知识性内容的在创造。

4、学术理论型。这是比较深层的方法总结,强调抓本质,抓联系,抓规律,需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多方位的实践经验,我们一线教师一般不容易把握。

三、教学论文的形成过程

(一)动机生成。有句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写论文,没想法难以出成品。不管是自发还是作为任务,出发点不同,但都会有效地促使文章生成——贵在参与。

(二)素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撰写教学论文的先决条件。具体方式主要有四:

其一,记录教学活动的点滴经验和体会。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的重要场所和时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勤于动脑,又要勤于动笔,及时将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资料就丰富起来了。我参与撰写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4期)、《实验教学要实现“四化”》(《实践教学与装备》2007-1期)等文章多来源于此。

其二,积极听评课,参与经验交流。比如2006年《一中月刊》征集“每日一课”主题的文章,我翻阅听课记录后整理出《“每日一课”的精彩瞬间》,里边除了有自己实践,不少是听课得来的精彩之作,后来经过修改以“情境创设的精彩瞬间”为题刊于《教学与管理》08-3期;还有《课堂教学的同步反思》(《中学生物教学》2009-12期)也是在听课过程中获得的灵感。

其三,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设计要讲究创新,有亮点。刊于《生物学教学》08-10期的《“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设计》突出的是以学生板画鸡蛋来创设情境,最后学生补充完整,以及用实物投影看卵黄膜,可以说是独特设计典型的例子。

其四,广泛阅读各种教学刊物。凡是正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总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读性。应将感受深、启迪大,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文章予以摘抄,或将文章的标题、报刊名称、期号、页号摘录,其作用在于积累素材,以备日后查用。这样不仅让你了解热点转换、课改进程等时代步伐,还能增强文字功底。我自1999年,已坚持写读书笔记十几万字。

(三)落笔行文

1、确定主题。论文选题应当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这样选题既准确又有实际意义,这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资料的积累,以及思考的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使教学论文的撰写具有可行性。

2、拟订提纲。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提纲作为论文的雏形,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文章构思更完善,起到材料联系、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拟订的过程中,突出作到:

中心论点鲜明。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管一样贯通整体。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合理安排分论点。由中心论点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多是作为小标题出现,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几个分论点做小标题,往往字数相等、句式整齐较好。

3、论述成文。把将要用到的案例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依序撰写。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料不足,或发现新问题等,写不下去,这时应对提纲重新考虑,根据情况,或做一些增删,或改变部分内容的结构,甚至推翻重来。当然,还要注意由于环境或个人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文思畅通。

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随意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论据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当然,要尽可能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一线老师,撰写的文章不是特复杂,但要注意一些基本格式:

①论文题目 要居中,其用词要能反映论文所阐述的主要问题,尽可能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概括全文内容并能引人眼球,做到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题目字数不要过多或过少,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及我国标准总局制订的规定,题目不超出20个字。常用的题目命名方式有:直叙式、疑问式、工整式、主副结合式等。

②署名及单位 论文的署名者是论文的作者,也是对论文承担学术责任者。集体研究的课题成果,可用课题组署名,对执笔者加以说明,署名一般在论文题目下面,集体署名的,可在正文后列出课题参加者的名单。

③正文部分 正文是对研究的问题和内容进行全面地讨论和阐述,占据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论文的主体。

除此之外,较长篇幅的文章还有内容摘要、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是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大体情况,扼要说明目的意义和现状,并点出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所引用文献作者姓名、文献标题、书刊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及期号、文章页码等。撰写论文在引用他人文章、论点时应注明出处。引文出处反映了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能体现论文的科学依据,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另外,一些征稿要求更苛刻,象字体、字号、标题序号等都作规范要求。

4、修改润色

初稿写成后要进行仔细检查和认真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看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无歧义,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以及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相应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准确、充分。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提出的措施、办法、结论是否具体、可行。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全文做一番审查。对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做出调整性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要件,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书面文字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发挥文字的力量,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笔通顺、流畅、准确。

四、论文成果的认可

写出来的论文有机会参加评比、刊登或是会上都是对成果的充分肯定。要被同仁认可,尤其是在正规刊物发表,论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动笔“真”写,写“新”

“真”首先指论文的立论、结论等应该符合近教育的客观事实,应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值得一提的是千万避免东拼西凑,简单摘抄,造文字垃圾。

“新”要求新颖、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落俗套。当然就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论述,也会有新意。好比一个南北隧道,从南向北是一种穿越法,由北向南就是另一穿越。《引导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师报》2005-1322期)和《为学生创设“敢说、会说、多说”的语言三境》(《中学生物教学》2006-1、2合期)就是分别从老师语言、学生语言两个角度探讨语言表达。

“新”还表现在标题尽可能新。现在的教学杂志,月收稿量一般在上千篇,而一期杂志只能刊发三、四十篇文章,其审稿程序一般为“筛选”、“初审”和“复审”。过“筛选”关可以说文章的标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屡修细改,改“精”

好的论文,出自不厌其改。精雕西么磨的精品应该有精度:

一是论点的精度,论点要缜密精确,无懈可击;

二是材料的精度,资料搜集齐、运用精。对资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剪裁、提炼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三是论证的精度,对论点的阐发,要由远而近,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充分发挥逻辑论证的威力,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材料说话,同时也要有推理,两者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3)择机选投,投“准”

“金子总要发光的”。从投稿的技巧上说,注意刊物类别或采稿栏目,以及时间热点或教学进度,有选择地投稿。大刊别不敢投,不少老师校刊采用的文章,放在“一中研训”网上点击率很高,说明作品有价值、作者有能力。顺便提一下通过邮局订阅的刊物一般是合法刊物,但其上登的一些征稿广告涉及的刊物不一定正规。

上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班门弄斧的味道很浓,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藉以交流,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前面涉及本人的作品,可在衡水教研博客的个人博客“桃李博客”参考阅读。总之,“天道酬勤”,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有心人,多动笔尝试,总会有收获,会能促进理论的升华的。

教育论文写作培训心得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培训心得,主要可以从这几方面撰写。

教学论文写作心得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分享了教学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撰写论文的主要意义

1、对实践的再认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实践,是人们直接获得教学经验的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实践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业务提高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们交流认识,少走弯路,承接业务成果,有必要搞好论文撰写。

2、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撰写教学论文,是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能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也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

3、对成就的再拓展,有助于自身价值的提高。

完成一篇论文,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活动,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也与一些评比量化机制相适应。比如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或参评一些荣誉称号)常将发表教学论文或通过专家鉴定论文作为正式申报的条件,年度工作考核,也将论文作为硬件,给予一定的量化分数。应该说,论文写作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二、教学论文的主要类型

教学论文侧重实践中感性知识、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对此,我认为常见教学论文有四种构思:

1、教学案例型。即先写一个教学事件,然后讲些体会。体会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理性分析。曾经我在“果实的形成”一节教学中运用黑板画,效果不错,进而就其特点加以分析写成《生物板图——直观教学的轻骑兵》(刊于《中小学教育与管理》01-12期)。

2、实验探究型。即主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具体说是提出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探索解决后,把作法作为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问题的原因及办法的根据进行说明。不少老师曾经参加“双自主”教改课题研究,肯定有不少教学灵感和奇迹。当时我针对生物学教学撰写的实验报告《优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自主》(《科学教育》2005-6期)就是一个强调互动模式的典型例子。

3、学科知识型。尽管中学教学仍是基础学科常识性内容的传递,但其学科知识角度仍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比如习题的不同解法、实验的探究方案、知识点的归纳整理,等等。突出的例子有《名不副实的“鱼”》(《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7期)、《吟诗谈“心”事》(《初中生周报》初一版2009-22期)都是知识性内容的在创造。

4、学术理论型。这是比较深层的方法总结,强调抓本质,抓联系,抓规律,需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多方位的实践经验,我们一线教师一般不容易把握。

三、教学论文的形成过程

(一)动机生成。有句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写论文,没想法难以出成品。不管是自发还是作为任务,出发点不同,但都会有效地促使文章生成——贵在参与。

(二)素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撰写教学论文的先决条件。具体方式主要有四:

其一,记录教学活动的点滴经验和体会。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的重要场所和时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勤于动脑,又要勤于动笔,及时将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资料就丰富起来了。我参与撰写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4期)、《实验教学要实现“四化”》(《实践教学与装备》2007-1期)等文章多来源于此。

其二,积极听评课,参与经验交流。比如2006年《一中月刊》征集“每日一课”主题的文章,我翻阅听课记录后整理出《“每日一课”的精彩瞬间》,里边除了有自己实践,不少是听课得来的精彩之作,后来经过修改以“情境创设的精彩瞬间”为题刊于《教学与管理》08-3期;还有《课堂教学的同步反思》(《中学生物教学》2009-12期)也是在听课过程中获得的灵感。

其三,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设计要讲究创新,有亮点。刊于《生物学教学》08-10期的《“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设计》突出的是以学生板画鸡蛋来创设情境,最后学生补充完整,以及用实物投影看卵黄膜,可以说是独特设计典型的例子。

其四,广泛阅读各种教学刊物。凡是正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总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读性。应将感受深、启迪大,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文章予以摘抄,或将文章的标题、报刊名称、期号、页号摘录,其作用在于积累素材,以备日后查用。这样不仅让你了解热点转换、课改进程等时代步伐,还能增强文字功底。我自1999年,已坚持写读书笔记十几万字。

(三)落笔行文

1、确定主题。论文选题应当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这样选题既准确又有实际意义,这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资料的积累,以及思考的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使教学论文的撰写具有可行性。

2、拟订提纲。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提纲作为论文的雏形,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文章构思更完善,起到材料联系、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拟订的过程中,突出作到:

中心论点鲜明。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管一样贯通整体。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合理安排分论点。由中心论点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多是作为小标题出现,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几个分论点做小标题,往往字数相等、句式整齐较好。

3、论述成文。把将要用到的案例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依序撰写。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料不足,或发现新问题等,写不下去,这时应对提纲重新考虑,根据情况,或做一些增删,或改变部分内容的结构,甚至推翻重来。当然,还要注意由于环境或个人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文思畅通。

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随意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论据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当然,要尽可能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一线老师,撰写的文章不是特复杂,但要注意一些基本格式:

①论文题目 要居中,其用词要能反映论文所阐述的主要问题,尽可能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概括全文内容并能引人眼球,做到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题目字数不要过多或过少,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及我国标准总局制订的规定,题目不超出20个字。常用的题目命名方式有:直叙式、疑问式、工整式、主副结合式等。

②署名及单位 论文的署名者是论文的作者,也是对论文承担学术责任者。集体研究的课题成果,可用课题组署名,对执笔者加以说明,署名一般在论文题目下面,集体署名的,可在正文后列出课题参加者的名单。

③正文部分 正文是对研究的问题和内容进行全面地讨论和阐述,占据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论文的主体。

除此之外,较长篇幅的文章还有内容摘要、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是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大体情况,扼要说明目的意义和现状,并点出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所引用文献作者姓名、文献标题、书刊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及期号、文章页码等。撰写论文在引用他人文章、论点时应注明出处。引文出处反映了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能体现论文的科学依据,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另外,一些征稿要求更苛刻,象字体、字号、标题序号等都作规范要求。

4、修改润色

初稿写成后要进行仔细检查和认真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看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无歧义,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以及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相应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准确、充分。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提出的措施、办法、结论是否具体、可行。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全文做一番审查。对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做出调整性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要件,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书面文字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发挥文字的力量,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笔通顺、流畅、准确。

四、论文成果的认可

写出来的论文有机会参加评比、刊登或是会上都是对成果的充分肯定。要被同仁认可,尤其是在正规刊物发表,论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动笔“真”写,写“新”

“真”首先指论文的立论、结论等应该符合近教育的客观事实,应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值得一提的是千万避免东拼西凑,简单摘抄,造文字垃圾。

“新”要求新颖、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落俗套。当然就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论述,也会有新意。好比一个南北隧道,从南向北是一种穿越法,由北向南就是另一穿越。《引导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师报》2005-1322期)和《为学生创设“敢说、会说、多说”的语言三境》(《中学生物教学》2006-1、2合期)就是分别从老师语言、学生语言两个角度探讨语言表达。

“新”还表现在标题尽可能新。现在的教学杂志,月收稿量一般在上千篇,而一期杂志只能刊发三、四十篇文章,其审稿程序一般为“筛选”、“初审”和“复审”。过“筛选”关可以说文章的标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屡修细改,改“精”

好的论文,出自不厌其改。精雕西么磨的精品应该有精度:

一是论点的精度,论点要缜密精确,无懈可击;

二是材料的精度,资料搜集齐、运用精。对资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剪裁、提炼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三是论证的精度,对论点的阐发,要由远而近,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充分发挥逻辑论证的威力,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材料说话,同时也要有推理,两者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3)择机选投,投“准”

“金子总要发光的”。从投稿的技巧上说,注意刊物类别或采稿栏目,以及时间热点或教学进度,有选择地投稿。大刊别不敢投,不少老师校刊采用的文章,放在“一中研训”网上点击率很高,说明作品有价值、作者有能力。顺便提一下通过邮局订阅的刊物一般是合法刊物,但其上登的一些征稿广告涉及的刊物不一定正规。

上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班门弄斧的味道很浓,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藉以交流,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前面涉及本人的作品,可在衡水教研博客的个人博客“桃李博客”参考阅读。总之,“天道酬勤”,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有心人,多动笔尝试,总会有收获,会能促进理论的升华的。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写法要点如下:1、科学选择题目: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选择好题目就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2、全面搜集材料:搜集材料有多种途径,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搞实地调查,采访,或上网搜寻所需材料,应注意材料的准确性;3、准确提炼观点: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4、理安排结构: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题小论文灵活掌握;5、精心起草修改: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

汗死。数学还有论文啊。就写些数学题目的解法、解题的过程和你做数学题目的心得体会吧

小学数学小论文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一、问题设置要问到点子上,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1)从“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一出戏开头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授课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如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中,教师问:“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学生肯定会说玩过,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觉得这种游戏公平吗?”“如果公平,又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进入状态,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2)于重点、难点处设问,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好像是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教师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融会贯通。设计提问,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频繁、烦琐,要能够以最短时间创造最佳效果。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迪学生的心智《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后其节目。”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1)把握难度,要跳起来够得着。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是不是”或“对不对”这一层面上。如果提的问题太难,就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结果只能是自问自答,流于形式;但是,提的问题也不能太简单,以致学生不需要动脑随口就可以回答出来,失去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推理,体验探索的乐趣。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产生了矛盾,才能促进思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解题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2)提问面要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如果只限于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了大多数,会让他们觉得教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启发,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

一、调整心态,激发兴趣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对于写论文更不能心怀畏惧,觉得这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广大教师们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论文评比活动举行频率高,获取相关资讯的手段更加简便,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更多更容易。当然,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更关键的是它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当然,重在实践,乐于参与,不要把发表论文作为唯一的目的,要看中在创作过程的思考和收获。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结合本岗实际德育工作,发展、培养对某一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经常问一问自己:“有哪些工作该做而没有做?有哪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换种解决方法效果又会如何?……”在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中,有很多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主持过较大的课题,但成果、论文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静下心来,进行工作小结,反思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同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针对特定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的经验,分析自身特点,提出措施,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能论文的选题创造条件,也能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三、不断学习,收集资料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根本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下功夫。要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广泛阅读相关方面的经典书籍。要带着汲取的心态去阅读,从中吸取营养,借助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去发现许多仅凭教学经验认识不到的问题,并以这些理论为支撑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创作。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教育发展史,关注当前的教育动态,特别是关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注意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自己的论文创作提供丰富的思想的源泉和素材。

一、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动脑筋. 1.资料的积累 撰写学术论文,离不开参考资料.在研究某一个问题之前,应充分了解他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搜集尽可能多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未发,成前人之未成. 2.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的过程.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积累知识,不仅要动眼看,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案,以便克服遗忘,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规律,萌发了许多想法和感受.对这些想法和感受,都应随时做好记录,使之积累为论文创作的富贵财富. 二、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 通过学习和积累、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真正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选题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从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各类研讨会等指定的研究课题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加以研究,撰写成文. 2.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触发灵感,加以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论题. 3.通过认真阅读书刊杂志,在综合、借鉴别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受到有关论点和问题的启示,发现论题,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留心”.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好的选题是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思维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记下来,为以后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个学习和思考的夜晚,牺牲了若干个节假日熬炼出来的.撰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动脑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师,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教育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千万别被审稿人几十条的修改意见吓怕,意见越多,说明审稿人看的越细致、越用心,只要认真去改,希望就很大。反倒是寥寥几句,不冷不热或大批一通,才让人更为无从入手。我们实验室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你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可以去找一下看看

教学论文写作心得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研成果的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分享了教学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撰写论文的主要意义

1、对实践的再认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实践,是人们直接获得教学经验的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实践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其他教育工作者业务提高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们交流认识,少走弯路,承接业务成果,有必要搞好论文撰写。

2、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撰写教学论文,是对文笔的再锤炼,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对教学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能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也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

3、对成就的再拓展,有助于自身价值的提高。

完成一篇论文,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活动,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也与一些评比量化机制相适应。比如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或参评一些荣誉称号)常将发表教学论文或通过专家鉴定论文作为正式申报的条件,年度工作考核,也将论文作为硬件,给予一定的量化分数。应该说,论文写作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二、教学论文的主要类型

教学论文侧重实践中感性知识、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规律,反映规律的实践经验和认识经验。对此,我认为常见教学论文有四种构思:

1、教学案例型。即先写一个教学事件,然后讲些体会。体会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理性分析。曾经我在“果实的形成”一节教学中运用黑板画,效果不错,进而就其特点加以分析写成《生物板图——直观教学的轻骑兵》(刊于《中小学教育与管理》01-12期)。

2、实验探究型。即主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具体说是提出一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探索解决后,把作法作为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问题的原因及办法的根据进行说明。不少老师曾经参加“双自主”教改课题研究,肯定有不少教学灵感和奇迹。当时我针对生物学教学撰写的实验报告《优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自主》(《科学教育》2005-6期)就是一个强调互动模式的典型例子。

3、学科知识型。尽管中学教学仍是基础学科常识性内容的传递,但其学科知识角度仍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比如习题的不同解法、实验的探究方案、知识点的归纳整理,等等。突出的例子有《名不副实的“鱼”》(《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7期)、《吟诗谈“心”事》(《初中生周报》初一版2009-22期)都是知识性内容的在创造。

4、学术理论型。这是比较深层的方法总结,强调抓本质,抓联系,抓规律,需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多方位的实践经验,我们一线教师一般不容易把握。

三、教学论文的形成过程

(一)动机生成。有句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写论文,没想法难以出成品。不管是自发还是作为任务,出发点不同,但都会有效地促使文章生成——贵在参与。

(二)素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撰写教学论文的先决条件。具体方式主要有四:

其一,记录教学活动的点滴经验和体会。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的重要场所和时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做教学的有心人,既要勤于动脑,又要勤于动笔,及时将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资料就丰富起来了。我参与撰写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思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4期)、《实验教学要实现“四化”》(《实践教学与装备》2007-1期)等文章多来源于此。

其二,积极听评课,参与经验交流。比如2006年《一中月刊》征集“每日一课”主题的文章,我翻阅听课记录后整理出《“每日一课”的精彩瞬间》,里边除了有自己实践,不少是听课得来的精彩之作,后来经过修改以“情境创设的精彩瞬间”为题刊于《教学与管理》08-3期;还有《课堂教学的同步反思》(《中学生物教学》2009-12期)也是在听课过程中获得的灵感。

其三,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设计要讲究创新,有亮点。刊于《生物学教学》08-10期的《“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设计》突出的是以学生板画鸡蛋来创设情境,最后学生补充完整,以及用实物投影看卵黄膜,可以说是独特设计典型的例子。

其四,广泛阅读各种教学刊物。凡是正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总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读性。应将感受深、启迪大,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文章予以摘抄,或将文章的标题、报刊名称、期号、页号摘录,其作用在于积累素材,以备日后查用。这样不仅让你了解热点转换、课改进程等时代步伐,还能增强文字功底。我自1999年,已坚持写读书笔记十几万字。

(三)落笔行文

1、确定主题。论文选题应当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这样选题既准确又有实际意义,这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从中受到启发。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资料的积累,以及思考的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使教学论文的撰写具有可行性。

2、拟订提纲。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提纲作为论文的雏形,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文章构思更完善,起到材料联系、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拟订的过程中,突出作到:

中心论点鲜明。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管一样贯通整体。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合理安排分论点。由中心论点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多是作为小标题出现,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几个分论点做小标题,往往字数相等、句式整齐较好。

3、论述成文。把将要用到的案例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依序撰写。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料不足,或发现新问题等,写不下去,这时应对提纲重新考虑,根据情况,或做一些增删,或改变部分内容的结构,甚至推翻重来。当然,还要注意由于环境或个人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文思畅通。

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随意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论据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当然,要尽可能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采用一些修辞方法,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一线老师,撰写的文章不是特复杂,但要注意一些基本格式:

①论文题目 要居中,其用词要能反映论文所阐述的主要问题,尽可能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概括全文内容并能引人眼球,做到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题目字数不要过多或过少,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及我国标准总局制订的规定,题目不超出20个字。常用的题目命名方式有:直叙式、疑问式、工整式、主副结合式等。

②署名及单位 论文的署名者是论文的作者,也是对论文承担学术责任者。集体研究的课题成果,可用课题组署名,对执笔者加以说明,署名一般在论文题目下面,集体署名的,可在正文后列出课题参加者的名单。

③正文部分 正文是对研究的问题和内容进行全面地讨论和阐述,占据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论文的主体。

除此之外,较长篇幅的文章还有内容摘要、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是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大体情况,扼要说明目的意义和现状,并点出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所引用文献作者姓名、文献标题、书刊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及期号、文章页码等。撰写论文在引用他人文章、论点时应注明出处。引文出处反映了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能体现论文的科学依据,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另外,一些征稿要求更苛刻,象字体、字号、标题序号等都作规范要求。

4、修改润色

初稿写成后要进行仔细检查和认真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改:

(1)重审论点,看是否表述得正确、清楚、无歧义,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以及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相应的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

(2)核实论据是否准确、充分。对所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加以核实,有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提出的措施、办法、结论是否具体、可行。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去掉,文章的质量不在于材料的数量,关键是材料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论点的直接论证效果。

(3)斟酌布局,修改论文的结构。文章写出初稿之后,要进一步根据中心论点对全文做一番审查。对诸如顺序颠倒、详略不均、前后重复、层次不清、缺乏条理性等等,做出调整性的修改。

(4)推敲语言是否通顺、规范、精练。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要件,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文字上。读者借助书面文字语言来评判、接受作者的观点。为了发挥文字的力量,要一字一词的推敲,寻找最合适的字词来表述内容,使文笔通顺、流畅、准确。

四、论文成果的认可

写出来的论文有机会参加评比、刊登或是会上都是对成果的充分肯定。要被同仁认可,尤其是在正规刊物发表,论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动笔“真”写,写“新”

“真”首先指论文的立论、结论等应该符合近教育的客观事实,应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值得一提的是千万避免东拼西凑,简单摘抄,造文字垃圾。

“新”要求新颖、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落俗套。当然就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论述,也会有新意。好比一个南北隧道,从南向北是一种穿越法,由北向南就是另一穿越。《引导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师报》2005-1322期)和《为学生创设“敢说、会说、多说”的语言三境》(《中学生物教学》2006-1、2合期)就是分别从老师语言、学生语言两个角度探讨语言表达。

“新”还表现在标题尽可能新。现在的教学杂志,月收稿量一般在上千篇,而一期杂志只能刊发三、四十篇文章,其审稿程序一般为“筛选”、“初审”和“复审”。过“筛选”关可以说文章的标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屡修细改,改“精”

好的论文,出自不厌其改。精雕西么磨的精品应该有精度:

一是论点的精度,论点要缜密精确,无懈可击;

二是材料的精度,资料搜集齐、运用精。对资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剪裁、提炼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三是论证的精度,对论点的阐发,要由远而近,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充分发挥逻辑论证的威力,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材料说话,同时也要有推理,两者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3)择机选投,投“准”

“金子总要发光的”。从投稿的技巧上说,注意刊物类别或采稿栏目,以及时间热点或教学进度,有选择地投稿。大刊别不敢投,不少老师校刊采用的文章,放在“一中研训”网上点击率很高,说明作品有价值、作者有能力。顺便提一下通过邮局订阅的刊物一般是合法刊物,但其上登的一些征稿广告涉及的刊物不一定正规。

上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班门弄斧的味道很浓,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藉以交流,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前面涉及本人的作品,可在衡水教研博客的个人博客“桃李博客”参考阅读。总之,“天道酬勤”,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有心人,多动笔尝试,总会有收获,会能促进理论的升华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